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广东省广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 第一章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表一 人教版

合集下载

广东省广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 第一章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四、表达技巧归纳素材

广东省广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 第一章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四、表达技巧归纳素材
抒情
①直抒胸臆: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即事抒怀)[结合具体的抒情方式作答,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烘托出(委婉地表达出)……的情感]
四、表达技巧归纳
常用表达技巧
作用
修辞手法
比喻
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引起联想,耐人寻味
拟人
形象生动,化静为动,亲切感人,增强表达效果
对偶
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凝练含蓄
对比
××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强调)了……
夸张
增强感染力,有力地突出了……双关委婉含蓄地表达出……的情感
设问
白描
朴实无华的语言中,蕴含着……的情致,给人……的感觉
细节描写
以小见大,生动传神地写出……
虚实结合
增添想象的空间,或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烘托出……
托物言志
借助××(事物)来寄托作者……的品格(情操、志向)
借古讽今(即事抒怀)
借助××的历史典故来讽喻当朝,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方式
描写
通过对××的描写,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从而写出(突出)了……
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表现手法
用典
含蓄(委婉)地表达了……(的想法)
比兴
引出后文……(的内容)
互文
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相互补充,结合起来表达完整的意思
反衬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美景衬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从而烘托了……
象征
借助××(事物)象征……,从而表现作者……的品格(志向)
抑扬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吸引读者

广东省广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 第二章 现代文阅读与鉴赏 第一节 说明文

广东省广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 第二章 现代文阅读与鉴赏 第一节 说明文

第一节实用类文本第一讲说明文(一)霾,走进你我(2016·广州市从化区)【霾是什么】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

中国不少地区将“霾”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实际上,“雾”和“霾”是有较大区别的。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是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多出现于秋冬季节。

霾,也称灰霾,香港天文台称烟霞。

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

雾霾会导致能见度恶化,一般来说,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物导致的能见度恶化现象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物导致的能见度恶化现象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物导致的能见度恶化现象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

(摘自百度百科)【霾的成因】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指出,社会化石能源消费增多是我国近年雾霾天气增多的最主要原因。

这些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工业尤其是重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居民生活以及地面灰尘。

霾的形成与污染物的排放密切相关,城市中机动车尾气以及其他烟尘排放源排出粒径在微米级的细小颗粒物,停留在大气中,当逆温、静风等不利于扩散的天气出现时,就形成霾。

据研究,在中国存在着4个霾天气比较严重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河谷、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

(摘自百度新闻)【霾的危害】空气污染指数与影响【雾霾袭来谈保健】新华网北京2月23日电近日,大范围雾霾再次笼罩我国北方一些地区。

在希望雾霾“马上消失”的同时,专家提醒不要忘了做好自我防护。

首先,尽量减少暴露在室外的时间,降低室外活动强度。

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的人,更应在雾霾天减少室外活动。

因为此时容易因缺氧而诱发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病。

医学专家建议,当出现中、重度雾霾天气时,年老体弱多病者应减少外出。

广东省广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 第一章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第一节 古诗文积累

广东省广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 第一章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第一节 古诗文积累

第一节古诗文积累训练一◎七年级上下册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2.日月之行,_____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3.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4.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7.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_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8._____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9.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10.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1.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12.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13.正入万山圈子里,__________________。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14._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15.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16.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如梦令》)17.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1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

【中小学资料】广东省广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 第一章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阅

【中小学资料】广东省广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 第一章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阅
笔记小说
《智子疑邻》(《韩非子》)
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不应该因为感情上的亲疏而影响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寓言
《塞翁失马》(《淮南子》)
祸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则寓言启发人们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去看问题
寓言
《夸父逐日》(《山海经》)
表现了夸父无人能比的英雄气概,赞美了他死后也不忘为人民造福的崇高精神,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论证共同点:表达理想追求和意志情趣
2.战争篇
篇目及其出处
内容
人物形象/中心论点
艺术特色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秦王以强凌弱,欲以五百里之地交换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唐雎不畏强暴,不辱使命
唐雎:爱国忠君、智勇兼备、不畏强暴、凛然正气、勇于斗争、善于斗争
秦王:阴险狡诈、骄横狂暴、色厉内荏、外强中干、前倨后恭
《醉翁亭记》欧阳修(北宋)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琅琊山四季之景
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随遇而安、自得其乐、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北宋)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描写了月夜清幽宁静的庭院之景
表达了作者寄情于景的旷达心境,寄寓了作者微妙而复杂的心情:被贬谪的悲凉、对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和漫步的悠闲
直接劝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广开言路的重要性
①比喻类比②间接劝谏
《公输》(《墨子》)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广东省广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 第二章 现代文阅读与鉴赏 三种诸葛亮

广东省广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 第二章 现代文阅读与鉴赏 三种诸葛亮

议论文段阅读题三种诸葛亮邓拓①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

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呢?那也不尽然。

②有的人对于诸葛亮不但没有好感,反而很有恶感。

比如在云南,有的少数民族同胞就很不喜欢诸葛亮。

在他们那里,流传着一些民间故事,都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

这是为什么呢?大概因为诸葛亮生在公元第三世纪的三国时代,不像我们现在懂得讲究民族政策,当时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民族主义的错误思想,得罪了一些兄弟民族。

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所谓“七擒孟获”的故事,在云南有的兄弟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就变成了“七擒诸葛亮”,而孟获则受到同情和赞扬。

③如果从各个方面搜集各种材料,一一加以比较研究,我们将不难发现,人们所设想的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可能有多种多样的面目。

例如,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描写的,算是历史家笔下的诸葛亮;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算是小说家笔下的诸葛亮。

而在现时仍然流行于京剧舞台上的《借东风》等剧目中,诸葛亮的面目又是一种样子,这只能算是舞台上的诸葛亮。

④这些当然还是赞颂诸葛亮的居多。

因为这些史籍、小说和戏剧之类,基本上都是在汉族人民群众中流行的。

他们历来把诸葛亮当作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伟大人物,似乎一切人的聪明智慧都无过于诸葛亮,都要以诸葛亮为代表。

⑤但是,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即事前的诸葛亮、事后的诸葛亮和带汁的诸葛亮。

⑥人所共知,传说中的诸葛亮料事如神,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差不多都能够预先做出种种安排。

所以,一般人提到诸葛亮,总认为他有先见之明。

这就是我们说的事前的诸葛亮。

这种诸葛亮当然是最可贵的了。

⑦为什么诸葛亮会有先见之明呢?是不是因为他懂得天文地理,熟悉阴阳五行,甚至于真的会呼风唤雨,驱使六丁六甲之类的天兵天将,简直像神仙一样的呢?当然不是。

他之所以会有先见之明,主要还是因为他平素注意调查研究各种情况,熟悉各地山川形势、道路里程、民情风俗等等,并且有丰富的知识,对于政治、经济、历史的背景了如指掌。

广东省广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第一章古诗文阅读与鉴赏表三

广东省广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第一章古诗文阅读与鉴赏表三
第一个“亲”
以……为亲
意动用法
《大道之行也》(八上)
29.不独子其子
第一个“子”
以……为子
30.虽乘奔御风

飞奔的马
动词作名词
《三峡》(八上)
31.猛浪若奔
《与朱元思书》(八下)
32.任意东西
东西
向东向西
名词作状语
3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轩邈
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形容词作动词
34.亲旧知其如此

旧友、旧交
名词作动词
6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一天天
名词作状语
《隆中对》(九上)
64.以光先帝遗德

发扬光大
形容词作动词
《出师表》(九上)
65.吾义固不杀人

坚守道义
名词作动词
《公输》(九下)
66.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入侵
6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限制
名词作动词
68.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
形容词作动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九下)
69.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震慑
70.必先苦其心志

使……痛苦
使动用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九下)
71.劳其筋骨

使……劳累
72.空乏其身
空乏
使……受到贫困(之苦)
73.所以动心忍性
动、忍
使……惊动;使……坚韧
74.人恒过然后能改

犯过失
名词作动词
75.闻寡人之耳者

使……听到
使动用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九下)
《五柳先生传》(八下)

广东省广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 第一章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表三 人教版初

广东省广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 第一章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表三 人教版初
宾客
以宾客之礼相待
14.父利其然也

认为……有利可图
意动用法
15.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长
形容词作动词
《口技》(七下)
16.会宾客大宴

举行宴会
名词作动词
17.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
18.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名词作动词
《狼》(七下)
19.狼不敢前

上前
20.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
名词作状语
21.一狼洞其中

《五柳先生传》(八下)
35.不戚戚于贫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戚戚
忧愁的样子
36.不汲汲于富贵
汲汲
心情急切的样子
形容词作名词
37.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
名词作动词
《马说》(八下)
38.寓逆旅

寄住
名词作动词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八下)
39.腰白玉之环

腰佩
40.心乐之

以……为乐,对……感到快乐
意动用法
《小石潭记》(八下)
69.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震慑
70.必先苦其心志

使……痛苦
使动用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九下)
71.劳其筋骨

使……劳累
72.空乏其身
空乏
使……受到贫困(之苦)
73.所以动心忍性
动、忍
使……惊动;使……坚韧
74.人恒过然后能改

犯过失
名词作动词
75.闻寡人之耳者

使……听到
使动用法

【中小学资料】广东省广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 第一章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表二 人教

【中小学资料】广东省广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 第一章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表二 人教
稍微
21.泯然众人矣
众人
常人
很多人
22.会宾客大宴

恰逢
会议
《口技》(七下)
23.两股战战

大腿
屁股
24.宾客意少舒

稍微
不多
2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夹杂
间隔;中间
26.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私自,偷着
《陈涉世家》(九上)
27.又何间焉
参与
《曹刿论战》(九下)
28.芳草鲜美
鲜美
鲜艳美丽
食物味道好
《桃花源记》(八上)
……的原因
64.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用来……的方法
《公输》(九下)
65.所以动心忍性
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九下)
66.将军岂有意乎
有意
有(这种)打算
故意
《隆中对》(九上)
67.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
扩大
商店开始营业
《出师表》(九上)
68.晓畅军事
晓畅
精通、熟练
明白流畅
69.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口技》(七下)
90.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从此
《隆中对》(九上)
91.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
粗俗、轻视
《曹刿论战》(九下)
9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
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为正义事业而放弃利益
93.小大之狱

案件
监狱
94.必以情

实情
感情
95.忠之属也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忠诚
96.可以一战
可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必能裨补阙漏


缺点
《出师表》(九上)
51.公输盘不说


高兴
《公输》(九下)
52.子墨子九距之


抵挡
53.子墨子守圉有余


抵挡
54.亲戚畔之


背叛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九下)
55.入则无法家拂士


辅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九下)
56.曾益其所不能


增加
57.故患有所不辟也


放置
66.无陇断焉


高地


躲避
《鱼我所欲也》(九下)
5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辨别
59.乡为身死而不受


从前
60.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感激
61.小惠未徧


遍及、普遍
《曹刿论战》(九下)
62.孰视之


仔细
《邹忌讽齐王纳谏》(九下)
63.甚矣,汝之不惠


聪明
《愚公移山》(九下)
64.河曲智叟亡以应


没有
65.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42.卜者知其指意


意图
43.固以怪之矣


已经
4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放置
《唐雎不辱使命》(九上)
45.仓鹰击于殿上


青色
46.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疑问语气助词,可译为“吗”
4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九下)
48.欲信大义于天下


伸张
《隆中对》(九上)
49.自董卓已来
表一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常见通假字归纳
例句
通假字
本字
解释
出处
1.尊君在不


句末语气词,表询问,译为“吗”
《陈太丘与友期》(七上)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愉快
《〈论语〉十二章》(七上)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4.《兑命》曰


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虽有嘉肴》(七上)
5.不亦颠乎


推举,选拔
《大道之行也》(八上)
28.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老而无妻的人
2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中断
《三峡》(八上)
30.窥谷忘反


返回,回去
《与朱元思书》(八下)
3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往返
《愚公移山》(九下)
32.才美不外见


显露,表现
《马说》(八下)
33.食之不能尽其材


疯狂
《河中石兽》(七上)
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牵,引
《伤仲永》(七下)
7.贤于材人远矣


有才能
8.对镜帖花黄


粘贴
《木兰诗》(七下)
9.卿今当涂掌事



《孙权劝学》(七下)
10.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语气词
11.满坐寂然


座位
《口技》(七下)
12.止有剩骨



《狼》(七下)
13.便要还家


邀请
《桃花源记》
14.问所从来。具答之


详细
15.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全,皆
(八上)《岳阳楼记》(八下)
16.诎右臂支船


弯曲
《核舟记》(八上)
17.公输盘诎
理屈
《公输》(九下)
18.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男子美称
《核舟记》(八上)
19.左手倚一衡木


与“竖”相对
20.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梗塞,不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九下)
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挑选
《核舟记》(八上)
2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九上)
2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核舟记》(八上)
24.为字共三十有四
25.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九上)26.邹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九下)
27.选贤与能


才能
34.其真无马邪



35.食之不能尽其材


喂养
36.四支僵劲不能动


肢体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八下)
37.同舍生皆被绮绣


穿
38.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九上)
39.属予作文以记之


嘱托
《岳阳楼记》(八下)
40.发闾左適戍渔阳


远调
《陈涉世家》(九上)
41.为天下唱


首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