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简介

合集下载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40个必记高频考点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40个必记高频考点

精心整理※考点1※考点1: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神农本草经》,汉代,现存最早的药学专着,属于集体创作,载药数365种。

(神在最早的时候有,农民经常流汗(汉代))《本草经集注》:南北朝梁代,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药物的方法。

(集注,是对神农本草经进行集注,通过自然属性分类来集注)《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图文并茂、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第一部药典,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新修:重新来修,是由国家组织的,因此有图文,唐代的兴盛也造就了这第一部官修本草)《证类本草》:总结了北宋以前药物学成就,集宋之前本草学大成。

(宋代包拯破案讲究证据)《本草纲目》:李时珍(明代),中古时代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珍视明滴眼液)《本草纲目拾遗》:清代,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

(拾遗:捡漏,所以新增最多)《中华本草》:当代作品,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

(当地的作品,集继往开来的成就,所以载药最多。

)※考点2※考点2:五味辛:能散、能行,能发散、行气、活血。

甘:能补、能缓、能和,能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

酸(涩):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

苦:能泄、能燥、能坚。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通便。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

※考点3※考点3:七情单行:单独,不需辅助增效相须:相互需要相使:使得更厉害减毒相杀:杀毒软件。

(生姜杀半夏)相畏:杀人会怕。

(半夏怕生姜)减效相恶:相互厌恶,工作效率就降低了。

增毒相反:反目成仇,仇恨增深精心整理※考点4※考点4:道地药材(****)云南:三七、木香贵州:天麻安徽:木瓜东北:人参福建:泽泻(福泽天下)河南:四大怀药——牛膝、山药、菊花、地黄。

(河南牛山,菊花遍地黄)河南---- 怀庆牛山一一牛膝、山药菊花遍地黄一一菊花、地黄浙江: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白菊、杭麦冬、郁金。

浙江玄参,被胡输得一穷三白,抓山猪卖金。

被胡输得一穷三白—一被:浙贝母——胡:延胡索——三白:白术、白芍、杭白菊抓山猪卖金一一山猪:山茱萸——卖金:麦冬,郁金※考点5※考点5:采收时间采收原则:有效物质最多、产量最多的时候采收。

中医十大经典丛书

中医十大经典丛书

中医十大经典丛书各经典医书简介1.《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2.《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

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书中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

对各种药物怎样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做了概述。

更可贵的是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通过大量的治疗实践,已经发现了许多特效药物,如麻黄可以治疗哮喘,大黄可以泻火,常山可以治疗疟疾等等。

这些都已用现代科学分析的方法得到证实。

3.《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

原题秦越人撰。

“难”是“问难”之义,或作“疑难”解。

“经”乃指《内经》,即问难《内经》。

作者把自己认为难点和疑点提出,然后逐一解释阐发,部分问题做出了发挥性阐解。

全书共分八十一难,对人体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论述。

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

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

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

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

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其中1~22难论脉;23~29难论经络;30~47难论脏腑,48~61难论病;62~68难论俞穴;69~81难论针法。

历代本草著作简介

历代本草著作简介

历代本草著作简介历代本草著作简介(一)《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

其成书年代一般认为是东汉时期,但也有人认为是西汉,或在战国时代就已有雏形。

该书是汉代以前许多医药学家的集体创作,而托名于神农。

《本经》全书四卷,其中序录简要地概括了四气、五昧、毒性、配伍应用等中药基本理论。

上中下三卷,载药365种,分别记述各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病症。

《本经》是汉代以前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所积累的用药经验的总结,它将药物按毒性的大小和有无及药物的补泻性能分为上中下三品,是中药按药性分类之开始。

所述药物的功能主治,大部分是正确的,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它所记载的大多数药物,不但确有实效。

而且有一些还是世界上最早的记载。

如用水银治皮肤病,比阿拉伯和印度早500~800年。

其中大多数药物仍为现代临床所常用,是许多治法、方剂中的主药。

《本经》对我国药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几部本草,如《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以及《本草纲目》,都是在《本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由于历史条件所限,《本经》中出未免掺杂了一些糟粕,如称某些药物可以“久服神仙”、“不死”等等,应本着去芜存精的精神,批判地继承。

(二)《本草经集注》《本草经集注》成书于公元492~500年之间。

为南北朗梁代陶弘景所编著。

自《本经》成书以来,经过魏晋的历史变迁,当时的名医如吴普、李铛之辈对其进行了增减尔后流传下来的《本经》药物品种不一,药性寒热的记载,以及主治的多少也各不相同,加以草石不分,虫兽混记,不便医家传阅。

于是陶氏搜集各种《本经》的传妙本。

并编入《名医别录》,逐条注释,定名为《本草经集注》。

全书分三卷,后作七卷抄写,收药730种,分成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谷、有名未用七类。

这是药物第一次按自然分类法进行分类。

它创立的“诸病通用药”,对临床选择用药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对药物的产地、采集时间、炮制要求、用量服法、药品真伪与药物疗效的关系等,均有论述。

历代本草著作简介-《神农本草经》

历代本草著作简介-《神农本草经》

历代本草著作简介-《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到底是不是神农写的?《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部药学专著。

其著作年代及作者问题,由于《帝王世纪》有:“炎帝神农⽒.....尝味草⽊,宜要疗疾,著本草四卷”之说,故使⼈认为《本经》作者是神农。

如北齐颜之推《家训》即谓“本草神农所述”。

但神农在历史上是传说中的⼈物,况神农时代,尚未有⽂字,因此不能认为是神农所著。

据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序中谓:“本经所出郡县,乃后汉时制,疑系仲景、元化等所记”。

宋代掌禹锡在《嘉佑补注本草》序中谓:“上世末著⽂字,师学相传,谓之本草。

两汉以来名医益众,张机、华佗辈始因古学,附以新说,通为编述,《本经》由是见于录”。

南宋王应麟在《困学纪闻》中谓:“神农作本草⾮也。

三五之世,朴略之风,史式不繁,纪录⽆见。

斯实后医⼯知草⽊之性,托名炎帝⽿”。

近代梁启超在《古书真伪及其年代》中说:“此书在东汉三国间已有之,⾄宋,齐间则已⽴规模矣。

著者之姓名虽不能确指,著者之年代则不出东汉末宋、齐之间”。

故现代学者,⼀般都认为《本经》为东汉末年(公元200年)之作品,⾮⼀⼈之⼿笔,是集体所创作,⽽托名于神农。

正如《淮南⼦修务训》所说:“世俗之⼈,多尊古⽽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后始能⼊说”,所以《本经》上冠以神农⼆字,亦即此故。

⼆、《神农本草经》简介《本经》载药365种,其中有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此据顾观光辑本统计之数,其他各本,互有出⼊)。

根据药物的性能和使⽤⽬的,分上、中、下三品。

上品⼀百⼆⼗种,⽆毒。

⼤多数属于滋补强壮之品,如⼈参、⽢草、地黄、⼤枣等,可以久服。

中品⼀百⼆⼗种,⽆毒或有毒,其中有的能补虚扶弱,如百合、当归、龙眼、⿅茸等;有的能祛邪抗病,如黄连、⿇黄、⽩芷、黄芩等。

下品⼀百⼆⼗五种,有毒者多,能祛邪破积、如⼤黄、乌头、⽢遂、巴⾖等。

不可久服。

《本经》对每味药所记载的内容,有性味、主治、异名及⽣长环境。

历代本草名著简介

历代本草名著简介

历代本草名著简介一、《神农本草经》春秋战国时期,临床中医学的迅速发展使临床药物学知识不断积累,至秦汉,国家得到了统一,医药学本身的发展也要求对药物学进行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总结,《神农本草经》遂应需而生。

该书为秦汉以来多位医药学家不断搜集整理,由政府征集,大约至东汉初年成书。

全书载药365种,依据药物功效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系统、全面、可靠地总结了秦汉以前医学界和民间的用药经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经典专著,成为魏晋以下历代研究本草学的必备参考书和经典钻研对象。

本书辑选尚志钧、尚元胜校注《中医八大经典全注·神农本草经》(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年7月)中有关内容,但对一些神仙、道教思想内容,如“紫苏……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之类进行了删减。

二、《名医别录》梁·陶弘景撰写了《本草经集注》,该书在《神农本草经》基础上新增补药物三百余种,结合《神农本草经》原有药物,共计七百三十作种,广泛收集了汉魏晋以来诸名医在多种《神农本草经》传本中新增药物及(或)新的临床功效。

多部早已失传的汉晋时期本草学名著,如的华佗弟子吴普、李当之的《吴普本草》、《李当之药录》中(部分)内容即可见诸本书。

陶氏将其全面收集整理,名之曰《名医别录》。

该书以其疗效确切、内容丰富的价值挤身于经典著作之列,仅次于《神农本草经》,对后世影响广泛而深远。

本书辑录了由尚志钧辑校《名医别录(辑校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6月)中人关药物及论述。

限于篇幅,对临床功效以外的内容适当进行了节删。

三、《药性论》唐·甄权著。

甄氏为隋末唐初人,曾仕隋,至唐太宗时年已一百二十岁,以医药名世。

该书注重结合临床实际议论药物性味主治,所论甚详,尤以君、臣、佐、使、使用禁忌等资料收罗较多,并多举方剂印证,对临床指导很大,对后世药学家及临床家都有较深刻影响。

四、《唐新修本草》唐·苏敬、李勣等编篡。

唐代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达,此时期出现了不少新药、外来药。

神农尝百草的介绍

神农尝百草的介绍

神农尝百草1. 介绍神农尝百草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农学家。

他以尝试各种植物来发现药用植物而闻名。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神农尝百草共尝试了365种草药,分别记录下它们的药性和功效。

这些记录成为了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基础,对后世的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据传神农尝百草生活在大约公元前2700年的上古时代,他是黄帝的臣子,也是黄帝时代的著名医学家和农学家。

神农尝百草的任务是寻找治疗疾病的草药,并将这些草药应用于医疗实践。

神农尝百草在长期的实践中,通过亲自品尝各种植物,发现了许多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并将这些植物的药性和功效记录下来。

他将这些记录整理成《神农本草经》,成为了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文献。

3. 神农尝百草的贡献神农尝百草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草药分类和功效记录神农尝百草通过亲自品尝各种植物,发现了许多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并将这些植物的药性和功效记录下来。

他将这些记录整理成《神农本草经》,系统地将草药进行分类,并详细描述了每种草药的功效和使用方法。

这些记录为后世的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2 推动草药研究和应用神农尝百草的实践和记录为草药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他的实践经验和草药分类体系为后世的医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他的草药记录成为了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基础,对后世的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3 促进农业发展神农尝百草不仅在草药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还是一位杰出的农学家。

在寻找草药的过程中,他对各种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态特点有了深入的了解,这对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实践经验和农学知识使他成为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4. 神农尝百草的影响神农尝百草的实践和记录对中国古代医学和农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 医学发展神农尝百草的实践经验和草药记录为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神农本草经读书心得

神农本草经读书心得

神农本草经读书心得
一:引言
1. 背景介绍: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医学著作之一,记载了大量的中药方剂和治疗方法。

2. 目的与意义:通过阅读《神农本草经》,我深入了解到中医典籍对于保健和治疗有着重要影响。

二:总体概述
1. 内容简介:《神农本草经》分为上下两卷,共计365篇。

每篇都详细描述了不同植物及动物所具备的性能特点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起到的作用。

a) 上卷内容包括天地人三扈(即天部、地部和人部),主要涵盖各种自然界存在并可供利用之事物;
b) 下卷则记录各类常见或罕见疾病,并提出相应处方进行调理。

2. 结构组成:
第一章: 天道
- 描述宇宙间万象变化规律
第二章: 地产
- 记录土壤肥沃度等环境因素
...
三:核心知识点探讨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个核心知识点对于理解《神农本草经》至关重要:
1.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等概念。

2. 药物分类与功效:了解各种动植物的性能特点以及其在治疗上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方剂配伍原则:掌握不同药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合理组方。

四:实践运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
- 健康保健: 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适宜的食材进行调养;
- 管理小病: 对一些轻微不适可尝试使用某些简单有效且无明显副作用的方子缓解;
附件:
[请添加相关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请添加相关法律名词及注释]。

《神农本草经》读后感2000字《神农本草经》的心得体会

《神农本草经》读后感2000字《神农本草经》的心得体会

《神农本草经》读后感2000字《神农本草经》的心得体会科技节又来啦,那么我这个“小小神医”又要出现啦!“小神医”今日推荐大家读的是《神农本草经》,它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药物学著作,《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之本,而《神农本草经》则是药物的经典著作。

中草药知识其实很好玩,《神农本草经》是一本我特别喜欢的’中草药书籍。

全书共介绍了365种中草药,将药物按照效用分为上、中、下三品,为方便我们查阅,又细分为植物、动物、矿物三部分,详细阐明各药性味、归类、配方及功效,并附有独一无二的小药方,方便我们对症应用。

书中还汇集了许多医家名言以及中草药的传说与小故事,让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药知识。

我每次读着读着就入迷了,当我读到桑叶也称神仙草,性寒,味苦,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等功效时,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桑叶不就是给蚕宝宝吃的食物吗?原来还有这样的妙用!难怪我一感冒,奶奶就会回乡下采桑叶给我煮汤喝!这可是科学秘方啊!书上还附有每一个症状的配方,我读得可仔细啦,细细品味每种草药的用处,说不定这些小药方在以后的生活中都用得着呢!《神农本草经》这本书内容丰富,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中草药。

看着简单明了,对植物的根,茎,叶,花等部分作了详细说明,使我更全面、更形象地了解了植物、动物、矿物的各种药用价值,也让我更简单,更轻松地学到了相关的中医知识。

在科技节中,学校还邀请了一位专家来给我们讲解中医知识,专家从一个西瓜讲起,告诉我们西瓜的多种功效。

我们不禁感叹:原来西瓜的用处这么多啊!专家还告诉我们,人体是显微镜,中医可以通过望、闻、问、切这四大步骤诊病。

我认真听了专家给我们的讲解,又对比了《神农本草经》上的知识,觉得我这个小神医又有进步了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共同了解相关的中草药知识,人人争做“小神医”吧!本经中记载了365种药物,以三品分类,分为上、中、下三品。

另外,本经不仅首次提出了“君臣佐使”的方剂配伍理论,而且还奠定了药物的四气五味七情理论,成为后世中药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之一
神农本草经
Shennong Ben Cao Jing
关于神农的传说
❖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之 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 神农? ❖ 炎帝神农————春秋《礼记。祭法二十
三》:“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 殖百谷”。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注:“厉山氏, 炎帝也,起於厉山,或曰有烈山氏”。
神农本草经
一、作者及成书概况 二、内容及体例 三、地位及影响
概况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 ❖ 成书时间:东汉 ❖ 作者:不明(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
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总结、搜集、整理当时 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 ❖ 原创真实性(版本流传)?
内容及体例
❖ 1、药数及分类
植物药252种
❖ 2、卷数及体例
全书分三卷
卷上:相当于总论,共十三条 包括三品分类原则、君臣佐使、配 伍、七情、 四气五味、剂型、治病求 本、适度用药、用药大法、辅药方法等
卷中,卷下:具体药物条目
地位及影响
❖ 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 对中国中草药第一次系统总结,初步奠定了
药学理论的基础 ❖ 中药学经典著作 ❖ 医生和药师学习中药学的教科书,也是医学
共载药物365 种
动物药67种 矿物, 无毒或毒性小。
根据性能和 使用目的分
中品:120种,多为补养兼有攻邪作 用的药物,有毒或无毒 如黄芪、黄莲、五味子、麻黄、沙参、 百合、葛根、丹参等
下品:125种,多为专用于攻逐邪 病的药物,有毒
如大戟、芫花、甘遂、乌头、附子、 狼毒、巴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