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饮片辨识-全草类课件
常见中草药—全草类

大蓟Herba Cirsii Japonici(英)Japanese Thistle Herb[别名]将军草、牛口刺、马刺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DC.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O.5—1m。
根簇生,圆锥形,肉质,表面棕褐色。
茎直立,有细纵纹,基部有白色丝状毛。
基生叶丛生,有柄,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15—30cm,羽状深裂,边缘齿状,齿端具针刺,上面疏生白色丝状毛,下面脉上有长毛;茎生叶互生,基部心形抱茎。
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外被蛛丝状毛;总苞片4—6层,披针形,外层较短;花两性,管状,紫色;花药顶端有附片,基部有尾。
瘦果长椭圆形,冠毛多层,羽状,暗灰色。
花期5—8月,果期6—8月。
生于山野、路旁、荒地。
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采制]夏、秋季剖取地上部分,晒干或鲜用。
[化学成份]含挥发油、生物碱;鲜叶含柳穿鱼甙(pectolinarin)。
[性味]性凉,味甘、苦。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祛瘀消肿。
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用量9—15g。
[附注]根亦入药,功效同地上部分。
千里光Herba Senecionis Scandentis(英)Climbing Groundsel Herb[别名]九里明、黄花母、九龙光、九岭光。
[来源]为菊科植物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有攀援状木质茎,高1—5m,有微毛,后脱落。
叶互生,卵状三角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12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至截形,边缘有不规则缺刻状齿裂或微波状或近全缘,两面疏被细毛。
头状花序顶生,排成伞房状;总苞筒形,总苞片1层;花黄色,舌状花雌性,管状花两性。
瘦果圆柱形,有纵沟,被短毛,冠毛白色。
花果期秋冬季至次年春。
生于山坡、疏林下、林边、路旁、沟边草丛中。
产于江苏、浙江、广西、四川。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PPT课件

扫描电子显微镜
离子溅射仪
1a
1b
1c
1d
2a
2b
2c
2d
3a
3b
3c
3d
不同产地广藿香叶表面扫描电镜特征比较
1. 气孔;2. 非腺毛表面;3. 叶表面纹饰 a. 牌香;b. 肇香;c. 湛香;d. 南香;
中药瞿麦叶片上(左)下(右)表皮扫描电镜形态
金星蕨叶及茎表皮扫描电镜形态
3、叶的显微定量常数
全草类中药
一、定义
全草类中药又称为草类中药,通常是指 草本植物的全株或其地上部分
二、包括的范围
1、全草:带有根或根茎的全株。带根的幼苗 (茵陈)、带根的全草(地丁)。
2、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带有茎、叶、花、果 实。如:薄荷、益母草、紫苏。
3、小灌木幼嫩的枝梢。如:麻黄、西河柳。 4、草本植物的草质茎。如:石斛
3、带叶全草:
叶片是鉴别重点。形态、大小、色泽、叶尖、 叶基、叶缘、叶脉、上下表面、质地以及叶柄等。 鉴别时需浸泡湿润,充分展开后观察。 箭叶淫羊藿叶三出复叶,叶片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 朝鲜淫羊藿二回三出复叶,叶片卵状心形或长卵状 心形,较大,长4~9.5cm; 淫羊藿叶卵形或近圆形,较小,长3~8cm
下皮纤维、皮层纤维、中柱鞘纤维、皮层栅状细胞。 唇形科类:横切面方形,厚角组织,内皮层;维管束四角
发达,有髓。粉末:腺鳞(头部8细胞)、小腺毛、非 腺毛、直轴式气孔。 菊科叶类:下表皮毛较密,丁字毛、无柄腺毛、不定式气 孔。
单双子叶植物草质茎的组织鉴别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构造 初生构造
不发达的次生构造
三、鉴别方法
(一)植物分类学知识 1、依据所属分类位置科属的显著特征进行鉴别。如: 麻黄类:均具节与节间。表面具纵棱线。叶退化成膜质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及图片ppt课件

20
完整版ppt课件
21
完整版ppt课件
质地
中药饮片的质地与细胞组织的结构、细胞中所含的成分有一定的关 系,常有硬、脆、实、轻、重、松、粘、粉、韧、角质等区别,以薄壁 组织为主,结构较疏松的饮片一般较脆,如丹参饮片、甘松饮片;以薄 壁组织为主,结构较酥松,空隙大的饮片一般较松泡,如南沙参饮片、 生晒山参饮片;淀粉多的饮片呈粉性,如山药饮片、半夏饮片;淀粉多、 结构紧密的饮片一般较重实,如大黄饮片、川芎饮片;纤维多的饮片则 韧性强,如葛根饮片、桑白皮饮片;含糖、黏液多的饮片一般粘性大, 如地黄饮片、黄精饮片;富含淀粉、多糖成分的饮片经蒸煮糊化干燥后 呈角质状,如红参饮片、延胡索饮片、天麻饮片等。
30
完整版ppt课件
水试(5)
某些中药因含多糖类成分或吸水膨胀类物质,或者质地 轻泡,结构疏松,产地加工干燥时大量失水,这样遇水后 会迅速膨胀,体积或重量明显增加。如胖大海水浸后膨胀 呈海绵状,体积可增6倍;黄明胶在冷水中久浸则软化膨 胀,重量可增5倍以上。
31
完整版ppt课件
水试(6)
某些中药含大量的黏液质,遇水膨胀并产生明显的黏 性。如葶苈子水浸后,黏滑而体积膨胀;牵牛子水浸后, 种皮呈皲裂状,手捻有明显黏滑感;决明子水浸时从一处 胀裂,并有黏性;车前子加水振摇并放置片刻后,种皮膨 起,并显黏性。
23
完整版ppt课件
气味
饮片中所含的不同化学成分能反映出不同中药饮片的气 和味,如木兰科、伞形科、唇形科、菊科、樟科等植物都含 有挥发油,有明显而特殊的香气如辛夷、白芷、当归、防风、 羌活、川芎、北柴胡、薄荷、紫苏、荆芥等。有的饮片含有 某种特异成分使其有特有的香气,如香加皮含有甲氧基水杨 醛,牡丹皮含牡丹酚等。味是由口尝而感觉,常有酸、甜、 苦、辣、咸、涩、淡等。木瓜、乌梅饮片含有机酸而味酸;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上布满砂晶,形成嵌晶纤维,胞腔狭窄
• 木纤维多成束,壁较厚,胞腔稍大,可见 斜纹孔。
麻黄 ----- 【显微鉴别】
• ③ 髓部薄壁细胞木化或非木化,常含棕红 色块状物
• ④ 螺纹、网纹、具缘纹孔导管,细小,直 径10--15μm,导管分子端壁具麻黄式穿 孔板(端壁斜面相连,具有多数圆形穿孔, 排成1-3列)
叶的构造已如前述 对于全草类,叶的鉴别很重要 气孔、毛茸是很重要的鉴别特征 一些常用数据如气孔轴式、气孔数、脉岛数、
栅表比等对于相似的中药(唇形科)尤其重要。
麻黄 ----- 【历史】
• 本经,中品
• 《名医别录》记载:麻黄生晋地(今河北省 境内)及河东(今山西省境内)
• 陶弘景云:“今出青州(今山东省境内), 彭城(今河北省境内),荥阳、中牟(均在今 河南省境内)者为胜,色青而多沫。”
及华阴者为真。其根细而极辛,故名之曰细 辛。”
细辛 ----- 【历史】
• 《本草纲目》也称:“华州真细辛”,说明当时 就以产陕西华山之阴,即今华县一带所产的华细 辛为佳品
• ③ 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 鳞叶2片(稀3片),呈锐三角形,先端反 曲,渐尖,灰白色,基部合生呈筒状,红 棕色
• ④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周边 黄绿色,髓部类圆形,红棕色
• ⑤ 气微香,味微苦,涩。
麻黄 ----- 【性状鉴别】
• 中麻黄 • ① 茎细长圆柱形,多分枝,直径为1.5--
• 掌禹锡引段成式酉阳杂俎云:“麻黄茎端 开花,花小而黄,簇生。子如覆盆子,可 食。”
麻黄 ----- 【历史】
• 苏颂云:“春生苗,至夏五月则长及一尺 以来。梢上有黄花,结实如百合瓣而小, 又似皂荚子,味甜,微有麻黄气,外皮红, 里仁子黑。根紫赤色。俗说有雌雄二种, 雌者于三月、四月内开花,六月结子。雄 者无花不结子。至立秋后收茎阴干”
中药材中药饮片相关知识培训ppt课件

▪ 吸湿法 用吸湿剂或空气去湿机来降低库内相对湿度的方法。常用的吸湿剂有生 石灰、无水氯化钙、硅胶、木炭、炉灰或草木灰等。
▪ 对抗贮藏法 将两种炮制品分别同贮于一个密闭容器中或将炮制品与一些有特殊 气味的物品同贮,起到抑霉、防蛀的贮存方法。如花椒、吴茱萸、细辛或毕橙茄 与蛤蚧、鹿茸、鹿筋、海马或白花蛇等同贮,大蒜与土鳖虫、斑蝥、全蝎或蜈蚣 等同贮,滑石块与柏子仁同贮,丹皮与泽泻同贮。
指有些固体饮片,由于熔点较低,遇热则 发黏而粘结在一起,使原来形态发生改变 的现象
指某些新鲜的药材或饮片,因受温度和空 气中微生物的影响,引起闷热,有利于微 生物繁殖和活动而导致腐烂败坏的现象
举例 ▪青盐、咸秋石、芒硝 等 ▪胆矾、硼砂、芒硝等
▪鹿角胶、龟甲胶等
▪鲜生地等
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贮存、养护
§原因:⑴中药本身的性质 ⑵温、湿度的影响; ⑶贮藏保管不善。
§举例:含挥发油:当归、丁香等
▪ 含脂肪油 :桃仁、苦杏仁、核桃仁等 ▪ 含糖量多 :太子参、枸杞子、麦冬、熟地黄等
散气变味
▪ 概念:指一些含有易挥发的成分(如挥发油 等)中药,因贮藏保管不当而造成挥散损失, 使得中药的气味发生改变的现象。
中药材的分类
▪ 1.植物全草类药材 ▪ 2.根及根茎类药材 ▪ 3.花类药材 ▪ 4.果实种子类药材 ▪ 5.叶类药材 ▪ 6.皮类药材 ▪ 7.藤木类药材 ▪ 8.菌藻类药材 ▪ 9. 动物类药材 ▪ 10.矿物类药材 ▪ 11.其它类药材
植物全草类药材
▪ 大青叶 ▪薄 荷 ▪半 夏 ▪麻 黄 ▪茵 陈 ▪ 淫羊藿 ▪ 芸香草
全草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
全草类中药
石斛(Herba Dendrobii)
[来源]木品为兰科(Orchidaceae)植物环草石斛
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马鞭石斛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 var. oculatum Hook.、黄草石斛D. chrysanthum Wall.、铁皮石斛D. candidum Wall.et Lindl.或金钗石斛D. nobile Lindl.的新鲜或干燥茎。
中药鉴定学
叶粉末:鲜绿色。
①上下表皮:均有增大的晶细 胞,内含大型螺状钟乳体, 直径32~67μm,较大端有脐 样点痕,层纹波状。
②气孔:直轴式,副卫细胞大 小悬殊,少数为不定式。
③腺鳞:头部扁球形,4、6或8 细胞,直径27~33μm,柄仅 3μm。
④非腺毛:圆锥形,1~3细胞, 长至144μm,先端钝圆,基 部直径至40μm,具角质线纹。
[采收]绵茵陈苗高6-10cm时采收,茵陈蒿秋季花 蕾长成时采收。
中药鉴定学
全草类中药
[性状]绵茵陈:
①多收缩卷曲成团块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被灰白茸毛, 绵软如绒。
②茎细小,一般长1.5-2.5cm直径0.1-0.2cm,除去表面白色绒 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
③茎上或由基部着生多数具叶柄的叶,长0.5-2cm,叶柔软,皱 缩并卷曲,多为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线形,全缘。
有纵皱纹,多节, 节上有膜状叶鞘, 叶片有时残存,肉 质,多汁,易折 断,断面绿色, 平坦,气微,味 微苦而回甜,嚼 之带粘性。
中药鉴定学
全草类中药
2.金钗石斛:为金钗石斛 的干燥品,茎直径0.4~ 0.6cm.节间长2.5~3cm, 表面金黄色或黄中带绿色, 有深纵沟,质硬而脆,断 面较平坦,味苦。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课件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1
二、全草中药类性状鉴别 运用药用植物分类学、形态解剖学的知识, 综合鉴定。 鉴别方法:应按照其所包括的器官,如茎、 叶、花、果实、种子等分别进行。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2
观察草本茎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形状及大小 2. 颜色 3. 表面特征 4. 叶序 5. 花序 6. 茎横断面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3
三、全草类中药的显微鉴别 (一)草本植物茎的横切面构造, 1.表皮 通常没有木栓形成层,因此多数无周皮。表
皮上有毛茸、气孔、角质层。 2.皮层 其最外几层有时分化成厚角组织或厚壁组
织,内部为薄壁组织。 3.中柱鞘 为一列或数列细胞组成,常为厚壁组织。 4.维管束 排列成环,多为外韧型维管束。 5.髓部 位于茎的中央,通常占的比例较大。
裂片3(2)裂,l 裂片先端尖锐。
髓部 类圆形 类圆形
类三角形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20
【显微鉴别】
草麻黄茎横切面:
① 表皮细胞一列,类方形, 外壁厚,被较厚的角质层, 棱线较宽,棱线间有内陷气 孔。
② 棱线处有下皮纤维束。
③ 皮层较宽,有纤维束散在。
④ 外韧维管束8~10个,形 成层环类圆形。木质部连接 成环,呈三角形,其中两对 较大,其余的大小不等。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19
三种麻黄性状鉴别
草麻黄 木贼麻黄 中麻黄
茎
少分枝,微具 较多分枝,无粗 多分枝,微具粗糙
粗糙感,直径 糙感,直径 1 ~ 感,直径 1.5~
1 ~6mm
1.5mm
3mm
节间长 1 ~6cm
1.5~3cm
2 ~6cm
鳞叶
2(3)裂,裂 片锐三角形, 先端反曲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第十一章全草类中药药用部位为草本植物新鲜或干燥的全体、地上部分或地上某一部分的一类中药称为“全草类中药”。
药用部位为草本植物全体的如紫花地丁、蒲公英等;药用部位为地上部分的如淫羊藿、益母草等;有的药用部位为地上茎,如肉苁蓉等;有的药用部位为草质茎,如麻黄等。
麻黄【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产地】草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新疆、内蒙古等省区。
中麻黄主产于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等省区。
木贼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甘肃、陕西等省。
、【采收加工】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化学成分】三种麻黄均含生物碱,主要是l-麻黄碱,其次是d-伪麻黄碱;另含微量的l-N-甲基麻黄碱、d-N-甲基伪麻黄碱、2-去甲基麻黄碱、d-去甲基伪麻黄碱等。
麻黄碱是主要有效成分,伪麻黄碱有抗炎作用。
三种麻黄中生物碱的含量以木贼麻黄最高,草麻黄次之,中麻黄最低。
但草麻黄产量大,木贼麻黄产量少。
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麻黄草质茎节间的髓部,节部含量为节间的1/3~1/2左右。
【真实性鉴定】1.性状鉴别药材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
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节明显,节上有膜质鳞叶;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气微香,味涩、微苦。
中麻黄:多分枝。
节上膜质鳞叶裂片3(稀2),先端锐尖。
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较多分枝,无粗糙感。
膜质鳞叶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饮片麻黄:呈圆柱形的段。
外表面淡黄绿色至黄绿色,粗糙,有细纵脊线,节上有细小鳞叶。
切面中心显红黄色。
气微香,味涩、微苦。
蜜麻黄:形如麻黄段。
表面深黄色,微有光泽,略具黏性。
有蜜香气,味甜。
2.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草麻黄:①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脊线较密,有蜡质疣状突起,两脊线间有下陷气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叶对生,有叶柄,完整叶呈 卵圆形或卵形,边缘有锯齿, 叶片灰绿色或浅棕褐色,两 面均有灰白色的毛茸。
3.有浓厚的香气,味微苦而凉。
学习交流PPT
14
广藿香与土藿香的区别
区别
广藿香
土藿香
来源
广藿香
藿香
茎 灰棕色,近方形,四 绿色或黄绿色,方形,四
角钝圆,老茎近圆形, 角棱脊明显,四面平坦或
木质化。
凹入成宽沟。
切面 黄绿色,有白色的髓。 白色,髓部中空。
叶 灰绿色,两面均有白 叶上表面深绿色,毛少或
毛。
无毛;下表面浅绿色,有
毛。
学习交流PPT
15
益母草——活血调经药
• 来源:唇形科植物益母草
学习交流PPT
16
益母草
• 药用部位:干燥地上部分。
• 来源:禾本科植物淡竹叶
学习交流PPT
18
淡竹叶
• 药用部位:干燥地上部分。
• 鉴别特征:
1.茎圆柱形,淡黄绿色, 断面中空。
2.叶鞘开裂,沿边缘有长 而白色的柔毛。
3.叶片披针形,浅绿色或 黄绿色,叶脉平行,具横 行小脉,形成长方形小网 络脉,叶背更为明显。
4.质轻、柔软,气微,味 淡。
学习交流PPT
学习交流PPT
9
香薷(江香薷)
• 药用部位:干燥地上部分。
• 鉴别特征:
1.不规则的小段,茎、叶、花混合。
2.茎方形,节明显,直径1-2mm,黄 绿色或淡黄色。
3.叶对生,叶细碎,完整叶呈长卵 圆形或披针形。暗绿色或黄绿色, 叶边缘有疏锯齿。
4.茎顶有果穗,宿萼钟状,淡紫色 或灰绿色,密被白色茸毛。可见极 细棕褐色小坚果。
3.叶对生,多卷缩或破碎。叶 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 且有稀而细小的毛茸。
4.轮伞花序腋生,花萼钟状, 花冠淡紫色。
5.气芳香,味辛、凉。 学习交流PPT
12
广藿香——芳香化湿药
• 来源:唇形科植物广藿香
学习交流PPT
13
广藿香
• 药用部位:干燥地上部分。
• 鉴别特征:
1.茎近方形,四角钝圆,外
3.花葶1条或数条,头状花序顶 生,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有的 可见多数具白色冠毛的长椭圆 形瘦果。
4.气微,味微苦。
学习交流PPT
21
大蓟——凉血止血药
• 来源:菊科植物蓟
学习交流PPT
22
学习交流PPT
23
大蓟
• 药用部位:干燥地上部分。
• 鉴别特征:
1.茎圆柱形,直径3-10mm,表 面绿褐色或棕褐色,有数条纵 棱,被丝状毛。切面灰白色, 髓部疏松或中空。
2.叶互生,无柄或短柄,展 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披针 形,边缘有细针刺。叶上表 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 两面都有白色柔毛。
常用中药饮片辨识
全草类
• 鉴别要点: 茎:形状、茎的外表面有无毛茸或刺状突起、 节是否膨大,节上是否有不定根等。 叶:叶在茎上的着生情况(对生、轮生、 互生)、叶片的大小、叶脉、叶片两面 有无茸毛、叶缘等。 花:单花还是花序、花序类型、花冠颜色、 联合与否、雄蕊雌蕊情况。 果实种子:形状、颜色、种子粒数等。
学习交流PPT
5
麻黄
• 药用部位:草质茎
• 鉴别要点 :
1.细长圆柱形,表面浅 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 棱线。
2.节明显,节上有膜质 的鳞叶,2~3裂。
3.断面中央髓部为红棕 色。(实心)
学习交流PPT
6
荆芥——辛温解表药
• 来源:唇形科植物荆芥
学习交流PPT
7
荆芥
• 药用部位:地上部分 • 鉴别特征: 1. 不规则的小段状,茎、叶、
2.叶绿褐色,倒披针形,羽状 深裂,皱缩。叶两面均具有灰 白色丝状毛。叶边缘具针刺。
3.头状花序球形或椭圆形,总 苞片黄褐色,羽状冠毛灰白色。
4.气微,味淡。
学习交流PPT
24
小蓟——凉血止血药
• 来源:菊科植物刺儿菜
学习交流PPT
25
小蓟
• 药用部位:干燥地上部 分。
• 鉴别特征:
1.茎细,圆形,绿褐色或带紫 色,有细纵棱线及白色柔毛, 切面中空。
4
三种麻黄的区别
草麻黄
木贼麻黄
小枝少分枝,较细 小枝多分枝,较细
中麻黄 小枝多分枝,较粗
节间相对较长, 2~6mm
节间相对较短, 1~3mm
节间相对较长, 2~6mm
膜质鳞叶较长,基 膜质鳞叶较短,基部 部联合为筒状, 联合为筒状,上部 先端2裂,反曲。 约1/4分裂,2裂, 多不反曲。
膜质鳞叶基部联合为 筒状,上部约1/3 分裂,3裂,先端 尖锐。
19
蒲公英——清热解毒药
• 来源:菊科植物蒲公英 及其多种同属植物
学习交流PPT
20
蒲公英
• 药用部位:带根全草。
• 鉴别特征:
1.根为圆锥形,多弯曲,表面棕 褐色,根头部有棕色或黄白色 的茸毛,有的已脱落。
2.叶基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 为倒披针形,暗灰绿色或绿褐 色,先端尖或钝,边缘浅裂或 羽状分裂,基部下延呈柄状。 下表面主脉明显。
学习交流PPT
2
全草类(15味)
• 麻黄 • 石斛 • 肉苁蓉 • 锁阳 • 穿心莲
• 淫羊藿 • 荆芥 • 薄荷 • 广藿香 • 益母草
蒲公英 大蓟 小蓟 茵陈 鱼腥草
学习交流PPT
3
麻黄——辛温解表药
• 来源: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中麻黄
黄草 麻
黄中 麻
学习交流PPT
木贼麻黄
5.味辛、凉。用手搓碎后,由痱子 粉似的香气。
另:植物石香薷——药材:青香
薷
学习交流PPT
10
薄荷——辛凉解表药
• 来源:唇形科植物薄荷
学习交流PPT
11
薄荷
• 药用部位:干燥地上部分。
• 鉴别特征:
1.为茎、叶混合切段。
2.茎方形,表面紫棕色或淡绿 色,棱角处密生白色茸毛。有 节,棕色,紫褐色或绿棕色。 茎断面白色,髓部中空。
穗混合。 2. 茎方柱形,直径1-3mm,黄
绿色至紫棕色,全体有毛。 切面有海绵状的类白色髓 部。 3. 叶对生,叶片较小,3~5 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披 针形,多脱落或破碎不全。 4. 穗状花序,花穗绿色、黄 绿色或淡棕色。 5. 质脆,气芳香,味涩而辛 凉。
学习交流PPT
8
香薷——辛温解表药
• 来源: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
• 鉴别特征:
1.茎、叶、花、果混合的短段 状。
2.茎方形,四面凹下成纵沟, 直径2-6mm,淡黄绿色,切面
中央为疏松白色的髓。
3.叶对生,多脱落,叶片灰绿
色,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呈掌 状或羽状3裂。
4.轮伞花序腋生,苞片刺状; 花萼筒状,上端5尖齿,花冠
多脱落。
5.气微,味微苦。
学习交流PPT
17
淡竹叶——清热泻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