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常考必备基本知识大全
(完整)高中语文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高中语文应考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一、基本常识1、文学常识:作家(作家字、号、身世)作品(作品名称、名句、体例、评价)流派与并称(流派主张、风格、代表人、代表作、评价)2、文体常识:(参考《一分也不能少》P152)A、历史散文:《史记》、《战国策》等B、诸子散文:《孟子》、《荀子》等C、议论文体:论、说、辩、原、寓言D、杂记文体:记、志、笔记体E、应用文体:序、赠序、跋、书、疏、表、策、告谕、诏令、檄文、移文、铭、墓志铭、碑记、碑文、祭文3、文化常识:主要掌握古代称谓、年龄、科举、纪时纪年法、特殊地名、节日、合称、并称等。
4、默写文言名篇:三种版本交叉背诵的篇目为:《师说》、《饮酒》、《琵琶行》(第二段)、《梦游天姥吟留别》、《项脊轩志》(第一段)、《六国论》。
二、基础知识1、字:语音错别字2、词:1、词性(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实),副介连助叹(虚)2、色彩:A、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B、语体色彩:口头语、书面语。
3、成语3、词组(短语):主谓、并列、偏正、动宾、动补4、句:⑴、单句语法成分:主谓宾(主干成分),定状补(附加成分)⑵、单句句式:A、按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B、按动作方向分:主动句、被动句C、按长短分:长句、短句D、按运用灵活性分:整句、散句(①长句(单句、复句、多重复句):附加成分较多,可以把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清楚地表达出来,可起到精确、严谨、细微的修辞作用。
②短句:附加成分或联合成分较少,组织结构简单,可以起到简洁、明快、干净、有力的修辞作用。
★注意:叙述事实多用短句,论述事例,多用长句。
一般情况下应少用长句,多用短句。
③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一对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
形式整齐,声音和谐,节奏鲜明。
作用:加强语势、强调语义,适于表达丰富的情感、缜密的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④散句:自由活泼,富于变化作用:可以取得明快、生动的修辞效果。
★注意:一般情况下,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有时候比单纯用整句或散句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给人以起伏变化,错落有致的感觉,可使文意表达得清楚有力。
高中必考的语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考的语文知识点归纳高中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以及文化传承意识的重要学科。
以下是高中必考的语文知识点归纳:一、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词汇: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其用法。
2. 句式结构:理解文言文中的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等特殊句式。
3. 翻译技巧:学会直译和意译的方法,准确翻译文言文内容。
4. 文化背景: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1. 文学鉴赏:学习如何鉴赏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2. 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开头、发展、转折和结尾。
3. 主题思想: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深层含义。
4. 语言风格:识别并分析作者的语言特点和风格。
三、写作技巧1. 记叙文写作: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包括叙述、描写、抒情等。
2. 议论文写作:学会构建论点、论据和论证,形成有说服力的议论文。
3. 说明文写作:了解说明文的特点,掌握如何清晰、准确地传达信息。
4. 应用文写作:熟悉各类应用文的格式和写作要求,如书信、通知等。
四、古诗词鉴赏1. 诗歌形式:了解不同诗歌形式,如律诗、绝句、词等。
2. 意象分析:识别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其象征意义。
3. 韵律节奏: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4. 诗人风格:了解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情感。
五、文学常识1. 文学流派:掌握中国文学史上的主要文学流派及其特点。
2. 文学名著:熟悉中外文学名著的作者、内容和影响。
3. 文学理论:了解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六、语言文字运用1. 成语运用:正确使用成语,理解其含义和使用场合。
2. 修辞手法: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 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七、文化传承1. 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2. 历史典故:学习历史典故,理解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3. 民族精神: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高中语文重点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重点必背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备考高中语文考试时,掌握和积累必要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中语文重点必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有效备考。
一、古代文学史1. 文言文鉴赏2. 古代文学流派3. 古代文学名篇4. 古代文学家及其代表作品二、现当代文学史1. 白话文鉴赏2. 现当代文学流派3. 现当代文学名篇4. 现当代文学家及其代表作品三、修辞手法1. 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2. 修辞手法在作文中的应用3. 修辞手法与语言表达的关系四、作文技巧1. 议论文写作技巧2. 记叙文写作技巧3. 说明文写作技巧4. 应用文写作技巧五、古诗文鉴赏1. 古诗文基础知识2. 古诗人及其代表作品3. 古文阅读和鉴赏技巧六、现代文鉴赏1. 现代文基础知识2. 现代作家及其代表作品3. 现代文阅读和鉴赏技巧七、文学常识1. 唐诗宋词元曲基础知识2. 文言文基础知识3. 现代文学常识4. 文学名著及其作者八、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1. 比喻的作用2. 拟人的作用3. 夸张的作用4. 对比的作用九、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运用1. 比喻的运用技巧2. 拟人的运用技巧3. 夸张的运用技巧4. 对比的运用技巧十、常见的作文技巧及应用1. 提炼主题思想2. 情景交融的描写3. 运用修辞手法4. 增加修饰语的使用以上是高中语文重点必背的知识点总结,学生们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有目的的复习和备考。
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成绩,也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有很大帮助。
希望同学们在备考中能够取得好成绩,展现出自己的语文才华!。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必备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必备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奠定基础;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必备,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必备(一)一、文学常识必考常识包括中国古代、中国现当代、外国三类。
古代——作家姓名,朝代国别,作品出处,主要人物、名句等搞清。
重点作家有:屈原贾谊司马迁李煜王勃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杜牧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罗贯中曹雪芹等,其代表作品百考不厌。
现当代——从文学大家及名著角度入手。
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赵树理等名家及代表作,兼顾文学流派,例如白洋淀派、山药蛋派。
外国文学——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契科夫莫泊桑塞万提斯等人作品及主要人物情节。
文学体裁——古代诗歌。
体裁分诗词曲。
古体诗句式有4567言、杂言等,用韵篇幅都比较自由,诗经多四言,楚辞多六言,乐府多杂言。
律诗为近体诗,多为八句;绝句由八律中断而成,只四句——都只偶句押韵。
律诗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需对仗。
二、杂谈:1、戏剧:内容性质——喜剧悲剧正剧;表演形式——话剧歌剧舞剧哑剧;容量大小——独幕剧、多幕剧。
诗歌:先秦四言、杂言、楚辞体。
(赋比兴、《楚》开创浪漫主义传统) 两汉魏晋:乐府民歌,多五言诗。
(魏晋建安诗人,风格慷慨悲凉;陶潜开创田园诗) 南北朝:南朝多情歌,多用双关、语言清新自然篇幅短小(代表《西洲曲》);北朝内容广泛,语言质朴,风格豪放刚健,亦五言为主,首创七言四句形式(代表《木兰诗》)。
同朝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
唐宋:诗歌黄金时期,诗体多种多样不拘泥于五言七言,山水田园、边塞诗都有大量优秀作品。
(李白、杜甫、白居易新乐府运动);词生于唐兴于宋,比诗歌讲究平仄音韵,风格婉约(柳永李清照)或豪放(辛弃疾苏轼),前者抒发个人怀抱词风缠绵,后者多联系自身国家,词风雄浑奔放。
元明清:元代(小令、套数),清代诗歌衰落。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必备(二)三、称谓1、谦称(自己对别人)【王侯】寡人、孤、寡君(对别国人称己国君)、不善【帝王】朕、寡人【臣子】臣、老臣【普通人】仆、愚、某、小人、鄙人、不才=不肖=不佞(泞)、不敏、贱子【女子】妾、贱妾、婢子【称家人】家严=家君、家慈、舍弟(妹、兄、姊)、拙荆、贱息(子女)=弱息(也可单指女儿)、息女、犬子(对别人孩子的蔑称)2、敬称(别人对自己)【君王】陛下、庙号(帝王死后追封的名号,例世宗)、殿下(仅此君王者的尊称,本指陛(宫殿)阶之所;汉时称侯王为陛下,唐时只称太子)【臣子】足下(下称上或同辈)、执事(管事人)、阁下、左右(左右侍人)、君【师长】夫子、丈人(老年男人尊称)、老(陈老、李老)、父(读否,字后加父是对男子美称或老年人尊称;读父则指父亲或男性长辈)、亚父(王侯称尊敬的贤臣为亚父,指仅次父亲)、母(或女、姬),美称或泛指长辈,例如孟姜女、膝下=高堂(儿女称父母)、爷(父亲或尊贵者)、泰山(妻子父亲)、先考(逝去的父亲)、先妣(读比,逝去之母)【朋友同辈】先生、卿、子、公、吾子【称对方亲眷】令……,令坦(女婿)、千金【贱称】小子、竖子特定关系加从表叔伯关系,加太表上一辈,加先表逝者名、字(男二十取,女十五取)、号(为表尊重一般称人号)古代官职介绍爵——爵位,对功臣封赐。
高中语文考试必备知识点大全

高中语文考试必备知识点大全!01语文知识20条1.小说三要素:A 人物 B 情节 C 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A 论点 B 论据 C 论证3.比喻三要素:A 本体 B 喻体 C 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 when 何地 where 何人 who 何因 why 何过 how 何果 what5.律诗四条件:A 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 偶尾同韵 C 中联对偶 D 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A 叙述 B 议论 C 抒情 D 说明 E 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 举例子B 列数字C 打比方(喻)D 作比较E 分类别F 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 总分总结构 B 总分结构 C 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 按时间顺序 B 按空间顺序 C 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 举例法 B 对比法 C 喻证法 D 归谬法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A 比喻B 拟人C 排比D 夸张E 反问 G 反复F 设问 H 对偶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 外貌描写 B 语言描写 C 动作描写 D 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14.七种短语类型:按功能划分为七种:A 并列短语B 偏正短语C 主谓短语D 动宾短语E 动补短语F 介宾短语G 的字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A 名词性短语 B 动词性短语 C 形容词性短语15.六种句子成分:A 主语 B 谓语 C 宾语 D 补语 E 定语 F 状语16.十二词类(性):A 名动形 B 数量代 C 副介连 D 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 顺叙 B 倒叙 C 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A 表引文内容省略 B 表列举事项省略 C 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A 表解释说明前文B 表后文跳跃转折C 表声音中断延长D 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A 表引用实际内容 B 表讽刺反语 C 表特定称谓 D 表着重强调02语文学法归类1.课文预习六步法:A 查注生词,扫清三字B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C 了解作者,把握背景D 标明段序,分清结构E 画关键句,体会作用F 简写主旨,归纳特色2.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A 听到 ListenB 看到 LookC 写到 WriteD 说到SpeakE 思到 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3.赏诗三步法:A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B 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C 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4.划分文章结构四法:A 依据表达方式B 找寻明暗线索C 依据时空顺序D 依据逻辑顺序5.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A 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B 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C 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D 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E 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F 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G 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 H 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6.辨别七类文章写法:A 对比写法B 象征写法C 烘托写法D 以小见大写法E 先扬后抑写法F 虚实结合写法G 夹叙夹议写法03写作手法26个知识点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高中语文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要在不断的积累和归纳中学会应用,把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汇总、总结以及答题要点的梳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一、语文基本知识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二、易错成语50例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形容创作的艰苦。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喻无济于事。
5、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6、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7、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
高中语文必考必背文学常识

高中语文必背文学常识(一)作家并称1、屈宋: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
2、两司马:指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散文家司马迁,两人在文学史上都很有影响,后人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称。
(史界两司马:司马迁、司马光。
)3、班马:也叫“马班”,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和班固。
(三班:指东汉时期班彪、班固、班超父子三人。
)4、班张:指东汉班固和张衡,二人都擅长辞赋,班固有《两都赋》,张衡有《二京赋》。
5、扬马:汉代辞赋家杨雄和司马相如的并称,两人都精于大赋。
杨雄有《长扬》《甘泉》二赋,司马相如有《子虚》《上林》二赋。
6、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子曹丕、曹植。
7、建安七子: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yú)、应玚、刘桢七位文学家的并称。
其中以王粲文学成就最高。
8、竹林七贤:曹魏正始年间的七位诗人。
阮籍、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以阮籍和嵇康成就最高。
9、二陆:指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
陆机以文学理论专著《文赋》著称于世。
10、陶谢:指晋末诗人陶渊明和谢灵运。
11、沈宋:初唐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的并称。
12、初唐四杰: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13、王孟:唐“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并称。
14、高岑: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的并称。
15、李杜:指唐诗人李白、杜甫。
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被后人称为“小李杜”。
李白号称“诗仙”,其诗洋溢着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杜甫号称“诗圣”,其诗充满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16、韩柳:唐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的并称。
17、韩孟:唐文学家韩愈、孟郊的并称。
18、孟诗韩笔:指孟郊的诗和韩愈的散文。
19、元轻白俗:指唐诗人元稹、白居易。
20、郊寒岛瘦:对中唐诗人孟郊和贾岛诗歌特征的形象概括。
21、唐宋八大家:指唐、宋两代八个散文家。
即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因明代茅坤编辑《唐宋八大家文钞》收录其作品而得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常考必备基本知识大全一、基本常识1、文学常识:作家(作家字、号、身世)作品(作品名称、名句、体例、评价)流派与并称(流派主张、风格、代表人、代表作、评价)2、文体常识:(参考《一分也不能少》P152)A、历史散文:《史记》、《战国策》等B、诸子散文:《孟子》、《荀子》等C、议论文体:论、说、辩、原、寓言D、杂记文体:记、志、笔记体E、应用文体:序、赠序、跋、书、疏、表、策、告谕、诏令、檄文、移文、铭、墓志铭、碑记、碑文、祭文3、文化常识:主要掌握古代称谓、年龄、科举、纪时纪年法、特殊地名、节日、合称、并称等。
4、默写文言名篇:三种版本交叉背诵的篇目为:《师说》、《饮酒》、《琵琶行》(第二段)、《梦游天姥吟留别》、《项脊轩志》(第一段)、《六国论》。
二、基础知识1、字:语音错别字2、词:1、词性(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实),副介连助叹(虚)2、色彩:A、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B、语体色彩:口头语、书面语。
3、成语3、词组(短语):主谓、并列、偏正、动宾、动补4、句:⑴、单句语法成分:主谓宾(主干成分),定状补(附加成分)⑵、单句句式:A、按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B、按动作方向分:主动句、被动句C、按长短分:长句、短句D、按运用灵活性分:整句、散句(①长句(单句、复句、多重复句):附加成分较多,可以把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清楚地表达出来,可起到精确、严谨、细微的修辞作用。
②短句:附加成分或联合成分较少,组织结构简单,可以起到简洁、明快、干净、有力的修辞作用。
★注意:叙述事实多用短句,论述事例,多用长句。
一般情况下应少用长句,多用短句。
③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一对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
形式整齐,声音和谐,节奏鲜明。
作用:加强语势、强调语义,适于表达丰富的情感、缜密的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④散句:自由活泼,富于变化作用:可以取得明快、生动的修辞效果。
★注意:一般情况下,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有时候比单纯用整句或散句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给人以起伏变化,错落有致的感觉,可使文意表达得清楚有力。
)(3)、复句:并列(又…又…,不是…而是…)递进(尚且…何况…,甚至,更)选择(与其…不如…,宁可…也不…,不是…就是…)转折(固然…但…,其实,尽管…却…)因果(既然…就…,以致)条件(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尽管…也…)假设(即使…也…,纵然…也…,哪怕…也…)5、修辞(12种常见修辞方法)⑴比喻——深入浅出,生动形象⑵比拟——表意丰富,富有情趣⑶借代——婉转曲折,生动活泼⑷夸张——感情强烈,增强联想⑸对偶——表意凝练,有音乐美⑹排比——加强语势,长于抒情⑺设问——引人注意, 发人深思⑻反问——突出强调, 加强语气(9)反复——回环往复, 强化语气(10)对比——好的更好,坏的更坏(11)反语——含蓄委婉,幽默风趣(12)引用——论据充分,强化观点三、现代文阅读知识1、说明文(A、准确把握说明中心B、理清说明的顺序[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 逻辑顺序]C、分析说明的方法[a下定义说明b举例说明c引用说明d分类说明e 图表说明f数字说明g比较说明])2、议论文(A、把握论点B、分析论点展开的过程C、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1)、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2)、本论的结构:a总分式b并列式 c递进式 e对照式 (3)、分析论证方法:a理证法、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类比法、喻证法、反正法、归谬法、引申论证法)3、散文(①、散文的种类:A、写人记事散文B、写景抒情散文C、托物言志散文D、寓理于事的散文②线索:物、事、人、情、时、地[明线和暗线,单线和复线])4、表达方式(记叙、描写[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描写;环境(自然与社会)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远近高低结合、色彩声音味道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白描与细描、概括描写与细节描写]、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事抒情、寓理于事]、议论、说明)5、表现手法(卒章显志、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照应、赋陈、比兴、用典、渲染、象征、联想、想象、衬托、烘托)6、“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二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三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隐含义。
(修辞型、指代型、概括型)7、“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解释含义、分析表达效果)8、“重要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重要的句子通常是指:①表明文章主旨或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②内涵比较丰富,表达比较形象或比较含蓄的句子;③表现记叙线索和作品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④结构复杂,较难理解的语句。
(考含义重在解释,考作用要从内容与结构上来回答,要特别注意开头句、过渡句、结尾句的作用)9、整体阅读,圈画重点词句、理解文章结构脉落(要注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选择题要明确范围,认真筛选,仔细比对、慎重下手10、读写结合题:(知识梳理型、措施建议型、鉴赏评价型、是非评价型、列举印证型、联想(感悟)仿写型、图画评述型)四、诗歌阅读知识1、分类(1)、按体裁(形分:(2)、按题材(内容)划分:(1)边塞诗(A、塑造守边将士的英雄形象,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以大义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B、以雄浑的笔墨描写边塞风光,抒写自己报国立功的壮志和宽广胸怀C、借征战之事表现征夫对故乡、亲人或心上人的思念,控诉战争痛苦,对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予以辛辣的讽刺与委婉的劝谏。
)(2)咏史(怀古)诗(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情感。
A、称颂、仰慕英雄,寄托哀思B、感慨兴衰,托古讽今C、自比自况,怀才不遇)(3)写景诗(A、对大自然的热爱,向往自由B、对祖国山河的热爱C、表达爱情、乡愁、惜春、伤春、闲适、闺怨等。
)(4)田园(山水田园)诗(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蹈情怀。
)(5)送别诗(借助山水景物表达离愁别绪,表达自己的依依惜别的深情,它常常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表达依依不舍,或表达别后的思念。
风格大致上有三种:一是慷慨悲壮型,如“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二是儿女情长型,如“执手相看泪限,意无语凝咽”;三是一往情深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往往是借物咏怀,托物言志。
它们或体现诗人的闲情逸致,或表达诗人的宛转思绪,或抒发诗人对美好事物及幸福生活的向往。
)爱情婚姻诗、评诗题画诗等2、艺术手法(1)表达方式:A、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寓理于景、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古讽今)B、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动衬静、明暗相衬、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远近、上下、实写和虚写,白描和工笔、点面结合)C、记叙(赋)、议论、问答、说明,叙议结合(先记叙后议论)(2)表现手法:象征、用典、比兴、联想/想象、衬托/映衬/反衬/衬托/烘托、渲染、化用、虚实结合、正侧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以少胜多、以小见大、以乐写哀(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反复、反语等等。
(4)篇章结构:层层深入、呼应(首尾呼应)、先总后分、先分后总、详略得当、过渡(巧妙过渡)、铺垫、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线索) 、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篇末点题)(5)语言特点:清新自然、平淡质朴、简洁明快、浓墨重彩、诗情画意、含蓄隽永、清新雅致、形象生动(6)流派风格:现实意义、浪漫意义;豪放派、婉约派;山水派、田园派、边塞派;沉郁顿挫(杜甫)、豪放飘逸(李白)、质朴刚健、清新俊逸、诗中有画(王维)、平淡自然(陶渊明)、隽永含蓄、阴柔婉约、哀怨凄婉等等。
(7)描写角度:描写景物的角度:仰视、俯视、平视、远看、近观等。
描写范围的角度:形状、声音、色彩(绘形、绘声、绘色)等。
用笔的角度:正面与侧面,繁笔与简笔、动与静、点和面等。
3、使用频率较高的词(1)、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物、景、事)。
(2)、意境: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与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3)、用来概括思想感情的词: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4)、用来概括艺术作用的词: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富有言外之意)、含蓄蕴藉(语言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等等。
4、应试策略:(1)、要读题,要读人,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如利用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和题干的提示等。
(2)、分析词义、分析句义、分析意境、分析形象、分析写法。
(3)、掌握正确的鉴赏流程:诗是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的。
意象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内涵。
鉴赏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
“意象→意境→诗情”是鉴赏古诗从局部到整体的合理流程,不可倒置。
鉴赏程式一: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鉴赏程式二:①这首诗写了什么———什么人(包括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作者)?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写了什么“物”“景”?抒发了什么“志”“情”?②怎样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些“物”“景”?③为什么这样写———运用这种手法写这些“物”“景”,对抒发这种“情”“志”有什么作用(效果)?(4)、想象描写题:应抓住主要意象、动词和形容词来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恰当地描写。
(5)、简答题中“含义是什么”、“寓意是什么”、“蕴涵着什么”一类的题目很多,要求回答时在理解文章“表”义时,必须由“表”及“里”,深刻理解其内涵。
“内涵”的把握,在现代文中一般从文章的主旨出发考虑;古诗文中一般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去考虑。
五、文言文阅读知识(一)、解释常见文言词语1、文言实词:高考试卷中的解释文言实词,无非是经典课文中的常见文言实词搬个家。
实词的复习可以结合以前所考过的试卷。
2、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则、以、乃、于、者、因、也、乎、焉、与、何、为、若、且、所。
3、通假字:4、古今异义5、词类活用:(二)、识别常见文言句式1、判断句(可译为:……(不)是……)常见形式:……者……也;……乃(为、则、是)……;否定判断句……非……也2、被动句(可译为:……被……)常见形式:……见(于)……;……见……于;……为……;……为……所……;……被……;无标志的他动词3、省略句(省主语、省谓语、省宾语、省介词宾语、省介词)4、倒装句(1)宾语前置常见形式: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介宾前置;以“之”“是”为提宾标志的前置(2)定语后置常见形式:中心词+(之)+定语+(者);中心词+数量词(3)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常见形式:谓语动词+于(以、乎)……(4)主谓倒装(强调谓语如:甚矣,汝之不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