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一

(完整word版)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一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一)一、什么是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是以当代系统的医学、药学、管理学知识,明智地使用药物,以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综合目标。

为了保证合理用药,医、药、护、技、管理者、病人或其监护人要在职责范围内参与用药流程,并形成完整的用药系统。

完整的用药流程包括正确诊断、对症下药、正确开方、妥善配药、病人遵嘱、治疗得到跟踪处置等环节。

合理用药反映了为民谋利、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违反安全、有效、经济的综合用药目标就是不合理用药,其主要原因是医患双方合理用药的概念不明确,药物治疗未形成完整的系统,以及用药流程中有脱节现象。

二、普通感冒不要滥用抗菌素许多人得了普通感冒后,常常不去医院就诊,而是自己服用一些解热镇痛药、抗菌素或中药来治疗。

虽然有时可以使病程缩短,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尤其是抗菌素的使用--患了普通感冒非要服用抗菌素不可吗?由于约70%—80%的普通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即使不使用抗菌素,疾病也能痊愈。

事实上,现在也已经有很多人感觉到,感冒后服了很多抗菌素,效果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感冒大多数为病毒所引起,抗菌素并没有治疗作用;更令人担忧的是不该用抗菌素而随意滥用,其结果是不但没有治疗效果,还导致了大量耐药菌株(据统计,目前有80%的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的出现。

而且,滥用抗菌素还会造成体内正常菌群失调,使一些非致病菌成为致病菌,从而使病情加重。

由此可见,患了普通感冒,特别是症状不重时,不要随便服用抗菌素。

由于抗菌素往往具有多种毒性作用并可引起过敏反应等,因此建议大家千万不要滥用抗菌素;即使需要服用此类药物,也应在医师指导的情况下,按疗程服药。

三、生活中常见的无效用药随着常用药物进入家庭,许多人对一般常见病,都自己买药服用。

但往往对一些药物的“关键”又不甚清楚,造成了许多无效用药甚至产生抗药性的情况,为此,当引起重视。

如果你有下面几种常见的无效用药情况,不妨改进一下:流感患者使用抗生素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通常有甲、乙、丙三型,常因变异而产生新的亚型引起流行。

安全合理用药宣传知识

安全合理用药宣传知识

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九龙坡区分局安全用药常识一1、什么叫安全合理用药?安全合理用药就是应该做到:根据病情、病人体质和药物的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真正做到“对病下药”,同时以适当的方法、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

注意该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

并且还要注意尽量少花钱。

这样就可以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地用药了。

2、要做到合理用药须注意哪些问题?医生给病人治疗疾病时如何合理用药是专业性很强的问题,病人在使用药品时,要做到合理用药须注意哪些问题呢?(1)没有明确的诊断,病人不要擅自盲目用药。

临床医务人员也须不断学习,才能正确使用药物。

因此,患病后一定要请医生诊断明确,切勿因是“小病小痛”而擅自用药,造成病情的延误或不良反应的发生。

(2)严格遵照医嘱用药。

药品治疗方案是根据病情及病人的生理特点等诸多因素综合后决定的,切不可随意更改,以确保药品的治疗效果。

(3)不要迷信某些药品,譬如过分地迷信新药、进口药、贵重药、滋补保健药品等等,这些错误的用药心理会导致滥用药物。

(4)用药后要密切注意病情的发展。

医生配给药物后,病人要按医嘱用药,并随时注意观察、体验病情的变化,及时反馈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供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对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的要及时停药就诊。

3、什么是药品的通用名和商品名?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名称为药品的通用名称。

已经作为药品通用名称的,该名称不得作为药品商标或商品名使用。

药品的商品名是指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特定企业使用的该药品专用的商品名称,如对乙酰氨基酚(通用名为扑热息痛)是解热镇痛药,不同药厂生产的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制剂,其商品名有百服咛、泰诺林、必理通等。

4、怎样认识药品的商品名、通用名?一种药品常有多个厂家生产,许多药品生产企业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往往给自己的药品注册独特的商品名以示区别,因此,同一药品可以有多个商品名,例如对乙酰氨基酚复方制剂的商品名就有百服咛、泰诺林、必理通等。

合理用药宣传手册

合理用药宣传手册

合理用药宣传手册1. 引言在当今社会,药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合理用药是指在医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体的情况和药物的用途正确使用药物,从而达到安全、有效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合理用药对于保障个人健康、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手册旨在向大众传递合理用药的知识和技巧,帮助人们正确使用药物,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滥用和副作用。

2. 药物的分类药物根据其用途和作用机制可以分为多个类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2.1. 西药和中药西药是指从西方国家引进的药物,其研究和生产符合国际标准,并且通常经过较严格的临床试验。

中药是指中医学传承下来的药物,其中包括了从天然植物、动物、矿物中提取的药物。

2.2.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是指需要医师开具处方才可以购买和使用的药物,通常用于治疗较复杂的疾病。

非处方药是指无需医师处方即可购买和使用的药物,用于治疗较简单的疾病或症状缓解。

2.3. 治疗药和预防药治疗药是指用于治疗疾病并使患者康复的药物,多数需要医师的指导和监督。

预防药是指用于预防疾病或减少患病风险的药物,通常需要医师的建议和衡量风险与效益。

3. 合理用药的原则3.1. 医学指导合理用药首先要求医师的指导和监督,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病情等,合理选择药物,并根据需要调整用药剂量和疗程。

3.2. 注意药物说明书药物说明书中包含了关于药物的详细信息,包括用途、剂量、不良反应等。

在使用药物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正确使用和保存药物。

3.3. 遵循用药方案在医师的指导下,按照规定的用药方案进行用药。

不得自行增加或减少剂量,也不能随意中断治疗。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向医师咨询。

3.4. 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包括头痛、恶心、皮肤过敏等。

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和处理副作用。

4. 常见用药误区4.1. 自行购买处方药处方药通常需要医师开具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自行购买处方药可能会导致用药不当,加重病情或产生其他不良后果。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合理用药是指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选择和使用药物,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

为了提高公众对合理用药的认识和理解,以下是一份合理用药的宣传资料。

一、什么是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是指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要求,选择适合的药物,并正确地使用药物。

合理用药的原则包括:1.用药的必要性:根据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要求,医生会判断是否需要使用药物来治疗。

有些疾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饮食、锻炼等非药物治疗方法来控制。

2.药物的选择:医生会根据疾病的特点、患者的情况和药物的疗效、安全性等因素来选择适合的药物。

患者在选择药物时应遵循医嘱,不得自行更换或停药。

3.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疗效来调整。

患者要按照医生开具的药品说明书或医嘱来使用药物,不得随意调整剂量或使用方法。

4.用药的安全性: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向医生反馈,避免医源性疾病。

二、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合理用药有以下几点重要性:1.保证治疗效果:合理用药能够达到有效控制和治疗疾病的效果,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愈率,减少疾病的复发和转归。

2.防止药物滥用和误用:合理用药可以避免因滥用和误用药物而导致的药物依赖、药物抗性等问题,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和身体健康的风险。

3.保护患者的安全:合理用药能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的相互作用,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4.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用药可以避免因滥用和浪费药物而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合理用药的方法和技巧2.按照医嘱使用药物:患者要按照医生的开具的药品说明书或医嘱来使用药物,不得随意调整剂量或使用方法。

3.了解药物的使用说明:在使用药物之前,要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信息。

4.注意药物的保存和使用期限:患者要将药物放置在避光、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湿气侵入。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合理用药是指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规范,选择适当的药物,使用正确的剂量和用法,遵循用药的时间和疗程,以及合理药物的存储和处理等,以确保药物的疗效最大化,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最小化。

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合理用药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用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滥用和滥用的风险,减少对抗生素的滥用,提高抗生素的疗效,避免药物过敏反应和肝肾损伤等不良反应,并减少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导致的医疗费用。

同时,合理用药也有助于减轻医疗机构和药品资源的负担,提高医疗质量。

合理用药的原则1.个体化原则:合理用药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体内药物代谢能力、经济状况等个体差异,量身定制用药方案。

2.最小剂量原则: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应尽量使用最小有效剂量,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3.最短疗程原则:药物治疗疾病的时长应符合疾病治疗指南的建议,不应延长或过早停用。

4.应用最新证据原则:合理用药应基于最新的医学研究证据,而不是个人经验或传统观点。

5.适应症原则:合理用药应根据药物的适应症使用,不得滥用或超越其适应症。

6.不良反应与疗效的天平原则:药物治疗时疗效和不良反应之间需要平衡,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的具体做法1.遵医嘱,规范用药: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处方和用药指导,准确用药,不可以改变用药剂量和服药时间,以保证药物的疗效。

2.不滥用抗生素:患者在感染疾病时不应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对细菌感染有效,但对病毒感染没有效果。

滥用抗生素会导致抗药性细菌的产生。

3.避免过度医疗:对于一些病情较轻或自限性的疾病,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不使用药物治疗或选择非药物治疗,避免过度诊治。

4.合理选药: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遵循“适应症匹配”的原则。

同时,需要避免使用过期药物,以免药物效果下降或引起不良反应。

5.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需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排斥或增强药物的效果。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1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1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1抚州市中医院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二1、怎样用药才适当,,1,适当的药物。

根据身体状况〜选择最为适当的药物。

,2, 适当的剂量。

严格遵照医嘱或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药。

,3, 适当的时间。

有的药物需要饭前服用〜有的需要饭后服用〜有的要在两餐之间服用。

如果不遵守服用方法〜随意服用〜就会影响效果或对胃造成刺激。

,4, 适当的途径。

患者适合用口服的药物〜就尽量不要采用静脉给药。

现在提倡一种序贯疗法〜即输液控制症状之后〜改换口服药物进行巩固治疗。

,5, 适当的病人。

同样一种病发生在两个人身上〜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即使使用同一种药物〜也要进行全面权衡〜一个治疗方案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

,6, 适当的疗程。

延长给药时间〜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细菌耐药性、药物依赖性等不良反应的现象〜而症状一得到控制就停药〜往往又不能彻底治愈疾病。

只有把握好周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7, 适当的治疗目标。

病人往往希望药到病除〜彻底根治〜或者不切实际要求使用没有毒副作用的药物。

医患双方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正确、客观的态度〜达成共识。

2、五先五后”的用药原则,1, 先用食疗后用药。

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便秘可食菠菜粥。

食疗后不见好转〜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再用药治疗。

,2, 先用中药后用西药。

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的多〜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

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

,3,先以外用后用内服。

为减少药物对肌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外敷外用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4,先用内服后用注射。

有些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来得快其实不然。

药剂通过血液、血管壁流向全身〜最后进入心脏〜直接危机血管壁和心脏。

因此〜能用内服药使疾病缓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剂。

reduction in property value. Find warning signals, timely reporting or warning, develop and implement measures against customer transfers and other acts leading to loss or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of clearing. 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of late, agencies should be timely collection, if necessary, ask the right institutions to bring proceedings. Non-approved by head office, agencies at all levels shall not without the following: give ,5, 先用成药后用新药。

合理用药科普宣传

合理用药科普宣传

合理用药科普宣传咱老百姓啊,平日里难免会有个头疼脑热、小病小灾的。

这时候,用药可就成了一门大学问啦!可别小瞧了这药,用对了那就是健康的好帮手,用错了可就麻烦咯!你想想看,就好比你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要是没个靠谱的指引,那不就容易迷路嘛。

吃药也是一样的道理呀!有的人觉得药嘛,吃下去就完事了,管它什么剂量、什么时候吃。

哎呀呀,这可不行哦!比如说那退烧药,你总不能一发烧就大把大把地吃吧。

得看清楚说明书,按照剂量来。

就像你吃饭也不能一下子吃得太多,不然肚子该不舒服啦。

而且啊,吃药也得注意时间,有的药得饭前吃,有的药得饭后吃,这都是有讲究的哟!你说要是该饭前吃的药你饭后才吃,那不就像错过了火车一样,效果可能就没那么好啦。

还有啊,有的人家里药箱满满当当的,啥药都有。

一有点不舒服就自己随便找点药吃,这多危险呀!这药又不是糖果,可不能乱吃。

就好像你去打仗,总得知道敌人是谁,用什么武器才能打败它吧。

吃药也得知道自己是什么病,该用什么药才行。

再说说抗生素吧,这可是个好东西,但也不能滥用呀!你想想,要是不管什么病都用抗生素,那身体里的那些小病菌不就慢慢有抵抗力啦?就跟那打地鼠游戏似的,你老是用同一种方法,地鼠不就越来越狡猾,越来越难打了嘛。

咱用药的时候,还得注意别和其他东西起冲突。

比如说喝酒,吃了头孢可千万别喝酒啊,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搞不好会出大问题呢!这就好比你走在路上,突然有个大坑,你要是不注意,不就掉进去啦。

咱老百姓啊,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用药可不能马虎。

要仔细看说明书,要听医生的话。

别觉得医生啰嗦,那可都是为了咱好呀!就像家里的长辈,总是唠唠叨叨的,其实都是关心咱。

总之呢,合理用药真的很重要。

咱可不能把自己的身体不当回事儿。

药要用得好,用得对,才能让我们的身体棒棒的,生活美美的。

大家一定要记住哦,可别不当回事儿呀!。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怎样用药才适当?(1)适当的药物。

根据身体状况,选择最为适当的药物。

(2)适当的剂量。

严格遵照医嘱或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药。

(3)适当的时间。

有的药物需要饭前服用,有的需要饭后服用,有的要在两餐之间服用。

如果不遵守服用方法,随意服用,就会影响效果或对胃造成刺激。

(4)适当的途径。

患者适合用口服的药物,就尽量不要采用静脉给药。

现在提倡一种序贯疗法,即输液控制症状之后,改换口服药物进行巩固治疗。

(5)适当的病人。

同样一种病发生在两个人身上,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即使使用同一种药物,也要进行全面权衡,一个治疗方案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

(6)适当的疗程。

延长给药时间,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细菌耐药性、药物依赖性等不良反应的现象,而症状一得到控制就停药,往往又不能彻底治愈疾病。

只有把握好周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7)适当的治疗目标。

病人往往希望药到病除,彻底根治,或者不切实际要求使用没有毒副作用的药物。

医患双方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正确、客观的态度,达成共识。

2、“五先五后”的用药原则(1)先用食疗后用药。

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便秘可食菠菜粥。

食疗后不见好转,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再用药治疗。

(2)先用中药后用西药。

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的多,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

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

(3)先以外用后用内服。

为减少药物对肌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外敷外用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4)先用内服后用注射。

有些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来得快,其实不然。

药剂通过血液、血管壁流向全身,最后进入心脏,直接危机血管壁和心脏。

因此,能用内服药使疾病缓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剂。

(5)先用成药后用新药。

近年来,新药不断涌现,一般说来他们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的疗效,但由于应用时间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副作用还没有被人们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一、什么是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是以当代系统的医学、药学、管理学知识,明智地使用药物,以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综合目标。

为了保证合理用药,医、药、护、技、管理者、病人或其监护人要在职责范围内参与用药流程,并形成完整的用药系统。

完整的用药流程包括正确诊断、对症下药、正确开方、妥善配药、病人遵嘱、治疗得到跟踪处置等环节。

合理用药反映了为民谋利、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违反安全、有效、经济的综合用药目标就是不合理用药,其主要原因是医患双方合理用药的概念不明确,药物治疗未形成完整的系统,以及用药流程中有脱节现象。

二、普通感冒不要滥用抗菌素许多人得了普通感冒后,常常不去医院就诊,而是自己服用一些解热镇痛药、抗菌素或中药来治疗。

虽然有时可以使病程缩短,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尤其是抗菌素的使用--患了普通感冒非要服用抗菌素不可吗?由于约70%—80%的普通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即使不使用抗菌素,疾病也能痊愈。

事实上,现在也已经有很多人感觉到,感冒后服了很多抗菌素,效果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感冒大多数为病毒所引起,抗菌素并没有治疗作用;更令人担忧的是不该用抗菌素而随意滥用,其结果是不但没有治疗效果,还导致了大量耐药菌株(据统计,目前有80%的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的出现。

而且,滥用抗菌素还会造成体内正常菌群失调,使一些非致病菌成为致病菌,从而使病情加重。

那么,得了普通感冒,到底该如何治疗呢?通常以对症治疗为主,还可以服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

这是因为大剂量的维生素C(500mg—1000mg)能有效帮助合成抗体,激活白细胞,全面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此外,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当患伤风感冒时,中性白细胞会释出大量氧自由基及氧化性物质,从而引起相关症状,而白细胞内的维生素C则能阻止这些有毒物质跑到白细胞之外。

感冒时白细胞内的维生素C浓度会大量降低,如果补充大剂量维生素C(每天1.0—6.0g),则能维持白细胞内维生素C的浓度,减轻症状。

由此可见,患了普通感冒,特别是症状不重时,不要随便服用抗菌素。

由于抗菌素往往具有多种毒性作用并可引起过敏反应等,因此建议大家千万不要滥用抗菌素;即使需要服用此类药物,也应在医师指导的情况下,按疗程服药。

三、生活中常见的无效用药随着常用药物进入家庭,许多人对一般常见病,都自己买药服用。

但往往对一些药物的“关键”又不甚清楚,造成了许多无效用药甚至产生抗药性的情况,为此,当引起重视。

如果你有下面几种常见的无效用药情况,不妨改进一下:流感患者使用抗生素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通常有甲、乙、丙三型,常因变异而产生新的亚型引起流行。

目前,对流感患者使用抗生素现象很普遍,不仅多见于个人自用,就是一些医生治疗流感也常用抗生素。

但是,抗生素对流感治疗是无效的,只有并发细菌感染时,方可考虑使用抗生素。

功能性腹泻不应使用抗生素腹泻一般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前者应选用抗生素,而后者用抗生素则无效。

消化功能紊乱可由饮食不当、食物过敏(对牛奶、鱼虾过敏等)、生活规律的改变、外界气候突变等原因引起,此类腹泻使用抗生素均无效,应当采用饮食疗法,或服用一些助消化药物。

丙种球蛋白预防传染病丙种球蛋白对部分传染病有预防作用,如:麻疹、甲型肝炎、脊髓灰质炎、风疹等。

对于与上述病人有接触者使用丙种球蛋白亦有效。

但丙种球蛋白对乙型肝炎、流感、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则无效。

皮炎、瘙痒症用激素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抗过敏、抗炎作用,因而对某些皮肤疾病、瘙痒症有一定的疗效,但大多数情况下使用是无益的。

此药长期使用或经常使用,可能诱发感染,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溃疡或不愈。

因此,患有皮肤病、瘙痒的患者不要首先选用激素或激素制成的外涂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此类药。

四、中西药用药的准则非处方药可自行购买,虽属药效较温和、安全的药品,但吃药前应特别注意包装上的说明及标示,如用法、用量、服用时间、适用症状、效果等,不可随意服用。

服西药1一般人用药⑴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体质的人,用药须特别小心。

阿斯匹林的副作用是较伤胃,所以肠胃状况不佳者不可过量。

服用胶囊或其他特殊药品时,除非医生特别交代,否则不可咬碎或磨碎服用,以免影响疗效。

⑵严格遵守服药时间,不可擅自提前或挪后。

⑶药丸请用开水送服,切勿干吞,也不能用茶、牛奶、饮料等送服。

⑷吞食胶囊前先喝水润滑食道,以免造成胶囊粘在食道中发生意外。

⑸有些药物服用后不可立刻躺下,以免造成食道灼伤等,请遵医嘱。

⑹服药后不可饮酒,不可喝含酒精的饮料,也不能吃葡萄柚,因为酒极易增强药的副作用,而葡萄柚含黄酮类成分,与特定的药物同时进食会有药物过量的危险。

⑺服用有沉淀物的药液时,吃前应先摇匀,以保证药量正确。

⑻定时、定量服用药物,不可过量。

⑼吃剩的感冒药,切勿让其他感冒患者服用。

即使同为感冒,其病因及个人体质也各不相同。

⑽感冒时,不要擅自服用上次自己感冒时吃剩的药。

首先是药品保质期的原因,其次即使是同一个人,每次感冒的原因也不一定相同。

⑾勿吃来路不明的草药或偏方。

⑿从医院拿回来的药,需放在干燥的地方,以免药物变质。

⒀有些感冒糖浆含有“可卡因”,不可长期、大量服用,以免导致成瘾。

2小儿用药婴幼儿由于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免疫系统还未接触过各种感冒病毒,因此比较容易感冒,而小儿的用药剂量和成人也有所不同。

所以小儿服药应特别注意:⑴严格按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给小儿服药,如说明书上说6~10岁的孩子一天服3次,一次服3颗;3~6岁的孩子一天服两次,每次服2颗。

若你的孩子5岁,则只能按后者的规定服用,千万不能擅自增加或减少用药次数和药量。

⑵购买药品时,不要选用胶囊或颗粒较大的药品,以免给小儿服用时引起窒息。

医生开的药物若比较大颗,可碾碎后再给小儿服用。

⑶将买回的药放在小儿够不到的干爽的地方,以免孩子误食。

3孕妇孕妇感冒时服用任何药物,均需医生同意。

但仍要特别注意:⑴怀孕初期三个月内,如果随便服用药物可能影响胎儿,导致胎儿畸形或孕妇流产。

⑵怀孕末期也不能任意服用解热药,以免引起子宫收缩,导致流产或早产。

⑶孕妇不可食红花或药性猛烈的药,因红花有活血功效,所以孕妇最好不要自行服用草药以免影响胎儿及孕妇的健康。

⑷目前已知对胎儿会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有:雌激素类、雄激素类、抗癌药、麻醉药、口服避孕药、口服抗凝血药、口服降糖药等。

4老人老人不管在肠胃吸收力、肝及肾代谢药品的能力都比年轻人差,感冒时不要随意到药店自行买药,最好是去医院治疗。

家中若有记忆力不好的老人,家人应特别注意老人的服药时间、剂量和服药后的情况,如有痒、肿胀、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送其到医院。

服中药1一般人都有“西药治急症,中药养身、治慢性病”的观念,因此,有人因为服用西药感觉没有效果,而想改吃中药,甚至有人即服用西药又服用中药。

若中药与西药同时服用,应间隔1~2小时,也就是让胃部排空,以免药物相互作用。

2中药西药同时吃或打算停服中西药前,应告诉医生,征求医生的意见。

以气喘患者为例,有些类固醇药物是不可私自停用的;同样,高血压患者也不能任意停用降压药。

所以,在决定停西药或打算配合服用中药前,一定要告诉医生,以免病情加重或发生意外。

3服用中药病好后,切不可不经医生同意,随便推荐给别人吃。

因中医主张对不同体质、不同的疾病发展症状来辨证治疗,因此,对自己有用的药对别人不一定有相同的功效,弄不好还可能延误了别人的治疗。

4当归、枸杞等可增强身体免疫力,但有自体免疫系统问题的患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应注意不可随便服用上述药材。

5很多人有病喜欢喝药酒,但要注意的是,除了药材的新鲜度(有些泡酒的药材是发霉的)外,药酒本身性温补,不适合高血脂、肝功能不佳的患者,饮用时需多加小心。

6服中药时应以温开水送服,不能用汤、果汁等。

在服用中药时,不宜吃萝卜、绿豆汤等。

五、服药时别不注意剂量不少病人有个坏习惯,服药时不看剂量,咳嗽了就喝口药水,感冒了就吞几粒药片。

这种习惯很不好。

要知道,每种药物的最适宜剂量范围,是经过许多专家的反复实践和研究才最后确定的。

剂量过大会引起中毒,剂量过小就发挥不了治疗作用。

通常,我们按照剂量的大小把出现疗效的最小剂量称为“最小有效量”。

把人体能够耐受而不致中毒的最大剂量称为“极量”,极量是安全用药的极限。

超过极量而引起质变、导致病人中毒或死亡的剂量,分别称为“中毒量”和“致死量”。

“常用量”则是对大多数人最适宜的治疗效量,它在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

人的个体差异很大,常用量并非对每个人都是最适宜的剂量。

有的人对某种药物特别敏感,而有的人对某种药物不敏感。

这种现象与喝酒时各人对乙醇的耐受程度不一样相似。

所以在家庭用药时,应根据病人以往的表现,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调整剂量。

药物常用量是指16—60岁的病人一次平均用药量,老人、孕妇、儿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的用药量要适当减少。

在家庭用药时,必须注意观察病人服下药物后的反应,如血压的高低、心率的快慢以及脸色、表情等,以作为判断用药剂量是否安全的依据。

六、家庭用药十大误区时间错位:不少人服药都安排在白天而忽视夜间。

按照要求,有的药一日服两次,应每隔12小时1次,有的每隔8小时1次。

可是病人往往在就餐时服用,这样就导致白天血液中药物浓度过高,而夜间很低,影响疗效。

药量过大:通常治疗量可获得良好效果,若超量服用可引起中毒,尤其是老人和儿童。

随意加大剂量会十分危险。

药量偏小:有人为了预防疾病或害怕药物毒副作用,认为小剂量比较安全。

其实这样非但无效,反而贻误病情,甚至可产生耐药性。

时断时续:药物发挥疗效主要取决于它在血液中恒定的浓度。

如不按时服药,达不到有效浓度,就无法控制疾病发展。

疗程不足: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如尿路感染需要7-10天才可治愈。

若用药两三天,症状有所缓解就停药,可能引发慢性感染。

当停不停:一般药物达到预期疗效后就应停药,否则会引起毒副作用如二重感染、依赖性,甚至会蓄积中毒。

突然停药:许多慢性疾病需长期坚持用药控制病情,巩固疗效,如精神病、抑郁症、高血压、冠心病等。

如停药应在医师指导下逐步进行,不要擅自停药,否则会旧病复发甚至危及生命。

随意换药:药物显示疗效需要一定时间,如伤寒用药需3-7日,结核病需半年。

如随意换药,将使治疗复杂化,出了问题也难以找出原因。

多多益善: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常可增强疗效,但配合不当会产生抵抗作用,以致降效、失效,甚至招致毒性反应。

以病试药:有人患疑难杂症久治不愈,屡找偏方、验方使用。

这样会使不少人病情加重,失去手术时机,病情恶化,难以救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