中药调剂课程标准.doc

合集下载

中药调剂学

中药调剂学

第一单元绪论要点:中药调剂与中药调剂学的概念第二单元调剂人员职责与道德规范细目一:调剂人员职责要点:各级调剂人员职责细目二:调剂人员道德规范要点:1.药学道德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2.调剂人员道德责任和道德准则第三单元中药处方与处方应付细目一:组方原则要点:1.处方的概念2.君臣佐使的概念3.处方配伍规律细目二:处方类型要点:1.处方的意义2.处方的分类3.法定处方4.协定处方5.医师处方细目三:处方格式要点:处方格式和项目细目四:处方常用术语要点:1.处方常用术语及分类2.药引的概念及分类3.处方脚注的含义细目五:处方管理制度要点:处方管理制度细目六:处方药品的规范化名称要点:1.处方药品正名与应付常规2.处方药品合写与应付3.药品别名与应付第四单元中药配伍及用药禁忌细目一:中药配伍要点:1."七情"配伍的概念及临床意义2.相畏的意义3.相反的意义4.相恶的意义细目二:用药禁忌要点:1.配伍禁忌的概念2.十八反3.十九畏4.妊娠用药禁忌第五单元合理用药细目一:概念要点:1.合理用药的概念2.合理用药的意义和目的细目二:合理用药指导要点:合理用药指导细目三:中药不良反应监测要点: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概念2.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制度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范围细目四:中药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要点:1.中药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基本概念2.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制度3.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方法与内容4.中药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分类和临床表现第六单元特殊中药的调剂与管理细目一:麻醉中药的调剂与管理要点:1.麻醉中药的概念及品种2.麻醉中药的使用3.麻醉中药处方管理制度细目二:毒性中药的调剂与管理要点:1.毒性中药的概念2.毒性中药的品种与分类3.毒性中药的调配管理制度4.毒性中药的用量用法5.毒性中药处方管理制度6.常见中药中毒反应和治疗的基本原则与知识细目三:贵细中药调剂与管理要点:1.贵细中药的概念2.品种确定原则3.调配与管理制度4.处方管理制度第七单元中药用量与计量细目一:中药用量要点:1.中药剂量的概念2.确定中药剂量的原则3.临床处方的用量规律4.特殊药材的处方用量要点细目二:中药计量及计量工具要点:1.古今度量衡对照及换算2.常用中药计量工具3.戥秤的使用方法第八单元中药调剂设施及工作制度细目一:基本设施要点:1.饮片斗柜及调剂台的构造2.常用调剂工具及用途细目二:斗谱排列原则要点:1.斗谱的排列原则2.特殊中药的存放细目三:调剂用药的供应要点:1.调剂用药供应2.查斗、装斗、调配、保管的关系细目四:调剂工作制度要点:1.审方制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计价制度3.调配制度4.复核制度5.发药制度第九单元饮片调剂操作规程细目一:收方要点:收方与处方审查细目二:计价要点:计价的原则与方法细目三:调配要点:中药处方的调配方法及注意事项细目四:复核要点:复核的工作程序细目五:发药要点:发药的工作程序细目六:调剂质量管理要点:1.配发药剂的质量要点2.检查方法及质量评定细目七:常用中药传统术语要点:常用中药传统术语第十单元中成药医学教育网调剂操作规程细目一:中成药调剂操作规程要点:1.中成药调剂的基本概念2.中成药调剂操作规程3.药品有效期的推算及判定细目二:中成药处方药要点:1.中成药处方药的基本概念2.常用中成药处方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三:中成药非处方药要点:1.中成药非处方药的基本概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非处方药的遴选原则3.常用中成药非处方药品种细目四:医疗机构自制制剂要点:1. 医疗机构自制制剂基本概念第十一单元中药临方炮制细目一:中药临方炮制的基本要点要点:1.中药临方炮制的基本要点2.常用工具细目二:中药临方炮制方法要点:需临方碾捣或揉搓的药物性质及目的第十二单元中药煎服细目一:煎药1.汤剂的分类2.汤剂的煎煮3.中药特殊煎药方法细目二:服药要点:1.服药温度2.服药剂量3.服药时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4.服药饮食禁忌细目三:煎药工作制度及操作常规要点:1.煎药工作制度2.煎药操作常规第十三单元药品采购与供应细目一:药品采购供应要点:医院药品采购原则细目二:药品入库验收要点:1.中药饮片的质量要点与入库验收2.中成药的入库验收3.药品批准文号的表示方法和表示意义第十四单元中药品质变异细目一:霉变要点:1.中药发霉的原因2.预防中药霉变的措施细目二:虫蛀要点:1.中药害虫的危害性2.害虫蛀蚀的防治措施细目三:变色要点:1.中药变色的原因2.易变色的中药种类细目四:泛油要点:1.中药泛油的原因2.易泛油的中药品种细目五:气味散失1.气味散失的概念2.气味散失的原因3.易散失气味的中药品种细目六:其他变异现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要点:1.风化的概念和原因2.潮解溶化的概念和原因3.粘连的概念和原因4.腐烂的概念和原因5.易风化、潮解溶化、粘连、腐烂的中药品种1.干燥养护技术的种类2.曝晒法操作方法3.曝晒法注意事项4.曝晒法适应品种5.摊晾法操作方法6.摊晾法注意事项7.摊晾法适应品种8.高温烘燥法操作方法9.高温烘燥法注意事项10.高温烘燥法适应品种11.石灰干燥法操作方法、12.石灰干燥法注意事项13.石灰干燥法适应品种14.木炭干燥法操作方法15.翻垛通风法操作方法16.密封吸湿法操作方法细目二:冷藏养护技术要点:1.冷藏养护的优缺点2.对温度的要求及适应品种细目三:埋藏养护技术要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1.埋藏法的种类2.操作要点及适宜品种细目四:化学药剂养护技术要点:1.概念2.分类3.与中药接触的杀虫防霉剂的种类细目五:对抗同贮养护技术要点:1.对抗同贮养护技术的概念及原理2.常见的同贮药物细目六:无公害气调养护技术要点:气调养护的概念及原理第十七单元常用中药的养护细目一:常用中药材的养护要点:1.根及根茎类药材的养护2.叶、花、全草类中药的养护3.果实与种子类药材的养护4.茎皮类药材的养护5.动物类药材的养护6.贵细药养护与保管的特点7.鲜药养护与保管的特点细目二:中药饮片与炮制品的养护要点:1.饮片与炮制品的养护方法2.饮片与炮制品的变异现象细目三:中成药养护要点:1.常见中成药剂型的养护技术2.中成药常见的变质现象医学教育网。

中药调剂_精品文档

中药调剂_精品文档

3. 并开药名:医师处方使用的药品名称,时常有将两种或两 种以上疗效基本相似或有协同作用的饮片缩写在一起而构 成。
如:赤白芍(赤芍,白芍);知柏(知母和黄柏);
焦三仙(炒麦芽,炒山楂,炒神曲);
二冬(天冬和麦冬); 二活(羌活和独活);




三、处方常用术语
➢ 炮制类:炮制是医师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病情不同,为发挥药 效而提出的不同要求,包括炒、炙、煅、蒸、煨、煮等。
• 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没有中文名称的可 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书写,医疗机构或者医师、药师不得 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
• 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药品 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但不 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的字句。
六、中药调剂程序
➢ 中药调剂的一般程序为:
审方→审票据→调剂并签字→核对→发药并签字→处方保存
➢ 中药调剂人员,为确保药剂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应有严格 分工。《处方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具有药师以上专 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负责处方审核、评估、核对、发 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药士从事处方调配工作。
➢ 中药处方脚注,是指医师根据药物特性及临床治疗需要,简 明地指示调剂人员对药物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又称“旁 注”。其简明的词语指示调剂人员对饮片所采取的特定处理 方法。如先煎、后下、另煎、包煎、冲服、兑服、烊化等, 从炮制法、煎药法及服药法等方面表明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 调剂人员必须按照处方要求进行处理,有时虽然医师处方未 加注明,也应按照付药常规进行处理。
妊娠禁忌歌
(四)饮食禁忌
➢ 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在古代文献上 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 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以及蜜反生葱等记载。这说明服用 某些药时不可同吃某些食物。另外,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 药期间,凡属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 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高烧患者还应忌油。

二章 中药调剂

二章 中药调剂

第一节 概述
中药调剂
中药调剂,指调剂人员根据医师处方,按照配方程序和
原则,及时、准确地调配和发售药剂的一项操作技术。
中药饮片调剂
中药调剂工作
中成药的念与种类
(一)处方的概念
处方是医疗和药剂配置的重要书面文件。
广义:凡制备任何一种药剂的书面文件。 狭义:医师诊断患者病情后,为其预防和
第二节 处方
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二)中药非处方药遴选原则 1.应用安全 2.疗效确切 3.质量稳定 4.使用方便
第三节 中药处方的调配
一、处方的调配程序
审查处方
计 价
调 配
发 药
复 核
第三节 中药处方的调配
二、中药“斗谱”的排列原则
(1)按处方需要排列 (2)按方剂组成排列 (3)按入药部位排列 (4)按药物性味功能排列 (5)按需特殊保管的药物特殊排列
治疗需要而写给药房配发药剂的文件。
第二节 处方
一、处方的概念与种类
(二)处方的种类
1.法定处方
2.协议处方 3.医师处方
4.经方
5.古方 6.时方 7.单方、验方和秘方
第二节 处方
二、医师处方的内容与特点
1.处方前记
(一)处方的内容
2.处方正文 3.处方后记 中药处方的特点
(二)处方的特点
西药处方的特点
1.中药复方水煎液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2.中药配伍有效成分煎出量的研究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 材
中药药剂学
本科教学课件
第二章 中药调剂
学习要求:
1.掌握处方的调配程序与注意事项。 2.熟悉中药“斗谱”排列的一般原则,处方药、非处方药的基 本概念;中药毒性药品种及用量;处方禁忌药。

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标准

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标准

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标准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标准是针对从事中药调剂工作的人员制定的一套课程标准。

该标准包括基础理论知识、技能要求和实践操作等内容,旨在培养具有中药调剂技术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一、基础理论知识1.中药基础知识:中药分类、药性、药味、药效。

2.药材选用:药材的质量标准、鉴别方法、保存方法。

3.煎制技术:水煎法、酒煮法、炒制法、蒸制法等。

4.中药配方学:中药常用配方、方剂的组成和使用。

5.中草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以及不同病症使用中药的注意事项。

二、技能要求1.准确读取中药方剂和处方。

2.熟悉中药煎制方法和药材的加工和保存技术,掌握一定的中药煎制经验和技巧。

3.严格执行中药的质量标准、质量控制和药品管理规范要求。

4.根据患者病情,准确选择合适的中药材料,并按照中药方剂的配方和用药方法,合理搭配中草药材料。

5.熟练掌握各种中药煎剂的煎制方法,根据需要进行药浴和灌肠等中药创伤治疗技术。

三、实践操作1.了解中药的使用范围和常见病症,学会基本的中药药理学知识和中医的诊疗方法。

2.积累和总结中药调剂实践经验,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和病情,制定合理的中药处方方案。

3.掌握中药的煎剂技术和中药煎制的方法,能够熟练制作各类中药膏剂、颗粒、口服液、注射液和外用药片等。

4.学会进行各种中药煎剂质量检验和分析,并对有毒有害中草药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处置。

5.对中药日常使用和管理有深入了解和掌握,能够受理和解答患者的咨询和疑问,提供专业的卫生服务和健康咨询。

以上是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这套标准体现了中药行业的要求和规范,对中药调剂工作的从业人员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通过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这些标准,从业人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专业水平。

同时,他们也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服务于患者,解决患者的痛苦和健康问题。

中药饮片调剂操作规范

中药饮片调剂操作规范

中药饮片调剂操作规范一、收方、审方1、审核处方上姓名、性别、年龄、科别、诊断、日期、药价、医师签字等,审阅药品名称、剂量、剂数,以及处方书写是否清楚,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四查十对”制度等要求逐一进行审核。

项目不全或不清楚的须请处方医师补充。

2、审查处方中如有相反、相畏及禁忌药物,毒剧药物超过规定使用剂量或改动时,需医师再次签字。

3、审阅处方中,如有短缺品种,应及时通知处方医师,药剂师无权随意将相似疗效品种互为代用。

二、配方1、除详细审查处方中相反、相畏、禁忌和毒剧药物及剂数外还需核对药品别名、脚注等,审核无误后,方可调配。

2、调配小包装中药饮片需依据处方显示的规格调配。

3、调配散装饮片时,选择合适的戥子,并确保称量准确,按处方药味顺序调配,间隔摆放,不可混成一堆。

4、调配的各种饮片,应保证洁净、没有杂质,无发霉、变质、虫蛀、不合格药品。

5、处方中需要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布包另煎、冲服等品种,均应按照煎药常规单包并注明。

6、处方中矿物药、动物贝壳类、果实、种子等坚硬药品,遵照处方中“打碎”、“捣碎”、“劈”等脚注说明捣碎方可入药。

7、分戥时,三戥一平,处方中并开药品,应分别称量。

凡细料药品或毒性药品,可用递减分戥法,每味药应逐剂进行复戥,并按剂分包。

8、称量检查时,每剂误差不得超过士5%。

9、调配完毕,详细查对无误后,调剂者签名或盖章。

三、复核及包装1、首先核对调配的药品是否符合处方所开的药味剂量和剂数,确保无多配、漏配、错配或掺混异物的现象。

2、无相反、相畏、禁忌和超剂量等。

3、药品质量无虫蛀、发霉、变质,无以生代制、生制不分、整药、籽药未捣等现象。

4、将先煎、后下、布包煎、烊化、另煎、冲服、兑服和特殊要求以及同服的成药等进行另包并注明用法。

5、复核合格后即可签字或盖章包装。

四、发药1、首先根据处方核对号牌姓名,核对剂数,注意相同或相似姓名等以防发错造成事故。

2、无论内服或外用药都必须向取药者详细说明用法、用量、煎药方法,有先煎、后下、布包煎等给以提示。

中药调剂教学设计方案

中药调剂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中药调剂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操作流程。

(2)使学生熟悉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及临床应用。

(3)使学生了解中药饮片的质量要求和储存方法。

2. 技能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进行中药饮片的识别、称量、调配、包装等操作。

(2)使学生能够根据临床需求,合理搭配中药方剂。

(3)使学生具备中药调剂工作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中药调剂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中医药事业,树立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理念。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药调剂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及临床应用3. 中药饮片的质量要求和储存方法4. 中药饮片的识别与称量5. 中药调配操作技术6. 中药方剂的合理搭配7. 中药调剂工作流程与规范8. 中药调剂工作中的安全与急救知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中药调剂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中药调剂过程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教学法:通过中药调剂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中药饮片的识别、称量、调配等操作。

4. 模拟教学法:模拟中药调剂工作场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5.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中药调剂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第2周: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及临床应用3. 第3周:中药饮片的质量要求和储存方法4. 第4周:中药饮片的识别与称量5. 第5周:中药调配操作技术6. 第6周:中药方剂的合理搭配7. 第7周:中药调剂工作流程与规范8. 第8周:中药调剂工作中的安全与急救知识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发言质量等。

2. 实验操作:考核学生在中药调剂实验中的操作熟练程度、准确度等。

中药调剂课程标准

中药调剂课程标准

中药调剂课程标准中药调剂课程标准.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标准适用专业:中药学授课系部:药学系主持人:参加人员:一、课程性质和课程定位1.课程定位中药调剂技术是中药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技术课程。

本课程是特地培养中药学专业同学学习并把握中药调剂技术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培养中药调剂技能型特地人才的一个必备环节。

本课程在培养同学的职业能力和促进职业素养的养成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能够娴熟完成中药调剂工作项目中审方、计价、配方、复核、发药、临方炮制、汤剂制备、中药贮存保管等详细工作任务,把握其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必备学问。

2.课程设计思路中药调剂技术的课程是依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而设置,在理论为实践服务、工作过程为导向、重点培养同学职业能力的理念指导下,结合中药行业现状、我校现有条件以及高职中药专业同学学习特点,制定该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的每一项目下的工作任务又分为详细模块。

其内容确定以完成中药调剂的详细工作项目为动身点,按照高等职业院校同学的认知特点和国家中药调剂员等高级工种要求支配选取,同时考虑理实一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

整体工作项目编排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具有典型性、可操作性。

本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共计32学时,学分为2分。

二、课程目标1.学问目标(1)把握中药处方常用术语、中药处方对付常规、中药配伍禁忌等学问,了解中药处方的管理制度;(2)把握中药饮片的调配程序;(3)把握中药临方炮制的相关学问;(4)理解汤剂制备的理论学问;(5)了解中药调剂的基本学问;(6)了解中成药销售的相关学问,理解中药贮藏保管的理论学问。

2.能力目标(1)具备娴熟举行中药饮片调剂各工序的操作能力,具备详细分析、解决技术难点的能力;(2)能娴熟举行中成药的调剂,具备正确分析顾客病因,合理推举非处方药的能力;(3)具备针对要求举行临方炮制的能力;(4)具有正确使用煎药等设备制备汤剂、散剂的能力;(5)能正确贮藏保管中药饮片,具有正确处理变异中药的能力。

中药调剂学

中药调剂学

《中药调剂学》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中药调剂学》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

课程以完成中药调剂的具体工作项目为出发点,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相一致。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熟练完成中药调剂工作项目中审方、计价、配方、复核、发药、临方炮制、汤剂制备、中成药销售等具体工作任务,掌握其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必备理论知识。

使学生能胜任中药调剂工作,达到中药调剂工种的要求,为今后从事中药调剂工作,成为调剂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以“市场需要的人才”为培养导向。

通过学习课程,使学生能熟练进行中药调剂各工序的操作,胜任中药调剂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

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

掌握中药调剂的技能操作技术与相关理论知识水平达到工种要求的技术标准,并能考取中药调剂员工种资格证书。

《中药调剂学》训练周教学内容:为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熟练掌握中药调剂操作全过程,尽快完成由学生到工作岗位人员的角色转换。

1、开展“模拟药店”的实训教学,加强中药调剂技能审方、计价、配方、复核、发药、临方炮制、汤剂制备、中成药销售、饮片质量鉴别、常见中药鉴定等的训练。

2、常见200种中药鉴定。

3、组织学生到医院、医药公司、药店参观学习,接受第一线的中药调剂技能训练。

教学目标:通过强化技能训练,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

让学生能熟练掌握并规范操作中药调剂技能,达到在药品企业或医院中药房实习时,能独立规范完成中药调剂操作全过程,完成由学生到企业一线工作人员的转变,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达到“中药调剂员”工种的标准,成为中药调剂一线技能专业型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中药学
授课系部:药学系
主持人:
参与人员:
一、课程性质和课程定位
1.课程定位
中药调剂技术是中药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技术课程。

本课程是专门培养中药学专业学生学习并掌握中药调剂技术的一门专业课程 ,是培养中药调剂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一个必备环节。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熟练完成中药调剂工作项目中审方、计价、配方、复核、发药、临方炮制、汤剂制备、中药储藏保管等具体工作任务 ,掌握其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必备知识。

2.课程设计思路
中药调剂技术的课程是依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设置 ,在理论为实践服务、工作过程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念指导下 ,结合中药行业现状、我校现有条件以及高职中药专业学生学习特点 ,制定该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的每一项目下的工作任务又分为具体模块。

其内容确定以完成中药调剂的具体工作项目为出发点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国家中药调剂员等高级工种要求安排选取 ,同时考虑理实一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

整体工作项目编排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具有典型性、可操作性。

本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 ,共计32学时 ,学分为2分。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中药处方常用术语、中药处方应付常规、中药配伍禁忌等知识 ,了解中药处方的管理制度;
(2)掌握中药饮片的调配程序;
(3)掌握中药临方炮制的相关知识;
(4)理解汤剂制备的理论知识;
(5)了解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
(6)了解中成药销售的相关知识 ,理解中药贮藏保管的理论知识。

2.能力目标
(1)具备熟练进行中药饮片调剂各工序的操作能力 ,具备具体分析、解决技术难点的能力;
(2)能熟练进行中成药的调剂 ,具备正确分析顾客病因 ,合理推荐非处方药的能力;
(3)具备针对要求进行临方炮制的能力;
(4)具有正确使用煎药等设备制备汤剂、散剂的能力;
(5)能正确贮藏保管中药饮片 ,具有正确处理变异中药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专业思想巩固 ,热爱中药事业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2)具有努力实践、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3)具有团队协作能力、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4)具有勇于奉献的精神 ,能树立榜样作用 ,带动他人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设计与要求
1.课程内容
2.学习情境(教学任务)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