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经典不能遗漏《神农本草经》

合集下载

中医十大经典丛书

中医十大经典丛书

中医十大经典丛书各经典医书简介1.《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2.《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

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书中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

对各种药物怎样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做了概述。

更可贵的是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通过大量的治疗实践,已经发现了许多特效药物,如麻黄可以治疗哮喘,大黄可以泻火,常山可以治疗疟疾等等。

这些都已用现代科学分析的方法得到证实。

3.《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

原题秦越人撰。

“难”是“问难”之义,或作“疑难”解。

“经”乃指《内经》,即问难《内经》。

作者把自己认为难点和疑点提出,然后逐一解释阐发,部分问题做出了发挥性阐解。

全书共分八十一难,对人体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论述。

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

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

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

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

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其中1~22难论脉;23~29难论经络;30~47难论脏腑,48~61难论病;62~68难论俞穴;69~81难论针法。

中医四大经典

中医四大经典

中医四大经典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而中医四大经典则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是中医学发展中的四大支柱。

本文将分别介绍《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这四本经典的特点与重要性。

《黄帝内经》,全称《黄帝内经素问》,是中医学系列经典中的首部医学著作。

该书由《内经》和《灵枢》两部分组成,总共分为八十篇。

《内经》主要讲述了阴阳五行学说、经络系统、脏腑经络与疾病等基础理论。

《灵枢》则集中阐述了针灸、推拿、按摩、食疗等治疗方法。

《黄帝内经》以其精辟的理论观点,被誉为中医学的圣经,对于后世中医学家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深远的影响。

《难经》是中医学中的另一部经典之作。

该书全称《难经奇病论》,是中医学中病症治疗的重要参考资料。

《难经》主要涉及了《黄帝内经》中未提及的疑难杂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一些特殊的病症讨论。

该书通过对于病情的详尽述说和对疾病治疗方法的研究,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论基础。

同时,《难经》中丰富的临床案例也为后世医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重要著作。

本书记载了我国上古时期约三千种草药,对于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神农本草经》按植物种类、功能、毒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类。

其中详细描述了每种草药的来源、功效、应用方法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等。

这些信息对于中医师选择药物进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为中药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古代医学书籍中的经典之作。

该书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写,被视为中医临床治疗的指南。

《伤寒杂病论》主要论述了针灸、药物治疗和饮食调理等方面的方法,系统总结了中医诊疗经验,并提出了疾病的分类、病机的分析以及相应治疗方案。

该书凭借其集大成之作的特点,对于中医临床的实践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医学史

医学史

1.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2.早在周代,我国就出现了医学分科。

在《周礼·天官》中就明确记载有疾医,疡医,食医和兽医的医事分工。

3.1975年,湖北出土秦简中,记载有“疠迁所”,这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麻风隔离病院。

4.马王堆出土帛书中《胎产书》,这是最早的妇产科著作。

5.三国华佗,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全身麻醉药。

6.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了天花病,脚气病,恙虫病和疥虫以及食道异物治疗,而且还提出了利用狂犬脑浆免疫狂犬病的方法。

7.明代,我国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

8.火的发明与使用具有什么意义?火的使用,特别是人工取火的发明,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它是人类第一次掌握支配一种自然力来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它可用来烧山打猎,照明驱赶野兽,取暖御寒,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减少因寒冷潮湿引发的外感病与风湿病。

除此之外,火的使用在人类卫生保健史上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改变了人类茹毛饮血的生食习惯。

9.新石器时代,针灸术的开始。

10.医学产生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

11.对疾病认识的最早记载,目前所知是现存最早的古代文献甲骨卜辞。

12.阴阳的记载,始于《周易》。

13.八卦:阳爻和阴爻。

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14.温病:多种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包括了传染性与非传染性。

主要是前者。

精15.《周礼·天官》,对药物进行的最早的分类。

16.酒有通经活络,令人精神兴奋的作用,也有驱寒散瘀、麻醉镇痛或消毒杀菌的作用。

17.《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论述经脉学说的文献。

18.《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方书。

19.《黄帝内经》1强调整体观念①人与天地自然是统一的。

②人体自身是统一的③人的心身是统一的。

④人与社会是统一的。

2重视脏腑经络3运用阴阳五行学说20.《难经》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法。

21.《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书,收藏药物365种,概括地记述了中药学的基本理论,论述了方剂君臣佐史的组方原则,提出了药物七情和合的理论,阐述了药物的性味及采集加工炮制方法。

四大经典里面最古老的《神农本草经》

四大经典里面最古老的《神农本草经》

四大经典里面最古老的《神农本草经》四大经典里面最古老的的书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神农本草经》,这本书实际上很不好讲,它在四大经典里是最古老的一本书,所以它也是最朴实,但也是最深的,这就是中国这些典籍的特点,也就是说越古的书,越朴实,但是含义也深,言简意深,虽然词句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含义却是非常深,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特点,所以我们学起来难度非常大,但是学习方法还是像以前跟大家讲的,要先诵读,通过诵读甚至于背诵,然后不断的揣摩,“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就是如此,体悟其中的含义。

但是《神农本草经》这本书的含义太深了,所以需要我们反复的研读。

同时它讲的是以我们中国大地为主存在的一些植物、动物、矿物,因此我们要去观察这些生物、植物、动物、还有各种矿物,我们要仔细观察这些原药材。

古人是如何研究出《神农本草经》这门学问的?古人是通过研究观察各种植物、动物、矿物,然后发现这门学问的,所以我们也要学会观察,要学习采药,学会辨认药物,学会一些炮制药物的学问。

我们学习药学,学习本草学,不是光读书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实践,知行合一,包括我们以后遣方用药也是一种实践,所以我们在学药的时候,就要全面的学习。

例如一种植物作为药物,我们要了解它的产地、形态、何时开花、何时结果、长几片叶子?这些都得要细细观察,了解这些就是收集信息,然后再通过阴阳五行的原理去研究它,然后得出它的药性。

我们古人已经研究出来了,而且传承了下来,几千年来传承授受不绝,一直传到现在,所以有了古人的传承,再加上自己的观察体会,我们就能领悟药性。

药性和药用《神农本草经》讲的就是药性,这是真正讲药性的,我们之前讲的《药性赋》、《药性歌括》讲的都不是药性,讲的是药用。

甚至于几乎所有的本草书讲的都不是药性,讲的都是药用,只有《神农本草经》讲的才是药性,其他的本草经都是“彖”,“彖”是解释经的。

比如《易经》里面有《周易》,因为夏、商、周三代都有《易经》,周朝的《易经》叫《周易》,《周易》里面有孔子作的大彖,大彖就是解释《周易》的,所以现在大家学《周易》都要去读孔子作的大彖,必须要通过这些来理解《易经》,解释经的就成为“彖”。

中医四大基础、四小经典、四大经典

中医四大基础、四小经典、四大经典

中医四大基础、四小经典、四大经典
转载▼
分类:中医自学
标签:
杂谈
四大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四大经典一:《难经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瘟疫条辨》
四大经典二:《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四小经典:《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歌括》、《汤头歌诀》
另外,中医临床实践非常重要!做为自学者,很难有大量接触治疗病人的机会。

弥补的方法之一是阅读古今名医的医案类著作,如张璐的《张氏医通》、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
四大经典视频教程
•《内经》 77课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内经教研室主任杨旭教授
•《黄帝内经》80课时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洪图教授
•《伤寒论》70课时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伤寒教研室主任郝万山教授
•《金贵要略》80课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学院金匮教研室主任王雪华教授•《温病学》72课时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主任刘景源教授
四大基础视频教程
•《中医基础理论》75课时辽宁中医学院李德新教授主讲
•《中医诊断学》 75课时湖南中医药大学朱文峰教授主讲
•《中药学》 79课时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廷模教授主讲
•《方剂学》 83课时成都中医药大学邓中甲教授主讲。

中医四小经典的学习顺序

中医四小经典的学习顺序
赋”“濒湖脉学”“汤头歌诀”“医学三字经”为最正宗、最正统的四小经典。 1.药能治病,医乃传方。所以,首先要学习《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此书是中药入门 的上乘启蒙书,既能知道药物有些什么作用,还知道怎样加减变化,还可以一窥本草之 貌。比龚廷贤的《药性歌括》要实用得多。 2.熟悉中药,巧计汤头。所以,紧接着要学习《汤头歌诀》。此书是方剂入门的最佳 读物,总结了仲景以后至清初的常用方剂。掌握了这些常用方剂,于临证中自然就会如 见古人,笔下有神。 3.脉学传神,中医精粹。所以,读完方药之后,就要学习《濒湖脉学》。此书是中医 最为传神的脉诊的入门佳作,初学者必先熟练掌握此书后,再学习《脉诀汇辨》《脉经 》以及四大经典,必能洞察中医之神奇妙绝。 4.临证处方,活法圆通。在学完前面三部之后,就要对中医有一个全面的概要性认识 , 《医学三字经》则必须要读。此书是中医入门的第一启蒙佳作。此书将中医的来龙去 脉以及临证的理法方药精明扼要地胪列,让初学者能够窥一斑而见全豹。作为一个中国 人,不能也不应该忘记自己国家的文化、科技和文明。中医学是我国文化、科技和文明 的佼佼者,传播中医乃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我本布衣, 但亦是一个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以及祖国所留下的和人民所创造的灿烂文化的炎 黄子孙,怎么舍得让原本可以璀璨绽放的明珠成为遗落沧海的玄珠呢?
中医学,博大精深,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经久不衰的四大经典名著(《黄帝内经》《神 农本草经》《八十一难经》《伤寒杂病论》)。四大经典名著构建了中医学的“理、法 、方、药” 的一个整体系统。然而,千百年来,四大名著皆为阳春白雪,并非人人能识,迨后世 ,中医启蒙著作叠出,众人方可入门!欲想学得中医有成,必先从启蒙开始!医林浩瀚 ,然启蒙必先走入正轨,方能搭上博学的快车,在诸多中医启蒙专著中,广为流传的四 小经典才是上乘的入门经典。中医四小经典究竟是那几本书,众说不一,但大部分皆以 “珍珠囊补遗药性

中医方剂讲解最好的古籍

中医方剂讲解最好的古籍

中医方剂讲解最好的古籍
中医方剂讲解最好的古籍包括《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和《汤头歌诀》等。

1.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医药著作,其中记载了许多方剂的配方和用法,对后世药方的研究和运用有着重要影响。

2. 《金匮要略》:由东晋时期的张仲景所著,收录了一百五十五首各种方剂,是中国古代医学著作中最有影响力的一部之一。

3. 《伤寒杂病论》:由东汉时期的张仲景编写,详细记载了治疗伤寒及其相关疾病的方剂,被誉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

4. 《汤头歌诀》:古代医方著作,共一卷,清代汪昂撰,刊于1694年。

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类。

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

并于每方附有简要注释,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

此外,《中医方剂大辞典》等现代著作也是学习中医方剂的优秀资料。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阅读中医相关古籍或咨询专业医师。

《中医四大经典》课件启蒙:黄帝内经、难经、扁鹊医书、神农本草经

《中医四大经典》课件启蒙:黄帝内经、难经、扁鹊医书、神农本草经

1 经脉学说
2 诊疗方法
3 用药方法
包括脏腑、经络、性别、 器官等的调理,防病消 病,间接导致了针灸学 的 发展。
包括望诊、问诊、吸诊、 切诊等诊断方法,用于 辨证论治、调理阴阳, 防止疾病的发生。
包括药物制法、药材处 方、剂型规格等,用于 治疗和预防疾病、调整 人体生命活动。
难经内容概述
治疗原则
南》。
临床经验。扁鹊医学思想塑造了后世
医学的基本原则,留下了无数珍贵的
3
人文价值
临床描述和记载。
扁鹊医书既是一种传统中医知识体系,
也是一种崇高的文化遗产。它在医学
领域内至今仍有着广泛的使用和影响。
神农本 是中医药的开创者之一。《神 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医药理论 瑰宝,是中国千百年来的药学 经典。
融汇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涵盖了养生、防 病、治病等方面,将医学视为 保持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的一种 完整体系。
难经
核心思想
《难经》是中医的一部重 要著作,以其严密的理论 和治疗方法而著称。其中 “伤寒论”理论重在察证分 析,治疗方法需因时、因 人而异。
理论特点
《难经》中的“六经辨证” 理论,是中医理论之一。 按其思辨特点,六经辨证 与“阴阳五行”、“气血津液” 等基础理念密切相关,贯 穿中医理论研究。
中华医学瑰宝:中医四大 经典
中医四大经典代表着中国古代医学最高成就,包含了传承至今的大量医疗经 验。本课程将通过诸多经典著作介绍中医的基础理论、核心思想和治疗实践。
黄帝内经
古代灵丹妙药
传说渊源
《黄帝内经》乃中医经典之冠, 包含《灵枢》和《素问》两部 分。它集古代医家之大成,堪 称中医巨典。
相传,黄帝与武丁时期实行的 医政有密切关系,黄帝内经中 的许多文字多数源自黄帝时期 的言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经典不能遗漏《神农本草经》
四大经典不能遗漏《神农本草经》毛进军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对于什么是“四大经典”,中医界尚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

从媒体上广为宣传的“四大经典”来看,基本上都是指《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主要是指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而真正的四大经典应当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神农本草经》。

这“四大经典”是卫生部在1955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第一届西学中班”教学计划中确立的,该计划中指出:“学习中医,必须要系统学习“四大经典”,即《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四部著作”,这对于当时学习中医理论和临床知识,起到了非常好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而现在却以《温病条辨》替代了《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其总结了战国时期的许多用药经验,经秦汉医家不断地抄录增补,成为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都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

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本经》都是中医师的的必读书,书中对于药性、功能主治及如何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描述的十分准确、精当,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的精髓。

其中大部分药物学理论和配伍规则,直到
今天,仍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理论。

《本经》的问世,对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几部本草,如《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都渊源于《本经》。

更重要的是,要想学明白、理解透彻《伤寒论》、《金匮要略》的遣方用药法则,也必须读懂《本经》。

综上所述,建议目前“四大经典”内涵,应定位为《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神农本草经》,如果加上《温病条辨》,那就是“五大经典”。

看此文用· 秒,转发只需1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