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件、教案

合集下载

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2.1列

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2.1列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一节列强的入侵与民族危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剖析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目的和影响,掌握列强侵华的危害。

2、掌握《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性,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逐渐形成的。

运用比较和概括的方法深化条约的内容、性质和危害等,提高学生的比较和概括能力。

3、认识19世纪末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征: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和“门户开放”政策;概括出其危害。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将其置于世界史的宏观背景中,联系地看问题。

2、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及相关历史资料,引导学生获取信息,归纳知识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史料的能力。

3、引导学生宏观把握列强侵华史实以及危害对并进行纵向比较,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采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方法和形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1、明确西方列强在近代发动的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使中国失去了独立发展的环境,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是形成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

2、通过学习,深切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国家富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3、通过学习,培养适应社会变化、与时俱进、面向世界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方列强对中国主权的践踏和侵略。

培养学生宏观梳理列强侵华事实,并通过分析、综合和比较,概括出列强侵略使中国有独立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难点: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理解与把握。

引导学生总结出列强的侵略是形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

这两个问题比较抽象,需要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辨证地理解。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演示法四、课型讲授新课五、课时40分钟六、教具多媒体七、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两幅“清前期”与“清后期”的疆域图,引发学生思考“变化的原因”。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教案(全)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教案(全)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全册教案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基础知识:①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②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⑵能力培养: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分组讨论:前后桌一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讨论的中心论点并作好发言准备。

②分阶段进行问题解决,在学生自学阶段,老师走下讲坛,深入各组讨论中,以便随时发现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难点,增加课堂解决的针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渊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单元序言分析: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1996年开始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更进一步证实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

那么四千多年前我国国家机器是怎样运作的呢?本单元我们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国家机器运作的制度,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讲授新课]1、中国古代的朝代:(理清朝代,使学生形成时间概念。

)2、本专题的关键词是“政治制度”。

考查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制度,就要注意它的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影响等各方面的内容。

本单元分四个阶段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沿革和影响进行了概述,向我们描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和趋势。

二、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从“大禹治水”的故事讲起,可以由学生讲述导入夏朝的建立。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设问:夏朝是如何建立的?“大禹治水”:传说很久以前,黄河发大水,把庄稼和房屋都淹了。

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舜就派鳏去治理洪水,但鳏没有使洪水驯服。

鳏的儿子禹就自告奋勇地要求继续治水。

他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里,从而制服了洪水。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难点:宗法制度、分封制度等具体制度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早期政治制度影响的认识。
2.重点:史料阅读与分析能力的培养。
难点:引导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评价早期政治制度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及其影响”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字数在800字左右。
2.设计一份关于“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比较分析”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两种制度的核心内容、作用及其影响,并体现出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选择一个与早期政治制度相关的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历史人物(事件)解析,要求分析其在早期政治制度发展中的作用及影响。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尊重和认同,树立民族自豪感。
2.使学生认识到早期政治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
4.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法,对夏、商、西周三个时期的政治制度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
2.采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2.详细讲解宗法制度、分封制度等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阐述其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人民版必修一高一历史教案

人民版必修一高一历史教案

人民版必修一高一历史教案编写教案的繁简,一样是有体会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形做适当的必要的调剂,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成效,进行扼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存教学体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人民版必修一高一历史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人民版必修一高一历史教案1第八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重点:“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难点: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变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综合法;教学用具:历史图片、视频资料、动画等。

教学进程: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重点是讲原因和”扶清灭洋”的口号。

原因可从以下二个方面讲。

(1)历史根源:义和团前身是义和拳,起源于明末清初,是进行反清活动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活跃在山东、直隶一带,后来形成以农民为主的受压迫民众抗暴自卫的民间秘密组织。

鸦片战争后,义和拳即自发地投入反洋教斗争。

自甲午中日战争开始,在帝国主义加紧侵华进程中,山东民众深受其害,散布在山东各地的义和拳,便自然地成为广大民众反帝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核心。

(2)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外矛盾激化。

外国教会依仗不同等条约所赋予的入侵特权,或勾结地方官员,或胁迫地方官府,横行不法,欺压乡里。

清朝地方官员又袒护教会。

这在山东又表现得尤为突出。

山东除有英、日、德三国在这里猛烈争取外,洋教权势也遍布山东,有教堂1000多处,恣意横行,民怨沸腾。

这里第一产生大规模的斗争运动势在必行。

关于“扶清灭洋”口号问题。

面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灭洋”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要求。

这一口号的提出反应了当时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因此这个口号具有爱国性质和进步意义。

“扶清”的含义还需从义和团的文告中加以分析、认认。

《义和团告白》中说:“保护中原,驱逐洋寇”、《马兰村坎字团告示》中说:“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稷,佑民于农夫而护村访”可见,“扶清”的主要含义是扶保中国。

人民版必修一高一历史教案

人民版必修一高一历史教案

人民版必修一高一历史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线索和重要事件。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教学内容】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一、导入1.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文明遗址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华文明的起源。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文明起源的标志是什么吗?二、教学内容1.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a.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环境b.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c.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文化遗存2.青铜器与甲骨文a.青铜器的发现及其历史价值b.甲骨文的发现及其历史价值c.青铜器与甲骨文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3.夏商西周的更迭a.夏朝的建立及其历史地位b.商朝的建立及其历史地位c.西周的建立及其历史地位d.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4.春秋战国的纷争a.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b.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c.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d.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三、案例分析1.分析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民族融合等多种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引导学生了解诸子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四、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关注历史人物、事件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作用。

第二课: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一、导入1.通过展示秦朝地图,引导学生关注秦朝的统一。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秦朝为什么能够实现统一吗?二、教学内容1.秦朝的统一a.秦朝的建立及其历史背景b.秦朝的统一战争c.秦朝的统一意义2.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a.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b.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c.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3.法律制度与社会变革a.秦朝的法律制度b.秦朝的社会变革c.法律制度与社会变革的关系4.秦朝的灭亡a.秦朝灭亡的原因b.秦朝灭亡的历史影响三、案例分析1.分析秦朝的统一战争,引导学生了解战争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分析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引导学生了解政治制度对历史发展的重要性。

高中历史 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课件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课件 人民版必修1

(2)实质 (3)内容 (4)门户开放政策为什么得到了列强的赞同?
承认了列强在华既得利益,有利于列强进一步扩张 缓和了列强在华争夺的矛盾
(5)对中美两国和列强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影响:(提示)
①对中国: 名义上尊重中国领土主权与完整,实际是列强共同 支配和宰割中国;中国面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对列强: 承认了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形成了共同宰割 中国的同盟。 ③对美国: 表明美国在侵华问题上从此有了自己独立的政 策,美国的对华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租界· 租借地· 势力范围
租界:指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口岸 或城市划出的作为外侨“居住和经商”的一定区域, 成为“国中之国”是列强侵略的据点。
租借地:是列强先用武力占领,然后通过不平等条 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将他国领土的一部分借去 使用,借去的地区称做租借地。租借期限长短不一, 最长不得超过100年。期满归还。 •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 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 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他国家插手。
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内 容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割地 香港岛 辽、台、澎
赔款
2100万银元 危害
破坏领土 完整 加重人民 负担 侵略势力 深入到中 国内地 破坏关税、 司法等主 权
白银2亿两
白银4.5亿两
开埠
其他 条款 影响
重、沙、苏、 广、厦、福、 宁、上 杭 协定关税 开设工厂 划、禁、拆
清政府
(直接) 朝 鲜(东学党起义)
这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内 容
割地增多


国家主权的进一步丧失,刺激了 列强的瓜分野心

高中历史必修二1(+教案) 人民版1优质公开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1(+教案) 人民版1优质公开课件

必修2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栏目导引
【参考答案】 第一段材料将农、工、商相提并论,反映了 统治者重视和鼓励商业的发展;第二段材料将 商业看成是不劳而获和威胁统治的行业。
晁错主张“抑商”的依据是:商人不如农、工 辛苦,却获暴利;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的流 动性其雄厚的财力对维护封建统治不利。
(2)清初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为了割断东南沿海 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 郑氏政权的联系。
(3)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 是(4为)根了本维上护是其由封自建然统经治济免的受封威闭胁落后性决定的。 •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其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1)“海禁”政策是指明清时期严禁私人出口贸易, 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答案: D
解题技法:
选择题审题“三看三思”:
题干要三看:
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 、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其 内涵和外延。
备选项要三思:
认真思考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历史事实; 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 系。
(3)唐代继承西汉确立的市籍制度,商人实际上没 有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4)宋代商人遭受歧视的情形开始转变。
深入学习:1、历代重农抑商的表现
①历朝统治者沿袭“重本轻末”的治国理财思想。 ②统治者实施专卖制度,独占专利,限制了民营商
业范围。 ③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重税。明清两代对民营商
业征税不仅税率高,税目繁多而且关卡林立。 ④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⑤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PPT

世 纪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大分裂时期
- 隋、唐(581—907年)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279年)国家分裂到统一

明、清朝前期(1368—1840年)封建社会晚期
1840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封建社会)
夏、商、周
秦 清朝
西周分封制;
6、影响:(一分为二) 有利于稳定当时政治秩序,扩大疆域。 西周后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
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7、崩溃:西周(建立)
春秋时(名存实亡)
战国时(被郡县制取代)
周天子该怎么办?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 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 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王朝兴衰:汤建 600年左右 殷墟
问题探究2
商朝时的人们非常迷信。认为生活中的 一切都是天帝安排的。因此,不管做什么事, 都必须先问问鬼神,这就叫“占卜”。
如:商王盘庚迁都一事,分明是政治事件, 但还是通过占卜 ,假借神灵元龟向天下人 宣称“非敢违卜” ,于是迁都于殷。
刻写在甲骨上的有关这些占卜的事情的 文字,就叫做“卜辞”。而今幸存下来的近 20万片甲骨,几乎全是卜辞。
——范文谰《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四 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 侯悉至…… 军赋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五 周王室要兴建宫室或其他重大工程,各诸 侯国要提供力役。 请回答: ⑵据材料二、三、四说明这些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 些义务?
假如你是姜尚或伯禽,你是否 一切都要听命于周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P25-4) 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 -
具 体 影 响 军事上践踏中 军事上践踏中 侵犯中国人民生存权 国主权 掠夺中国资财, 掠夺中国资财,
毁灭中国文化遗产。 毁灭中国文化遗产。
军舰“巡查贸易” 政治上破坏中 破坏中国领土、领海主权 军舰“巡查贸易” 政治上破坏中 破坏中国领土、 权 和司法方面的主权 国主权 内政国防 领事裁判权 割地 使馆界、 使馆界、拆毁大沽
19世纪上半期中国 19世纪上半期中国
19世纪上半期英国 19世纪上半期英国
工 业
农 业
军 事
中国
英国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类别 政治 经济 中国 英国 腐朽的封建制度 上升时期的资 本主义制度 工业革命后迅 速发展的资本 自然经济 主义经济 装备陈旧 坚船利炮 军纪败坏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贸易顺差 贸易逆差
课后思考: 课后思考:
历史上圆明园被洗劫、焚毁说明什么? 历史上圆明园被洗劫、焚毁说明什么? 如今遗失的圆明园国宝牛头、猴头、 如今遗失的圆明园国宝牛头、猴头、 虎头等的回归又说明什么? 虎头等的回归又说明什么?
近 代 中 国 开 放 的 通 商 口 岸
探究二
鸦片战争后 开放的通商口岸
第二次鸦片战 争后开放的通商岸
1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列 国土进一步沦丧, 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2举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 举借外债, 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3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 地 4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内 容 危 害
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 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 4.5
列强在侵华过程中的烧、 列强在侵华过程中的烧、 抢的情况,导致人民“ 杀、抢的情况,导致人民“丧 据说当时很多刚刚从欧洲到中国来 失基本生存权, 的八国联军士兵都对清朝女人的小 失基本生存权,国家财富被掠 脚产生了兴趣, 脚产生了兴趣,于是很多中国女人 夺”。
的脚就被这些士兵砍下来, 的脚就被这些士兵砍下来,当成战 利品带回欧洲去了。 利品带回欧洲去了。
列强入侵 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国力 强盛 具体原因: 具体原因: 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微; 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微; 地广人多,资源丰富。 地广人多,资源丰富。
落后就要挨打! 落后就要挨打!
中英《南京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先揍它一顿, 先揍它一顿,然后再作解释
1便利了列强长期控制中国的经 济命脉
2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内政外交 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3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探究: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 探究: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
----时任英外交大臣帕麦斯顿的强盗逻辑 ----时任英外交大臣帕麦斯顿的强盗逻辑 时任英外交大臣帕麦斯顿的
概括
割地 赔款 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
《南京条约》的危害 南京条约》




割地 赔款 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
中国领土主权被破坏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根据示例, 根据示例,完成下表
战争名称 鸦片战争 时间 1840 ---1842 ---1842 发动国家 英 结果及战争影响 《南京条约》中 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 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 大大加深了中国 社会的半殖民地 半封建化程度
甲午中日战争
对“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理解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国家主权。 (1)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国家主权。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国家主权 (2)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2)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3)对 (3)对“半”的正确理解是“不完全的或者是部分的 的正确理解是“ 封建社会和殖民地社会。 封建社会和殖民地社会。”
史实
经济上控制中 经济上控制中 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国积极命脉 控制经济命脉
政治借款
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 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 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遭受的屈辱…… 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遭受的屈辱
封闭所以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 挨打必须思变 思变才能崛起
1894 ---1895 ---1895

1900 ---1901 ---1901 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
德、奥、美、 法、英、意、 日、俄
《辛丑条约》,中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民 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图片中展示的事实
英国军队屠杀中国军民
文字中反映的事实
列强侵华对当 时中国社会造 成了什么样的 影响? 影响?
《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马关条约》
内 容 危 害
割辽东半岛、 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 列岛给日本。 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增开重庆、沙市、苏州、 增开重庆、沙市、苏州、 杭州为通商口岸。 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 开设工厂。 开设工厂。 资本输出
中日甲午战 争后开放的通商岸
军事 对外政策 中英贸易
结论
落后的大国
世界强国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 远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
中国不过是一个 泥足巨人, 泥足巨人,只要 轻轻一抵就可以 把他打倒在地
英国外交官马戈尔尼
工业革命的进行,急需开辟更大的 工业革命的进行, 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 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南京条约》又叫做《万年和约》,但它有 南京条约》又叫做《万年和约》 没给清朝带来万年和平? 没给清朝带来万年和平?
鸦片战争( —— 《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1840-1842) )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 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1883-1885) )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 《马关条约》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辛丑条约》 ) 《辛丑条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