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8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列夫托尔斯泰》教案(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2024年八年级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6篇)

2024年八年级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6篇)八年级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1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1、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2、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教学课时:二课时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通过媒体,查阅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
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
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
”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1、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交流、补充、归纳: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标志”。
2、放映幻灯片,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正音、巩固,重点词语列举如下:(1)给加线字注音胡髭长髯鬈发禁锢颔首低眉锃亮广袤无垠(2)解释下列词语器宇禁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轩昂颔首低眉诚惶诚恐广袤无垠三、整体感知生自行朗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要求:朗读课文时,要在书上作出必要的标记,并思考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之后互相交流。
第4课《列夫 托尔斯泰》说课稿(人教新课标八下)

《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我今天要对大家说的是我对讲授《列夫•托尔斯泰》一文的一点想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本文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茨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为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描画的一幅“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反衬了他眼睛的无比精美。
托尔斯泰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如果进一步探究,可以认为,写他形貌的矛盾统一,实质上也是写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统一的。
本文的重点是落在写他的眼睛上,通过写眼睛来写他的敏察、深刻,写他作为伟大作家的杰出才能,写他是时代的透视镜和多棱镜。
这就是欲扬先抑写法的应用。
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
运笔在方寸之间,却洋洋洒洒,数千百言。
在不算短小的篇幅里,作者又并非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大肆铺排,有时,某一局部,数十句、数百言精雕细刻,给读者留下深刻强烈的印象。
之所以能尺水兴波,主要得益于比喻、夸张的妙用。
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似:夸张更是突显了托尔斯泰的形貌特征。
因此,本文的比喻和夸张把人们带进无穷的想象空间,让人们尽情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义。
可以说,本文比喻和夸张的艺术效果,不仅在于形象鲜明,特征突出,更在于喻意深刻,韵味无穷。
(二)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体裁有回忆录和传记,让学生感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的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学习本文,是要让学生们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
《列夫·托尔斯泰》课堂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课堂教学设计《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整理的《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精选3篇),仅供参考。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积累“鬈、颔首低眉、粗制滥造”等字词。
2、掌握外貌描写的方法及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4、通过学习体会人生的奋斗意义和价值取向,从而懂得心灵美才是真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作者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透视托尔斯泰深邃丰富的精神世界。
难点:体会人生的奋斗意义和价值取向。
教学方法:速度浏览法圈点批注法启发引导法点拨讲解法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要设计好导语)二、检查预习,疏通障碍。
读准加点字并了解四字成语的意思胡髭长髯鬈发禁锢锃亮颔首低眉粗制滥造三、跳读课文,读懂人物1.作者是怎样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特点的?在课文哪些句段?(1)须发:多毛、胡须浓密(2)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面部特征:忧郁、愚钝、压抑。
(4)长相:长相平平、普通。
2、托尔斯泰外貌上难道没有闪光点吗?同学们帮老师找一找。
明确:目光目光有什么特点,从课文哪里可以看出?(1)写犀利目光。
(2)写目光蕴情丰富。
(3)眼睛有威力。
3、前者写粗鄙、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后者写眼睛是珠宝、精美绝伦,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目光折射出他灵魂的高贵,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欲扬先抑。
4、正是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为我们展示出列夫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作为文坛泰斗的他,有哪些文学成就?让同学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和其作品,交流、补充、归纳: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实际主义标志”。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精选6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精选6篇〕《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精选6篇〕《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加强诵读,积累丰富的词语与富有表现力的句子;2、理解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3、强化语言品味,理解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1、诵读课文,积累词句;2、理解外貌描写的作用,学会合理运用修辞;【教学难点】深化体会托尔斯泰的思想、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一位文学巨匠,在俄国文坛驰骋近60年,创作了大量的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可谓浩如烟海,其中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最为著名。
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屡次在自己的庄园进展改革,致力于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尤其到了晚年,他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主张博爱,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
他____以后,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小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下面,就让我们来近间隔地观察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奥地利著名传记作家。
我们曾学过他的《伟大的悲剧》。
二、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
2、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3、课文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人物的外貌描写。
三、理清构造第一局部〔1~5段〕: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局部〔6~9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四、品味语言〔小组合作交流〕1、划出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化印象的句子,试作点评:〔要求反复诵读〕2、班中交流:学生点评、交流,完成对语言的品味和人物思想的领会。
老师引导学生整理、升华。
⑴体会容貌特征:须发──浓密:“植被多于空地”“热带森林”“滔滔白浪”;长相──平庸、丑陋、粗俗:“低矮的陋室”;〔眉毛、鼻子、额头、皮肤、耳朵、嘴唇……〕表情──忧郁、愚钝:“禁锢思想的囚牢”。
二备八下第一单元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2课时)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课题:列夫•托尔斯泰【课标与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7――9年级的学生阅读应:1.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对散文教学的要求是: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茨斯蒂芬。
茨威格(1881 —1942)为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描画的一幅“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 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反衬了他眼睛的无比精美。
托尔斯泰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如果进一步探究,可以认为,写他形貌的矛盾统一,实质上也是写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统一的。
本文的重点是落在写他的眼睛上,通过写眼睛来写他的敏察、深刻,写他作为伟大作家的杰出才能,写他是时代的透视镜和多棱镜。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通用10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列夫托尔斯泰》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列夫托尔斯泰》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篇1教学目标:1. 积累字词2. 学习并掌握文中比喻和夸张的运用,学会品评重点语句。
3. 感受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教具:PPT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文中比喻和夸张的运用教学难点:赏析重点语句,理解人物形象关键:引导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思想变化和精神追求,形成自己的认识。
教学手段:自主、合作、探究第一课时一、自由交流: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以“我所知道的托尔斯泰”为题,进行交流。
交流围绕三个重点展开,生平、艺术成就、见解与思想,约5分钟,5分钟后,请同学代表发言。
二、教师小结并导入: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他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60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其中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最为著名。
托尔斯泰一生都致力于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尤其是到了晚年,托尔斯泰坚决地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主张博爱,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小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下面,就让我们来近距离地观察列夫托尔斯泰。
三、自学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黝黑滞留愚钝禁锢轩昂犀利侏儒酒肆尴尬炽热颔首低眉广袤无垠2、解词:器宇、鹤立鸡群、正襟危坐、禁锢、颔首低眉、诚惶诚恐、无可置疑、黯然失色、广袤无垠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理解人物形象:(一)研读课文第一小节:1、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读音和句子中的停顿。
2、请生齐读课文3、思考:这段文字写了托尔斯泰哪一方面的外貌特征?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写的?明确:主要表现了托尔斯泰须发浓密的特点,通过大量比喻和夸张来表现的。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优秀4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优秀4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茨斯蒂芬·茨威格为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描画的一幅“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文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三是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四是含蓄和直白交相辉映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反衬了他眼睛的无比精美。
本文的重点是落在写他的眼睛上,通过写眼睛来写他的敏察、深刻,写他作为伟大作家的杰出才能,写他是时代的透视镜和多棱镜。
这就是欲扬先抑写法的应用。
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
运笔在方寸之间,却洋洋洒洒,数千百言。
在不算短小的篇幅里,作者又并非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大肆铺排,有时,某一局部,数十句、数百言精雕细刻,给读者留下深刻强烈的印象。
之所以能尺水兴波,主要得益于比喻、夸张的妙用。
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似:夸张更是突显了托尔斯泰的形貌特征。
因此,本文的比喻和夸张把人们带进无穷的想象空间,让人们尽情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义。
可以说,本文比喻和夸张的艺术效果,不仅在于形象鲜明,特征突出,更在于喻意深刻,韵味无穷。
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体裁有回忆录和传记,让学生感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的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学习本文,是要让学生们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用比喻与夸张等修辞手法来描写列夫·托尔斯泰外貌特点的写法,并体会它的作用;学习文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2.过程与方法把课文的阅读理解与用肖像描写为主要手段写人物的写法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托尔斯泰的伟大精神,体会茨威格字里行间所传达出对托尔斯泰的赞美与同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赏析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感悟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课前准备】1.生字词黝黑[yǒu hēi] 皮肤暴露在太阳光下而晒成的青黑色。
滞留[zhì liú] 停留不动。
愚钝[yú dùn] 愚笨迟钝。
器宇[qìyǔ] 气概、风度。
禁锢[jìn gù] ①当局禁止某些社会阶层或政治上的异己做官或参加政治活动。
②强力限制。
酒肆[jiǔsì] 酒馆。
轩昂[xuān áng] 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也指身材高大。
侏儒[zhūrú] 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尴尬[gān gà] ①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②行为、态度不正常。
犀利[xīlì] ①坚固锐利;②又形容语言、文辞、感觉、目光等的尖锐锋利。
粗制滥造[cūzhìlàn zào] 写文章或做东西马虎草率,只求数量,不顾质量。
藏污纳垢[cáng wūnàgòu] 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yùyùguǎhuān] 形容心里苦闷,指闷闷不乐。
鹤立鸡群[hèlìjīqún] 像仙鹤立在鸡群之中。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zhèng jīn wēi zuò] 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颔首低眉[hàn shǒu dīméi] 形容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诚惶诚恐[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现形容尊敬、恭维、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无可置疑[wúkězhìyí]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黯然失色[àn rán shīsè] 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广袤无垠[guǎng mào wúyín] 形容广阔得望不到边际,辽阔无边。
比喻非常广阔。
2.作者介绍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传记作家。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
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他,出生在俄国,父亲有世袭的爵位,母亲是公爵的独生女儿,所以,他是一个天生的贵族。
但他的一生反而受其身份的困扰,他的信仰注定了他的痛苦。
他渴望改革俄国的农奴制度,把自己的私人财产分给农民,然后像一个普通的农民那样去生活。
他的这些信仰和行为导致了妻子的不解,最终爆发了家庭危机。
他在民众心中是一座丰碑,但在统治者眼中却是一颗定时炸弹,是一把锋利的匕首,列宁曾评价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他曾两次离家出走,一次半路返回,另一次却让他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生命的最后一个黎明他躺在异乡一个小火车站站长家的小床上,他的遗言不是说给妻子儿女,而是说给这个世界,他说:“我爱真理”。
他的一生,就是在焦虑与不安、对真理不断地求索和勤奋创作中度过的。
82岁,他走完了他的一生。
留给我们的是90卷的文集,驰骋俄国文坛60年的记忆,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复活》,是他不以暴力抗恶的思想。
他生前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和生活方式,他死后更是安静而朴素,在他家乡的森林中无声地长眠,坟前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
奥地利传记作家茨威格说:“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保护他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
二、教学过程1.平庸粗鄙的外表【引导】通过刚才的介绍同学们一定在想,列夫托尔斯泰到底长什么样呢?他长得会像英俊潇洒的明星吗,会是温文尔雅的学者吗,还是说他会是高贵典雅的绅士呢?遗憾的是,都不是!这才是托尔斯泰的真容,貌似有些令人失望。
活动:下面给同学们3分钟时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托尔斯泰的肖像,任选其面部的某一个部位用一两句话进行描写,尽可能写出其特征。
明确:①胡子“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第1段)(夸张)“……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第1段)②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第1段)③头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第1段)④鼻子“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第2段)⑤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
”(第2段)⑥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第2段)(比喻:把额头比作树柴,皮肤比作墙,树材是胡乱劈成的,墙是用枝条扎成的。
运用比喻极力渲染出面貌的丑陋,生动形象,想象丰富。
)⑦耳朵“怎么也遮不住那对难看的招风耳”(第2段)⑧嘴“两片厚厚的嘴唇”(第2段)【总结】本文的比喻如同中国的水墨画一样不追求形像,而追求神似;夸张更加突显托翁的形貌特征。
形象鲜明,特征突出,喻意深刻,韵味无穷,把读者带进无穷想像的空间,尽情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义。
这都是同学们在写作中需要学习借鉴的。
问题:通过作者的描述,托尔斯泰的外貌给人留下的的印象恐怕并不是那么正面,里茨威格用了四个词语来形容列夫托尔斯泰的面部,是那四个词?明确:失调、崎岖、平庸、粗鄙(板书)(文中第2段最后)问题:这几个词用来评价一个人的相貌,在语体色彩上是褒义还是贬义?明确:贬义问题:哪一个词语的贬义色彩最浓?你能解释这个词语吗?明确:粗鄙;粗野鄙陋。
问题:这个词只是指一个人的相貌吗?它还可以描述人的哪方面?能随便用这个词形容一个人么?明确:行为举止;不能。
【总结】我们看这个词形容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极其粗俗鄙陋,就是一个普通人也不能随便这样评价人家的,那怎么能用来形容一个大文豪呢?是不是不太恰当?而且茨威格似乎还想把人们对托尔斯泰的不良印象无限度地加深,除了比喻和夸张他还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
比如说他在第三自然段中还提到了另外一个俄国人——陀斯妥耶夫斯基。
问题:提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对比,突出托尔斯泰长相丑陋。
问题:文中还有类似能起到相同效果的描写吗?明确:还写了见托尔斯泰的人没见之前和见到后的心理落差,以此来表现托尔斯泰相貌实在丑陋。
【总结】这段描写出现在课文的第5自然段,在这个段落中,作者侧面描写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令人失望。
除此之外还运用了许多整齐的句式,还有大量的否定句。
而且在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上也做足了功夫,许多地方都用了修辞方法,例如比喻和夸张。
2.非同寻常的眼睛【引导】托尔斯泰有着树柴样的额头;树根样的眉毛;高高的颧骨;泡沫般的鬈发;滔滔白浪般的大胡子;宽宽的、仿佛被人打塌了鼻梁的狮子鼻。
但是,这幅画还缺少很重要的一部分没画完呢,大家发现了吗?(眼睛)【引导】鲁迅先生说过:“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组经典的眼睛描写。
例1: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曹雪芹《红楼梦》,写出王熙凤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和狡猾。
)例2: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罗贯中《三国演义》,写出关羽重情重义但也隐含了他的刚愎自用,目空一切。
)例3: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孙犁《芦花荡》,写出了老头子的干练警觉,机敏谨慎。
)【总结】从上面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写人物的眼睛能使读者透过这扇“窗户”,看清人物的内心世界。
可是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唯独少了眼睛,难道是茨威格疏忽了吗?(没有)原来茨威格不是没有写眼睛,而是在后文用了整整四个段落来写这双眼睛。
这四段不仅写了托尔斯泰的眼睛还为我们展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
我们来看下面的课文。
(师生合作读完课文)【引导】读这段文字,有许多句子能让我感受到托尔斯泰的眼睛是有特点的,如“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