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中医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伤寒论》是下列哪位医家所著?A. 李时中B. 张仲景C. 《黄帝内经》D. 王叔和答案:B. 张仲景2. 伤寒初起时主要是由于下列哪个脏腑受伤?A. 肺脏B. 脾脏C. 肝脏D. 肾脏答案:B. 脾脏3. 伤寒论中的“伤寒”的病因主要是由于下列哪种情况引起的?A. 患者受寒B. 患者受风C. 患者饮食不洁D. 患者情绪波动答案:B. 患者受风4. 伤寒论中提到的“六经辨证”是指下列哪些脏腑?A. 心、肺、肝、脾、肾、胆B. 肺、大肠、胃、脾、小肠、胆C. 肺、心、肝、脾、肾、胆D. 大肠、胃、肝、脾、小肠、胆答案:C. 肺、心、肝、脾、肾、胆5. 伤寒论中提到的“六经辨证”中,主要通过下列哪个指标来判断病情?A. 脉象B. 尿液C. 咳嗽D. 体温答案:A. 脉象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中的论述是否正确。

1. 伤寒论中,张仲景提出的“六经辨证”是根据疾病的病程和脉象来判断病情。

答案:正确2. 伤寒论中的“脾疬”是指脾脏受伤后引起的疾病。

答案:错误3. 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是针对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案。

答案:错误4. 伤寒论主要讨论了传染病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答案:正确5. 伤寒论中的“伤寒”指的是患者受到中暑引起的疾病。

答案:错误三、问答题详细回答下列问题。

1. 伤寒论中的“少阳阳明病”是如何发生的?答:少阳阳明病是因为外感风寒外邪侵袭,首先伤及少阳经络,病程不及为伤寒,继而伤及阳明,病程超过为阳明病。

2. 请简要解释伤寒论中的“汗之法”和“吐之法”。

答:伤寒论中的“汗之法”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引发患者出汗,以排出体内的病邪;而“吐之法”则是通过药物的作用引发患者呕吐,以清除胃肠道中的有害物质。

3. 伤寒论中的“三阳之病”是指哪几种疾病?答:伤寒论中的“三阳之病”是指太阳病、阳明病和少阳病。

4. 伤寒论中提到的“咳嗽”症状通常属于哪个脏腑的病变?答:伤寒论中提到的“咳嗽”通常属于肺脏的病变。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伤寒的主要病理变化是:a) 肾脏功能障碍b) 肝脏功能障碍c) 脾脏功能障碍d) 肺脏功能障碍答案:c) 脾脏功能障碍2. 伤寒是由以下哪种病原体引起的?a) 病毒b) 细菌c) 寄生虫d) 真菌答案:b) 细菌3. 伤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空气飞沫传播b) 接触传播c) 食物污染传播d) 垃圾污染传播答案:c) 食物污染传播4. 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哪些症状?a) 高热b) 腹泻c) 咳嗽d) 头痛答案:a) 高热、b) 腹泻、d) 头痛二、简答题1. 伤寒的诊断主要依据哪些方面?答:伤寒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典型的症状包括高热、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等,体征方面可能出现黏膜瘀点、腹部压痛等。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液常规、白细胞计数、肝功能检查等,并可以通过培养分离病原菌来确诊。

2. 请简要概述一下伤寒的治疗原则。

答:伤寒的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抗菌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常用的抗生素包括氯霉素、头孢菌素等;其次,对症治疗是必要的,例如控制发热、补充营养、补液等;此外,必要时可以进行辅助治疗,如使用解热药物、止泻药物等。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三、论述题伤寒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负担。

因此,对于伤寒的认识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了解伤寒的病理变化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伤寒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脾脏功能障碍,这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

掌握这一点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在临床上更准确地判断和处理疾病。

其次,对于伤寒的传播途径进行有效的防控也是必要的。

伤寒主要通过食物污染传播,因此加强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避免食用污染的食物,对于减少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及时发现和隔离病患也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措施。

最后,在治疗伤寒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抗菌治疗、对症治疗和辅助治疗等。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孙思邈C. 李时珍D. 扁鹊答案:A2. “伤寒”一词在《伤寒论》中指的是什么?A. 外感风寒B. 内伤情绪C. 食物中毒D. 虫兽所伤答案:A3. 《伤寒论》中提到的“太阳病”主要是指:A. 头痛发热B. 胸闷咳嗽C. 腹痛泄泻D. 四肢无力答案:A4. “阳明病”在《伤寒论》中通常表现为:A. 高热不退B. 口干舌燥C. 胸闷气短D. 腹泻不止答案:B5. 《伤寒论》中提到的“少阳病”主要症状不包括以下哪项?A. 寒热往来B. 胸胁苦满C. 口苦咽干D. 四肢厥冷答案:D二、填空题1.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其主要论述了________病的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

答案:伤寒2.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强调了根据病人的具体________来进行治疗。

答案:症状3. “白虎加人参汤”是《伤寒论》中治疗________病的有效方剂。

答案:阳明4. 《伤寒论》中提到的“桂枝汤”主要用于治疗________病。

答案:太阳5.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了“六经辨证”的理论,其中“少阴病”主要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心神不安,四肢厥冷三、简答题1. 请简述《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理论。

答:《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是指根据疾病侵犯人体的不同经络,将伤寒病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这一理论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基础,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阐述《伤寒论》中“桂枝汤”的组成及其主治。

答:“桂枝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之一,主要由桂枝、白芍、生姜、大枣和甘草组成。

该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太阳病,即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等症状。

桂枝汤通过调和营卫、解表散寒的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3. 描述《伤寒论》中“阳明病”的典型症状及治疗原则。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伤寒论》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由谁所著?A. 李时中B. 张仲景C. 华佗D. 孙思邈答案:B. 张仲景2.伤寒病的发病特点是什么?A. 以高热为主要表现B. 以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C. 以呕吐腹泻为主要表现D. 以皮疹为主要表现答案:B. 以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3.下列哪种证候属于阳明病?A. 汗出恶风证B. 十四种急病证C. 寒害经络证D. 大热证答案:D. 大热证4.下列哪种病证属于太阳病?A. 汗出恶风证B. 大热证C. 寒害经络证D. 精神恍惚证答案:A. 汗出恶风证5.伤寒感染后,一般经过几个阶段?A. 2个阶段B. 3个阶段C. 4个阶段D. 5个阶段答案:C. 4个阶段二、简答题1.请简述伤寒的发病机理。

答: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传染病。

感染后,伤寒杆菌经口腔进入人体,首先进入肠道,通过肠道黏膜侵入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进而侵入全身各组织器官,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

伤寒的发病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上升期、高峰期和恢复期。

2.什么是三阴和三阳?答:三阴指的是太阳、少阳、厥阴三个经络;三阳指的是阳明、太阳、阳跷三个经络。

根据阴阳学说,人体经络系统包括阴经和阳经,三阴和三阳则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阴与三阳相互对应、相互影响,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3.伤寒论中提到了许多药物方剂,请列举出其中的三味药物和一剂方剂。

答:三味药物:黄芩、知母、黄连。

一剂方剂:黄连阿胶汤。

4.伤寒论中的"中风"与现代医学中的哪个疾病相对应?答:伤寒论中的"中风"与现代医学中的"中风"相对应。

"中风"是指中医学中的一种病证,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偏瘫、言语不清、眩晕等,与中风相关的疾病有脑中风(中风病)、心脑血管病等。

三、论述题请以你所学习的知识,结合伤寒论,谈谈你对传统中医治疗伤寒病的看法和认识。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汇总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汇总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汇总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孙思邈答案:A2. 《伤寒论》主要论述了哪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A. 感冒B. 伤寒C. 疟疾D. 肺结核答案:B3. 《伤寒论》中提到的“六经辨证”是指哪六经?A.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B. 手太阴心经、手阳明小肠经、足太阴肾经、足阳明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C.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阴肝经、足太阳胆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D. 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脾经答案:A4. 《伤寒论》中“太阳病”的典型症状是什么?B. 头痛C. 咳嗽D. 腹痛答案:A5. 《伤寒论》中“阳明病”的主要表现是?A. 汗出恶风B. 口渴欲饮C. 腹痛便秘D. 呕吐答案:B6. 《伤寒论》中“少阳病”的症状特点是什么?A. 口苦咽干B. 恶寒发热C. 头痛身痛D. 腹痛腹泻答案:A7. 《伤寒论》中“太阴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A. 腹痛腹泻B. 口干舌燥C. 四肢厥冷D. 头痛发热答案:A8. 《伤寒论》中“少阴病”的典型症状是什么?A. 手足心热B. 口干舌燥C. 四肢厥冷答案:C9. 《伤寒论》中“厥阴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A. 口苦咽干B. 四肢厥冷C. 腹痛腹泻D. 头痛发热答案:B10. 《伤寒论》中“和解法”主要针对哪种类型的疾病?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少阴病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伤寒论》中提到的“三阳合病”包括以下哪些症状?A. 发热恶寒B. 口渴欲饮C. 腹痛便秘D. 口苦咽干答案:ABC2. 《伤寒论》中提到的“三阴合病”包括以下哪些症状?A. 腹痛腹泻B. 四肢厥冷C. 口干舌燥D. 头痛发热答案:ABD3. 《伤寒论》中“汗法”适用于以下哪些情况?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少阴病答案:AC4. 《伤寒论》中“下法”适用于以下哪些情况?A. 阳明病B. 少阳病C. 太阴病D. 少阴病答案:AC5. 《伤寒论》中“和法”适用于以下哪些情况?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少阴病答案: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之一,主要论述伤寒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中医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中医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李时中C. 王叔和D. 孙思邈答案:A2. 伤寒论中提到的“三阳合病”是指哪三种病症?A. 太阳、阳明、少阳B. 太阳、阳明、厥阴C. 太阳、少阳、厥阴D. 阳明、少阳、厥阴答案:A3. 伤寒论中“六经辨证”中的“六经”指的是什么?A. 六种不同的疾病B. 六种不同的治疗原则C. 六种不同的经络D. 六种不同的病症类型答案:D4. 以下哪项不是伤寒论中提到的“温病”的治疗原则?A. 清热解毒B. 养阴润燥C. 温阳散寒D. 活血化瘀答案:C5. 伤寒论中提到的“汗法”主要适用于哪种病症?A. 寒邪在表B. 寒邪在里C. 热邪在表D. 热邪在里答案:A二、多选题6. 伤寒论中“三阳合病”的治疗原则包括哪些?A. 先治太阳B. 先治阳明C. 先治少阳D. 根据病情轻重决定治疗顺序答案:A, D7. 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包括哪些?A. 辨证施治B. 同病异治C. 异病同治D. 先治其标答案:A, B, C8. 伤寒论中提到的“温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哪些?A. 清热解毒B. 养阴润燥C. 温阳散寒D. 活血化瘀答案:A, B9. 伤寒论中“汗法”的适应症包括哪些?A. 寒邪在表B. 寒邪在里C. 热邪在表D. 热邪在里答案:A10. 伤寒论中提到的“温病”的临床表现可能包括哪些?A. 发热B. 口渴C. 汗出D. 脉浮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11. 伤寒论是中医治疗外感疾病的第一部专著。

()答案:√12. 伤寒论中的“三阳合病”指的是三种阳经同时受邪。

()答案:×(应为三种阳病同时出现)13. 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是按照经络来分病的。

()答案:×(应为按照病症类型)14. 伤寒论中提到的“汗法”是治疗寒邪在表的主要方法。

()答案:√15. 伤寒论中提到的“温病”的治疗原则是温阳散寒。

()答案:×(应为清热解毒、养阴润燥等)四、简答题16. 简述伤寒论中“三阳合病”的治疗原则。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华佗C. 李时珍D. 孙思邈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伤寒的主要症状?A. 发热B. 恶寒C. 咳嗽D. 头痛答案:C3. 伤寒论中的“太阳病”主要指的是什么?A. 外感风寒B. 内脏疾病C. 暑湿感冒D. 湿热病答案:A4. 伤寒论中提到的“白虎汤”主要用于治疗哪种症状?A. 气虚体弱B. 阴虚发热C. 阳虚寒冷D. 痰湿内阻答案:B5. 伤寒论中提到的“桂枝汤”主治的是什么?A. 风寒感冒B. 风热感冒C. 暑湿感冒D. 湿热感冒答案:A二、填空题1.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其主要内容是研究________的治疗方法。

答案:伤寒2.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了“辨证施治”的原则,强调治疗应根据不同的________来制定。

答案:病证3.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将伤寒分为________、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个阶段。

答案:太阳4. “伤寒三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为________病。

”答案:少阳5. “伤寒,身热不甚,脉数,无汗,自衄者,此为________病。

”答案:阳明三、简答题1. 请简述《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法。

答:《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法是张仲景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创立的一种针对伤寒病的辨证方法。

六经指的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每个阶段对应不同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强调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差异,来确定治疗方案,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原则之一。

2. 阐述《伤寒论》中“桂枝汤”的组成及其主治症状。

答:《伤寒论》中的“桂枝汤”是一种经典的方剂,主要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和大枣五味药物组成。

这个方剂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特别是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寒、无汗、脉浮紧等症状的太阳病初期。

桂枝汤具有发汗解表、调和营卫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感冒症状。

3. 描述《伤寒论》中“白虎汤”的适应症和治疗原理。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汇总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汇总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汇总一、单项选择题1. 《伤寒论》的作者是:A. 张仲景B. 华佗C. 孙思邈D. 李时中答案:A2. 《伤寒论》主要论述的是:A. 温病B. 伤寒C. 疟疾D. 痢疾答案:B3. 下列哪项不属于《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内容?A. 太阳经B. 少阳经C. 阳明经D. 厥阴经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伤寒论》中提到的“三阳合病”包括以下哪些症状?A. 发热B. 汗出C. 头痛D. 脉浮答案:A, B, C2. 根据《伤寒论》的论述,以下哪些是治疗伤寒的常用方法?A. 汗法B. 下法C. 和法D. 清法答案:A, B, C三、判断题1.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主要论述了伤寒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答案:√2. 《伤寒论》中提到的“六经辨证”包括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经。

()答案:×3. 根据《伤寒论》的观点,治疗伤寒病时,应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答案:√四、简答题1. 请简述《伤寒论》中“三阳合病”的治疗原则。

答案:《伤寒论》中“三阳合病”的治疗原则是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患者的体质,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如汗法、下法等,以达到调和阴阳、恢复机体平衡的目的。

2. 请简述《伤寒论》中对伤寒病的预防措施。

答案:《伤寒论》中对伤寒病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加强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病源,增强体质,以及在流行季节采取适当的预防药物等。

五、论述题1. 论述《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及其临床应用。

答案:《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是张仲景根据伤寒病的发病特点和病程变化,将伤寒病分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原则。

在临床上,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判断其处于哪个阶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治疗伤寒病的目的。

六、案例分析题1. 某患者出现发热、头痛、身痛、无汗等症状,根据《伤寒论》的理论,请分析其可能的病状,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论习题完整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一)A1型题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A.春秋时代B.西汉末年C.战国时代D.晋代E.东汉末年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A.王叔和B.成无己C.张机D.林亿E.华佗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A.孙思邈B.王叔和C.成无己D.林亿E.柯韵伯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 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A.循经传B.表里传C.直中D.并病E.合病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A.直中B.并病C.表里传D.两感E.越经传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A.113首B.112首C.111首D.397首E.245首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内容的论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A.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B.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D.全面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E.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二)X型题1.“伤寒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伤寒论》的版本及流传情况B.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C.《内经》的成书年代D.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E.《伤寒论》的学术发展史2.构成“伤寒学”的要素包括:A.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与研究内容B.长期的学术发展史与不同的学术流派C.大量的研究文献与一定数量与水平的研究队伍D.资金与硬件条件的支持E.在中医学的学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3.《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包括:A.《内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汤液经》E.《甲乙经》4.《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面: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B.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C.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E.制定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影响六经病传变的主要因素有:A.正气的盛衰B.发病的季节C.邪气的轻重D.治疗的当否E.感邪的性质6.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八纲是对疾病的病位、病性、邪正盛衰、趋势等方面的总的概括B.六经辨证是八纲辨证的系统化、具体化C.六经辨证来源于八纲辨证D.八纲贯穿于六经辨证之中,六经辨证体现着八纲E.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相辅相成,互相补充7.影响伤寒病发病的主要因素有:A.体质因素B.自然因素C.文化因素D.种族因素E.社会因素8.六经病传变的方式有:A.越经传B.循经传C.表里传D.上下传E.手足传9.六经病发病的方式有:A.合病B.并病C.直中D.两感E.晚发10.下列哪几项属于六经病证的基本治则:A.治病求本,本于阴阳B.祛邪扶正,分清主次C.调和阴阳,以平为期D.明确标本,分清缓急E.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二.非选择题(一)名词解释题1.伤寒:2.六经:3.六经病:4.六经辨证:5.传变:6.直中:7.合病:8.并病:9.两感:10.表里传:(二)填空题1.《伤寒杂病论》现已分为和两部著作。

2.现今通行的两种《伤寒论》版本是本和本。

3.一般而言,三阳病的治则是以为主,而三阴病的治则是以为主。

4.六经病是为依据,对人体感受外邪后所表现出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归纳与概括的结果,它既是外感病发展过程中的,也可看作既,又的证候群。

5.六经辨证是以为基础的,主要适用于辨证论治的一种辨证体系。

(三)判断说明题1.《伤寒论》成书于西汉末年。

2.《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辨证论治的专著。

3.《伤寒论》所论述的伤寒是狭义的。

4.六经的实质是指外感热病的六个不同阶段。

5.东汉末年,中医认为人体感受外邪的途径是“从口鼻而入”。

(四)简答题1.简述“伤寒学”的概念,并说明确立“伤寒学”的依据。

2.试述《伤寒论》的学术渊源。

3.《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与《素问·热论》的六经分证有什么关系?二者有哪些不同?4.六经病为什么会发生传变?试述传变概念及影响传变的主要因素。

5.简述“合病”、“并病”的概念及二者的区别。

6.为什么说《伤寒论》系统运用了八法,请举例说明。

(五)论述题1.什么是六经、六经病、六经辨证?三者有何不同?2.《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哪些。

3.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是什么关系?4.脏腑辨证与六经辨证是什么关系?5.《伤寒论》的基本治则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一)A1型题1.E.此题审查对《伤寒论杂病论》成书年代的掌握。

2.C.此题审查对《伤寒论杂病论》作者的掌握。

3.C.此题审查对《伤寒论》注家及学术发展史的掌握情况。

4.B.此题审查对并病概念的掌握。

5.C.此题审查对合病概念的掌握。

6.B.此题审查对伤寒概念的掌握。

7.B.此题审查对伤寒传变方式的掌握。

8.D.此题审查对伤寒发病方式及传变规律的掌握。

9.B.此题审查对《伤寒论》所载方剂数量的掌握。

10.B.此题审查对《伤寒论》论述内容与全书性质的掌握与了解。

(二)X型题:1.ABDE。

本题审查对《伤寒学》研究内容的掌握。

2.ABCE。

本题审查对《伤寒学》构成要素的掌握。

3.ABCD。

本题审查对《伤寒论》学术渊源的掌握。

4.ACDE。

本题审查对《伤寒论》学术成就的掌握。

5.ACD。

本题审查对影响六经病传变的主要因素的掌握。

6.ABDE。

本题审查对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关系的掌握。

7.ABE。

本题审查对影响伤寒发病因素的掌握。

8.ABC 。

本题审查对六经病传变方式的掌握。

9.ABCD。

本题审查对六经病发病方式的掌握。

10.ABCD。

本题审查对六经病证基本治则的掌握。

二、非选择题(一)名词解释题1.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2.六经:是生理性概念,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总称,由于每经又分为手足二经,因而总领手足十二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

3.六经病:是病理性概念,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对人体感受外邪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归纳与概括的结果。

它既是外感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可看作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证候群。

4.六经辨证:是一种辨证论治的方法与体系,是以六经所系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为基础,结合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因的属性、病势的进退缓急等因素,对外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借以判断病变的部位,证候的性质与特点,邪正消长的趋向,并以此为前提决定立法处方等问题的基本法则。

5.传变:传是指病情循着一定的趋向发展;变是指病情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不循一般规律而发生性质的改变。

但传变常并称。

6.直中:是指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方式。

7.合病:是指六经中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无先后次第之分者。

8.并病:指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另一经病证又起,有先后次第之分者。

9.两感:指以表里相合的阳经与阴经同时发病的起病方式。

10.表里传:指六经病传变时表里相合的两经相互传变。

(二)填空题1、《伤寒论》《金匮要略》2、明·赵开美复刻宋本/宋·林亿本成无己《注解伤寒论》3、祛邪扶正4、中医基础理论不同阶段互相联系相互独立5、六经所系的脏腑经络、气血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外感疾病(三)判断说明题1、不正确。

《伤寒论》成书于东汉末年。

2、不正确。

《伤寒论》一书不仅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的证治,还阐述了部分杂病的证治,为外感热病与某些杂病的辨证论治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辨证纲领与方法,同时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治疗的一般规律,从而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不正确。

《伤寒论》以伤寒为名,书中又分别论述了伤寒、中风、温病等,所以全书所论应属广义伤寒的范畴,但从全文的篇幅来看,又重在以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所致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为主。

4、不正确。

六经即太阳、阳明、太阴、厥阴的总称,统领手足十二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是生理性概念;六经病才是病理性概念,才可以看作外感热病的六个不同阶段。

5.不正确。

秦汉时代,直至东汉末年,中医对人体感受外邪的认识,多局限于“邪从肌表皮毛而入”,而“从口鼻而入”是后世温病学家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新理论。

(四)简答题:1.“伤寒学”是以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以及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为研究对象,以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的内涵、外延与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与临床疗效为最终目的的一门学科。

确立“伤寒学”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本学科以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的内涵、外延,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这无疑是中医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

其次,本学科有近一千八百年连续不断的学术研究与发展史,而到明清之际,就已有学术流派的形成。

虽然学者对学术流派的划分有不同的看法,但在这一学术领域中存在着许多不同流派的观点却是一致的。

其三,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日本、朝鲜、韩国,都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对《伤寒论》研究取得了不可忽视的研究成果。

本学科的研究领域,除《伤寒论》的学术思想和学术价值之外,尚包括其成书背景、版本流传、学术沿革,以及历代注家研究《伤寒论》的方法、成就、时代特征等,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第四,《伤寒论》作为第一部融理法方药为一体的辨证论治的专著,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具有奠定中医临床发展基础的重要作用,其影响不仅遍及中医临床各科,而且还涉及到中医学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方剂学等学科,其在中医药学术领域中具有重要学术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由此可见,对《伤寒论》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连续不断的学术发展史,众多的学术流派,大批的研究人员,大量的研究文献,研究对象明确,研究范围清楚,是中医诸多学科的基础,在中医学术领域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极其重要的价值和学术地位。

《伤寒论》这一学术领域,已由一部著作逐渐发展为一个具有丰富研究内容的独立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