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 凯勒

合集下载

海伦凯勒的简介

海伦凯勒的简介

海伦凯勒的简介海伦凯勒赢得全世界的尊崇,被视为20世纪最富感受召力的作家之一。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海伦凯勒的简介,欢迎阅读。

海伦凯勒的简介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在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

1887年与莎莉文老师相遇。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7岁,却有86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

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

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

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海伦凯勒的贡献海伦·凯勒致力于社会主义,源于她作为残疾人的特殊经历,以及她对其他残障者的同情。

起先,她简化字母表,使之适合残障者使用﹔但是她很快意识到,单纯地解决失明问题,是治标不治本。

通过研究她发现,盲人并非随机分布在各种人口中,而是集中在社会底层。

穷人更容易由于生产事故或者得不到充分的治疗而失明。

有些穷人沦为妓女,又多了一种因梅毒而导致失明的危险。

于是,凯勒认识到,社会阶级制度控制着人一生的命运,有时甚至决定他们是否会失明。

凯勒的研究并非书斋式的:“我参观过糖果店、工厂、棚户区。

就算我看不见,我也闻得到。

”海伦·凯勒作为社会主义者,是由1920xx年开始的。

在1920xx年,她加入了马萨诸塞州的社会党。

早在从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之前,她就是一位社会激进分子。

她本人强调,这并非由于在那里所受的任何教育。

俄国革命爆发后,她对这个新生的共产主义国家大唱赞歌:“在东方,一颗新星冉冉升起!在痛苦的挣扎中,新秩序从旧的秩序中降生。

看哪!在东方,一个男婴降生了!向前!同志们,齐向前!奔向俄罗斯的营火!迎接黎明!”凯勒在她的书房书桌上方悬挂了一面红旗。

海伦凯勒资料

海伦凯勒资料

海伦凯勒资料海伦凯勒,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

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聋哑盲作家、演说家和社会活动家。

海伦凯勒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她以坚强的意志、不屈不挠的努力和积极的心态战胜了身体上的残疾,成为了一个传奇人物。

海伦·凯勒于1880年6月27日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的一个小镇上。

正常的海伦在2岁时患上了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导致她失去了听力和视力。

从此以后,海伦进入了黑暗与沉默的世界。

在她7岁的时候,她的父母决定请来一位家庭教师,教她学习手语。

这位家庭教师的名字叫安妮·沙利文,她起初面对海伦的情况感到十分困惑,但她并没有放弃。

通过耐心的教导和不懈的努力,安妮用手指写字在海伦的手上,一点一点地向她传授知识。

在安妮的帮助下,海伦逐渐掌握了手语,开始与外界进行交流。

她学会了读书、写字、数学和其他学科。

海伦非常聪明,她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很快就表现出了出色的成绩。

她先后就读于佛罗里达州的盲校和视听障碍学校。

在学校里,海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展示了她非凡的才能和坚定的意志。

1904年,海伦应邀在美国波士顿的一场慈善晚会上发表演讲,这是她第一次公开演讲。

她以真诚的言辞和坚定的目光感动了在场的观众,她的演讲被评为一次成功。

自此以后,海伦开始了她的演讲生涯,她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向人们讲述她的故事,传达她的人生哲学。

海伦用她的言辞和故事激励了无数人,让他们重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除了演讲以外,海伦还是一位出色的作家。

她在1927年发表了自传体小说《黑水窟》,这本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

《黑水窟》讲述了海伦从小失去视力和听力开始的奋斗和胜利的故事。

这本书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海伦的人生和她对世界的独特观察。

海伦凯勒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女性,她凭借毅力战胜了生活中的困难,她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不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的困难。

她的坚持和奋斗精神成为了人们的楷模,在今天仍然被人们所铭记和敬仰。

海伦凯勒简介

海伦凯勒简介

海伦凯勒简介海伦·凯勒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6月27日-6月1日),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

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

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生平简介:海伦·亚当斯·凯勒(Helen Adams Keller,6月27日—6月1日),美国残障教育家。

她幼年因意外疾病而引致失明及失聪。

后来凭借着她的导师安妮·莎莉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她学会了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并接受教育。

她毕业于哈佛大学。

6月27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塔斯喀姆比亚。

她在19个月的时候被猩红热夺去了视力和听力。

因为她听不到别人说话,所以她也不可以学习说话。

但是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并没有放弃,而是自强不息,并在安妮·莎莉文(Annie Sullivan)的努力下,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

她热爱生活并从中得到知识,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

而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

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海伦认为视力和听力丧失的悲剧往往发生在那些因贫困而无法给予孩子及时治疗的家庭。

为了消除社会不平等引发的罪恶现象,海伦加入了美国国家社会党(Socialist Party of America)和国际产业工人协会IWW(Industrial Workers of the World),成为一名激进的社会主义者。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

• 我只是一个人,但我仍然是那一个。我不可能无所不为, 但我仍然可以有所作为。因为我不会拒绝去为我能为之事。 • 世间大部分不幸也许都有补救之方,但其中最不幸的无药 可救——那就是人类的冷漠。 • 长远来看,逃避危险并不比直面危险更安全。懦弱者和勇 敢者遭遇不幸的几率差不多。 • 当我们尽力而为的时候,并不知道会给自己的人生,或给 别人的人生,带来什么样的奇迹。 • 很多人对是什么构成真正的幸福抱着错误的观念。幸福不 是从自我满足中得到的,而是对一个有价值的目标的执著 追求。 • 一扇门关闭了,另一扇门打开了。但我们常常懊恼万分地 看着那扇关闭的门,以至于看不见那扇已经为我们敞开的 门。 • 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恒心,便能做成任何想做之事。 • 人生如果不是一场勇敢的冒险,便什么都不是。 • 目能见物却没有见解,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 当一个人有高飞的冲动的时候,决不会同意爬着走。
《假如给我三 天光明》
《我生活的 故事》
《海伦·凯 勒传》
只要有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冲出黑暗》 虽然生命中有很多缺陷,但世界是美好的, 无论处于什么样环境,都要不断努力,都 要学会满足。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不要埋怨别人对你设下困难,只要自己努 力一把,克服那些困难,即使失败了我觉 得也不会太伤心,但我坚信那只是偶然, 而必然则是你肯定会成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19世纪出现了两个杰出的人物,一个是 拿破仑,一个是海伦· 凯勒。

------马克· 吐温 海伦· 凯勒 (1880—1968)美 国著名女作家、教 育家。她被美国 《时代周刊》评选 为20世纪美国十大 英雄偶像。获总统 自由勋章
• 她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父亲亚瑟是位南方邦联老兵。她 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籍 着她的导师波土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老师安· 沙利文 (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 1898年,海伦· 凯勒考入了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 校。1900年秋,再考进哈佛大学的雷地克里夫学院, 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教人难以置信。 最后于1904年,海伦· 凯勒成功取得文学学士学位, 而且成绩优异。而这么多年来沙利文老师则一直留在海 伦· 凯勒身边,并将教科书与上课内容写在海伦· 凯勒的手 掌上,让凯勒能了解其内容,可说是对海伦· 凯勒不离不 弃,因此海伦· 凯勒一生均十分感激她。 从1902年4 月开始,她又在莎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开始在美国的一家 杂志上连载她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 事》)(The Story of My Life)。第二年结集出版后轰 动了美国文坛,甚至被誉为1902年世界文学上最重要 的两大贡献之一。

海伦凯勒的简介

海伦凯勒的简介

海伦凯勒的简介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19世纪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

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

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作品。

1968年6月1日海伦逝世,1971年国际狮子会的国际理事宣布将每年6月1日定为“海伦·凯勒纪念日”。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海伦·凯勒和拿破仑是19世纪两个杰出的人物。

拿破仑试图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败了:海伦·凯勒用笔征服世界,她成功了。

“海伦凯勒的成就1904年6月,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

两年后,她被任命为麻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开始了为盲人服务的社会工作。

她每天都接待来访的盲人,还要回复雪片一样飞来的信件。

后来,她又在全美巡回演讲,为促进实施聋盲人教育计划和治疗计划而奔波。

到了1921年,终于成立了美国盲人基金会民间组织。

海伦是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她一直为加强基金会的工作而努力。

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

《我生活的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乐观》等,都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

海伦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她曾为这本书搜集了20年的笔记和信件,而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却都在一场火灾中烧毁,连同它们一起烧掉的还有布莱叶文图书室、各国赠送的精巧工艺礼品。

如果换一个人也许心灰意冷,可海伦痛定思痛,更加坚定了完成它的决心,她不声不响地坐到了打字机前,开始了又一次艰难的跋涉。

10年之后,海伦完成了书稿。

她很欣慰,这本书是献给安妮老师的一份厚礼,老师安妮也为此而感到无比骄傲。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 - 简介海伦·凯勒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

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猩红热而引致失明及失聪。

后来籍着她的导师安妮·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

并且毕业于哈佛大学。

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一八八二年,在她一岁多的时候,因为发高烧,脑部受到伤害,从此以后,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后来,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她在黑暗中摸索著长大。

七岁那一年,家里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苏利文老师。

苏利文在小时候眼睛也差点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

在她辛苦的指导下,海伦用手触摸学会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后来用手摸别人的嘴唇,终於学会说话了。

苏利文老师为了让海伦接近大自然,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跑跑跳跳,在地里埋下种子,爬到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一摸刚出生的小猪,也到河边去玩水。

海伦在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失明与失聪的障碍,完成了大学学业。

一九三六年,和她朝夕相处五十年的老师离开人间,海伦非常的伤心。

海伦知道,如果没有老师的爱,就没有今天的她,决心要把老师给她的爱发扬光大。

於是,海伦跑遍美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周游世界,为残障的人到处奔走,全心全力为那些不幸的人服务。

一九六八年,海伦八十七岁去世,她终生致力服务残障人士的事迹,传遍全世界。

她写了很多书,她的故事还拍成了电影。

苏利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她又把爱散播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光明和希望。

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

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

海伦·凯勒 - 相关作品* 奇迹缔造者(台湾译名:海伦凯勒)(2000,TV Movie,迪士尼)海伦·凯勒*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的生活* 我的老师海伦·凯勒好像注定要为人类创造奇迹,或者说,上帝让她来到人间,是向常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简介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在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

1887年与莎莉文老师相遇。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岁,却有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

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

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

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塔斯喀姆比亚。

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的海伦凯勒,是一个聋盲人。

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

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嘴巴也不能说话。

由于失去听觉,不能矫正发音的错误,她说话也含糊不清。

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世界是一片黑暗和寂静,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学会读书、写字、说话,没有强大的记忆力,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海伦·凯勒没有向命运屈服。

她为了能清楚地发音,用一根小绳系在一个金属棒上,叼在口中,另一端拿在手上,练习手口一心,写一个字,念一声。

为了使写出来的字不至于歪歪扭扭,她还自制了一个木框,装配了一个滑轮练习写字,当然安妮·莎莉文老师也付出了很大的贡献,她让海伦将手放在自己的喉咙上,让海伦感受发声的震动的声音。

海伦·凯勒孩童时期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这是个极重要的日子。

这一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小姐。

莎莉文老师跟海伦·凯勒很投缘,她们认识没有几天就相处融洽,而且海伦·凯勒还从莎莉文老师那里学会了认字,让她能与别人沟通,再教导她一些生字的意思,她陆续学懂了鲜花、水、太阳等,并认为爱就是那温暖的阳光。

描写海伦·凯勒的成语

描写海伦·凯勒的成语

描写海伦·凯勒的成语
海伦·凯勒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女性,她的成长经历和成就鼓舞
了无数人。

以下是对海伦·凯勒的成语的多角度全面描述:
1. 坚忍不拔,海伦·凯勒在两岁时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但她从
未放弃。

她展现了坚忍不拔的精神,通过努力和毅力克服了困难,
最终成为了一位知名的作家和演讲家。

2. 不屈不挠,面对生活的重重困难,海伦·凯勒从未屈服于命
运的挑战。

她不屈不挠地追求知识和独立,通过学习手语和盲文,
成功地与世界进行交流,并为其他残障人士争取权益。

3. 毅力坚定,海伦·凯勒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了许多障碍,但她始终保持着毅力和坚定的决心。

她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自律,克服了自身的局限,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4. 自强不息,海伦·凯勒以她的自强精神和不屈意志成为了一
个典范。

她不仅战胜了身体上的障碍,还努力推动社会对残障人士
的认知和尊重,为他们争取平等的机会。

5. 无畏勇敢,海伦·凯勒在面对黑暗和沉默时展现了无畏的勇气。

她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恐惧和挑战,不断超越自我,为自己和其
他残障人士争取平等和尊严。

总之,海伦·凯勒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坚忍不拔、不屈不挠、毅
力坚定、自强不息和无畏勇敢的典范。

她的成就和精神鼓舞着人们,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坚持不懈,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为社会做
出积极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 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
•作者为什么希望把每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 •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 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 •如果生活真的像作者所说的那样,你会怎么看待? •结合自己的经验,你能体会作者当时的真实想法吗? 作者在规劝人们要像明天就会变成瞎子一样 充分利用眼睛和其他感官,感受生活的美好,做(星期四)下午15:00 分,在孝丰中学多媒体教室上课的全体 同学突然失明,直到29日(星期五)下 午3点正才恢复正常视力。请你写出在这 几个小时中所“见”所思所想 • 要求:1、将时间几个片段 2、想象合理 3、600字以上
......
贝多芬,德国人,世界著名作曲家。他的大部分成功 之作,都是在耳聋之后创作的,他以惊人的毅力、辛勤的 劳动和巨大的成就,掀起了世界音乐史上崭新的一页。
相关资料:
•:8080/novels/zhuanji/stgm/stgm.html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 凯勒自传
海 伦 凯 勒
只 要 朝 着 阳 光 , 就 不 会 看 到 阴 影 。
——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节选)
[美国] 海伦· 凯勒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 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能更显出生命的价 值。如果认为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 是充满热情。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怠倦,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 瞎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 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的这些天赋。人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 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 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 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 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领会到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 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我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目睹 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却如此淡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 是那么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上, 视力这种开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 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 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 灵。 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 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作者简介
语句研读
补充资料
拓展延伸
海伦· 凯勒一生一共写了14部 著作。《我的生活》是她的处女作。 作品一发表,立即在美国引起了轰 动,被称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 比的杰作”,出版的版本超过百余 种,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克· 吐温说过,19世纪出了 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 一个就是海伦· 凯勒。美国著名作 家海尔博士也曾断言,海伦的《我 生活的故事》是1903年文学上最重 大的贡献之一。品读《假如给我三 天光明》,我们对于被誉为“精神 楷模”的海伦和作为一个出色作家 的海伦都可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我凭我的触觉 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目睹一下该有 多好。
•作者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作者在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心情? •能在文章中找出与这句话类似的句子吗?
海伦· 凯勒,美国人,1880年生。19个月时因发高 烧差点丧命。虽幸免于难,但发烧给她留下了后遗症— — 她再也看不见、听不见。因为听不见,她想讲话也 变得很困难。 她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 声、无语的孤绝岁月。
•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 天该有多好啊!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 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 •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我凭我的触觉能得到 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目睹一下该有多好。
透过这些,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神——坚韧不拔的 精神,自我超脱的精神,追寻美和崇高的精神,这也 正是引导人类迈向未来的精神。
奥斯特洛夫斯基 全身瘫痪,双目失明, 但他以惊人的毅力, 克服重重困难,在病 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 《钢铁是怎样炼成 的》。
张海迪5岁的时候因患 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 但她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 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 做斗争,自学了大学英语、 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 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 程。 她先后荣获“三八红旗 手”、“全国自强模”、 “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等 称号。2001年,她又被授予 “环球20位最具影响世纪女 性”称号。
海伦凯勒的法语发言--录像片断
“假如”是一种假想,从海伦· 凯勒的实际情况来看是不 可能实现的,如何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见、所闻和所感 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尽管她的描述和现实生活不尽一致,比如,对阳 光的描写等都有些想像的色彩,但并不影响读者的介 入和共鸣。特别是作者丰富的想像(全文都是想像出来 的),更让人感受到她丰富的内心世界,那种无法体验 的渴望,不可遏止的追求,甚至“假想”的内容有了 出入,更会让人产生特殊的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