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背景知识导入与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

合集下载

浅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浅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浅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个人在跨越文化差异的沟通过程中所具备的能力。

在一个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

如果我们要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生活、工作或娱乐,就需要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了解不同的文化差异首先,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要了解不同的文化差异。

每个人的文化背景都不同,这会显著影响到彼此之间的交流。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必须理解各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信仰、行为方式、礼仪习惯和语言习惯。

只有深入了解这些文化差异,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二、学习外语为了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我们需要学习外语。

知道另一方的语言能够帮助我们建立信任、促进沟通和理解彼此的文化习惯和传统。

能说一种语言的人,只能了解一种文化,但能说多个语言的人则可以了解多个文化,进而掌握更多的跨文化交际技巧。

因此,学习外语对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三、了解国际礼节跨文化交际并不仅仅是掌握外语,还需要良好的国际礼节。

礼节是交流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因此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正确的礼仪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没有了解或不尊重其他文化的礼俗,很容易在交流中犯错。

例如在一些国家中,直接用手指指向别人就属于不礼貌的行为,十分有可能会引发误解。

因此,了解国际礼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他人的文化。

四、尊重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尊重文化差异。

每个人的文化背景都不同,我们需要理解和接受这些不同的文化背景。

尊重文化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增强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

当我们能够尊重对方时,他们也会更愿意与我们合作。

例如,在一些国家中,商人可能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来建立关系与信任,而在另一些国家则可能比较容易就建立了业务关系。

因此,在商业活动中必须根据不同的文化环境适度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沟通方式。

五、培养文化智商除了要了解不同文化之外,还要有高度的无意识思维和灵活性,理解和适应异质文化环境,这就需要有文化智商。

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为 学 生 组 织 跨 文 化交 际 实 践 活 动 . 进 一 步 培 养 学 生 全 面 的 为 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奠 定 良好 的基 础 2对 比 文 化 差 异 。 .
关键词 : 英语 教 学 跨 文化 交 际 跨 文化 交 际 能 力


引 言
跨 文 化 交 际 ( t c l rl o u ia o , 指 本 族 语 者 I e ut a C mm nct n) 是 n r u i 与 非 本 族 语 者 之 间 的 交 际 , 指 任 何 在 语 言 和 文 化 背 景 方 面 也 有 差异 的人 们 之 间 的 交 际 。跨 文 化 交 际 不 仅 是 语 言 形 式 的 沟 通 ,而且 是 不 同 文 化 之 间 的沟 通 。 中 国 文 化 是 东 方 文 化 的 代 表 . 英 美 文 化 是 西 方 文 化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两 种 文 化 之 间 而 这 存 在 的 巨大 差 异 。 得 在 跨 文 化 交 际 过 程 中 由文 化 差 异 引 起 使 的 文 化 休 克 (utr o k 现 象 屡 屡 出现 , 为跨 文 化 交 际顺 c l es c ) u h 成 利 进行 的一 大 障碍 。 语 教 学 的 根 本 目的 是 实 现 跨 文 化 交 际 , 英 与 不 同 文化 背景 的人 进 行 交 流 。 因此 , 国 的英 语 教 学 , 仅 我 不 要 传 授 语 言 知 识 . 而且 要 培 养 学 生 的跨 文 化 交 际 意 识 体 验 和 实践 , 养 他们使用英 语进行跨 文化交 际的能力 , 阔视野 , 培 开 加 深 对 世 界 的 了解 , 鉴 和 吸 收世 界 文 化 的 精 华 , 高 文 化 素 借 提 养 。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是 语 言 能 力 ( 、 、 、 、 五种 能 力 ) 听 说 读 写 译 和 社 会 文 化 能 力 的 总 称 ( 和不 同文 化 背 景 的 人 们 进 行 合 适 即 交 际 的 能 力 ) 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的培 养 是 英 语 教 学 的 重 要 任 。 务 . 是 目前 每 个 英 语 教 师 面 临 的 重 要 课 题 。 也 二 、 语 教 学 中 如 何 培 养 学 生 的 跨 文 化 交 际 意 识 与 能 力 英 1加 强教 师 自身文 化 修 养 。 . 培 养 学 生 的跨 文 化 交 际 意 识 与 能 力 ,教 师 自身 的 文 化 修 养 是 关 键 。 因为 在 课 堂教 学 中 , 生 主 要 还 是 依 靠 英 语 教 材 、 学 际实 践 是 推 动 这 一 能 力 系 统 发 展 的强 大 动 力 。 此 , 生 要 通 因 学 过 具 体 的实 践 , 听 、 、 、 等 训 练 来 学 习 和 理 解 外 国文 化 如 说 读 写 知 识 。此 外 ,学 生 也 可 以 自 己编 排 一 些 有 关 跨 文 化 交 际 的 场 景 , 过 亲 自参 与 到 相 似 的交 际场 景 中 , 实 践 中 体 会 跨 文 化 通 在 交 际 中存 在 的 困 难 , 通 过 化 解 , 好 地 理 解 跨 文 化 交 际 。总 并 更 之 .学 生 应 该 不 断 丰 富扩 大社 会 文 化 知 识 和 积极 参 与 跨 文 化 实 践 活 动 , 而 增 强 对 文 化 差 异 的 敏 感 性 , 高 跨 文 化 交 际 从 提 能力 。 4营 造 学 习外 语 的 氛 围 . 高 学 生 的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针 对 . 提 大 部 分 英 语 学 习 者 是 在 母 语 国 学 习 英 语 这 一 现 实 情 况 ,有 必 要 营 造 学 习 英 语 即跨 文 化 交 际 的 学 习氛 围 ,这 样 有 助 于 学 生 转 变 长 期 形 成 的 “ 语 + 国 文 化 ” 思 维 方 式 , 多 元 文 化 交 英 本 的 在 流 和 沟 通 中进 行 自觉 的文 化 移 情 和 文 化 认 同 。 而 言 之 , 造 总 创 语 境 和 情 境 能 使 学 生 在 一 种 真 实 的语 言 环 境 中学 习 语 言 , 并 直 接 感 受 到 语 言 在 交 际过 程 中 的 重 要 作 用 ,使 他 们 的 跨 文 化 交际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 5英 语 教 师要 具 有 跨 文 化 交 际 的 敏 感 性 , 进 教 学 方 法 。 . 改 英 语 教 师 要 认 识 到 以提 高 学 生 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为 内容 的英 语 教 学 改 革 是 一 个 系 统 工 程 , 学 方 法 要 从 以 教 师 为 中心 、 试 教 应 教 育 为 主 转 为 以 学 生 为 中心 、以 学 生 的 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提 高 为 主 ; 以传 统 的基 于课 本 的 听 、 、 、 为 主转 变 为 以 能 够 从 说 读 写 从事实际的跨文化交 际的听说 、 面 提高综合应用 能力为 主: 全 从 以 老 师 讲 、 生 听 的模 式 转 变 为 网络 课 件 教 学 、 语 课 外 活 学 外

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低语境文化
• 典型:德国、瑞士、美国、瑞典、挪威、芬兰、丹麦、 加拿大
• 意义直接包含在言语中。 • 依赖于语言交流。 • 特点:直接、坦率
实用文档
案例2:烤糊的汉堡
• 德国人 直接批评了这个厨师。
日本人
德国人 美国人
• 美国人 说,虽然肉的口味不太好,但是面 包、沙拉、香葱的味道不错
• 日本人 说,面包、沙拉、香葱的味道不错 ,是啊,至于肉,你自己揣测去吧。
实用文档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 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王安石
实用文档
2007. 7.7
777
818
上帝用6天创造世界,第7 天休息 Lucky 7 "希腊七贤"、 "7大美德"、"神的7大礼 物"
西班牙酒店迎合中国游客:不安排房 号带4的房间;美国华盛顿DC的国际 战略问题研究所建筑物有1-3楼,上 面直接是五楼

惜时如金,守时观念强,办事 重预约
实用文档
案例5 烦恼的医生
来自纽约的布朗医生在阿拉伯的一个乡下行医。 他开业的日子已经在一周前订满了。但是,开业的 时间到了,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病人也没来。
Why?
Why?
Why? Why?
实用文档
(三) 思维方式的差异
1. 整体思维与分析思维
中国:直觉的整体性与和谐的辨证性 (1)直觉的整体性
中国社会的群体取向: 提倡凡事以家庭、社会和国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在必要时可以忽略,可以牺牲。 言行上不愿得罪人、逢人说好话;主张“审时度势”、“以和为贵”。
互相依赖 谦卑 大公无私 看重关系、面子
西方社会的个人取向: 提倡个人主义,崇尚个性解放、提倡自我奋斗。

教师如何进行跨文化教育

教师如何进行跨文化教育

教师如何进行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对于现代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相互交流与互动的机会越来越多。

教师作为关键的教育者,需要具备跨文化教育的能力,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进行跨文化教育,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跨文化教育的第一步是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亲密接触、交流和观察,关注学生的语言、价值观、传统习俗等方面的差异。

这种了解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需求,将跨文化因素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二、尊重和接纳多样性跨文化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和接纳多样性。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文化经验,展示自己的语言、艺术、节日等文化元素。

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尊重并了解其他文化,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胸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节日、组织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来促进学生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其他文化的语言、礼仪、沟通方式等基本知识,使他们能够在不同文化的环境中自如地交流和合作。

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四、借助多媒体技术增加跨文化教育的效果在现代教育中,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例如使用影片、图片、音频等来展示和介绍其他文化。

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其他文化的特点,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五、提供跨文化教育的资源和支持为了促进跨文化教育的发展,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支持。

这可能包括培训教师的跨文化教育能力、采购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建立跨文化交流平台等。

同时,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应该与国际组织、其他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学习机会。

结语跨文化教育对于培养全球化时代的人才至关重要。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际变得日益频繁和重要。

无论是在国际商务合作、旅游、学术交流还是日常的社交活动中,我们都有可能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

拥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还能够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尊重,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能够准确理解和恰当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图的能力。

它包括语言能力、文化知识、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社交技能等多个方面。

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需要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只有熟练掌握目标语言,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但仅仅掌握语言的语法和词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习惯用法。

比如,在英语中,“How are you?”是一句常见的问候语,但它的回答并不是简单的“Fine, thank you”在某些情境下,人们可能会更详细地分享自己的近况。

文化知识的积累也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

不同的文化有着独特的价值观、信仰、习俗和社会规范。

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较为突出,人们注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而在一些东方文化中,集体主义更受重视,强调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在饮食文化方面,不同国家也有着各自的特色。

中国人喜欢围坐在圆桌旁共享美食,而西方人则更习惯分餐制。

在礼仪方面,各国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日本,鞠躬是常见的礼仪;在泰国,人们见面时会双手合十行礼。

认知能力的提升对于跨文化交际也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学会以开放、包容和灵活的心态去看待不同的文化,避免因文化偏见和刻板印象而产生误解。

要意识到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并不是唯一正确的,尊重并欣赏其他文化的独特之处。

当面对文化差异时,不应该轻易地做出评判,而是要努力去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同时,要培养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文化差异的表现,并做出恰当的反应。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知识的导入与培养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知识的导入与培养


邵 旭
( 海师范大学 外语 系, 海 西宁 青文 化 知 识 的 导 入 与 培 养
摘 要 :目前 国 内大 学 英 语 教 学 中普 遍 存 在 着重 视 语 言 形式的韧练 . l 忽视 了教 学过 程 中 文化 背 景 知识 的 导 入 , 而 造 因 成 了非 英 语 专 业 学 生 交 际 能 力 的缺 乏 。 认 为 . 大 学 英 语 教 我 在 学过 程 中 .恰 当地把 文 化 背 景 知 识 介 绍 与英 语 语 言教 学 有 机 地 结 合 是 今 后 英 语教 学 工 作 中的 重 要 环 节 ,也 是 大 学 英语 教 学改 革 的 重 要 内容 它对 于培 养 具 有 跨 文化 交 际 能 力 的 各 方
“ ” 说 的过 程 主要 是 大 脑 积 极 思 维 的过 程 , 这 一 过 程 说 。 在 中教 师要 以 “ 织 者 ” 参 与 者 ” 角 色 参 与 课 堂 上 的 交 流 互 组 和“ 的 动 。 为 保证 “ ” 说 的效 果 ,组织 者 ” 先 应 注意 挑 选 有 知 识 性 、 “ 首 趣 味性 和真 实性 的材 料 组 织 学 生进 行 课 堂 交 流 活 动 。为 了培 养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发 他 们 学 习的 积 极 性 和 主观 能动 性 , 激 教 师 可 以有 计 划 地 组 织 学生 通 过 表 演 、做 游 戏 等 多 种 方 式 的 活 动来 推 动学 生 学 习 。教 师 在课 堂上 要 善 于 利 用 或 创 造 与 实 际 生 活相 似 的情 境 , 组 织 学 生 感 兴 趣 的话 题 让 他 们 热 烈 讨 论 , 多 模 拟实际生 活中的情节 , 演各种角 色 , 学生 身临其境 , 扮 使 以 取 得 理 想 的学 习效 果 。 师 要 鼓 励 学 生 大 胆 地 说 英 语 , 对 他 教 并 们 在 学 习过 程 中犯 的错 误 采 取 宽容 的态 度 ,锻 炼 学 生 的英 语 表 达 能 力 和 胆 量 . 在 无 形 中锻 炼 学 生 英 语 交 流 的 能力 , 养 也 培 他 们 创 新 灵 活 运 用 英 语 的 好 习 惯 。 外 . 这 些 课 堂 活 动 开 展 另 在 的 同时 ,教 师 必 须 参 与 其 中 ,决 不 能将 活 动 组织 完 毕 以后 就 “ 身 事 外 ” “ 手 旁 观 ”而 应 认 真 地 去 观察 、 倾 听 。 “ 与 置 、袖 , 去 参 者 ”就 是 教 师 把 自己 当成 学 生 中 的一 员 ,参 与 他 们 的 各 种 活 动 , 不 吝 啬地 给予 学 生 鼓 励 和 肯 定 。 师 积 极 参 与 到 学 生 的 毫 教 小 组 活 动 中去 . 可 以 增 进 课 堂 气 氛 , 学 生 提 供 和 英 语 水 平 既 为 比他 们 好 的 人 说 英 语 的 机 会 , 可 以增 进 师 生 间 的感 情 。 当 又 在 代 英 语 教 学 中 . 们 倡 导 专 家 型 教 师 , 不 是 提倡 教 师 站 在 专 我 但 家 的高 度 严 厉 要 求 学 生 。 师 与 学 生 要 共 建课 堂 , 学 生 一 起 教 与 学 习、 一起 欢 乐 、 一起 分享 、 起 成 长 。 一 “ ” 阅 读 教 学 应 以 学 生 自身 的 阅读 实 践 为 主 ,教 师 是 读 。 “ 组织 者 ” “ 察 者 ” 也 就 是 说 , 师 应 侧 重 于 对 学 生 的阅 读 和 观 。 教 技 能 的培 养 和 阅 读 实 践 的 指 导 , 重 “ ” 不 是 重 “ ” 而 且 即 导 而 教 , 在 不 同 的阅 读 阶 段 也 要 各 有侧 重 。( ) 前 活动 。在 上 阅读 课 1读 之前 , 师应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 求学生对阅读 的 教 要 课 文 一 定 要 先 预 习 , 出课 文 中 自己 确 立 的 重 难 点 。 同 时 . 划 在 阅 读 前 , 师应 该 积 极 创 造 学 生 参 与 阅 读 的 条 件 和 气 氛 , 起 教 引 他们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 他们产生阅读的强烈愿望 。() 使 2 读 时 活 动 。 在 上 阅 读 课 的 过 程 中 , 师 应 做 一 个 细 心 的 “ 察 教 观 者 ”要 带 领 学 生 进 行 泛 读 和 精 读 , 生 词 和 重 要 的 语 言 点 要 , 对 详 细 地 讲解 , 除 学 生 的单 词 和语 法 障 碍 。 但 是 , 师决 不 可 扫 教 代 替 学 生 去 完成 阅 读 任 务 ,一 定 要 由学 生 自己去 进 行 阅读 实 践 , 师 则 要 随 时 掌 握 全 体 学 生 的 阅读 进 度 和理 解 情 况 . 原 教 在 有 课 文 的基 础 上 , 可 适 当补 充 阅 读 材 料 , 对 具 体 情 况 开 发 还 针 新 的课 程 资 源 , 充 学 生 阅 读 范 围 , 他 们 更 多 地 了解 课 内外 扩 使 的英 语 知 识 , 高他 们 的英 语 阅读 理 解 水 平 。 3 读 后 活 动 读 提 ()

浅析培养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浅析培养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文只从高职高专(笔者所在的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角度,去论述培养文化意识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问题。

教学实践表明,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密不可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涉外交际活动也越来越多,与世界接轨已成定势,社会生活和实践证明,仅仅掌握语言知识并不能保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成功的交际,我们应该认识到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意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进行交际。

一个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不了解或了解很少的人,即使语音,语法正确,拥有几千个词汇,不了解文化背景,没有文化意识,犹如只抓住了外壳而不领悟其精神(胡文中,1995)0因此,作为英语学习者来说,在与来自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往时,不仅仅要掌握目的语正确的语法,地道的语音,语调和一定的词汇量,还应该了解他们的社会习俗,价值取向,言语规则甚至非言语交际方式等,否则会产生误解和矛盾,影响和妨碍人们正常的交际。

二、什么是文化意识?所谓文化意ip (cultural awareness),指的是对文化多元性的意识和对差异的宽容态度,对文化成员的共情能力,以及对自身文化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觉察和反省。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目的语使用的适宜性是在跨文化交际的框架中定义的,“学生需要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他们能够受益于语言文化教育”(Byram&Morgan, 1994)(高一虹2002)。

三、文化意识的重要性请看,苏:一顿便饭,为您洗尘,请。

沃尔夫:噢,这简直是一次盛宴,每个菜都是佳肴,我很喜欢,不过,我觉得这些菜对我们来说太多了。

苏:哪里哪里,实在是算不了什么,不过一点小菜和薄酒,不成敬意,以后有机会可以好好安排,让您更满意。

饭后,沃尔夫马上给总公司写了一份备忘录:苏先生不是一个合适的合伙人,他的管理不切实际。

在我看来,他更愿意把资金投资在饭桌上而不是工厂的产品生产线。

渗透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

渗透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

渗透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摘要:高中英语教学中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有意识地渗透文化背景知识。

一方面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英语教学背景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任何学习别国语言的人都离不开学习掌握该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因为任何语言都反映了一定的文化,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

了解所学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是准确、得体地使用语言,避免交际失败的有力保障,否则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比较归纳,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逐步扩展文化背景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一、高中英语教学的认识误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起着传承文化的作用。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教学上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以为只要掌握大量的词汇和语法,具备较好的读写技能就算学好英语了。

因此,有些教师只重视听、说、读、写训练,语音、词汇、语法的传授;而忽视了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

重语言的准确性,轻文化意识的培养,致使学生不能较好使用语言,也就无法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例如,听到外国人称赞,自己会按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回答:“just so so.”或“you are over praising me.”:外国客人要起身离开主人家时,中国学生会一再挽留或回答:“walk slowly,”其实这样的做法和回答都是有悖于英美国家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是不得体的交际行为。

二、转变观念。

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理念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中,英语教学多半只在课堂上进行,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 丹 丹
( 化学 院 绥 黑龙 江绥 化 12 6 ) 5 0 1

要: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 分, 语言与文化相 互依赖 、 影响。因此 , 在语 言教 学中导入 目的语 的文化背景知识十分必
要 。将 其与教学 实践相结合 。 旨在提 高学生学 习兴趣 , 培养学生跨 文化 交际意识 , 最终达到提 高学生跨文化 交际能 力的 目的。
就 在 甚 至是 制 约 。所 以 , 想 学 好 一 种 语 言 , 仅 了解 基 础 的 语 言 交往 模 式 , 会 出 现语 用失 误 。也 就说 , 进 行跨 文 化交 际 时 , 要 仅 知 识 是 不 够 的 , 只有 充 分 了解 该 语 言 的 社 会 文 化 背 景 才 能 真 仅 仅 掌 握 基 础 知 识 是 远 远 不 够 的 ,不 了 解 中 西 方 文 化上 的差

中, 中西 方 文 化 上 的 差 异 常 常 导 致 交 际 失 败 。可 以 看 出 , 纯 化 的 地 位 和 文 化 内 涵有 极 大 的差 异 。 西 方 人 爱 狗 ,视 狗 为 朋 单 如 uk g幸 d , pdg 位 o 等 而 掌 握 语 言知 识 是 无法 实 现 有效 交 际 的 。因此 . 青 文 化背 景 知 友 , lc y o ( 运 的人 )at o ( 居 高 位 的 人 ) 等 。 语 识 的导 人 显 得 必 不 可 少
关键词 : 文化 背景 知 识 ; 合 英语 ; 文 化意 识 综 跨
中 图分 类 号 : 1 H3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5 O 3 ( 0 1 0 - 1 2 0 2 9 一 4 8 2 1 )3 06 - 2


文化背景知识与英语学习的关系 这 样 问 候 的 话 , 会 令 他 觉 得 很 奇 怪 。尤 其 有些 学 生很 好 奇老 这 师 的个 人 情 况 , 在 交 谈 中 问到 年 龄 和 婚 姻 状 况 等 , 在 西 方 会 这
在 中 国的 传 统 文 化 里 , 的 形 象 大都 历来 卑微 , 狗 ” 汉 语 中 狗 “ 在
“ , (一) 免 语 用 错 误 . 善 交 际 能力 。在 实 际 教 学 中 总会 发 的 定 位 ,往 往 与 贬斥 相 连 。想 想 关 于 狗 的 词 语 ,狗 仗 人 势 ” 一 避 改 “ 腿 子 ” 狼 心 狗 肺 ” 等 。 想 如 果 不 了 解 这 样 的 中 甄 方文 狗 ,“ 等 试 现 有 的 学生 可 以说 一 日流 利 的 英 语 , 在 和 外 国 人 交往 中 , 但 却 会 出现 很 多 尴 尬 。有 的是 问 了不 该 问 的 问题 . 的 是 对他 人赞 有
{ 第 3 卷 第 3期 1
Vo. No 3 1 3l .
绥 化 学 院 学 报
J u a f uh a U iest o r lo iu nv ri n S y
2 1 年 6月 01
Jn. 0 1 u 2 1
文化 背 景 知 识 导 入 与 跨 文 化 交 际意 识 培 养
语 言 是 文 化 的 重 要 载 体 , 文 化 得 以 传 递 的主 要 手 段 ; 一 方 是 另
从 这 些 实 例 中我 们 可 以 看 出 .中 西 方 文 化 在 交 往 中有 着
面 ,任 何 一 种 语 言 都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受 到 某 种 文 化 观 念 的影 响 各 自不 同 的 模 式 和 表 达 方 式 。 如 果 用 所 学 的英 语 套 用 中 国 的
化 差 异 , 在 看 到 e eyd gh si a ( 人 皆 有 得 意 时 ) 。 而 v r o a t d y 人 s 时
赏 做 出 了 不 恰 当 的 反 应 等 。 例 如 , 日常 生 活 中 . 国人 见 面 你 会 有 怎 样 的 理 解 ? 在 中 由 此 看 来 , 语 教 学 中 都 应 注重 文 化 背 景 知 识 的 教 学 。 英 提 时 常 用 的 寒 喧语 “ 了 吗? ” 如 果 一 名 中 国 学 生 和 外 籍 教 师 吃 而
二、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赖 . 互 影 响 , 此 密 切 的关 系给 我 们 在英 语 教 学 中重 视 文 化 相 如
背 景 知 识 提 供 了理 论 依 据 。文 化 背景 知 识 不 但 影 响 着 社 会 交
对 语 言 的 根 本 用 途 是 交 流 。而 传 统 的英 语 教 学 强 调 英 语 基 际 的 有 效 性 , 于 语 言 学 习 的 影 响更 是 不 容忽 视 。比 如说 狗 是 种 在 中 西 方 都 很 普 遍 的动 物 , 由 于一 些 原 因 , 在 中 西 文 但 狗 础 知 识 的训 练 , 视 语 言交 际 能 力 的 培 养 。尤 其 在 跨 文化 交际 忽
尤 这 语 言是 人 类 最 重 要 的 交 际 工 具 。人 们 借 助 语 言 保 存 和传 也 是 属 于一 个 人 的 个 人 隐 私 , 其 对 于女 性 。 是 不 方 便 透 漏
递 人类 文 明 的成 果 。 言与 文 化 相 互 依 赖 、 互 影 响 。 方 面 , 的 。 语 相 一
正 地 掌 握 这 种语 言 。 异 . 往 在 交 际 中 给人 留 下 负 面 的 印 象 , 至 被 理 解 为有 意 冒 往 甚
导致 在 跨 文 化交 际 中 的 失 败 。 因此 , 教 学 中 在 为 了实 现有 效地 跨 文 化交 际 ,英 语 教 学 中不 仅 要 注 重 语 犯或 侮 辱 他 人 , 导人 中西 方 文化 差异 必 不 可 少 。 言 基 础 知 识 的讲 授 . 应 强 调 文 化 背景 知识 的导 人 。 更 ( ) 助 英 语 阅读 , 发 学 生 兴 趣 。语 言 和 文 化 相 互 依 二 辅 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