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InSAR技术的火山地形测量方法
CRInSAR和PSInSAR技术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CRInSAR和PSInSAR技术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地表形变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地质灾害监测工作,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表形变监测领域,CRInSAR(Coherent Radar Interferometry SAR)和PSInSAR(Persistent Scatterer InSAR)技术因其高精度、高效率等优势已成为行业内的热门技术。
本文将重点介绍CRInSAR和PSInSAR技术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CRInSAR技术是一种通过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影像干涉技术实现地表形变监测的技术方法。
CRInSAR技术利用雷达影像在不同时间获取的相干性进行形变监测,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影像干涉图,可以得到地表的形变信息。
CRInSAR技术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灾害监测CRInSAR技术可以实现对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的实时监测。
通过SAR影像干涉得到地表形变信息,可以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化趋势,为地质灾害的预警和防范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2. 城市基础设施监测城市基础设施的稳定性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CRInSAR技术可以监测城市地铁、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的地表形变情况,及时发现并预防地质灾害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
3. 油气田监测油气田地表形变监测是保障油气田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
CRInSAR技术可以监测油气田地表形变情况,及时发现地质灾害并加强安全生产监控,保障油气田的稳定生产。
2. 水利工程监测PSInSAR技术可以监测水利工程(如大坝、堤坝等)的地表形变情况,及时发现并预防地质灾害对水利工程的影响,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
3. 海岸带监测PSInSAR技术可以监测海岸带地表形变情况,及时发现海岸带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化趋势,为海岸带的生态保护和城市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INSAR技术原理及方案

INSAR技术原理及方案INSAR(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是一种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AR)进行干涉测量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通过测量两幅或多幅SAR图像之间的相位差来获取地表的形变、变化和高程信息。
INSAR 技术广泛应用于地壳运动监测、地震研究、冰川变化监测、地质勘探等领域。
INSAR的原理基于雷达测量物体反射信号的相位差。
当雷达发射一束微波信号并接收到目标反射的回波信号时,由于目标周围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地物和地形,回波信号会受到干扰和散射,导致信号相位的变化。
通过INSAR技术,可以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SAR图像进行干涉处理,将其中一个图像作为参考图像,另一个图像作为目标图像,通过测量两幅图像之间的相位差,得到地表形变或高程信息。
1.单视向INSAR:该方案是最简单的INSAR方案,仅利用一对SAR图像进行干涉处理。
这种方案适用于平坦地形或地表形变较小的区域。
在处理过程中,需要校正图像之间的几何失配,消除大气和电离层的干扰,并进行相位展开以获取连续的相位图。
2.多视向INSAR:该方案利用多个视角的SAR图像进行干涉处理,可以提高水平方向上的分辨率,并减小多路径干扰的影响。
利用多视角的观测,可以通过三角测量的方法获取地表高程信息,并对地表形变进行更精确的测量。
3.多基线INSAR:该方案利用多对具有不同基线的SAR图像进行干涉处理。
通过使用不同基线的图像,可以增加测量结果的解相关性,提高地表形变或高程信息的精度。
然而,多基线INSAR的处理复杂度更高,需要考虑相位不连续问题,需要进行相位解缠以获取准确的相位信息。
总之,INSAR技术通过利用SAR图像的相位信息,可以实现地表形变和高程的测量。
不同的INSAR方案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然而,INSAR技术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大气和电离层干扰的处理、相位不连续问题的解决以及数据处理的复杂性。
INSAR原理技术及应用

INSAR原理技术及应用INSAR(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是一种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技术进行干涉处理的方法。
它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不同时刻的SAR图像进行干涉处理,从而提取出地表形变或变形信息。
INSAR可以用于监测地壳运动、地震、火山活动、水资源管理等领域。
INSAR的原理是利用SAR系统发射的电磁波在地表反射回来的信号来构建图像。
当同一个地面目标在两个或多个不同时刻被观测到时,可以通过比较两幅图像之间的相位差来推测地表的形变情况。
INSAR的核心是通过干涉处理来提取出相位差信息。
INSAR的关键技术包括SAR数据获取、干涉处理和形变分析。
首先,需要获取两个或多个不同时刻的SAR图像。
这可以通过卫星、飞机或地面的SAR系统来实现。
然后,利用干涉处理算法,将两个SAR图像的相位信息进行计算,得到相位差图像。
最后,通过解析相位差图像,可以得到地表的形变信息。
INSAR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水文监测和地质勘探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地质灾害监测方面,INSAR可以用于监测地震引起的地表形变或断层活动;在火山活动监测方面,INSAR可以用于监测火山口的变化等;在水文监测方面,INSAR可以用于监测地下水位变化和地表沉降等;在地质勘探方面,INSAR可以用于矿产资源勘探和地下油气藏的监测等。
INSAR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INSAR对地面反射特性和场景的要求较高,需要考虑地表的稳定性和可反射性。
其次,INSAR在测量过程中受到大气湿度、电离层变化等因素的干扰,需要进行修正。
此外,INSAR也存在分辨率和覆盖范围的限制。
总之,INSAR是一种利用SAR技术进行干涉处理的方法,可以用于监测地壳运动、地震、火山活动、水资源管理等领域。
它的原理是通过比较两个不同时刻的SAR图像的相位差来推测地表的形变情况。
INSAR技术在地表形变测量中的应用

INSAR技术在地表形变测量中的应用INSAR技术,即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通过测量地表形变来检测和监测地质灾害的高精度技术。
它的原理是利用卫星或飞机搭载的合成孔径雷达对地表进行多次雷达波束的发射和接收,通过分析雷达波束之间的相位差异来计算地表的形变信息。
INSAR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地震、火山活动、地表下沉等领域的监测和研究中,下面将重点介绍它在地表形变测量中的应用。
INSAR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二是在地表下沉监测中的应用。
首先,INSAR技术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是地球表面发生的一种地壳运动现象,会造成地表的形变。
通过利用INSAR技术,我们可以实时监测地震带上的地表形变,进而推测地震的震源参数。
这对于地震学家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同时,在地震预警方面,INSAR技术也能够为我们提供重要指标。
通过监测地表形变的变化,我们可以提前判断地震的发生,对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次,INSAR技术在地表下沉监测中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地表下沉是指地壳向下沉降的现象,通常是由人类活动或地质因素引起的。
地表下沉带来的问题包括建筑物的倾斜,地下水位的变化等。
通过利用INSAR技术,我们可以精确地测量地表的下沉情况,包括不同地点的下沉速度和下沉趋势。
这对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前预防和纠正地表下沉导致的问题。
除了地震和地表下沉的监测,INSAR技术在火山活动监测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火山是地球表面的一种现象,伴随着岩浆的喷发和地壳的变动。
INSAR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实时监测火山口附近地表形变的变化,包括火山口的隆起、地表的下沉等,进而判断火山活动的强度和趋势。
这对于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INSAR技术的应用还有很多,比如在冰川监测、滑坡预警、大坝变形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INSAR技术,我们可以及时获取地表形变的信息,发现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InSAR在地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InSAR在地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InSAR在地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一、概述近年来地震、火山、滑坡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空间,针对这种灾害而发展起来的地表形变监测和测量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20世纪70年代后期,空间影像雷达在遥感中开始扮演重要角色。
1978年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NASA)发射了第一颗用于观测地球表面的SEASAT卫星。
而后发现,合成孔径雷达(SAR)可以广泛地用于研究陆地、冰川和海洋、于空间影像雷达使用微波信号(厘米至分米波段)很少受气象条件及是否有太阳照射影响,可以在任何时候获取全球表面信息,因此非常适用于地表面监测工作。
侧视成像、脉冲压缩技术及合成孔径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保证空间影像雷达获得几米到几十米精度的地面几何分辨率。
InSAR英文全称为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Aperture Radar,InSAR,中文含义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是一种使用微波探测地表目标的主动式成像传感器,InSAR传感器可以通过记载或星载的方式对地球表面成像,于航天技术的发展,商用卫星的InSAR系统已投入应用,并不断地趋于完善,使该项技术被认为是前所未有的新的空间观测技术。
研究表明:其能够生成大规模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InSAR用于差分模式(D-InSAR)能以cm级甚至毫米级精度在大的时间与空间尺度上探测到地球表面位移,并已应用于地震与火山研究、冰川运动监测、地球构造运动研究、地面沉降监测等领域。
Goldstein等人应用欧洲遥感卫星(或称地球资源卫星)ERS-1间隔6d的数据在没有地面控制点情况下直接测定冰川速率。
Massonnet等人首先利用ERS-1资料计算出1992年美国Landers 地震的同震位移,获得的地面至卫星方向上的变化量与野外断层滑动测量结果,与GPS观测结果非常一致。
insar技术方法分类

insar技术方法分类InSAR(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是一种基于雷达技术的遥感测量方法,用于监测地表形变、地壳运动以及地质灾害等。
InSAR技术利用两个或多个雷达图像的干涉相位差来提取地表形变信息,通过分析雷达波在地面上的回波信号来研究地球表面的变化。
根据InSAR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方法分类:1. 单基线InSAR:单基线InSAR使用两个具有较长时间间隔的雷达图像进行干涉,通过计算两幅图像之间的相位差来识别地表形变。
这种方法适用于监测较小尺度的地表形变,如建筑物、桥梁和地下采矿等。
2. 多基线InSAR:多基线InSAR利用多个具有不同基线长度的雷达图像进行干涉,通过解算多个基线上的相位差来获取更精确的地表形变信息。
这种方法适用于监测较大尺度的地壳运动,如地震造成的地表形变和火山活动引起的地表隆起。
3. D-InSAR(Differential InSAR):D-InSAR利用多个具有不同时间间隔的雷达图像进行干涉,通过计算不同时间点之间的相位差来监测地表形变的动态变化。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监测地质灾害,如滑坡、地面沉降和地表裂缝的演化过程。
4. PSI(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y):PSI利用多个具有相对稳定反射特性的地物散射体(如建筑物、桥梁和岩石)进行干涉,通过分析散射体的相位差来提取地表形变信息。
这种方法适用于监测城市建筑物的沉降和地表变形。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还有一些衍生的InSAR技术方法,如SBAS (Small Baseline Subset)和SqueeSAR(Small Baseline Subset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它们在数据处理和解算算法上有所不同,但都是基于干涉相位差来进行地表形变监测。
总而言之,InSAR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遥感测量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地表形变、地壳运动和地质灾害的监测与研究。
insar基于的技术标准

insar基于的技术标准insar技术是一种基于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的技术,它是一种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进行干涉测量,以获取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面三维信息的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insar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地形测绘、地质灾害监测、环境监测、土地利用规划等。
本文将介绍insar技术的技术标准。
一、技术原理insar技术利用两部或者多部雷达同时对同一地面进行扫描,得到一系列的雷达图像,再通过干涉处理得到地面点的三维坐标和高程信息。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地形进行高精度测绘,也可以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还可以对环境进行监测等。
二、技术标准1. 数据采集标准:insar技术需要采集大量的雷达图像数据,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数据采集标准,包括雷达的参数、扫描的角度和频率、采集的时间和地点等。
同时,还需要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滤波、几何校正等。
2. 干涉处理标准:干涉处理是insar技术的核心部分,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包括处理算法、参数设置、处理流程等。
同时,还需要对处理结果进行验证和校准,以确保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三维建模标准:insar技术可以得到地面点的三维信息,需要制定相应的三维建模标准,包括建模软件、建模方法、模型精度等。
同时,还需要对建模结果进行评估和验证,以确保建模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4. 应用领域标准:insar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需要制定相应的应用领域标准,包括应用范围、应用条件、应用效果等。
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领域的需求,对insar技术进行相应的优化和改进。
三、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insar技术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未来,insar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动化和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insar 技术将会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地获取地面三维信息。
利用SBAS.DInSAR技术提取腾冲火山区形变时间序列

利 用 S ASD n A 技 术 提 取 腾 冲 火 山 区 B . IS R 形 变 时 间序 列
季 灵运 王庆 良 崔笃信 胡亚轩 郝 明 李煜航 秦姗 兰
( 中国地震局 第二监测 中心 , 安 西 705 ) 10 4
摘 要 基于6 JR 一 L波段 S R影像 , 景 E S1 A 利用小基线集一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通过线性形变相位 、 非
a
1 引 言
腾 冲火 山 区南 北 长 约 9 m、 西 宽约 5 m, 0k 东 0k
发 的危 险
。对腾 冲 火 山 的形 变监 测 , 南 省 地 云
震 局分 别 于 19 9 7年 和 2 0 0 3年 共埋 设 了 9 4个 水 准 点, 并进 行 了多 期 观 测 , 于 2 0 、0 3 2 0 并 0 2 2 0 、0 4年进
T eo mai n p te n o h y n s a r a i d c ts t a h r s p o a l n b re a l u d r r un he d fr to at r ft e Da i g h n a e n ia e h tt e e i r b b y a u i d f u t n e g o d.
线性形变相位 、 大气延迟相位 以及地形残 差相位的分离 , 取 了腾 冲火 山地 区 19 - 19 提 9 5 9 7年间地表形 变时间序列 ( 达视 线向 ) 与 2 0 - 2 0 的 G S观测 结果 对 比表明 ,B SD n A 雷 , 0 3 0 4年 P S A — IS R技 术提取 地壳 形变 的精度 可达 亚厘米 级 。时 间序列形 变显 示胆札一 田断裂两侧形变差异性显著 , 高 可能与其下方存 在的地壳 岩浆囊的活动有关。打鹰山 地 区地表形变揭示其 下方可能存在隐伏断裂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UO Yuan,ZHOU Yan-yan
(School of Computer and Control Engineering,Qiqihar University,Qiqihar 161006,China)
周艳艳(1991-),女,山东菏泽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图像处理研究.E-mail:15科学刊
第 39 卷
火山喷发作为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对人类的生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1].为了减轻火山灾害的影响, 需要了解灾后的地形特征,实施重建、开发等活动.目前,较常用的复杂地形检测技术有干涉合成孔径雷 达测量技术(InSAR),它能够安全、有效、周期性地远距离观测火山.该技术主要包括图像配准、去平 地效应、干涉图滤波和相位解缠等步骤[2].
第 39 卷 第 8 期 2019 年 8 月
高师理科学刊 Journal of Science of Teachers′College and University
文章编号:1007-9831(2019)08-0033-05
Vol. 39 No.8 Aug. 2019
一种基于 InSAR 技术的火山地形测量方法
郭媛,周艳艳
(齐齐哈尔大学 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摘要:由于断层、断裂等地貌特征,使利用 InSAR 技术获得的火山地形包裹相位图中易出现条纹 密集、混叠等现象,为图像处理带来很大困难,很难准确恢复出火山真实地形的相位信息.为此, 采用基于四向梯度自适应结合均值滤波的横向剪切四向加权最小二乘相位解缠图像处理方法,提 出基于四向梯度的自适应滤波,利用一阶差分法判断图像边缘位置信息,有效去除噪声的同时提 高边缘保持能力,解决边界模糊问题,结合均值滤波,更好地保留细节信息,提高图像清晰度.再 采用横向剪切四向加权最小二乘算法进行相位解包裹,基于干涉图计算相位梯度值,利用离散余 弦变换求解泊松方程获取真实相位.经仿真模拟实验验证,该算法运行时间短,解缠精度高,可 准确地获取火山真实地形的相位信息. 关键词:火山地形;InSAR;图像处理;滤波;相位解缠 中图分类号:TN911.73∶O43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7-9831.2019.08.007
收稿日期:2019-04-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872204);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F2017029);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和黑龙江省
教育厅面上项目(12521600) 作者简介:郭媛(1974-),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教授,博士,从事光学检测及信息处理研究.E-mail:guoyuan171@
Abstract:Due to the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 such as faults and fractures,the volcanic terrain parcel phase map obtained by InSAR technology is prone to the phenomena of dense stripes and aliasing,which brings great difficulties to image processing and is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recover the phase information of volcanic real terrain.For this reason,proposes a transverse shearing four-way weighted least squares phase unwrapping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based on four-way gradient adaptive combination with mean filtering.An adaptive filter based on four-way gradient is proposed.First-order difference method is used to judge the edge position information of the image,which can effectively remove noise while improving the edge retention ability,solve the problem of boundary blur,and combine with mean filter to better retain detail information and improve image clarity.Then the transverse shearing four-way weighted least square algorithm is used to unwrap the phase,the phase gradient value i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interferogram,the Poisson equation is solved by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to obtain the true phase.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has short running time and high unwrapping precision,and can accurately obtain the phase information of volcanic real terrain. Key words:volcanic terrain;InSAR;image processing;filtering;phase unwra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