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路由和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路由和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路由和交换技术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路由和交换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基础的技术之一,对于网络建设和维护至关重要。

作为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掌握路由和交换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对路由和交换技术的理解和能力。

二、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如下:1.学习和理解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2.掌握安装和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方法;3.能够使用路由器和交换机进行网络拓扑的构建和管理;4.能够诊断和解决常见的路由和交换故障;5.能够进行数据包捕获和分析,了解网络的运行情况。

三、设计内容和步骤本次课程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内容和步骤如下:阶段一:理论准备1.学习路由和交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学习网络拓扑的构建和管理;3.学习网络设备的安装和配置方法;4.学习常见的路由和交换故障处理方法;5.学习数据包捕获和分析技术。

阶段二:实验准备1.确定实验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设备;2.确定实验拓扑结构;3.配置网络设备和主机;4.记录实验环境和配置信息。

阶段三:实验实施1.搭建网络拓扑;2.进行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3.模拟常见的路由和交换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4.进行数据包捕获和分析;5.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四、实验器材和材料1.路由器和交换机;2.多台计算机;3.软件:GNS3、Wireshark等。

五、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1.网络连接不稳定;2.实验设备设定不正确;3.实验选用的拓扑结构不合理。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路由和交换技术,掌握了其基本原理、配置和管理方法等。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诊断和解决常见的路由和交换故障。

此外,我们也通过数据包的捕获和分析,了解了网络的运行情况。

对于我们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和运用路由和交换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也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交换与路由技术实用教程课程设计

交换与路由技术实用教程课程设计

交换与路由技术实用教程课程设计一、前言交换与路由技术在计算机网络领域中非常重要,是网络管理员必须掌握的知识。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规模的扩大和网络服务的复杂化,交换与路由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且不断变化。

本课程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实用的交换与路由技术的教程,探讨计算机网络中交换与路由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实践操作,并且能够运用此技术完成网络拓扑规划、搭建和维护,系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

二、教学目标1.理解交换与路由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交换与路由技术的实际操作技能;3.探讨网络拓扑规划、搭建和维护;4.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

三、教学内容1. 交换技术(1)交换机的分类交换机根据交换的功能和性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存储转发型交换机、自学习型交换机和透明型交换机。

(2)交换机应用交换技术可以用来连接各种设备,包括计算机、路由器、打印机等等。

通过学习交换技术可以了解交换机和其他设备之间的工作原理,并且能够解决网络中的数据包传输问题,从而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数据传输。

2. 路由技术(1)路由器的分类路由器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核心路由器和边缘路由器。

(2)路由技术的应用路由技术主要是用来实现网络间的连接和数据包的转发。

通过学习路由技术,可以掌握路由器和其他设备之间的工作原理,能够解决网络中结点之间的数据传输问题,从而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数据传输。

3. 交换与路由的综合应用(1)网络拓扑规划学习网络拓扑规划可以了解一个网络系统中所有的设备之间的布局、连接关系和数据流动路径。

通过网络拓扑规划,可以最大化的提高网络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安全性,更好地满足企业或个人的业务需求。

(2)网络拓扑搭建和维护学习网络拓扑搭建和维护可以掌握如何根据网络拓扑规划的要求设计并搭建网络系统,及时了解并处理网络故障,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效率。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相结合,成体系的讲解交换与路由技术的基本原理;2.设计课程实验,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开展案例分析和应用研究,增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安徽省巢湖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路由与交换技术》课题名称:中小企业网络的组建课程设计3专业班级: 09网络工程同组姓名:章蓉、赵德馨、吴龙、庞洁同组学号:09012073、09012074、09012054、09012038联系方式: 153********指导教师:江家宝完成起讫时间:2012年5月21日至2012年6月10日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1二、课程设计内容12.1、需求分析12.2、同组人员的任务分配1三、设备选型与数量13.1、交换机的选型与数量23.2、路由器的选型与数量23.3、PC机的选型与数量2四、网络设计与规划24.1、网络设备连接图24.2、设备的属性值基本规划34.3、路由的设计64.4、网络安全的设计64.4、网络出口的设计6五、各设备的配置75.1、交换机的配置75.2、路由器的配置10六、网络的测试结果14附录:参考文献16一、课程设计目的《路由与交换技术》是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网络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内容涉及路由器与交换机的综合配置、对实际案例的规划和设计等。

在前阶段的学习中,进行了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各个知识点的专项练习,在基础知识掌握之后,需要一个相对完整的时间进行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并能针对实际案例进行综合性地规划、设计和配置来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本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手动脑、独立实践的机会。

通过该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原理和配置;能够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开发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加深对这门课的理解,在理解相关设备的原理知识的同时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2.1、需求分析组件和管理一个如下图所示的中小企业网,完成以下网络需求:(1).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对路由器设置使能密码,加密使能密码,虚拟终端线密码,并能telnet登录;(2).对交换机进行基本配置,划分VLAN如下图所示;(3). 使用静态路由,让各VLAN的主机在访问不受限的情况下可访问外网,可互访;使用访问控制列表ACL进行控制,让VLAN1 、VLAN3 、VLAN4的主机只有在夜间23:30~次日凌晨06:00可以访问外网,其余时间以及其它主机访问外网不受限制;此外VLAN1不能与其它VLAN主机相互访问;(4).使用静态路由,为路由器添加静态路由命令,让路由器之间可以相互访问;(5).对路由器配置RIP协议,并在路由器上运行RIP协议;(6).远程访问技术的NAT技术,通过地址转换,公有IP地址为:191.2.2.1~191.2.2.3,对内网和外网的IP进行转换;IP地址分配时要求至少有6个网络地址(可利用子网)。

交换与路由技术实用教程课程设计 (2)

交换与路由技术实用教程课程设计 (2)

交换与路由技术实用教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交换与路由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了解交换与路由设备的原理和特点,能够在网络建设和维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交换和路由基础概念2.交换技术和路由技术的工作原理与应用3.交换和路由设备的配置和管理4.路由协议和交换协议的选用与配置5.路由表更新与路由切换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网络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步骤;2.路由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方式;3.路由器的配置和管理;4.路由协议和交换协议的选用和配置;5.路由表更新和路由切换。

2.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交换和路由设备的操作感性理解;2.路由表更新与路由切换的流程和细节;3.路由协议和交换协议的适用场景;4.实际网络环境中的交换和路由技术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了解交换和路由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然后通过实践操作来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

同时,配合网络模拟软件、仿真器、实物设备等复杂环境下的联网实验,增强学生对交换和路由技术的理解和实践运用能力。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主教材网络交换实用技术与应用(王鹏、李娟著)2. 参考书目1.《计算机网络》(谢希仁)2.《TCP/IP详解卷1:协议》(Richard Stevens)3.《路由协议原理与实践》(朱慧芳、张冲、魏永明)六、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内容课时数计算机网络交换和路由基础概念 2交换技术和路由技术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4教学内容课时数交换和路由设备的配置和管理 6路由协议和交换协议的选用与配置 4路由表更新与路由切换 4联合实验(模拟实验、仿真实验、实物设备实验等)10七、教学评估与考核方式课程采用百分制评分,其中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实践操作及实验报告、作业、出勤等,考试形式为笔试或结合实际情况的上机操作考试,考试内容覆盖本课程全部内容。

路由交换综合案例课程设计

路由交换综合案例课程设计

路由交换综合案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原理与功能,包括其工作在OSI七层模型中的层级。

2. 学生能够描述并配置常见的路由协议(如RIP、OSPF)和交换技术(如VLAN、STP)。

3. 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小型网络拓扑,并进行路由和交换的配置。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网络设备的硬件连接和基本配置。

2. 学生能够利用网络仿真软件或真实设备进行路由和交换实验,并解决简单的网络故障。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设计并实施一个综合性的路由交换案例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网络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对网络设备操作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耐心。

3. 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对网络设备操作的严谨态度和遵守网络伦理,尊重知识产权。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旨在通过综合案例的实践,提高学生对路由与交换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高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网络基础知识,对网络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欲望。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案例选取应贴近现实,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过程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路由器与交换机原理回顾:包括OSI七层模型,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工作原理,TCP/IP基础。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网络基础知识,第三章 路由器与交换机基础。

2. 路由协议配置:重点讲解RIP、OSPF协议的配置与管理。

- 教材章节:第四章 路由协议,第五章 路由器配置。

3. 交换技术运用:涵盖VLAN划分、STP协议配置及应用。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背景在计算机网络领域,路由与交换技术是非常基础的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输手段和信息处理平台,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路由与交换技术,可以掌握网络基础知识,了解网络传输规则、网络协议、网络拓扑结构以及网络工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实践技能。

2. 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网络路由与交换技术,掌握网络拓扑结构、配置路由器,提高对网络攻击威胁的意识,增强对网络安全的保护能力,并能够独立完成小型企业网络架构的规划、设计、实施及维护。

3. 课程设计内容1.路由与交换技术概述–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分层模型和 OSI 参考模型–路由与交换技术的重要性和分类–IPv4 和 IPv6 协议2.路由器配置–路由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配置路由器的基本操作–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配置–VRRP、GLBP、HSRP 的配置和使用3.交换机配置–交换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配置交换机的基本操作–STP 协议的配置和使用–VLAN 的配置和使用4.网络攻防基础–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防范措施和应对手段5.小型企业网络规划–架构设计和实施计划–设备配置和调优–网络优化和性能监测4. 课程设计方法本课程设计主要采用理论讲解并结合实践操作的方式,通过课堂讲授、实验练习、网络安全演练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够快速和深入了解路由与交换技术的相关知识,掌握实践技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5. 课程设计结果要求经过课程学习和实践操作后,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网络拓扑结构。

2.熟练掌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操作方法。

3.熟悉防范网络攻击和提高网络安全的基本方法。

4.独立完成小型企业网络架构的规划、设计、实施及维护。

6. 课程设计评价本课程设计将通过实验操作、考勤、作业和综合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指标包括但不限于:1.实验操作的完成情况。

路由与交换课程设计

路由与交换课程设计

路由与交换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简介本课程设计主要涉及路由与交换的相关内容。

通过对网络架构和技术实现的介绍,学生能够掌握企业网络设计、配置和维护的流程,并能够完成实际应用环境下的设计和实现。

2. 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路由与交换技术的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能力,掌握以下目标:•熟练掌握路由与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企业级网络技术实现和管理的流程•熟悉各种路由与交换协议的特点和应用场景•能够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网络设计和实现3. 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内容:3.1 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协议•RIP协议•OSPF协议•BGP协议3.2 交换协议•交换器原理•STP协议•VLAN技术3.3 网络设计实践•企业级网络设计流程•设计案例分析•实际环境问题分析与解决4. 课程设计要求4.1 实验环境本课程设计实验环境要求:•最少2台交换机•最少2台路由器•普通硬件设备4.2 实验任务本课程设计实验任务包括:•基本路由协议配置•VLAN 基本配置•基本交换协议配置4.3 实验报告每个小组需提交实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实验目的•实验环境•实验任务描述•实验过程与结果•实验总结与分析5. 课程设计评价5.1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占总评成绩的60%。

5.2 课堂表现和作业课堂表现和作业占总评成绩的40%。

6. 参考资料•《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网络基础与实践》第二版,林华著•《企业级路由器技术指南》第二版,谢希仁等著•《企业网络设计与实现》第三版,徐子钰著。

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互连技术应用课程设计 (2)

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互连技术应用课程设计 (2)

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互连技术应用课程设计简介本次课程设计涉及路由与交换技术,主要探讨网络互连技术的应用。

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各种各样的网络设备在不断地交流信息,因此,路由与交换技术成为了非常重要的网络基础技术。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路由器和交换机来实现网络互连,从而提高网络性能和可靠性。

课程设计内容以下是本次课程设计所包含的内容:第一章:路由与交换基础知识本章主要讲解路由与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工作原理等知识,包括以下内容:•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定义和区别•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分类•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工作原理•路由与交换的协议与标准第二章:路由与交换应用场景本章将介绍路由与交换技术在网络互连中的应用场景,包括以下内容:•企业网络互连•数据中心网络互连•云计算网络互连•其他领域中的网络互连第三章:路由与交换配置实战本章将通过实例展示如何进行路由与交换配置,包括以下内容:•VLAN配置•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基础配置•网络拓扑图设计•路由器上的ACL配置•交换机上的QoS配置第四章:路由与交换故障处理本章将介绍路由与交换技术在网络故障处理中的应用,包括以下内容:•网络故障分类•网络故障排查、定位和解决步骤•常见的路由与交换故障解决方法设计要求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能够使用路由器实现VLAN的配置;2.能够使用路由器实现ACL的配置;3.能够使用交换机实现网络拓扑图设计;4.能够使用交换机实现QoS的配置;5.能够对网络故障进行排查、定位和解决。

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对路由与交换技术及其在网络互连中的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路由器和交换机来实现网络互连,提高网络性能和可靠性,同时通过实战操作,在无实际网络的情况下,充分锻炼了我们的网络配置和故障处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由协议与交换技术
课程设计
题目:中小型企业网络的组建
专业:网络工程
姓名:小王
学号:
完成时间: 2016-1-7
指导教师:陈老师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要求 (3)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分析和设计) (4)
三、绘制拓扑结构图 (4)
四、详细步骤 (5)
五、路由器或交换机配置的代码 (8)
六、显示最总的结果 (10)
七、课程设计总结 (10)
八、参考文献 (11)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要求
1.课程设计目的
作为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通过本次的路由协议与交换技术的课程设计,是对本专业的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进一步熟悉使用网络拓扑结构图,了解并使用子网划分、交换机划分vlan、IP地址的分配、各种协议的使用。

2.课程设计要求
要求能根据实际问题绘制拓扑结构图,拓扑结构图可以是树形、星形、网状形、环状形及混合形结构的之一,清晰的描述接口,进行路由器或交换机的命令配置实现,并且每个方案的需有以下几部分的内容:
1、需求分析;
2、设计原则;
3、方案设计与实施:
(1)方案设计
1)设备选型;
2)综合布线设计;
3)拓扑结构图;
4)IP地址规划(子网划分和CIDR技术)。

(2)方案实施
1)路由协议的选择;
2) 路由器配置;
3)交换机的配置。

3.题目要求
现有50台计算机,设计一个小型企业网络方案,要求:
1.资源共享,网络内的各个桌面用户可共享数据库、共享打印机,实现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各项功能;
2.通信服务,最终用户通过广域网连接可以收发电子邮件、实现Web应用、接入互联网、进行安全的广域网访问;
3.划分网段;
4.选择路由协议,配置路由,并为路由器设置密码。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分析和设计)
1.需求特点描述
该小型企业局域网涉及vlan技术、静动态路由技术、单臂路由技术
该小型企业局域网由主要的两个部门(财政部和策划部)和其他部门组成。

该局域网需要将财政部独立起来,因而制作个vlan将其独立出来,但同时需要共享服务器里的信息,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配置单臂路由,但在配置单臂路由后会导致财政部的信息泄露,合理的控制其他部门不能共享财政部的信息,但财政部却可以共享服务器的资源。

2.设计方案
(一):设备选择
思科1841型路由器三台,思科2950-24型交换机三台,思科 Server-PT型服务器一台,思科Printer-PT型打印机一台,思科 PC-PT型电脑六台,直通线及DTE若干
三、绘制拓扑结构图
四、详细步骤
1、会治好拓扑结构图,将路由器和交换机的端口状态都启用。

2、分配好IP地址,并设置好默认网关。

IP地址规划和子网划分:
1.策划部20台的IP地址
2财务部15台的IP地址
3.人事部15台的IP地址
3、设置动态路由协议。

4、通过交换机划分vlan。

五、路由器或交换机配置的代码
R3:
Router>en
Router#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outer(config)#enable password 123
Router(config)#exit
Router#exit
Router>en
Password:
Router#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outer(config)#router rip
Router(config-router)#net 192.168.5.0
Router(config-router)#net 192.168.4.0
Router(config-router)#exit
Router(config)#exit
R2:
Router>en
Router#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outer(config)#enable password 123
Router(config)#exit
%SYS-5-CONFIG_I: Configured from console by console
Router#exit
Router>en
Password:
Router#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outer(config)#router rip
Router(config-router)#net 192.168.4.0
Router(config-router)#net 192.168.5.0
Router(config-router)#exit
Router(config)#exit
Switch设置vlan 11
Switch>en
Switch>en
Switch#vlan database
% Warning: It is recommended to configure VLAN from config mode, as VLAN database mode is being deprecated. Please consult user documentation for configuring VTP/VLAN in config mode.
Switch(vlan)#vlan 11
VLAN 11 added:
Name: VLAN0011
Switch(vlan)#exit
APPLY completed.
Exiting....
Switch#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Switch(config)#int f0/2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1
Switch(config-if)#exit
Switch(config)#int f0/3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1
Switch(config-if)#exit
Switch(config)#int f0/1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itch(config-if)#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changed state to down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changed state to up
六、显示最总的结果
七、课程设计总结
本次课程设计所的题目是组建小型企业局域网,在拓扑图中给三个部门划分了网段,人事部,策划部,财务部,财务部因为需要高的保密性,用vlan把财务部的主机划分出去,企业所有的电脑可以通过服务器连接到Internet,所有的电脑也可以连接并共用打印机。

由于对csico命令语句不熟悉,在课程设计的的过程中搜索了不少资料,但依然没有较好的使用csico命令语句,导致路由协议的配置和交换机的配置都做得不好。

在设计过程中,查询了不少相关资料,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对自己所编写的源程序段的纠错的过程中,使我更好的理解了理论知识,同时在编程时用到了模块化的设计思想,这种编程方法可以使我们的编程变的更简单,可以使我们的查错与纠错变的更方便。

在程序的编写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错误,发现有些还是么有连通。

经过我认真修改,查阅资料,向同学们请教,终于把那些错误都改正过来,最终使课程设计能够正确的运行。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认识了自己的不足,对于计算网络的知识及Csico Packer Tracer的
使用还要加强学习。

我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会再害怕这些看起来比较复杂的工作,只要一步一步努力,相信成功就在眼前。

可是要凭自己写的话,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在此还借助于网络了,但是觉得不是自己亲手写出来的,没有太大的成就感在里面,说明自己在编程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

总的来说,这次的课程设计,充分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及学到一些课程内其他没有学到过知识,感觉收获是颇多的!通过了这次的实践,相信以后学起来会更加的得心应手了。

参考文献
1.《计算机网络基础》陈有祺、吴功宜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10
2.《局域网组建及应用培训教程》孙江宏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2
3.《计算机网络教程(第5版)》谢希仁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4.《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M]3版》 Cisco Systems公司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