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石坝填筑施工方案
大坝填筑方案

大坝填筑方案1.1.1 工程概述响水水库大坝为钢筋砼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85.45m,坝顶长度320m,坝顶宽6.05m,上游边坡为1:1.4,下游边坡为1:1.4。
大坝由特殊垫层料、垫层料(2A)、过渡料(3A)、主堆石(3B)、次堆石(3C)及主堆石排水区(3E)和下游坡面干砌块石以及上游粘土铺盖和保护石碴组成,填筑总量为101.28 万m3。
最大横断面底宽约262m。
1.2.1 施工组织设计原则施工组织设计应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在预定工期内完成大坝填筑形象面貌,为大坝挡水、防洪度汛、下闸蓄水创造条件,同时为一、二期面板砼浇筑留足3 个月的沉降期。
大坝填筑第Ⅲ期必须在2004 年10 月5 日前达到EL.1430m,并作好上游坡面保护,为一期面板浇筑留出3 个月的沉降期;第V 期填筑必须在2004 年12月31 前填完,为第二期面板留出3 个月的沉降期。
其余各期都应按计划工期按时完成。
大坝填筑从2004 年5 月16 日开始第Ⅰ期填筑,应充分利用坝基长262m 的有利条件,在抢趾板区开挖浇筑的同时,坝轴线及其以下坝基应尽量提前挖完,为填筑提供工作面。
确保10 月5 日前填至EL.1430m。
至2004 年12 月31 日大坝全断面上升至EL.1160m,EL.1160m 以上0.72 万 在2005 年7 月25 日前填完。
大坝平均月强度11 万m3/月左右。
坝体填筑的道路布置是确保上坝强度的重要因素,施工中拟从右岸EL.1400 公路、EL.1430 公路、右岸上坝公路及右岸下游EL.1452 支线公路上坝。
各条上坝道路均应在相应高程大坝填筑开始以前完成。
同时考虑到EL1400~EL1430 填筑量较大,该部位填筑时,可绕道到大坝下游从下游EL.1400 公路上坝。
大坝填筑质量是大坝安全运行的关键和核心,应抓住以下各个施工环节,才能确保填筑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⑴、石料开采应符合设计包络线要求,才会有良好的级配,碾压后的干密度才会有保障;⑵、含泥量超标、或夹杂有害物的石料严禁上坝;⑶、超径石应在采石场放解炮处理,不准上坝;⑷、铺料层厚决不允许超过设计规定及规范要求,层厚是直接影响碾压质量的最关键环节。
堆石坝填筑施工方案

堆石坝(280.0m高程以下部分)填筑施工方案1、概述江坪河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为476.00m,坝顶宽10.0m,坝顶长度414.00m,最大坝高219.00m。
大坝上游坡比为1∶1.4,下游综合坡比为1∶1.4,局部坡比1∶1.36,设置4级马道,马道宽2m。
坝体自上游向下游分为粘土铺盖层(ⅠA区)、盖重层(ⅠB区)、混凝土防渗面板、垫层料区(ⅡA区)、过渡区(ⅢA区)、上游堆石区(ⅢB区)、下游堆石区(ⅢC区)和下游面大块石护坡。
ⅠA区顶高程380.00m,厚6.0m,ⅠB顶宽9m,上游坡1:2.0;ⅡA区垫层料水平宽度4.0m,采用龙王庙灰岩人工轧制;ⅢA区过渡料水平宽度6.0m,采用洞挖料和冰碛砾岩料;ⅢB区采用冰碛砾岩料,ⅢC采用开挖利用料和冰碛砾岩料。
垫层料采用厚层灰岩人工轧制,最大粒径80mm,设计干密度2.25g/cm3,相应孔隙率为15.4%。
过渡料采用洞挖利用料和冰渍砾岩料场料,设计干密度2.2g/cm3,相应孔隙率为18.8%。
上游堆石料主要采用Zant冰渍砾岩,设计干密度2.20g/cm3,相应孔隙率为18.8%。
下游堆石料采用大坝和泄洪建筑物开挖料中的可利用料,不足部分由冰渍砾岩料场开挖补充,设计干密度采用2.20g/cm3,相应孔隙率为18.8%。
根据《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结构图》(编号:溇江-大坝-02-021~049),上下游堆石料与招标图纸相比,在分区上作了较大调整,且设计干密度均上调至2.20g/cm3,相应孔隙率相应为18.8%。
堆石坝填筑主要工程量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看出,设计图工程量与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减少了107.1万m3,减小幅度达14.3%。
工程量的减小主要体现在堆石料上(上下游堆石),工程量清单中上下游堆石总量为636.7万m3,设计图中工程量为541.2万m3,减少了95.5万m3,减小幅度达15.0%。
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坝体填筑应在2010年4月份开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坝基开挖工程量增大、上游围堰出现流量较大的溶洞水且抽排能力不能满足其要求、图纸供应滞后(2010年4月26日提供)等,大坝填筑开工工期相对总进度计划而言,已滞后1.5个月。
粘土心墙堆石坝坝填筑施工方案

xxxx抽水蓄能电站粘土心墙堆石坝填筑施工方案xxxxx局股份有限公司xxxx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大坝土建工程项目经理部年月xxxx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大坝土建工程下粘土心墙堆石坝坝填筑施工方案B2-02-025审核:校核:编写:目录1.概述 ················································································12.编制依据 ··········································································23.施工布置 ··········································································23.1.施工道路的布置 ·························································23.2.施工用水、电布置 ······················································24.坝料的开采及质量控制 ························································34.1.土料开采 ··································································34.2.堆石料开采 ·······························································34.3.过渡料、垫层料、反滤料制备 ·······································34.4.各种坝料填筑的设计指标 ·············································44.5.坝体填筑碾压参数 ······················································45.坝体填筑方案 ····································································45.1.施工测量 ··································································45.2.粘土心墙防渗体的施工 ················································55.3.过渡层、反滤层的施工 ················································75.4.堆石料的施工 ····························································95.5.干砌石护坡的施工 ···················································115.6.副坝上游堆石护坡填筑 ·············································126.坝体填筑密实度检测 ························································127.质量检查与控制 ······························································127.1.坝体填筑质量控制的内容 ··········································127.2.填筑控制 ·······························································137.3.质量检查项目指标 ···················································148.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148.1.施工进度计划 ·························································149.资源配置 ·······································································169.1.人员配置 ·······························································169.2.劳动力安排 ····························································179.3.施工机械设备的配置 ················································179.4.主要材料需求计划 ···················································1810.安全文明及环境保护措施·················································18附图:《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HX-XK-FBTZ-011.概述xxxx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大坝土建工程位于xx省xx市博罗县内,副坝位于主坝大左侧,为粘土心墙堆石坝,坝顶长220m,坝顶宽度7m,坝顶高程▽237.36m,最大坝高27.86m。
面板堆石坝上游铺盖及盖重施工方案

大坝上游铺盖及盖重填筑施工方案一、概述**省**县**水库工程挡水建筑物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址位于**河与**河汇口上游l.0km处河段上,距新屯约4km,距**县城约12km。
坝顶高程796.500m,河床趾板建基面高程722.000m,最大坝高74.5m,坝顶长354.00m。
大坝上游钢筋砼面板坝坡选用1:1.5,相应坡角33. 690°;下游采用变坡,变坡点高程770.0m,上半段坝坡选用1:1.5,下半段坝坡选用1:1.4,并在坝面设8.5m宽“之”字形上坝公路,故下游坝坡平均坡度为1:1.66,相应坡角为31. 056°。
大坝面板上游面745.5m高程以下设计为粉煤灰和粘土铺盖及石渣盖重。
图1 坝前铺盖及盖重标准断面结构图铺盖及盖重自上游至下游依次为上游盖重1B区、粘土铺盖1A区、粉煤灰铺盖1A1区。
(见图1)⑴上游盖重1B区上游盖重1B区位于粘土铺盖上游,顶部高程为745.5m,顶部水平宽度为4m,上游面坡比为1:2.5。
⑵粘土铺盖1A区粘土铺盖位于上游盖重1B区下游,顶高程为745.50m,顶部水平宽度3.5m,上游坡比1∶1.6。
⑶粉煤灰铺盖区粉煤灰铺盖位于粘土铺盖1A区下游,顶高程为745m,水平厚度0.5m,上游坡比1:1.5。
铺盖及盖重填筑分区料填筑量见表1-1。
表1-1 坝体填筑主要工程量表二、编制依据(1)**水库工程招投标文件;(2)《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结构设计图》;(3)《砼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DL/T 5128-2009;(4)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及其它相关施工规程规范。
三、填筑料源根据规划和土石方调配平衡,上游盖重料选用上游围堰及新屯弃渣场回采的石渣料,上游围堰距大坝不足200m,新屯弃渣场距坝址约3.5km,优先选用上游围堰石渣料。
上游粘土铺盖料,初步设计中选取甘河沟土料场作为料源地,但在大坝主体填筑准备阶段,经对甘河沟料场的试采,发现此处石料、土料不能满足工程需要,因此将石料场变更为现里谷沟石料厂,而此处无合适土料料源。
砼面板堆石坝填筑施工方案

砼面板堆石坝填筑施工方案一、施工准备在施工前,需完成以下准备工作:场地清理:清除施工区域内的杂物、树木、杂草等,确保施工场地整洁。
基础处理:对基础进行必要的处理,确保坝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施工材料准备:根据施工需要,提前采购并储备足够的石料、水泥、砂等建筑材料。
施工机械准备:配备必要的施工机械,如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压路机等。
施工组织: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明确人员分工、施工进度等。
二、坝体分区与材料根据坝体的设计要求,将坝体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明确各区域的材料要求。
一般来说,堆石坝可分为垫层区、过渡区、主堆石区等。
不同区域所需的石料粒径、强度等要求不同,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选材。
三、铺料方法与层厚铺料方法可采用前进法或后退法,具体选择应根据施工条件和设备情况而定。
每层铺料的厚度应根据设计要求和碾压设备的压实能力来确定,一般控制在30~50cm之间。
铺料时应保持均匀性,避免出现厚薄不均的现象。
四、碾压方法与遍数碾压是堆石坝填筑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其目的是提高石料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碾压方法可采用静压、振动碾压或冲击碾压等。
碾压遍数应根据石料的性质、层厚和碾压设备的性能来确定,一般不少于4遍。
在碾压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碾压速度和遍数,确保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
五、岸坡处理与碾压在坝体与岸坡的交界处,应进行特殊的处理,如设置反滤层、排水沟等,以防止岸坡的冲刷和侵蚀。
同时,在岸坡填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填筑速度和层厚,确保岸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碾压时应特别注意对岸坡的碾压质量,避免出现漏压或超压现象。
六、过渡层料填筑过渡层是连接垫层和主堆石区的关键部位,其填筑质量直接影响坝体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过渡层料应具有良好的级配和透水性,以满足坝体的变形要求。
在填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过渡层料的粒径、含水率和铺设厚度,确保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和变形特性。
七、质量控制与检查在施工过程中,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对每道工序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控制。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填筑施工方案【最新】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填筑施工方案1、概述用堆石或砂砾石分层碾压填筑成坝体,用钢筋混凝土面板作为防渗体的坝,称为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
该坝型主要由堆石体和防渗体组成,其中堆石体从上游向下游依次主要由垫层区、过渡区、主堆区和次堆石区组成;防渗体由钢筋混凝土面板、趾板、趾板地基的防渗帷幕、周边缝和面板间的接缝止水组成。
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具有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材料筑坝,大量节省三材和投资;坝体结构简单,工序间干扰少,便于机械化施工作业;施工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小,有效年工作日数增加,加快工期;运行安全,维修方便等特点,因此我国目前多项水电工程采用或拟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型。
该坝各材料分区之间要满足水力过渡要求,从上游到下游渗透系数依次增大,下游坝料对上游相邻坝料有反滤过渡要求,因此,采用合理的填筑施工方法就显的尤其重要。
2、坝体填筑施工工艺2.1坝体填筑施工坝体填筑原则上应在坝基、两岸岸坡处理验收以及相应部位的趾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
但有时因考虑到来年渡讯要求,填筑工期较紧,所以在基坑截流后,一般前期除趾板区和坝后有量水堰施工区等有施工干扰外,其它区域覆盖层依照设计要求清理后即可考虑先组织施工。
采用流水作业法组织坝体填筑施工,将整个坝面划分成几个施工单元,在各单元内依次完成填筑的测量控制、坝料运输、卸料、洒水、摊铺平整、振动碾压等各道工序,使各单元上所有工序能够连续作业。
各单元之间应采用石灰线等作为标志,以避免超压或漏压。
2.2测量控制基面处理验收合格后,按设计要求测量确定各填筑区的交界线,洒石灰线进行标识,垫层上游边线可用竹桩吊线控制,两岸岩坡上标写高程和桩号;其中垫层上游边线、垫层与过渡层交界线、过渡层与主堆石区交界线每层上升均应进行测量放样,主次交界线、下游边线可放宽到二至三层测量放样一次,施工放样以预加沉降量的坝体断面为准,考虑沉陷影响后的外形尺寸和高程,根据设计要求的坝顶高程为最终沉降高程,坝体填筑时需预留坝高的0.5%~1.0%为沉降超高。
堆石坝填筑施工方案

堆石坝填筑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市河段,整治区域维护堤防,项目总长500米,其中养护修筑范围为200米,堆石坝填筑长度为300米,设计高度为3米。
二、施工原则1.坝体稳定:采用合理的垫层结构和稳定的建筑材料,确保堆石坝的稳定性。
2.施工安全:对施工现场进行周密的安全规划,设立安全警示标志,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3.环保施工:控制扬尘、噪音等环境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三、施工步骤1.坝体准备:清理施工区域,移除杂草、杂物等,确保工作面整洁。
2.垫层施工:先铺设一层石块作为垫层,厚度为0.5米,保证垫层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堆石坝填筑:从垫层开始,一层一层地堆石,注意石块的规格要求,大小适中,形状均匀。
每层停留时,进行夯实,以确保堆石的紧密度和稳定性。
4.框架搭设:根据需要,在堆石坝的顶端搭设框架结构,框架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为主。
框架结构的目的是加强坝体的稳定性,增加水流的导向性。
5.坝面处理:对堆石坝的坝面进行光滑处理,使用水泥加石子的混凝土进行面层加固,以增加坝体的防水性能和耐久性。
四、施工设备与工艺1.主要施工设备: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夯实机等。
2.主要工艺流程:清理施工区域→垫层施工→堆石坝填筑→框架搭设→坝面处理。
五、质量控制1.施工材料:选用合格的石材作为填筑材料,遵守相关标准,确保填筑材料的质量。
2.施工工艺: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施工,确保每个步骤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3.工艺记录:对施工每个环节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施工时间、施工人员、使用设备、材料等,确保施工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六、施工安全1.安全教育: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安全设施:在施工现场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包括安全警示标志、安全围栏等。
3.安全监控:设立专人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监控,注意安全隐患的预防和处理。
七、环保措施1.排水管理:合理规划施工区域的排水系统,收集并处理施工现场的废水,保护周边环境水体的水质。
堆石坝填筑施工方案1

堆石坝填筑施工方案1
在水利工程中,堆石坝是一种常见的坝体类型,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等特点。
本文将介绍堆石坝填筑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准备、填筑工艺、施工程序等内容。
一、施工准备
1. 地质勘察
在进行堆石坝填筑前,需要对填筑区域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情况、水文特征等。
根据地质勘察结果确定填筑的位置、坝体形状和高度等参数。
2. 材料准备
准备填筑所需的石料、砂土等材料,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满足坝体填筑的需要。
3. 设备准备
准备机械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等,用于开挖坝基、运输材料等工作。
二、填筑工艺
1. 开挖坝基
根据设计要求,在填筑区域开挖坝基,确保坝基平整、坚实。
2. 坝体填筑
将准备好的石料、砂土等依次填入坝基,按照设计要求逐层填筑,确保坝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3. 坝面整理
填筑完成后,对坝体进行整理,使其外形平整、美观。
三、施工程序
1. 现场布置
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布置,设置施工标志、安全警示标识等。
2. 开挖坝基
按照设计要求,使用机械设备进行坝基开挖,保证坝基的平整和稳定。
3. 坝体填筑
根据设计要求,逐层填筑坝体,注意控制填筑质量,确保坝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4. 坝面整理
填筑完成后对坝体进行整理,使其外形平整、整洁。
四、施工安全
在堆石坝填筑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施工安全规定,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确
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以上是堆石坝填筑施工方案的简要介绍,希望对相关人员在实际施工中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堆石坝填筑施工方案堆石坝(280.0m高程以下部分)填筑施工方案1、概述江坪河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为476.00m,坝顶宽10.0m,坝顶长度414.00m,最大坝高219.00m。
大坝上游坡比为1∶1.4,下游综合坡比为1∶1.4,局部坡比1∶1.36,设置4级马道,马道宽2m。
坝体自上游向下游分为粘土铺盖层(ⅠA 区)、盖重层(ⅠB区)、混凝土防渗面板、垫层料区(ⅡA区)、过渡区(ⅢA区)、上游堆石区(ⅢB区)、下游堆石区(ⅢC区)和下游面大块石护坡。
ⅠA区顶高程380.00m,厚6.0m,ⅠB顶宽9m,上游坡1:2.0;ⅡA区垫层料水平宽度4.0m,采用龙王庙灰岩人工轧制;ⅢA区过渡料水平宽度6.0m,采用洞挖料和冰碛砾岩料;ⅢB区采用冰碛砾岩料,ⅢC采用开挖利用料和冰碛砾岩料。
3,相应,设计干密度2.25g/cm垫层料采用厚层灰岩人工轧制,最大粒径80mm3,2.2g/cm15.4%孔隙率为。
过渡料采用洞挖利用料和冰渍砾岩料场料,设计干密度3,2.20g/cm。
上游堆石料主要采用Zant冰渍砾岩,设计干密度相应孔隙率为18.8%相应孔隙率为18.8%。
下游堆石料采用大坝和泄洪建筑物开挖料中的可利用料,不3,相应孔隙率为18.8%。
足部分由冰渍砾岩料场开挖补充,设计干密度采用2.20g/cm根据《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结构图》(编号:溇江-大坝-02-021~049),上下游堆3,石料与招标图纸相比,在分区上作了较大调整,且设计干密度均上调至2.20g/cm相应孔隙率相应为18.8%。
堆石坝填筑主要工程量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看出,设计图工程量与招标文3,减小幅度达14.3%万107.1m。
工程量的减小主件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减少了3,设万m工程量清单中上下游堆石总量为要体现在堆石料上(上下游堆石),636.733,减小幅度达15.0%。
万m 541.2计图中工程量为万m,减少了95.5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坝体填筑应在2010年4月份开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坝基开挖工程量增大、上游围堰出现流量较大的溶洞水且抽排能力不能满足其要求、图纸供应滞后(2010年4月26日提供)等,大坝填筑开工工期相对总进度计划而言,已滞后1.5个月。
当前坝轴线的上游面已基本开挖清理完成,进入溶沟溶槽的处理阶段,已基本具备坝体填筑条件。
1堆石坝填筑施工方案由于坝体填筑施工方案为综合性较强的方案,涉及坝基的基础处理、各阶段的填筑形象面貌规划及其道路的动态变化、各阶段各种坝料的填筑强度规划以及相配套的土石方平衡规划、石料场开采强度,大坝坝体仪器埋设等等,在图纸供应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尤其在设计图工程量较招标文件工程量有大幅度变化且坝料碾压干密度有较大提高的情况下,综合性的填筑方案的编制在时间上尚不能满足当前坝体填筑的施工需求,故本阶段仅编制第一阶段坝体填筑施工方案(主要为坝体280.0m高程以下填筑),以指导当前坝体填筑施工。
随着坝基,主要是右岸下游侧坝基开挖清理基本结束后,结合实测开挖地形,对坝体填筑工程量作一次较为真实的计算复核,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坝体后期的填筑形象面貌、填筑强度、道路、料场开采等一系列规划,以提供对坝体的填筑施工实质性意义的施工方案。
2、施工布置2.1 施工道路布置根据施工总布置图,坝区内与坝体填筑施工相关的主干道有:左岸1号、3号、5号、7号、9号公路;右岸2号、4号、6号、8号公路。
在本阶段所使用的主干道2堆石坝填筑施工方案为1号、2号路以及走桑公路。
区域内的道路变化参见5.5节。
2.2 施工风、水、电布置2.2.1 施工供风3 的20m为坝体基础的深沟溶槽爆破钻孔施工用风,其供风设备采用开挖阶段的柴油式移动空压机。
2.2.2 施工供水对于堆石坝填筑施工,其施工用水主要为坝面填筑洒水及坝后坡浆砌石砌筑用水。
根据施工总布置,堆石坝左右坝肩均设置蓄水池(当前正在施工中)。
在本阶段,坝面洒水采用潜水泵接消防软管(局部采用洒水车配合)从上下泵坑抽水至填筑作业面进行洒水。
另为能确保大坝填筑料的洒水效果,缩短坝面洒水的时间,结合坝体填筑料大部分来源于栗山坡石料场的特点,在左岸龚家滩的上游侧利用山体地表水设置定点加水点。
同时在栗山坡料场,结合其上部山体地表水,沿料场自下而下敷设一根直径为100mm的钢管,向爆破开采面供水,对即将挖装上坝的坝料提前进行预洒水湿润。
2.2.3 施工供电堆石坝开挖与填筑主要为施工照明用电,结合施工总布置,在左右坝肩山头设置金卤灯进行整个坝区施工区域的基本照明,同时在填筑部位及其施工道路等其它需要局部照明的部位采用碘钨灯进行照明。
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上述电源取自就近变电所或配电箱。
3、爆破试验与碾压试验成果大坝填筑压实作业是控制堆石坝施工质量的关键工序,在业主没有提供大坝填筑相关技术指标的情况下,参照招标文件对各种坝料的相关要求,于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按我部报送的《碾压试验大纲》,重点在栗山坡石料场进行了供大坝用填筑料的爆破碾压试验研究,试验中共进行了五场爆破试验,七场振动碾碾压试验及一场冲击碾碾压试验。
根据试验成果分析,结合2010年3月31~4月1日在北京召开的江坪河水电站3 堆石坝填筑施工方案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技术研究会专家意见,认为第五场爆破试验中所开采的石料级配已达到设计要求,在碾压试验中将石料铺层厚改为65cm后,采用32T振动碾碾压10~12遍后,干密度及孔隙率均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
目前栗山坡石料场开采钻爆参数已获得批复(参见《关于正式开采栗山坡石料的报告》,即暂按第五场爆破试验所实施的参数:梯段高度15m,钻孔孔径115~3,0.85kg/m混装炸药全偶合装药,单耗孔排距3.56×3.56m,孔深120mm,16~16.5m,“V”型单孔单响布设网路,孔底反向起爆。
随着栗山坡开采作业面的扩大,在第五场钻爆参数的基础上,作进一步微调优化,即在保证参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孔排距,使一部分孔排距小于3.56m,而另一部分孔排距大于3.56m,孔排距的疏密交错排列,从而保证爆破料有更多的细颗粒,同时可获得一定量的大颗粒(400~600mm),使级配更趋于合理。
关于碾压参数,根据《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结构图》中的相关说明,大坝堆石料及过渡料碾压采用32t自行式振动碾进行碾压,碾压遍数不小于10遍。
4、填筑分区规划本阶段填筑主要为280.0m以下部分填筑,其填筑分区规划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1)由于趾板、防渗板混凝土施工工期滞后,导致大坝填筑施工与同高程区域的趾板、防渗板平行施工,甚至超前其填筑。
为此,趾板下游区一定范围内需预留50m范围暂不填筑,而先填筑其下游侧区域。
在相应高程段的趾板、防渗板混凝土施工完成且防渗板固结灌浆结束后,补填其上游侧区。
(2)根据招标文件所提供的坝基开挖剖面图,坝右岸的下游侧开挖与填筑施工道路可在岸坡岩石面上采取“半挖半填”的方式形成最终的进入基坑的开挖和坝体填筑施工道路。
但实际开挖所揭露的边坡表明,其右岸边坡并并非缓坡而基本为直立边坡,其原属施工道路的部分为淤泥性粉砂,不能作为坝体的一部分,“永久”性施工道路无法形成,需通过填筑分区规划来调整施工道路。
(3)坝基开挖结束后,河谷较窄,尤其坝轴线以上部分,底部宽为25~30m,且深沟溶槽发育。
为保证区域内道路,在初始规划上,按左右两侧分区进行填筑,即以一侧(如左侧)坝基暂不彻底清理,以满足道路交通要求,另一侧(如右侧)清理达到填筑或深沟溶槽回填混凝土的要求,在该区(如右侧)填筑一定高程具备4堆石坝填筑施工方案道路通行时,再对左边一侧清理验收,完成左边一侧的深沟溶槽回填或坝基回填。
根据以上原则,坝体填筑分区参见附图“AN-JPH- DB01~DB04”所示。
第一区,上游预留50m范围暂且不填筑,其下游侧全断面填筑至280.0m,上游面形成12%的纵坡作为上游侧预留区的施工道路,下游侧形成斜坡路与2#-1施工3。
万m道路衔接,坝体填筑工程题14.53。
万m第二区,上游预留的50m范围区填筑,坝体填筑工程题7.03。
m 第三区,下游侧形成斜坡路坝体部分填筑,坝体填筑工程题2.5万3。
m 以上填筑工程量总计24.0万5、施工流程堆石坝填筑(第一阶段)施工流程如图1所示。
6、填筑施工6.1 基础清理与验收基础清理在保证场内道路基本畅通的情况下,采取分区分片的原则依次进行清理。
对于需浇筑混凝土来补坑找坡或找平的区域,清理区域的大小结合现场地形、人工清渣强度、混凝土入仓手段、混凝土浇筑强度以及阶段性天气等因素综合考虑。
前期优先进行坝轴线以上部位以及相对低洼部位的清理,采取反铲配合人工、冲淤设备进行掏挖或冲洗,对于有地表水进入清理区域的部位,在其来水的上游搭设子堰截排,防止外来水污染该区域。
达到验收条件后,申请基础联合验收。
6.2 深沟溶槽及陡坡处理由于目前尚无文字性的设计处理要求,不同部位的深沟溶槽及陡坡的处理方式由业主、监理、设计及施工单位(即“四方”)现场确定、现场会签,形成施工依据。
深沟溶槽及陡坡部位涉及开挖的部位,在基础清理之前、过程中以及清理之后,只要确定需爆破挖除,均及时采取手风钻钻眼爆破,使爆破后的边坡达到顺坡要求。
为最大可能地减小爆破顺坡处理对坝体填筑的影响,大部分需爆破的区域宜在基础清理之前通过“四方”确定其开采范围,并迅速通过爆破处理完成。
需爆破的部位,根据设计处理原则,四方现场确定开挖边线后,采用油漆予以标示,同时测量计量,然后实施手风钻钻眼爆破。
5堆石坝填筑施工方案坝基分区分块清理地形测量、联合验存在深沟溶槽陡坡处理坝料开采、运按设计要求处层厚标坝外加水预填筑边线放样处理后的基础验卸料、铺料、洒达到坝基要求存在仪器或存在坝水管等埋设接坡处理先期填筑层削坡处埋设仪器、排水管填筑面碾检测试验与验准予上升填筑堆石坝填筑施工(第一阶段)流程图图1如上所述,大部分爆破顺坡处理应集中在基础清理之前完成,但在实际基础清理之后,深沟溶槽部位仍可能既存在回填混凝土补坡找平又存在爆破开挖顺坡的部位,为避免深沟溶槽的二次清理,按先回填混凝土后爆破开挖的方式进行,即回填混凝土后,部位出露混凝土面的岩石主要采用手风钻造孔爆破的方式进行,对于出所示。
爆破对新浇混凝露范围较小的岩石及岩石尖角采用破碎锤破除找平,如图2土存在一定程度的爆破震动影响,但坝基回填混凝土的主要作用为补坑找坡,爆破震动不足于过多影响基础找平后的质量。
尽管如此,爆破时仍采用浅孔弱爆破,尽量减小爆破对新浇筑混凝土的震动影响,可采用破碎锤破除的,优先采用破碎锤。
6堆石坝填筑施工方案爆破后的石料如级配满足设计要求,直接用于坝体填筑,否则弃至水流溪渣场。
图2 基础面找平方式示意图混凝土回填分河床基础混凝土回填以及岸坡混凝土回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