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共44页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PPT课件

.
55
知识点三
岩石圈的物. 质循环 56
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只能由岩浆生 成
如花岗岩(侵入 岩) 和玄武岩 (喷出岩)
侵入岩坚硬致 密
喷出岩有气泡
外力作用生成 如石灰岩/砂
玄武岩石柱
.
26
球状风化(被海浪侵蚀而出露)
.
27
花岗岩球状风化 形成的石蛋地貌
.
28
花岗岩球状风化 形成的石蛋地貌
.
29
黄土高原千沟万 壑的地表形态
.
30
流水侵蚀——河谷
.
31
流水侵蚀——喀斯特地貌
.
32
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
.
33
流水侵蚀——喀斯特地貌
.
34
喀斯特.溶洞
35
喀斯特地貌——张家界峰林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
变质作用 .
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
低不平
3
青藏高原地 形图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造成 岩层水平位移和 弯曲变形,形成 绵长的断裂带和 巨大的褶皱山脉
垂直运动:造成 岩层大规模的隆 起和凹陷,引起 地势的起伏变化 和海陆变迁
.
4
青藏高原地 形图
地壳运动
两种方向同时存 在,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以水 平运动为主,垂 直运动为辅
原 点状喷出:往往形成锥状火山
死火山:完全不会再喷发 了
火山口:容易积水形成湖泊
.
18
拓展提升
.
内力和外力如何影响地表形态的变化?

内力和外力如何影响地表形态的变化?
内力和外力都能影响地表形态的变化,尤其是在地质和地貌学中。
内力的影响:
1.构造活动:地球内部的构造活动,如地震、火山喷发和地
壳拓展,通过产生内部的应力和变形,可以改变地表的形
态。
例如,板块运动和地震会导致地壳的抬升或下沉,形
成山脉、沟谷和断裂等地形。
2.抬升和侵蚀:岩石的变形和地下构造活动可以导致地壳的
抬升或沉降,进而影响河流的流程和侵蚀作用。
抬升地区
通常具有较高的山地和陡峭的地貌。
而侵蚀作用可以削减
地表的表层岩石,形成峡谷、丘陵和阶地等地形特征。
外力的影响:
1.侵蚀和沉积:外力如风、水和冰可以进行侵蚀和沉积作用,
改变地表的形态。
河流的流动和湍急,风的侵蚀和沙漠的
漂移,冰川的移动和融化,都可以塑造地表的形态,形成
河谷、河漫滩、冲积扇、冰川谷等地貌。
2.天候和气候:天候和气候也是外力的重要因素,如风化、
化学侵蚀和冻融作用。
这些过程可以通过物理和化学变化,改变岩石的结构和组成,并导致岩石的剥蚀和破坏,最终
影响地表形态。
内力和外力相互作用:内力和外力通常是相互作用的,通过构
造活动和侵蚀作用来塑造地表。
例如,构造活动导致的地壳变形可能形成山脉,然后外力的侵蚀作用进一步改变山脉的形态。
这种相互作用会导致地表形态的复杂变化。
综上所述,内力和外力的作用可以通过构造活动、侵蚀和沉积来改变地表的形态。
它们共同作用,塑造着地球上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3.2 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典题
断 岩层 中心部分岩层较
方 新老 老,两翼岩层较新
法
创新
向中试下心弯做部曲分评岩析层较指正岩 断层 裂受 面力 有断 明裂 显并 的沿 相
新,两翼岩层较 对位移
老
模
拟
预测演练
图示
-9-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读点图四能力
-10-
地质构 褶皱
造
背斜
命 题 调 研 明析考向
向斜
断层
-3-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命题
调
研
明析考向
考读点图四能力
-4-
目录
热 点 聚 焦 归纳拓展
CONTENTS
典 题 试 做 评析指正
(1)褶皱:图中A、B处水平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其中A处岩 层中间向上隆起,叫背斜 ;B处岩层中间向下凹陷,叫向斜 。
(2)断层:图中C处岩创层发新生断模裂拟,并预沿测断演裂面练产生显著的位移,
称为断层结构。其中E处叫地垒 ,常发育成陡峻的山峰;D处叫 地堑 ,常发育成盆地或谷地。
-4-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读点图四能力
-5-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31.火)火山山、活地动震常活形动成和命火地山题表锥形、调态火研山口明析等火考山向地貌。
(2)地震往往造成地壳断裂 和错动。
目 录 4.板块构造学说 热 点 聚 焦 归纳拓展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读点图四能力
-3-
命 题 调 研 明析考向
目 录 1.内力作用
演示文稿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课件

(3)背斜利于储存石油、天然气,向斜利于储存地 下水。
(4)丁处有断层,不宜建水库。
第二十五页,共58页。
3.火山
(1)火山的概念: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 下,有时候会沿地壳和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如果岩浆是 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第四页,共58页。
【解析】(1)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在中国的分布情 况。峰林景观主要分布于喀斯特地貌区,在中国主要 分布在南方的云南、湖南、广西等省份,北方很少出 现,选项中只有 C 项符合。 (2)本题考查地貌类型的成因。甲处地貌受流水侵蚀作 用,形成峰林景观,判断侵蚀强度要看侵蚀下切的深 度,图中甲、乙两处相比,乙处流水侵蚀作用最强烈, A、B 两项错误。丙处位于背斜顶部,岩石破碎,且坡 度较陡,在重力作用下易产生滑坡现象,C 项正确。 丁处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山,D 项错误。
第十二页,共58页。
实例 东非大裂谷
红海
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
马里亚纳群岛及 海沟
安第斯山脉,秘 鲁、智利海沟, 太平洋西部的海
沟、岛弧链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几乎都是消亡边界。如阿 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 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 形成的山脉、岛弧链、深海沟。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③冰岛:生长边界。 ④安第斯山脉:墨西哥以北的美洲部分为太平洋板块与
第二十二页,共58页。
④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⑤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 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易错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易错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易错点主标题: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副标题:解释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利于学生备战高考关键词:内、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难度:4 重要程度:5 内容:易错点1. 不能正确区分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的关系(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造成地表高低不平。
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
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
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
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2. 错误认为风化作用就是风力作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3不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例1读下面四幅地理景观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景观外力作用类型中,属于同一类的是()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图示景观与华北平原在形成机制上相同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D (2)C【解析】该题出错主要是对图示景观的形成把握不准造成的。
图示景观①为珊瑚岛;②为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流水的侵蚀作用显著;③为沙丘,受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④为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角峰。
华北平原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沙丘同受沉积作用。
故第(1)题选 D,第(2)题选 C。
【方法技巧】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内力、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具体到某一地区,其地表形态会以内力作用或外力作用为主,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加以区分,例如三峡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壳上升运动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与流水的侵蚀切割作用有关;青藏高原的形成主要是地壳运动的结果,而其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冰川作用、流水作用也密切相关。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 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课件

3.主要的沉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冲积扇
(1)流水沉积地貌: 三角洲
河流流出山前 堆积而成
冲积平原
(2)风力沉 积地貌
沙丘 沙垄
沙丘
河流入海口处 堆积而成
沙垄
(3)冰碛地貌:冰碛湖
(4)海积地貌: 沙滩、潟湖
沙滩
潟湖
4.我国主要外力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典型地貌
(1)张家界地貌:主要经过 流水的长期侵蚀和复杂的地壳 运动形成的石英岩景观地貌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讲: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考纲解读
核心素养定位
1.实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1.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 表现形式、板块构造学说内 和对地貌的影响(综合思维)
容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内容,并会解释各
种宏观地形及其火山地震的分布成因
关闭
第1题,由图示可以看出,太平洋板块内部运动量很大,A项错;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内部的运动速
度并不相同,B项错;箭头线越长表示地壳运动越快,地壳越不稳定,C项错;太平洋板块运动最快,最
不稳定,D项正确。第2题,甲在太平洋板块内部,太平洋板块是由其中部海岭推动向两侧移动,A项
错;乙是印度洋中部海岭,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带,不是俯冲带,B项错;丙是大西洋中部
对应训练
地质构造对人类的活动有着明显的影响。结合有关知识,回答1~2题。
1.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下图中所示四种方案中,构造稳 定、地基稳定且坚实、最适宜建坝的是( )
2.读地质剖面图,判断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向斜处岩性坚硬,适于建坝。第2题,地下水在 强大内压力作用下,会沿断层处出露成泉。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共45页文档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谢谢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共45页文档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马丽萍
本节内容在高中地理知识中的地位:
地球的宇宙 环境和地球 大气热状况
和大气运动
水的运动
地壳 的运 动和 变化
自然地 理环境
提供生产生 活场所
提供资源
自然灾害 必修1第四章 选修5
必修1第四章 必修2、选修3
人类活动
必修3
物质运动和 能量交换
联系四大圈层 五大要素
①搬运侵蚀后 ①山前形成冲积 的产物是泥沙 扇
②流速降低, ②河流中下游形 泥沙逐渐沉积 成冲积平原和河
口三角洲
搬走地表沙尘、① 风 沙 堆 积 , 形
碎屑,
成沙丘、沙垄
②沙漠外缘黄土
堆积,如黄土高
原
外力作用与地貌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冰 ①冰斗
川 ②角峰
作 用
③U型谷
①搬运侵蚀后 ①冰碛物堆积,
END
主要地貌过程 冰川作用;雪蚀作用;风力作用 冰冻作用;泥流作用;流水作用
干旱气候区
干化(旱化)作用;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半干旱气候区 流水作用、风化作用(尤其物理风化)、快速 物质移动
温润气候区
流水作用;化学风化;土溜(土壤蠕动)
主要地貌特征 刃脊、角峰、冰斗、冰碛 多边形地面、泥流阶地、石海、
石河、石冰川、冰丘
黄土高原的历史和现在
塬、梁、峁是黄土高原最基本的沟间地表形态。
1. 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 人为原因对黄土高原沟壑地貌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3. 影响外力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小组讨论分析:地貌对比
喜马拉雅地区的海陆变迁 长白山和华山 喀斯特地貌和雅丹地貌比较 黄土高原的历史和现在
褶皱山
地形倒置
向斜成山
背斜
成谷
岩层形态 类型 (一般形
态)
地
原始 地貌
貌
侵蚀 地貌
岩层新 形成 老关系 地形
背 斜
向上拱起 山 岭 山 谷
中老 翼新
褶
皱
向 斜
向下弯曲 山 谷 山 岭
中新 翼老
山
三峡大坝
哈尼梯田
外力作用与气候的关系
汾河谷地
地貌与气候的关系
(二)气候对地貌的影响与控制
气候区 冰川气候区 冰缘气候区
基础知识回顾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比较
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热能) 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
基础知识回顾
请用箭头表示外力作用五种表现形式之间的 相互关系
外力作用与地貌
固结成岩 沉积 搬运
风化
侵蚀
小组讨论分析:地貌对比
喀斯特地貌发育阶段性特征
幼年期 壮年期
青年期 老年期
背斜 山岭
岩浆活动
褶皱
谷地 储油
地 理 环
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
岩层变形 变位
地质 构造
向斜 断层 地垒
山岭 谷地 储水
境
地地
变质作用
地堑
的
壳质
组
变作
成
动用
侵蚀: 谷地、峡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地
流水
貌
作用
沉积:山麓冲积扇、冲积平原、河
口三角洲
-----
喜马拉雅地区的海陆变迁 长白山和华山 喀斯特地貌和雅丹地貌比较 黄土高原的历史和现在
喜马拉雅地区的海陆变迁
喜马拉雅地区的海陆变迁
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地区的海陆变迁
喜马拉雅山
在喜马拉雅的海陆变迁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内力作用还是外 力作用? 在20亿年前和今天这片地区的外力作用有什么不同? 从这个案例来看,内外力作用有什么关系?
的产物是泥沙、波状起伏
石块
②芬兰的冰碛湖
②冰川融化泥
沙、石块一起
沉积
海 在岩石海岸,形成 搬走海边沙砾 形成沙滩 浪 海蚀陡崖 作 用
可见,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 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 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壳运动、火山等内 力作用,塑造了山岭和低地,使地表高低不 平。流水、海浪、冰川、风等外力作用,则 把高山削低,把低谷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 两种力同时作用,永不停息。
各种类型和成因的地貌都有一定的分布 规律。
以内营力作用为主的地貌来说,地貌的 分布和大地构造单元、地壳运动方向以及构 造线的走向都有一定的联系。
以外营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则有呈纬度水平 分布和沿山地垂直分布的规律。这种分布与气候条件 有联系,决定气候条件的主要要素(温度和降水)的 分布是有一定格局的。一般来说,温度从赤道向两极 和随地势增高而递减;降水则取决于大气环流和海陆 分布。
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 和区域差 异性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
课
标 结合实例, 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要 求 高
考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说 明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基础知识回顾
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 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 为 地质 作用。
按其能量来源,地质作用可分为 内力 作 用和 外力 作用。
喀斯特地貌
雅丹地貌
1.形成两种地貌的外力作用有什么不同? 2.气候对外力作用有什么影响?
黄土高原的历史和现在
黄土高原的历史和现在 黄土高原
我国的黄土高原,西起甘肃祁连山脉的东 端,东至太行山脉,南抵秦岭,北到长城。
黄土高原的历史和现在
而黄土高原是第四纪以来形成的堆积高原, 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
知识网络
外力作用
风力 作用
侵蚀: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戈壁
沉积:沙丘、黄土高原的形成
外力作用与地貌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流 ①冲刷坡面,例如 水 造成黄土高原千沟 作 万壑的地貌 用 ②流水使谷底加宽
加深
③流水的化学溶蚀 形成喀斯特地貌
风 风蚀沟谷、风蚀洼 力 地、形成戈壁、裸 作 岩荒漠 用
沙丘、盐盘、风蚀盆地、穴状风 化、干旱谷、风蚀垄槽
山麓面、冲积扇、劣地(崎岖地)
浑圆的山坡、土壤覆盖、岭谷相 间、广泛的水流沉积
湿热气候区
化学风化;块体移动;流水作用
陡坡峭峰(中期阶段)、浑圆缓 丘(晚期阶段)、深厚土壤、生 物礁
影响侵蚀的因素:风力、流水等强度、 岩石风化程度、地形地势、植被覆盖度 等因素
长白山和华山
长白山和华山
长白山
长白山和华山
华山
长白山和华山
长白山
华山
华山
长白山
内力作用形式
山地形态特征
讨论在山地的形成过程中,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关系
喀斯特地貌和雅丹地貌比较
喀斯特地貌和雅丹地貌比较
喀斯特地貌
四 川 黄 龙 的 钙 华 堤 坝
喀斯特地貌和雅丹地貌比较
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貌
喀斯特地貌和雅丹地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