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建筑物防雷设计要点

合集下载

建筑物的防雷设计与避雷系统

建筑物的防雷设计与避雷系统

建筑物的防雷设计与避雷系统防雷设计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建设与配置,能够有效预防雷击事故,保护建筑物及其内部设备的安全。

本文将从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原则、避雷系统的构成以及常见的防雷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原则1. 寻找合适的建筑物位置:在选址方面,要避免选择在高地上或是高于周边地区的地方,同时还要考虑周边建筑物的高度和状况。

2. 使用金属材料进行屋面和外墙覆盖: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能够将雷电导向地下,有效减少雷击损害。

3. 合理规划建筑物的布局:建筑物一般应呈长方形或正方形,可以减少雷电聚集区的面积。

此外,建筑物的高度、体积应适中,避免成为雷电易损点。

4. 增加建筑物接地装置:良好的接地装置能够将雷电引入地下,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

通常采用接地电极、导线和接地网等方式。

二、避雷系统的构成1. 避雷针:避雷针是常用的建筑物避雷装置之一,通过将避雷针安装在建筑物顶端,形成一个尖锐物体,能够有效引导闪电击中避雷针,而不是直接击中建筑物。

2. 避雷带:避雷带是一种平行于建筑物屋面的导电带,通常由导体材料制成,能够导电接地,分散雷电的能量,降低雷击的风险。

3. 避雷线:避雷线用于连接避雷针和地下接地装置,起到将雷电引导入地下的作用。

4. 接地系统:接地装置通常由接地电极、导线和接地网组成。

接地电极埋入地下,通过导线与建筑物的导电部分相连,形成一个导电通路,将雷电引到地下。

三、常见的防雷措施1. 安装避雷装置: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用途等因素,合理选择安装避雷针、避雷带等装置,以提高建筑物的避雷能力。

2. 增加接地装置:建筑物的接地装置应布置在建筑物周围,确保接地装置能够有效引导雷击击中区域。

3. 防雷设备的保养与维护:定期检查避雷装置的连接是否稳固,防止松动或脱落,同时注意清理导电部件的污垢,以确保其导电性能。

4. 防雷室的设置:对于一些对雷电非常敏感且不能中断供电的设备,可以在建筑物内增设防雷室,用以保护设备的安全运行。

建筑物防雷设计方案

建筑物防雷设计方案

建筑物防雷设计方案在建筑物设计中,防雷设计是一项关键的工作。

由于雷击可能对建筑物和其中的人员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采取适当的防雷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建筑物防雷设计方案。

一、背景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经常发生在大气中。

当遇到建筑物等高大的物体时,雷电会传导到地面上,可能会对建筑物和人员产生危害。

因此,建筑物防雷设计是确保建筑物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防雷设计原则1.依法依规:按照国家规定和标准进行防雷设计,确保设计方案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2.科学合理: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所处环境,科学地选择适当的防雷设备和措施,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3.综合考虑:综合考虑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和功能需求,将防雷设计与建筑物的其他设计方面相结合,实现一体化的设计。

三、防雷设计方案1.避雷针系统:避雷针是防雷系统中的关键装置。

它能够吸引雷电,并通过避雷针系统将其安全地引入地下。

在建筑物设计中,需要合理安置避雷针,确保其覆盖面积和有效范围。

2.接闪系统:接闪系统是指将雷电引入地下的系统。

它包括接闪带、接闪线和接闪排等组成,能够将雷电从建筑物表面安全地引走,保护建筑物本身和其中的设备。

3.接地系统:接地系统是将雷电引入地下并分散的关键部分。

它由接地体、接地网和接地极等组成,能够将雷电迅速从建筑物引导到地下,减少雷击的损害。

4.避雷制高点:在建筑物设计中,合理设置避雷制高点是十分重要的。

制高点应保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确保在雷击发生时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

5.金属导体及距离控制:在建筑物防雷设计中,金属导体的选择和布置是关键之一。

金属导体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并与其他装置相连。

此外,导体之间的距离也需要合理控制,以确保雷电能够有效地传导。

四、防雷设计的案例应用以一座高层建筑为例,该建筑采取了上述防雷设计方案并成功应用于实践中。

在实施防雷设计时,首先进行了详细的建筑物测量和分析,确定了避雷针的合理位置和接闪系统的布置。

建筑中的防雷安全技术要点

建筑中的防雷安全技术要点

建筑中的防雷安全技术要点防雷安全技术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它涉及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合理的防雷安全技术不仅能够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的危害,还能保障建筑物内部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从建筑物的设计、建设和后期维护等方面探讨防雷安全技术的要点。

一、建筑物的设计阶段在建筑物的设计阶段,防雷安全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物的高度和形状要合理设计,避免过高或过窄的建筑物容易成为雷击的目标。

2. 在建筑物的顶部设置合适的避雷装置,例如避雷针、接闪器等,以吸引并迅速将雷电引入地下。

3. 合理设计建筑物的金属结构部分,减小雷击损害的风险。

金属构件应进行可靠的接地连接,以降低雷电引发的火灾和爆炸风险。

二、建筑物的建设过程在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中,防雷安全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选择建筑材料,选用具有良好导电性能或导电网覆盖的材料,以便迅速将雷电引入地下。

2. 建筑工地应设置合理的雷电防护措施,例如规定禁止在雷暴天气进行高空作业、确定合适的撤离点等。

3. 在建筑物的外墙等部位设置导电网,以增强整个建筑物的防雷能力。

三、建筑物的后期维护在建筑物的后期维护中,防雷安全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筑物的避雷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如有损坏或失效的情况,要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2. 保持建筑物的接地系统良好状态,确保良好的接地效果。

定期检测接地电阻值,如有过高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对建筑物内部的电气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注意确保设备的接地良好。

定期进行电气设备的绝缘测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总结:建筑中的防雷安全技术要点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需要在建筑物的设计、建设和后期维护过程中全面考虑。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施工及维护,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雷击带来的损害风险,确保建筑物和其中的设备能够安全运行。

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防雷安全技术的要点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建筑需求。

建筑物防雷设计标准

建筑物防雷设计标准

建筑物防雷设计标准一、引言建筑物防雷设计标准是指为了确保建筑物及其内部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雷击所造成的损害而制定的具体规范。

本文将从建筑物防雷系统的设计原则、构成要素以及具体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建筑物防雷系统的设计原则(一)综合考虑建筑物防雷系统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特点、用途、地理环境以及雷电活动的频率和强度等因素,确保设计符合实际情况,并且在经济和技术可行范围内实施。

(二)安全性建筑物防雷系统的设计应确保其对雷击的保护能力,并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同时,应避免防雷系统带来的附加危险。

(三)可靠性建筑物防雷系统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执行,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故障和维修次数。

三、建筑物防雷系统的构成要素(一)接闪装置接闪装置是建筑物防雷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接受雷击,将雷电能量引导至地面,保护建筑物及其内部设备。

常用的接闪装置包括避雷针和避雷网等。

(二)接地装置接地装置是建筑物防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接闪装置引导的雷电能量安全地释放至地下,保护建筑物及其内部设备。

接地装置的设计要合理,接地电阻要符合规定要求。

(三)金属导体金属导体是建筑物防雷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其作用是提供导电路径,保证雷电能量的有效引导和分散,减少雷击损害。

常用的金属导体材料包括铜、铝等。

四、建筑物防雷系统的技术措施(一)排雷距离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周围环境的雷电活动频率以及强度等因素,合理确定建筑物的排雷距离。

排雷距离越大,建筑物的防雷能力越强。

(二)金属导线布置在建筑物的外墙、屋顶、附属设备等位置布置金属导线,建立完整的导电路径,以便将雷电能量有效地引导至地下。

(三)接地电阻控制合理设计接地装置,控制接地电阻在规定范围内。

接地电阻越小,建筑物防雷系统的效果越好。

(四)引下线设置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引下线,将天线、设备等与接闪装置连接起来,实现雷电保护的全面性。

建筑施工中的防雷技术要点

建筑施工中的防雷技术要点

建築施工中的防雷技術要點建筑施工中的防雷技术要点建筑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防雷技术。

在建筑物中,雷击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损坏,甚至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

因此,建筑施工中的防雷技术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建筑施工中的防雷技术要点,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1. 合理规划与设计在建筑施工之前,合理规划与设计是防雷技术的关键。

建筑物的高度、形状和结构都会影响雷电的路径和分布。

因此,建筑师和工程师应该根据建筑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防雷措施。

例如,对于高层建筑,应该考虑安装避雷针或避雷网,以引导雷电流经过安全路径。

2. 选择合适的材料在建筑施工中,选择合适的材料也是防雷技术的重要一环。

某些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可以有效地分散雷电的能量。

例如,使用铜材料作为建筑物的导电层,可以将电流引导到地下,减少雷击的危险。

此外,还可以使用具有防雷功能的建筑材料,如防雷瓦和防雷涂料,以增加建筑物的防雷能力。

3. 地面接地系统地面接地系统是建筑施工中的另一个关键要点。

良好的地面接地系统可以将雷电的能量有效地分散到地下,减少雷击的危险。

在建筑施工中,应该合理设计地下导体的布置,并确保导体与地下水层的良好接触。

此外,还应该定期检查和维护地面接地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

4. 避雷装置的安装与维护避雷装置是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可以吸引雷电,并将电流引导到地下,减少雷击的危险。

在建筑施工中,应该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避雷装置。

例如,对于高层建筑,可以选择安装避雷针或避雷网。

此外,还应该定期检查和维护避雷装置,确保其正常运行。

5. 增强人员的安全意识除了技术措施,增强人员的安全意识也是建筑施工中防雷的重要一环。

建筑工人应该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雷电的危险和防护措施。

他们应该知道在雷电天气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如避免站在高处、远离金属结构等。

此外,建筑工人还应该定期接受安全意识的培训,以保证他们能够正确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建筑物在雷电天气发生时,能够有效地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

以下是一些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主要要点。

首先,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

国家标准对于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包括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和施工、避雷针的设置和维护等。

其次,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用途进行分类。

不同类型和用途的建筑物对防雷设计的要求有所不同,例如住宅建筑、办公建筑、工业建筑等。

第三,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高度和周围环境条件。

建筑物的高度和周围环境条件会对雷电活动产生影响,因此在防雷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实地勘测和分析,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

第四,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应考虑到建筑物内部的设备和系统的安全。

建筑物内部的设备和系统对雷电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在防雷设计中需要对设备和系统进行分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第五,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应包括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和施工。

防雷接地系统是建筑物防雷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供有效的防雷保护。

在设计和施工防雷接地系统时,需要确保接地电阻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第六,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应包括避雷针的设置和维护。

避雷针是建筑物防雷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吸引和引导雷电流到接地系统中。

在设置和维护避雷针时,需要确保其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最后,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应包括监测和维护措施。

建筑物的防雷系统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防护。

此外,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雷电活动,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综上所述,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是确保建筑物在雷电天气发生时能够有效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依据。

建筑物防雷设计的关键要点包括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根据建筑物类型和用途进行分类、考虑建筑物高度和周围环境条件、保护建筑物内部设备和系统安全、设计和施工防雷接地系统、设置和维护避雷针、监测和维护建筑物防雷系统。

建筑施工中的防雷技术要点

建筑施工中的防雷技术要点

建筑施工中的防雷技术要点一、防雷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随着现代建筑的不断发展和建筑高度的增加,建筑物受雷电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雷电不仅会对建筑物本身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因此,在建筑施工中,采取一系列的防雷技术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防雷技术要点,并详细阐述这些要点的意义以及实施方法。

二、确保建筑物的整体可靠性在建筑施工中,防雷技术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确保建筑物的整体可靠性。

首先,要进行地质勘测,了解建筑地段的雷电活动水平和地形地貌情况。

基于地质勘测结果,设计师可以合理安排建筑物的建设位置,选择易于排除雷电的地点。

此外,设计师还需要合理规划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确保建筑物具有良好的耐雷性能。

三、合理规划建筑物的防雷系统建筑施工中,合理规划建筑物的防雷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防雷系统包括外部和内部两个部分。

外部防雷系统主要是指建筑物的避雷装置,通常采用避雷针或避雷网,将建筑物与雷电大地电位连接起来,以确保雷电的安全排放。

内部防雷系统主要是指建筑物内部的规划和布线,包括金属导线、避雷器、下线以及接地电阻,以确保雷电对建筑物内部设备和人员的保护。

设计师要根据具体建筑物的特点和用途,合理规划和布置不同类型的防雷设备。

四、选择适当的避雷材料和设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选择适当的避雷材料和设备也是防雷技术的关键。

首先,应选择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的防雷材料,如防雷针、避雷网和避雷器等。

这些材料和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和认证,以确保其品质和性能。

其次,施工人员在安装避雷材料和设备时,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错误安装或使用不当,确保其有效性和稳定性。

五、定期维护和检查防雷设备防雷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查是确保其正常工作的重要环节。

建筑施工单位要建立防雷设备维护和检查制度,定期对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器等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此外,建筑施工单位还应建立相关记录和档案,记录维护和检查情况,以备查验。

建筑物防雷设计要点

建筑物防雷设计要点

建筑物防雷设计要点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在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防雷设计能够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并有效地防范电气设备受到雷击的损坏。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防雷设计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1. 雷电环境调查在进行防雷设计之前,需要对建筑物所处区域的雷电环境进行调查。

通过获取当地的雷电频率、强度和分布特点等数据,可以为防雷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一般来说,雷电频率较高的地区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防雷措施。

2. 外部防雷措施在建筑物的外部,应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来降低雷电对建筑物的冲击。

常见的外部防雷设施包括闪电接闪器和避雷针。

闪电接闪器能够吸引并导引雷电电流,将其迅速地引入地下。

避雷针则能够将雷电电流迅速引入地面,起到保护建筑物内部设备的作用。

3. 内部防雷措施除了外部的防雷措施,建筑物的内部也需要进行相应的防雷设计。

首先,需要对电力设备进行防雷保护,如安装避雷器、避雷器和避雷接地装置等。

其次,还需要对通讯设备、计算机设备等进行防雷保护。

可以采用一些防雷插座、防雷接地装置等设备来提供有效的保护。

4. 接地系统接地系统是建筑物防雷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将雷击电流迅速引入地下。

良好的接地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小雷电对建筑物和设备的损害。

在设计接地系统时,需要考虑土壤的电阻率、接地电阻的要求等因素,并合理选择接地电极的位置和形式。

5. 维护和检测建筑物的防雷设施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确保其正常工作。

定期检查避雷针、闪电接闪器等外部设备的完整性和连接性,以及内部设备的防雷措施是否合格。

同时,对于避雷器等设备,需要定期检测其工作状态,及时更换失效的设备。

总结:建筑物防雷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建筑物和设备的安全至关重要。

在设计防雷措施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雷电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和布置,同时注意设备的维护和检测工作。

通过合理的防雷设计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建筑物防雷设计要点
摘要:所谓防雷保护,就是要么将雷电引至他处,要么利用等电位联结的法拉第笼的屏蔽原理去抵御雷电的侵入,使自己免遭损害。

关键词:防雷,保护,法拉第笼,等电位联结,spd
abstract: the so-called lightning protection, either will lead to lightning elsewhere, or uses, the faraday cage equipotential connection of shielding against the invasion of the principle of lightning, make yourself from damage.
keywords: lightning protection, protection, a faraday cage, equipotential connection, the spd
中图分类号:tu8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由于大气环境被破坏,极端的天气灾害包括雷电现象等越来越多,造成的损失也极大,如触目惊心的7.23动车追尾事故,就是由于雷电造成停电再加上应急处置不当造成的。

雷电是不可避免的,但减少雷电造成灾害的方法和措施还是比较完备的,关键是必须认真落实。

对于建筑物而言,完备的防雷设施,完全能够避免大部分雷电灾害,因此,我们作为工程设计单位必须认真做好防雷工程设计。

防止雷电灾害的措施不外乎以下两种:
其一,是将雷击引到别处去,引到不对人们生活造成灾害的地方去。

比较成熟的应用,如电力系统架空线路上方全程覆盖避雷线
(如图1),由于其位置比电力线路更容易遭到雷击,因而将绝大部分的雷电引走,保护了电力系统的安全。

图1
而对于民用建筑物而言,则是在其外部支设避雷带。

除此之外,在富兰克林成功地将雷电通过避雷针引入大地后,人们在避雷针这方面的研究也没有停止过。

目前,除传统金属避雷针外,各种预放电式的避雷针(如图2)也是品种繁多,由于其价格昂贵而少有推广,但作为一种探索、一种尝试,倒是非常有益和值得的。

笔者曾在太湖边的一个别墅群中试用过几套,目前尚未有过雷击记录。

图2
其二,对于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而言,可将房屋的屋面钢筋、柱内钢筋以及建筑物的基础钢筋等金属构件进行等电位联结,当雷电击中建筑物时,雷电流经由房屋内的金属构件迅速地扩散到大地,从而避免遭受雷电损害。

其理论原理就是法拉第笼的屏蔽作用,由雷电引发的高电位只影响法拉第笼本身,而不影响其内的各场所。

剖析其整个过程,最关键的应该是等电位联结。

上述两种方式的防雷装置,其工作原理完全不一样,因此对于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要求应该是不一样的,第一种方式,是要将雷电流迅速地引至大地,因而接地电阻要小,gb50057也对不同类别防雷建筑物的接地电阻提出了相关要求;而第二种方式,就建筑物防雷本身而言,跟接地电阻值关系不大,除占地很小的构筑物
(如:烟囱、水塔)和独立基础的建筑物外,均无需考虑引下线处可能出现的跨步电压,因此也无需对接地电阻值提出较高要求,举个极端的例子,飞行器的防雷,其接地电阻是无穷大。

更多的时候,我们在设计建筑物防雷装置时,设置了避雷带,同时利用建筑柱筋作引下线,利用房屋基础接地,同时又外引接地极,看似混合使用了上述两种方式,其实质还是第二种方式(法拉第笼的屏蔽作用)。

明白了上述防雷的基本原理后,在建筑物防雷设计时,就可以更好地去理解和执行规范(gb50057),而不是拘泥于规范条文了。

有了上面的探讨,在设计具有大量电子信息设备的建筑物的时候,也就掌握了设计方法。

首先,利用建筑物外围的屋面、梁、柱、墙内的钢筋组成最外层等电位的屏蔽网(屏蔽层外称之为lpz0区,屏蔽层内称之为lpz1区),由于这个网存在间隙,必然会有部分雷电的能量穿透,但已经衰减,如果这个能量还足以破坏建筑物内的电子产品,那么就需要在这些设备的外侧作第二道等电位的屏蔽网(屏蔽层内称之为lpz2区),以此类推,还可以做第三道屏蔽(屏蔽层内称之为lpz3区)。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层屏蔽层都应该是等电位的,否则,就会有高电位(能量)被引入本区域,由于建筑物有大量的管线进出,这些管线就会把高电位引入,因此,所有的管线在进出所在防雷区域时必须进行等电位联结,对于像水管、风管、金属桥架、电缆金属外皮等可以通过金属线缆直接与等电位装置相连,对于无法直接相连的管线(如强、弱电电缆的芯线、作阴极保
护的燃气管道等),那么就通过spd相连接,使其在有雷电流时导通,而在平时断开。

(见图3)
图3
关于spd的选择,gb50057中规定从建筑外(lpz0a、lpz0b区)至lpz1区,选用i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spd),从lpz1至lpz2,lpz2至lpz3区域,其电涌保护器可按gb50343的规定进行选择。

顺便提一下,由于雷电流具有高频高压击穿空气间隙的能力,所以对于利用建筑柱内钢筋作避雷引下线时,可不要求必须焊接,绑扎、压接、套接的施工方式均可以满足防雷设计的技术要求。

以上是笔者在工作和学习中的一点体会,供同行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04
iec出版物 iec/tc81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