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语文15最苦与最乐共39页文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5.最苦与最乐(共30张PPT)

基础闯关
1.[18 儒墨教研原创题]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 项是( C )
A.契.约(qiè) 监.督(jiān) 心安理得
B.循.环(xún) 坟.墓(fén)
悲天闵人
C.恩惠.(huì) 安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èn)
任重道远
D.卸.责(xiè) 大抵.(dǐ)
如择重负
【解析】 A 项,契.约(qì);B 项,悲天悯人;D 项,如释重负。
第四单元 15. *最苦与最乐
15.最苦与最乐
课堂导学 基础闯关 阅读感悟 拓展空间 课时答案
课堂导学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 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青年时期倡导变法维新,是戊戌变法 领袖之一。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曾倡导文体改良 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 集》。
2.[18儒墨教研原创题]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项是( B )
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______没有苦。 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______?不过有大小的 ______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 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______,永远不能解除了。 A.原本 逃 区别 自投罗网 B.本来 躲 分别 自投苦海 C.原本 躲 分别 自投罗网 D.本来 逃 区别 自投苦海
⑤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
快乐
⑥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A.③②⑥⑤①④
B.④②①⑤⑥③
C.②⑥⑤①④③
D.③①⑤②⑥④
6.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D )
人教版七下语文15最苦与最乐共41页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Leabharlann
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原文、词语、作者

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原文、词语、作者原文最苦与最乐梁启超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二日《时事新报·学灯》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後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15最苦与最乐(课件)

讨论第二部分:
1.从第4-5自然段得知: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最“乐”?
(用原文语句回答)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作者引用古语“如释重负”、俗话“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其 目的是什么?
用来比喻尽了责任后的轻松和愉快。
•
3.看第5自然段:作者认为那些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是苦还是乐?
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是乐不是苦 呀!
4.在此,作者说了一句很有哲理性的话,它就是——? 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5.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
讨论第三部分:
看第6自然段: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勇于负责不能逃 避
•
导入:我记得小时侯,常听爷爷说:他们小时候,一年要能吃上一餐肉,那算是一件 快乐无比的事情;而如今很多人在很多时候却为减肥而发愁。同学们,在你们的生 活中,有感到最苦和最乐的事吗?
交流:把你生活中认为最苦的事说出来,让大家一起来 分担,把你生活中最乐的事讲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分享。 好吗?
•
——
梁 启 超
•无入而不自得源自解释词语★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 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 的人。
•
五•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一、(1-3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4-5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 、(6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15最苦与最乐共44页文档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人教新编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5课 最苦与最乐

因为“尽得大的责任,就 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 便日日得苦中真乐。”所以苦 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4、概括课文最后一段主要的内容。
勇于负责 不能逃避 责任是逃避不了的
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 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 是逃避,反而是自投苦海,永 远不能解除了。
5.“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
以前常听老一辈的人说:他们小时候, 一年要能吃上一餐肉,那算是一件快乐无 比的事情;而如今很多人在很多时候却为 减肥而发愁。我也经常听同学们抱怨:上 学真苦啊!难道不上学就不苦吗?又有多 少人因为上不了学而痛苦。同学们,在你 们的生活中,有感到最苦和最乐的事吗? 什么是苦?什么是乐?我想,只有品尝过 生活滋味的人才能说得出它们的准确含义。 梁启超对生活中的苦与乐就有自己独到的 见解,我们来学习他的《最苦与最乐》, 了解一下名人的苦乐观。
2、在第5段中,作者除了引用曾子的 话作论据外,还使用了什么论据? 作者还举了“仁人志士”和“诸 圣诸佛”的例子,来证明身上的责任 越重,得到的快乐就会越大,尽责方 能得苦中真乐。这是事实论据,其论 证方法是举例论证。
3、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 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 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分外( fèn ) 卸却( xiè )
★解释词语
预习检测
★莫若:不如。 ★达观: 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任务繁重,道路遥远。 ★任重道远: 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契约: 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 ★死而后已: 斗到死为止。 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 ★仁人志士: 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如释重负: 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 ★悲天悯人: 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5.最苦与最乐

新知积累·基础练
2. 【中考•山东青岛改编】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是( ) A.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会有将近1亿左右贫困 人口脱贫,提前实现减贫目标。 B.面对停车难的问题,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让青 岛的停车现状大为提升。
人教版七年级·下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新知积累·基础练
(1)契 shì mǐn (2)寻
1 环 循环 (3)对不如意的
事情看得开 (4)议论
2D
4C
5C
3B
人教版七年级·下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语言建构·能力练
6
7
8
9
10
新知积累·基础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在人成长的路上,有得意之时的凌云壮志,有失意之时的不 堪回首。要达观地看待人生,既要相信人与人之间的qì约精神,也
新知积累·基础练
3. 下列句子填入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许
多学业上有成就的人,学习探索往往达到废寝忘食的 地步。这与其说是“苦”,倒不如说是“乐”。_____。
新知积累·基础练
A.只有像这样废寝忘食地求知,他们才会做出成就 B.正是他们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才这样乐此不疲,乐
D.虽然中国有了自己的航母,但要想从容地应对敌 国的挑衅,中国海军、空军依然任重道远。 • • ••
【点拨】“洗耳恭听”指专心而恭敬地听人讲话,是请 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用在这里.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头连续提问,连续否定,排比句式加强 了语言的气势,起到了吸引读者注意和启发读 者思考的作用。 B.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 鼓励人们勇于负责,直面人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 下册第15课 最苦与最乐 (共39张PPT)

随堂检测
阅读课文第5、6自然段。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 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 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 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 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 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 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 还是乐,不是苦呀!
字义: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为别 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 是都守了信用呢?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 习呢?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5)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 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 证,证明了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 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的论点,告诉我们不 能躲避责任,苟且偷生,要勇于背负人生、 社会的大责任,体会人生的快乐。
板书设计
最大的痛苦——未能尽责
最
苦
正反对比
与 最大的快乐——尽到责任
举例论证
最 乐
引用论证
苦与乐的关系——有苦才有乐
“最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 了就没有”“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 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品味语言
1.阅读文章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 作用。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 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另人 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 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 滞,有一股灵动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