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霉菌的几丁质酶与植病生防

合集下载

木霉菌的简介

木霉菌的简介

木霉菌的简介国内对木霉菌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还局限于木霉菌对植物病原菌拮抗机理的初步分析,拮抗菌株的筛选,发酵条件的优化等。

主要剂型为粉剂和可湿性粉剂。

国内登记生产木霉菌制剂的企业虽然较少,但木霉菌制剂在市场上的销售增长较为迅速,目前为止,木霉菌生防制剂已占据了真菌杀菌剂近一半的市场份额。

国外木霉菌相关的研究与应用起步比较早,发展非常迅速,已有多种登记注册的产品,例如木霉菌T22 和T39。

国外对木霉菌生防作用机制的研究也较为深入,不仅在木霉菌发酵过程控制方面具有先进的经验和设备,并且对木霉菌所产生的具有生物防治活性的代谢产物的种类、化学结构及作用机理等方面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特别是近几年,国外利用一些新的方法如蛋白质组学分析和基因报告系统等,研究植物、病原菌及木霉菌三方互作的关系。

通过基因表达的差异分析进一步了解木霉菌生防作用的机理,从而为开发木霉菌新的生物防治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然而相关的研究在国内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近些年,木霉菌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结合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及生态学等研究方法,木霉菌及其代谢产物在促进植物生长,增加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以及增强对病害的防御性方面势必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特别是在倡导绿色农业的大背景下,木霉菌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已成为构建现代和高效的生物防治病虫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生物防治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弊端,因而生物农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其中拮抗微生物在植病生防中的应用倍受人们关注。

在2013年已发现的拮抗微生物中,木霉菌( Trichodermaspp. ) 具有很好的生防活性。

木霉菌系列产品在防治灰霉病上,主要有以下几个防治特点值得同行业借鉴:1、拮抗作用木霉菌通过产生小分子的抗生素和大分子的抗菌蛋白或胞壁降解酶类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和侵染。

木霉菌诱导植物抗病性研究新进展_陈捷

木霉菌诱导植物抗病性研究新进展_陈捷

3
木霉菌分泌蛋白与诱导植物抗性
木霉菌在与植物根系互作过程中产生各种分泌蛋白,主要包括诱导抗性相关的激发子(elicitor)或效 应因子(effector)以及防御反应的抑制因子等,如丝氨酸蛋白酶、22 kD 木聚糖酶、几丁质脱乙酰基酶、 几丁质酶 Chit42、SnodProt1 蛋白(SnodProt1、Sm1 和 EPI)、脂肽、棒曲霉素类蛋白、无毒基因蛋白等。 多数激发子/效应因子属于富含半胱氨酸的蛋白,可诱导植物发生 MTI(microbe trigger immunity)反应, 而一些专化性激发子具有无毒基因(avr)的功能,可与植物的抗性基因(R)特异互作,诱导免疫反应,
Abstract: Trichoderma spp. are widely used biocontol microbe against plant disease with multiple antagonistic mechanism. The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induced resistance mechanism have been made in recent years. Trichoderma can produce over 20 MAMPs or DAMPs, correspondingly plant roots have about 30 receptors or response genes. The Trichoderma colonization on roots is able to initiate interaction of MAMPs/DAMPs-root receptor or response gene, which then triggers long distance transduction of signals including salicylic acid and jasmonic acid/E tresponsible for induced expression of leaf defense genes against plant diseas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changes of plant trancriptome, proteome and metabolome after Trichoderma colonization on roots can provide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to Trichoderma-plant beneficial interac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induced resistance against plant disease. Key words: Trichodema; biological control; induced resistance; MAMPs; metabolome 木霉菌 Trichoderma spp.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真菌, 普遍应用于土传病害生物防治。 近年来随着以病原 菌相关分子模式/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 (PAMP/MAPM) 为核心的植物基础免疫学理论的提出和组学技术广 泛应用,使得人们对木霉菌生物防治植物病害机理的研究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尤其木霉菌诱导植物抗性 分子机理研究已成为生物防治基础研究的热点,为此本文重点综述国内外关于木霉菌−植物有益互作所诱 导的植物抗性的研究进展,丰富木霉菌诱导植物免疫的理论基础。

木霉菌生防作用的生化机制研究进展

木霉菌生防作用的生化机制研究进展

木霉菌生防作用的生化机制研究进展于新;田淑慧;徐文兴;刘开启【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5(044)002【摘要】木霉菌生防作用的生化机制主要包括:代谢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蛋白酶等多种胞外酶,强烈水解植物病原真菌的细胞壁,或使真菌细胞壁释放出诱导物(elicitor),启动植物的防御反应;代谢产生戊酮、辛酮、萜类、氨基酸衍生物、木霉菌素、胶霉毒素、绿木霉素、抗菌肽等抗菌素类物质;产生植物防御反应的诱导因子,诱导植物抗性;增强植物组织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保护膜脂不被氧化;产生毒性蛋白,或以多种机制的协同拮抗作用,抑制病原菌生长与繁殖.【总页数】5页(P86-90)【作者】于新;田淑慧;徐文兴;刘开启【作者单位】仲恺农业技术学院食品科学系,广东,广州,510225;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山东,泰安,271000;仲恺农业技术学院食品科学系,广东,广州,510225;仲恺农业技术学院食品科学系,广东,广州,5102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6【相关文献】1.甘肃河西马铃薯根际生防木霉菌对接骨木镰刀菌的拮抗筛选及鉴定 [J], 张茹;李金花;柴兆祥;王蒂2.微生物菌剂和生防木霉菌对甘蓝黑腐病的田间防效及其对甘蓝的促生作用 [J], 赵玳琳;卯婷婷;王廿;赵兴丽;娄璇;陶刚3.微生物菌剂和生防木霉菌对甘蓝黑腐病的田间防效及其对甘蓝的促生作用 [J], 赵玳琳; 卯婷婷; 王廿; 赵兴丽; 娄璇; 陶刚4.链霉菌分解角蛋白的生化机制研究Ⅲ含硫化合物对角蛋白酶作用机理和角蛋白降解的生化机制初步研究 [J], 涂国全;张宝;叶亚建;郭美锦;孙宇晖5.植物疫霉菌病害生防因子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李梅云;刘开启;高家合;李天飞;王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拟康宁木霉T-51几丁质酶活性及内切几丁质酶基因克隆与分析

拟康宁木霉T-51几丁质酶活性及内切几丁质酶基因克隆与分析

s h o we d 9 9 % s i mi l a r i t y wi t h t h a t o f a 4 2 k Da e n d o — c h i t i n a s e o f T. k o n i n g i i .F o r o u r k n o wl e d g e ・t h i s i s t h e f i r s t r e — p o r t o f c h i t i n a s e g e n e c l o n e d f r o m T. k o n i n g i o p s i s. Ke y wo r d s c h i t i n a s e ; Tr i c h o d e r ma k o n i n g i o p s i s; g e n e c l o n i n g ; s e q u e n c e a n a l y s i s
Hu a z h o n g Ag r i c u l t u r a l 4 3 0 0 7 0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 r i c h o d e r ma k o ni n g i o p s i s T一 5 1 i s a p o t e n t i a l b i o l o g i c a l c o n t r o l a g e n t a g a i n s t B ot r y t i s c i n e r e a. I n t h i s
为4 6 . 3 7 8 k D a , 预测的等 电点 ( p I ) 为5 . 1 6 , 与 k o n i n g i i 中4 2 k D a内切 几丁质酶的氨基酸序 列相似性达到 9 9 。
关 键 词 几 丁质 酶 ; 拟 康 宁 木 霉 ; 基 因克 隆 ; 序 列 分析 中图分类号 : S 4 7 6 文 献 标 识 码 : A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0 5 2 9 —1 5 4 2 . 2 0 1 7 . 0 4 . 0 0 4

什么菌能防治植物病毒病

什么菌能防治植物病毒病

什么菌能防治植物病毒病在农业生产中,植物病毒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给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针对植物病毒病的防治,人们一直在不断探索有效的方法。

除了化学农药和耐病品种的选择外,微生物防治在近年来备受关注。

1. 什么是微生物防治微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微生物来控制病原微生物或促进植物健康的方法。

这些有益微生物可以直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激活植物免疫系统,提高植物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

2. 防治植物病毒病的微生物(1) 木霉菌木霉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真菌,其代谢产物具有抗病毒活性。

木霉菌可以通过产生抗病毒物质或激活宿主植物的免疫系统来抑制植物病毒的传播和侵染。

(2) 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益生菌,在防治植物病毒病方面也有一定效果。

研究表明,乳酸菌可以通过竞争性排除、产生抗菌物质和激活植物免疫系统等多种途径来抑制植物病毒的侵染。

(3) 硫酸盐还原菌硫酸盐还原菌是一类能够还原硫酸盐成为硫化物的菌种。

研究表明,硫酸盐还原菌可以通过调节植物内部环境的pH值,影响植物体内病毒的复制和传播,从而起到抑制植物病毒的作用。

3. 微生物防治的优势1.环保无污染:微生物防治无需使用化学农药,对环境无污染,有利于生态平衡的维持。

2.作用广泛:微生物防治不仅可以防治植物病毒病,还可以对抗其他病害,如真菌病和细菌病。

3.安全性高:微生物防治在农业生产中的安全性较高,不会对人类和动物造成危害。

4. 小结微生物防治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植物病毒病防治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病害情况和作物类型选择合适的微生物防治方法,从而有效控制植物病毒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木霉菌生物防治及促进植物生长机制研究进展

木霉菌生物防治及促进植物生长机制研究进展

木霉菌生物防治及促进植物生长机制研究进展摘要:木霉菌的主要特征是适应能力强,可存在于植物根系中,对于植物的生长和抗性的增强有着重要的作用。

初步研究发现,木霉菌属于重要的防治资源,被视为当前生物防治研究的核心。

从宏观角度来看,生物防治机制分为四大类,首先是竞争作用,其次是重寄生作用,第三是抗生作用,第四是诱导植物抗性。

木霉菌通过自身的特征,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环境,使土壤中生物群落结构更加合理,为土壤提供充足的养分,此时,植物的抗病性也在随之增强。

本文中,笔者对木霉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其在生物防治角度的重要作用,为促进植物生长研究提出了广泛的思路。

关键词:促进植物生长;木霉菌;木霉生物肥;生物防治机制前言微量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前提,也是提高植物抗病性的重要因素。

木霉菌通过自身能力能够帮助植物吸收养分,并且实现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固定。

常见的是固氮和解磷等。

初步研究发现,木霉菌与植物根系结合以后,为植物氮元素的储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尤其是大量菌根的存在,为氮元素的运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木霉菌对于土壤中磷的吸收也有重要的作用。

铁元素对于植物的生长同样意义非凡,而在碱性条件下,铁元素往往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这对于植物的生长是非常不利的,此时,木霉菌将抑制铁元素的吸收,尤其是将铁氧化物排除在外,减轻其对植物的损伤。

1木霉菌的生物防治机制1. 1竞争作用竞争作用在生物的生长中较为常见,不少植物也会因为竞争能力的不足而被淘汰。

竞争作用体现了多个角度,首先是营养物质的竞争,其次是光照等的竞争。

木霉菌与植物根系的结合,可提高植物的竞争能力。

首先来说,木霉菌属于腐生型真菌,其适应能力较强,可在短时间内繁殖并迅速生长,这也是提高植物抗性的有效手段,为植物的健康生长创造了条件。

其次,木霉菌抗性强,往往会对其他的病原菌形成抑制作用,进而从侧面角度确保了植物的生长。

近年来研究发现。

木霉菌广泛存在于植物根系表面,其根系周边菌落的密度较低,而营养物质含量丰富,这关系到植物的健康生长。

几丁寡糖在木霉菌生物防治中的作用

几丁寡糖在木霉菌生物防治中的作用
Ab s t r a c t : T h e f u n g o u s T r i c h o d e r ma i s a l l i mp o r t a n t mi c r o o r g a n i s m i n t h e b i o l o g i c a l c o n t r o l o f p l a n t d i s e a s e s .A s p e c i a l c o mp o u n d , N- a e e t y l - c h i t o — o l i g o s a e c h a r i d e s , c o u l d b e p r o d u c e d b y T r / c h o d e r ma s p p . i n a n t a g o n i s m p r o c e s s w i t h p l a n t f u n g o u s p a t h o g e n s . N- a c e t y l - c h i t o - o l i g o s a c c h a r i d e s a r e i n v o l v e d i n a v a r i e t y o f b i o l o g i c a l e v e n t s o f T r i c h o d e r ma . A s p a r t o f t h e e x o s k e l e — t o n o f d i f f e on r t i n s e c t s a n d f u n g i , t h e y c o u l d a c t a s c h e mi c a l s i g n ls a t o i n d u c e r e s i s t a n c e , i n s p i r e d e f e n s e s y s t e m, a n d t o i mp ov r e r e s i s t a n t a b i l i t y a g a i n s t p l a n t d i s e a s e s .

木霉菌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及拮抗机制_王芊

木霉菌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及拮抗机制_王芊

综 述木霉菌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及拮抗机制X王 芊(黑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哈尔滨150086)摘要:简述了拮抗木霉菌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前景。

许多木霉种群如哈茨木霉、绿色木霉、钩状木霉、长枝木霉等都是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菌。

木霉菌的作用机制多种多样,包括产生抗生素、重寄生作用、溶菌作用、竞争作用等。

关键词:木霉菌;生物防治;拮抗机制中图分类号:S4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767(2001)01-0041-3 Utilization and Mechanism of T richoderma in Biological ControlWANG Qian(Institute o f Plant Pro tection,Heilo ng jiang Academ y of Agr icultural Sciences,Harbin150086,China)Abstract:T he pro spect of antifungal Tr ichod erma in the utilization of bio logical co ntrol w as analy sed.M any Kinds of T richoder ma can be used as a metho d o f biolog ical contr ol against plant pathogens.such as T.har z ianum,T.v ir ide,T.hamatum and so on.The antifung al mechanism of T richoder ma is varied,including antibiotic,dissolve hy pha,parasitism and competition.Key words:T richoder ma;biolog ical contr ol;antifungal m echanism 木霉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粘孢菌类,是一类普遍存在的真菌,常见于土壤中,是土壤微生物的重要群落,也见于植物残体及动物粪便上,从植物根围、叶片及种子、球茎表面经常可以分离到[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2212205作者简介:杨合同(19662),男,理学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工作。

文章编号:100224026(2003)0120001208木霉菌的几丁质酶与植病生防杨合同,黄玉杰,郭勇,李纪顺(山东省科学院中日友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济南250014)摘要:木霉菌的几丁质酶是其防治植物真菌性病原菌的主要机制之一,它能降解真菌的细胞壁。

木霉菌的几丁质酶具有结构和编码基因多样性。

已经纯化的木霉菌几丁质酶有内切和外切几丁质酶,壳二糖酶和N 2乙酰2B 2D 2葡萄糖胺酶。

已经克隆的有编码33和422KD a 内切几丁质酶和编码732KD a 的N 2乙酰2B 2D 2葡萄糖胺酶基因。

422KD a 内切几丁质酶是目前研究最多的,已经用于转基因植物的培育;对它的表达和调控也有部分了解。

关 键 词:木霉菌;几丁质酶;基因;生物防治中图分类号:S 43211;S 476 文献标识码:A木霉菌是目前抗真菌的重要生防因子,其抗菌作用的主要机制是重寄生作用,并通过细胞壁降解酶来降解真菌细胞壁,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在这些细胞壁降解酶中,研究较多的是几丁质酶。

在许多植病生防现象中都发现有几丁质酶的降解过程,如自溶现象以及重寄生现象等。

1 木霉菌几丁质酶及其基因克隆几丁质酶系统与纤维素酶相似,可将几丁质酶划分为内切几丁质酶、外切几丁质酶和壳二糖酶。

依据酶反应的最终产物将几丁质酶分为三类:(1)内切几丁质酶(EC 31211114),该类酶可随意裂解几丁质和几丁质寡聚物并释放出可溶性低分子量混合物,(Glc NA c )2即双乙酰几丁二糖是主要成分;(2)壳二糖酶,可从非还原端裂解几丁质和几丁质寡聚物[(Glc NA c )n ],释放的最终产物主要是(Glc NA c )2;(3)B 2N 2乙酰氨基已糖苷酶(EC 31211152),同壳二糖酶一样可从非还原端裂解几丁质和几丁质寡聚物,释放N 2乙酰葡糖胺单体(Glc NA c ),它也是唯一可水解(Glc NA c )2的酶。

目前,关于内切几丁质酶和壳二糖酶,以及壳二糖酶和N 2乙酰2B 2D 葡糖胺酶之间的区别还不清楚,有待于详细研究降解底物时的反应变化。

尽管木霉菌的几种几丁质酶已提纯,但几丁质完全水解所涉及的酶类,目前还不清楚。

表1列举了目前木霉菌中研究较多的几种几丁质酶,这些酶的分子量有较大差异,据此第16卷 第1期2003年3月 山东科学SHANDON G SC IEN CE V o l 116 N o 11M ar 12003可以看出木霉菌几丁质酶具有多样性。

422KD a 的内切几丁质酶是提纯次数最多的一类酶,其次是70~732KD a 的N 2乙酰2B 2D 2葡糖胺酶。

木霉菌在以真菌的细胞壁作为碳源时,细胞滤液中一般都含有这两种几丁质酶。

另外,还有人纯化了372KD a 和332KD a 的内切几丁质酶[1],402KD a 壳二糖酶以及282KD a 外切几丁质酶[2],还有人通过荧光染色鉴定了其他的酶,如1022KD a N 2乙酰2B 2D 2葡糖胺酶[3],但未见有关其纯化的报道。

332KD a 的内切几丁质酶的最终产物是壳聚四糖,同时也有少量的壳三糖和壳二糖[1],这种酶不能水解对2硝基酚2B 2D 2壳二糖。

表1 已纯化的木霉菌几丁质酶种类菌株几丁质酶类型分子量KD a T .harz ianumCECT 2413Endochitinase 42,37,33T .atrov irid eP 1Endochitinase ,chitobi osidase ,N 2acetyl 2B 2D 2glucosa m inidase 42,40,73T .cf .harz ianumN ottingha m 39.1Endochitinase ,N 2acetyl 2B 2D 2glucosa m inidase 40,64T .cf .harz ianumN ottingha m T 198Endochitinase 46T .cf .harz ianumN ottingha m 39.1Exochitinase 28T .cf .harz ianum A F 62T 8N 2acetyl 2B 2D 2glucosa m inidase 69 通过对r DNA 的IT S 1和IT S 2序列,线粒体DNA (m tSSU r DNA )的小亚单位和422KD a 同切几丁质酶编码基因ech 42的部分编码区域进行分析,Kubicek (2001)[4]调查了“T .harz ianum ”的8个分离物,并根据形态、生化和生防特性进行分子遗传学鉴定,发现8个菌株分别属于3个不同的种,即T .harz ianum 、T .atrov irid e 、T .asp erellum 。

这8个菌株的培养滤液中都发现了422KD a 内切几丁质酶和732KD a 的N 2乙酰2B 2D 2葡糖胺酶;但利用引物扩增ch it 33的保守区域时,只在T .harz ianum 及其亲缘关系相近的种中能够扩增到特异性产物。

Sch icker ,et al [5]发现几丁质酶染色技术可以区分T .harz ianum 2的不同菌株,说明木霉菌的不同菌株(或不同种群)具有不同的几丁质酶谱或不同的组成成分。

克隆几丁质酶编码基因是检测木霉菌几丁质酶多样性的可靠方法。

目前克隆到的几丁质酶基因如表2所列。

编码422KD a 的内切几丁质酶基因同其他菌株如A p hanoclad ium s p .[6]的几丁质酶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也是经常被克隆的一个基因。

不同木霉菌的ech 42,其核苷酸序列差异高达35%,氨基酸序列差异达17%,这种差异与菌株的系统发育有关[4],是木霉菌系统发育研究领域的一个很有用的基因,可用来鉴别木霉菌的不同种群[7]。

表2 已经克隆的木霉菌几丁质酶编码基因基因木霉菌种类菌株编码的几丁质酶T h 2E n 42T .atrov irid e P 1422KD a endochitinase E ch 42T .atrov irid e I M I 206040422KD a endochitinase Chit 42T .harz ianum CECT 2413422KD a endochitinase Cht 42T .v irens Gv2928422KD a endochitinase T h 2chT .ha m atum Ta m 261422KD a endochitinase E nc 1T .cf .harz ianum T 2521422KD a endochitinase Chit 33T .harz ianum CECT 2413332KD a endochitinase N ag 1T .atrov irid e P 1732KD a N 2acetyl 2B 2D 2glucosa m inidase E x c 1T .cf .harz ianum T 2521732KD a N 2acetyl 2B 2D 2glucosa m i E x c 2T .cf .harz ianum T 2521N 2acetyl 2B 2D 2glucosa m inidase ??・2・山 东 科 学2003年 另外一个克隆次数较多,研究比较详细的几丁质酶基因是T .harz ianum 的ch it 33,在其他真菌中还未发现与该酶的编码基因序列相近的几丁质酶,但它与植物防卫反应涉及的几丁质酶具有高度同源性。

利用其保守区域设计的引物可在其他与T .harz ianum 亲缘关系较近的菌株中扩增到同源片段,而在T .atrov irid e 、T .v irid e 和T .asp erellum 则扩增不到,因此这个基因可能是T .harz ianum 和相近菌株中的特有基因,或者是该基因在亲缘关系较远的菌株中没有足长的保守区[4]。

从T .harz ianum 中克隆了两种N 2乙酰2B 2D 2氨基已糖基酶ex c 1和ex c 2,分别编码64和682KD a 的几丁质酶[1],称为“外切几丁质酶”,两者的氨基酸同源性是72%,其中ex c 1编码642KD a 的几丁质酶,具有7个潜在糖基化位点,与T .atrov irid e [8]的单拷贝nag 1基因相似。

D rabo rg 等[9]发现他所研究的菌株只有一种几丁质酶,其分子量为682KD a ,他认为ech 42中的大部分序列为T .harz ianum 或其相近菌株所特有,T .atrov irid e DNA 与nag 1基因杂交后没有发现任何相似性[10]。

真菌几丁质酶一般与植物几丁质酶¸有高度氨基酸序列同源性[4],但是哈茨木霉菌由ech 42基因编码的几切几丁质酶与细菌几丁质酶和烟草几丁质酶˝有同源性[11],说明该基因应归类到几丁质酶˝。

多数真菌几丁质酶有一信号,有些有几丁质结合区[12],但是有的则没有[11];从木霉菌中克隆的所有几丁质酶基因都没有发现几丁质结合区。

总的来说,从木霉菌中克隆到的几丁质酶的编码基因数目远低于纯化到的几丁质酶数量,几丁质酶及其编码基因都具有多样性,还有很多几丁质酶编码基因有待于克隆。

例如,K i m 等[13]曾经从T .v irens 中克隆到3个编码422KD a 内切几丁质酶的基因。

2 木霉菌几丁质酶的抗菌活性从T .atrov irid e P 1和T .v irens 菌株41中分离到的422KD a 内切几丁质酶、402KD a 壳二糖酶和732KD a 的N 2乙酰2B 2D 2葡糖胺酶能够水解病原真菌的细胞壁,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如B otry tis cinerea 、Fusarium s pp .、U stilag o avenae 、U ncinu la necator 和其他细胞壁中含有几丁质的真菌[14]。

在同样条件下,木霉菌几丁质酶的生物防治效果要比植物、细菌和其他真菌的几丁质酶好[15],这进一步说明,对于木霉菌来说,这类酶应当是专门降解靶标真菌细胞壁的。

另外,木霉菌的几丁质酶不仅可以水解菌丝顶端的软组织,还可以水解成熟菌丝、分生孢子、厚垣孢子等的“硬”的含有几丁质的组织[16,17]。

3 木霉菌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在以纯几丁质、真菌细胞壁或菌丝体为唯一碳源时,木霉菌可分泌大量的胞外几丁质酶,但当以脱乙酰壳多糖、纤维素、未纯化的几丁质或昆布多糖为底物时则不分泌或很少分泌几丁质酶;几丁质酶可被可溶解性的几丁质寡聚物诱导,如732KD a 的N 2乙酰2B 2D 2葡糖胺酶和422KD a 的内切几丁质酶[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