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四家

合集下载

古代四大才子

古代四大才子

古代四大才子四大才子是指明朝的: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和徐祯卿。

1.四大才子-唐伯虎唐伯虎(1470~1523年)享年54岁,是书画家、文学家,苏州人。

画与沈石田、文徵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

文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2.四大才子-祝枝山祝允明(1460-1526年)享年67岁,是明代书法家,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

7岁即中秀才,32岁中举人,曾任兴宁知县、应天府通判等官。

书法:祝枝山集各书家之长,领一代风骚,是吴门书派中“明中期三大家”之一。

(另两人为文征明、王宠)。

其书法吸取唐虞世南、元赵孟頫书法之神,扬晋王羲之、王献之行书、唐怀素草书之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发展为自己的独特狂草,被誉为“明朝第一”,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

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

祝枝山为人风趣洒脱,才华横溢,好游山玩水而不拘小节。

由于祝允明有不胜枚举的趣事轶闻,是极现成的创作素材,所以他常以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乐于助人的形象出现于《三笑》、《王老虎抢亲》等众多的戏曲艺术作品中。

3.四大才子-文徵明文徵明(1470~1559年),“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

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文徵明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及父亲都是文学家。

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终于“大器晚成”。

文徵明擅长山水,亦工花卉、人物。

早年画风细谨,中年较粗放,晚年渐趋醇正。

传世佳画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湘君夫人图》、《石湖草堂》、《石湖诗画》、《横塘诗意》、《虎丘图》、《天平纪游图》、《灵岩山图》、《洞庭西山图》、《拙政园图》等。

文征明还工行草书,尤擅小楷,篆、隶、正、草无所不能。

所书四体千字文,成为后人临摹的范本。

他的传世书作有《醉翁事记》、《股王阁序》、《赤壁赋》等。

明四家又称“吴门四家”他们分别是指谁?

明四家又称“吴门四家”他们分别是指谁?

明四家又称“吴门四家”他们分别是指谁?明四家排名明四家又被称做“吴门四家”,具体是指明代时期四位著名的画家,他们分别是: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

而对于“吴门四家”这一个名称,也主要是相对于“元四家”而来的。

有人问明四家的排名是什么,我想既然是合称为“吴门四家”那就说明他们的才艺相当,不分上下,所以应该就不存在什么排名的问题。

“吴门四家”中的这四位人物都是来自于南直隶苏州府人,活跃于如今的苏州地区,又因为苏州有个别称叫做“吴门”,因此他们就有了“吴门四杰”或者“天门四杰”的称号。

下面就分别来介绍一下明四家中的四位画家:沈周,他的字是启南,号白石翁,人们都称他为石田先生。

他是来自江苏吴县人,从小就出身于书画世家的家庭,因此受到熏陶,他拥有了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以及善于画山水人物。

其中《沧州趣图》就是来自于他晚年时期的杰作。

文徵明出生于1470年,去世时间为1559年,他的本名并不是叫这个名字,他的原名壁,字征明。

在在他四十二岁改了自己的字,更字为征仲,号衡山居士。

他是来自于长洲人,是画家兼学者。

既能够画人物、也能够画花鸟、山水,其中的绘画以细笔画山水的作品最佳。

唐寅,字子畏,又字伯虎,自号六如居士。

是苏州人士,才艺过人。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来自太仓,他本是漆工出身,但私下也是人物、山水画高手,因此被称为异才。

明四家之首明四家指的是明朝中期在当时的画坛上取得了很高成就的四位画家,他们分别是: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又因为他们都居住在当时的吴地即现在的江苏苏州,因此又把他们才称为“吴门四家”。

其中,这四个人里面排名首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沈周。

这里面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沈周出生在书画之家,祖上收藏了很多前人的作品,因此他对书画的喜爱应该是最深刻的的;第二是他受到了祖上先辈的影响,一生不入仕途,因此他的艺术风格质朴而富有情致,画风纯粹简洁;第三点,也可以说是最主要的一点,是因为他在这四人中年纪最大,再加上寿命也比较长,作品很多,身望也很高。

明四家是哪四个

明四家是哪四个

明四家是哪四个
明四家”又称“吴门四家”,是指四位著名的明代画家: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

此一名称,是相对于“南宋四家”、“元四家”而来。

由于他们均为南直隶苏州府人,活跃于今苏州(别称“吴门”)地区,所以又称为“吴门四杰”或“天门四杰”。

自沈周开创,以明四家和明代画家张宏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基本上被认为是继承南宋四家的绘画传统,接续下来的体系,自晚明之后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画派,特别是在山水画的领域。

“明四家”中的沈周与文征明,是吴派文人画最突出的代表,他们的绘画创作以山水为主,无论淡雅的青绿,还是沉雄、文秀的水墨,都以描写江南风光和文人园林为主。

他们以诗、书、画三位一体抒写情怀,山水画以水墨及水墨淡着色引人注意,都有粗细两种面目。

“明四家”中的唐寅与仇英分别代表吴门四家中的另外两种类型:唐寅修养广博,诗书画俱佳,被称为“江南第一才子”,他阅历较广,入世较深,故题材范围宽广,古今皆能,不拘一格;仇英专画传统题材,摹古功底深厚,尤擅长工笔重彩人物与青绿山水,画风严谨而不拘。

明四家—仇英(约1482—1559)

明四家—仇英(约1482—1559)
的 画艺。
3 2艺术 览A p 博 f xo t E
c— 北 t t as ose
基 羹
《 溪论 画图》 松
仇英
轴 绢 本 设 色
纵 6 厘米 横 1 5 米 O 厘 O 吉林省博 物馆藏 此幅左侧 画苍松 巨岩 .临水平 坡上 .有二老 者席地 而 坐 .欣赏 画卷 .还有 二童在树 下汲水 煮茶 。人物形 态 准 确生动 .形神毕 肖.颇有生 活情趣 。山 石采用 “ 小 斧 劈 皴 法 .方硬 嶙岣 富有 质感 。画面意 境清旷 .
“ 子 Biblioteka 路 问津 :属于 寓 言传 说 的有 吹箫 引凤 ” . 高 山流水 ” “ 南华秋水 “ i描绘 文人逸事 的有 ” 松林 六逸 ”, “ 院品古 ”:取之古 代诗词 的有 浔 阳琵 竹 琶” . 捉柳花 图”。各 图在撷取典 型情节 、形象来 表现题意 方面 .显 示出缜 密巧思 这里所选 二幅 .之 为 《 妃晓妆》 ,以晨 起听乐 ,梳妆 、采 摘鲜花 、 贵

簪 头等情 景 .集 中再现 了杨贵妃等 后宫嫔妃奢 华的宫 中生活 .之 二为 《 竹林品 古》 .写 文人雅 士聚于竹庭
之 中 .品 评 古玩字 画 .以细 腻的 笔触 将 情态 一 一表 出.格调清 逸。此 图册用工笔 重彩 .在绚丽 中呈现出 精 细、粗劲 灿烂 、清雅等变 化 .可 见其娴熟 高超
图》、 《 桃李 园图 》等 。
《 人物 故事 图》 ( 一、二 ) 之 仇英 册 页 绢本 重设色
纵 4 1 米 横 3 8 米 1 厘 3 厘
北京故 宫博物 院藏 全 册十 页 .所绘 人 物 、仕 女 .多 属传 统题 材 表现
历史 故 事 的有 贵 妃晓 妆 “ 、 ” 明妃 出塞 ”

明四家——文徵明(1470—1559)

明四家——文徵明(1470—1559)
呈平面感 。
2 8艺 博览At p 术 r xo E
c -s- t se as a t c

《山 水 图 》
文徵 明
扇面
纸本
设 色
纵 1 厘米 61
横4 厘米 67
中国 台北 故宫博 物 院藏
图中远 山隐约 .连 绵起 伏 ;悬
崖 巨 壁 .苍 松 古 树 . 洲 渚 汀 际 .杂 树成 林 .茂 密葱 郁 。房 屋 掩 于 树 间 . 一 老 者 凝 神 窗 外 .涧 泉蜿 蜒 .下 泻八 溪 。格
基 c - t 0 e s 北
明四家一 文徵明 (4 0 5 9 17 —15)
明代书画家 。初名壁 ,一作 璧 .以宇行 ,
更 字 徵 仲 ,号 衡 山居 士 ,长 洲 ( 江 苏 苏 州) 今 人 。少时学文 于吴宽 ,学 书法于李 应祯 ,学画
于沈周 。与祝允 明 、唐寅 、徐 祯9 相结 交 ,人 即
称 “ 吴中四才子 ”。s 岁 以岁贡生 荐试吏部 , 4 任翰林院 待诏 ,三 年辞归 。擅画 山水 ,远师郭 多写江南湖 山庭园和 文人生 活。亦善花
卉 、兰竹 、人物 ,亦工书能诗 。
《 雨连 村图》 积 文徵 明 立轴 纸 本 水 墨
调 高 雅 .稳 重 而 文 静 . 虽 有 元 四家 ”及董 、米 根底 .却
自具 风 貌 。
A p dE o艺术博览 29 x
纵8 厘米 79
横2 厘米 91
I 波士顿艺 术博物馆藏 美) 此图 笔 墨疏 简 .属 于 粗 文 画 风 。 远 山用 笔轻 柔淡 润 .随意 勾 出 山体 轮 廓 .再 略施 渲染 .以浓 墨点 苔 。近树 和 中景 树 木 亦用 墨 点 成 .或 浓或 淡 .而 疏 密不 显 .

明四家_精品文档

明四家_精品文档

明四家明四家,又称为明朝四大家族,指的是在明朝时期有着显赫功绩和庞大家族势力的四个家族。

这四个家族分别是:杨廷和家族、倭寇李家、明朝开国功臣郑和家族以及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家族。

这四个家族在明朝历史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同时也是明朝历史的缩影。

首先,杨廷和家族是明朝时期的一个重要家族。

杨廷和是朱棣(明成祖)与英国航海家的后代,他在明朝初期担任北方边境的边防将领。

杨廷和家族通过多年的经商和战争积累了巨额财富和权力。

在杨廷和家族的努力下,明朝的国力和经济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们在海上贸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为明朝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倭寇李家也是明朝时期另一个有着显赫势力的家族。

倭寇李家的创始人是李提督,他在明朝晚期当上了南方海军总司令,并积极打击倭寇活动。

李家通过杀倭行动的成功而积累了大量财富和权力。

他们在南方地区的势力迅速扩张,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垄断了当地的海上贸易。

然而,随着明朝内部政治的动荡和倭寇活动的增加,倭寇李家的势力逐渐衰落。

郑和家族是明朝开国功臣郑和的后代,他们也是明朝四大家族之一。

郑和是明朝时期的航海家和探险家,在明成祖时期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并成功完成使命。

郑和家族通过郑和的航海探索积累了巨大的财富,成为明朝时期最富有的家族之一。

他们的航海贸易活动不仅丰富了明朝的商业文化,也促进了明朝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与合作。

最后,李自成家族也是明朝时期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家族。

李自成是明朝末年时的一个农民起义领袖。

他领导了农民起义军并推翻了明朝政权,建立了大顺王朝。

李自成家族通过农民起义获得了政权,并在短暂的时间内控制了大片领土。

然而,大顺王朝的统治却并不稳固,最终在明朝的反攻下崩溃。

总的来说,明四家族在明朝历史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贡献和影响力不容忽视,无论是在海上贸易、海军建设、探险航海还是农民起义方面,都为明朝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同时,他们的故事也充满了传奇和传统,成为明朝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寅文徵明

唐寅文徵明

• 唐寅,字子畏,又字 伯虎,自号六如居士。 苏州人,才艺过人。
沈周
•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 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苏州)人。生 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他是明 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传世作品有《庐山高 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庐山高图》纸 本、谈设色、纵193。8厘米,横98.1厘米,今藏台北故 宫博物院。 《庐山高图》祝贺老师陈宽70寿辰而创作的 巨幅山水。陈宽字盂贤,号醒庵,祖籍临江(今江西清江), 所以画家描绘江西庐山之高,象征老师的道德高尚,同时 表示对老师的崇高敬意(这种象征意义取自《诗经· 小雅》: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唐寅的山水画特色
• 唐寅画得最多也最有成就的是山水画。唐寅足迹 遍布名川大山,胸中充满千山万壑,这让他的画 具有吴地诗画家所无的雄浑之气,并化浑厚为潇 洒。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 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有的描写亭榭 园林,文人逸士优闲的生活。山水画,大幅气势 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面貌丰富多样。 由于 唐寅作画很少在画上注明年份,且他的画风变化 也不很有规律,所以很难推测他作画的时间,也 就难以按照时间来划分他的画风变化进程。

文徵明的山水画特色
• 文徵明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 自成一冰姿倩影图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 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 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 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 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 • 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这路细笔山 水属本色画,具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气诸特征, 也奠定了“吴派”的基本特色。文徵明传世画作有《雨余春 树图》、《影翠轩图》、《洞庭西山图》》等。 • 文徵明的山水画文秀清雅文徵明的山水画给人以强烈感受,表 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上的追求,是画家对生活、对人生 的一种感悟和体味,是画家审美和品格的艺术再现。

江南四大才子的历史典故

江南四大才子的历史典故

江南四大才子的历史典故导读:什么是“江南四大才子”,说到“四大才子”,一般是指明朝的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徐祯卿。

【四大才子-唐伯虎】唐寅(1470~1523年),因生於寅年寅时,便取名「寅」,因为寅为虎,又取字伯虎,后改字子畏。

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

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

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

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寅父亲是商人,希望他考取功名。

自幼天资聪敏,熟读经史16岁时参加童生试,经县试、府试、院试,高中第一名案首。

但随后父母妻儿及出嫁的妹妹在一段很短时间内相继去世,很受打击,之后在朋友祝允明等人安慰鼓励下,重新振作,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

次年,唐寅进京会试,同行的徐径贿赂主考官程敏政,案发后唐的朋友诸穆进谗,牵连下狱,结果遭到罢黜,贬谪往浙江为吏。

唐寅耻不就官,归家后纵酒浇愁,傲世不羁。

续弦离婚。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苏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简废园址上筑室桃花坞,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那里一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生于此。

1514,江西南昌宁王图谋造反,听说唐和文的才名,派人征聘,文称病不去,唐去后察觉宁王的不轨之心装疯脱身。

后来,他娶了贤淑的沈九娘为妻,育有一女。

唐诗文书画全才,画名尤其大,从小喜爱绘画,稍长即拜著名的专业画家周臣为师,又与文征明同师沈周。

所以他的画被认为既有专业画家的功力又有文人画家的气韵,唐寅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闵、赣七省。

所以他画中的'山水能给人一种真实感,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

唐寅擅山水人物花鸟全能,尤其是仕女最知名,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

“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

各大博物馆都很看着他的真迹。

唐寅晚年,精神空虚,“皈心佛乘,自号六如”,取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四家
所谓 “明四家”是指明代哪四 位画家,他们各自在艺术上有何成 就?
明四家
• 明四家亦称为“吴门四家”。 指中国画史上沈周、 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他们都在江 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 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 • 沈周、文征明都擅长画山水,上承北京山水画的 传统; • 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他以南宋院体为法; 仇英以人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 • 四人各有所长,先后齐名。但除沈周、文征明有 师承关系外,唐寅、仇英各有内格。因此“吴门 四家”(“明四家”)只是明代四位成就很高、 不同风格的大家,而并非一个画派之称。 • 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 (“吴中四才子”)。
仇英
仇英(1498一1552)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 人,后居苏州。初为漆工,曾拜周臣名下学画, 后在鉴藏家项元汴、周六观家观摩大量古代名作, 技艺大进,自成一家,擅画人物,尤长仕女,山 水画亦佳,被称为异才。代表作如《清明上河 图》、《竹林品古》、《赤壁图》、《玉洞仙源 图》、《桃村草堂图》、《剑阁图》、《松溪论 画图》 《林亭佳趣图》《松亭试泉图》《松溪横 笛图》《园居图》《秋江待渡图》《孝经图》 《仙山楼阁图》《摹倪瓒小像图》《职贡图》 《临贯休白描罗汉像》《右军书扇图》《柳下眠 琴图》《松荫琴阮图》《蕉荫结夏图》《修竹仕 女图》《捣衣图》《桐荫清话图》等。
《兰竹图》 《兰亭修缀图》 《湘君湘夫人图》》 《赤壁跋》
《惠山茶会图》设色青绿、浅绛相融,山石敷以石绿,勾线、凹处加 惠山茶会图》 淡赭微晕,树干运赭石、藤黄间染,人物着色后线条用色复勾,整体色调 于对比中见融和,呈现出清丽细致、文秀隽雅的新风格,反映了文人画家传 神胜于写形的艺术宗旨. 文徵明的山水画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 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 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棱 角分明,略加变形;用笔工细绵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这正是 他的作品带书卷气、利家画的特点;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 中见清雅。细文山水属本色画,具较强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和利家气。
《清明上河图》 《赤壁图》 《司马光独 乐园图》二
仇英山水画的艺术风格
山水主宗赵伯驹和南宋“院体”,以青绿重彩 为主。 其特色是:取实景加以理想化,布局宏大繁 复中具明快清朗之格;建筑界画工致精确又不刻 板;山石用勾勒法,兼施细密的皴擦点染,工整 中见放逸;树法勾勒、渲染、夹叶、点缀并用, 用笔灵动多变;设色浓艳鲜丽,又注意色调的统 一与柔和,显得艳而不媚,这种青绿山水发展了 传统画法,有重大变革。另一路粗简山水学李唐、 马远和周臣,笔墨劲健。早期多受文徵明、沈周 影响,构图较疏朗,笔法秀丽,色彩鲜艳,多用 绢本。综合融会前代各家之长,即保持工整精艳 的古典传统,又融入了文雅清新的趣味,形成工 而不板、研而不甜的新典范 。
沈周山水画的主要艺术特色
沈周:其绘画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鸟皆能,尤以山 水画的创作最负盛名。他的山水画在表现形式上呈“细”、 “粗”两种面貌, 主要艺术特色是:笔墨上,既汲取宋院体和明浙派的硬度 和力感,下笔刚劲有力,运用比较整饬的山石轮廓线条和 斫拂式的短笔皴法,同时又保留元人的含蓄笔致,如较多 的中锋用笔和松秀的干皴,于凝重中显浑厚;墨色受吴镇 的影响,酣畅淋漓,又注意浓淡变化,故磅礴而又苍润。 这种笔墨形式,苍中带秀,刚中有柔,既改变了元人的 “软中带硬”,加强了笔道的“骨梁”作用,又避免了浙 派的过分外露而流于一味霸悍。构图造境方面,无论繁复 和简略,都强调山川恢阔的“势”,一改元人空寂之境; 又着意于朴实的“质”,于“拙中寓巧”,有别于浙派的 刻意雕琢。故其山水境界,平淡、质朴、宏阔。
文徵明
文徵明:(1470-1559年) ,明代中期 最著名的画家、大书法家,号“ 衡山居 士”,世称“文衡山”,官至翰林待 诏, 私谥贞献先生。“吴门画派”创始人之 一。与沈周共创“吴派”,字徵仲,号 衡山居士。长洲人(今江苏苏州),画 家兼学者。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 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 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 亦能写意。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 无一不工。表作有《雨余春树图》《南 窗寄傲图》《惠山茶会图》《古木苍烟 图》《设色山水图》《霜柯竹石图》 《石湖清胜图》《绿荫清话图》《真赏 斋图》《漪兰竹石图》《古木寒泉图》 《冰姿倩影图》《蕉荫仕女图》《花卉 图》等。人物画代表作有:《湘君湘夫 人图》《秋葵折枝图》
唐寅 --唐伯虎 唐伯虎
• 唐寅(yín), (1470-1523年),字子 畏,一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 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 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 唐寅。汉族出身商人家庭,吴县(今江 苏苏州)人。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 诗文擅名,画名更著,才艺过人,擅长 诗文书画,山水、人物、花鸟俱能。 《黄茅渚小景图》《山水图》《春游女 几山图》《骑驴归思图》《函关雪霁图》 《落霞孤鹜图》《山路松声图》《春山 伴侣图》轴《虚亭听竹图》《垂虹别意 图》《王蜀宫妓图》《陶谷赠词图》 《枯槎鸜鹆图》《饮中八仙图》《秋风 纨扇图》
谢谢!
《雨竹图》
• 细笔山水是唐寅本色画,更多文人画意韵,其特点是:景 色简约清朗,着意于近景刻画,远景简略;用笔细劲中锋, 犹如游丝描,然纤而不弱,力而有韵,刚柔相济;皴法变 化丰富,短砍、长皴、顺笔、逆毫、方折、圆转交替使用, 不辨具体皴法,却杂而不乱,灵活有理;墨色淋漓,又富 浓淡层次,布满全幅却不显迫促,具秀润和空灵感。 • 唐寅山水画有粗、细两种风貌。粗笔一路承南宋“院体”, 保留了雄峻山势、坚峭石质、严谨结构、斧劈皴法、劲健 用笔、淋漓水墨等特色;同时又力纠一味刚硬,笔锋比较 圆转细秀,取景多扼要开朗,皴法富于变化,披麻、乱柴 相间,斫擦并用,还自创“淡斧劈皴法”,化面为线,以 白当黑,雄劲中透出疏秀。这种仿学“院体”的山水,貌 合而神离,别具清俊秀逸之韵,
汉宫春晓图》 《竹林品古 》、《汉宫春晓图》 仇英 擅临摹,粉图黄纸,落笔乱真。尤善于用粗细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的对 象,或圆转流畅,或顿挫劲利,既长设色,又善白描。人物造型准确, 概括力强,形象秀美,线条流畅,对后来的仕女画有很大影响,成为时 代仕女美的典范。
《桐阴清梦图》 《看泉听风图》卷 《自书词》卷《沛台实景图》页
唐伯 虎点 秋香
历史上虽有秋香其人,且和唐伯虎同是生活在 明代中叶;不过她至少要比唐伯虎大二十岁。 秋香虽在金陵高张艳帜,但她二人之间实难发 生风流韵事。倒是祝枝山不知在什么场合见到 秋香扇面,写了一首七绝:“晃玉摇金小扇图, 五云楼阁女仙居;行间看过秋香字,知是成都 薛校书。” 《唐寅诗集》中有诗名曰“我爱秋香”是一首 藏头诗 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稠。 秋月融融照佛寺,香烟袅袅绕经楼。 秋香,本名林奴儿,字金兰,号秋香。她是金 陵妓院中的名妓,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在历史上确实被人点过。是不是唐伯虎点的呢? 肯定不是。因为据考证,秋香比唐伯虎大20岁。 她有不幸的家庭遭遇,没有办法才堕入青楼。 因为人品好,后来转业从良。 秋香在当时被誉为“女中才子”,她所画的 丹青画,更有名气。据明代《画史》中记载: “秋香学画于史廷直,王元父二人,笔最清 润。”
沈 周
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晚号白石翁, 人称石田先生。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世代隐居 吴门即江苏吴县,出身于书画世家,具有多方面 的艺术才能,善画山水人物,代表作有《溪山秋 色图》《庐山高图》《魏园雅集图》《东庄图》 《虞山三桧图》《西山纪游图》《京口送行图》 《千人石夜游图》《仿倪山水图》长卷《沧州趣 图》等。人称江南“吴门画派”的班首,在画史 上影响深远。沈周出身诗画世家,祖上收藏甚丰, 对古人诗画见多识广;受先辈影响,终生不入仕 途,仅“以丹青以自适”,故其艺术质朴而有情 致,画风纯化;是四人中年长者,毕生勤于诗画 创作,加上高寿,作品极多,声誉卓著,德高望 重。其诗才横溢,书法学宋黄庭坚,绘画以山水 为主,得于家法,沈周一生不仕,淡泊功名,博 览勤学,专心从事丹青与诗文艺术,刻苦研究前 人的优秀理论与技法,融会贯通,创立了自己的 风格,成为我国十五世纪下半叶在戴进之后最有 影响最具独创力的一位画家。他在绘画、书法和 文学艺术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
《沧州趣图》:是沈周晚期的作品,他将元四家的笔法集中于一幅山水长卷 中。不同的笔法衔接得天衣无缝,可见他对元四家笔法运用的精熟,沈周未 曾到过,他只是表现山川之性和趣,故图名“沧州趣”。画面主要撷取江南 水乡的景致,山丘逶迤,水面浩渺,坡岸伸展,杂树成林,一派南方山川秀 丽风光。同时又融入了北方山峦雄阔之势,画法源自董巨,运用善于表现江 南山水的披麻皴、点苔、圆润中锋和水墨渲染等技法,然运笔于中锋中时见 外笔、侧锋,转折粗重,平台轮廓多整饬线条,细劲有力;披麻皴也变为研 拂式的短笔皴,率意凝重;点苔亦墨深笔厚,圆横交错。总体笔墨形式刚柔 相济,苍中带秀,既具董巨的秀润之韵又呈现较强的硬度和力感,恰当地表 现了沈周心目中的沧州之趣,同时也表明沈周对“师法古人”和“师法自然” 两者的认识是相当辩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