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江苏高考语文三维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题”专项练、 打印带解析版

合集下载

【推荐】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三维二轮专题复习:附加题自选练4含解析

【推荐】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三维二轮专题复习:附加题自选练4含解析

附加题自选练4(时间:30分钟满分:40分)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书法之坏,自颜真卿始。

自颜而下,终晚唐无晋韵矣。

至五代李后主,始知病之,谓颜书有楷法而无佳处,正如叉手并足,如田舍郎翁耳。

李之论一出,至宋米元章评之曰:颜书笔头如蒸饼,大丑恶可厌。

又_曰_颜_行_书_可_观_真_便_入_俗_品_米_之_言_虽_近_风_不_为_无_理_然_能_言_而_行_不_逮。

至赵子昂出,一洗颜、柳之病,直以晋人为师,右军之后,一人而已。

(节选自《墨池琐录》) 1.用斜线“/”给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5分)解析:解答主观断句题主要靠对文意的理解,可利用判断主谓宾断句,也可利用一些停顿标志断句,比如“曰”后面要停顿,还可利用关联词断句,比如“虽……然……”,“然”前应断开。

答案:又曰/颜行书可观/真便入俗品/米之言虽近风/不为无理/然能言而行不逮(每处1分)2.《墨池琐录》的作者与《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的作者为同一人,请写出其朝代和姓名。

(2分)答:答案:明代杨慎(每空1分)3.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颜真卿书法之“病”。

(3分)答:参考答案:缺乏晋人气韵;(1分)遵循楷书笔法却没有楷书的长处显得丑陋。

(2分) 参考译文:书法的破坏,从颜真卿开始。

从颜真卿往后,一直到晚唐都没有晋人气韵了。

到五代李后主,才知道颜真卿的书法有问题,说颜真卿的书法有楷书笔法却没有楷书的长处,正像叉着手并着脚的人,就像种庄稼的老汉一样。

李煜的言论出后,到宋代米芾评论颜真卿的书法说:颜真卿的字笔头像馒头,十分丑恶让人讨厌。

又说颜真卿的行书可以一看,楷书就进入俗品,米芾的话虽然近于讽刺,也不是没有道理,然而他能说却做不到。

到赵子昂出现,他一下子去掉颜、柳的毛病,直接把晋人当老师,右军(王羲之)以后,就他一人罢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中,王熙凤极富心机,最善玩弄权术,她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最后落了个“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的悲剧下场。

2020江苏高考语文三维二轮专题复习:小题组合保分练10 打印带解析版

2020江苏高考语文三维二轮专题复习:小题组合保分练10 打印带解析版

小题组合保分练10(时间:20分钟满分:2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他一个人背个包跑到山里的茶场,对着满目的青绿,老天能再给他一次机会,让他东山再起。

后来,果如其愿,普洱开始热销,价格,老陆专销普洱,自然赚得盆满钵满。

茶城的人都知道老陆发了财,但不见暴发的样子,他依然每天和人品茶对弈,过着的日子。

A.祈求扶摇直上悠然B.乞求青云直上悠闲C.乞求青云直上悠然D.祈求扶摇直上悠闲解析:选D解答本题,应根据词义及具体语境辨析。

“乞求”指请求给予,如“乞求宽恕”“乞求施舍”。

“祈求”指恳切地希望或请求。

从语境来看,应选择“祈求”。

“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

“青云直上”形容官职升得很快很高。

从语境来看,是形容“价格”,所以选“扶摇直上”。

“悠然”形容悠闲的样子。

“悠闲”指闲适自得。

根据横线后“的日子”,应用“悠闲”。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B.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C.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D.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解析:选B A项,“牙璋”是古代发兵用的符信,这里借指军队,“凤阙”代指皇宫。

B项,“芳草无情”是将“芳草”拟人化了。

C项,“乱红”是以花的颜色代指零乱的落花。

D项,“蛾眉”指古代女子长而美的眉毛,代指美女容貌。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那时候,在南京,刚刚开始记得一些零碎的事,画面里常常出现一片美丽的郊野,我悄悄地从大人身边走开,独自坐在草地上。

必有一两粒我所未拾起的梧桐籽在那草地上发了芽吧?①每起一阵风我就在落叶的雨中穿梭,拾起一地的梧桐籽②叶子是黄褐色的,弯曲的,像一只载着梦的小船,而且船舷上又长着两粒美丽的梧桐籽③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簌簌地落着,许多神秘的美感也一起落进我的心里来了④我就那样迷乱地捡起一片落叶⑤我忽然迷乱起来,小小的心灵简直不能承受这种兴奋A.⑤④②③①B.③⑤④②①C.②③⑤④①D.③①②④⑤解析:选B排列语句要寻找邻近句,寻找相同词语是一个好方法。

【推荐】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三维二轮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增分练4文言文+古诗词+名句名篇

【推荐】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三维二轮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增分练4文言文+古诗词+名句名篇

古诗文阅读增分练4 文言文+古诗词+名句名篇(时间:40分钟满分:37分)一、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尚书都官员外郎陈君墓志铭[北宋]曾巩元丰元年,巩为福州,奏疏曰:“臣所领内,知泉州事、尚书屯田员外郎陈枢,质性纯笃,治民为循吏,积十有五年,不上其课.,故为郎久不迁。

宜优进其官,以奖恬退。

”于是天子特迁.君尚书都官员外郎。

君为人恂恂蹈规矩,有善不自伐。

于势与利无秋毫顾计心,于义所在侃然自任,人莫能及也。

所至必兴学校,以教化为先。

初尉鄱阳,令得盗五人,属尉使为功,君辞不受。

令旌德,旌德之民岁输米于芜湖县仓,路回远,费甚,君请输钱以便民。

谯县民输豆于会亭仓,以给驿行者。

君复请输钱,以直给驿行者。

罢县,民绝桥闭门留君,以间乃得去。

泉州岁凶,君筑室止穷民,饥者给食,病者给医,人忘其穷。

使者搜.兵于闽,以益戍广西,君建言兵当搜者,父母老,或疾,至无他子,皆可听免,诏定著于令。

余尝闻繁昌有大姓杀人,州县不能正其罪。

君时令旌德,或徙其狱属君,君验治僮客,尽得其隐伏。

杀人者论死,人以为尽其情。

又闻君之令旌德也,州有所赋调,他县皆奉行,至旌德,令独计曰:“非吾土之所有也,非吾人之所堪也,不敢以赋民。

”争或至十反。

守怒,出语诋君,君益争,州听然后止。

后闻泉州旱,君图所以赈民者,欲预为具。

或讥君近名,君不为动。

此君之事,余得之于耳目者也。

,初尉饶之鄱阳,用荐者令抚之宜黄,避亲嫌,君字慎之,湖州长兴人。

君进士及第....著作佐郎,知亳之谯县。

今上即位,恩迁尚书屯田员外郎,令宣之旌德。

用荐者迁秘书省...。

服除,徙权.用荐者知越州司录。

未至,丁父忧。

服除,受三司盐铁判官。

未至,丁母忧...发遣明州事。

未至,又徙泉州,留再任,以疾请致仕,未报而卒。

君既行治高,世皆以谓宜不次用。

然卒不得至中寿,而用止于此,其非命也夫!余与君好为最久,故不辞而铭君墓。

辞曰:所处而安,绌外累也。

所守而固,笃自强也。

诗以铭之,以常存.也。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含解析20200710267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含解析20200710267

文言文阅读在江苏高考中,文言文阅读的选择题,考生的正确率一般都较高,真正的难点和失分点是文言文翻译题和文言文概括分析简答题。

考生在作答翻译题时得分寥寥,甚至连大意分都能丢掉。

这其中固然有基础不牢、知识面狭窄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许多考生在积累已基本定量的前提下,没有强化应具备的翻译意识,不会合理规避文言文翻译的一些失分点,从而造成失分。

而对概括分析简答题,考生则常因读不通文本、概括提炼能力欠缺而无奈放弃。

本专题特设3讲,专攻文言文阅读的这2大易失分题型。

第1讲强化文言文翻译4个意识——保高分1.根据以往阅卷的经验,在翻译句子时,有好多同学居然经常把人物名字,尤其是长而怪的少数民族的人物名字,当作实词甚至虚词来理解,闹出了不少笑话。

如《缅甸土司传》中的卜刺浪、莽得刺、马者速、那罗塔等人名。

2.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下面[例1]中的传主“沈通明”,后面就成了“通明”。

有时在行文过程中,根据人物表述,还会改用“名”或“字”来代指人物,如《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籍”就是项羽的名,很多学生缺少人物意识,不知“籍”为何意,造成理解障碍。

强化人物意识,可以弄清人物关系、人物与事件的关系,有利于所译句子的翻译。

二、语境意识——揣摩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主要是利用一个语境(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之内的语句表述连贯、语意密切的特点来翻译句子。

需要强调的是,语境有小、大之分。

最小的语境即词语所在的句子,稍大的语境是词语所在句子的上下句,最大的语境即文段中所有与该词语相关的文句。

有时候,对词语的解释符合小语境,甚至还符合上下句构成的语境,但不符合完整的大语境。

这种符合局部语境,但与完整语境不符的情况极具迷惑性,所以在翻译时不能只满足于推敲其是否符合上下句的意思,必须要在完整的语境中揣摩其含义。

1.利用语境补出省略成分文言文省略句子成分的现象比较常见,量词、主谓宾,甚至句子都可能被省略,成分被省略的句子如果要求翻译,语境能提示我们补出这些省略成分。

2020江苏高考语文三维二轮专题复习:小题组合保分练41打印带解析版

2020江苏高考语文三维二轮专题复习:小题组合保分练41打印带解析版

小题组合保分练41(时间:20分钟满分:2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西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文人墨客为之留下一首首千古的诗文;帝王将相,贩夫走卒,游西湖者,;志士仁人亦纷至沓来,影响之大首推岳飞,人们在为岳飞的凛然正气击节叫好的同时,也秦桧等人的作为。

A.传颂川流不息不齿B.传诵川流不息不耻C.传诵络绎不绝不齿D.传颂络绎不绝不耻解析:选C传颂:辗转传布颂扬。

传诵:辗转传布诵读;辗转传布称道。

此处的对象是“诗文”,应用“传诵”。

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来来往往,连接不断。

前者一般没有特定的目的地,而后者有。

此处限定了地点“西湖”,应用“络绎不绝”。

不齿:不与同列;不看作同类(表示鄙视)。

不耻:不顾羞耻,不以为有失体面;不以为耻。

此处有鄙视意,应用“不齿”。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企业的交锋交融,必将更大程度地激发互联网发展的智慧与活力,为我们向着目标迈进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B.李安执导的武侠电影《卧虎藏龙》,在中国语境下展示了对人性独到的思考,曾入选美国《娱乐周刊》评选的“当代最伟大的50位电影导演”。

C.老旧民房倒塌触动着全社会的神经,此类事件不断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政府住建部门安全监管、普查不到位。

D.目前国家不断提升对农村电影放映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农村电影放映领域,不断改善农村地区观看电影的条件。

解析:选A B项,偷换主语,“曾入选美国《娱乐周刊》评选的……”的主语应是“李安”,而不是电影《卧虎藏龙》,应在“曾入选”前面加“李安”。

C项,句式杂糅,应去掉“由于”。

D项,搭配不当,“提升”与“力度”不搭配,应将“提升”改为“加大”。

3.下列谦敬辞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老师送给小张一支钢笔,小张收下了钢笔,并感谢李老师的惠赠..。

(江苏专用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三翻译文言句子课件

(江苏专用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三翻译文言句子课件
有国手曰林符卿,老游公卿间,见百龄年少,意轻之。一日,诸公卿会饮,林 君谓百龄曰:“吾与若同游京师,未尝一争道角技,即诸先生何所用吾与若耶?今 愿毕其所长,博诸先生欢。”诸公卿皆曰:“诺!”遂争出注,约百缗。凡三战, 林君三北。于是百龄棋品遂第一,名噪京师。(选自秦松龄《过百龄传》,有删节)
1234 5 6
1234 5 6
(1)谋脱身不得,至中道乃尽出所赐金帛予守者,宵行乱军中,几死者数矣。(5分) 译文:(_两__人__)_谋__划__不__能__够__脱__身__,__走__到__半__途__中__,__把__所__赐__金__帛__交__给__看___守__的__人__,__然__后__半__夜_ 在__乱__军__中___逃__亡__,__数__次__几__乎__死__去__。__(得__分__点__:__“__谋__”__“___中__道__”__“__宵__”__“__几__”__各__1_分__,__句_ 式__1_分__)_ (2)吾向者以智免,今者以廉免,虽然,去待诏与孔嘉远矣。(5 分) 译文:我__先__前__凭__借__智__慧__脱__身__免__罪__,__现__在__是__凭__借__廉__洁__脱__身__免__罪__,__虽__然__这__样__,__我__与__文__徴__ 明__、__彭__孔__嘉__还__是__相__差__太__远__。__(_得__分__点__:__“__向__”__“__以__”__“__免__”__“__去__”__各__1_分__,__句__式__1_分__)_
(1)诸乡先生耳语百龄曰:“叶公显者,若当阳负,何屡胜?”(5分) 译文:带__百__龄__来__的__乡__亲___悄__悄__地__对__他__说__:__“__叶__公பைடு நூலகம்_是__个__大__官__,__你__应__该__假__装__输__棋___,__怎__么__ _能__多__次__战__胜__他__呢__?__”__[得__分__点__:__“__诸__”__,__众__、__各__个__;__“__耳__语__”___,__凑__近__别__人__耳__朵__小__声__ _说__话__;__“__叶__公__显__者__”__(_判__断__句__);___“__若__”__,__你__;__“__阳__”__,__装__作__、__假__装__;__“__何__”___,__为__ _什__么__;__“__屡__”__,__多__次__;__“__胜__”__,__战__胜__;__“__何__屡__胜__”__(反__问__句__)_] _ (2)吾与若同游京师,未尝一争道角技,即诸先生何所用吾与若耶?(5分) 译文:我__和__你__一__起__游__学__京__师__,__未__曾__来__一__次__下__棋__比__赛__技__艺__,__那__么__让__各__位__先__生__怎__么__用___ _我__和__你__呢__?__[_得__分__点__:__“__与__”__,__连__词__,__和__;__“__若__”__,__你__;__“__游__”__,__游__学__;__“__尝__”__,__ _曾__;__“__技__”__,__技__艺__;__“__即__”__,__连__词__,__则__、__就__、__那__么__;__“__何__”__,__怎__么__;__“__即__诸__先__生___ _何__所__用__吾__与__若__耶__”__(反__问__句__)_] _

2020届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训练: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Word版含解析

2020届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训练: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近三年江苏卷命题与考情分析1.近三年江苏高考卷文言文选材形式上不断求变:状、记、传。

从表达方式上看,基本上为记叙类,重点在记人叙事,尽管有些文本是几种表达方式兼用。

2.四道题目,题型相对稳定,全面考查五大考点,设题紧扣中学文言文教学实际,又能提供新的角度和知识点,如2017年加大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可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也有利于中学文言文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2018~2019年加大对分析概括考查,预计2020年考查分析概括可能性比较大,其他题型相对稳定。

一、(2019·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临川汤先生传邹迪光先生名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豫章之临川人。

生而颖异不群。

体玉立,眉目朗秀。

见者啧啧曰:“汤氏宁馨儿。

”五岁能属对。

试之即应,又试之又应,立课数对无难色。

十三岁,就督学公试,补邑弟子员。

每试必雄.其曹偶。

庚午举于乡,年犹弱冠耳。

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

”丁丑会试,江陵公①属其私人啖以巍甲而不应。

曰:“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

”公虽一老孝廉乎,而名益鹊起,海内之人益以得望见汤先生为幸。

至癸未举进士,而江陵物故矣。

诸所为附薰炙者,骎且澌没矣。

公乃自叹曰:“假令予以依附起,不以依附败乎?”而时相蒲州、苏州两公,其子皆中进士,皆公同门友也。

意欲要之入幕,酬.以馆选,而公率不应,亦如其所以拒江陵时者。

以乐.留都山川,乞得南太常博士。

至则闭门距跃,绝不怀半刺津上。

掷书万卷,作蠹鱼其中。

每至丙夜,声琅琅不辍。

家人笑之:“老博士何以书为?”曰:“吾读吾书,不问博士与不博士也。

”寻以博士转南祠部郎。

部虽无所事事,而公奉职毖慎,谓两政府进私人而塞言者路,抗疏论之,谪粤之徐闻尉。

居久之,转遂昌令。

又以矿税事多所蹠戾②,计偕之日,便向吏部堂告归。

虽主爵留之,典选留之,御史大夫留之,而公浩然长往,神武之冠竟不可挽矣。

居家,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干旄往往充斥巷左,而多不延接。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译文)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译文)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译文)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一)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6—9题。

(共19分)(1)孝景崩,武帝立。

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

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汉景帝死了,武帝登基。

大臣们都认为李广是名将,(武帝)就把李广(从)上郡太守任上(调回京城)担任未央宫卫尉,同时程不识也担任长乐宫卫尉。

程不识以前和李广都是凭借边郡太守的身份统率军队屯守(边疆)。

等到出关攻打匈奴(的时候),李广行军没有部队的编制和行阵的部署,靠近水草充足的地方扎营,休息时人人(都可以)自由行动,(夜间)不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幕府简省公文簿册的事情,但也(会)远远地(派出)哨兵(侦察敌情),(队伍)不曾遇到什么危险。

程不识严格要求部队的编制和行伍营阵的部署,(夜间)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军中办事人员办理公文簿册的事十分齐备详明,部队得不到休息,但是也(从来)不曾碰到什么危险。

程不识说:“李广治军十分简便易行,可是(如果遇到)匈奴突然袭击他,(他)就没有用来制止的办法了。

然而他的士兵只是放松快乐,都愿意为他去死。

我治军虽然烦琐,可是匈奴也不能侵犯我。

”这一时期,汉朝边境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但是匈奴害怕李广的韬略,士兵们也大都愿意跟随李广而以程不识(的苛求)为苦。

(取材于司马迁《史记》)(2)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行阵,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题”专项练(时间:45分钟满分:5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8分)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

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

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

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

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

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

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

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

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

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衍妻郭氏,贾后之亲,藉中宫之势,刚愎贪戾,聚敛无厌。

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

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

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时齐王冏有匡复之功,而专权自恣,公卿皆为之拜,衍独长揖..焉。

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

及越薨,众共推为元帅。

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

辞曰:“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

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

”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

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

勒甚悦之,与语移日。

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称尊号。

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

”使左右扶出。

谓其党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

”使人夜排墙填杀之。

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

”时年五十六。

(选自《晋书·王衍传》,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总角尝造.山涛造:拜访B.不以经.国为念经:治理C.衍自说少不豫.事豫:参与D.当可活.不活:救活解析:选D活:让……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总角,古时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来代指儿童时代。

B.龙门,古代身份高的人的府邸,“一世龙门”是指文人所崇仰的人物,后起的文人登门拜访,可称为“登龙门”。

C.长揖,旧时见面的一种礼节。

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向对方表示敬意。

D.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在不同朝代,三公的具体所指不尽相同。

解析:选C长揖,是旧时的一种相见礼。

拱手高举,自上而下行礼。

[知识链接]三公:人臣中最高的三个官位。

①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②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③东汉至魏晋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

(4分)译文:(2)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

(4分)译文:参考答案:(1)不久晋朝全军被石勒部队击败,石勒称呼他王公,并和他见面,向王衍询问西晋旧事。

(得分点:“俄而”“举”“被动句式”各1分,句意1分)(2)我辈即使比不上古人,如果从前不效法崇尚浮华虚无,合力来匡救天下,还可以不到今天这个地步。

(得分点:“曹”“祖尚”“戮力”各1分,句意1分)4.根据第三段,概括王衍为官的特点及其结果。

(4分)答:参考答案:为官特点:身居要职,却不把治理国家放在心上,只求自保。

(2分)结果:王衍被俘后,与石勒谈话时,仍推脱责任,并劝其称帝,故被杀。

(2分)参考译文:王衍字夷甫,神情明净秀美,风度姿态安详高雅。

童年时曾经拜访山涛,山涛(为之)感叹很长时间,(王衍)离开后,(山涛)目送他说:“是哪个老妇人,生出这么个孩子啊!然而贻误天下百姓的,未必不是这个人哪。

”王衍既有高才美貌,(又)聪明颖悟如神,常常自比子贡。

加上声威名望很高,令当世之人钦佩敬慕。

善于谈玄理,只以谈论《老子》《庄子》为事。

经常手持玉柄麈尾,与手同色。

如果感到所谈的道理有不稳妥之处,立刻更改,世人送他名号“口中雌黄”。

朝野上下意见一致,说他是“一世龙门”。

(王衍)连续担任显要官职,后来做官的人,无不仰慕仿效他。

选拔任用的贤能之士为官以后,都以王衍为首。

骄傲清高、虚浮怪诞,于是成为风俗。

王衍的妻子郭氏,是贾后的亲戚,凭借中宫的权势,固执己见,贪婪暴虐,聚敛钱财不知满足。

王衍憎恶郭氏的贪婪卑鄙,因此口中从不提钱。

郭氏想试探他,让婢女用钱绕床,让王衍不能走动。

王衍早晨起来看见钱,对婢女说:“拿这些东西下去!”他的心意是这样的。

当时齐王司马冏有恢复皇室的功劳,因而专权自任,公卿都对他行拜礼,唯独王衍对他行拱手礼。

王衍虽然身居宰辅要位,却不把治理国家放在心上,而考虑保全自身的办法。

等到司马越去世,众人共同推举王衍为元帅。

王衍因为盗匪四处兴起,害怕而不敢担当此任。

推辞说:“我年少时没有做官的欲望,随着选补官吏,到了今天的官位。

如今的事,怎么能用不具备才能的人来充任呢。

”不久晋朝全军被石勒部队击败,石勒称呼他王公,并和他见面,向王衍询问西晋旧事。

王衍向(他)陈说西晋遭受灾祸与失败的缘由,(并)说所有计谋都与自己无关。

石勒非常爱慕他(的才华),和(他)谈了很长时间。

王衍说自己从年少时就不参与政事,想求得自身免难,于是劝石勒称帝。

石勒大怒说:“你闻名四海,身居朝廷要职,年轻时入朝为官,一直做到满头白发,怎能说不参与政事呢!使国家破亡,正是你的罪状。

”叫左右的人扶他出去。

石勒对他的同党孔苌说:“我走遍天下,从没见过这样的人,该不该留他一命呢?”孔苌说:“他是晋国的三公,必定不会为我们尽力,又有什么可用的呢?”石勒说:“但不能对他使用刀杀。

”让人夜里推倒墙埋杀了他。

王衍临死时,回头(对人)说:“呜呼!我辈即使比不上古人,如果从前不效法崇尚浮华虚无,合力来匡救天下,还可以不到今天这个地步。

”(王衍)死时五十六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8分)王子直文集序曾巩至治之极,教化既成,道德同而风俗一,言理者虽异人殊世,未尝不同其指。

何则?理当故无二也。

是以《诗》《书.》之文,自唐虞..以来,至秦鲁之际,其相去千余岁,其作者非一人,至于其间尝更.衰乱,然学者尚蒙余泽,虽其文数万,而其所发明,更相表里,如一人之说,不知时世之远,作者之众也。

呜呼!上下之间,渐磨陶冶,至于如此,岂非盛哉!自三代教养之法废,先王..之泽熄,学者人人异见,而诸子..各自为家,岂其固.相反哉?不当于理,故不能一也。

由汉以来,益远于治。

故学者虽有魁奇拔出之材,而其文能驰骋上下,伟丽可喜者甚众,然是非取舍,不当于圣人之意者亦已多矣。

故其说未尝一,而圣人之道未尝明也。

士之生于是时,其言能当于理者,亦可谓难矣。

由是观之,则文章之得失,岂不系于治乱哉?长乐王向字子直,自少已著文数万言,与其兄弟俱名闻天下,可谓魁奇拔出之材,而其文能驰骋上下,伟丽可喜者也。

读其书,知其与汉以来名能文者,俱列于作者之林,未知其孰先孰后。

考.其意,不当于理者亦少矣。

然子直晚自以为不足,而悔其少作。

更欲穷探力取,极圣人之指要,盛行则欲发而见之事业,穷居则欲推而托之于文章,将与《诗》《书》之作者并,而又未知孰先孰后也。

然不幸蚤世,故虽有难得之材,独立之志,而不得及其成就,此吾徒与子直之兄深父所以深恨于斯人也。

子直官世行治,深父已为之铭。

而书其数万言者,属予为叙。

予观子直之所自见者,已足暴.于世矣,故特为之序其志云。

(选自《唐宋名家文集·曾巩卷》,有删改)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至于其间尝更.衰乱更:更换B.岂其固.相反哉固:本来C.考.其意,不当于理者亦少矣考:考察D.已足暴.于世矣暴:显露,显扬解析:选A更:经历。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书》,又称《尚书》《书经》,是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

B.唐虞,是唐尧与虞舜的并称。

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

C.先王,是对先前的君主和王侯的总称。

D.诸子,指的是先秦时期各个学术流派的代表人物或他们的著作。

解析:选C先王,指的是已经去世的君主。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由是观之,则文章之得失,岂不系于治乱哉?(4分)译文:(2)此吾徒与子直之兄深父所以深恨于斯人也。

(4分)译文:参考答案:(1)由此看来,那么文章的得失,难道不是和社会的安定混乱联系在一起吗?(得分点:“是”“系”各1分,“岂……哉”句式1分,句意1分)(2)这也是像我这样的人与子直的兄长深父对此人感到深深遗憾的原因。

(得分点:“徒”“所以”“恨”各1分,句意1分)8.试用几个四字短语简要概括王子直的形象特点。

(4分)答:参考答案:才华出众,志向远大,严于律己,孜孜以求,名声卓著,命运不济。

(每点1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参考译文:至善至美的政治到了最高境界,社会政教风化已经形成,道德相同而风俗统一,虽然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去探讨事理,但其意旨是相同的。

什么原因呢?(因为)事理应当本来就没有两样的。

因此《诗经》《尚书》中的文章,从唐尧、虞舜以来,到东周秦鲁之时,它们相距一千多年,它们的作者不是一人,甚至这中间曾经经历衰乱,但是做学问的人还是蒙受前人遗留的恩泽,虽然他们的文章数万,但它们表达的内容,彼此间事理意义相辅相成,如同一个人的学说,不知道时世相隔的久远,作者的众多。

唉!从唐虞到东周秦鲁这段时间,(政教风化)逐渐磨砺熏陶,(道德风俗)到了这样(统一)的地步,难道不是盛况吗!自从夏、商、周三代以来教化修养的法度废除了,先王的德泽消亡了,做学问的人见解不同,而诸子百家各立门户,难道他们的意见本来就相反吗?不符合事理,所以要义不能一致。

自汉朝以来,离盛世更远。

所以做学问的人虽然有出类拔萃的才能,而且他们的文章能纵论古今,宏伟壮丽,令人喜闻乐见的很多,但是是非取舍,不符合圣人的要义的情况也很多啊。

所以他们的见解未尝一致,圣人之道也未尝阐明。

读书人生活在这个时代,他的言论能符合事理,也可以说是很困难啊。

由此看来,那么文章的得失,难道不是和社会的安定混乱联系在一起吗?长乐人王向,字子直,从年少时写成的文章已有数万字,他和他的兄弟都名闻天下,可以称得上是出类拔萃的人才,而且他的文章能纵论古今,宏伟壮丽,令人喜闻乐见。

读他的书,知道他能与汉以来靠写文章出名的人,一同享誉文坛,不知道他们的排名谁先谁后。

考察他文章的意旨,不符合事理的也寥寥无几。

然而子直晚年自认为文章有不足之处,而对自己年少时写的东西感到后悔。

他还想要深入探索竭力研求,研究透圣人的要旨,显耀得志时则希望将圣人的思想体现于事业之中,穷困不得志时则试图阐发圣人的思想,使之表现于文章之中,将他和《诗经》《尚书》的作者并称,却又不知道他们排名谁先谁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