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鉴别常用叶类中药

合集下载

500味常用中药材的经验鉴别

500味常用中药材的经验鉴别

500味常用中药材的经验鉴别1. 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外表醇亮,质地坚实,有独特的辛辣气味。

2. 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根状茎细长,表皮白色,有清香味。

3. 当归(Angelica sinensis):根部棕褐色,表皮有皱纹,有独特的香味。

4.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部较粗,外皮棕褐色,有甘甜的味道。

5.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根状茎粗壮,外表棕褐色,质地坚硬,有特殊的香气。

6. 人参(Panax ginseng):根部粗壮,表皮黄色,有特殊的香气。

7. 三七(Panax notoginseng):根部短粗,表皮红棕色,质地坚硬,有特殊的气味。

8. 熟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根部块茎状,表皮醇亮,有甜美的味道。

9. 升麻(Cimicifuga foetida):根部细长,外表棕色或黑色,有特殊的香气。

10. 白芷(Angelica dahurica):根状茎细长,表皮白色,有特殊的香气。

11. 柴胡(Bupleurum chinense):根部细长,外表棕色,有苦味。

12.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根部细长,外表棕褐色,有特殊的香气。

13. 归尾(Semen cuscutae):种子细长,颜色深棕,质地坚硬,有特殊的香气。

14. 辛夷(Magnolia biondii):花朵黄白色,有浓郁的香气。

15. 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根部细长,外表黄棕色,质地坚硬,有特殊的香气。

16. 当归尾(Radix angelicae sinensis):根部细长,外表棕褐色,有特殊的香气。

17. 枸杞子(Lycium barbarum):果实红色,质地纤维细,有甜味。

18. 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根部粗壮,外皮黄色,有特殊的香气。

中药材鉴别图谱

中药材鉴别图谱

中药材鉴别图谱
中药材有多种分类方法,根据中药材的入药部分,可以分为12类:根与根茎类、茎木类、皮类、花类、叶类、全草类、果实与种子类、树脂类、菌藻类、动物类、矿物类、其他类。

这种分类法便于掌握药材的形态特征,有利于同类药物的比较,便于药材经营管理。

根及根茎类中药
1、根与根茎的区别:根无节和节间,无芽和叶。

2、根类中药:包括药用为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的药材。

包含根和块根。

3、根茎类中药:以地下茎或带有少许根部的地下茎入药的药材。

包含根状茎、鳞茎、块茎、球茎。

与地上茎一样有节和节间,节上常有退化的鳞片状或膜质状小叶、叶柄基部残余或有叶痕;有时可见幼芽或芽痕;根茎上面或顶端常残存茎基或茎痕,侧面和下面有细长的不定根或根痕。

叶子类中药

叶子类中药

叶子类中药
叶子类中药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1.桑叶:味甘,性寒,有清热凉血、滋阴润肺、平抑肝阳、清肝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

2.菊花:菊花味辛、甘、苦,有清热解毒、祛风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头痛、眼疾等症状,可以治疗风热感冒。

3.薄荷:薄荷归肺、肝经,有解表散寒、宣肺清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胸闷等症状。

此外,还有一些以完整而长成的干燥叶为药用部位的药物,如枇杷叶、番泻叶等。

总之,叶子类中药的种类很多,如有需要,可以咨询专业医生或中药师。

常用中药饮片辨识:叶类

常用中药饮片辨识:叶类

桑叶——辛凉解表药

来源:桑科植物桑
桑叶
药用部位:干燥叶 鉴别要点: 1.完整叶卵形或宽卵形, 先端渐尖,基部截形、 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 齿或钝锯齿。上表面黄 绿色或浅黄色,有的有 小疣状突起,下表面颜 色稍浅,叶脉突出,小脉 网状,脉上被疏毛,脉 基具簇毛。 2.质脆,气微,味淡,微 苦涩。

大青叶——清热解毒药

来源:十字花科植物松蓝
大青叶
药用部位:干燥叶(基生叶) 鉴别要点: 1.完整叶片呈长圆形或长圆倒披 针形,暗灰绿色,全缘或微波 状,先端钝圆,基部渐狭下延 至叶柄呈翼状;叶脉在背面明 显。 2.叶柄长4~10cm,淡棕黄色, 腹面略呈槽状,基部略膨大。 3.质脆易碎。气特异,味微酸、 苦、涩。
常用中药饮片辨识


叶类药材的重点观察点:
叶形:指全叶的形状(包括复叶的小叶)。 叶尖:渐尖、尾尖、钝尖、急尖、微凹等。 叶基:圆形、耳形、心形、箭形、楔形等。 叶缘:全缘、锯齿状、波浪状、牙齿状等。 叶脉:叶片中的维管束。掌状网脉、羽状网 脉、弧形脉、平行脉等。 叶片质地、厚薄、叶片的分裂深浅、毛茸等。
罗布麻叶——平肝息风药

来源:夹竹桃科植物罗布麻
罗布麻叶


1.
2.
药用部位:干燥叶。 鉴别要点: 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 完整的叶片呈披针形或长 椭圆形。深绿色或灰绿色, 背面颜色稍浅,有明显的 叶脉突出,叶尖端有明显 的小芒刺,基部钝圆或楔 形,边缘具细齿,常反卷, 两面无毛。叶柄细,长约 4mm。 质脆。气微,味淡。

叶类(7味)
紫苏叶 桑叶 大青叶 枇杷叶 番泻叶 罗布麻叶 艾叶

紫苏叶——辛温解表药

叶类、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的鉴定

叶类、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的鉴定

叶类、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的性状鉴定叶类中药的性状鉴定:一般应注意叶片的性状,长度及宽度,叶端、叶缘及叶基的情况;叶片上、下表面的色泽及有无毛茸和腺点,叶脉的类型、凹凸和分布情况;叶片的质地;叶柄的有无、形状及长短;叶翼、叶轴、叶鞘、托叶及茎枝的有无;以及叶片的气和味等。

代表性药物有侧柏叶、淫羊藿、大青叶、蓼大青叶、枇杷叶、番泻叶、罗布麻叶、艾叶、紫苏叶。

常见的花类中药有圆锥状、棒状、团簇状、丝状、粉末状等。

颜色一般较新鲜时稍暗淡,气味也较新鲜时淡。

鉴别时,以花朵入药者,要注意观察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的数目及其着生位置、性状、颜色、被毛与否、气味等;如以花序入药,除单朵花的观察外,需注意花序类别、总苞片或苞片等。

菊科植物还需观察花序的形状,有无被毛等。

常用叶类中药金银花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蕊或带初开的花产地,主产于山东、河南采收加工,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性状鉴别,药材,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3厘米,上部直径约0.3厘米,下部直径约0.15厘米。

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贮久色渐深),密被短柔毛。

偶见叶状苞片。

花萼绿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长约0.2厘米,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雄蕊5,附于筒壁,黄色;雌蕊1,子房无毛。

气清香,味淡,微苦。

鉴定果实类中药,应注意其形状、长小、颜色、顶端、基部、表面、质地、断面等。

注意是完整的果实还是果实的某一部分。

种子类中药的性状鉴定主要应注意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纹理、种脐、合点和种脊曲位置及形态、质地、纵横剖面以及气味等。

常用果实及种子类中药豆蔻来源,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按产地分为“原豆蔻”和“印尼白豆蔻”产地,白豆蔻产于泰国、柬埔寨、越南、缅甸等国。

我国云南、广东有少量引种。

爪哇白豆蔻产于印度尼西亚。

性状鉴别:药材,原豆蔻,呈类球形,直径1.2~1.8厘米。

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3条较深的纵向槽纹,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两端均具浅棕色绒毛。

叶类中药材

叶类中药材

叶类中药材
叶类中药材是中医药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它们具有天然、安全、有效等优良特性,深受广大民众的青睐和喜爱。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叶类中药材。

一、常见的叶类中药材
1、菊花——清热解毒,散风清热,还具有抗菌、抗炎和降血压等功效。

2、茉莉花——行气解郁,清热解毒,有缓解头痛、牙痛以及促进新陈代谢等功效。

3、薄荷——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还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等。

4、菜豆叶——补血止血,润肺益气,对于治疗贫血、咳嗽等症状具有很好的效果。

5、紫苏叶——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等疾病。

二、叶类药材的使用方法
1、泡茶饮用:将干燥的草药放入杯中,冲上开水,趁热饮用。

2、熬汤或煲粥:可以将新鲜的叶类药材,加入到汤或粥中,食用起来更加方便。

3、外敷:将煮热的草药浸泡在温水中,用于外敷,可以减轻疼痛、消炎等作用。

三、叶类药材的注意事项
1、选择药材一定要认真辨别,尽量选择新鲜的,无污染的草药。

2、对于过敏的人来说,可以在小范围使用后再确定是否适合自己的身体。

3、使用时应该注意药材的剂量,如果使用过量可能导致药物中毒等不良反应。

总的来说,叶类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但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
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我们在平日的生活中可以多关注叶类药材的消息,适当地应用于生活中,发挥它的健康功效。

中药鉴定综合技能—叶类中药鉴定

中药鉴定综合技能—叶类中药鉴定

来源
番泻叶原植物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产地与采收加工
【产地】
黑龙江 主产于埃及、印度等国,我国海南、
广东各地亦有栽培。
吉林
新疆
甘肃 青海
辽宁
内蒙古
北京 天津
河北
宁夏
山西
山东
【采收加工】
西藏
陕西
河南
江苏 安徽
通常在开花前采摘,阴干。
湖北
四川
浙江
贵州
湖南
江西 福建
云南
广西
广东
台湾
海南
性状特征——狭叶番泻叶
表面 特征
上表面浅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有细短毛茸。
质地 断面
质地较薄脆,略呈革质状,无压叠线纹。
气味 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黏性。
性状特征——番泻叶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番泻叶
显微特征——番泻叶粉末

本品粉末淡绿色或黄绿色。 晶纤维多,草酸钙方晶直径12-15μm。
② 非腺毛单细胞,长100-350μm,直径12-25μm,壁厚,有疣状突起。
③ 草酸钙簇晶存在于叶肉薄壁细胞中,直径9-20μm。
④ 此外,上下表皮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垂周壁平直。
显微特征——番泻叶粉末
番泻叶粉末图
1.晶纤维 2.气孔 3.上下表皮细胞 4.非腺毛 5.簇晶
化学成分
➢ 番泻叶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番泻苷(A、B、C、D)、芦荟大黄素双蒽 酮苷、大黄酸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等。
番泻叶 《饮片新参》谓番泻叶性味苦、凉,功能“泻热利肠府,
通大便。”《现代实用中药》说它“少用为苦味健胃药,能促进消
化;服适量能起缓下作用;欲其大泻则服40~60毫升,作浸剂

中药鉴定学—叶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叶类中药

叶横切面显微
蓝桉叶: 表皮外被厚角质层,表皮细胞为多角形,有深陷
的气孔(副卫细胞6个以上)。 叶肉组织为等面叶,上、下表皮内侧各有2~4列
栅栏组织细胞;海绵组织内分布大型溶生性油室。 维管束宽扁,外韧型,木质部发达,几乎成环状,
韧皮部狭窄;中柱鞘纤维有2至多层,近环状,且 与周围含草酸钙棱晶的薄壁细胞形成晶鞘纤维。 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或棱晶。
性状鉴别马篮叶多皱缩成团块状完整者呈长圆形倒卵状长圆形或椭圆披针形先缘有细小钝锯齿上面黑绿色至暗棕黑色下面色较淡叶脉下面较性状鉴别马大青显微鉴别粉末
叶类中药(Folium)
中药鉴定学
中药学专业
药材来源
Part 1 多数为完整而成熟的叶
Part 2
嫩叶、也有带嫩枝的叶
Part 3
有的为带叶的枝梢
性状鉴别
显微鉴定
艾叶
性状鉴别
蓝桉叶片呈镰刀状披针形,叶 端尖,叶基不对称;全缘;羽 状网脉,叶脉末端于叶缘处连 合。表面黄绿色;对光透视可 见多数透明油点(油室)及红 棕色木栓点。呈厚革质。气香, 味稍苦,有清凉感。
大叶桉叶片呈卵状披针形;叶 基稍不对称;全缘;光滑无毛; 侧脉细密,几乎与中脉垂直, 对光透视也可见透明油点。揉 之有香气,味稍苦而凉。
配0.0牵20牛%。子,行水消胀。
桉叶
性状鉴别
狭叶番泻叶:小叶片多完整平 坦,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叶 端急尖并有锐刺,全缘,基部 稍不对称。上表面黄绿色,下 表面浅黄绿色,有叶脉及叶片 迭压线纹,下表面主脉稍隆起。 革质。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 稍有黏性。
尖叶番泻叶:小叶片边缘略卷, 有破碎,呈披针形或长卵形, 叶端短尖或微凸,叶基不对称。 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灰绿色, 两面均有细短毛茸。无迭压线 纹。质地较薄、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或钝锯 起;下表面颜色稍浅,叶脉突出。脉上被疏 质脆
齿,有的不规则分裂
毛,脉基具簇毛
气微, 味淡、微苦涩
十字花科菘蓝的 大青叶
干燥叶
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先端 上表面暗灰绿色,
钝,全缘或微波状,基部狭窄下延至 有时可见较深稍突起的小点
叶柄呈翼状
质脆
气微, 味微酸、 苦、涩
气清香, 味苦涩、微辛
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 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和
艾叶 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
质柔软
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 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
气清香, 味苦
石韦
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 韦、石韦或有柄石韦 的干燥叶
庐山石韦 叶片略皱缩,展平后呈披 针形先端渐尖,基部耳状偏斜,全 缘,边缘常向内卷曲
形,边缘有疏锯齿,近基部全缘
易折断
面显著突起
无臭, 味微苦
大戟科龙脷叶的 龙脷叶
干燥叶
睡莲科植物莲的 荷叶
干燥叶
长卵形、卵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 下表面中脉复背突出,基部偶见柔毛
质柔韧
上表面深绿色或黄绿色,较粗糙;下表面淡
半圆形或折扇形,展开后呈类圆形,
质脆,
灰棕色,较光滑,有粗脉21~22条,自中心
近革质 较小,偏心形,外侧较大,呈耳状, 长毛,细脉两面突起,网脉明显 边缘具黄色刺毛状细锯齿
箭叶淫羊藿三出复叶,小叶片长卵形 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两侧小叶 下表面疏被粗短伏毛或近无毛 基部明显偏斜,外侧呈箭形
革质, 硬而脆
气微, 味微苦
银杏科植物银杏的 银杏叶
干燥叶
柔毛淫羊藿小叶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 叶下表面及叶柄密被绒毛状柔毛
纸质, 易碎
气清香, 味微苦而甘
(发稿编辑:陈丽娜)
E-mail:wuwangqun@ 责编/吴王群
一表鉴别常用叶类中药
中医 药
文/ 谭廉清(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门诊中药房主管中药师)
叶类中药是以植物叶入药的药材总 称,多数为成熟的叶,少数是嫩叶,而且 绝大多数采自双子叶植物的叶。药用部位 有单叶、复叶的小片叶、带叶的枝梢、叶 柄等。
番泻叶 侧柏叶 艾叶
淫羊藿 银杏叶
石韦
人参叶
39 2019.07 No.19
40
2019.07 No.19
中医 药
E-mail:wuwangqun@ 责编/吴王群
常用叶类中药鉴别表
药名
来源
形状
表面
质地
气味
桑叶
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
呈卵形或宽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截 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
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浅黄绿色,无毛或近 革质
无毛,叶脉稍隆起
两面均有细短毛茸
质地较 薄、脆
气微, 味淡、微甘
稍有清香气, 味微苦
气微, 味淡,微酸涩 气微弱而特 异,味微苦, 稍有黏性
柏科植物侧柏的 侧柏叶
干燥枝梢和叶
多分枝,小枝扁平。叶细小鳞片状, 深绿色或黄绿色
交互对生,贴伏于枝上
质脆, 易折断
观察其形态时应将叶片用水浸泡后展 开,尤其注意观察叶片的形状、大小、 颜色、表面特征、质地叶缘,叶端、叶 脉、叶片的分裂情况等,以及叶柄的有 无、形状、长短,有无托叶等特征。
下面通过表格的形式给大家介绍 各种叶类中药的鉴别,方便日常调剂识 别,防止临床混用。■
桑叶 大青叶
枇杷叶 龙脷叶 荷叶
紫苏叶
布渣叶
唇形科植物紫苏的 卵圆形,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 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
紫苏叶
质脆
干燥叶(或带嫩枝) 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
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
气清香, 味微辛
枇杷叶 蔷薇科枇杷的干燥叶
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较光滑,
长卵形或倒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楔
革质脆,
有光泽;下表面密被黄色茸毛,主脉于下表
叶类中药的形态不似种子果实花类 中药那样鲜明,因而其性状鉴别主要应注 意观察其状态、类型、叶片和叶柄等特
征。完整的叶片形状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 异,常见的有披针形、椭圆形、卵形等 20余种。叶片一般呈暗绿色或灰绿色, 常因加工方法、储藏等因素而使颜色变黄 或呈绿棕色等,少数叶片呈紫色、蓝紫 色等特殊颜色。叶类中药多为干燥品, 由于叶片菲薄,再经过采制、干燥、运 输等过程,常皱缩卷曲或破碎。我们在
朝鲜淫羊藿 小叶较大,先端长尖
较薄, 革质
呈扇形,上缘呈不规则的波状弯曲, 黄绿色或浅棕黄色,间凹入,叶基楔形
而密,光滑无毛,易纵向撕裂
气微, 味微苦
五加科植物人参的 人参叶
干燥叶
呈束状或扇状,掌状复叶带有长柄 3~6枚轮生,小叶通常5枚,偶有7或 暗绿色,上表面叶脉生刚毛; 9枚,呈卵形或倒卵形,基部楔形, 下表面叶脉隆起 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锯齿及刚毛
全缘或稍呈波状
易破碎
向四周射出;中心有突起的叶柄残基。
椴树科植物破布叶的
布渣叶
呈卵状长圆形或卵状矩圆形
干燥叶
表面黄绿色、绿褐色或黄棕色边缘具细齿。 纸质,
基出脉3条
易破碎
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 番泻叶
尖叶番泻的干燥小叶
狭叶番泻 呈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 叶端急尖,叶基稍不对称,全缘
尖叶番泻 呈披针形或长卵形,略卷 曲,叶端短尖或微突,叶基不对称
石韦 叶片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基 部楔形,对称
上表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散布有黑色圆形小 凹点;下表面密生红棕色星状毛,有的侧脉 叶片革质 间布满棕色圆点状的孢子囊群
孢子囊群在侧脉间,排列紧密而整齐
气微, 味微涩苦
小檗科淫羊藿、箭叶 淫羊藿、柔毛淫羊 淫羊藿 藿、朝鲜淫羊藿的 干燥叶
有柄石韦 叶片多卷曲呈筒状,展平 后呈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基部楔 下表面侧脉不明显,布满孢子囊群 形,对称 淫羊藿 三出复叶小叶片卵圆形先端 微尖,顶生小叶基部心形,两侧小叶 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基部有稀疏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