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一注考试规范使用的公式

合集下载

钢结构公式大全

钢结构公式大全

钢结构公式大全1. 钢结构自重计算公式:自重= A × B × C × D × G其中,A为钢结构体积,B为钢的密度,C为钢板厚度,D为钢板长度,G为钢板宽度。

2. 钢结构荷载计算公式:荷载= Qk × γk + Qd × γd + Qe × γe + Qs × γs其中,Qk为永久荷载,γk为永久荷载的安全系数;Qd为可变荷载,γd 为可变荷载的安全系数;Qe为地震荷载,γe为地震荷载的安全系数;Qs为风荷载,γs为风荷载的安全系数。

3. 钢结构强度计算公式:强度= σb × A /γm其中,σb为钢材的抗拉强度,A为受力面积,γm为安全系数。

4. 钢结构刚度计算公式:刚度= EI / L其中,E为弹性模量,I为截面惯性矩,L为长度。

5. 钢结构稳定性计算公式:稳定性= Ncr / N其中,Ncr为临界承载力,N为实际承载力。

6. 钢结构焊接强度计算公式:焊接强度= 0.7 × Fexx × A / γw其中,Fexx为焊接材料的抗拉强度,A为焊缝截面积,γw为焊接安全系数。

7. 钢结构的变形计算公式:变形= F × L / (A × E)其中,F为受力,L为长度,A为截面积,E为弹性模量。

8. 钢结构的屈曲计算公式:Pcr = π² × E × I / L²其中,Pcr为临界压力,E为弹性模量,I为截面惯性矩,L为长度。

9. 钢结构的板材抗弯计算公式:M = σ × W / y其中,M为弯矩,σ为应力,W为截面模量,y为离心距。

10. 钢结构的悬挂索计算公式:T = F / cosθ其中,T为索力,F为受力,θ为倾角。

以上是钢结构常用的计算公式,但实际应用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常用表格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常用表格

目录荷载组合及相关公式 (1)混凝土结构设计常用表 (2)材料强度表 (2)钢材不同根数截面面积及每米不同间距截面面积 (2)环境类别及保护层厚度 (3)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及最大受压区高度ξb (3)梁中箍筋最大间距及最小配筋率 (3)排架及框架柱计算长度翼缘计算宽度 (4)抗震规范与高规常用表格比较 (5)抗震力调整系数对比 (5)弹性层间位移角对比 (5)抗震等级对比 (5)最大适用高度对比 (5)高规地震力组合表 (5)重力荷载代表值求解 (5)建筑抗震设防甲乙分类及抗震等级、抗震措施表 (7)钢结构规范常用表格 (11)钢材材料强度表 (11)钢材连接计算类型及计算技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砌体构规范常用表格 (13)砌体材料强度表 (13)砌体结构房屋静力计算方案 (15)砌体结构受压构件计算高度及抗震受力调整系数表 (15)底部框架—抗震墙剪力弯矩调整计算公式 (15)地基与基础常用表格 (17)地基基础荷载效应组合及承载力修正公式 (17)复合地基计算公式及处理范围汇总表 (18)高规常用表格 (20)平面及竖向不规则底部加强部位 (20)抗震柱和剪力墙轴压比限值 (21)倾覆力矩对比最大适用高度表 (21)倾覆力矩对比层间位移角限值表 (21)倾覆力矩对比抗震等级 (21)倾覆力矩对比轴压比限值 (21)筒体结构和剪力墙结构边缘构件构造对比 (21)常见受力弯矩剪力挠度计算 (22)荷载组合及相关公式1)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2)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对于一般排架、框架结构,基本组合可采用简化规则,并应按下列组合值中取最不利值确定:1)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2)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仍按公式(3。

钢结构的一些计算方法及公式

钢结构的一些计算方法及公式

1-1框架柱的截面尺寸确定方法(1)现浇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当抗震等级为一级时,不得低于C30;抗震等级为二至四级及非抗震设计时,不低于C20,设防烈度8 度时不宜大于C70,9度时不宜大于C60。

(2)框架柱截面尺寸,可根据柱支承的楼层面积计算由竖向荷载产生的轴力设计值`N V(荷载分项系数可取1.25),按下列公式估算柱截面积`A O`,然后再确定柱边长。

1)仪有风荷载作用或无地震作用组合时N=(10.5~1. 1)N V (5-15)A C^≥`(N)/(F C)~ (5-16)2)有水平地震作用组合时N=Z`N V^ (5-17)_Z为增大系数,框架结构外柱取1.3,不等跨内柱取1.25,等跨内柱取1.2;框剪结构外柱取1.1~1.2,内桩取1.0.有地震作用组合时柱所需截面面积为‘A C^≥`(N)/(M NF C)~ (5-18)其中^F C^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MN为柱轴压比限值当不能满足公式(5-16)、(5-18)时,应增大柱截面或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3)柱截耐尺寸: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250MM,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300MM;圆柱截面直径不宜小于350MM;柱剪跨比宜大于2; 柱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3。

框架柱剪跨比可按下式计算:A=M/(V`H O`) (5-19)式中A——框架柱的剪跨比。

反弯点位于柱高中部的框架柱,可取柱净高与2倍柱截面有效高度之比值;M-柱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计算值,可取上、下端的较大值;V-柱端截面与组台弯矩计算值对应的组合剪力计算值;H O^——计算方向上截面有效高度。

(4)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以避免产生剪切破坏。

在设计中,楼梯间、设备层等部位难以避免短柱时,除应验算柱的受剪承载力以外,还应采取措施提高其延性和抗剪能力(5)框架柱截面尺寸应满足抗剪(即剪压比)要求。

矩形截面柱应符合下列要求;无地震组合时N C^≤`0.25B CF CBH O (5-20)N C^≤(1)/(R RE)~(0.2)`B CF CBH O` (5-21)N C^≤(1)/(R RE)(0. 15)`B CF CBH O (5-22)式中`v C`——框架柱的剪力设计值;F 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B、`H O`——柱截面宽度和截面有效高度;R 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为085;B C` ——当≤C50时,`B C`取1 . 0;C80时,`B C^取0 . 8;_ _ _C50~C80之间时,取其内插值。

钢结构连接计算公式总汇

钢结构连接计算公式总汇

钢结构连接计算公式总汇1:钢结构连接计算公式总汇本旨在提供钢结构连接计算公式的总汇,以便工程师在进行钢结构计算设计时能够准确、高效地进行连接设计。

以下是各类常用的钢结构连接计算公式详细细化。

1. 强度计算公式1.1 焊缝强度计算公式在焊缝连接设计中,可以使用以下强度计算公式:σ = k1 × k2 × k3 × α × A其中,σ为焊缝的强度;k1为材料强度的修正系数;k2为焊缝形状的修正系数;k3为焊缝质量的修正系数;α为焊缝强度的系数;A为焊缝的有效截面积。

1.2 螺栓强度计算公式在螺栓连接设计中,可以使用以下强度计算公式:σ = k1 × k2 × α × A其中,σ为螺栓的强度;k1为材料强度的修正系数;k2为螺栓形状的修正系数;α为螺栓强度的系数;A为螺栓的有效截面积。

2. 刚度计算公式2.1 焊缝刚度计算公式焊缝连接的刚度计算可以使用以下公式:k = k1 × k2 × k3 × α × E × I / L 其中,k为焊缝的刚度;k1为材料刚度的修正系数;k2为焊缝形状的修正系数;k3为焊缝质量的修正系数;α为焊缝刚度的系数;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I为焊缝截面惯性矩;L为焊缝的长度。

2.2 螺栓刚度计算公式螺栓连接的刚度计算可以使用以下公式:k = k1 × k2 × α × E × A / L其中,k为螺栓的刚度;k1为材料刚度的修正系数;k2为螺栓形状的修正系数;α为螺栓刚度的系数;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A为螺栓的截面积;L为螺栓的长度。

附件:1. 强度计算公式表格2. 刚度计算公式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材料强度的修正系数:根据不同材料的特性,经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得出的修正系数,用于修正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强度。

2. 焊缝形状的修正系数:根据焊缝的形状特征,经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得出的修正系数,用于修正焊缝在实际工程中的强度。

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考试钢结构设计规范复习资料整理

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考试钢结构设计规范复习资料整理

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考试钢结构设计规范复习资料整理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在钢结构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结构设计。

第1.0.3条本规范的设计原则是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CBJ68-84))制订的。

第1.0.4条设计钢结构时,应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选用材料、结构方案和构造措施,满足结构在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要求,宜优先采用定型的和标准化的结构和构件,减少制作、安装工作量,符合防火要求,注意结构的抗腐蚀性能。

第1.0.5条在钢结构设计图纸和钢材订货文件中,应注明所采用的钢号(对普通碳素钢尚应包括钢类、炉种、脱氧程度等)、连接材料的型号(或钢号)和对钢材所要求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的附加保证项目。

此外,在钢结构设计图纸中还应注明所要求的焊缝质量级别(焊缝质量级别的检验标准应符合国家现行《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第1.0.6条对有特殊设计要求和在特殊情况下的钢结构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材料第2.0.1条承重结构的钢材,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征、连接方法、工作温度等不同情况选择其钢号和材质。

承重结构的钢材宜采用平炉或氧气转炉3号钢(沸腾钢或镇静钢)、16Mn 钢、16Mnq钢、15MnV钢或15MnVq钢,其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标准《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低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和《桥梁用碳素钢及普通低合金钢钢板技术条件》的规定。

第2.0.2条下列情况的承重结构不宜采用3号沸腾钢:一、焊接结构: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冬季计算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的轻、中级工作制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以及冬季计算温度等于或低于-30℃时的其它承重结构。

二、非焊接结构:冬季计算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的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

钢结构一注考试规范使用的公式(王书增)汇总

钢结构一注考试规范使用的公式(王书增)汇总

GB50017-(2003)钢结构规范公式2012.61234.2.4不符合4.2.1条l款情况的箱形截面简支梁,其截面尺寸(图4.2.4)应满足h/b0≤6,l/b0≤95(235/f y)。

符合上述规定的箱形截面简支梁,可不计算整体稳定性。

图4.2.4箱形截面452当h 0/t w >80y f 235/时,应配置横向加劲肋。

其中,当h 0/t w >170y f 235/(受压翼缘扭转受到约束,如连有刚性铺板、制动板或焊有钢轨时)或h 0/t w >150y f 235/,(受压翼缘扭转未受到约束时),或按计算需要时,应在弯曲应力较大区格的受压区增加配置纵向加劲肋。

局部压应力很大的梁,必要时尚宜在受压区配置短加劲肋。

任何情况下,h 0/t w 均不应超过250。

此处h 0为腹板的计算高度(对单轴对称梁,当确定是否要配置纵向加劲肋时,h 0应取腹板受压区高度h c 的2倍), t w 为腹板的厚度。

3梁的支座处和上翼缘受有较大固定集中荷载处,宜设置支承加劲肋。

图4.3.2加劲肋布置1 横向加劲肋;2纵向加劲肋;3短加劲肋67893单角钢截面和双角钢组合T形截面绕对称轴的λyz图5.1.2 单角钢截面和双角钢组合T形截面b—等边角钢肢宽度;b1—不等边角钢长肢宽度;b2—不等边角钢短肢宽度1011计算,图5.1.3 格构式组合构件截面1双肢组合构件当缀件为缀板时:121314155.2.6弯矩作用在两个主平面内的双肢格构式压弯构件,其稳定性计算图5.2.6 格构式构件截面1617式中N1—较大的压力,计算时取正值;N2—较小的压力或拉力,计算时压力取正值,拉力取负值。

图5.3.1 弦杆轴心压力在侧向支承点间有变化的桁架简图5.3.4单层厂房框架 1 单阶柱1)下段柱的计算长度系数μ:当柱上端与横梁铰接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

钢结构计算公式-大全

钢结构计算公式-大全

钢结构计算公式汇总第一章:钢结构连接计算公式总汇 一.焊接连接1.对接焊缝连接(1) 钢板or w v w wt w w wc w t w f tl Vf t l N t l M f f t l N ≤=≤+=≤=5.16,/2τσσ (2) 工字形钢wt eq wv w w wtwwv w ww t w w f f t I VS f I h M f t I VS f A N W M 1.1322121011010≤+=≤=≤=≤=≤+=τσστστσ2.角焊缝连接(1) 侧焊缝 (N)w f w f f f l h N ≤=∑)7.0/(τ (2) 端焊缝 (N)w f w f f f f l h N ≤=∑)7.0/(βτ (3) 斜焊缝 (Nx, Ny) 3/s i n 1/1)7.0/(2θββτθθ-=≤=∑f w f w f f f f l h N(4) 围焊缝(N )w f w f f f f l h N ≤=∑)7.0/(βτ (5) 角钢围焊缝 (N))7.02/(2/)7.02/(2/23221311w f f f w f w f f f w f f N k b h l h f N k b h l h ⨯=+⨯=+ββor)7.02/(2/)7.02/(2/231311w f f f w f f f w f f N k b h f N k b h l h ⨯=⨯=+ββ(6) 角焊缝(M, N, V )f A M f A z I My /=σ f B M f B z I My /=σ f C M f C z I My /=σ f D M f D z I My /=σfwVfwyf N fz A V A N //==τσwfV f w y f M C D z N fz w fV fwyfM fCzNfzw ff M fBz N fz wf f M fAz N fz f ff f ≤++≤++≤+≤+222222/)(/)(/)(/)(τβσστβσσβσσβσσ(7) 角焊缝 (Fx, Fy, T)w ff Ffy T fAy F fx T fAx fy F fy fx F fx fpA T fAy fp A T fAx f A F A F I Tx I Ty yx yx≤+++====222/)()(////βττττττττ二.螺栓连接1.普通螺栓连接(1) 抗剪螺栓7.0)150/(1.1),min()4/(01min2≥-==⋅⋅==∑d l N N Nf t d N f d n N b cb v b v bc b c bv v b v βπA) 螺栓群 (N)ft d n b N A N N N n n b v ≤-===)/(//01minσB) 螺栓群(F x ,F y ,T )m i n222222)()()/()/(//b v T ix F ix T iy Fiy i i i i T ix i i i T iy x F ix y Fiy N N N N N N y x Ty N y x Tx N nF N nF N x y x y ≤+++=+=+===∑∑∑∑(2) 抗拉螺栓b t e b t f d N )4/(2π=A) 螺栓群(N )b t N N n /= B) 螺栓群 (M)∑≤''=b t i N y y M N )/(211 C) 螺栓群 (M+N)////2min min 2max max ≥-=≤+=∑∑i bt i y Ney n N N N y Ney n N Nif N min <0 thenb t i N y y e N N ≤'''=∑211/ (3) 同时抗拉剪螺栓b cv b t t b v v NN N N N N ≤≤+1)/()/(222.高强螺栓连接(1) 摩擦型高强度螺栓净截面验算fA n n N A N fA N n n ≤-='=≤=/)/5.01(//1σσA) 抗剪b vf b v NN n P n N /9.0==μB) 抗拉(N)b tb t NN n P N /8.0==(M) b t i N y My N ≤=∑211/(M+N) b t i N y My n N N ≤+=∑21max //C) 同时抗拉剪(N x +N y ) 1////≤+==b t t b v v x t y v N N N N nN N nN N(M+N) 1////1211≤+==∑b t t b v v i t v N N N N y My N nV NOr 1//0//1≤+=<==∑=b t t b v v ti ti ni ti t v N N N N N thenN ifnN N n V N(2) 承压型高强度螺栓净截面f t d n b N A N n ≤-==])/[(/01σA) 抗剪m i n21m i n 221/),,m i n (9.03.1)4/(b v b c b v b v b v bc b c v b v b v v b v N N n N N N N f td N Pn N f d n N ==⋅⋅=⨯==∑μπB) 抗拉N )bt b t N N n P N /8.0==M+N) b t i N n N y My N ≤+=∑//21maxC) 同时抗拉剪(M+N+V ) 3.1////3.1//2.1/1)()(///11212211≤+==≤+≤≤++==∑∑=b t t b v v ni ti t v b t t b v v b c v btt bvv i t v N N N N nN N n V N or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y My N nV N2-5 钢结构计算2-5-1 钢结构计算用表为保证承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防止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脆性破坏,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征、结构形式、应力状态、连接方法、钢材厚度和工作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选用合适的钢材牌号和材性。

(完整word版)钢结构一注考试规范使用的公式

(完整word版)钢结构一注考试规范使用的公式

GB50017—(2003)钢结构规范公式2011.5应的下列换算长细比代替λy()()()2122202022222/1421⎥⎦⎤⎢⎣⎡--+++z y z y z y i e λλλλλλ (5。

1.2-3) ()2202/7.25//ωωλl I I A i t z += ( 5.1。

2—4)222020yx i i e i ++=3单角钢截面和双角钢组合T 形截面绕对称轴的λyz 图5。

1。

2 单角钢截面和双角钢组合T 形截面1)等边单角钢截面(图5。

1.2 a):当b /t ≤0.54 l oy /b 时:λyz =λy ( 1+)0.85224tl b oy (5.1。

2—5a)当b /t >0.54 l oy /b 时:λyz =4.78tb( 1+)5.13422b t l oy (5。

1。

2—5 b )式中 b 、t —分别为为角钢肢的宽度和厚度。

(5.2.5-2)弯矩作用在两个主平面内的双肢格构式压弯构件,其稳定性计算图5。

2。

6 格构式构件截面1按整体计算:YytyExxxxmxxWMNNWMAN111βϕβϕ+⎪⎪⎭⎫⎝⎛'-+≤f (5。

2.6—1)2按分肢计算:在N和M x作用下,将分肢作为桁架弦杆计算其轴心力,M y按公式(5。

2.6—2)和公式(5。

2。

6-3)分配给两分肢(图5.2。

6),然后按5.2。

2条的规定计算分肢稳定性分肢1:M y1=yMyIyIyI221111///+(5。

2。

6—2)分肢2: M y2=yMyIyIyI221122///+(5.2。

6-3)式中I1,、I2—分肢1、分肢2对y轴的惯性矩;y1、y2—M y作用的主轴平面至分肢1、分肢2轴线的距离.当桁架弦杆侧向支承点之间的距离为节间长度的2倍(图5.3.1)且两节间的弦杆轴心压力不相同时,则该弦杆在桁架平面外的计算长度,应按下式确定(但不应小于0.5 l1):l0=l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 lou t
)
(5.1.2-8a)
当 b/t>0.69 lou/b 时: λuz =5.4b/t (5.1.2-8 b) 式中 λu =lou/iu; lou 为构件对 u 轴的计算长度; iu 为构件截面对 u 轴的回转半径。
注:1 2 3 无任何对称轴且又非极对称的截面 (单面连接的不等 边单角钢除外)不宜用作轴心受压构件。 对单面连接的单角钢轴心受压构件,按 3.4.2 条考虑 折减系数后,可不考虑弯扭效应。 当槽形截面用于格构式构件的分肢,计算分肢绕对 称轴(y 轴).的稳定性时,不必考虑扭转效应,直接用 λy 查 出 υy 值。
1 - hc3tw
2I x
(4.4.1-4) (4.4.2-1)
2
Ns= Vu-τcr hwtw+F H= Vu cr hwtw 1 a / h0 Ac=
(4.4.2-2) (4.4.2-3)
3h0 H 16ef
4
5
轴心受力构件和拉弯、压弯构件的计算
轴心受拉构件和轴心受压构件的强度, N σ≤ ≤f (除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处外)


2 y

2 2 z

2 4 1 e /i 2 0 2 0 2 2 y z


1
(5.1.2-3)
2 2 2 z i0 A / I t / 25.7 I / l
( 5.1.2-4)
2 2 2 2 i0 e0 ix iy
5
3 单角钢截面和双角钢组合 T 形截面绕 对称轴的 λyz
当 b/t>0.58 loy/b 时:
2 loy t b ) λyz=3.9 ( 1+ t 18.6b 4
3)长肢相并的不等边双角钢截面(图 5.1.2 c): 当 b2/t≤0.48 loy/b2 时: λyz=λy ( 1+
4 1.09 b2 ) 2 2 loy t
(5.1.2-7a)
当 b2/t>0.48 loy/b2 时:
受弯构件的计算
My Mx ≤f xWnx yWny
τ=
(4.1.1)
17
18
17
16
16
16
VS ≤fv Itw
(4.1.2)
18
18
σc=
F
t wl z
≤f
(4.1.3-1) (4.1.3-2) (4.1.4-1) (4.1.4-2)
18 18 18
18 18
lz =a+5hy+2hR
42 A A1 cos 2
(5.1.3-8)
fy Af 85 235
(5.1.6)
27
当支撑杆位于柱高度中央时: Fb1=N/60
(5.1.7-1 a)
8
沿被撑构件屈曲方向 的支撑力应按下列方 法计算 2 长度为 l 的单 根柱设置 m 道 等间距 ( 或间距 不等但与平均 间距相比相差 不超过 20%)支 撑时,各支承点 的支撑力 Fbm 为 3 被撑构件为 多根柱组成的 柱列,在柱高度 中央附近设置 一道支撑时,支 撑力应按下式 计算 弯矩作用在主平面内的拉弯构件和压 弯构件,其强度计算 弯矩作用在对称轴平 面内(绕 x 轴)的实腹 式压弯构件,其稳定 性计算 1 弯矩作用平 面内的稳定性:
19 20
29
29
1
注:当几种情况同时存在时,其折减系数应连乘。
4
在主平面内受弯的实腹构件 ( 考虑腹板 屈曲后强度者参见本规范第 4.4.1 条), 其抗弯强度 在主平面内受弯的实腹构件(考虑腹板 屈曲后强度者参见本规范第 4.4.1 条), 其抗剪强度 梁上翼缘受有沿腹板平面作用的集中 荷载、且该荷载处又未设置支承加劲肋 时,腹板计算高度上边缘的局部承压强 度
19 23 24 28
27
23
26 28
19 26 27
22
22
构件长细比 λ
截面为双轴对 称或极对称
(5.1.2-2)
截面为单轴对称的构件,绕非对称轴的 长细比 λx 仍按式(5.1.2-2)计算,但绕对 称轴应取计及扭转效应的下列换算长 细比代替 λy
1 2 y 2 z 2
b ≤ 13 235 / f y t b0 ≤ 40 235 / f y t
(4.3.8-1) (4.3.8-2)
M Mf V 1 0.5V M M ≤1.0 u eu f
2
(4.4.1-1)
Mf=( Af 1
h12 Af 2 h2 )f h2
(4.4.1-2) (4.4.1-3)
对虚轴(图 5.1.3 a 的 x 轴和图 5.1.3 b、 c的x 轴和 y 轴)的长细比应 取换算长细比。换算 长细比
1 双肢组合构件 (图 5.1.3 a)
当缀件为缀板时: λox= x 1
2 2
(5.1.3-1)
7
当缀件为缀条时: λox = x 27
2
A A1x
(5.1.3-2)
17
Hni=
y Qi
250
0 .2
1 ns
(3.2.8-1) (3.2.8-2) (3.2.8-3)
MⅡ=MIb+α2i MIs α2i =
1 N u 1- H h
3.4.2 计算下列情况的结构构件或连接时,第 3.4.1 条规定的强度设计值应乘以相应的折减系 数。 l 单面连接的单角钢: 1)按轴心受力计算强度和连接乘以系数 0.85; 2)按轴心受压计算稳定性: 等边角钢乘以系数 0.6+0.0015λ,但不大于 1.0; 短边相连的不等边角钢乘以系数 0.5+0.0025λ,但不大于 1.0; 长边相连的不等边角钢乘以系数 0.70; λ 为长细比。对中间无联系的单角钢压杆,应按最小回转半径计算,当 λ<20 时,取 λ=20; 2 无垫板的单面施焊对接焊缝乘以系数 0.85; 3 施工条件较差的高空安装焊缝和铆钉连接乘以系数 0.90; 4 沉头和半沉头铆钉连接乘以系数 0.80。
2
2
≤1.0
(4.3.4-1)
2
局部稳定性
受拉翼缘与纵 向加劲肋之间 的区格 梁受压翼缘扭 转受到约束时 当梁受压翼缘 扭转未受到约 束时
2 c2 ≤1 c , cr 2 cr 2 cr 2
2
2
(4.3.4-4)
Meu =γxαeWxf
αe=1- 当仅配置支承加劲肋不能满足公式 (4.4.1-1) 的要求时,应在两侧成对配置 中间横向加劲肋。中间横向加劲肋和上 端受有集中压力的中间支承加劲肋,其 截面尺寸除应满足公式 (4.4.6-1) 和公式 (4.3.6-2) 的要求外,尚应按轴心受压构 件参照第 4.3.7 条计算其在腹板平面外 的稳定性,轴心压力应按下式计算
2
(4.3.6-4b)
3
梁受压翼缘自由外伸宽度 b 与其厚度 t 之比 箱形截面梁受压翼缘板在两腹板之间 的无支承宽度 b0 与其厚度 t 之比 腹板仅配置支承加劲肋 ( 或尚有中间横 向加劲肋 ) 而考虑屈曲后强度的工字形 截面焊接组合梁(图 4.3.2a), 应按下式验 算抗弯和抗剪承载能力:
图 5.1.2 单角钢截面和双角钢组合 T 形截面
b—等边角钢肢宽度; b1—不等边角钢长肢宽度; b2—不等边角钢 短肢宽度
2)等边双角钢截面(图 5.1.2 b): 当 b/t≤0.58 loy/b 时: λyz=λy ( 1+
0.475 b4 ) 2 2 loy t
(5.1-2-6a) 23 (5.1.2-6b)
在受压翼缘与纵向加 劲肋之间设有短加劲 肋的区格(图 4.3.2d), 其局部稳定性按式 (4.3.4 -1)计算。该式 中 σcr1 仍按 4.3.4 条 1 款之 1)计算; τcr1 按式 (4.3.3-3) 计 算 , 但 将 h0 和 a 改为 h1 和 a1(a1 为短加劲肋间距 ) ; σc,cr1 按 式 (4.3.3-4) 计 算,但式中 λb 改用下 列 λc1 代替。 腹板两侧成对配置的 钢板横向加劲肋,其 截面尺寸
6
2 2 loy t b2 λyz=5.1 ( 1+ ) 4 t 17.4 b2
(5.1.2-7b)
4)短肢相并的不等边双角钢截面(图 5.1.2 d): 当 b1/t≤0.56 loy/b1 时,可近似取 λyz =λy。否则 应取
2 2 loy t b1 λyz=3.7 ( 1+ ) t 52.7b14
18
Mx ≤ f bWx
(4.2.2)
19
28
26
17
My Mx ≤ f bWx yWy
c ≤1 c ,cr cr cr
2 2
(4.2.3)
(4.3.3-1)
c cr1 cr1 c ,cr1
λc1=
a1 / t w 87 a1 / tw 73
fy 235 fy 235
1
(4.3.5a)
λc1=
(4.3.5b)
对 a1 / h1>1.2 的 区 格 , 公 式 (4.3.5) 右 侧 应 乘 以
a1 2 1/ 0.4 0.5 h 1
外伸宽度
hs ≤
h0 40 30
(5.1.3-6)
λox =
2 x
2
42A A1 1.5 cos2


(5.1.3-7)
λoy = y 轴心受压构件应按下式计算剪力 V= 用作减小轴心受压构 件 ( 柱 ) 自由长度的支 撑,当其轴线通过被 撑构件截面剪心时, 1 长度为 l 的单 根柱设置一道 支撑时,支撑力 Fb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