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蓉枝
厨房美食菜谱:蒜蓉红薯藤的做法

厨房美食菜谱:蒜蓉红薯藤的做法
我们这儿根据红薯藤不同部位,有两种习惯吃法:
第一种是取红薯藤的嫩头食用,老俵话叫“红薯藤杪”。
摘除大叶片,把红薯杪的小嫩叶和嫩梗混起吃。
第二种是只取红薯藤的梗食用。
菜农告诉我,红薯藤的梗分红梗和青梗,红梗是粉心红薯的藤蔓,青梗是红心红薯的藤蔓。
这两种红薯藤都必须剥去叶皮吃里面青青的杆。
食材
主料:
红薯藤梗200克
红辣椒碎15克
蒜蓉5克
盐适量
味精适量
步骤
1.热油下红薯藤梗。
2.大火翻炒几下后放红辣椒碎和蒜蓉5克,继续炒1分钟,最后放盐、味精即可。
小贴士:炒红薯藤一定要大火热油旺炒,时间最好不要
超过2分钟,这样炒出来的红薯藤色彩会漂亮些。
理红薯藤要用手摘断,不要用刀切。
大班闽南童谣教案

大班闽南儿歌教课设计【篇一:睁开少儿闽南民间游戏】探究少儿闽南当地文化教育,睁开闽南民间游戏厦门市第九少儿园:王惠涵《3-6 岁小孩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游戏是少儿的基本活动,珍爱少儿生活和游戏的独到价值。
”在闽南地域流传着很多拥有浓重生活气味的民间游戏,是传承闽南当地文化的优异载体。
联合园本特色课程,探究少儿闽南当地文化教育,踊跃睁开闽南民间游戏,既丰富少儿的经验,也促使少儿富裕个性地发展。
1.在闽南特点主题活动中的睁开指南中提出:充足利用多方面的资源,激发少儿爱家乡的感情。
闽南民间艺术宝库为少儿主题活动的睁开供给了宽泛的选择内容。
如在闽台地域流传着“送王船”这一古老而独到的民间崇奉,它发挥着联系国内外亲人友情,增进共鸣,促使闽南民间文化沟通的社会功能。
利用这一风俗文化资源来睁开“送王船”的闽南特点主题活动,生成并创编了少儿喜爱玩的“抬王船”游戏:教师与少儿共同采集并利用各样月饼盒、彩带等制作成一艘大王船,由 8 名大班少儿抬王船。
刚开始因为相互步伐的不一致,他们抬的王船七颠八倒,行进不了,经过大家的频频试试,渐渐探究到规律,少儿同心合力抬王船。
“嘿咻、嘿咻!大家齐使劲哟!嘿咻、嘿咻!脚步要一致哟!嘿咻、嘿咻!力气要同样哟 ?? 少儿自觉、主动地探究“抬王船”游戏的内容、规则,不单促使了感情、态度以及与伙伴合作等社会性的发展,并且少儿在参加游戏的过程中,玩中学,各样潜能都得以很好的发挥。
2.在闽南民间艺术活动中的睁开大纲指出:“少儿园的教育活动应着重兴趣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
”闽南民间艺术教育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此中的闽南儿歌构造短小、神韵实足,能较快地反应闽南的风土人情、风俗、民趣。
选择拥有兴趣性的儿歌来睁开闽南民间游戏,深受少儿的喜爱。
如“一放鸡”、“草蜢公”等,这些游戏儿歌用闽南方言来朗诵既压韵,又富裕节奏、风趣。
少儿边游戏边吟诵,动口、着手,其乐滋滋。
又如游戏“炒米香”:两名少儿亲昵友善地边拍打对方的手掌边有节奏地念“一的炒米香,二的炒韭菜,三的冲冲滚,四的炒米粉??”游戏中也能够循着数量序次摆出很多闽南小吃,少儿享受了游戏的无量乐趣,又丰富裕关的生活经验。
《可爱的家乡---惠安的美食》教学设计

《可爱的家乡---惠安的美食》教学设计
吴 桐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家乡美食的调查与考察活动,唤起学生对家乡的关注,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考察、寻访或访问等活动,培养与人沟通、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制作能力。 3、通过学习,了解活动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技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的美食特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难点: 材料的收集、活动形式和设计制作方式的指导。 教学准备: 有关惠安美食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了解家乡惠安小吃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师:福建历史悠久,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享誉中外。福建地方美食品种繁多,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深受广大老百姓喜爱。这些小吃融入了福建人民几千年劳动与智慧的结晶。 师:福建省地域辽阔,各地的小吃各不相同。同学们,你们对自己家乡的风味小吃了解多少? 生:海蛎饼、太极芋泥、沙县蒸饺、光饼…… 师:福建小吃实在是人间美味!咱们家乡惠安美食也不少,就让我们先从惠安的美食说起吧!你吃过哪些惠安美食? (师课前要先知道惠安美食有哪些,生如有说错,要及时纠正) 生:鱼卷、粽子、地瓜粉团、炸海蛎、浮粿…… 生:土笋冻。 师:土笋冻是安海的,不属于我们惠安的小吃哦。
第二阶段 :确定主题 二、确定主题 (一)交流讨论问题 师:围绕惠安味,提出你最感兴趣、最好奇或者感到困惑的问题。大家可以交流一下。把你们想提出的问题写在便利贴上。 生1:惠安为什么会有那么炸的美食? 生2:惠安美食好吃吗? 生3:我想学习家乡惠安小吃的制作。 生4:我想吃吃所有的惠安美食。 生5:惠安的美食是什么? 生6:我想学习粽子的制作。 生7:美食背后有什么寓意?为什么这道美食会成为特色小吃。 生8:美食好不好吃? 生9:怎么可以把我们的家乡美食推广出去? 生10:我听过关于小吃的童谣,可以用小吃的童谣来歌颂惠安的美食吗? (二)筛选主题——教授方法 1.师:同学们真是善于思考,提出了那么多问题,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慧眼大搜索。面对这么多问题,我们来看看这些问题是否都围绕了我们惠安美食来提问的?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价值呢?(课件出示:围绕主题提问)而这些问题是不是都是同学感兴趣的问题呢?(出示课件:富有价值、感兴趣)在言语表达上是不是都完整,而且清楚了呢?(出示课件:表述完整且清晰)围绕这三点,我们来看看你们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 (师便利贴展示学生刚刚的提问)
挖掘闽南小吃,让闽南小吃文化走进幼儿园

挖掘闽南小吃,让闽南小吃文化走进幼儿园作者:陈清清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03期著名教育家马斯基说过:教育必须反映本民族、本地方的特色、精神、传统和特点。
民间小吃是本地民风民俗的一个反映,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我园位于沿海文明古镇——安海镇,这儿的教育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我园在《指南》精神的引领下,确立了《晋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研究。
我们尝试通过挖掘和弘扬闽南小吃文化,努力让小吃文化走进幼儿园,让幼儿运用艺术表现手段把自己对闽南小吃的情感和体验表现出来,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一、抓住地方特色,挖掘闽南小吃文化我们位处沿海地区——闽南。
闽南不仅改革开放的脚步走在前端,连小吃都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如海蛎煎、土笋冻、润饼菜、咸粿子、上元圆、花生仁汤、蒜蓉枝……这些小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流传着许多“食文化”的特色。
为了激发幼儿对闽南美食文化的兴趣和欲望,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家乡传统小吃文化,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学习能力,在这一系列的课题活动中,我们以闽南小吃——“上元圆、花生仁汤”作为研究的目标,将小吃和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还通过参观访谈、亲临品尝、表达表现、动手实践、家园互动等多种手段,不仅让幼儿亲自感受生活实践的乐趣,再身临其境、亲身体验中获得相关的经验,也让他们初步了解家乡传统小吃文化。
二、丰富闽南小吃内容,促进幼儿的发展(一)认真收集可利用的小吃资源丰富小吃内容闽南小吃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教程,我们只能上网查找,探寻本地小吃及其文化内涵、历史渊源,通过开发和利用本土小吃文化,结合本地不同季节的小吃,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园本课程活动方案。
(二)探索小吃有利于幼儿形象的感知和理解在探索小吃时,我们要充分选用幼儿的感官,使幼儿通过视听、触、嗅,获得鲜明、生动的表象和直接的经验。
闽南小吃文化的原材料比较容易收集,也方便幼儿观察。
《岛屿的厝》读后感

《岛屿的厝》读后感1987 年春节,我在鼓浪屿出生,我的人生从此与岛屿有关。
这座岛屿是我最亲密的伙伴,我对它充满了热爱和向往。
幼儿园时,老师问我们的梦想是什么,当同学们在医生、老师和科学家之间极限三选一的时候,我大喊一声:“我要当老板!”当老板,然后买下整座岛。
这是四岁的我表达爱的方式,渴望全然拥有这岛屿。
小时候,岛屿一直是我最亲密的伙伴。
我总觉得用手摸老厝或者巨大的榕树,就能体会到他们传递过来的信息。
一个孩子跟一座岛,是真的可以做朋友,做家人。
大一些,我明白,当年的小屁孩说的只是小屁话。
初中时,岛上开始一轮轮拆迁,先是工厂,然后是居民区、学校。
我对着报纸胆战心惊,害怕终有一天会被驱逐。
与此同时,岛上的老房子,在台风夜里一幢幢倒塌。
他们在离我而去,我没有办法。
房会塌,树会倒。
我没有办法。
那时,我带着胶片机,咔嚓咔嚓满岛拍照,留下岛的图片标本。
在梦里,我看见岛屿灭没,反复惊醒,在棉被里哭。
那时我还不是一个爱装没事的大人。
18 岁后我就离开了岛屿,去外地读书,学的是商科。
毕业后,在外企找了对口的职位。
2012 年起,我在上海、英国、荷兰多地工作,身边的同事们,都是一轮又一轮竞争中的宠儿。
公司会议中,我经常接触到精英的意气风发,但办公室的厕所里,也常听到有人哭泣。
市场部的每件事都是火烧眉毛,似乎这一刻不抽鞭子推进,下一秒地球就会爆炸。
我就这样在“市场营销”的火车上,一路高速向前。
但数字和职位,不能给我生命真正的意义。
30 岁时,HR 跟我商量升职,而我选择辞职。
我并不是觉得商业不好。
正相反,我见过行业里那些智慧优秀的人们,我欣赏前辈和同事们那样的身姿。
但是,身在其中的我总觉得自己是一只奋力耕地的梅花鹿。
我原先不确认自己的面目,总想像别人一般矫健,于是催逼着蹄子向前,似乎发展得也不错。
直到我遇到了另一群从森林蹦跳而出的梅花鹿,我知道了,那条危险的、无保障的、未必有产出的路,自此无法拒绝了。
于是,我奋力一跃,离开了原来的田地,进入了未知的林子。
太可怕了!我后悔生活在福州了!真相是

太可怕了!我后悔生活在福州了!真相是......整天叫着减肥减肥减肥,却一斤也没有瘦,反而越来越……你知道为什么吗?不敢直视的真相就是:今天这一切都有了答案因为你生活在福州据不浮夸的统计,在福州每步行5分钟就有一家餐馆;每步行10分钟就有一家小吃店;步行15分钟就能买到面包奶茶。
一公里内平均有11.34家饭馆!前方高能预警!一大波美食在靠近▼▼▼我们的早饭是如此丰富芋粿、油条蘸豆浆、线面、虾油配稀饭、肉松榨菜配稀饭、马蹄糕、马耳、龙眼配稀饭、蛎饼、荔枝蘸酱油配稀饭、鼎边糊、稃球、炒米粉、拌粉干、拌面、鼎边糊、捞化、肠粉、灌汤包、肉粽、豆浆、油条、花生浆、玉米汁、烧麦、肉包、菜包、红糖馒头、花卷馒头、梅菜笋包、豆沙包、花生包、麻球、糯米鸡、三明治、地瓜粥、白粥、牛肉粉丝、肉夹馍、酸辣粉、扁食、鱼粥……马蹄糕线面鼎边糊稃球芋粿小吃更是吃不过来!雪片糕、马佬、炸扣、冬瓜糖、花糖、蒜蓉枝、麦芽糖、椰子饼、橘红糕、贡糖、寸枣、灶糖灶饼、洋酥、芝麻条、老鼠仔、红糖粿、米齐、黄米糕、千页糕、烰油米时、猪油炒米、菜头饼、虾干饼、礼饼、蛎饼、虾酥、芋粿、太极芋泥、九层粿、木金肉丸、马蹄糕、鸳鸯饼、糟肉光饼、福州春卷、炒肉糕、葱肉饼、福州年糕、鲤鱼饼、福州鱼丸、太平燕、福州线面、拌粉干、鼎边糊、佛跳墙、捞化、安南粿、抱滚埘、拌面、福州炖罐……雪片糕冬瓜糖福州鱼丸炖罐糟肉光饼太平燕芝麻条家常菜也每天变花样佛跳墙、翡翠珍珠鲍、鸡汤氽海蚌、香露河鳗、肉燕、荔枝肉、芋泥、鸡茸鱼唇、醉糟鸡、一品蟹抱蛋、红糟醉香鸡、白炒鲜竹蛏、红烧肉、红烧猪蹄、糖醋排骨、姜母鸭、炒三鲜、鱼香肉丝、韭黄炒蛋、番茄炒蛋、油爆虾、红烧大排、红枣乌鸡汤、茶树菇排骨汤、小肠猪肚莲子汤,生炒鸡、麻婆豆腐、凉拌海蜇皮、滑炒虾仁、鱼头豆腐汤、酸菜鱼、泡菜鱼、芥兰炒牛肉、笋干炒粉肉、油焖笋、白斩鸡、香干肉丝、紫菜肉丸汤、紫菜海蛎汤、玉米排骨汤、榨菜肉丝汤、虫草花炖鸡汤、宫保鸡丁....佛跳墙翡翠珍珠鲍荔枝肉芋泥鸡茸鱼唇红烧猪蹄吃个面也是很纠结炒线面、尚干拌面、长乐杠面、连江鱼面、闽清糟菜炒粉干、平潭马鲛鱼面汤、鸭面、牛肉面、酸辣面、生烫面、大肠面、大排面、猪腰面、鱼汤面、青菜肉丝面、猪肝面、素鸡面、三鲜面、葱油拌面、麻酱拌面、番茄鸡蛋面、花生酱拌面、兰州拉面、酸菜鱼面、臊子面、乌冬面、重庆小面、热干面、炸酱面、鸡汤面、红烧牛肉面、云霄水面、猪蹄面、担担面...尚干拌面长乐杠面牛肉面酸辣面重庆小面我们这还有全球各地的美食韩国菜、日本菜、法国菜、印度菜、泰国菜、越南菜、杭州菜、湖北菜、四川菜、湘菜、清真菜、粤菜、台湾菜、香港菜、澳门菜、印尼菜、东南亚风情菜、美国菜、火锅、自助餐、面包甜点、咖啡店、烧烤、烤鱼、牛排、刺身、热狗、汉堡、pizza...韩国菜意大利菜新疆菜粤菜日料据说这几条美食街,只要走一趟就会胖吃货一条街--西洪路、小吃一条街--温泉支路、特色小吃一条街--学生街、烧烤一条街--达明路、咖啡一条街--城守前路、酒吧一条街--榕城世贸广场、印尼小吃一条街--华塑新村、新兴的美食、福州老味道--井大路、商务美食区中外美食荟萃--华林路、名巷老街福州味--三坊七巷、福州CBD商务美食圈--五四路、囊括中餐、西餐、自助餐各类美食--杨桥路、高大上海鲜姿造美食地--湖东路、最人文意蕴的美食地--白马北路、两区交界美食地--六一北路……学生街达明路五四路三坊七巷另外开心了要吃吃吃庆祝一下吧?不开心要吃吃吃发泄一下吧?在福州胖子是可以被原谅的谁在说你胖,这条微信甩给她!。
炒蒜蓉的做法

炒蒜蓉的做法
所需材料:大蒜2头、色拉油4-5汤匙、盐1茶匙、蚝油1汤匙、鸡精1茶匙、白胡椒粉1茶匙、白糖2茶匙、
做法步骤:1、把大蒜的外皮剥去,再把大蒜头部蒜蒂切掉
2、把大蒜切成粉末状,在分成多份
3、起火给锅加温,放入适量菜籽油,让锅的温度达到近60℃,放入切好的蒜蓉末,这里切记不易大火剪炒,需小火慢炒
4、炒制期间,需不断地用勺子翻炒蒜蓉,使它受热均匀,防止它烧糊烧焦。
把蒜蓉小火翻炒至开始慢慢漂浮起来,颜色变淡黄,就可以了。
5、下入剩下的1份生蒜蓉,翻炒均匀,略炒一下,炒出蒜香味就可以,关火这样炒制的蒜蓉,叫金银蒜,先炒的蒜蓉是金色的,后来加入的蒜蓉,经过简单炒制,颜色是白色,混合一起,就是金银蒜,前边的金蒜炒得比较干,突出的是蒜香味,而银蒜是突出蒜本身的鲜味,两种混合在一起,又香又鲜。
郑启五美食随笔 闽西新茶点

郑启五美食随笔闽西新茶点
郑启五
闽西的客家乡亲送来了几款龙岩新茶点,原本在绿豆馅
饼和婚庆喜饼颇有建树的“新罗区龙凤食品厂”,又开始了茶点的精耕细作,因为他们知道闽人嗜茶,而不少茶客讲究茶配,这“茶配”北方人更多称之为“茶食”,而西人则叫“茶点”,大概是从“西点”派生而来的,星星点点,反正遵循与茶汤的相得益彰,共襄下午茶喧宾夺主的色香味……
“龙凤食品”炸出的“麻花”样子就像老闽南的“蒜蓉枝”,还喷上黑芝麻,酥而不硬,南北通吃,佐以普洱茶汤,口感更美。
“兰花根”甘香脆甜,样子长得和俺厦门的“寸枣”大同小异,兼顾新老口味,那可是一壶铁观音暧昧的绝配。
除了“麻花”和“兰花根”,还有一款由糯米、麦芽糖、芝麻和白糖共建的“麻枣”也相当诱人,比起闽南的“麻枣”,人家客家的“麻枣”娇巧可人,真真就是颗颗枣儿的大小了,那麻麻的一碟,冬日的下午佐以透亮的红茶,在暖暖阳光漫射下,茶与枣的缠绵是幽会的经典。
兼容并蓄,推陈出新,“龙凤食品”龙飞凤舞,长袖善舞,一舞一酥香;我这个闽南老茶客善品,在回甘的茶汤里咀嚼着一份厦门老知青对第二故乡隐匿的私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蒜蓉枝
蒜蓉枝
闽南话读音近似:蒜冗giesuanronggie
厦门很多的小吃店都有卖一种裹着一层白色的糖质和蒜蓉的麻花样子的东西,它有个特别的名字“蒜蓉枝”。
传说宋朝政和元年(1116年)七夕夜,风流皇帝宋徽宗到青楼去找京城名妓李师师,适逢李师师和她那班青楼小姐妹一起在园中“乞巧”。
宋徽宗便也混在脂粉堆中与李师师同拜双星。
李师师问他有何心愿,宋徽宗告诉她,今生只求能与李师师永结同心,如双星相连。
李师师大受感动,便让厨子炸了盘“拧枝果”来供奉牛郎织女,祈求保佑两人能像“拧枝果”一样,爱无止境、永不分离,并打算随宋徽宗入宫从良。
但美梦易碎。
很快,金人破京,宋徽宗父子两人被金人俘虏。
但曾为宋徽宗与李师师“爱情信物”的“拧枝果”却流传到了民间,并因李师师打算从良而易
名为“算良枝”。
“算良枝”制作方便、清脆香甜,作为茶市点心颇得百姓喜爱。
直至清初,人们在“算良枝”的外表再镀上一层白色的糖质和蒜蓉,方才更名为“蒜蓉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