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XXX校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书班级:XXXX姓名:XXX学号:XXXXXXXXXXXX年X月X日第一章概况为满足测绘工程技术专业所有学生旳实习需要,XXX学院八月份旳实习安排,我们系旳学生对XX校区进行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

在此过程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5-6人左右,并且对校区进行地籍测量和校区以外旳大乙坡进行了地形测绘。

测区概况:武定县位于云南省楚雄州,而武XX区位于XX,本校区占地大概60多亩。

该校区处在北纬25°30′31·07″、东经102°25′04·73″、海拔1751米、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

作业时间为一种月,因受季风气候影响,加以测区内草木茂盛,给测绘工作带来一定旳难度。

测区地形困难类别定为一般地区类。

第二章编制方案旳技术根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则《1:500》GB/T7929-1995(如下简称《图式》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原则《都市测量规范》GJJ8-99(如下简称《规范》)第三章已有测绘资料旳运用方案一、平面控制点资料测区附近有我校旳已知点。

经踏勘检查,标志完好。

成果可供运用。

二、高程控制点资料在测区附近有我校旳已知点旳国家四等水准成果。

经踏勘检核无误。

成果可作为本次测量起算成果。

三、地图资料测区有武定县土地运用详查图,可以参照进行测区技术设计、控制网布设和踏勘选点工作。

第四章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一、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二、高程系统:采用85国家高程基准。

第五章、地形图旳比例及成图措施本测区成图比例尺为1:500,基本等高距0.5m。

野外采用带有内存旳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第六章采用旳软件系统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旳CASS6.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件。

软件系统旳运营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Autocad软件本第七章平面控制测量一、以校区旳已知点为起算点。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精选文档】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精选文档】

第一章项目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该项目测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XXXXXXXX,属于高山地区、地势起伏较大,通视条件较差,给控制测量及地形测量带来较大的困难。

二、项目内容该项目为XXXXXXXX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

主要内容有:(一)、控制测量,布设约6平方公里的E级或一级GPS控制网.(二)地形测量1、对测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进行全面测绘,比例尺为1:1000。

2、编制1:1000比例尺地形图。

第二章项目进度安排- 1 -第三章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1.平面、高程控制资料根据开阳县城GPS(E)级控制网(贵州省第一测绘院所施测的控制点,该网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1。

5cm,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185590)作为测区首级控制起算点.2.图件资料用已有测区1:1万地形图,作为本次测量工作的选埋、埋石、控制点联测提供参考。

第四章坐标高程系统及技术标准一、坐标高程系统1、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二、技术标准- 2 -第五章控制测量一、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二、平面控制测量(一)平面控制点的基本精度要求三、四等GPS控制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一、二级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二)一、二级GPS控制网控制测量1.一、二级GPS控制网布设该测区E级GPS控制网共布设12点,平均边长0.6 km;E 级GPS控制网基础下加密一级GPS控制网,共布设约60 点,平均边长0。

2 km。

- 3 -2.选点、埋石GPS点之间由于边长较长,原则上不要求相互之间通视,但为了便于以后的发展使用,每个控制点至少有一个方向与同等级或高一等级的控制点通视;同时点位还应满足以下要求:视野开阔,通视条件好,便于发展;坚实稳定,易于永久保存;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200米和高压输电线路50米;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满足GPS观测条件;交通便利;符合上述条件的旧有控制点可利用其标石和觇标。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4)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仪器采用DS3型水准仪)(表11)
等级
附合路线长度(km)
高程闭合差(m)
最大视距长度(m)
前后视距差(m)
前后视距累积差(m)
黑红面读数之差(mm)
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mm)


≤16
≤20?L
00
≤5
≤10
≤3.0
≤5.0
注:L以km为单位
5)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3.2高程控制
1)本测区以国家高等级水准点作为高程控制起算点,布设四等水准网,作为首级高程控制,以满足测区高程控制发展之需要。
2)等外水准、测距高程导线,自四等水准联测点起发展不得超过2次。
3)四等水准观测采用DS3以上型号之水准仪,三丝法读数,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各测段测站为偶数站。作业前须对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检校,DS1型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之夹角小于15",DS3型小于20"。
2)平面坐标成果等级点取至0.001m,图根点取至0.01m。
水准联测高程成果取至0.001m,三角高程取至0.01m。
3)所有等级控制点(包括所有用到之起算点)和埋石图根点成果装订成册,并在备注栏中写出该点点位。经四等水准联测之等级点应在成果表备注栏中注明“四等水准”。
5、地形图测绘
随着电子科技之不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之不断完善,电子文件地形图已逐渐代替了手工清绘图。且电子文件地形图以坐标方式记录图形要素之几何位置,以编码方式记录图形要素之属性,给设计人员提供了极大之方便。本工程成图时使用“南方cass7.0软件”进行编图、网格注记、图幅整饰,将修改好之地形图使用HP—800绘图仪将地形图打印出来,刻录成光盘提供给用户使用。

地形图测绘设计方案

地形图测绘设计方案

地形图测绘设计方案1. 简介地形图测绘是指通过测量、记录地表高程及地貌特征的方法,将地表特征以图形或数字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测绘方法。

地形图测绘在土地规划、水资源管理、农业规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地形图测绘的设计方案,包括测量方法、数据处理和成图。

2. 测量方法地形图测绘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全站仪测量:使用全站仪进行高程测量,可以快速获得地面点的坐标和高程数据。

•GNSS定位: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进行地面点的定位,获取坐标数据。

•飞行器搭载的激光雷达:通过飞行器搭载的激光雷达扫描地面,获取地表高程数据。

•遥感影像解译: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地物的解译,间接获取地形数据。

在测量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并结合现场实地勘测,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处理地形图测绘的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过滤、插值和等值线生成。

3.1 数据过滤在进行地表特征数据处理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和去噪处理,以消除数据中的异常值和干扰信号。

常用的数据过滤方法包括中值滤波、均值滤波和高斯滤波等。

插值是将少量的离散数据通过数学方法推算成连续的数据。

在地形图测绘中,插值方法常用的有反距离加权插值(IDW)、克里金插值和三角网插值等。

通过插值方法可以获得地表特征的连续数据,便于后续的等值线生成和成图。

3.3 等值线生成等值线是地形图上用一系列等高线将地表特征连接起来的线条。

等值线的生成是利用插值后的地表数据,根据等高规则绘制的。

等值线的间距和密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等值线生成后,可以通过进一步平滑和优化等处理,提高地形图的质量。

成图是地形图测绘的最后一步,将处理好的地表特征数据以可视化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成图过程中,可以根据需求添加文字说明、图例、北箭等辅助元素,提高地形图的易读性和美观性。

成图常用的软件工具包括ArcGIS、QGIS和AutoCAD等。

这些工具提供了丰富的地图制作功能,可以自定义图层、样式和标注等,使地形图呈现出最佳效果。

地形测量作业技术方案

地形测量作业技术方案

地形测量作业技术方案(一)地形测量工艺流程图(二)地形测量方法及要求一、说明本指导书只适用于工程施工中局部范围内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地形测量控制网点是在施工控制网基础上加密得到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应与施工坐标系、高程系统相一致。

远离工区时,也可以采用北京坐标系或独立坐标系统。

比例尺为1:200、1:500、1:1000和1:2000,按正方形或矩形法分幅。

图式符号执行国家最新版本的《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地形测量由于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成图所使用的仪器和软件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成图都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和用户要求。

本指导书中用字母M表示地形图比例尺分母。

二、图根控制点(包括测站点)的测量1.一般规定1.1图根点是直接供测图使用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可在各等级控制点上采用经纬仪交会法、测距导线法、全站仪坐标法、三角高程、水准测量、GPS等方法测量。

1.2图根点或测站点的精度以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中误差来衡量,其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图上±0.1㎜;其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1.3为了节约,图根点可以采用临时地面标志。

1.4图根点的密度因测图使用的仪器不同要求也不同,只要能够保证碎部点的平面高程精度即可。

1.5测站点可以在测图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时测放。

2.图根点测量(略)三、地形测量测绘内容及取舍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关的各项要素。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1.测量控制点测绘1.1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施工放样的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示。

1.2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导线点、图根点、水准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图式规定符号表示。

测绘项目项目 地形图技术设计书

测绘项目项目 地形图技术设计书

测绘项目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地形图技术设计书一、引言地形图是测绘项目中重要的成果之一,它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基础数据之一,对于地理环境分析、规划设计和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测绘项目中地形图的技术设计书,包括项目背景、技术方案、数据采集与处理、制图要求等内容。

二、项目背景本项目是针对某地区进行地形图的测绘工作。

该地区地形复杂,包括山地、平原、河流等地貌类型,地形起伏较大。

地形图的制作旨在提供该地区的地形信息,为地理环境分析和规划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三、技术方案1. 数据采集地形图的制作需要进行地形数据的采集工作。

我们将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包括GPS测量、遥感影像解译和地面测量等。

GPS测量主要用于获取地区的地理坐标信息,遥感影像解译用于获取地表特征和地貌信息,地面测量用于获取地表高程数据。

2. 数据处理采集到的地形数据需要进行处理,以生成符合制图要求的地形图。

数据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配准:将不同数据源采集到的地理坐标信息进行配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 数据融合:将GPS测量、遥感影像解译和地面测量等多种数据源融合,生成完整的地形数据集。

- 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地形数据进行去噪和修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数据插值:对地面高程数据进行插值处理,以获取地形的连续性和平滑性。

3. 制图要求地形图的制图要求如下:- 比例尺: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合适的比例尺,以确保地图的信息量和可读性。

- 符号表示:采用统一的符号系统,准确表示地表特征和地貌信息。

- 等高线:根据地表高程数据绘制等高线,以反映地形的起伏和变化。

- 颜色渲染:根据地貌类型和地理环境特征,对地形图进行适当的颜色渲染,以增加地图的可视化效果。

- 注记标注:对地图中的重要地物和地理要素进行注记标注,以提供更详细的地理信息。

四、项目进度安排本项目的工作进度安排如下:1. 数据采集:预计耗时2个月,包括GPS测量、遥感影像解译和地面测量等工作。

1:20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1:20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蒙顶山景区休闲度假综合服务功能区地形测量项目技术设计书四川*******设计有限公司二〇一五年四月蒙顶山景区休闲度假综合服务功能区地形测量项目技术设计书编写者:审核者:编写单位意见:日期:目录一、概述 (1)(一)任务来源 (1)1. 测区概述 (1)2. 工作量 (1)二、设计方案 (2)(一)作业流程 (2)(二)作业依据 (2)(三)坐标和高程系统 (3)1. 坐标系统 (3)2. 高程系统 (3)(四)平面控制测量 (3)(五)RTK地形测量 (5)(六)1:2000地形测绘 (6)1. 基本等高距 (6)2. 地形图精度要求 (6)3. 数据采集及成图 (6)4. 地形图图幅规格及命名 (6)5. 图幅编号 (7)6. 图根控制测量 (7)7. 野外数据采集 (8)三、项目组织机构 (13)(一)项目主要人员及岗位职责 (13)(二)投入仪器及使用软件 (13)四、质量保证体系 (13)(一)质量目标 (13)五、安全生产 (14)(一)安全目标 (14)六、提交成果资料 (15)一、概述(一)任务来源我单位受雅安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于2015年4月承担蒙顶山永兴寺、红牌村、后盐村、徐沟村一寺三村,面积约为12平方公里的1:2000地形图测绘任务,为保质保量按期完成该项目,特制定本设计书,望在作业过程中认真执行。

1. 测区概述雨城区为雅安市主城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青衣江中游,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带。

地处东经102°51′~103°12′,北纬29°40′~30°14′,东西宽34公里,南北长63公里,地势呈南北长条形,西南高,东北低。

总面积1060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34万人,测区地处雅安市雨城区东北方向,地形承东北向西南走势,该区属邛崃山脉二郎山支脉大相岭北坡。

测区内最高海拨1407米,最低海拨661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具有雅安市雨城区多种植物良好的生态环境,因而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藏量大,森林覆盖率60%以上,农户以种茶为主。

地形测量方案

地形测量方案
5.数据处理与成果编制
-对采集的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确保数据质量。
-按照相关标准编制地形图、高程图等测量成果。
-提交测量成果供相关部门审核和验收。
六、质量控制措施
1.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测量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2.实施严格的数据审核和质量控制流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对测量设备进行定期检定和校准,保证设备性能的稳定性。
2.地面控制点布设及测量
(1)根据项目需求,合理布设地面控制点,保证控制点分布均匀、合理。
(2)采用GPS接收机进行控制点测量,记录测量数据。
3.地形数据采集
(1)利用无人机搭载数码相机进行数字摄影测量,获取项目区域内地形数据。
(2)对获取的影像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2.测量设备
(1)GPS接收机:用于地面控制点的测量。
(2)数字摄影测量设备:包括无人机、数码相机等。
(3)水准仪:用于高程控制测量。
五、测量步骤及要求
1.测量准备
(1)收集项目区域内的地理信息资料,包括地形图、遥感影像等。
(2)组织测量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掌握测量方法及设备操作。
(3)制定详细的测量计划,明确测量时间、人员、设备等。
4.加强测量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测量技能。
5.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测量中的偏差和错误。
七、安全与环保措施
1.测量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遵守国家安全生产规定。
2.实施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3.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穿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人员安全。
3.确保测量成果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三、测量范围与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七年六月
一、基本情况:
(一)测区概况
本测区位于德阳与中江交界处,富兴镇,富兴镇是典型的丘陵地带,地形相对复杂,位于测区边缘有德中路,其中包括富兴镇,富兴镇阳平办事处,会棚办事处,三个测区面积大约2平方公里。

(二)目的任务:
为满足甲方规划设计及施工需要,需对该地区进行1:500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三)已有资料
测区范围为各集镇新址范围,具体范围由甲方实地现场指定;二、作业技术依据
(一)《工程测量规范》(GB5002—93)(简称“规范”)
(二)《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三)经审查批准的《1:500地形测量技术方案》(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三、控制测量
(一)根据测区情况: 1、首级控制:由于本次测图没有GPS固全站仪做首级控制测量。

(二)加密控制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按Ⅰ、Ⅱ级导线、图根点分级进行,标志采用简易标志,Ⅰ级导线点按Ⅰ01、Ⅰ02……进行编号,Ⅱ级导线点按Ⅱ01、Ⅱ02……流水编号,图根点按T1、T2……流水编号。

(三)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四)控制测量的观测均采用日本尼康全站仪进行(已鉴定为Ⅰ级全站仪)。

水平方向观测的技术要求为:
(五)Ⅰ、Ⅱ级导线点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全站仪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精度按5等要求,其技术指标为
(六)Ⅰ、Ⅱ级导线的平差计算采用《平差易》专门软件进行(南方测绘仪器公司),平差结果以平差报告输出。

图根点成果利用全站仪自动记录计算,不保留中间观测成果。

四、地形测图
(一)采用全站仪全野外数字采样、用计算机配合专门软件成图。

(二)成图图幅为50cm×50cm,图名及分幅规格依照图式及规范分幅。

(三)图根点的密度以满足地物、地貌的测绘为原则,通视良好且地形简单平坦区可适当放稀,对居民点等房屋密集区保证有足够的点位。

(四)地形图基本精度及要求
1、由于高差较大,基本等高距选用1.0米;
2、图根点对于起算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超过5cm;
3、图上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按“规范”4.1.5条执行。

高程点对相邻图根点中的误差按“规范”条执行。

4、高程注记点图上应分布均匀,每平方分米不少于5~8点。

图根、碎部点高程均取至厘米注记。

铁路、公路中心线交错排列注记。

沟渠底高程图上注记间隔10cm,并测注沟宽。

注记以分式标注,分母为沟底高程,分子为沟宽(注至分米)。

并指明测定位置。

独立地物位置、检修井盖顶、铁路轨道、道路交叉中心及转弯处、河流、沟渠、塘岸边、建筑物墙基脚、桥面、较大庭院内、土堆顶、坑穴底、坡度变化处、坎边等都应测注高程。

一般旱地可不分块(大片旱地宜分出主要块),高程注记在图上每10㎝×10㎝范围内保证至少8-10个注记。

坚固房屋(四层及四层以上以及工厂厂房)内,要测注地平高程。

单线田埂上不注记高程,双线田埂应适当选注高程点。

5、测绘内容及表示方法
(1)各类控制点一律按“图示”符号表示。

(2)居民地是地形图的重要地物因素,各类建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按实地轮廓准确测绘。

房屋轮廓一律以墙脚外沿测绘,按其楼层、建筑物性质、主要房屋和附加房屋区分表示,房屋性质按砼、砖、木划分。

砼:一般指钢筋混凝框架结构,砖: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坚固房屋和以砖、木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普通房屋,此类房屋一般,简单房屋屋顶为瓦者,注“木”;两层及两层以上的房屋要加注层数。

房屋和建构筑物都应完整测绘,一律不取舍。

其轮廓的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图上0.6mm可用直线连接。

房屋的附属设施,如围墙、门墩、门廓、柱廊、台阶、室外楼梯、花台、谷场、天井(图上小于6平方毫米可不表示)。

庭院内水井、建筑物下通道、架空房屋、悬空建筑、棚房等都应很好的表示。

临时性建筑可舍去。

建筑中房屋不能测定其准确位置和楼层时,一律按建筑中房屋表示。

落地阳台以围护结构为准,用实线表示;悬空阳台用虚线表示;房屋外的装饰墙亦应测绘。

(3)独立地物具有方位作用,一律要测绘。

尤应注意一、二类方位物的施测精度,并测注高程。

坟地应测绘。

(4)道路测绘
普通公路及铺装水泥路面公路,要测绘铺面宽,并注记铺面材料。

路边排水沟应表示。

机耕道、乡村路均按实际宽度绘双线,并加注性质。

居民地间应有道路连接,小路在沟边时,两种符号并列,小路位于单线田埂上,则不绘田埂符号;双线田埂可代替小路(此时不再绘小路符号)。

路与路之间应接通,组成网状,不绘断头路。

(5)永久性的电力线、通讯线、路灯及电杆位置应实测。

永久性的栅栏、栏杆、篱笆均应测绘。

电力线、通讯线在通过集团式村庄和街区时,可不连线,只绘连线方向,电力线入地处应注“入地”二字。

地下管线只测绘裸露部分,检修井实测。

(6)河流、塘、堰应测绘河岸线、水涯线。

水涯线按测图时之水位测定,但应注意上下游及图幅间的合理、协调。

沟渠宽在1.0米至2.5米之间用双线表示,一米以下用单线表示,大于2.5米以上用陡坎、斜坡配合水涯线表示,应注意高程与流向的协调。

季节性水沟不用干沟符号,用一般水沟表示,不绘流向以示区分。

(7)地貌用地貌符号、高程注记及等高线表示。

本区测绘等高线区域不多,故应注意加注等高线注记(示坡线、等高线高程)以便于读图。

土堆和坑穴应予测绘。

征用地正建、待建按现状测绘外围区域,内注“施工地”“待建”字样。

(8)本测区植被主要有稻田、旱地、竹林、经济作物地等。

长年成片种菜的用菜地表示,经济作物地应按“图式”简注作物种类。

植被符号应以能区分地类为准。

独立树需准确测绘。

行树、散树、独立竹丛应用相应符号表示,并反映位置、范围特征。

(9)地理特征要仔细、认真予以调注。

居民地必须有名称注记,当确无居民地名称时,可调注主要居住者姓名;当图内既无地理名称又无居民地时,应调注行政村、组名称。

村委会及政府机关所在地,图上应予标注。

乡(镇)、区(县)界应认真调查测绘。

(10)图上有关要素配合表示原则
两个地物中心重合或接近,可将次要的移位或缩小,但应保持相互关系,间隔图上0.3mm。

房屋、围墙直接建筑在陡坎上,以建筑物边线代替陡坎上缘线。

水涯线与陡坎重合时,可用陡坎边线代替水涯线,水涯线与斜坡脚重合时,仍将水涯线绘出。

五、测绘主要技术人员及仪器设备
(一)主要技术人员
龙文星,徐常亮(项目负责老师)
谢川,刘臻,李敬明,刘衡等
(二)主要仪器设备
日本托普康三台(套),尼康一台(套),微机(台式)四台
成图软件《》、《平差易》
六、提交成果资料
(一)技术设计书
(二)Ⅰ、Ⅱ级导线观测记录
(三)Ⅰ、Ⅱ级导线展点及图幅结合图
(四)1:500地形图一套(电子图)
(五)散点精度统计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