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用)

合集下载

短歌行(上课用)

短歌行(上课用)

追封魏武帝
乱世之奸雄
1、“宁教我负天下人, 不教天下人负我!”(吕伯奢 ) 2、杨修之死 3、七十二疑冢
治世之能臣
1、三道《求贤令》 2、唯才是举、不拘一格 3、关羽——赤兔宝马
4、徐庶——不择手段
军事功绩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 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 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 196年),迎献帝都 许(许昌)。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 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 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 七子等人“七子”(孔融、陈琳、 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 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 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 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 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 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可谓叱咤风云。他 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 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
• 1、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 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 亳州市)人。 • 2、挟天子以令诸侯
——乌鹊南飞中以乌鹊比喻贤才尚在
徘徊选择之意,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 归附的焦急心情。
2.用 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 典
之诚恳,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表达诗人 念念不忘贤才的一片真情。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达诗人礼遇贤 才的态度
研究性探讨
曹操志向远大,同时深知成就天下不能 单凭匹夫之勇,必须依赖天下贤能,故而 求贤若渴。其实三国时代,何止曹操一人 重视人才,刘备发现诸葛亮这匹千里马, 留下“三顾茅庐”的美谈。 有人说三国之争实为人才之争,最后 魏蜀吴之所以能三足鼎立,某种程度上就 是因为他们各自拥有一大批才智过人的能 臣与骁勇善战的武将。可以说人才得失, 生死攸关。假如你有机会成为一个团队的 领导,你将如何对待人才?你希望得到什 么样的人才?

李白短歌行

李白短歌行

李白短歌行
《短歌行》是唐朝李白的诗作。

全文如下: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这首诗分上下两段。

前八句言百年易满,天地无穷,时间无限,神仙尚且两鬓成霜,凡人何堪,只有天公、玉女才能与时长存,千年万载,操控天象;后六句诗人突发奇想,欲阻拦六龙,留住时光,使人生不老,青春永驻。

全诗悲叹人生太短,写法上将写实与想象熔于一炉,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短歌行的翻译及赏析

短歌行的翻译及赏析

短歌行的翻译及赏析 导语:有创见的书籍传播在黑暗的时代里,有如太阳照耀在荒凉的沙漠上, 为的是化黑暗为光明。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短歌行 的翻译及赏析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短歌行的翻译及赏析 原文: 短歌行 两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谈讌 一作:谈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海 一作:水) 注释: 1.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

当,是对着的意思。

2.几何:多少。

3.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

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4.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

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

全句意 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5.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6.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 ·郑风·子衿》。

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古式的衣领。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 学识的人。

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7.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8.呦(yōu)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shēng): 出自 《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叫的声音。

苹:艾蒿。

9.鼓:弹。

10.何时可掇(duō): 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 拾取, 摘取。

另解: 掇读 chuò, 为通假字,掇,通辍 ,即停止的意思。

何时可掇,意思就是什么时候可以停止 呢? 11.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

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短歌行用典的表达效果

短歌行用典的表达效果

短歌行用典的表达效果
短歌行是一种古代文学形式,通过运用典故和典型人物来表达情感或者描述社会现象。

用典的表达效果如下:
1. 突出情感:通过典故和典型人物的描述,短歌行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情感。

比如,用典故讲述一个古代英雄的故事,可以使文字更加生动有力,增强读者的共鸣。

2. 丰富意境:典故和典型人物让读者可以产生更多的联想和幻想,使短歌行创造出一种丰富的意境。

这种意境可以让读者沉浸其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情感。

3. 传递道德观念:通过典故和典型人物,短歌行可以传递作者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观。

通过讲述正面的典型人物和他们的故事,短歌行可以影响读者的价值取向,引导他们思考并反思。

4. 强化记忆和共鸣:短歌行中的典故和典型人物往往是经典的内容,被广泛传播和接受。

通过运用这些典故和典型人物,可以加深读者对作品的记忆和共鸣,增强作品的影响力。

总的来说,短歌行用典的表达效果使得作品更具有说服力、艺术感和思考性,使得读者更容易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内容。

短歌行用典文学短评

短歌行用典文学短评

短歌行用典文学短评《短歌行》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一首经典诗篇,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象征手法,表达了曹操对人生、友情、爱情、时光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下面将从诗歌背景、用典手法、艺术特点、社会价值、现代解读和结尾总结等方面对《短歌行》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

一、诗歌背景《短歌行》创作于三国时期,曹操在赤壁之战失利后,深感人生短暂,时光易逝,因此写下了这首诗。

曹操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对于人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他的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也体现了对时代背景的深刻思考。

二、用典手法《短歌行》中运用了多个典故,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等,这些典故在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首先,这些典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这些典故也表达了曹操对于友情、爱情、礼贤下士等方面的深刻思考,进一步突出了诗歌的主题。

三、艺术特点《短歌行》在形式上采用了四言体,语言简练明快,节奏感强。

在意象方面,曹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方式,营造出一种浪漫而悲凉的氛围。

在表达方面,曹操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此外,《短歌行》还体现了曹操豪放、率真的个性特点,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

四、社会价值《短歌行》作为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其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思想启示:曹操在诗中所表达的人生思考和价值观对于读者具有启示作用。

他强调珍惜时光、追求真理、重视友情等思想对于人们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2. 文化传承:《短歌行》作为一部经典文学作品,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丰富了文学艺术的宝库,也为后来的文学家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灵感和素材。

3. 历史价值:《短歌行》作为一部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它对于我们了解历史、认识那个时代的人们具有重要意义。

五、现代解读在当代社会背景下,《短歌行》依然具有重要的现代解读价值。

短歌行的用典和借代

短歌行的用典和借代

短歌行的用典和借代
短歌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长诗。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运用了丰富的用典和借代手法,以表达自己心中的苦闷和忧伤。

首先,短歌行中出现了许多历史典故和文学典故。

比如,诗中提到“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是借用了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
有感》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句,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期待和对江南的思念。

而“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句诗,则暗指了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一句,用来比喻自己的孤独和寂寞。

其次,短歌行中还运用了大量的借代手法。

比如,诗中提到了“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其中,“古调”指的是古代的音乐曲调,而“今人多不弹”则是借代了白居易自己的境遇。

他认为,古代的音乐曲调虽然美好,但是现在的人们很少有人去演奏弹唱,正如他的情感,虽然珍贵,但很少有人能够理解和欣赏。

此外,短歌行中还隐含了一些寓言和象征意味。

比如,诗中提到“东篱把剪刀,应是春时花朵”,意味着白居易的年华已逝,剪刀代表着
时间的无情剪裁。

他用这个象征来表达自己对年华逝去的无奈和悲伤。

总的来说,短歌行运用了丰富多样的用典和借代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历史典故、寓言和象征意味,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这些用典和借代的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艺术性,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忧伤。

短歌行作文素材运用

短歌行作文素材运用

短歌行作文素材运用
月光洒下来,古城墙显得特别神秘,感觉它好像在跟我说话,告诉我它经历过的风风雨雨。

那地方,以前都是英雄们骑着马,拿着刀剑,热血沸腾地打仗。

现在呢,就剩下这些石头和青苔,不过它们还在默默地守护着过去的故事。

风一吹过竹林,叶子就“沙沙沙”地响,这声音听着就像古人写的那种诗,特有意境。

我就感觉,好像听到了什么“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之类的句子,让人心里暖暖的,想着那些古老的爱情故事。

茶馆里,有个老爷爷拿着扇子,一边喝茶一边跟我们讲故事。

他说话特慢,但每个字都特有意思,感觉他肚子里装满了智慧。

他讲的故事,像是一首歌,让人听得入迷,都不想走了。

傍晚的时候,江边可热闹了。

渔夫们划着小船回来,一边唱歌一边笑。

他们的歌声里都是对生活的热爱,感觉特别真实、特别朴实。

听着听着,就让人心里暖暖的,觉得生活真的很美好。

《短歌行》--用

《短歌行》--用

4、引用“周公吐哺”的
典故。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 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 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 力的真诚态度。
用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表达诗人 念念不忘贤才的一片真情。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达诗人礼遇 贤才的态度 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达求 贤之诚恳,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 励。
《诗经· 郑风·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嗣,继续。音,声问。嗣 音,继续相问,即“保持 联系”之意。
这原是一首情诗,诗句的大意: 情人青色的衣领,令我情思悠 长.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难道 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联系? 返回
3、“山不厌高,海不厌 深。”借用《管子.形势解》 之语,诗意比喻执政者能宽 宏大量,广纳贤才。这里暗 喻曹操自己像山一样不厌其 高而容纳土壤,像水一样不 厌其深而容纳众水,表明要 宽宏大量,广纳人才。
杜牧【赤壁怀古】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封面空两行 题目:不用书名号 姓名: 性别: 民族: 学校:山东省沂南第二中学 班级:高一、二十班 邮编:276300 指导教师:惠俊凤

邮箱:
yiran850516@
整体感知
短歌行 曹操
pì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jīn wèi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yōu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duō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qì mò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心念旧恩。 zā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bǔ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笙。 这里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 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鹿在呦 呦的叫啊,它们呼朋引伴相聚去郊野食艾蒿。 我要是有满座的嘉宾,就鼓瑟吹笙地把他们 欢迎。可见他是用“嘉宾”之礼热情地对待 人才的。
诗人为什么用这些礼仪对待人才?
小雅·鹿鸣(节选)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短歌行
曹操
行:古代诗歌体裁 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根据《乐府解 题》,其分别在歌声、曲调的长短。长歌是
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比较适合
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 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 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 (càn)、徐干、阮瑀(yǔ)、应玚(yáng)、刘桢 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 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 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 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朗读课文并思考: 你读出了怎样的曹操?
一个求贤若渴、抱负远大、积极 进取开创新局面的领导形象。
“太祖运筹演谋……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矣。”——陈寿 《三国志》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汉末名士 许绍《魏书》 “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 才不足。” ——唐太宗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 雄。 ——鲁迅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 轼
听朗读,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作者
“忧”什么呢?
听读诗歌,思考:作者 “忧” 什么呢?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 当以慷,忧思难忘。
什么手法?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注:杜康借代酒)
举杯解“忧”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 今。此处运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
这句是一句写景的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有 什么深层含义?
比喻。以“乌鹊南飞”暗喻人才 四处奔走,寻找归宿,流露出诗 人唯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运用了什么修辞?
用典、类比
诗人的志向是:天下归心
——统一大业 由此可见:诗人“忧”根源什么?
“诗言志,歌咏怀”。结合曹操的忧, 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第一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 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 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 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第二层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鼓瑟吹笙。 那穿着青领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 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阳 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 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月比喻人才)
谁“越陌度阡”?谁和谁“契阔谈宴”?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越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您屈驾来问候我,久 别重逢,欢饮畅谈,(我们)念念不忘旧恩 情。

深刻揭示曹操求贤若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借代
唯有杜康:以发明酒的人名来代 指酒
用典 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达求 贤之诚恳,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 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表达诗人 念念不忘贤才的一片真情。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达诗人礼遇 贤才的态度
课堂练习
慷慨悲歌话人生
《短歌行》中诗人对人生发出了深切 感慨。以人生为话题,仿句练习。
引用。《诗经》中“青青子衿,悠 悠我心”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 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 姑娘对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 心态。
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 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
知人论世议诗人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县 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他知人善察, 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曹操的诗歌继承诗经、楚辞、汉乐府的传 统,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其基本风格 是苍凉悲壮,慷慨激昂。他的代表作是诗歌 《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
第三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 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 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 往日的情谊诉说。
第四层
月明星稀……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 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 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只有像周公那样 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广纳人才 建功立业 统一天下
人生苦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求贤难得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广纳人才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建功立业 功业未就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统一天下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英雄的慷慨悲歌
抒发了作者因时光易逝、功业未就而 产生的苦闷心情和招纳贤才、渴望建功立业 的思想。
例:人生就像一条河,经历丰富,才能 源远流长;人生就像一座山,经历奇特, 才能蔚为大观。
拓展练习:海纳百川展胸襟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 心”表现出诗人渴求贤才的博大胸襟。你能 写出几句这样的名言警句么?试试看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2、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 者不厌士, 故天下归心。 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 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李斯《谏逐客书》) 4、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但 比天空更为浩瀚的是人的心灵。
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官 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 北方。 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 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他酒宴文武将士,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 南飞鸣而去。54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 赋诗,吟唱千古名作《短歌行》。
集思广益探手法:艺术手法鉴赏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比兴
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贤才 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乌鹊南飞中以乌鹊比喻贤才尚在徘 徊选择之意,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 附的焦急心情。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以山高水深比招纳人才的阔大胸怀, 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 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