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溢出法推定大学录取可能性

合集下载

如何计算高考录取概率高考录取概率预测分析

如何计算高考录取概率高考录取概率预测分析

如何计算高考录取概率高考录取概率预测分析
计算录取概率有线差法、排位法、综合法三种。

一、线差法
第一步:计算双线差(双线差=录取分-批次线)
第二步:统计近五年的双线差
第三步:计算自己的线差(自己线差=自己分数-批次线)
第四步:自己的线差跟过去五年的线差做比较
第五步:计算出录取概率
注:线差法还要考虑招生计划人数的变化、录取分数线的走势、报考撞车等关键因素。

二、排位法
第一步:统计所有招生计划
第二步:考虑提档比例
第三步:考虑其他模式招生人数
第四步:查询自己的排名
第五步:比较确认是否提档
注:排位法对高分考生非常准确,对低分考生意义不大。

对是否提档帮助很大,对哪个专业录取意义不大。

三、综合法
第一步:用线差法计算录取概率
第二步:用倒线差法计算录取概率
第三步:用排位法计算录取概率
第四步:相关数据分析
第五步:取加权平均值
输入文化分、统考或校考分及省份、文理科,即可一键测算所有分数值能上的院校专业及对应的录取概率,按照冲刺(概率60%以下)、稳妥(60%-80%)及保底(80%以上)三类划分。

点击各个院校,即可了解到院校基础信息,文化、专业分达线与否、综合分计算公式及该校历年招生录取情况。

考生还可以一键将目标院校添加至志愿清单,极大的方便了考生与家长筛选目标院校、了解招生信息及设置合理志愿清单的时间。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切记盲目扎“堆”现象通用一篇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切记盲目扎“堆”现象通用一篇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切记盲目扎“堆”现象通用一篇高考志愿填报技巧:切记盲目扎“堆”现象 1不同分数段的考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应辨别不同的“方向”。

高分段的考生,即在省(市、自治区)内名列前茅,或者超出当地重点线100分以上的考生,可以考虑报考北大、清华、复旦这一类重中之重的重点院校的专业。

但是,这并不等于,“只要成绩好,志愿随便报”。

这一阶段的竞争尤其残酷,有时即使很高分也不占绝对优势,在一个分数段的范围内,如果处在的位置相对靠后,同样会面临被刷下来的危险。

所以,这类考生,忌一意孤行,非北大清华不读,名校观念作怪。

俗语云,退一步,海阔天空。

曾经有一位北京的考生,其成绩在班上是前10名,具备一定的报考北大,清华的'实力,但未具备一定获得好专业的能力。

经过仔细权衡,他最终报考了北京邮电大学通讯工程系的电讯专业。

应该说这是一个理智的、冷静的态度,稍退一步,主动权仍然在手,这种做法值得赞赏。

次高分段的考生,这类考生在全体考生中是比较优秀和稳定的,填报志愿时可兼顾考率重点院校及其特色专业,结合地域因素,选择声望高、教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东部沿海等地理位置佳的院校。

刚达重点线的考生,这类考生我们有一个建议,就是要想在未来得到长足、持续的发展,选择更适合的专业比选择学校重要得多。

因此,在有把握进入自己的“最佳”专业时,可以考虑“降格”选择院校,如大城市到中等城市,发达城市到发展中城市。

如果没有把握拿到好专业,则不妨转换思维,思考将“冷门”转变为“热门”的可能。

例如如果计算机专业是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但由于语文或化学成绩不太好,影响了你的高考(课程)总分,与其报考风险较大的计算机专业,不如报考较“冷门”的数学专业。

有了数学基础,再主攻计算机专业便有了扎实基础。

填报专业志愿还要遵循一个基本的的原则,就是要拉开档次,形成合理的“梯度”。

原则上第一志愿的选择应该是“跳一跳,够得着”的专业,即按自己平常的实力,需要做出一定的努力或者是只要高考临场发挥好,__录取的理想专业;第二专业的选择一定要稳妥,应该是高考正常发挥就能被录取的专业;第三专业应该选择万一高考发挥欠佳的情况下可以“兜底”的专业。

录取概率计算算法

录取概率计算算法

录取概率计算算法
录取概率计算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线差法:线差法主要依据历年录取分数线和批次线之间的差距来计算录取概率。

具体步骤如下:
a. 计算双线差(录取分数线-批次线)
b. 统计近几年的双线差
c. 计算考生的线差(考生分数-批次线)
d. 将考生的线差与历年线差进行比较
e. 计算录取概率
2. 排位法:排位法是根据考生的成绩排名和历年同分数考生的录取情况来计算录取概率。

具体步骤如下:
a. 统计历年同一分数考生的录取情况
b. 计算考生分数在历年同一分数考生中的排名
c. 分析排名对应的录取情况
d. 计算录取概率
3. 综合法:综合法是将线差法和排位法结合起来,综合分析考生的
录取概率。

具体步骤如下:
a. 计算考生的线差
b. 统计历年同一线差考生的录取情况
c. 计算考生在同一线差考生中的排名
d. 分析排名对应的录取情况
e. 计算录取概率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算法仅仅是为考生提供了一个参考,因为录取结果受到当年考试难度、招生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无法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在实际操作中,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选择合适的高校。

计算机系统结构试题及答案—西安理工大学

计算机系统结构试题及答案—西安理工大学

C分布式处理系统 D时间重叠
4. 开发并行性的途径有时间重叠,( )和资源共享。
A 重叠流水
B 共享主存
C资源重复
D软件共享
5. 开发并行性的途径有时间重叠,资源重复和( )。
A指令流水线
B资源共享
C 双工系统
D 机群系统
6.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按照有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 )。
A 高级语言机器级,汇编语言机器级,传统机器语言机器级,微程序机器级
3. 某机器指令字长 16 位,设有单地址指令和双地址指令两类。若每个地址字段为 6 位,且 双 地址指令有 x 条。问单地址指令最多可以有多少条?
4. 简述三种面积的寻址方式的关系。
5. 堆栈型机器与通用寄存器型机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解答: 1. 2. 3. 4.
5. 五.应用题 1. 浮点数系统使用的阶基 rp=2,阶值位数 p=2,尾数基值 rm=4,以 rm 为基的尾数尾数 m’ =2 ,试计算在非负阶、正尾数、规格化情况下的最小尾数值、最大尾数值、可表示的最小值和 最大值及可表示数的个数。
7. 浮点数系统使用的阶基 rp=2,阶值位数 p=2,尾数基值 rm=10,以 rm 为基的尾数尾数 m’ =1 ,试计算在非负阶、正尾数、规格化情况下的最小尾数值、最大尾数值、可表示的最小值和 最大值及可表示数的个数。
8. 指令中常用下列寻址方式来得到操作数:立即操作数、间接寻址、直接寻址、 寄存器寻址、自相对寻址。请分别说明这些寻址方法的原理,井对它们在如下 4 个方
3. 自定义数据表示中有_标__识___符__数_、据数表据示描述等。
4. 扩展操作码编码仍利用哈__夫__曼___压__缩__思想,一般其平均码长要比全 Haffman 编码的平均码 长大。

分数清录取规则解析

分数清录取规则解析

分数清录取规则解析摘要:一、分数清录取规则简介1.分数清录取规则的定义2.分数清录取规则的作用二、分数清录取规则的具体内容1.分数优先原则2.遵循志愿原则3.一次性投档原则4.征集志愿原则三、分数清录取规则的实践应用1.高校录取过程中的案例分析2.分数清录取规则对考生的影响四、分数清录取规则的优缺点分析1.优点a.公平性b.透明度c.激励作用2.缺点a.可能导致高校录取过于侧重分数b.可能使部分考生面临落榜风险五、结论1.分数清录取规则在我国的重要性2.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正文:分数清录取规则解析一、分数清录取规则简介分数清录取规则,即以高考分数为主要录取依据的录取方式。

在我国高校招生录取过程中,分数清录取规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旨在选拔出优秀的学生,为我国培养各类人才。

二、分数清录取规则的具体内容1.分数优先原则:在录取过程中,各高校将根据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及分数高低进行录取。

分数高的考生优先录取,同等分数的考生按照志愿优先原则进行录取。

2.遵循志愿原则:高校在录取过程中,会充分尊重考生的志愿选择。

当考生分数达到所报专业录取分数线时,高校会优先录取该考生。

3.一次性投档原则:在录取过程中,高校会对考生进行一次性投档。

考生在被录取后,将不再参加后续批次录取。

4.征集志愿原则:在高校录取过程中,如果部分专业未完成招生计划,高校会进行征集志愿,允许未被录取的考生重新填报志愿。

三、分数清录取规则的实践应用在实际录取过程中,分数清录取规则为高校选拔优秀学生提供了依据。

例如,某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划招生30人,共有100名考生填报该专业志愿。

在录取过程中,高校会根据考生分数从高到低进行录取,录满30人为止。

四、分数清录取规则的优缺点分析1.优点a.公平性:分数清录取规则使得录取过程更加公平,避免了人情、权力和金钱等因素的干扰。

b.透明度:分数清录取规则提高了录取过程的透明度,考生及家长可以清楚地了解录取标准,有利于社会监督。

高考志愿谨慎避免失误

高考志愿谨慎避免失误

高考志愿:谨慎避免失误作者:肖潇来源:《高考金刊·理科版》2011年第04期三大方法科学定位1.名次定位法根据考生在区县模拟考的成绩,推测自己在所有考生中的位置。

先确定重点考虑填报的批次,再考虑能被哪些学校录取。

以上海2010年高考为例,参加高考的考生共6.7万余名,700所高校实际录取57337人(不含复旦、上海交大自主招生录取名额)。

录取考生中,本科占73.94%,专科占26.06%;本市院校录取占82.35%,外省市院校录取占17.65%。

列入第一批本科招生的院校共124所,录取12855人。

365所院校参加第二批本科招生,录取考生23513人。

高职(专科)录取14921人。

根据以上情况,在所有6.7万考生中,录取率为86%,考生中前22%有希望被一本院校录取:前58%有希望被二本院校录取:前86%有希望考上大学。

2011年上海的高考报名数进一步下降,但录取比例大致相当,因此考生可以参考往年的录取率,确定自己有把握的录取批次。

2.比例定位法根据自己在学校的排名(平时成绩+多次模拟考试成绩)。

对照该校往年相同情况考生报考学校情况,决定所填志愿。

2011年与去年相比。

总体录取比例没有多大变化(以上海为例),因此各批次录取的学生比例与往年大致相当。

这一点,对于确定今年的报考重点同样有参考价值。

另外,往年与自己相同情况考生被录取的学校,也可以作为参照。

3.考生实力比例定位根据自己在学校的位置。

确定大致选择学校。

所在中学往年的升学情况,一本比例:——本科比例:——;你的大致位置:在学校前—-%;你重点考虑的批次:——;所在中学往年同情况学生的走向:——;你可选择的学校志愿:——。

在进行比例定位法时,要考虑加分情况。

分析成绩趋势,可把高考前多次综合测试、模拟考试,在全年级中的名次列出来。

以每次考试为横坐标,名次为纵坐标。

把各名次连线,即可得到成绩趋势。

真实客观分析自己想实现定位准确,对自己的分析就要透彻、务实一点。

录取概率次之

录取概率次之

录取概率次之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教育体系中,高校录取成为了许多学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

每年,无数学生为了能够进入心仪的大学而付出巨大努力。

然而,录取概率却成为了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录取概率在整个录取过程中的地位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录取概率在录取过程中的地位录取概率定义录取概率是指一个申请者被某所大学或机构录取的可能性。

通常以百分比表示,数字越高表示被录取的可能性越大。

录取概率次之虽然很多人会把录取概率作为首要考虑因素,但实际上,在整个录取过程中,它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可以说是“次之”。

首先,大学招生部门更加关注申请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他们会综合考虑申请者在学业、领导才能、社区服务、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表现。

这些方面展示了一个申请者全面发展的能力和潜力,对于大学来说更具有吸引力。

其次,录取概率只是一个数值,无法完全代表申请者的实际能力和品质。

一些申请者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被录取,但他们仍然具备优秀的学术成绩、领导才能或其他特长。

因此,在录取过程中,大学会综合考虑更多因素,而不仅仅是录取概率。

最后,录取概率并非固定不变的。

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申请人数、招生计划、大学声誉等。

因此,在决定是否申请某所大学时,不能仅仅以录取概率为依据。

影响录取概率的因素学术成绩学术成绩是评估一个申请者能否适应大学课程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高分会提高被录取的概率。

然而,并非所有大学都只看重高分。

有些大学更加注重申请者在某个特定领域或项目上的优秀表现。

标准化考试成绩标准化考试成绩(如SAT、ACT)也是很多大学录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不同大学对标准化考试成绩的要求不同,有些大学可能更加注重申请者在标准化考试中的表现,而有些则更加看重其他方面。

个人陈述和推荐信个人陈述和推荐信是申请者展示自己独特性和潜力的机会。

一个精心撰写的个人陈述和一封来自权威人士的推荐信可以提高被录取的概率。

这些材料能够帮助招生官了解申请者的背景、动机和目标。

笔试面试录取概率计算公式

笔试面试录取概率计算公式

笔试面试录取概率计算公式在现代社会,求职已经成为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

无论是应届毕业生还是职场人士,都需要通过笔试和面试来获取理想的工作机会。

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会关心一个问题,我能不能被录取?这就需要用到概率计算公式来进行分析。

笔试面试录取概率计算公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模型,它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综合考量。

在这里,我将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概率计算公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概率计算公式的基本结构。

一般来说,笔试面试录取概率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笔试通过概率和面试通过概率。

而这两个部分又可以细分为多个小的因素,比如笔试成绩、面试表现、专业背景、工作经验等等。

因此,整个概率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P(录取) = P(笔试通过) P(面试通过)。

其中,P(录取)表示最终被录取的概率,P(笔试通过)表示通过笔试的概率,P(面试通过)表示通过面试的概率。

这个公式的核心思想就是将整个录取过程分解为两个独立的事件,然后分别计算它们的概率,最后再将它们相乘得到最终的录取概率。

接下来,我们可以具体分析每个小因素对概率的影响。

首先是笔试成绩,这是决定是否能够进入面试环节的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笔试成绩越高,通过概率就越大。

因此,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线性模型来表示笔试通过概率:P(笔试通过) = k1 成绩。

其中,k1是一个系数,表示笔试成绩对通过概率的影响程度。

这个系数可以通过历史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从而更准确地预测通过概率。

接着是面试表现,这是最终录取的决定因素。

面试表现好坏直接决定了最终录取的概率。

一般来说,面试表现好的人通过概率会更高,我们可以用一个类似的线性模型来表示面试通过概率:P(面试通过) = k2 表现。

同样,k2也是一个系数,表示面试表现对通过概率的影响程度。

这个系数同样可以通过历史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从而更准确地预测通过概率。

除了这两个关键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最终的录取概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分溢出法推定大学录取可能性
高考填报志愿已经成为许多家长关注的一件重要事情,在还未参加高考前,许多家长就会根据孩子某次的模拟考试成绩或联考成绩来了解未来孩子可能就读大学的情况,可以说志愿填报这件事已经成为众多家长极其关注的一件生活大事,而掌握填报志愿的方法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关于填报志愿的方法有很多种,每一种都有一定的道理,都是对大学录取分数分布的特点的一种探究。

对于大学录取情况分布的状态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整理并得出不同的分布表,如只是单纯的按字母顺序排列各大学,然后加入各年度录取情况的统计表;按照各大学最低录取分数由高到低排列统计几年的情况可以得出一个分布表;统计各大学历年录取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得出分布表;统计多年各大学录取位次区间情况的分布表等等,在这些不同的统计表中,大学的录取情况呈现了不同的分布状态。

填报志愿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统计表进行分析、总结特点和规律,从而找到填报志愿的最佳方法。

填报志愿有多种方式,但总体不外两个大的方向,一是不能确定填报哪所大学,想要找到可以去的学校关于这一点,笔者曾经写过一篇《概率统计选定大学》的文章,有意者可以去读一下;二是有明确的目标学校,不知道报上是不是能
被录取。

今天我们就重点的来谈谈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利用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各大学录取分数分布统计》一书,建立一个数据考察表,如下表(表1),
然后根据这个数据表我们建立一个直观的折线图(如图1),对于图中的各个部分,我们依次给出定义:最上边的红色折线是最高分的折线,记作a,最下边的黄色折线是最低分折线,记作b,中间的蓝色折线是平均分折线,记作c,a线和c线之间的区域为上溢出区间,b线和c线之间的区域为下溢出区间,a线上方为上逃逸区,c线下方为下逃逸区,
各条绿色线及下方灰色线代表当年的实考分数X,粉红色的双箭头线表示该大学的计划录取人数为y。

下面我们就这张图1来进行分析。

分析一:很显然,当年实考分数X在这个图形中的分布位置有这样几个,①处于X3的位置(上逃逸区),这意味着当年考生的高考分数超过历年该大学的最高录取分数,如果填报该大学,几乎是没有悬念的;②处于X1的位置(上溢出区),在这个位置相当于历年某大学的招生情况的上半段考生,可以选择相对比较好的专业,但考虑每年各大学的录取情况的随机性,处于这一区间时,建议还是要超出平均分数线3—5分会更稳妥一些;③处于X2的位置(下溢出区),按理说处于这一区间也能被该大学录取,只是专业选择权利会少一些,但此时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来进行把握,如历年该大学招生位次情况,可以通过把当年排位情况与历年排位情况做对比;④处于X4的位置(下逃逸区),显然处于这一位置若还填报这所大学,几乎根本没有被录取的可能性了。

分析二:计划录取人数y的作用。

Y代表了某大学的计划录取人数情况,根据图我们能够明白,很显然Y越小,也就是招生计划录取人数越少,这个溢出区间就会越小逃逸区间就会扩大,比如当Y=1的时候,也就是某大学历年招生人数只有一人的时候,这个溢出区完全和平均分数线重叠成一条线了,这条线之外都是逃逸区,分为了上逃逸和下逃逸,
选择这样的大学来填报几乎就是一个“撞大运”的事,除非有特殊原因,否则不建议没有实力的来选择这样的大学。

分析三:为何要有溢出和逃逸的区别。

根据本文中我们对溢出和逃逸区间的界定,溢出应该是指偏离了平均分数线,但仍然存在于最高分数和最低分数之间,被录取的可能性始终存在且不为零。

逃逸则是超出了这个溢出区间,很明显在下逃逸的地方,被某所大学录取的可能性就是零了,若不能被该所大学录取,那我们便只好选择离开这个大学而去选择一个相对实力要差一点的大学以增加录取的可能性;若处于上逃逸区间,我们就会考虑,既然还可以去更好的大学为什么要纠结到现在这所大学呢?
分析四:如何判定是否在溢出区或逃逸区。

这要结合历年的一分一档表,通过查找对应分数的方式来判定,是否在溢出区或逃逸区。

分析五:为何建议处于溢出区还要最好超出几点分数。

根据数据表一里面山东大学的连续三年的状况就可以看出端倪了。

不考虑位次对等分数问题,只看绝对分数,山东大学2015年的最低分617和2013年的平均分617持平,616分虽然在山东大学2013年和2014年的溢出区,但在2015年用这个分数报考山东大学,就被淘汰了,但若616再多出几分,就又进入了山东大学2015年的溢出区了。

这就是平均分溢出法推定录取可能性,仅作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