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葡萄是酸的 1教案 沪教版
葡萄是酸的教案

葡萄是酸的教案教案标题:葡萄是酸的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葡萄是一种酸性水果,并能够通过观察和品尝来判断其酸度。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口味辨别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葡萄的特点和酸度,并能够正确判断葡萄的酸度。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品尝来判断水果的酸度,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活动。
教学准备:1. 葡萄:新鲜的葡萄一串。
2. 盘子:用于放置葡萄和观察。
3. 刀具:用于切开葡萄供学生品尝。
4. 纸杯:用于品尝葡萄的果汁。
5. 白板或幻灯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葡萄,并引导学生观察其外观特点,如颜色、形状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葡萄的味道,提问:“你们认为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为什么?”探究活动:1. 将葡萄分发给学生,让他们仔细观察,并描述葡萄的外观特点。
2. 引导学生用刀具将葡萄切开,观察葡萄的内部结构,并让学生描述他们的观察结果。
3. 将葡萄汁倒入纸杯中,让学生品尝葡萄汁,并让他们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葡萄汁的味道。
总结讨论:1.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探究过程,让他们总结葡萄的特点和酸度。
2. 提问:“你们最初认为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你们的判断准确吗?为什么?”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葡萄是酸的,并与他们之前的观察结果进行对比。
拓展活动:1. 让学生尝试品尝其他水果,并判断它们的酸度。
2. 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对不同水果酸度的观察结果,并与同学分享。
评估: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并根据他们对葡萄酸度的判断准确性进行评估。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酸性水果和甜性水果的特点和区别。
2.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观察和品尝水果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口味辨别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品尝来判断葡萄的酸度,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小学语文《葡萄是酸的》教案

小学语文《葡萄是酸的》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故事《葡萄是酸的》的基本内容,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能够运用汉语进行基本的阅读和理解。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故事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学会珍惜和感恩。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故事简介《葡萄是酸的》是一篇关于一个小朋友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位卖葡萄的老爷爷,老爷爷给了他一颗免费的葡萄,小朋友尝了一口后觉得葡萄是酸的。
当老爷爷离开后,小朋友发现自己的口袋里多了两颗葡萄。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会珍惜和感恩。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能够运用汉语进行阅读和理解。
难点:能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学会珍惜和感恩。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训练:让学生独立阅读故事,回答一些关于故事的问题,以检查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3.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寓意。
3.3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故事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4.2 阅读故事:让学生独立阅读故事,回答一些关于故事的问题。
4.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寓意。
4.4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关于故事内容的问题,检查学生对故事的掌握程度。
5.2 小组讨论: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5.3 角色扮演:通过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故事文本:《葡萄是酸的》故事原文。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葡萄是酸的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葡萄是酸的
一、教学背景
本节课是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单元“葡萄是酸的”的教学内容。
该教学
内容是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围绕“莓果食品”展开的,引导学生感
受葡萄是酸的,让学生明确区分酸味和甜味的口感,并掌握相关词汇、文字。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了解葡萄的特点,认识两种口感:酸甜。
•认识葡萄的分类和形态特征,学习相关的词汇。
•学会用简洁的描述语言写出葡萄的形态特征和口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了解葡萄的特点,认识两种口感:酸甜。
•认识葡萄的分类和形态特征,学习相关的词汇。
•学会用简洁的描述语言写出葡萄的形态特征和口感。
2.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口感的概念,感受酸味和甜味的区别。
•学生能否用简洁的描述语言表达葡萄的形态特征和口感。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画有葡萄的图片,给学生出示图片,询问学生:“大家知道
这是什么水果吗?”,学生回答“葡萄”。
2.继续询问学生:“大家知道葡萄的特点是什么吗?”学生思考一会儿,
一起回答“酸甜口感”。
3.教师强调葡萄的两种口感的区别,让学生开展更深入的讨论。
2. 学习葡萄的分类和形态特征
1.通过多媒体资料或图片等,进行葡萄形态特征的介绍,包括形状、大
小、色泽和表面特征等,并介绍葡萄的一些分类特征,如葡萄的种类和品种等。
2.教师出示支持性短句,让学生在阅读这些句子的过程中,理解葡萄的
形态特征,并辅助掌握相关的词汇。
支持性短句可以是:
–。
三年级上册语文《葡萄是酸的》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葡萄是酸的》教案语文教师在上《葡萄是酸的》这篇课文前需要注意好哪些细节呢?以下是店铺就和大家分享的沪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葡萄是酸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沪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葡萄是酸的》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两个,积累相关词语,练习用比喻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3.继续复习巩固良好的阅读方法。
4.了解寓言的寓意,知道同一个故事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相关词语,练习用比喻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2.了解寓言的寓意,知道同一个故事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写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说说你读过的寓言,读了这些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2、示题,读题。
二、整体了解:1、自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2、小结:三则寓言写了同一个故事,但用了三种不同的写法。
三、了解葡萄是甜的师:狐狸说葡萄是酸的。
葡萄真的是酸的吗?1.轻声读读课文,找出描写葡萄的词组或句子。
2.交流:(1)一串串的葡萄——感受葡萄的多。
(2)成串成串的熟透了的葡萄——感受葡萄不仅多,而且还熟透了,味道甜。
板书:甜(3)丰盛的成串成串的葡萄——感受葡萄长得好、美。
(4)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
A.指名读句子,读通顺、读连贯B. 瞧,这圆圆的葡萄,水分多充足呀,在阳光下,亮亮的,果真像——碧玉一般C.看着这葡萄,你能感受到熟透了的葡萄像碧玉一般美吗?轻声读,指名读,齐读D.作者把多汁的葡萄比作了——,那葡萄就像碧玉一样——第二课时:一、了解狐狸说葡萄是酸的原因师:既然葡萄是甜的,狐狸又那样想吃,可它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1.默读三则寓言,找出有关的句子,用“ ”划出来。
2.交流:狐狸想摘,又摘不到。
它跳了半天,但总没有能吃到葡萄。
为了使自己不至于太难过,它说:“葡萄是酸的。
” 狐狸无论怎么挨也挨不近抓不住。
眼睛看得见,牙齿可咬不着! 狐狸白费了一个钟头。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葡萄是酸的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葡萄是酸的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葡萄是酸的》,掌握其中的词语和句型,并能够准确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农田劳动的尊重和理解,激发他们对农产品及农田劳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包括词语和句型。
2.准确朗读课文,掌握语音和语调。
三、教学难点1.能够准确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表达。
2.能够感受并理解农田劳动的辛勤和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3.小组学习的相关教学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本课的主题:农田劳动的故事。
•引导学生讨论葡萄是什么味道的,并思考为什么葡萄是酸的。
2. 学习课文(30分钟)•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文《葡萄是酸的》,并播放录音。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
3. 小组合作学习(20分钟)•学生分小组,每组选择一位领读员,其他成员作为听众。
•领读员朗读课文,并邀请其他成员进行感受和思考。
•学生讨论葡萄是酸的原因,并记录下来。
4. 展示和讨论(15分钟)•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教师带领全体学生对展示内容进行讨论和思考。
5. 总结和反思(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本课相关的练习。
2.背诵并准确朗读本课课文《葡萄是酸的》。
七、板书设计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葡萄是酸的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吸收课文内容,并在展示和讨论环节中进行思考和表达。
但在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葡萄是酸的》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中,我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4.通过创意表达活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学习《葡萄是酸的》这篇寓言故事,认识到逃避现实、自我安慰的心理,并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2.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3.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懂得努力拼搏、勇于担当的重要性。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例如:“为什么狐狸说葡萄是酸的呢?”“如果你是狐狸,你会怎么做?”等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故事寓意,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
(三)小组合作
我将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小组合作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让他们在分享观点、交流想法的过程中,互相启发、共同成长。此外,小组合作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和自己的能力。此外,我还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帮助他们找到进一步提高的方向。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葡萄是酸的1沪教版

32、《葡萄是酸的》教课方案【课前预习】1查词典理解“遗憾”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读一读课文,想想:这三则寓言都讲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教课目的】1、学习本课生字“葡、萄、遗、憾”,理解“遗憾”的意思,积累词语“垂涎欲滴”。
认识三则寓言的内容,理解寓意。
2、累积描绘葡萄又多又甜的语句。
指导读好狐狸说的话,领会它内心的想法。
3、初步感觉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
教课要点难点:1.累积有关词语,练惯用比喻的方法把句子写详细。
2.认识寓言的寓意,知道同一个故事能够有多种不同的写法。
【教课时间】 1 课时【教课过程】一、揭露课题,认识内容1、板:寓言。
同学,得从前我学哪些寓言?(坐井天、自相矛盾、掩耳盗⋯⋯)2、寓言有什么特点?(通一个短的故事,告人一个道理。
)3、我学寓言,不要认识故事的内容,要理解此中含的道理。
今日我要学的寓言是——葡萄是酸的。
(1)范写:葡萄(2),。
4、,你有没有篇文和其余文对比,有什么特之?(由三寓言成。
板:三)5、三寓言有什么相同之?(都了同一个故事:一只的狐狸(片)——葡萄是酸的。
)二、文,品尝累1、三寓言又有什么不同之呢?我一同去学文。
出示学要求:( 1)自由文,找有关描绘葡萄的或句子,再用直划出来。
( 2)思虑:是些怎的葡萄?(1)学生沟通出示句子:一串串的葡萄成串成串的熟透了的葡萄丰盛的成串成串的葡萄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
(2)借助停符号,通句。
2、读着这些语句,你感觉这些葡萄必定怎么样?(1)学生谈感觉,随机指导朗诵,领会不同写法:l多:一串串、成串成串、丰盛。
l甜:熟透、多汁、亮晶晶。
(2)随机板书:丰盛、熟透、多汁、亮晶晶(3)小结:熟透、多汁、亮晶晶的葡萄必定是——甜的。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葡萄是酸的》教案、教学设计

8.家长反馈:请家长协助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情感态度,及时与教师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情感体验:结合本课故事,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诚实”的作文,不少于300字。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教训,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
5.家庭讨论:学生与家人分享本课所学的故事,讨论以下问题:
a.你觉得小猴子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
b.诚信在生活中有哪些重要性?
c.你和家人一起分享过类似的故事吗?
6.语文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葡萄故事会”活动,让学生自己编写一个关于葡萄的故事,可以运用本课所学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活动结束后,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故事奖”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7.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已具备一定的字词基础和阅读能力,他们对故事类课文具有较强的兴趣。在此基础上,针对本课《葡萄是酸的》,学生可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然而,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掌握和应用,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通过课文学习,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努力改进。
3.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培养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判断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谜语“红衣绿裙,酸甜可口”引导学生猜测,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葡萄是酸的 1教案沪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借助注释了解本文三则寓言的作家。
能力目标:学生学习、理解词语“遗憾”。
赏读三位作家的三则寓言,了解寓意。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对狐狸说“葡萄是酸的”有所感悟。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引导学生对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有所感悟,从而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预习交流。
1.今天,我们来学习38《葡萄是酸的》。
在预习时,你有什么发现?
2.自己读读这三则寓言,想一想,这三篇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
二、介绍作者。
那你们知道这三则寓言分别是谁写的吗?
说明:以检查预习着手导入新课,说说自己在预习时有什么发现,再借助注释了解三位作家,回忆自己曾读过克雷洛夫的寓言或文章,让学生走近名家。
三、深入学习。
1.三位作家笔下的葡萄分别是怎样的呢?(板书:葡萄)
(1)我们分组读读这三篇寓言。
(2)分组回答。
(3)(媒体出示)饥饿的狐狸越过果树园的墙头,看到了丰盛的成串成串的葡萄。
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
重点指导朗读。
(4)理解:丰盛(这里的“丰盛”是什么意思呢?)葡萄不但多,而且每一颗都多汁,每一颗都像碧玉。
想想狐狸看到了这样的葡萄会怎么样?
说明:从课题入手,请学生找课文中描写葡萄的词句,进行朗读指导,不仅培养了孩子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性,感受到葡萄的成熟与诱人,还能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身的语言。
2.这么好的葡萄,狐狸却说是酸的。
(板书:是酸的)狐狸为什么会说葡萄是酸的?到三则寓言中去划一划、找一找原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1)(多媒体显示)
想摘,摘不到。
它跳了半天,但总没有能吃到葡萄。
为了使自己不至于太难过。
狐狸的视线一落到葡萄上,眼睛和牙齿都发亮了。
惟一的遗憾是葡萄都挂得高高的,狐狸无论怎么也挨不近抓不住。
眼睛看得见,牙齿可咬不着!狐狸白费了一个钟头,它只好走了。
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这些句子你都划出来了吗?(分小组读)
(2)学习和理解“遗憾”,用“遗憾”造句。
(板书:不至于太难过)
3.所以,狐狸(出示媒体:第三则寓言狐狸愤愤地说……)
这里换上其他两位作家的话,好吗?为什么?(媒体换句子)
小组讨论,注意要联系上文来看。
(1)我们再来仔细读读这几句话,能不能少说一句?生读狐狸说的话,师说狐狸心里的想法。
(2)(媒体显示)指导读好三个感叹号、一个问号。
(3)同桌互相表演读狐狸说的这一段话。
说明:故事的内容虽浅显,但让三年级的学生从中领会寓意,在理论上有所认识还有一定难度。
因此,教学安排中,抓住第三则寓言的关键词“遗憾”,请学生们理解,再通过深入地品读、说话训练,感悟表演,让学生走进了故事,与他共思维。
由于这些铺垫,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并能形象地领会寓意。
四、揭示寓意。
1.读三则寓言。
2.同一则寓言,三位作家的写法各有特点。
想一想,学了第38课(板书:38),你想说些什么?
五、整合拓展。
回去后好好读读两位作家写的同一则寓言——《狼和小羊》,看看他们的写法各有什么特点?
说明:让学生阅读伊索和克雷洛夫所写的同一则寓言,学习两位作家写作风格迥异,而各有特点。
通过课内外的结合,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真正有所习得。
附送: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葡萄是酸的 2教案沪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四个生字,读准“葡萄”的字音,认清“酸,憾”的字形,理解“遗憾”词义。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积累文中克雷洛夫的写这则寓言中有关描写葡萄的句子。
2.展开想象,体会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了解寓言的寓意
情感目标:初步感受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了解作家,激趣引入。
1.同学们,你们学过什么寓言?(学生交流)
2.寓言常常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就是——(板书课题38 葡萄是酸的)(学生跟读)
(1)正音“葡萄”的“萄”要读轻声。
(2)正形“酸”(师用红笔板书,学生同时书空)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寓言的内容就是一只狐狸说——葡萄是酸的(学生齐读课题)
4.借助预习我们知道这则寓言有三位作家都曾写过,(出示三位作家名字),师引读。
注意:《伊索寓言》收集了伊索和其他作家的寓言。
5.这三则寓言内容相同,写法却各有各的特色,今天,我们就走近这三位作家,学习他们的作品。
二、细读课文,研读描写葡萄的句子。
1.三则寓言的内容都写了狐狸说——葡萄是酸的,那么葡萄究竟是不是酸的呢?
请你打开书,自由读课文,划出三则寓言中描写葡萄的词组或句子,读通顺。
2.学生交流,出示:一串串的葡萄
成串成串的熟透了的葡萄
丰盛的成串成串的葡萄,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
3.指导朗读:
(词组)一串串的葡萄
成串成串的熟透了的葡萄(注意停顿)
(句子)丰盛的成串成串的葡萄,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
(读通) 4.这样的葡萄你觉得会是酸的吗?
学生谈感受,(板书:熟透了)(注意“透”的笔顺)
出示:
成串成串熟透了的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
5.熟透了的葡萄大家都吃过,一定是甜的。
(板书:甜),读好这句句子。
6.这样的葡萄的确十分——诱人(出示词语),你看着这样诱人的葡萄就会感觉——(学生交流,师总结出示:馋涎欲滴)
7.引读:
葡萄架上挂满了葡萄,——成串成串熟透了的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
这样的葡萄不要说去尝,就是看着也都会让人——馋涎欲滴。
难怪饥饿的狐狸一看到这诱人的葡萄,眼睛和牙齿都发亮了,它会想——
三、深入读文,体会狐狸的心情,了解寓意。
1.出示填空:
狐狸的视线一落到葡萄上,眼睛和牙齿都发亮了,它想:。
(学生交流)
2.狐狸那么想吃葡萄,可为什么却说——葡萄是酸的
3.自由读课文,找找原因。
出示:唯一的遗憾是葡萄都挂得高高的,狐狸无论怎么也挨不近抓不住。
眼睛看得见,牙齿可咬不着。
4.出示图片,想象,狐狸为了吃到葡萄,用了什么方法?
5.可是,葡萄实在挂得太高了,它白费了一个钟头,累得气喘吁吁,却——无论怎么也挨不近抓不住,眼睛看得见,牙齿可咬不着。
这对于一只饥饿的狐狸来说,真是——遗憾(出示词语)6.引读:狐狸望着果园里——成串成串熟透了的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
可是却吃不着,为了不让自己太难过,所以它说:——“葡萄是酸的”。
这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7.我们再来读读狐狸说的话,读出狐狸当时的心情。
(学生练读,交流)
8.引读:明明是——成串成串熟透了的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
可狐狸却说——没有一颗不是酸的!
你们说他说的是事实吗?(学生交流,师总结出示:歪曲事实)
9.狐狸歪曲事实的目的是什么?(学生交流,师总结出示:安慰自己)
四、点明寓意,总结全文。
1.狐狸吃不到葡萄,为了安慰自己,就歪曲事实,这是不对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出示寓意)
遇到困难,我们要勇于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即使无法解决也不该去埋怨。
(1)学生自由读
(2)听记寓意。
2.现在这则寓言常常用来讽刺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对真正有本领的人却又非常嫉妒的人,人们把这样的人称为“吃不到葡萄的狐狸”。
3.今天我们学习的三则寓言,讲了同样的故事,不过风格各有不同,有的比较简练,(齐读第一则寓言),有的生动具体(齐读第三则寓言),但无论哪种写法,都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我们要勇于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即使无法解决也不该去埋怨。
板书设计:38 葡萄是酸的
↑为了安慰自己,歪曲事实
熟透了甜(诱人馋涎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