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电网全方位线损管理措施

合集下载

地区电网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解析

地区电网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解析

地区电网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解析电网线损是指输电线路、变电设备等电力系统中由于电流通过、电子运动与材料内阻、介质和外界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电能自输电端到用电端失去的部分。

电网线损是一个多方面、复杂的问题,涉及输电线路、变电设备、配电线路、用电现状、管理运行等各个方面。

电网线损率是反映电网线路损耗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评价电网综合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对地区电网线损进行分析,并提出降损措施。

一、线损分析地区电网线损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输电线路线损输电线路是电能从电源送达电负载的关键部分,输电线路的损耗主要来自于线路上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热效应和感应效应两种机理。

输电线路线损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线路材质热损耗大,导线采用优质铜或铝线,优先选择裸导线。

当然,在某些极端的地形地貌条件下也可以采用绝缘导线,不过需要切实做好绝缘工作。

换而言之,如果线路材质选用不合适,则会造成线路损耗率的提高。

2.电压降低严重,电压的降低是导致线路线损率升高的因素之一。

如果负载过远,则导致线路电压下降,不但会影响电力质量,严重的话还会导致线路断电。

(二)变电设备线损变电设备线损是指变压器和其他高压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因损耗能量而失去的电能量。

变电设备线损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铁心损耗较大,铁心是变压器内的核心部件,功率损耗是变压器线损损耗的重要组成部分。

铁心损耗大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铁心材质相对质量较低,二是由于设计工艺不合理。

2.绕组损耗较大,绕组是变压器内非常重要的元器件,其质量直接影响变压器运行效率。

如果绕组匝间电绝缘质量不好,容易损坏。

此外,绕组在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需要注意绕组的冷却工作。

配电线路线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线路负载过大,导致线路电流过大,引起线路功率损失。

同时,线路阻抗较大,沿线压降比较严重,损耗很大。

二、降损措施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降低地区电网线损:(一)归并小电站在建立新电站时,可以适当增大新电站的装机容量,减少新电站的数量。

供电所线损治理工作典型经验

供电所线损治理工作典型经验

供电所线损治理工作典型经验
1. 加强基础管理,夯实线损治理基础
严格执行计量装置检定制度,及时更新老旧、损坏的计量装置,确保计量数据准确可靠。

建立健全线损统计分析制度,定期开展线损分析,查找线损增长原因,制定针对性治理措施。

2. 加大隐蔽线路排查力度
组织专业队伍,利用红外线测温、钻孔探测等先进技术手段,排查隐蔽线路,发现并及时消除线路隐患。

对于无法彻底消除的问题,研究制定临时应急方案。

3. 加强低压线路巡视和治理
定期组织人力对低压线路进行全面巡视,及时发现线路问题并及时处理。

对于老旧低压线路,制定更新改造计划,分年度有序实施。

4. 推进线损考核和责任追究
将线损控制目标层层分解到供电所和班组,并与绩效考核挂钩。

对于线损控制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严格追究责任。

同时,对线损控制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5.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员意识
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如张贴标语、制作宣传视频等,加强对全体员工的线损控制意识教育。

通过典型案例警示教育,让员工深刻认识线损控制的重要性。

对供电线损管理措施做探讨

对供电线损管理措施做探讨

对供电线损管理措施做探讨摘要供电公司承担着服务社会,保证安全可靠的责任,执行国家节能政策任务的重要部门之一,为此如何加强线损管理对供电公司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目标利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供电;线损;技术;问题与措施;需求侧中图分类号tm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33-0072-02根据国家“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政策,在当前继续做好电力工业的基本建设外,努力降低线损提高能源利用率,就可以向用户提供更多的电力,促进工农业生产,节约动力资源,降低供电成本,从而提高整个电网的经济效益,其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线损率是电力企业的一项重要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它反映了一个电网的规划设计、生产技术和运营管理的水平,是电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目前电网损耗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降低电网损耗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1 电网电能损耗产生的原因分析电网电能损耗是指输电网络、配电网络损耗电量的总称,主要包括技术损耗和管理损耗两部分。

技术损耗又称理论损耗,是电网中各元件电能损耗的总称,可分为可变损耗和固定损耗两种;管理损耗是由管理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的不明损耗,需要加强管理来减少不明损耗。

2 供电企业降低电网电能损耗的对策与措施做好节能降耗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是降低电力网电能损耗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应充分利用各种电力政策实行需求侧管理,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引导电力用户优化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达到节约能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降低供电成本。

2.1 降低电网损耗的技术措施降低电网损耗的技术措施有建设性措施和运行性措施两类。

建设性措施指要增加投资费用来进行电网结构的改造;而运行性措施一般是指在日常运行中不投资和少投资来改进电网运行方式以降低线损的措施。

1)建设性措施主要有:(1)规划或改造电网结构,使电网结构更趋合理,如升高电网额定电压,即对电力网进行升压改造;(2)结合规划,调整不合理的线路布局,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或增建线路回路,尽量减少迂回回路,缩短供电半径,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把高电压引入城市和大负荷中心,是降低线损,提高供电质量的有效途径;(3)进行电网无功优化配置,装设无功补偿装置,提高负荷的功率因数水平和搞好电网的无功功率平衡,尽量使无功功率就地平衡,减少因无功电能的输送而造成线路和变压器中的有功功率损耗;(4)改进变压器结构,降低变压器损耗。

供电所管理线损几点措施

供电所管理线损几点措施

供电所管理线损几点措施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不断增加,供电所成为城区的重要设施之一。

但是,在供电所的运行过程中,线损是一项不可避免的损失。

因此,供电所管理线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几点措施。

一、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设备运行不良是导致线损的直接原因之一,因此,对于供电所的设备,应该进行定期的维护和管理。

在维护和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设备的耐久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防止设备过早损坏,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从而降低线损的发生。

二、提高设备的性能为了提高设备的性能,可以采取优化改造、更新设备等方式。

优化改造可以包括优化接线、改善电容、减小电阻等措施,从而降低线损的发生。

更新设备可以采用新型设备和设备组合,使供电系统更加稳定和可靠,进一步减少线损。

三、对供电所的管理加以改善为了减少线损,必须对供电所的管理加以改善。

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科学严格的管理流程,加强对供电设备运行状态的监管,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问题,严格遵守运行规程,防止错误和违反规定带来的损失。

四、加强对用电设备的管理用电设备是电力供应的重要环节,对用电设备的管理也是减少线损的重要措施。

应该加强对用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及时对用电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保证用电设备的良好运行。

同时,应该加强对用电设备的管理,制定严格的用电规定,避免用电设备不当使用,增加电力浪费。

总之,供电所管理线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通过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提高设备的性能、改善供电所的管理以及加强对用电设备的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线损发生,提高电网供电的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电网线损管理与降损工作措施

电网线损管理与降损工作措施

推广需求侧管理
通过需求侧管理措施,引 导用户合理用电,提高负 荷率,降低线损。
04
实施降损工作措施方案
制定详细实施计划
明确降损目标
根据电网线损情况,制定具体的 降损目标,如降低线损率、提高
功率因数等。
制定实施计划
针对不同的降损措施,制定详细的 实施计划,包括时间表、负责人、 所需资源等。
明确责任分工
针对线损管理效果,设定合适的评估指标,如线损率、电压合格 率、功率因数等。
收集数据
定期收集电网运行数据,包括电量、负荷、设备参数等。
对比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与历史数据、行业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存在 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针对问题持续改进工作措施
制定改进计划
01
根据效果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计划,明确改进目标、
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降损工作中 的责任分工,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加强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
培训计划
制定针对不同岗位和人员的培训 计划,提高员工对降损工作的认 识和技能水平。
技能提升
通过培训、实践等方式,提高员 工在电网线损管理方面的技能水 平,确保工作质量。
考核与激励机制
建立考核与激励机制,对员工在 降损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估,给 予相应的奖励或惩罚。
选用合适导线
根据负荷大小和线路长度,选用合适的导线截 面和材质,降低线路电阻。
改善线路绝缘
加强线路绝缘维护,提高线路绝缘水平,减少漏电损失。
提高负荷预测与调度水平
加强负荷预测
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和气象 信息,提高负荷预测的准 确性和精度。
优化调度策略
根据负荷预测结果和电网 运行状况,优化调度策略 ,合理安排机组启停和发 电计划。

浅议供电所管理线损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浅议供电所管理线损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浅议供电所管理线损的现状及解决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

供电所是电力传输的核心,被誉为电力系统的“心脏”,其管理与维护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供电所线损问题一直存在,其严重程度已经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因此,本文将对供电所管理线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1、线损率高线损率是指电网输电中由于电力传输过程中电能转换、输送和使用的原因而造成的电能损耗的比率。

供电所的线损率高,直接导致了电网输送能力的下降,增加了运营成本。

目前,我国供电所线损率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即使是采用现代化的措施,仍然无法降低线损率。

2、管理体制不完善供电所是电力系统的核心,其管理体制是否完善、科学,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然而,当前供电所的管理体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管理分散、职责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等。

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供电所管理的混乱和线损问题的恶化。

3、设备老化、质量差供电所的设备是电网运行的核心,对供电所的线损率和电网运行质量直接影响很大。

现阶段,供电所的设备已经老化,很多设备已经达到使用年限,质量也不是很好。

这些问题导致了供电所的线路维护困难,高额运营成本等问题。

1、加强管理体制建设供电所的管理体制是要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要想降低供电所的线损率,就必须加强管理体制建设。

为了解决管理分散、职责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我们需要完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和管理流程,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供电所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素质。

设备是供电所运行的核心,设备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供电所的线损率和电网运行质量。

因此,为了降低供电所的线损率,我们必须加强设备的管理。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设备维护与检修工作,加强设备质量管理,保证设备的完好性和性能稳定,有效减少设备故障次数。

3、推进智能化升级智能化升级是维护供电所设备和降低线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电网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

电网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

电网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探讨摘要: 线损是供电企业的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决定供电企业经济效益好坏的重要指标。

因此研究降损措施及如何结合实际有效开展线损四分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从技术线损,管理线损两方面通过分析,总结归纳具体的降损措施,同时根据实际工作中应用,给出计量自动化系统在配电网线损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网线损,技术线损,管理线损,降损措施一、降低配电网损耗的技术措施1、加快电网建设与技术改造,充分发挥技术降损作用。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电网规划不合理,如送变电容量不足,出现“卡脖子”现象;或电源点远离负荷中心,长距离输电;因线路布局不合理,近电远供,迂回供电,供电半径过长等现象,不但影响了供电的安全和可靠性,还使电网损耗升高。

因此对因此类因素引起的线损可以通过电网改造来进行降损,主要方法有:1.1、加快电网结构合理化建设配电网的布局,特别是城市配电网,结构、布局更应优化、合理配置,在满足人们用电需求的情况下,结合城市整体规划布局,尽量缩短供电线路距离。

推广应用有载调压变压器,根据负荷情况适当提高运行电压。

(1)优化220kv网络结构,增强供电能力;完善110kv变电站的合理布局,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网损。

潮阳电网肩负汕头潮阳区和潮南区两区的供电任务, 2009年全网最高负荷接近90万千瓦, 日最大供电量1766万千瓦时,电网主结构如图09潮阳电网夏峰结线图.doc。

度夏期间110kv变电站和110kv线路的重载情况。

工业发达的潮南片区只有一个220kv变电站(两英站)供电,致使有些110kv线路经常性过载限电。

因此,必须加快220kv、110kv 变电站布局和110kv线路合理化供电网络的建设。

(2)加快10kv线路的建设以及原有10kv线路的技术改造,缩短配电网供电半径,增强供电能力。

潮阳电网系统至09年10kv线路共有238回,最高运行电流超400a的有36回,超500a的有6回,超600a的有1回(南中围线);10kv馈线运行电流超过站端ct的有10回;有些地方10kv线路基本都超过南网要求的供电半径5公里以内,有的达40公里以上,如南中围线;有些负荷集中的地方10kv线路严重超载运行,如240平方毫米电缆出线混合线径lgj/150、jklgyj/185-240的横六线全长16公里,最高运行电流达576a(既高损耗又不安全)。

供电企业线损管理问题分析及措施

供电企业线损管理问题分析及措施

供电企业线损管理问题分析及措施线损是指电能在传输过程中,因为电阻发热,以热能的形式散发的能量的损失。

这种能量的损失不可避免,但是通过线损管理能够减少电能的损失。

本文分析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提高线损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出建议。

标签:供电企业;线损管理;问题;措施线损管理是衡量供电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重要标志,降损措施是供电企业一项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线损率是电网经营企业一个综合性的核心经济技术指标,加强线损管理是供电企业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

供电企业要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手段,加强线损管理,实施节能降损措施,向管理要效益,建立节约高效企业的有效途径。

1供电企业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1对线损问题缺乏系统性的了解和管理供电企业没有系统地了解和管理线损问题,始终无法找到有效的方法对线损进行处理,因为资金、技术、政策等相关条件无法达到要求。

供电企业的技术实施无法与当前供电企业的需求相吻合,内部管理人员在对现实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使用的方法相对比较滞后,造成线损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处理。

各职能部门之间只是各扫门前雪,不会对相关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讨论和交流,无法形成系统性的方案,也不能确保降损目标得以实现。

如果需要对线损的问题进行强化管理,一定要从本质出发,加强供电人员的责任意识,积极研究处理的方法,采取合理的措施。

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对电能损耗情况进行控制,让降损管理的水平和指标符合相关要求,保证国家的经济利益。

1.2电网线损理论计算工作较为薄弱在電网实际运行管理的时候,电网线损理论技术往往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和线损理论计算进行结合,可以对电力企业实际电网的损耗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制定合理的措施对电网受到损害的概率进行控制。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电力企业并没有制定合理的线损理论计算方案,造成计算的过程中没有参照实际的电网运行状况和供电企业的相关设备参数,合理有效地对线损进行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电网全方位线损管理措施
摘要:电网电能损耗简称为线损,是电网经营企业衡量电能损耗的经济技术指标。

电网企业要贯彻国家能源政策和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必须加强线损管理,大幅度降低线损。

关键词:电网;线损;措施
l.电网概况
广西电网地处南方电网腹部,500kV天广交流四回线、贵广交流双回线、贵广直流、天广直流自西向东横穿整个广西电网,广西电网在南方电网”西电东送”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500kV系统已覆盖至南宁、柳州、桂林、玉林、梧州、河池、百色、来宾、贺州、钦州、贵港网区,220kV系统已形成联系紧密的多环网结构,大大提高了广西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

线损是输配电环节节能的关键指标。

早在2006年,广西电网公司就在南网系统率先推出线损分压、分区、分线、分台区的“四分管理”,给线损戴上“紧箍咒”。

实施几年来,综合线损率逐年降低,2010年,广西电网综合线损率5.65%,在南方电网分子公司中排名靠前。

2007至2010年,该公司投入1.5亿元,完成1929台S11型变压器(替代S9型及以下高损变压器)更换,同时在南宁、柳州、桂林、贵港等多个地市开展非晶合金配变应用试点研究,投入10千伏配变192台。

2011年1月至6月,广西电网综合线损率4.9%,同比去年减少0.1个百分点。

2技术措施
2.1降低变压器损耗
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和适应电网季节性强,负荷波动大的特点,对变压器运行的变电所,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根据负荷变化安排其运行台数及运行容量。

两台变压器的投切根据临界负荷确定,当实际负荷小于临界负荷时,切除一台变压器运行为经济,大于临界负荷时则变压器运行较为经济。

对年利用小时低,全年轻载甚至空载时间较长的主变进行调换,淘汰了网内高耗能变压器,降低了变损。

总之合理选型和调整变压器容量,提高变压器平均负载率,使变压器经济运行是有效降低变压器损耗的一项重要措施。

2.2改善网络布局和结构
从降损节能的角度考虑电网布局,关键是合理选择电源点、供电半径和控制最长电气距离,电源点应靠近负荷中心布置,以减少远距离输送损耗;供电半径应根据负荷分布并按电压降进行选择,以损耗校核。

从降损和提高供电可靠性的角度出发,将输电网中一座35kV变电站改造为110kV变电站,10kV配电线路的长度控制在15km左右,考虑远期负荷增长的需要,一般压降也不超过线路额
定电压的5%,作为配电线路其损耗的绝大部分在主干线段,降低干线段上的损耗是线路降损节能的一个主攻方向,减少干线段的电压降还能提高全线路的电压质量。

干线段降损的主要措施有:增大导线截面,提前分流等。

当较大的负荷电流通过主干线时,主干线路上的电流损耗很大:如一条从变电站到10kV主干线,导线为LGJ-70,长度为6km基本无配电分支挂接,负荷电量为每月25万千瓦时,其月损失电量近400千瓦时,占包括其它延伸的主干线和分支线路损失电量的80%。

而另一10kv线路从变电站接出后分两路送出,供电半径相对较小,月供电量为58万kWh,但线路上每月的电量损失却不超过300千瓦时。

这充分证明了分流后形成的“短半径”对于降低线路损耗所起的明显作用。

2.3改善供电电压水平
根据负荷情况使运行电压始终处在一个经济合理的水平上。

在高负荷期可变损耗占线损比重大时,适当提高电压使其接近上限运行,在低负荷期固定损耗占线损比重大时,适当降低电压使其接近下限运行,这种方式都有降损节电效果。

电压的调整可以通过无功补偿或调节变压器分接头等手段来实现。

2.4合理配置无功装置,提高功率因数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感性负荷越来越大,对无功电量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电网的无功功率约50%消耗在输、变、配电设备上,50%消耗在电力用户。

为了减少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流动,合理进行无功补偿,整条线路的补偿要通盘考虑,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尽量减少无功电流在设备和线路上的穿越。

对电网的主变做了调整,重要枢纽变电站主变为有载调压,使得电网的电压质量能实时得到改善。

充分利用现有电容器补偿装置与有载调压变调压合理配合起来,主网平均功率因数从2009年的0.938提高到2010年的0.95,对110kV中心变电站进行无功补偿后,降低有功损耗百分率见下表1。

表1
由数据可知,在有功负荷不变的条件下,提高负荷的功率因数,可减少负荷的无功功率在线路和变压器中引起的有功损耗。

减少无功功率的输送不仅对提高电网的电能质量有好处,而且降低线损的效果也十分明显。

对10kV线路,采取分散补偿和集中补偿相结合的技术措施以获得最佳效果。

当电容器组装于变电所的10kV母线上时,仅能减少35kV级线损,而当电容器组装于变电所的10kV线路上时,则可以同时减少35kV和10kV两级线损。

为了提高无功补偿的经济效益,电容器组应尽可能地装在配电线路上,但在变电所
10kV母线集中装设部分电容器组亦是必需的,只有采取分散补偿与集中补偿相结合的补偿方式,才能获得最佳综合效果。

2.5优化调度使线路处于经济负荷区域内运行
电力调度旨在对电网运行进行指挥和协调,保证电网安全经济运行。

值班调度应根据电力供应情况和用电负荷的变化,及时、准确地进行电力调度,合理地分配负荷,从而达到用电负荷的均衡。

优化运行方式,防止无功倒送,积极开展经济调度工作,根据季节负荷的特点对全网变压器分接开关进行了计算,确定火电厂110kV母线为电网电压的支撑点,并合理调整了电网运行方式。

根据电压变化的情况,及时调度投切电容器组;细化电力调度,强化用电负荷管理,调整线路所带负荷使其在经济负荷的区域内运行线损较小。

所以在电网运行中,调度应根据计算出的各种导线经济电流,划分和掌握好线路的经济运行区域,也是降损节能的重要环节。

3.管理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线损管理网络,并建立线损管理责任制,在制度中明确各级领导的岗位职责;加强抄核收管理,堵塞抄核收漏洞,制定“抄表管理制度”,要求抄表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日期完成抄收工作,抄表时间及抄表人公开公布,公司主管部门不定期组织抽查,杜绝抄表不同步、漏抄、估抄不抄现象,确保抄表及时准确,核算细致无误。

建立反窃电的长效机制,加大防窃电改造及反窃电技术、资金和人员的投入,加强依法打击窃电的力度,从重查处内外勾结窃电行为,完善举报奖励措施,切实保障用电检查人员的人身安全,不断提高供电企业的反窃电能力。

加强线损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

重点加强在线损管理、反窃电及计量装置接线的培训次数。

4.节能降损的新思路
整合企业资源,服务企业降损。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各项新系统的推广和新设备的投入,将这些先进的系统和设备运用到企业降损。

将变电站远程抄表系统、营销应用系统、GPRS远抄系统、低压集抄系统进行整合利用,以实现分线、分台区的实时线损分析。

减少人工报表的不真实性。

转变员工降损认识,变机制性管理为员工主动降损。

长时间以来员工对于线损的管理大多是受各种管理制度的约束,降损的被动性较大,应该通过有效的思想教育和奖励的兑现,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形成热爱企业,努力为企业增效的思想,使每个基层职工的工作价值得以实现。

总之,线损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综合性管理工作,以线损管理为主线,可以提
高电网企业的基建、生产和营销各方面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经济效益,更有利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线损管理又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管理工作,需要构建覆盖基建、生产和营销等各部门和单位的全方位线损管理体系,需要在电网建设、生产运行和市场营销工作中实施全过程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丙江.线损管理与节约用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
[2]廖学琦.农网线损计算分析与降损措施[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3.
[3]宾林.电力行业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手册[M].安徽: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 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