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初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
初高中语文必背基础知识点

初高中语文必背基础知识点一、词语辨析1. 对比:比较相异之处,突出差异性;比照:比较相似之处,强调相似性。
2. 形容词与副词:形容词修饰名词、代词等,表达名称、性质等;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表达时间、地点、程度等。
3. 状语与定语:状语用于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表达动作或状态的情况;定语用于修饰名词、代词等,表达名称、性质等。
4. 形似义异:指形式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语,如“派”(pài)和“排”(pái)。
5. 近义词:指意义相近但用法、语气或程度等不同的词语,如“快乐”和“愉快”。
6. 多音字:指发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词语,如“花”(huā)和“画”(huà)。
7. 熟语与成语:熟语是一定语境下固定搭配的成语,如“安然无恙”;成语是由四个汉字以上组成的固定搭配,具有完整的意义,如“一日千里”。
二、句型转换1. 陈述句变为疑问句:将句末的句号变为问号,并调整词序,如“他学习很用功。
”变为“他学习很用功吗?”2. 疑问句变为陈述句:将疑问句变为陈述句,语气要改变,如“你喜欢读书吗?”变为“你喜欢读书。
”3. 肯定句变为否定句:在谓语动词前加“不”,并调整其他词语的位置,如“他会游泳。
”变为“他不会游泳。
”4. 否定句变为肯定句:在谓语动词前去掉“不”字,如“他不爱读书。
”变为“他爱读书。
”5. 复合句转化为简单句:将复合句中的从句变为主句的一部分,如“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出去了。
”变为“明天如果下雨,我们就不出去了。
”三、基础语法1. 汉语词汇的基本构成:由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构成,其中多音节词可分为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代词、介词等。
2. 词性:汉语词语按照其用法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代词、介词、数词和量词。
3. 语法:汉语语法主要包括词序、词性、时态、语态、语气、句式和熟语、成语等。
4. 语句成分:汉语句子由主语、谓语、宾语和状语组成,其中主语在句子中起名称作用,谓语表示主要动作或状态,宾语表示动作的承接者,状语表示动作发生的情况。
初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初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初高中的语文课程,是建立语文基础知识的关键阶段。
本文将以此为题,介绍初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
一、词语的运用在语文学习中,词语是构建句子和表达思想的基本单位。
初高中学生需要掌握各类词语的基本用法和运用技巧。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词的辨析:同音词、近义词、熟语、俗语等的辨析和运用。
学生要通过积累和理解,正确使用词语,避免词义和用法错误。
2. 词语搭配:学生需要学会合理搭配词语,使句子表达更加准确、生动。
例如:“晨光”的搭配有“明媚的晨光”、“金色的晨光”等。
3. 词法运用:学生需要理解词语的构成和变化规则,掌握词汇的基本形态和派生形式。
例如,“快乐”是形容词,“快乐地”是副词。
二、句子的结构和衔接句子是语言表达意思的基本单位,正确的句子结构和衔接能够使语言更加流畅和准确。
初高中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学生需要明确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使句子的主要意思能够准确表达。
2. 句子的时态和语态:学生需要掌握常见的时态,如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等。
同时,了解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用法。
3. 句子的衔接:学生需要学会使用连接词和词组,使句子之间的衔接更加自然,语意更加连贯。
例如:“然而”、“所以”等词语的运用。
三、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阅读理解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初高中学生需要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1. 阅读理解:学生需要掌握不同类型阅读材料的阅读技巧,如小说、散文、诗歌等。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并能进行准确的分析。
2. 写作技巧:学生需要学会合理组织文章结构,选择恰当的词语和句子表达方式。
同时,了解常用的写作技巧,如排比、对比、比喻等。
3. 文章修饰:学生需要了解文章修辞手法的基本方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
合理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能够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
总结起来,初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至关重要。
(完整)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初中语文根底知识第一局部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主要包括:语序不当1.词序不当造成词序不当的原因一般有:没有遵循时空、逻辑顺序;介词位置不当;关联词位置不当等。
例:学生、领导和老师昨天都参加了开学典礼。
主语的词序不当,应该改为“领导、老师和学生〞或者“学生、老师和领导〞,由大到小或者由小到大都行,但是不能乱。
例:我们如果把这本书不认真读好,就谈不到读别的书了。
不能说“把这本书不读好〞,只能说“不把这本书认真读好〞。
细心一点的话可以凭借语感判断出来。
例:文章的主题确定以后,还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收集、组织、选择材料,以确保材料为主题效劳。
按照正常的逻辑顺序,显然是应该先“收集〞,再“选择〞,最后才谈得上“组织〞,这里“组织〞和“选择〞的位置反了。
注意无论什么情况,辨析时都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联系生活情理来操作。
2.多项定语顺序不当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顺序一般为: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例:一位优秀的有20 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羽毛球教练。
正确的顺序应为: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词〕有20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羽毛球〔名词〕教练。
3.多层状语语序不当复杂状语排列顺序大致为: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③表处所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④表范围或频率的副词;⑤表情态或程度的词;⑥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例: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正确的顺序应为: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4.句子成分顺序不当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上)一、文言文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基础。
学好文言文,可以扩展自己的中华文化视野,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以下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些基础知识: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具有一定的规范与约束,其特点主要包括八股文、文辞华丽、句式精练、典故丰富等。
2.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阅读文言文时,首先要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学习基本的语法、词语和常用的典故。
其次,需要理解作者的意图,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最后,可以借鉴注释和译文来进一步理解文章。
3. 文言文的写作方法:写文言文时要注意使用恰当的词语、遵循语法规则、掌握好句子结构和篇章脉络,尽可能表达清晰精准的思想。
4. 文言文的背诵方法:背诵文言文时,需要逐句理解含义,并注意语音抑扬顿挫、音量变化等,以带有感情的朗读方式来表达出文言的韵味和美感。
二、现代文现代文是指近现代以来的汉语文学作品,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
与文言文相比,现代文更接近我们日常交流中的语言,也更贴近现代生活的实际场景。
下面是现代文学习的一些基础知识:1. 现代文的语言特点:现代文具有生动自然、表达感情的特点,但也需要遵循语言规范和语法规则,言简意赅、表达精确。
2. 现代文的阅读方法:阅读现代文时,需要关注语言表达的真实感与感情表达的细节,分析作品中的主题和思想,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也需要通过注释和翻译对生僻词语和文化背景进行解释。
3. 现代文的写作方法:写现代文时,要注意语言的生动自然、表达情感的真实感,通过对细节描述的把握来达到表达思想的效果。
4. 现代文的背诵方法:背诵现代文时,需要根据作品的情感表达来调整语音音量、抑扬顿挫、音调变化等,同时也需要逐句领悟文字表达的意境和思想。
三、文学常识文学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富有智慧的领域,从中不仅可以获得语文技巧和艺术鉴赏能力,还可以获得人生智慧和对生活的感悟。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汇总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汇总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汇总如下:
1. 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高中语文学习中,需要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常用词汇,还需要能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文本。
2. 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指近代以来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
高中语文学习中,需要学习和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特点、主题、表现手法等。
3.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包括古代诗歌、古代散文、古代小说等。
高中语文学习中,需要学习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主题、表现手法等。
4.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使用的一些特殊的语言技巧,包括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
高中语文学习中,需要学习和分析修辞手法的使用及其效果。
5.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指通过阅读文本,理解其中的意思和信息。
高中语文学习中,需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包括理解文本的主旨、细节、推理等。
6. 写作技巧:写作技巧是指在写作过程中使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包括选题、组织结构、语言表达等。
高中语文学习中,需要提高写
作技巧,包括写作的逻辑性、连贯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7. 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需要学习和分析古诗词的意境、格律和修辞手法等。
8. 文化常识:语文学习中,还需要了解一些与语言和文化相关的知识,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世界文化、文学流派、文学作品的背景等。
以上是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高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高语文知识点总结语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好语文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下面将对初高中语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文字常识汉字是中国文字的基础,初高中阶段的学生应该掌握一定的文字常识。
比如,认识一些汉字的构造规律,认识一些基本的汉字结构,了解一些汉字的发展历史等。
另外,初高中学生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书写技巧,比如笔画顺序、结构等。
二、词语运用词语是语文表达的基本单位,掌握好词语运用是学习语文的重点之一。
初高中学生需要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学习一些常用词语的搭配和用法。
此外,学生还要学会善于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语法知识语法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初高中学生需要掌握好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比如词类、句子成分、句子结构、语法规则等。
另外,学生还要学会分析句子成分和句子结构,正确翻译和理解句子意思。
四、作文写作作文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初高中学生需要掌握好一些作文写作的基本技巧,比如文章结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等。
另外,学生还要善于积累素材,多读多写,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五、文学常识文学是语文学习的灵魂,初高中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比如古代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文学名著、文学流派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理解作品内涵,掌握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六、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学语言的精髓,初高中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象征、拟人、排比等。
另外,学生还需要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初高中学生需要了解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学会欣赏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另外,学生还需要掌握古诗词的鉴赏方法,理解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八、修辞方法修辞方法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初高中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修辞方法,比如比喻、夸张、对比等。
另外,学生还需要学会运用修辞方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必备基础知识(16页)

《高中语文必备基础知识》一、字音字形1.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每个字都有一定的音、形、义。
因此,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是学习汉语的基础。
2. 音:汉字的音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
声母是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韵母是声母后面的部分,声调是音节的升降变化。
3. 形:汉字的形分为笔画、部首和结构。
笔画是汉字的基本构成单位,部首是汉字的偏旁部分,结构是汉字的构造方式。
4. 义:汉字的义分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本义是汉字最初的意义,引申义是在本义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意义,比喻义是通过比喻手法表达的意义。
二、词语1.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由一个或多个字组成,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功能。
2. 词语的分类:实词和虚词。
实词表示具体的事物、动作、状态等,如“人、山、跑、笑”等;虚词表示抽象的关系、功能等,如“的、了、在、对”等。
3. 词语的用法: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和意义取决于上下文,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和运用。
三、句子1. 句子是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由词语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而成。
2. 句子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主语是句子的主体,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宾语是谓语动作的承受者,定语和状语是修饰主语、谓语、宾语的成分。
3. 句子的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陈述句用于陈述事实或观点,疑问句用于提出问题,祈使句用于发出命令或请求,感叹句用于表达强烈的情感。
四、语法1. 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则,用于指导词语和句子的组合方式。
2. 语法的基本规则:主谓一致、时态、语态、语序等。
主谓一致要求主语和谓语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时态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语态表示动作的执行者,语序表示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
3. 语法的作用:语法能够帮助学习者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高中语文必备基础知识》五、修辞手法1. 修辞手法是语言表达的艺术,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完整word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第一部分1.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2.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3.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4.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5。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6。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7。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8。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1。
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2.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3.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4.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5.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6。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7。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8.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9.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10。
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一、题干中隐含的“常用术语”中考试题题干是解题的“线索”,它给考生指示答题方向、范围、要求等。
读懂题干,才能从容抓分。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不难发现题干中隐含着“常用术语”。
总结起来有以下一些:表达方式语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
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课外阅读指课本(教材)之外的阅读内容。
不管是课内读的还是课外读的内容。
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
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以上各“常用术语”,暗中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同时也是题目赋分点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
二、基本文体知识识记(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三)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四)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六)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七)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八)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九)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十一)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十二)描写的方法: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三)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十四)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十五)议论文结构1、引论: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十六)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十七)常见论证方法: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十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十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二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二十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新题型及现代文阅读三、答题技巧(一)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三)问答题型、常规答题术语及技巧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原则: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
例如:《孔乙己》——“孔乙己”。
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而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1、用第一人称;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文段中事例的概括: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提炼中心、主题: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答题方式: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2、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3、程序说明文:…………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主要有两种题型:A、“××”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