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及答案(第一、二章)范文
高中数学必修5复习题及答案(A组)免费范文

篇一:高中数学必修5课后习题答案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解三角形1.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练习(P4) 1、(1)a?14,b?19,B?105?;(2)a?18cm,b?15cm,C?75?. 2、(1)A?65?,C?85?,c?22;或A?115?,C?35?,c?13;(2)B?41?,A?24?,a?24. 练习(P8) 1、(1)A?39.6?,B?58.2?,c?4.2 cm;(2)B?55.8?,C?81.9?,a?10.5 cm. 2、(1)A?43.5?,B?100.3?,C?36.2?;(2)A?24.7?,B?44.9?,C?110.4?. 习题1.1 A组(P10) 1、(1)a?38cm,b?39cm,B?80?;(2)a?38cm,b?56cm,C?90? 2、(1)A?114?,B?43?,a?35cm;A?20?,B?137?,a?13cm(2)B?35?,C?85?,c?17cm;(3)A?97?,B?58?,a?47cm;A?33?,B?122?,a?26cm; 3、(1)A?49?,B?24?,c?62cm;(2)A?59?,C?55?,b?62cm;(3)B?36?,C?38?,a?62cm;4、(1)A?36?,B?40?,C?104?;(2)A?48?,B?93?,C?39?;习题1.1 A组(P10)1、证明:如图1,设?ABC的外接圆的半径是R,①当?ABC时直角三角形时,?C?90?时,?ABC的外接圆的圆心O在Rt?ABC的斜边AB上.BCAC在Rt?ABC中,?sinA,?sinBABABab即?sinA,?sinB 2R2R所以a?2RsinA,b?2RsinB 又c?2R?2R?sin902RsinC (第1题图1)所以a?2RsinA, b?2RsinB, c?2RsinC②当?ABC时锐角三角形时,它的外接圆的圆心O在三角形内(图2),作过O、B的直径A1B,连接AC, 1?90?,?BACBAC则?A1BC直角三角形,?ACB. 11在Rt?A1BC中,即BC?sin?BAC1, A1Ba?sin?BAC?sinA, 12R所以a?2RsinA,同理:b?2RsinB,c?2RsinC③当?ABC时钝角三角形时,不妨假设?A为钝角,它的外接圆的圆心O 在?ABC外(图3)(第1题图2)作过O、B的直径A1B,连接AC.1则?A1BC直角三角形,且?ACB?90?,?BAC?180?11在Rt?A1BC中,BC?2Rsin?BAC, 1即a?2Rsin(180?BAC)即a?2RsinA同理:b?2RsinB,c?2RsinC综上,对任意三角形?ABC,如果它的外接圆半径等于则a?2RsinA,b?2RsinB, c?2RsinC2、因为acosA?bcosB,所以sinAcosA?sinBcosB,即sin2A?sin2B 因为0?2A,2B?2?,(第1题图3)所以2A?2B,或2A?2B,或2A?22B. 即A?B或A?B?所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或是直角三角形.在得到sin2A?sin2B后,也可以化为sin2A?sin2B?0 所以cos(A?B)sin(A?B)?0 A?B??2.?2,或A?B?0即A?B??2,或A?B,得到问题的结论.1.2应用举例练习(P13)1、在?ABS中,AB?32.2?0.5?16.1 n mile,?ABS?115?,根据正弦定理,得AS?ASAB?sin?ABSsin(6520?)?AB?sin?ABS16.1?sin115sin(6520?)∴S到直线AB的距离是d?AS?sin2016.1?sin115sin207.06(cm). ∴这艘船可以继续沿正北方向航行. 2、顶杆约长1.89 m. 练习(P15)1、在?ABP中,?ABP?180?,?BPA?180(?)ABP?180(?)?(180?)在?ABP中,根据正弦定理,APAB?sin?ABPsin?APBAPa?sin(180?)sin(?)a?sin(?)AP?sin(?)asin?sin(?)所以,山高为h?APsinsin(?)2、在?ABC中,AC?65.3m,?BAC?25?2517?387?47??ABC?909025?2564?35?ACBC?sin?ABCsin?BAC?747AC?sin?BAC65.?3?sinBC?m 9.8?sin?ABCsin?6435井架的高约9.8m.200?sin38?sin29?3、山的高度为?382msin9?练习(P16) 1、约63.77?. 练习(P18) 1、(1)约168.52 cm2;(2)约121.75 cm2;(3)约425.39 cm2. 2、约4476.40 m2a2?b2?c2a2?c2?b2?c?3、右边?bcosC?ccosB?b?2ab2aca2?b2?c2a2?c2?b22a2?a左边? 【类似可以证明另外两个等式】 ?2a2a2a习题1.2 A组(P19)1、在?ABC中,BC?35?0.5?17.5 n mile,?ABC?14812622?根据正弦定理,14?8)?,1BAC?1801102248ACB?78(180ACBC?sin?ABCsin?BACBC?sin?ABC17.?5s?in22AC?8.8 2n milesin?BACsin?48货轮到达C点时与灯塔的距离是约8.82 n mile. 2、70 n mile.3、在?BCD中,?BCD?301040?,?BDC?180?ADB?1804510125?1CD?3010 n mile3CDBD根据正弦定理, ?sin?CBDsin?BCD10BD?sin?(18040125?)sin40?根据正弦定理,10?sin?40sin1?5在?ABD中,?ADB?451055?,?BAD?1806010110??ABD?1801105515?ADBDABADBDAB根据正弦定理,,即sin?ABDsin?BADsin?ADBsin15?sin110?sin55?10?sin?40?sin1?5BD?sin1?5?10s?in40?6.8 4n mile AD?sin1?10si?n110?sin70BD?sin5?5?10sin40?sin55n mile 21.6 5sin1?10sin15?sin70如果一切正常,此船从C开始到B所需要的时间为:AD?AB6.8?421.6520?min ?6?01?0?60 86.983030即约1小时26分59秒. 所以此船约在11时27分到达B岛. 4、约5821.71 m5、在?ABD中,AB?700 km,?ACB?1802135124?700ACBC根据正弦定理,sin124?sin35?sin21?700?sin?35700?sin21?AC?,BC?sin1?24sin124?700?sin?357?00s?in21AC?BC7?86.89 kmsin1?24si?n124所以路程比原来远了约86.89 km.6、飞机离A处探照灯的距离是4801.53 m,飞机离B处探照灯的距离是4704.21 m,飞机的高度是约4574.23 m.1507、飞机在150秒内飞行的距离是d?1000?1000? m3600dx? 根据正弦定理,sin(8118.5?)sin18.5?这里x是飞机看到山顶的俯角为81?时飞机与山顶的距离.d?sin18.5??tan8114721.64 m 飞机与山顶的海拔的差是:x?tan81sin(8118.5?)山顶的海拔是20250?14721.64?5528 m8、在?ABT中,?ATB?21.418.62.8?,?ABT?9018.6?,AB?15 mABAT15?cos18.6?根据正弦定理,,即AT? ?sin2.8?cos18.6?sin2.8?15?cos18.6?塔的高度为AT?sin21.4?sin21.4106.19 msin2.8?326?189、AE97.8 km 60在?ACD中,根据余弦定理:AB?AC??101.235 根据正弦定理,(第9题)?sin?ACDsin?ADCAD?sin?ADC5?7si?n66sin 44?ACD?0.51AC101.2356?ACD?30.9??ACB?13330.9?6?10 2?在?ABC中,根据余弦定理:AB?245.93222AB?AC?B2C245.9?3101?.22352204sBAC?0.58co? 472?AB?AC2?245.?93101.235?BAC?54.21?在?ACE中,根据余弦定理:CE?90.75222AE2?EC?A2C97.8?90.?751012.235sAEC?0.42co? 542?AE?EC2?97?.890.75?AEC?64.82?0AEC?(1?8?0?7?5?)?7564.8?2 18?所以,飞机应该以南偏西10.18?的方向飞行,飞行距离约90.75 km.10、如图,在?ABCAC??37515.44 km222AB?AC?B2C6400?37515?2.44422200?0.692 ?BAC? 42?AB?AC2?640?037515.448,2 ?BAC?9043.?8 ?BAC?133.? 2所以,仰角为43.82?1111、(1)S?acsinB28?33?sin45326.68 cm222aca36(2)根据正弦定理:,c?sinCsin66.5?sinAsinCsinAsin32.8?11sin66.5?S?acsinB362sin(32.866.5?)?1082.58 cm222sin32.8?2(3)约为1597.94 cm122?12、nRsin.2na2?c2?b213、根据余弦定理:cosB?2acaa2所以ma?()2?c2?2c?cosB22a2a2?c2?b22?()?c?a?c? B22ac12212?()2[a2?4c2?2(a?c?2b)]?()[2(b?c2)?a2]222(第13题)篇二: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期末测试题及其详细答案数学必修5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由a1?1,d?3确定的等差数列?an?,当an?298时,序号n等于()A.99B.100C.96D.1012.?ABC中,若a?1,c?2,B?60?,则?ABC的面积为() A.12B.2 C.1 D.3.在数列{an}中,a1=1,an?1?an?2,则a51的值为()A.99 B.49 C.102 D. 101 4.已知x?0,函数y?4x?x的最小值是() A.5 B.4C.8 D.6 5.在等比数列中,a11?2,q?12,a1n?32,则项数n为() A. 3B. 4C. 5D. 66.不等式ax2?bx?c?0(a?0)的解集为R,那么()A. a?0,0B. a?0,0C. a?0,0D. a?0,0?x?y?17.设x,y满足约束条件??y?x,则z?3x?y的最大值为()y2A. 5B. 3C. 7 D. -88.在?ABC中,a?80,b?100,A?45?,则此三角形解的情况是()A.一解 B.两解 C.一解或两解 D.无解9.在△ABC中,如果sinA:sinB:sinC?2:3:4,那么cosC等于()A.23 B.-2113 C.-3D.-410.一个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48,前2n项和为60,则前3n项和为( A、63B、108 C、75 D、83)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在?ABC中,B?450,c?b?A=_____________; 12.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三项为a?1,a?1,2a?3,则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______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12分) 已知等比数列?an?中,a1?a3?10,a4?a6?16(14分)(1) 求不等式的解集:?x(2)求函数的定义域:y?17 (14分)在△ABC中,BC=a,AC=b,a,b是方程x2?0的两个根,且2cos(A?B)?1。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一、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一、二章测试题
及答案
第一章海洋的生命
1. 什么是海洋生物?海洋生物的特点是什么?
答:海洋生物是指栖息在海洋中的各种生物。
海洋生物的特点
是各种生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2. 说明海洋生物的分类方法。
答:海洋生物根据生活性分为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中层生物;根据生活的区域分为近海生物、沿岸生物和深海生物;根据生活所
在的层次分为表层生物、中层生物和底层生物。
3. 举例说明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区别。
答:浮游生物是指在海水中随着水流漂浮的生物,如浮游植物
和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是指栖息在海洋底部的生物,它们常与海底
的岩石、珊瑚等结构物相互依存。
第二章海洋污染与保护
1. 海洋污染对海洋生物有哪些危害?举例说明。
答:海洋污染会导致海洋生物的死亡、生殖受损、生活环境恶化等危害。
例如,有害物质的排放会导致海洋生物中毒,垃圾和油污会对海洋生物造成窒息和窒息死亡。
2. 如何保护海洋环境?列举几种措施。
答:保护海洋环境的措施包括减少废水排放、禁止乱倒垃圾,提倡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立海洋保护区等。
3. 说明海洋保护区的意义。
答:海洋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海洋生物和维护生态平衡而划定的特定区域。
海洋保护区的设立可以限制捕捞和其他破坏性活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宏观经济学习题范文

宏观经济学习题范文宏观经济学习题第一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二、判断是非题1、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为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
2、GN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3、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4、GN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NP。
5、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7、GNP折算指数是实际GNP与名义GNP的比率。
8、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9、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GNP 中。
10、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NP 为40万$。
11、某出租车司机购买了一辆产于1992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10万¥的购车费应计入1996年的GNP中。
12、用支出法核算GNP时,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GNP中。
三、选择题1、用支出法核算GNP时,应包括的项目有A 居民消费支出B 政府转移支付C 政府购买D 居民对债券的支出2、以下不能计入国民收入(NI)的有A 政府转移支付B 工资C 资本折旧D 间接税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是A 收入及增长分析B 收入与就业分析C 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D 通货膨胀与增长分析4、下列产品中不能计入当年GNP的有A 纺纱厂购入的棉花B 某人花10万元买了一幢旧房C 家务劳动D 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20万元产品5、属于GNP但不属于NI的项目有(或按收入法计入GNP的有)A 政府转移支付B 企业转移支付C 间接税D 直接税6、GNP与NNP之间的差别是A 间接税B 折旧C 直接税D 净出口7、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包括如下哪些总量A GNPB NNPC NID PI8、用收入法核算的GNP应包括A 工资、利息、租金和非企业主收入B 公司税前利润C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D 资本折旧9、已知C=6亿,I=1亿,间接税=1亿,g=1.5 亿,X=2 亿,M=1.8亿,则A NNP=8.7亿B GNP=7.7 亿C GNP=8.7亿D NNP=5亿10、用支出法计算的GNP的公式为A GNP=C+I+G+(X-M)B GNP=C+S+G+(X-M)C GNP=C+I+T+(X-M)D GNP=C+S+T+(M-X)11、以下可以计入GNP的有A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B 居民购买粮食C 政府转移支付D 政府购买办公用品12、用收入法核算GNP时,应包括A 折旧B 间接税C 出售股票的收入D 工资13、用支出法核算GNP时,应包括A 政府转移支出B 消费者对消费品的指出C 企业投资D 政府购买14、NI包括的项目有A 利润B 间接税C 业主收入D 企业转移支出15、当GNP大于GDP时,则本国居民从国外得到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收入A 大于B 等于C 小于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四、计算题4、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国民生产总值4800总投资800净投资300消费3000政府购买960求:净出口五、简答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的特点有缺陷?。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一)第一、二章(典型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一)第一、二章(典型试题)一、选择题(一)A型题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A.水B.天C.地D.风E.气2.气的根本属性是:A.上升B.下降C.外出D.运动E.静止3.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A.互根互用B.对立制约C.交感合和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4.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A.生殖之精B.后天之精C.自然界之清气D.肾中所藏之精E.水谷精微5.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A.气B.气机C.气化D.彼此感应E.神6.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E.以上均是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A.精的作用B.气的作用C.神的作用D.精气互化的作用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A.动静B.水火C.上下D.晦明E.寒热9.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A.事物的对立B.事物的对立统一C.事物的一分为二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10.阴阳交感是指: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E.阴阳二气的对峙1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A.结果B.根由C.形式D.物质E.现象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A.交互感应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1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A.制约B.交感C.消长D.互根E.互用14.“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A.交互感应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15.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A.心B.肺C.肝D.脾E.肾16.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A.心B.脾C.肝D.肺E.肾17.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阳的脏是:A.心B.肺C.肝D.脾E.肾18.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脏是:A.心B.肺C.肝D.脾E.肾19.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A.心B.肺C.肝D.脾E.肾20.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A.上午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E.以上均非21.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是:A.上午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E.以上均非22.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A.前半夜B.后半夜C.上午D.下午E.以上均非23.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A.阳胜则阴病B.阳病治阴C.阴损及阳D.重阴必阳E.阴虚则阳亢24.“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A.阳损及阴B.阳盛伤阴C.阴虚阳亢D.阳气暴脱E.阳虚阴盛25.“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A.阴胜阳虚B.阳胜阴虚C.阴虚阳亢D.阳虚阴盛E.阴阳两虚26.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治疗方法属于: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阴病治阳D.,阳病治阴E.以上均不是27.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何归类法:A.取象比类法B.推演络绎法C.以表知里法D.试探法E.反证法28.“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五行间的: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E.制化29.“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A.木疏土B.木克土C.木乘土D.木侮土E.土侮木30.脾病传肾属于: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E.母病及子31.属于“子病犯母”的是:A.脾病及肺B.脾病及肾C.肝病及肾D.肝病及心E.肺病及肾32.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A.培土生金B.佐金平木C.泻南补北D.抑木扶土E.培土制水33.“泻南补北”法适用于: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B.心阴虚而心阳亢C.肾阴虚而心火旺D.肾阴虚而肝阳亢E.肾阳虚而心火越34.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A.整体观念B.阴阳学说C.五行学说D.精气学说E.比较、演绎、类比35.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何种归类方法:A.比较B.演绎C.类比D.以表知里E.反证36.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属于:A.比较B.类比C.演绎D.以表知里E.试探37.考查对象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在方法学上属于:A.比较B.演绎C.类比D.反证E.试探(二)B型题A.精气学说B.比较、演绎、类比C.诊断方法D.治疗方法E.预防方法1.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2.属中医学哲学方法的是: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阳病治阴D.阴病治阳E.滋阴扶阳3.“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的是:A.阴阳的运动B.阴阳的交感C.阴阳的制约D.阴阳的互根E.阴阳的平衡5.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6.实现阴阳交感的基础是: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相乘D.相侮E.相克7.肝火犯肺属于:8.肝气犯脾属于:A.益火补土B.滋水涵木C.培土生金D.抑木扶土E.金水相生9.以泄肝健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的治法称:10.以温肾阳的方法而补脾阳的治法是:11.滋养肺肾法称:A.比较法B.类比法C.演绎法D.以表知里E.反证法12.患者四肢震颤、抽搐,诊断为风邪为患,此采用的是:13.患者唇、舌青紫,诊断为血瘀,此采用的是:A.反证法B.试探法C.司外揣内D.比较E.类比14.中医古代医籍中的“消息法”属于:15.诊断性治疗属于:(三)D型题1.精气的两种存在状态是:A.弥散B.变幻莫测C.凝聚D.气化E.以上均是2.阴阳的互根旨在说明:A.阴阳二气是交互感应的B.阴阳具有各自的独立性C.阴阳是对立统一的D.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E.阴和阳都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3.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A.母子关系B.母病及子C.子病犯母D.传其所胜E.传其所不胜4.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A.传其所胜B.母病及子C.子病犯母D.传其所不胜E.所胜所不胜关系5.五行中某一行太过或不及,均可引起: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E.制化6.阴阳学说中最根本的原理是:A.对立B.互根C.消长D.平衡E.转化7.下列哪些属于阴阳运动的形式:A.阴阳交感B.阴阳制约C.阴阳消长D.阴阳互用E.阴阳转化8.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是:A.抑强B.扶弱C.虚则补其母D.实则泻其子E.泻其有余,补其不足9.从结果来进行反推的思维方法有:A.类比B.试探C.比较D.司外揣内E.反证10.气一元论(精气学说)作为一种自然观,是下列何学说的基础:A.气血津液学说B.经络学说C.阴阳学说D.五行学说E.病因学说(四)X型题1.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是:A.水地说B.道家思想C.精气学说D.阴阳学说E.五行学说2.广义之“精”,泛指人体中的:A.气B.血C.津液D.先天之精E.水谷之精3.精气神学说中的“气”主要组成是:A.肾精所化之气B.水谷精气C.自然界清气D.肾中所藏之精气E.脏腑之气4.阴阳消长是:A.绝对的B.相对的C.稳定的D.无条件的E.有条件的5.属于阳的属性有:A.温煦B.兴奋C.明亮D.潜藏E.滋润6.用阴阳互根互用原理来解释的有:A.阳中求阴B.阴损及阳C.阳病治阴D.阳胜则阴病E.气虚导致血虚7.属阴阳制约原理的治法是:A.阴阳双补B.阳病治阴C.阳中求阴D.阴中求阳E.寒者热之8.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A.阳制约阴B.阴根于阳C.阴消则阳长D.阴阳中复有阴阳E.阴阳双方是通过比较而分阴阳的9.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A.五行的特性B.事物按五行属性进行归类C.五行的生克制化D.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E.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0.“水曰润下”比象地说明了肾的哪些功能:A.肾主水B.肾开窍于耳C.肾主骨生髓D.肾藏精E.肾在液为唾11.下列属于土行的是:A.爪、筋、皮、肉、口B.唇、口、黄、化、肉C.皮、鼻、口、胃、长D.宫、脾、黄、思、甘E.长夏、湿、中、歌、哕12.下列属于金行的是:A.爪、筋、皮、肉、口B.鼻、皮、毛、收、悲C.皮、鼻、口、胃、长D.商、辛、白、哭、悲E.秋、西、咳、燥、收13.下列属于火行的是:A.爪、筋、皮、肉、苦B.舌、脉、喜、夏、长C.喜、鼻、口、胃、长D.苦、赤、长、暑、南E.夏、小肠、舌、笑、忧14.下列属于木行的是:A.爪、筋、皮、肉、口B.目、筋、怒、呼、握C.皮、筋、口、胃、长D.春、东、风、青、生E.角、酸、东、胆、目15.下列属于水行的是:A.爪、筋、皮、肉、口B.冬、膀胱、耳、骨、恐C.冬、鼻、口、胃、长D.恐、呻、栗、耳、冬E.北、寒、藏、黑、咸16.根据“虚则补其母”确立的治法是:A.培土制水法B.益火补土法C.滋水涵木法D.佐金平木法E.培土生金法17.“补母泻子”的治疗原则适用于:A.子病犯母B.母病及子C.肺病及肝D.肾病及脾E.单纯一脏有病18.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病情较深重的有:A.肝病及脾B.脾病及肾C.心病及肾D.肝病及肺E.肺病及肝19.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病情较轻浅的有:A.肾病及肝B.脾病及肺C.肺病及脾D.脾病及肝E.肝病及心20.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疾病的转归,下列为“顺”的有:A.肝病色青见浮脉B.心病面赤见沉脉C.肝病色青见沉脉D.肺病色白见洪脉E.肾病色黑见沉脉21.下列哪些属五行理论在情志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A.思胜恐B.惊胜思C.悲胜怒D.怒胜忧E.恐胜喜22.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是:A.注重整体上的研究B.比较C.擅长哲学思维D.强调功能联系E.从宏观的角度观察事物23.在中医学中运用较多的思维方法有:A.视外揣内B.类比C.比较D.演绎E.试探与反证24.事物按五行属性归类的方法有:A.以表知里法B.试探法C.取象比类法D.推演络绎法E.比较法二、填空题1.精气学说滥觞于______,西汉时被______所同化。
华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章试题及答案

华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章试题及
答案
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1. 请写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要内容。
答案:《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纽约的一个富豪盖茨比追求他心中的梦想和爱情,但最终以悲剧收场的故事。
2. 描述下列句子中的比喻意境:
- "这一排灯火如星星,如通往天堂的阶梯。
"
- "他的眼神冷如冰霜,犹如狼一般凶狠。
"
答案:
- 第一句中的比喻意境描绘了灯火的美丽壮观,给人一种通往美好的感觉。
- 第二句中的比喻意境形容了一个人眼神的冷酷和凶狠,让人感受到他的威慑力。
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1. "巧克力被称为爱情的甜蜜象征",你认同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同意这种说法。
巧克力作为一种甜品,常常与浪漫、甜蜜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它可以作为一种礼物表达对他人的爱意,给人带来愉悦和幸福的感受。
2. 请写出关于绿色的两个网络热词,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答案:
- "绿色出行":指倡导环保和低碳的交通方式,如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绿色食品":指符合一定环保标准和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比如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等,以保障消费者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以上是华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章试题及答案的内容。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及答案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及答案第一、二章一、选择题〔一〕A型题〔单题总分值量1.5分,只选一个答案〕1.渗漉法比浸渍法提取效率高的要紧因素是( )。
A.溶剂用量多B.提取时刻长C.药粉粒度小D.可用混合溶剂E.保持较高的浓度差2.萃取分离法通常选用的两相溶剂是〔〕。
A.水-亲脂性有机溶剂B.亲水性有机溶剂-亲脂性有机溶剂C.两相能混溶的溶剂D.乙酸乙酯-石油醚E.水-亲水性有机溶剂3.哪种方法不适合使用有机溶剂〔〕。
A.浸渍B.煎煮C.渗漉D.回流E.连续回流4.关于结晶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杂质少,易于结晶B.快速结晶比缓慢结晶好C.温度以低一些较好D.选用对欲结晶的成分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浓度小的溶剂E.不易结晶的成分,那么可制备易于结晶的衍生物5.从水提取液中萃取偏亲水性成分应选用〔〕。
A.丙酮B.乙醇C.正丁醇D.苯E.乙醚6.非极性吸附剂是〔〕。
A.氧化铝B.硅胶C.硅酸镁D.活性炭E.硅藻土7.液-液萃取时,两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分别为K a和K b,〔〕。
A.K a、K b相差越小越好B.K a =K bC.K a ≈K b D.K a 、K b值不阻碍分离成效E.K a 、K b相差越大越好8、化合物的取代基,哪个极性最强〔〕。
A.—CH3 B.Ar—OH C.—OCH3D.—COOH E.—CHO 9.以下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利是〔〕。
A.丙酮>甲醇>氯仿>石油醚B.甲醇>丙酮>氯仿>石油醚C.石油醚>氯仿>甲醇>丙酮D.甲醇>氯仿>丙酮>石油醚E.氯仿>甲醇>丙酮>石油醚10.氧化铝柱层析中,以四氯化碳为洗脱剂,何者先被洗脱〔〕。
A.N N OCH3B.N N NH2C.N N OHD.N NE.N NHO11.欲从含有大分子的水溶液中,除去无机盐,最好选用〔〕。
A.两相溶剂萃取法B.铅盐沉淀法C.透析法D.结晶法E.盐析法12.聚酰胺层析中洗脱能力最强的溶剂是〔〕。
电力系统自动化 习题及答案

第一、二章1. 并列的方法有哪两种?如何定义?各有何特点?同步发电机并列操作分为:准同期并列和自同期并列。
准同期并列的方法是发电机并列合闸前已加励磁,当发电机电压与并列点系列侧电压的幅值,频率,相位接近相等时,将发电机断路器合闸,完成并列操作。
准同期并列投入并联的优点是合闸时没有冲击电流,缺点是操作复杂且较费时间。
自同期并列方法是未加励磁,接近同期转速的发电机投入系统,随后给发电机加上励磁在原动机转矩同步转矩的作用下将发电机拉入同步完成并列操作;自同期并列的优点是操作简单迅速,不需增添复杂设备,缺点是合闸及接入励磁时有电流冲击。
2. 准同期并列的理想条件有哪些?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会有什么后果?①发电机的频率和电网频率相同;②发电机和电网的的电压波形相同;③发电机的电网的电压大小、相位相同;④发电机和电网的相序相同,相角差为零。
如果ΔU很大,则定子电流过大时,将会引起发电机定子绕组发热,或定子绕组端部在电动力的作用下受损。
因此,一般要求电压差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5%~10%;如果δ很大,定子电流很大,其有功分量电流在发电机轴上产生冲击力矩,严重时损坏发电机,通常准同步并列操作允许的合闸相位差不应超过去5°;发电机在频差较大的情况下并入系统,立即带上较多正的(或负的)有功功率,对转子产生制动(或加速)的力矩,使发电机产生振动,严重时导致发电机失步,造成并列不成功。
一般准同步并列时的允许频率差范围为额定频率的0.2%~0.5%。
对工频额定频率50Hz,允许频率差为0.1~0.25Hz。
3. 为什么要在δ=0之前提前发合闸脉冲?在压差、频差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并列断路器主触头闭合时,应使δ等于0°。
由于断路器的合闸过程有一定的时间,作为自动准同步装置,必须在δ=0°导前一个时间t发出合闸脉冲。
4. 自动准同步装置的任务是什么?(1)频差控制单元。
检测与间的滑差角速度,调节转速,使发电机电压的频率接近于系统频率。
第一二章习题 及答案

4
2答案
不能将这一组点中的每一个点都作为点阵点, 不能将这一组点中的每一个点都作为点阵点,因为它不符合 点阵的要求,所以这一组点不能构成一点阵。 点阵的要求,所以这一组点不能构成一点阵。 但这组点是按平行六面体单位周期地排布于空间, 但这组点是按平行六面体单位周期地排布于空间,它构成一 点阵结构。 点阵结构。 能概括这组点的点阵素单位如图示, 能概括这组点的点阵素单位如图示, 该单位只包含1个阵点,代表1 该单位只包含1个阵点,代表1个A,1个B和1个C。
解:2个A;2个B; B:(3/4,3/4,1/2); :(3/4,3/4,1/2); 3/4 A:(0,0,0)和(1/2,1/2,0)。 :(0 1/2,1/2,
6
3-2题
某AB型晶体,属于正交晶系,底心格子,每个晶胞中 AB型晶体,属于正交晶系,底心格子, 型晶体 含有 个A原子, 原子, 个B原子。 原子。
评注: 评注:判断一组点是否构成点阵应从 点阵的严格定义出发: 点阵的严格定义出发:按连接任意两点的 矢量进行平移能够复原。 矢量进行平移能够复原。
5
3-1题
某AB型晶体,属于正交晶系,底心格子,每个晶胞中 AB型晶体,属于正交晶系,底心格子, 型晶体 含有 个A原子, 原子, 个B原子,若一个B原子 原子,若一个B 的坐标是(1/4,1/4,1/2) 另外一个B 的坐标是(1/4,1/4,1/2) ,另外一个B原子的坐 标是 ,A原子的分数坐标是 和 。
3 0
2
1答案
圆圈数: 圆圈数: 2 黑点数: 黑点数: 1
1 1
1 1
1 1
评注:点阵素单位是最小的点阵单位,单位中只含一个点 评注:点阵素单位是最小的点阵单位, 阵点。 个或2个以上阵点的单位称为复单位。 阵点。含2个或2个以上阵点的单位称为复单位。画出素单位的 关键是能按该单位重复,与单位顶角上是否有圆圈无关。 关键是能按该单位重复,与单位顶角上是否有圆圈无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图线、圆的等分的练习。
在指定位置,仿照示例画出直线、圆、斜线。
班 级姓 名学 号审 阅1
1-1 图线、圆的等分的练习。
在指定位置,仿照示例画出直线、圆、斜线。
1审 阅学 号姓 名班 级
1-2 (1)用作图法作圆的内接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和正七边线。
(2)在指定位置分别用同心圆法和四心圆法画椭圆(长轴60mm、短轴40mm )。
班 级
姓 名学 号审 阅2
(2)在指定位置分别用同心圆法和四心圆法画椭圆(长轴60mm 、短轴40mm )。
1-2 (1)用作图法作圆的内接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和正七边线。
2审 阅学 号姓 名班 级
2-1 求各点的未知投影。
2-2 已知点B距点A为15,点C与点A是对V面的重影
点,点D在点A的正下方15。
求各点的三面投影。
班 级姓 名学 号审 阅5
2-1 求各点的未知投影。
5审 阅学 号姓 名班 级2-2 已知点B距点A为15,点C与点A是对V面的重影
点,点D在点A的正下方15。
求各点的三面投影。
2-3 已知点K(15,20,25)、M(30,20,10)、N(15, 20,10)的坐标,作出各点的三面投影,并判别可见性,将不可见点的投影加上括号。
2-4 求下列各直线的第三投影,并判别直线的空间位置。
AB是线CD是线
EF是线GH是线
班 级
姓 名学 号审 阅6
GH 是一般位置直线
EF 是 铅垂 线
CD 是 水平 线
AB 是 正平 线2-4 求下列各直线的第三投影,并判别直线的空间位置。
6
审 阅学 号姓 名班 级2-3 已知点K(15,20,25)、M(30,20,10)、N(15, 20,10)的坐标,作出各点的三面投影,并判别可见性,将不可见点的投影加上括号。
2-6 求直线AB上点K的正面投影。
2-5 已知直线AB的实长为15,求作其三面投影。
(1)AB∥W面,β=30°;点B在点A之下、之前。
(2)AB∥V面,γ=60°;点B在点A之下、之右。
姓 名学 号审 阅7
班 级
2-5 已知直线AB的实长为15,求作其三面投影。
(1)AB∥W面,β=30°;点B在点A之下、之前。
7
审 阅学 号姓 名班 级2-6 求直线AB上点K的正面投影。
(2)AB∥V面,γ=60°;点B在点A之下、之右。
2-7 标出交叉两直线上的重影点,并判别可见性。
2-8 判断下列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
交叉)。
(1)
( )
(2)
( )
班 级姓 名学 号审 阅8
( 相交 )
( 相交 )
(2)
2-7 标出交叉两直线上的重影点,并判别可见性。
8
审 阅学 号姓 名班 级(1)
2-8 判断下列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
交叉)。
班 级姓 名
学 号
审 阅
9
2-8 判断下列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
(5)
(6)
( )
( )
( )
( )
(4)
(3)
(3)
(4)
( 平行 )
( 交叉 )
( 交叉 )
( 交叉 )
(6)
(5)
2-8 判断下列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
9
审 阅
学 号
姓 名
班 级
班 级姓 名学 号审 阅10
2-9 由点A作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并使交点距H面12mm。
(2)
(3)
(1)
2-10 过点C作直线CD与已知直线AB平行。
2-11 作正平线EF距V面为15,并与直线AB、CD相交(点E、F分别在直线AB、CD上)。
2-12 作直线EF平行于OX轴,并与直线AB、CD相交(点E、F分别在直线AB、CD上)。
班 级
姓 名学 号审 阅11
2-13 判断下列各图中的平面是什么位置的平面。
(1)(2)(3)(4)
△ABC是面△ABC是面△ABC是面△ABC是面2-14 求平面上点K与点N的另一投影。
班 级姓 名学 号审 阅12
(4)
(3)
(2)
(1)
△ABC是 侧平 面
△ABC 是一般位置平面△ABC是 正平 面△ABC是 正垂 面2-14 求平面上点K与点N的另一投影。
2-13 判断下列各图中的平面是什么位置的平面。
12
审 阅学 号姓 名班 级
2-15 完成平面图形ABCDE的水平投影。
2-16 CD为水平线,完成平面ABCD的正面投影。
班 级
姓 名学 号审 阅13
2-15 完成平面图形ABCDE的水平投影。
2-16 CD为水平线,完成平面ABCD的正面投影。
13班 级
审 阅
学 号
姓 名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审 阅
14
2-17 判断下列各图中的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
( )
(1)
(2)
2-18 判断下列各图中的两平面是否平行。
(4)
(3)
( )
( )
( )
(1)
(2)
(4)
(3)
( )
( )
( )
( )
(3)
(4)
(2)
(1)
( 否 )
(3)
(4)
2-18 判断下列各图中的两平面是否平行。
(2)
(1)
( 是 )
2-17 判断下列各图中的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
14
审 阅
学 号
姓 名
班 级
( 是 )
( 是 )
( 是 )
( 否 )
( 否 )
( 否 )
2-19 已知△ABC平面的两面投影,求其侧面投影,并在△ABC内取一点K,使其距V面15mm,距H
面18mm。
2-20 (1)求直线EF与△ABC的交点,并判别其可见性。
班 级姓 名学 号审 阅15
2-21 求两平面的交线MN,并判别可见性。
2-20 (2)求直线EF与△ABC的交点,并判别其可
见性。
(1)
(2)
班 级
姓 名学 号审 阅16
(2)
(1)
16审 阅学 号姓 名班 级2-21 求两平面的交线MN,并判别可见性。
2-20 (2)求直线EF与△ABC的交点,并判别其可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