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农村生命科学课程资源

合集下载

开发农村生物教学资源

开发农村生物教学资源

开发农村生物教学资源初探摘要:生物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从生活中来,然后到生活中去”的过程。

农村生物教师应充分挖掘农村生产生活中的生物教学资源,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田野,融入自然;让学生在实践中摩擦出智慧的火花,在与大自然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并应用生物知识。

关键词:农村;生物;教学资源;开发农村有多种多样的动植物,是一座生物教育资源宝库。

农村生物教师应充分挖掘农村生产生活中的生物教学资源,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田野,融入自然;让学生在实践中摩擦出智慧的火花,在与大自然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并应用生物知识。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农村生物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从农业生产中开发生物教学资源笔者所在县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县,盛产水稻、棉花。

学生大多是农村学生,学校周边就是农田。

农村的学生对农作物非常熟悉,大多帮父母干过农活。

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充分挖掘学生熟悉的农业生产中的课程资源用于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和生产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更加广博和更加系统的知识。

如学习“种子的萌发”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解剖并观察棉花种子的结构,请教父母“下棉种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下种之前要用水浸泡种子,下种后要用地膜进行覆盖,覆盖种子的土层要松而薄)从而引导学生探究种子的萌发与空气、水、温度的关系。

学习到“植株的生长”时,让学生回忆帮父母给棉花打顶的情形(打顶就是当棉花植株长到一定高度时要剪掉棉花的顶芽)。

教师应充分联系学生的劳动经验,向学生讲解“顶端优势”的知识,告诉学生:在适当的时候,将棉花的顶芽摘掉,棉花的果枝就会快速生长,达到高产的目的。

这时,学生会恍然大悟,对顶端优势的知识获得更多的理解。

再如让学生调查“棉花植株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如何合理施肥?”然后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

又如学习“广泛分布的细菌和真菌”时,带学生参观蘑菇生产基地,观察黄豆植株根部的寄生根瘤菌,体会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关系。

如何利用农村的动植物资源上好科学课

如何利用农村的动植物资源上好科学课

如何利用农村的动植物资源上好科学课【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农村的动植物资源进行科学课的教学。

在首先介绍了农村的动植物资源,并阐述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科学课的目的和意义。

在重点讨论了挖掘当地资源特点、科学课内容设置、实地考察和采集活动、实践操作和实验设计以及提倡可持续利用的方法和策略。

在强调了加强与现实结合、激发学生兴趣、促进综合素质提升等重要性。

通过此篇文章,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利用农村的动植物资源,丰富科学课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农村、动植物资源、科学课、挖掘、当地特点、内容设置、实地考察、采集活动、实践操作、实验设计、可持续利用、现实结合、学生兴趣、综合素质提升。

1. 引言1.1 认识农村的动植物资源农村的动植物资源是指在农村地区所拥有的各种动植物资源,包括家禽、家畜、蔬菜、水果等。

这些资源不仅是农村居民的主要生活来源,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认识农村的动植物资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动植物保护意识。

认识农村的动植物资源也可以为我们的科学课提供丰富的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通过对农村的动植物资源进行深入地认识和研究,可以使学生在实际中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认识农村的动植物资源对于科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科学课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1.2 目的和意义农村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是农村学生身边值得探究和利用的宝贵资源。

利用农村的动植物资源开展科学课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深入了解和利用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可以增强学生对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促进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培养。

通过科学课的设置和实地考察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农村的动植物资源的特点和分布规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和实验设计,学生可以将所获取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论文挖掘农村地方资源 充实小学科学课堂 彭忠友

论文挖掘农村地方资源 充实小学科学课堂 彭忠友

挖掘农村地方资源充实小学科学课堂云南省文山市麻栗坡县董干镇者挖小学彭忠友【内容摘要】《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 。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我们要结合农村的教育资源,发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地域优势,发现和挖掘农村的地方资源,充实科学课的教学内容,有创造性的为科学课的教学服务。

【关键词】农村资源开发利用植物资源动物资源自然条件我校地处边疆偏远地区的农村,教育资源配置较少,实验设备较为匮乏,但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那些活生生的虫、鱼、鸟、兽;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土壤、岩石;春、夏、秋、冬的物候变化多端;瞬息万变的电闪雷鸣;云、雾、雨、露、霜、雪等自然现象司空见惯,都为科学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都是小学生探究的对象。

而农村大自然又有其原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特点,使其成为“自然之源”成为学生探究的最佳场所。

一、开发和利用农村的植物资源。

在我们农村,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

农田里、小路边、小山上到处生长着无数有名字的或没名字的植物,为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它使我们在科学教学中,能直接感知植物,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

同时,在这过程中,它不仅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能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如在教学《植物的一生》这一章时,为了让学生能清楚地了解植物一生的变化,观察它一生成长的过程,利用学生收集的凤仙花的种子,让每位学生将种子种到学校的科学实践基地里,给凤仙花浇水、除草的同时观察凤仙花一生成长的变化,并每天做好观察记录日记。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观察到了凤仙花从种子变成芽,芽长成苗到凤仙花开花、结果,以及收集到了种子。

学生在观察凤仙花一生成长变化时,同时也对身边其他的很多植物进行了对比观察,切实了解到了植物一生的变化。

学生通过这种活动,既观察到了植物一生的变化,又培养了动手的能力。

又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油菜花开了》一课时,我没有照本宣科,让学生产生许多猜测后,把学生带到油菜花开了的田里,让他们亲眼去看,让他们亲自去动手,让他们亲自去实践和体验,油菜花的结构到底是怎样的。

如何利用农村的动植物资源上好科学课

如何利用农村的动植物资源上好科学课

如何利用农村的动植物资源上好科学课【摘要】农村动植物资源是农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资源,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提升科学课的教学质量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共同面对的问题。

本文从实地考察和实验、组织调研活动、设计实验课、进行生物课堂探究活动和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等角度探讨了如何充分利用农村动植物资源上好科学课。

具体包括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动植物资源,组织调研活动更深入地挖掘资源的潜力,设计相关实验课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结论指出农村动植物资源为科学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科学课的质量,希望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农村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农村动植物资源, 科学课, 实地考察, 实验, 调研活动, 实验课, 探究活动, 教学案例, 学习兴趣, 科学素养, 创新教学方式, 教学质量1. 引言1.1 引入农村动植物资源利用的重要性农村动植物资源是农村地区独特的财富和优势,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科学课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接近自然,增加他们对生物学、生态学等知识的理解和体验。

农村动植物资源的利用不仅可以丰富科学课的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将农村动植物资源融入科学课的教学中,可以唤起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

1.2 介绍科学课与农村资源的结合方式农村动植物资源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而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将其与科学课结合起来,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具体的学习体验。

将科学课与农村资源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在农村资源中,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可以为科学课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

比如利用农村田间地头的植物资源进行植物解剖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植物的内部结构,深入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或者利用农村的池塘、小溪中的生物资源进行生物标本制作或观察,让学生了解水生生物的特点及其生态环境。

农村学校科学课有效挖掘和利用本土教学资源探索

农村学校科学课有效挖掘和利用本土教学资源探索

农村学校科学课有效挖掘和利用本土教学资源探索作者:薛鹏来源:《教师·上》2010年第09期《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立足实际,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我们根据农村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开展了从多种途径、方式、渠道挖掘和利用本土课程资源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与发展的研究。

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实践、研讨、总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利用本地水、土资源探索自然奥秘农村贫困地区的课程资源状况虽没有发达地区和城市的优越,但并不等于没有。

经济发达区有科技含量很高的教育资源,农村地区的荒山、田野和溪流同样蕴藏着教育资源。

案例1:土壤中的毛细现象在两个一次性塑料杯中分别装上泥土,一杯中的泥土松一些,另一杯中的泥土紧一些,结果发现,水在压紧的泥土中上升更高(如图1所示)案例2:碧螺溪水质考察我在教“环境”一单元时,就充分利用了本土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实践考察活动。

移居野外的课堂,有目的地考察,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学生们通过尽兴地考察、激烈地争论、探究,其效果远远胜过老师枯燥地讲解。

他们不仅能较准确地分析自然界中一些事物之间的紧密关系,而且令人欣慰的是学生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利用本地动、植物资源探究生物特征和习性案例3:植物中的毛细现象在小学科学中,有一个毛细现象的实验(如图2所示),染红了的水通过植物中的毛细管上升到叶子里,把叶子都染红了。

这可以利用校内课程资源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用的材料很简单,一杯红墨水、一片树叶,实验现象却明显,很有说服力。

利用本地动、植物资源进行教学的例子有许多,比如对蚯蚓的观察、对青蛙的变态观察、对树叶的观察,等等。

这需要老师用心钻研课程、有效利用资源,巧妙转化学习方式。

三、利用本地生产、生活现象解释科学原理本地生产、生活现象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如果我们合理利用、巧妙引导探究,就能让学生树立“科学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的科学观念,形成一种热爱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其终身受益。

农村科学课程资源开发

农村科学课程资源开发

农村《科学》课程资源开发摘要:本地资源可用作农村《科学》课堂教学的资源非常丰富,能否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服务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个农村科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和教学的途径。

面对目前农村科学课程资源比较缺乏,教师课程资源意识比较淡薄的现状,作为一线的农村科学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农村课程资源开发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文章从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本地的课程资源情况阐述了如何开发和利用农村科学课程资源的方法,以及在利用农村科学课程资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以便今后更好地用开发和利用好农村丰富的本地资源奠定基础。

同时也使各位科学教师能从中得到借鉴和帮助,更好的推动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丰富小学科学课程教学。

关键词:开发利用;农村;课程资源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这一概念进入我们的视线,并日益凸显出来。

课程资源与课程目标的关系非常密切,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科学课程实施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和阻碍。

其实“课程资源”并不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生事物,很多的科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了很多类型的课程资源,如教材、实验室、图书馆、网络、软件等。

针对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特点,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文章针对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探索进行总结,对小学科学教师组织和开展科学课程教学具有帮助和借鉴作用。

科学教学强调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充分的利用本地教学资源,更好促进课堂教学的开展。

开发本地课堂教学资源是科学教学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

因为,无论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开好《科学》这门课程需要有课程资源的支撑。

目前,农村学校实施科学教学的弱势之一,就是缺乏资源。

如何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农村本地的课程资源成为了摆在我们农村教师面前的一条“封锁线”。

也是教学成败与否的“分水岭”。

找到了本地的丰富的课程资源,就等于找到了科学教学中的一座“金山”。

生命科学领域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生命科学领域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生命科学领域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侯春燕【摘要】小学生特别愿意亲近和探究身边的虫鱼鸟兽、花草树木,这是学生的原始兴趣,然而这样的兴趣会因为种种原因不能长久维持。

为了持续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的兴趣和热爱生命的情感,教师需要挖掘学校、家庭、社区中的课程资源,从探究、阅读、体验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生命科学知识和探究技能,并形成与自然生命和谐共处的理念。

【关键词】课程资源;融合利用;生命意识【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7-0053-03【作者简介】侯春燕,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江苏海门,226100)副校长,高级教师。

生命科学领域是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该领域却存在着简单化和边缘化的倾向,如教学活动(比如种植、养殖活动等)流于形式、不精细、少创意等。

笔者认为,要发挥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价值和作用,教师应有效挖掘学校、家庭、社区中的课程资源,有深度地引领学生探究生命、体验生命,从而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

一、深度种植养殖,植出生命的感觉在科学教学中,种植和养殖是常见的活动类型,也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内容,这类活动能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神奇和伟大。

1.在“项目种植”中理解生命的神奇。

在桂林旅游时,学生买了一份菠萝蜜,吃完后,发现菠萝蜜的种子很大,他们很好奇:这粒大大的种子里有些什么呢?作为科学教师,笔者建议他们带回家尝试种植。

回家后,学生先将种子放在湿润的纸巾里,观察它的发芽情况。

三、四天以后,种子裂开了一条缝。

学生异常惊喜,他们感受到了生命的萌发。

一周后,种子里探出了一个白嫩嫩的芽。

笔者建议学生查找资料,看看这个芽是“何方神圣”?通过资料查找,学生了解到这是胚根,将来会长成植物的根。

于是,笔者同学生一起把它移植到土壤里,让种子扎根生长。

渐渐地,绿色的胚芽从泥里冒了出来,不多日便长成了一株小苗。

当菠萝蜜长出大大的叶子时,学生发现叶子上有绒毛,这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叶子差别较大。

农村生物教学的资源挖掘

农村生物教学的资源挖掘

课 程 资 源 不 局 限 于学 校 资 源 ,还 包 括 乡土 资 源 、
家 庭 资 源 、媒 体 资 源分 的开 发 与利 用。 通 过 对 这 些 乡 土 内容 的学 习 ,扩 充
材 料 的不 足 。
1课 前 让 学生 参 与 实验 材 料 的准 备 。初 中 生物 涉 . 及到 的 实验材 料较 多 的是 动植 物 ,如根 、茎 、 叶 、
通 … …
因 此 ,笔 者 尽 量 将 课 本 知识 渗透 到 农 作 物 的种 植
和海 洋渔 业 的养殖 等 实用技 术 中去 ,与 当地 经济 发展 相
衔 接 , 以缩短 课 堂 与社 会 的距 离 。 如在 讲 “ 光合 作 用 ” 时 ,介绍 大 田生产 中 的一年 两收 、一 年三 收 、二 年三 收 以及 合理 密植 等情 况 ,研 究 在 当前耕 地 日趋减 少 的情 况
下 ,有什 么增 加 产量 的新 想法 。讲 “ 物 的矿 质 营养 ” 植 时 , 绍小 麦 、 介 玉米 、 花 等 所必 需 的矿 质 元 素 ,进 而 讲 棉 解如 何 施肥 、 施何 种 肥 , 以及 给植 物 适 时松 土 的道 理 、 无土 栽培技 术 等。讲 “ 质 的代谢 ”时 ,笔者 结合 动 物 物 育肥 、食物 加糖 的内容 进行讲 解 。展
花 、 果 实 、 种 子 、 菜 青 虫 、 鲫 鱼 、 蚯 蚓 、 蝗 虫 等 ,学
了学 生 的 生 物 专 业 基 础 知 识 ,提 高 了 生 物 科 学 素 养 , 也 有 利 于 学生 了解 国情 、省 情 、 乡情 ,让 更 多 的学 生
学 习和掌 握 实 用性 较 强 的 生 物知 识 。
农村生物教 学 的资源挖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挖掘农村生命科学课程资源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农村有着丰富的社会课程资源。

这些资源的挖掘将对科学教学有独到的价值和作用,也是保证农村学校科学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

本文从生命科学方面,对农村课程资源大挖掘意义和方法做了初步阐述。

生命科学科学课程农村课程资源挖掘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了配合这一理念,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发、合理利用校内及社会各种课程资源,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重视并加大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力度,其实,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

一块石头、一株植物、一个动物、一幅图画等都可以成为科学课程资源。

因为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它们都有可能成为教学内容,成为教学活动的支持物。

如三年级科学《蚂蚁》一课,我让学生把自己亲手捉的蚂蚁带进课堂,让学生观察、比较、体验,那么,这只蚂蚁就是科学课程资源。

对于学生而言,经过教师运用艺术语言讲解的以及经过学生探究、观察的蚂蚁,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是科学课程资源。

我们的农村学校可开发的课程资源极其丰富,如自然资源、动植物资源等,开发和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另外,作为科学
教师,大多从小生长于农村,开发和利用教师自己熟悉的资源进行教学,更贴近于教师的实际情况,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挖掘重视开发和利用身边的科学资源,让学生了解科学,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改造校园环境,优化课程资源
学校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教室内的课程资源和教室外的课程资源两类,主要包括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及其配备资料;学校建筑、走廊的环境布置,花草树木、生物角、科技景点等等。

做好科学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要做到:
1.注意向学校争取增添科技藏书,更新添加科学教育仪器设备,发动学生自制和收集各种科学学习材料,建立学生科学图书箱;
2.充分利用校内的土地、花坛,开辟花园、植物角、饲养园地,栽培各类树种,并配备好“植物名片”等;
3.在校园内创设学科学的氛围,如开设科技专栏,红领巾广播站定期播送科学知识,定期举行科学作品比赛,校报设立科学启蒙栏目,设立科学金点子信箱等;
4.开发有地方特色的科学启蒙教育校本课程;
5.不定期举办各种科学专题活动,如举办科技节,开展节日性科技活动(3.12植树节、3.28世界气象日、4.7世界卫生日、4.1-7爱鸟周、
6.5世界环境日等),成立优秀作品论证推荐会等。

二、开发和利用农村的植物资源
我们农村学校周边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

在农村的田野里小河边等一些地方,生长着无数有名的或不知名的植物,为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在科学教学中,能形象直观地进行教学,提供直接感知的植物,让学生对所要研究的植物形成正确的概念,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有很好的帮助。

如在《植物的生活》这一单元,每节的课后拓展都注重了中长期的观察,如第一节课的“选择一株植物,长期观察它,看它身体的各部分有什么变化,并做好记录。

”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既方便观察有叫感兴趣的植物研究。

在活动一周或几周后,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调查收获。

在这过程中,不但能使学生掌握好科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三、开发和利用农村的动物资源
在我们学校周边,有着极其丰富的动物资源。

有的学生家里就是养殖户,学生可以充分接触的非常多的动物,通过对动物的饲养、观察,就可以充分地了解动物,并进行科学研究。

我充分利用这一科学资源进行教学,变枯燥无味的课堂为生动活泼的课堂,生动形象地学到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

四、开发和利用家庭资源
在实验探究中,往往有许多实验不是马上就能知晓它的结果,而需很长一段时间才有结果,如蚕的一生观察、凤仙花种植的观察,像这样的观察,单在课堂里拿几件标本或实物是很难解决问题的,让学生在家里自己亲手动手养一养,种一种,这样更利于学生的探
究。

我教《饲养小动物》时,课前先请学生自己捉几只蜗牛,在家精心饲养,仔细观察,并做好详细的记录,课内进行集体交流汇报。

这样一来,学生对蜗牛的生活习性非常了解,课堂上人人有话说,个个举手发言。

在交流会上,各学生纷纷拿着自己的实验记录,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表述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用文字表格形式,有的用生动图画形式。

另外,教育学生利用好网络资源、丰富家庭的科普读物,关注科技资讯信息,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小小图书馆,并提高其利用率。

利用家长学校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对家庭饲养与种植的动植物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

这样通过课内与家庭互相结合,使知识从感性认识自然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还激发了学生们探究科学的兴趣。

五、整合社区资源,强化教育实践
影响科学教育效果除了学校和家庭外,还有社区教育。

社区是学生生活、劳动的主要场所,时间大约占三分之一,是学生接受科学教育最灵活、最具体、最有潜力可挖的时段。

让小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家乡,关注农业生产的发展情况。

立足农村小学这一特点,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开拓学生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

社区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农业科技能手、果园、养殖场、工厂、农业基地、田园、实验基地等。

我们十分重视优化社区的教育环境,我校先后建立了二十几个有本地特色的科学启蒙教育基地,成为常规性、阶段性开展科学启
蒙教育的牢固阵地。

如王村的食用菌基地,使学生了解菌种的选择、栽培、加工等科学常识;王母殿的麻鸭养殖基地,让学生参与养鸭活动,掌握养殖的一些科学知识;前荆沟的蔬菜基地,让学生参与耕地、播种、锄草、施肥、收获等种植活动,使学生了解本地蔬菜种植的一些科学知识,塑料大棚的使用知识,等等。

我们推荐有优势的学生来担任科学小组的组长,比如家里有项目,并且有责任心的学生。

采用调查研究、参观访问、亲历实践有的放矢的科学观察,从中总结出有推广价值的科学考察报告。

学生通过写观察日记,记录下实践过程,通过实验对比,得出正确结论,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过程是立足于农村小学这一点,以自家的示范作用推动周边农户的生产,达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对于广大农村学校,要把自身劣势转化为开发与利用农村课程资源的优势和动力,提高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手段和措施,努力促进新课程各项目标的实现。

农村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开发和利用农村课程资源,可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但作为教师要具有一双慧眼,更要善于引导孩子们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就一定会有全面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