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近几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题复习梳理详解21页汇编)

(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近几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题复习梳理详解21页汇编)

(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近几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题复习梳理详解21页汇编)1.(济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乙】齐景公时,师败于燕、晋。

晏婴荐司马穰苴。

公以为将军,穰苴曰:“臣素卑贱,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以监军。

”公使庄贾往。

苴与贾约:日中会于军门。

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①待贾。

夕时贾始至。

苴曰:“何后期?”贾曰:“亲戚送之,故留。

”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②,则忘其身。

何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云何?”对曰:“当斩!”贾始惧,使人驰报景公求救。

未及返,遂斩贾以徇三军。

久之,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

穰苴曰:“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问军正曰:“军中不驰,今使者驰,云何?”对曰:“当斩!”苴曰:“君之使不可斩。

”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

乃阅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抚循之。

悉取将军之资粮飨士卒,而自比其羸弱者。

三日而后勒兵于是病者皆求行争出赴战。

(选自《智囊全集》中华书局,2018 年版,有删改)【注释】①立表下漏:立起计时的木表和漏壶。

②援枹鼓之急:指战况紧急之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军霸上军:驻军B.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营垒C.军法期而后至期:约定D.遂斩贾以徇三军徇:犒赏(2)下列句子中,加点“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日中会于军门A.皆以美于徐公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周亚夫和司马穰苴都属于在外敌侵入边境、军队又连吃败仗的情形下临危受命。

专题03 文言文对比阅读(纯文言篇)【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03 文言文对比阅读(纯文言篇)【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03 文言文对比阅读(纯文言篇)(基础题+提升题+创新题三位一体)(2024上·上海青浦·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丙】庆历末,富文忠公①镇青州,会河决商胡②,北方大水,流民坌③入京东。

公劝所抚八州之民出粟以助赈给,因坊村择寺庙及公私空舍,又因山崖为窟室,以处流离。

择寓居官无职事者,各给以俸,即民所赘聚④,籍而受券,以时给之。

明年夏,大稔⑤。

计其道里,资遣还业。

八州之间所活者,无虑⑥五十余万人。

仁宗嘉之,拜公礼部侍郎,公曰:“恤灾赈乏,臣之职也。

”卒辞不受。

【注释】①富文忠公:北宋名相富弼。

②商胡:地名。

③坌:并;一齐。

④即民所赘聚:让他们到流民聚集的地方去。

⑤大稔:大丰收。

⑥无虑:大约。

1.【甲】诗的作者是。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属.予作文以记之( ) (2)卒.辞不受( )3.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计算方圆百里的道路,出资修路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B.计算灾民回家的路程,出资修路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C.计算方圆百里的道路,资助路费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D.计算灾民回家的路程,资助路费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4.为【丙】文“籍而受券”中“籍”的注释选择最合适的一项是()A.通“藉”,凭借B.书籍,书册C.登记入册D.籍贯【丙】文“流民坌入京东”是因为“”。

6.【乙】文“,”两句反映了滕子京的政绩。

【丙】文富弼解决灾民食宿的具体措施是:(1);(2)(用现代汉语回答)。

以上表现出两位官员忠于职守、的人物特点。

(2024上·上海静安·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2024·安徽·中考真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二十一年①春正月,夷进攻威远、靖远诸台。

守者羸兵数百,公②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

初,公之以海运入都也,时从故人饮酒肆中……已而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

”公老母年八十余,长子奎龙,吴淞参将,前卒。

幼子先遣归。

及是,乃缄一匣寄家人,坚不可开。

公死后启视,则堕齿数枚,旧衣数袭而已。

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乃决自为计,住靖远台,昼夜督战。

已而夷大③奄至,公率游击麦廷章奋勇登台大呼,督厉士卒,士卒呼声撼山。

海水沸扬,杳冥昼晦,自卯至未,所杀伤过当,而身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

(节选自鲁一同《关忠节公家传》)[注]①二十一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②公:关天培,清末将领。

③:舰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臣本布衣布衣:(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3)终不为妻子计计:(4)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度:1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

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公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

18.诸葛亮和关天培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请结合【甲】【乙】文段概括并简要分析。

(2024·甘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入蜀记》附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入蜀记》附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入蜀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①,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②,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有删改)【注】①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②翳:遮盖,这里指云。

3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略无阙.处( ) (2)沿溯阻绝.( )(3)虽乘奔.御风( ) (4)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3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32.【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山”,两文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33.【甲】【乙】两文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30.同“缺”,空隙、缺口断飞奔的马全,都31.(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许多趣味。

(2)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32.【甲】文写山峰连绵不断(多)、高峻(遮天蔽日);【乙】文写山峰高耸奇丽。

33.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解析】30.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阙:同“缺”,空隙、缺口;(2)句意: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管子·治国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以①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③,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注释】①奚以:凭什么、为什么。

①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

①犯禁:触犯禁令。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里之.城夫环而攻之.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凡治国.之道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必先富民.D.民富则.安乡重家入则.无法家拂士2.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标出停顿。

(每个句子限断两处)(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4.下面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论述了战争的重要性,是借政治谈战争。

孟子认为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B.甲文从全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

C.乙文中管子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认为富民对治理国家有着巨大的作用。

D.乙文一方面讲“民富”,另一方面讲“民贫”,从这两方面作了鲜明的对比后进行总结:要治理好国家,则要先富民。

专题11文言文比较阅读(二)(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精选题集

专题11文言文比较阅读(二)(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精选题集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精选题集()专题10 文言文比较阅读(二)1.(2023·浙江温州·统考中考真题)同学们发现高明亭对《琵琶记》作者高明的介绍过于简略,准备向主办方提建议。

◎搜集材料【材料一】永嘉高经历明①,避乱四明之栎社,惜伯喈②之被谤,乃作《琵琶记》雪之,用清丽之词,一洗作者之陋,于是村坊小伎③,进与古法部④相参,卓乎不可及已。

相传:则诚坐卧一小楼,三年而后成。

其足按拍处,板皆为穿。

尝夜坐自歌,二烛忽合而为一,交辉久之乃解。

好事者以其妙感鬼神,为剙⑤瑞光楼旌⑥之。

(选自《南词叙录注释》)【材料二】有王四者,以学闻。

则诚与之友善,劝之仕。

登第后,即弃其妻而赞于太师不花家。

则诚悔之,因作此记以讽谏。

……高皇帝微时,尝奇此戏,及登极,召则诚,以疾辞。

使者以记上进。

上览之曰:“五经四书在民间,譬诸五谷,不可无;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⑦之间亦不可少也。

”(选自田艺蘅《留青日札》)注释:①高经历明:指高明,字则诚,瑞安人。

经历,官名。

②伯喈:这里指东汉文学家蔡邕,字伯喈。

③伎:泛指歌舞表演。

④法部:指正宗的皇家乐曲。

⑤剙:同“创”。

⑥旌:表彰,显扬。

⑦俎豆:祭祀宴饮用的礼器。

◎读懂文意(1)解释加点词。

①卓乎不可及.已____________②尝奇.此戏____________(2)用“/”给材料二中画波浪线处断句。

(限断2处)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之间亦不可少也◎围绕提纲,展开讨论(3)同学质疑:材料一中画横线处作为“高明的故事”素材是否合适?发表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4)同学提议:增加《琵琶记》创作缘由。

根据两则材料,概括《琵琶记》创作缘由的两种说法。

(5)同学讨论:还可以增加《琵琶记》的哪些信息?结合两则材料,提一条建议并阐述理由。

撰写建议(略)(2023·浙江嘉兴·统考中考真题)程本立,字原道,嘉兴崇德人。

少读书,不务章句。

闻金华朱彦修兄弟得考亭之学①于白云许谦,乃往就学焉。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一、《醉翁亭记》《答谢中书书》[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翻译下面的句子(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而欢乐,但是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2.在描写景物方面,两文都充分调动感官,将景物写得有声有色。

请举例加以说明。

示例: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句充分将视觉与听觉结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的气息。

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调动嗅觉、视觉、触觉等,将四季的景物的各自特征很好的体现出来,这样更好地体现出作者娱情山水的情怀。

3.两文都写到作者与山、水等自然景物的融合,但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试结合下面句子作一下分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示例: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专题31 醉翁亭记(解析版)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专题31 醉翁亭记(解析版)

专题31醉翁亭记(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予家城市,人事丛委①,应酬为劳。

老母在堂,于礼不能远离,日惟避喧南园内。

园去.城二余里,无杂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计其植日,才四十年,而已成林。

松柏之间,有一草庐,岁久敝.漏,不蔽风雨,且卑隘②如坐阱中。

不得已改作焉。

撤草而覆之以瓦,左右置牖③,前后为门,疏朗空洞,落日后犹能辨蝇头字。

中设一扁,名以“后知轩”。

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岁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为轩,孰谓斯名不情称哉?(摘选自李开先《后知轩记》)【注释】①丛委:繁杂,堆积。

②卑隘:矮小狭窄。

③牖(yǒu):窗户。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1)四时.之景不同词语推断法:四时.更替__________(2)园去.城二余里查阅词典法:①离开。

②距,距离。

③赴,前往。

④表示行为的趋势。

(摘自《古代汉语词典》)(填序号)_____(3)岁久敝.漏课内迁移法: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 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下面是甲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解说其合理性。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宇轩图书
解析:此题考查一词多义现象。这类题更要结合 句意来确定词义。“若”在“若人悟此”及“若有作 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中都是“如果”的意思,而在A 项中是“你”的意思,在B项中与“夫”构成发语 词,在D项中是“像”的意思。 答案: C
宇轩图书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因此(我)就像挂在钩上的鱼,一下子获得了解 脱。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要落实关 键词“由是”“得”。注意补充省略的主语“我”。



宇轩图书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 )(2分)
德 以光先帝遗 . A.遗 陛下(《出师表》)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 . 失义 引喻 . B.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宇轩图书
小人 亲贤臣,远 . C.远 谋(《曹刿论战》) 肉食者鄙,未能远 . 贞良死节之臣 此悉 . D.悉 如外人(《桃花源记》) 男女衣着,悉 .
宇轩图书
二、阅读下面苏轼小品文两则,完成后面的问 题。(9分) 【甲】临皋闲题 临皋亭 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 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 无常主,闲者 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 园池,与此 .. ③ ④ 孰胜 ?所不如者,上无两税 及助役钱 耳。 .
② ①
宇轩图书
宇轩图书
文言文比较阅读(二)
(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
宇轩图书
一、(2014· 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 题。(11分) (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 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 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 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 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宇轩图书
解析:此题考查在对比中理解文章表达手法的能力。 题干中 “ 劝谏艺术 ” 提示要从人物语言的艺术特点上分 析他们的不同之处。分析人物的语言,要从语言的内容和 特色两个方面着手。诸葛亮的话从内容上看,从三个方面 说明三个道理,从语言特色上看, “ 先帝 ”“ 愿 ”“ 陛 下”及循循善诱的语气,体现出他作为臣子的身份;魏征 的话从内容上看,他讲了一个故事,从艺术手法上看,拿 病人来说理,是把隋朝后的国家比喻成了病人,用病人背 米类比增加人民的负担。
宇轩图书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汝曹怯弱,为 蛇所食 . A.一人去为 市(《童区寄传》) . B.不足为 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 C.为 坻、为屿(《小石潭记》) . D.贤能为 之用(《隆中对》) .
宇轩图书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掌握能力。以选择 题形式,给出参照句,难度较小。首先判定例句中 “为”的意思是“被”。四个选项中,A.做;B.对; C.成为;D.被。 答案:D
宇轩图书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 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 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宇轩图书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 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 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 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 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节选自《出师表》)
宇轩图书
【乙】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 庙中坐,怀剑将犬。先将数石米 餈,用蜜麨灌之,以 臵穴口。蛇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餈香气, 先啗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 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其九女 髑髅,悉举出,咤言曰: “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 可哀愍!”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李寄》节选)
宇轩图书
4.联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谈谈你对《临 皋闲题》中“闲者”一词的理解。(2分) “闲者”在这里指有空闲时间且拥有自由、审美 心灵的人。
宇轩图书
解析:此题考查对关键词的理解能力。《记承天 寺夜游》一文中的“闲人”是指清闲的人,其中蕴含 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临皋闲题》中 “闲者”的含 义与此有相通之处,但又有所区别,它还有另一层意 思,这层意思需结合全句“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 者便是主人”来理解其心灵的自由。
宇轩图书
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布囊 其口(口袋) . B.贼易 之(轻视) . C.寄乃告请 好剑及咋蛇犬(访求) .. D.寄从后斫 得数创(用刀斧砍) .
宇轩图书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掌握能力。以选择 题的形式,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其中A项中 的“囊”原意为“口袋”,这里用作动词,“堵住” 的意思,属于词类活用。 答案: A

宇轩图书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能力。首先调动 课内积累,联想到学过的语句 “予观夫巴陵胜状”(范 仲淹《岳阳楼记》),以及“虽千里不敢易也”(《唐雎 不辱使命》 )进行解释, 再结合句意及上下文进行推测、 验证、修改解释。
宇轩图书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若”与“若人悟此” 中的“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若 毒之乎(《捕蛇者说》) . B.若 夫淫雨霏霏 (《岳阳楼记》) . C.若 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 D.卿言多务,孰若 孤(《孙权劝学》) . )(1分)
【乙】记游松风亭 余尝寓居惠州 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 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 ,意谓是如何 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 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 兵阵相接,鼓 . ⑦ 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 ,当恁么时也不妨 熟歇。 (选自《东坡志林》)
⑥ ⑤
宇轩图书
宇轩图书
【参考译文】 (二)魏征竭力劝阻唐太宗举行封禅大典,说: “现 在有这么一个人,患病十年,经过治疗,逐渐痊愈。此 人应该(瘦得)皮包骨头,如果一定要让他背着一石米, 一天走上一百里路,那是绝对办不到的。隋朝末年的社 会动乱不只十年,陛下作为这方面的良医, (百姓)疾苦 虽然没有了,(但是)还不很富裕。(在这个时候举行封禅 大典,)敬告天地大功告成,我实在怀疑 (这种做法是否 妥当)。”唐太宗(听了)无言反驳。
宇轩图书
【乙】我曾经借住惠州嘉佑寺,在松风亭附近散 步,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到亭子里休息。 (却)看见 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 走到啊?过了好久,突然自言自语说:“这里为什么 就不能休息呢?”因此(我)就像挂在钩上的鱼,一下 子获得了解脱。如果能领悟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 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 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好好先歇息一 下。
【注释】①临皋亭:在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 黄州期间。②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此处是 建造宅院的意思。 ③两税:夏秋两税。④助役钱:根 据当时的免役法,豪绅、官吏等为免于服役而支付的 钱。⑤惠州:今属广东,苏轼曾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 安置。⑥木末:树梢。⑦死法:死于军法。
宇轩图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 . (2)虽 兵阵相接 . 即使 优美
宇轩图书
解析:此题考查提取信息,理解文意的能力。选 段第一层里有关建议的关键词是 “诚宜开张圣听”, 第二层里的关键词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第三 层里的关键词是“亲贤臣,远小人”,由这些关键词 语的意思,分别概括出以上三条建议。
宇轩图书
4.同样是劝谏君主,诸葛亮和魏郑公的劝谏艺术 有什么不同?(2 分) 诸葛亮: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由主而次,循循 善诱,谆谆告诫,不失人臣身份。 魏征劝谏不但有大 勇,还有大智。他很讲究劝谏艺术,生动地讲述了一 个故事,综合使用了比喻、类比等艺术手法来说理, 很有说服力。
宇轩图书
(二)魏郑公 谏止唐太宗封禅 ,曰:“今有人十 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 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 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 切有疑。”太宗不能夺 。 (节选自《容斋随笔》) 【注释】①魏郑公:魏征。②封禅:古代帝王在 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 ③夺:使之改变。不能 夺,无言反驳。
宇轩图书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同时 引导考生进行比较分析。根据上下文的内容,第一个 空是和“偶遇豪贼,被动应战”这个情节相对,结合 内容分析应该是“有备而来,主动出击”。第二个空 为人物性格分析,两个孩子的共同点是勇敢,但要求 填四字短语,可以填“智勇双全,胆识过人”。
宇轩图书
三、(2014· 益阳)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1~5 题。(12分) 【甲】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 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 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 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 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童区寄传》节选)
宇轩图书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译文: 译文: 狗。 儿童区寄,是郴州打柴放牛的孩子。 (李寄)就到庙里坐下,抱着剑,带着 (2)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
宇轩图书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第 (1)句 是一个判断句, 关键词“童”是“儿童”的意思, “荛 牧”是“打柴放牛”的意思。第(2)句,关键词“诣” 是“到”的意思,“怀”是“抱”的意思,“将”是 “带”的意思。另外,还要补充主语 “李寄”。
宇轩图书
解析:此题考查对比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A 项 “遗”前者为“遗留”的意思,后者为“留给”的意 思。 B 项“喻”前者为“比喻”的意思,后者为“明 白”的意思。C 项“远”前者为“远离”的意思,后 者为“长远”的意思。D 项都是“全、都”的意思。 答案: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