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井冈翠竹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井冈翠竹》教案

《井冈翠竹》教案

《井冈翠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井冈翠竹》这篇课文;(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了解井冈山的自然风光和翠竹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联想的能力;(3)学会通过朗读和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2)感受作者对井冈翠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资源,保护生态。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井冈翠竹》;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 了解井冈山的自然风光和翠竹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井冈翠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联想的能力;3. 学会通过朗读和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井冈翠竹》的文本;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井冈山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井冈山的自然风光;(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井冈山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井冈翠竹》,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与同桌交流分享。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井冈翠竹的特点和作者对井冈翠竹的喜爱赞美之情;(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探究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联想自己曾经见过的翠竹或竹林景象;(2)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进行互动交流。

5. 朗读与表演:(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的配合;(2)学生自选片段进行表演,展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提出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建议。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井岗翠竹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井岗翠竹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井岗翠竹一、教材简介《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分为上、下两册。

本文针对《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中“阅读课”一栏,给出井岗翠竹这篇作文的教案。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文的主题、中心意思、翻译生字、重点句子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提高理解力和分析能力,能够灵活应用阅读技巧解读中心意思。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尝试新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追求。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本文主题、中心意思、翻译生字、重点句子。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从繁琐的字词中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如何引导学生从感性的态度到理性的观察,从而进行准确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入主题:通过图片或演示资料,介绍井岗翠竹的故事中关于爱、友情和生命的主题。

2.提出问题:发问学生们对“竹”的印象和了解,让学生逐渐进入本文主题。

第二步:阅读训练1.全班朗读与个别诵读:先进行全文朗读,再选出多个重点句子进行个别诵读,让学生快速了解文章内容和节奏。

2.翻译训练:针对文章中生字、词组、句子,进行翻译训练,以帮助学生理解词汇和语义的含义。

3.朗读导练:通过不同节奏和语调,进行文本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情感,形成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性认知。

第三步:文本分析1.主题分析:通过阅读课文中的每个段落,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文章的主题,了解井岗翠竹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2.中心思想分析:针对故事中的情节和主人公的行动,引导学生阐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价值观念。

3.句子分析:选取文章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分析其用字、用句和叙述手法,加深学生对文章意义的理解。

第四步:练习1.谈谈心得:询问学生本节课的想法,观点及感受,促进学生面对这篇文章而产生的思考和感受。

2.课后作业:作为巩固和拓展阅读、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家庭作业通常包括完成文章中的习题、词汇练习和仿写文本等,以此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更深入的理解与掌握。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井冈翠竹_鄂教版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井冈翠竹_鄂教版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8-9自然段。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依照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1. 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存感受和体验。

2. 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 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4. 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 总结,回来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革命依照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依照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教学预备布置预习,搜集有关资料,积存感受与体验。

教学过程课题。

2、师:说说你由题目所产生的联想。

学生展开联想,教师适时评判。

3、师:让我们通过文字来感受井冈翠竹吧!自由朗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着井冈翠竹都写了些什么?勾画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

读完课文后,注意自学生字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汇报交流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可分成几部分。

(二部分,第一部分要紧叙述井冈翠竹的特点。

第二部分要紧讲的是井冈翠竹是革命的竹子。

)3、质疑:井冈翠竹什么缘故使人难忘?再次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三、品读,明白得感悟——翠竹的形状令人难忘。

1、带着上述问题自由读。

2、汇报交流:形让人难忘预设句: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

(1)学生自主汇报。

(2)那个句子是在描写翠竹的什么特点?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多,浓密)(3)指导朗读。

(注意突出翠竹的浓密和多,注意叠词的读法。

)预设句: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立,看起来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看起来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1)学生自主汇报。

(2)那个句子是在描写翠竹的什么特点?从那些词语感受到?(形状各异的特点,修直挺立、密密麻麻、亭亭玉立)(3)那个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读一读,看看如此写有什么好处?(4)指导朗读。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井岗翠竹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井岗翠竹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井岗翠竹一、教材概述《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共分为八个单元,涵盖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其中,第七单元为文言文学习单元。

本单元以明清小吏故事《井岗翠竹》为主线,重点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及句式结构,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文言文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本单元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为学生今后的文言文阅读和写作打下基础;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的表述技巧并获得阅读乐趣;3.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4.注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重点1.了解《井岗翠竹》的背景及故事情节,抓住主线深入推进;2.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3.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句式结构,如并列、居于、左支右绌等;4.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深意和思想情感,从而提高阅读效果。

四、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第一课时:导入与铺垫1. 教学内容介绍《井岗翠竹》的基本情况,讲述故事背景,让学生了解故事隐含的褒扬劳动、尊重他人等道理,同时为学生提高阅读兴趣打下基础。

2. 进度安排本课时为第一课时,约30分钟。

第二课时:文言文基础知识1. 教学内容本课时介绍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的语法和用法,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基础。

2. 进度安排本课时为第二课时,约60分钟。

第三课时:文言文句式结构1. 教学内容本课时介绍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结构,如并列句、居于句等,重点让学生掌握句子结构和语法的规则。

2. 进度安排本课时为第三课时,约60分钟。

第四课时:文章赏析1. 教学内容本课时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深入阅读《井岗翠竹》,并从思想情感、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

2. 进度安排本课时为第四课时,约60分钟。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井冈翠竹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井冈翠竹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井冈翠竹》教案教学设计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井冈翠竹》教案教学设计5井冈翠竹一、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8~9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井冈翠竹吗?它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饭,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

二、检查预习:“贞、稠”是翘舌音。

“蓬、腥”是后鼻音。

“殷”是整体认读音节,它的左边第二笔是“撇”,不要写成了“竖”。

“韧”字右边的“刃”不要少写“点”。

三、集体感知课文: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反馈交流。

想想课文讲了什么?3、全文共分为几部分?四、再读课文,感受翠竹精神。

1、读1-4自然段,井冈山的翠竹“郁郁苍苍,重重叠叠。

2、竹之外形,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写。

五、静心默读,说说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第二课时一、引入新课。

二、学生阅读课文。

要求思考:1.结合读中提示,理清全文结构,写作顺序,并思考提示中有关问题。

2.具体写竹子时,作者分别联想到些什么?3.划出使用精彩的动词,思考其好处。

三、教师将汇总好的问题依次交给学生讨论,并允许学生结合课上实际提问:1.全文结构及顺序:由竹子外形写到功绩,先总后分,结尾总结点题。

写竹之外形,按远近顺序,写竹之功绩,按过去到现在的时间顺序写。

找出线索:竹之功绩。

2.借助读中提示导读全文,具体领会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及如何托物抒情。

①为什么“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找出中心句:“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因为井冈山的竹子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②课文是不是单纯写竹?(不是,是为写人而写竹)写什么人?怎么写?(借竹子对革命的贡献赞写井冈山人民乃至全中国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杰出贡献)为什么要借井冈翠竹而不借别的事物写人?(井冈山是革命的发源圣地,井冈山人民象竹子那样在革命各个时期有着重要功绩,最具典型性彻底性)③井冈竹子具有怎样的风采?(见2节)由“修直挺拔”“密密麻麻”联想到什么?(岗哨、伏兵,比喻井冈山人民为革命所作的贡献)这样写属于何种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写作顺序如何?④井冈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方面?革命战争年代三写竹子分别联想到什么?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哪三个方面来写?如何表现?一写竹,用“搭、做、盛、蒸、做、摆”等动词,排比、反问、设问、引用等修辞手法,具体写出竹子对井冈山斗争的贡献;二写竹,用反问手法,写出井冈山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不懈的无私的贡献及其精神对中国革命深远的影响;三写竹,一语双关,用了排比、顶真、拟人、比喻等手法从叶、枝、鞭,根角度展开联想,赞扬了竹子尤其井冈人民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斗争精神?追问三写竹子,作者怎样运用双关手法的?明写竹是“用具”“武器”,暗写什么?明写竹子不低头,不弯腰,暗写什么?⑤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写开发竹林,二写修竹滑道,三写走上征签字,分别用哪些词句体现“继承”、“艰苦”、“贡献”?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井冈翠竹》教案教学设计5井冈翠竹一、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井冈翠竹第二课时鄂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井冈翠竹第二课时鄂教版

《井冈翠竹》第二课时教课方案察看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少儿生活靠近的,能理解的察看内容。

随机察看也是不可以少的,是相当风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察看,一边发问,兴趣很浓。

我供给的察看对象,注意形象传神,色彩鲜亮,大小适中,指引少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察看,保证每个少儿看获得,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察看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少儿学习正确的察看方法,即按次序察看和抓住事物的不一样特点要点察看,察看与说话相联合,在察看中累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机遇,指引少儿察看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巨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少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海洋的波涛。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速。

”我加以一定说“这是乌云滔滔。

”当少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少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机遇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如何 ?”少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察看,让少儿掌握“滂沱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察看明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点见景生情,少儿不单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并且会应用。

我还在察看的基础上,指引少儿联想,让他们与过去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经过联想,少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绘察看对象。

教课目的:1、会认本课的9 个生字 ,会写本课的 8 个字2、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的出色片段 ;3、领会文中描绘井冈翠竹的要点句子的表达成效以及作者对井冈翠竹的赞叹之情 ;4、初步意会”记述“”描绘“”谈论“等不一样的表达方式。

教课要点 :领会作者描绘井冈翠竹的语句在文中所起到的表达成效。

【教学设计】《井冈翠竹》(鄂教)

【教学设计】《井冈翠竹》(鄂教)

《井冈翠竹》甘肃镇原南川小学 梁芃《井冈翠竹》是一篇象征性的文章,里面包含着一定的革命情怀,作者在描写翠竹的外形后,重点叙述了翠竹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同阶段建立功勋,献出一切的精神。

文章借井冈翠竹来表现井冈人民对中国不懈的无私的贡献。

教学本篇课文时,重点让学生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这种革命精神。

【知识与能力目标】1、对本课的10个生字,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字型,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8、9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作者借井冈翠竹来表现井冈人民对中国不懈的无私的贡献,教育学生学习井岗的伟大精神。

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井冈山吗?见过井冈山竹子吗?今天,我们又紧跟着红军的足迹,去看看井冈山的竹子。

(一起读课题“井冈翠竹”。

)知道井冈山这个地名吗?(自由交谈)是啊,那是中国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革命的摇篮,是一块“浸透鲜血的土地”在它绵延500里的林海里,长满了青青的竹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二)轻松谈话,疏理课文层次1、说说井冈翠竹的样子和作用。

2、找出文中相关语句来读读。

相机指导认识理解“郁郁苍苍、亭亭玉立、帐篷、梭镖、白匪、、稠密、硝盐、殷切、迢迢”3、概括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交流明确课文主要讲了两方面的内容:竹之外形和竹之功能)三、再读课文,领略翠竹秀美外形井冈山500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这一句总领全文,一幅优美的画卷接着展开了。

1、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在作者的眼里,五百里林海,最难忘的却是毛竹。

来,一起来欣赏一下井冈山的毛竹。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井岗翠竹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井岗翠竹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井岗翠竹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井岗翠竹》的内容,抓住主题,掌握核心词汇和重要表达;2.能正确理解课文难句,并进行适当的解释;3.能运用描写手法,写出绿竹的美丽形象;4.具备阅读诗歌的基本技巧,欣赏并理解诗歌内涵。

二、教学重点1.理解《井岗翠竹》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掌握核心词汇和重要表达;3.运用描写手法,写出绿竹的美丽形象;4.欣赏并理解诗歌内涵。

三、教学内容1.阅读课文《井岗翠竹》,语音语调的处理;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主题;3.学习和掌握核心词汇和重要表达;4.进行词语解释和句子解读;5.进行描写绿竹的练习;6.欣赏诗歌《井岗翠竹》。

四、教学准备1.课本《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白板、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向学生展示《井岗翠竹》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自由发言谈谈竹子的特点。

2. 预习导入提问并带领学生复习上一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的生字词。

3. 阅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3.教师讲解课文的生字词,并进行适当的词语解释;4.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4. 课文解读1.分小组讨论,学生自己理解课文的内容;2.学生依次朗读难句,并进行适当的解释;3.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难句,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构和表达的意义。

5. 核心词汇和表达1.教师以课文为基础,列举一些核心词汇,并进行释义,学生进行默写和朗读;2.教师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优美表达,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6. 描写绿竹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对竹子的描写;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绿竹的描写练习;3.学生依次朗读各自的作文,并互相评价。

7. 欣赏诗歌《井岗翠竹》1.教师朗读诗歌,引导学生欣赏;2.教师解读诗歌的内涵和特点;3.学生进行诗歌教材发散,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8. 小结和作业布置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井冈翠竹》教案教学设计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井冈翠竹》教案教学设计5井冈翠竹一、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8~9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井冈翠竹吗?它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饭,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

二、检查预习:“贞、稠”是翘舌音。

“蓬、腥”是后鼻音。

“殷”是整体认读音节,它的左边第二笔是“撇”,不要写成了“竖”。

“韧”字右边的“刃”不要少写“点”。

三、集体感知课文: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反馈交流。

想想课文讲了什么?3、全文共分为几部分?四、再读课文,感受翠竹精神。

1、读1-4自然段,井冈山的翠竹“郁郁苍苍,重重叠叠。

2、竹之外形,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写。

五、静心默读,说说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第二课时一、引入新课。

二、学生阅读课文。

要求思考:1.结合读中提示,理清全文结构,写作顺序,并思考提示中有关问题。

2.具体写竹子时,作者分别联想到些什么?3.划出使用精彩的动词,思考其好处。

三、教师将汇总好的问题依次交给学生讨论,并允许学生结合课上实际提问:1.全文结构及顺序:由竹子外形写到功绩,先总后分,结尾总结点题。

写竹之外形,按远近顺序,写竹之功绩,按过去到现在的时间顺序写。

找出线索:竹之功绩。

2.借助读中提示导读全文,具体领会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及如何托物抒情。

①为什么“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找出中心句:“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因为井冈山的竹子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②课文是不是单纯写竹?(不是,是为写人而写竹)写什么人?怎么写?(借竹子对革命的贡献赞写井冈山人民乃至全中国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杰出贡献)为什么要借井冈翠竹而不借别的事物写人?(井冈山是革命的发源圣地,井冈山人民象竹子那样在革命各个时期有着重要功绩,最具典型性彻底性)③井冈竹子具有怎样的风采?(见2节)由“修直挺拔”“密密麻麻”联想到什么?(岗哨、伏兵,比喻井冈山人民为革命所作的贡献)这样写属于何种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写作顺序如何?④井冈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方面?革命战争年代三写竹子分别联想到什么?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哪三个方面来写?如何表现?一写竹,用“搭、做、盛、蒸、做、摆”等动词,排比、反问、设问、引用等修辞手法,具体写出竹子对井冈山斗争的贡献;二写竹,用反问手法,写出井冈山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不懈的无私的贡献及其精神对中国革命深远的影响;三写竹,一语双关,用了排比、顶真、拟人、比喻等手法从叶、枝、鞭,根角度展开联想,赞扬了竹子尤其井冈人民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斗争精神?追问三写竹子,作者怎样运用双关手法的?明写竹是“用具”“武器”,暗写什么?明写竹子不低头,不弯腰,暗写什么?⑤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写开发竹林,二写修竹滑道,三写走上征签字,分别用哪些词句体现“继承”、“艰苦”、“贡献”?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井冈翠竹》教案教学设计5井冈翠竹一、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8~9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井冈翠竹吗?它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饭,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

二、检查预习:“贞、稠”是翘舌音。

“蓬、腥”是后鼻音。

“殷”是整体认读音节,它的左边第二笔是“撇”,不要写成了“竖”。

“韧”字右边的“刃”不要少写“点”。

三、集体感知课文: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反馈交流。

想想课文讲了什么?3、全文共分为几部分?四、再读课文,感受翠竹精神。

1、读1-4自然段,井冈山的翠竹“郁郁苍苍,重重叠叠。

2、竹之外形,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写。

五、静心默读,说说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第二课时一、引入新课。

二、学生阅读课文。

要求思考:1.结合读中提示,理清全文结构,写作顺序,并思考提示中有关问题。

2.具体写竹子时,作者分别联想到些什么?3.划出使用精彩的动词,思考其好处。

三、教师将汇总好的问题依次交给学生讨论,并允许学生结合课上实际提问:1.全文结构及顺序:由竹子外形写到功绩,先总后分,结尾总结点题。

写竹之外形,按远近顺序,写竹之功绩,按过去到现在的时间顺序写。

找出线索:竹之功绩。

2.借助读中提示导读全文,具体领会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及如何托物抒情。

①为什么“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找出中心句:“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因为井冈山的竹子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②课文是不是单纯写竹?(不是,是为写人而写竹)写什么人?怎么写?(借竹子对革命的贡献赞写井冈山人民乃至全中国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杰出贡献)为什么要借井冈翠竹而不借别的事物写人?(井冈山是革命的发源圣地,井冈山人民象竹子那样在革命各个时期有着重要功绩,最具典型性彻底性)③井冈竹子具有怎样的风采?(见2节)由“修直挺拔”“密密麻麻”联想到什么?(岗哨、伏兵,比喻井冈山人民为革命所作的贡献)这样写属于何种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写作顺序如何?④井冈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方面?革命战争年代三写竹子分别联想到什么?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哪三个方面来写?如何表现?一写竹,用“搭、做、盛、蒸、做、摆”等动词,排比、反问、设问、引用等修辞手法,具体写出竹子对井冈山斗争的贡献;二写竹,用反问手法,写出井冈山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不懈的无私的贡献及其精神对中国革命深远的影响;三写竹,一语双关,用了排比、顶真、拟人、比喻等手法从叶、枝、鞭,根角度展开联想,赞扬了竹子尤其井冈人民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斗争精神?追问三写竹子,作者怎样运用双关手法的?明写竹是“用具”“武器”,暗写什么?明写竹子不低头,不弯腰,暗写什么?⑤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写开发竹林,二写修竹滑道,三写走上征签字,分别用哪些词句体现“继承”、“艰苦”、“贡献”?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井冈翠竹》教案教学设计5井冈翠竹一、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8~9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井冈翠竹吗?它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饭,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

二、检查预习:“贞、稠”是翘舌音。

“蓬、腥”是后鼻音。

“殷”是整体认读音节,它的左边第二笔是“撇”,不要写成了“竖”。

“韧”字右边的“刃”不要少写“点”。

三、集体感知课文: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反馈交流。

想想课文讲了什么?3、全文共分为几部分?四、再读课文,感受翠竹精神。

1、读1-4自然段,井冈山的翠竹“郁郁苍苍,重重叠叠。

2、竹之外形,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写。

五、静心默读,说说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第二课时一、引入新课。

二、学生阅读课文。

要求思考:1.结合读中提示,理清全文结构,写作顺序,并思考提示中有关问题。

2.具体写竹子时,作者分别联想到些什么?3.划出使用精彩的动词,思考其好处。

三、教师将汇总好的问题依次交给学生讨论,并允许学生结合课上实际提问:1.全文结构及顺序:由竹子外形写到功绩,先总后分,结尾总结点题。

写竹之外形,按远近顺序,写竹之功绩,按过去到现在的时间顺序写。

找出线索:竹之功绩。

2.借助读中提示导读全文,具体领会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及如何托物抒情。

①为什么“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找出中心句:“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因为井冈山的竹子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②课文是不是单纯写竹?(不是,是为写人而写竹)写什么人?怎么写?(借竹子对革命的贡献赞写井冈山人民乃至全中国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杰出贡献)为什么要借井冈翠竹而不借别的事物写人?(井冈山是革命的发源圣地,井冈山人民象竹子那样在革命各个时期有着重要功绩,最具典型性彻底性)③井冈竹子具有怎样的风采?(见2节)由“修直挺拔”“密密麻麻”联想到什么?(岗哨、伏兵,比喻井冈山人民为革命所作的贡献)这样写属于何种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写作顺序如何?④井冈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方面?革命战争年代三写竹子分别联想到什么?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哪三个方面来写?如何表现?一写竹,用“搭、做、盛、蒸、做、摆”等动词,排比、反问、设问、引用等修辞手法,具体写出竹子对井冈山斗争的贡献;二写竹,用反问手法,写出井冈山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不懈的无私的贡献及其精神对中国革命深远的影响;三写竹,一语双关,用了排比、顶真、拟人、比喻等手法从叶、枝、鞭,根角度展开联想,赞扬了竹子尤其井冈人民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斗争精神?追问三写竹子,作者怎样运用双关手法的?明写竹是“用具”“武器”,暗写什么?明写竹子不低头,不弯腰,暗写什么?⑤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写开发竹林,二写修竹滑道,三写走上征签字,分别用哪些词句体现“继承”、“艰苦”、“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