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抗病毒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药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中药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林, 王 焱( 述)岳 启安 ( 综 , 审校)
文章编号 :0 62 8 2 0 )238 .3 1o _04(0 8 2 —4 8o
( 潍坊 医学 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 山东 潍坊 2 l4 ) 6 o 2 文献标识码 : A
摘要 : 多病毒感染性疾病不仅传染性强 , 许 而且病死率高。 目前尚缺乏理 想的抗病毒西药, 而有 些 中草药对病毒有一定 的抑制作用, 成为近年来医学研 究的热点。本文综述 中药抗呼吸道、 消化道 、 肝炎、 单纯疱疹病毒作用 的研究进展, 为具有抗病毒作用 的某些 中药在 抑制 病毒复制的 同时, 认 还可 以延缓细 胞炳变 , 且可以提高机体诱 生干扰 素的能力。
关键 词 : 毒 : 病 中药 ; 病 毒 ; 晨 抗 进
Ree rh P 0 rs t i l f cso a mo a ie eMe iie s a c r g esi An i r f t f n v a E e Tr d n l Chn s dcn ⅣC 一 ,, L 9Ⅳ
的 抑 制 作 用 。体 外 实 验 发 现 , 芩 根 煎 剂对 流感 病 毒 黄 P 8株 、 洲 甲型 流 感 病 毒 R 亚 显示 出一 定 的对 抗 作 用 ; 黄芩 根 中提 取 出的黄芩 黄酮 F 6 5, , 三羟 基 一 甲 氧 3 ( 74 8 基黄 酮 ) 特 异性 地 抑 制 流 能 感病 毒 唾 液 酸 酶 活 性 j 可 , 有效 抑 制 小 鼠 感 染 流 感 病 毒 , 抑 制 流感 病 毒 的膜 融 并 合及脱 壳现 象 。国外采用 体
ve d cepr essi f t 0 m0 C ieeme iieo ntrs ja0vvm s a t e tmvms a . iwe h U se ne cs ft md n hn s dcn na i e rtr i ,ni ne i . n . p .

中药材EBV抗病毒活性研究

中药材EBV抗病毒活性研究

中药材EBV抗病毒活性研究概述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药物资源,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

随着EBV(Epstein-Barr virus)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寻找具有EBV抗病毒活性的中药材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中药材在抗EBV病毒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中药材的筛选方法、抗病毒活性的评价方法以及已经报道的具有EBV抑制活性的中药材。

一、中药材筛选方法1. 传统经验方法传统中草药的筛选方法通常依靠医药专家的经验和临床观察。

这些专家会根据他们的临床经验和观察到的病例,选择具有抗病毒活性的中草药进行进一步研究。

2. 高通量筛选方法高通量筛选方法使用化学和生物学的技术手段,可以对大量中草药进行快速筛选。

例如,通过建立细胞系或动物模型,利用高通量筛选平台,可以筛选出具有抗EBV活性的中草药。

二、抗病毒活性的评价方法1. 细胞毒性测定细胞毒性测定是评估中药材是否对宿主细胞产生有毒作用的重要方法。

通过细胞存活率、细胞增殖和细胞形态等指标,可以判断中药材对细胞的影响。

2. 细胞内EBVDNA测定细胞内EBVDNA测定是评估中药材对EBV病毒复制抑制作用的重要方法。

通过检测细胞内EBVDNA的减少,可以评估中药材对EBV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

3. 细胞外EBVDNA测定细胞外EBVDNA测定是评估中药材对EBV病毒释放抑制作用的重要方法。

通过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EBVDNA的减少,可以评估中药材对EBV病毒释放的抑制作用。

三、具有EBV抑制活性的中药材1. 柴胡柴胡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

研究表明,柴胡中的柴胡多苷具有抗EBV活性,并且可以抑制EBV引起的细胞凋亡。

2. 丹参丹参是一种常用的补血中药,研究发现丹参中的丹参酮具有抗EBV 活性。

丹参酮可以抑制EBV的DNA合成和病毒颗粒的产生。

3.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活性。

研究表明,黄芪中的黄芪苷具有抗EBV活性,并且可以抑制EBV引起的细胞增殖。

含多糖中药抗病毒的研究进展

含多糖中药抗病毒的研究进展
药在抗 病毒方 面 的研 究报道 较少 .因此 m 、.5 ̄ / 、.8 ̄ / ;合用 指 数 毒外 , 产生 的抗体量 少 , L 08 g mL 11 gmL 所 故再 感染经 常 笔者对 近几 年含 多糖 中药 的研究 做一 简 均 <1 相关系数 均为 09 ( ; .9 P<00 05 。 发 生 。 . ) 0 单综述 。 说 明这一 合 用 比对 H V 2 3 S疹 性角 膜结 膜 炎等 多 种疾 病 , ( m) 总 多 糖 对 H V2 3 D S 3 3株 直 接 杀 灭 、 具 有辛 凉解表 、 宣肺 通 窍之功效 . 主要用 H Vl可 引 起 生 殖 道 疱 疹 . 是 宫 颈 癌 的 感 染 阻 断 、增 殖 抑 制 的 Ts为 3 09 于外感 风 热初 起 , S I 还 I 4 .、 症见 恶 寒发 热 , 鼻塞 , 协同诱因 。 6 1 、4 . 2 . 4 78是最 佳合用 比。 6 喷嚏 . 咽干咽痛等 。李 丽娅等 [观察黄芪 s ] 黄 芪是豆科 黄芪属植 物膜 夹黄 芪和 牛 膝 : 民实 等 E 以细 胞培 养技 术 多糖 对流 感病毒 性肺 炎小 鼠肺 指数 及肺 郑 3 ] 内蒙古 黄芪 的根 .具有 广谱 的抗病 毒作 对 牛膝多糖 ( b s硫 酸酯 抗 I型单 纯疱 指 数抑制 率 的作 用 以及 对小 鼠体 内流感 A p) 用。 王志洁等…以阿昔洛韦 ( V) 阳性 疹病 毒药效 的实验进 行研 究 。受试 药物 病毒增 殖的影响 。黄芪 多糖 溶液 10gL AC 为 0 / 对照 .采 用对病 毒所致 细胞病 变 的抑 制 A p 硫 酸 酯 ( 5 A 6 B 3 B4 一 、 一 、 浓度 对流 感病毒 引起 的小 白 鼠肺 炎实变 bs A一、 一 、 一 、 一 、5 C 6 及 空斑减 数实验 ,观察 黄芪 总多糖抗 人 C 7 C 8 和对 照 药物 环 胞 苷 ( C 、 膦 有 明 显 的抑 制作 用 ,0 / 10g L浓 . 、 一) C )亚 2 0g L、0 / 疱 疹 病毒 的药效 。结果 :( ) 1 总多 糖 对 酰 乙酸 ( A 按 照综合药效指数 评价时 . 度组 能抑 制流感病 毒增 殖 ( P A) 与病毒 对照 一 21 7 C( .1 . 5或 P<00 )2 0g L浓 .1 ,0 / H V23 S 3 3株所致 的细胞 病变有 明显 的抑 排 列 顺 序 为 A 6( . ) > C 21 ) > 组 比 较 P<00 制作 用 。 这包括 对 H V 2 3 的直接 杀 P A( . )>B 3 20 ) > B5( . )> 度组 能延 长流感病 毒感染 的小 鼠生 存时 S 33株 A 20 4 一 ( .2 一 19 0 灭 、 染 阻 断 、 殖 抑制 。 感 增 传染 性病 毒 滴 A 5 1 0 一( . )>C 8 1 8 6 一( . )>C 7 1 2 3 一( . )>B 间。 3 一 黄芪 多糖 2 0g L浓度组 在体外细胞 0 / 度 的降低取 决于 总多糖浓 度 的增 加并 与 4 08 )>C 6 08 ) 由 此 可 见 , 受 水平 有广谱 抑制 呼吸道 病毒 的作用 。直 (.4 .(- 。 0 8种 可 之成反 比 , 而且药效 比 A V强。( ) 空 试 的化学 合 成 药 A p 硫 酸 酯 中 A6为 接 在鼻 咽 和 口咽部 给 予抗 病 毒药 物 。 C 2从 bs . 斑减 数实验 的结果来 看 ,病毒 的空斑 减 抗 I型单 纯 疱疹 病 毒效 果较 佳 新 药 。 本 以直 接作 用于感染 靶位 。收 到较好 的疗 数率 随着 总多糖浓度 的增 加而增 加并 与 品优于 C C和 P A。 A 我们推测本 品抗病毒 效 ,给药 剂量较 口服途 径小数 十 到数百 方 消 之成正 比 , 总多糖抗 H V的量一 S 效关 系是 机 制 可 能 是 阻 止 对 靶 细 胞 的 吸 附 和 抑 制 倍 , 便 实 用 且 有 宣 通 开 窍 , 除 症 状 的 正相 关关 系 .所 有相 关 系数 09 . 2~1 0 病毒 的复制 。A p 对 乙型 肝炎病毒抗 原 作用 。黄芪 抗流感 病毒 的作用 机制 可能 . 0 bs 性。 治疗指 数 =I  ̄ E 5 AC Co D0 V对 H V I / 。 S ( P<00 1 。说 明这 些结 果差 异有 显著 ( s g和 HB A ) . ) 0 HBA e g 亦有杀灭 作用。 2 人 类 免 疫 缺 陷 病 毒 ( V) Ⅲ 为 : 1膜稳 定作用 , () 增强抵 抗能力 。 ( ) 2 直接 的抗病 毒物 质 和 ( ) 导 干扰 素 、 或 诱

综述范文

综述范文

学校代码:学号:毕业论文题目:中药抗病毒的研究与应用作者: XXX专业:班级:指导老师:XXX年月日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前言 (2)1 作用机制 (2)2 常用抗病毒中药 (2)2.1 金银花 (2)2.2 黄芪 (3)2.3 连翘 (3)2.4 黄芩 (3)3 临床应用 (3)3.1 抗肝炎病毒 (3)3.2 抗呼吸道病毒 (4)3.3 抗艾滋病病毒 (5)4 小结 (6)5 参考文献 (6)6 致谢 (7)中药抗病毒的研究与应用XXX( XXXXXXXX)摘要病毒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病的病原体,一旦感染。

传播迅速。

死亡率高。

中药在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疾病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中药抗病毒的研究一直是药学界瞩目的课题之一。

目前,已从中药中筛选和寻找到了一些高效抗病毒药物,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病毒性疾病,发挥着独特的疗效。

为此对中药抗病毒的研究与应用进行论述和探讨。

关键词中药抗病毒作用机理临床应用前言随着药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扩大,证实一些中药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对病毒具有多重作用、很少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小、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优势。

从传统功效看,以清热药、解表药、补虚药居多,如板蓝根、柴胡、黄芪等;从有效成分看,有生物碱(如黄连、苦参),黄酮(如黄芩),有机酸(如金银花),挥发油(如连翘),多糖类(如红景天)等,尚有含有蛋白质、酚、醛、氨基酸等有效成分的药物,在临床使用中证实都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1 作用机制目前据各种资料及临床使用证实,中药抗病毒疗效显著,抗病毒谱广,毒副作用小(主要指全身用药无明显的组织细胞毒性,无致畸、致突变作用,无免疫抑制、骨髓抑制作用),无耐药产生,且大都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其抗病毒机制有如下几点:一是直接杀灭抑制病毒;二是抑制和阻止病毒的复制;三是延缓病毒所引起的细胞病变;四是提高宿主机体免疫功能,加强抵抗病毒能力;五是诱生干扰素和加强干扰素诱导作用。

抗病毒中药的研究进展

抗病毒中药的研究进展

黄柏 、 苓 、 蒜等 能提 高免 疫细 胞 的吞噬作 用 ; 腥草 、 猪 大 鱼 黄 连、 穿心 莲 、 青 叶 、 菊 花 、 皮 、 黄 、 银 花 等 可 提 高 白 细 大 野 丹 大 金 胞的吞噬功能 : 五加 、 芪 、 参 、 仲 、 连 、 柏 、 草 、 刺 黄 党 杜 黄 黄 甘 灵 芝 、 苓 、 蒿 、 参 等 可提 高 单 核 细 胞 的吞 噬作 用 ; 虎 汤 对 茯 青 丹 白
面。

中枢 免 疫 器 官 和 脾 脏 、 巴结 等 外 周 免 疫 器 官 , 们 的发 育状 淋 它
况 直接 影 响 机 体 的 免 疫 力 ,许 多 抗 病 毒 中 药 都 含 有 丰 富 的 营 养 成 分 , 很 好 地 促 进 机 体 免 疫 器官 的发 育 , 加 免 疫 器 官 的 能 增 重 量 . 其 具 备 良好 的 抵 抗 病 原 微 生 物感 染 的 物 质 基 础 。 使 增 强 免 疫 细 胞 能 力 免 疫 细 胞 数 量 庞 大 , 布 广 泛 , 了 分 除 血 液 中 的 嗜 中 性 白细 胞 外 ,还 包 括 分 布 在 某 些 器 官 组 织 中 的
现 代 药 理 学 研 究 发 现 , 多 中药 不 仅 可 以 直 接 杀 灭 病 毒 , 许 还 可 以 阻 止病 毒 对 宿 主 细 胞 的 吸 附 和 穿 人 ,抑 制 病 毒 在 宿 主
细 胞 内 复制 , 断 病 毒 从 感 染 细 胞 向 未感 染 细 胞 的侵 染 , 而 阻 从
液 中 的 单 核 细 胞 等 , 些 细 胞 都 具 有 强 大 的 吞 噬 、 化 病 原 体 这 消 的 作 用 . 机 体 非 特 异 性 免 疫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能 参 与 细 胞 是 还

抗病毒中药研究进展

抗病毒中药研究进展
(3)甘草 日本科学家曾经研究发现,甘草对艾滋病病毒有较强的抑制增殖
作用,抑制率高达98%。俄罗斯也曾利用甘草提取的甘草酸研制出减 缓艾滋病病毒增殖的新药。我国各种联合抗病毒疗法,即“鸡尾酒疗 法”目前开展的并不普遍。但是在应用中西药物,尤其是以传统中医 中药的方法治疗爱滋病患者、改善病人生命最后阶段生活质量上积累 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为发展中国家在相对没有足够的条件进行联合抗 病毒疗法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对爱滋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
轻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具有明显的保肝 作用,能迅速降低谷丙转氨酶,提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对乙 肝病毒复制有一定抑制作用。经研究发现,苦参碱是对乙、丙型肝炎 病毒均有效的药物。苦参素具有明确的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抗 心律失常,抗病毒,抗寄生虫等药理作用,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 治疗,适应症同干扰素,治疗效果与干扰素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且无 干扰素的副作用。
对HBV的治疗,尚没有一种特效的药物能够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而 从中草药中可分离得到新型高效低毒的抗肝炎药物。从中草药中分离 有效成分作为先导化合物并进行结构改造,是防治慢性肝炎药物研究 的重要方向之一。
2021/5/21
4
用于乙肝治疗的几种中药
(1)苦参素 苦参素是由苦参及苦豆子中提取的,其中的有效成分苦参碱可减
(5)大黄 用大黄提取液进行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研究。结果表明,药液对
HSV-1和HSV-2的有效浓度分别为50μg·mL-1和20μg·mL-1 ,说明大黄 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治疗HSV感染的药物。且大黄对细胞的毒性作用低, 临床常以煎剂口服,故可作为全身抗HSV感染的治疗用药。实验证实, 大黄不能保护细胞免受病毒的攻击,不能直接杀灭病毒,提示其抗病 毒的作用是在病毒进入细胞后的某个环节产生,故不宜作为预防用药。

中草药抗病毒及有效成分提取研究进展

中草药抗病毒及有效成分提取研究进展

中草药抗病毒及有效成分提取研究进展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中草药,本文通过搜集多味中草药的抗病毒作用、抗病毒中药的有效部位或单体成分以及现代多用的中草药提取新技术的开发利用来使读者了解中草药研究的发展近况。

关键词:抗病毒、中草药、单体成分、提取技术近年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已从中草药中筛选和寻找出一些高效抗病毒药物,其中有些已被开发应用于临床。

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中草药抗病毒研究必将走向细胞、分子甚至基因水平,这对研究并开发高应用价值的中药制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单味抗病毒中草药研究证实,有些中草药具有非常强的抗病毒作用。

在临床上治疗病毒性疾病的单味中药如清热药的板蓝根、黄柏、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叶下珠等, 解表药的麻黄、桂枝、香薷、紫苏叶、防风、薄荷等。

根据临床实践和现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抗病毒中药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能直接灭活或抑制病毒的中草药, 常用的有醋、黄芪、板蓝根、麻黄、苍术、五味子、蚕砂、桑叶、青蒿、马鞭草、地丁、木贼、紫草、香附、夏枯草、天花粉、甘草、三七、大黄、大青叶、女贞叶、白头翁、地榆、地骨皮、百部、防风、连翘、吴茱萸、虎杖、侧柏叶、二花、鱼腥草、茵陈、厚朴、穿心莲、桂枝、柴胡、菊花、野菊花、黄连、黄柏、蛇床子、蒲公英、薄荷等; 二是通过诱生干扰素或促进人体免疫功能而达到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常用的有人参、茯苓、猪苓、党参、黄芪、山药、首乌、巴戟天、灵芝、黄精、肉苁蓉、菟丝子、山茱萸、当归、刺五加、枸杞子、虫草等。

在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或抗病毒研究较深入的单味中草药有下述中药。

人参人参对 HSV - 1、柯萨奇 B3病毒复制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表现出对病毒感染细胞有很强的保护作用,对疱疹型口炎和口腔溃疡效果显著,有效率达 88.8 %和 76.9 % ,其作用机理是直接杀伤病毒。

艾叶据研究,艾叶对腺病毒 3型、鼻病毒、疱疹病毒,副流感 I型病毒仙台株和流感病毒 A等呼吸道病毒进行抑制实验, 结果表明,艾叶对这几种病毒都有抑制作用。

中医药抗病毒疗法研究进展

中医药抗病毒疗法研究进展

中医药抗病毒疗法的教育与培训
培训对象:医 生、护士、药 师等医疗从业 人员
培训内容:中 医药抗病毒疗 法的基本原理、 临床应用、疗 效评价等
培训方式:线 上课程、线下 讲座、实践操 作等
培训效果:提高 医疗从业人员的 中医药抗病毒疗 法水平,促进中 医药抗病毒疗法 的推广与普及
01
02
03
04
中医药抗病毒疗法的政策支持与保障
中医药抗病毒疗 法研究进展
汇报人:XX
目 录
01
中医药抗病毒疗 法概述
03
中医药抗病毒疗 法的应用前景
05
中医药抗病毒疗法 研究的挑战与对策
02
中医药抗病毒疗 法的研究进展
04
中医药抗病毒疗 法的推广与普及
PART 01
中医药抗病毒疗 法概述
中医药抗病毒疗法的历史背景
中医药历史悠久,具 有丰富的抗病毒经验
中医药抗病毒疗法的安全性较高,副作用较小,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中医药抗病毒疗法在疫药抗病毒疗法在其他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癌症治疗:中 医药抗病毒疗 法在癌症治疗 中的作用和效

添加标题
心血管疾病治 疗:中医药抗 病毒疗法在心 血管疾病治疗 中的作用和效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 支持中医药抗病毒疗法的研 究和应用
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中医药 抗病毒疗法的研发和推广
加强中医药抗病毒疗法的宣 传和教育,提高公众认知度 和接受度
建立中医药抗病毒疗法的临 床应用规范和标准,确保疗 效和安全性
中医药抗病毒疗法的社会认知与接受度
中医药抗病毒疗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 中医药抗病毒疗法的疗效和优势 中医药抗病毒疗法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推广 中医药抗病毒疗法的社会认知度和接受度调查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批准号:0 70 5) 3 4 25 作者 简介 : 干振华 (9 9 ) 男 , 17 一 , 浙江绍兴人 , 药师 , 药学硕士研 究生, 从事 医院管理专业 。
维普资讯
第 1 2期
干振 华 , 等 中药抗 病 毒药理 作 用 的研 究 进展 ・Biblioteka 综 述・
中药抗病毒药理作用 的研究进展
干振 华 综述 , 李金恒 审校
( 京 军 区 南 京 总 医 院 )1 医务部 ; …床药理 科 , 南 … : . 一一 . . 2临 ’ 江苏南 京 2 00 ~ 京 102

摘 要 : 现代 中药药理实验研究 已从机体水 平、 细胞水平深入 至分 子水平 。现就有效部位 、 味药及复方制 剂 3个 单 方 面对中药抗 病毒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关键 词 : 中药 ; 抗病毒 ; 药理 ; 有效部位 ; 单味药 ; 复方制剂
维普资讯

1 90 ・ 2
第2 O卷
第 1 2期
医 学 研 究 生 学 报
J u n lo dc lP sg a u ts o r a fMe ia o tr d ae
Vo . O No. 2 12 1
De . 0 7 c2o
20 0 7年 1 2月
Ci hn a)
Absr c : Mo m e e r h i h r c l g f Ch n s r d t n l me ii a v lpe r m h t a t de r s a c n p a ma o o y o i e e ta i o a d cne h d de eo d fo t e i l v lo o y, elt h e e fmo e u e T satc er v e d t e e o e e fb d c l o t el v lo lc l . hi ri l e iwe hed v lpme to n iv r sp r a oo n fa t— iu ha m c l— y wi Ch n s r d t n l me i i r m a d p st n, i g e me ia h r n o o n r d to a g t i e e ta i o a d cne fo v i o i o sn l d c e b a d c mp u d ta iin h i l i l l Ch n s d cn . i e e me ii e Ke r s: y wo d Chne e ta to a d cne; An ivr s i s rdi n l me i i i t— i ; u P a ma oo ; Vai o i o h r c lg y ld p st n; i S n l ige
天 然药 物有许 多化 学 药 物 不 具 备 的 优 点 , 中药
是 天然 药物 中十 分 重 要 的组 成 部 分 , 国 的 中药 资 我 源极 为丰 富 , 用 的历史 悠久 , 应 在长 期 的实践 中积累
了很 多宝 贵经验 。寻找 和开 发无 污染 、 毒 性 、 良 低 不
收 稿 日期 : 20 - -9 修 订 日期 : 20 -61 0 70 1 ; 4 070 —4
GAN Z e — u ei n h n h a rv wig,L i—e g c ekn e I n h n h c ig J
( . eat etfMei l f c ; . ea m n P am cl y Sho Me in , o te d a 1 D p r n m o dc f e 2 D p r t h r ao g , co l aO i t e o f o f o d ie S uhr Me i l c n c Un e i ,N n n e rl o i l aj g Mitr o a d L N ni 1 0 2 in s , ii r t v sy aj g G n a s t N n n lay C mm n ,P A, aj g 2 0 0 ,Ja gu i e H pao f i i n
・ 2 1・ 19
1 中药有 效成 分
8 O和 1 0 / 6 mg L及 黄 芪 多 糖 在 1 8 2 6和 5 2m / 2 、5 1 gL 浓 度 时 可 抑 制 HeG -. .1 细 胞 增 殖 。 抑 制 p 22 2 5 H p 22 2 1 e G -. . 5细胞 分 泌 H s g H e g和 细胞 增 殖 bA 、 b A 的半 数有 效浓 度 ( C。 黄芪 总苷 为 8 .4 9 . 7和 E ) 8 1 、2 O 3 . 2 / , 芪 多糖 为 3 0 5 、5 . 8和 1 9 5 2 8 L 黄 mg 5 .9 34 3 3 .5 m / 。表 明黄芪 总 苷 和 黄 芪 多 糖 在 体 外 有 抗 H V gL B 和抑 制 HeG -. .5 胞增 殖 的作 用 , 黄芪 总 苷 p 22 2 1 细 且 优 于黄芪 多糖 。
中 图 分 类 号 : R 6 . 91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0 .19 20 ) 219 -4 0 889 (0 7 1 .200
T ea vn e f ni iu hr clg t hns a io a dc e h da cso tvrsp amaooywi C ieet dt nl a - h r i meii n
me c e b; Co o d Ch n s r d t n d c n dia h r l mp un i e e ta i o a me i i e i l
0 引

反应 小 、 疗效 确切 , 特别 是具 有我 国 自主知 识产 权 的
抗病 毒 药物具 有 十分重 要 的意 义 。近年来 有关 抗病 毒 中药 的研 究 日益 增 多 , 现代 中药 药 理 研 究 方 法 用 筛 选 出 了一 些具 有发 展前 景 的单味 中药 和 中药有 效 成分 , 以及 中药 复方 制剂 , 现将 近年 来 国 内外 的研 究 情 况综 述 如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