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 采煤工艺课程设计考核方案

合集下载

采煤工艺课程设计

采煤工艺课程设计

采煤工艺课程设计龙岩学院资源工程学院采煤工艺课程设计题目:采煤工艺课程设计姓名:xxx学号:xxxxxx班级:采矿工程年级: 2010级指导老师:xxx老师2013-7目录第一章概述————————--————(1)第一节原始资料第二节采煤工作面与相邻煤层及相邻采区的关系第二章地质概况————————-——(2)第一节煤层赋存条件第二节围岩的性质及对采煤影响第三章可采储量及可采期——-————(2)第四章巷道布置图—————---———(3)第一节巷道布置图第二节生产系统——————-————(4)第五章采煤工艺--—————————(5)第一节采煤工艺选择第二节采煤工艺第六章生产技术管理————————(6)第一节循环方式第二节作业形式第三节工序安排第四节劳动组织—--——-—--------—(8)第五节循环图表----------------—-—(9)第七章采煤方法图的设计和绘制——-—(9)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10)第一章概述一、原始资料(1)采区概况该采区位于XX矿一水平东翼,东以矿井井田边界为界,西与七采区相邻,南以-50等高线为界,北以煤层露头+107m上部风化带为界。

走向长1230m,采区倾斜长度400m,开采面积492000m2。

区内m1、m2煤层可采,煤种属无烟煤。

煤层赋存稳定,平均倾角为22度,为缓倾斜煤层。

低瓦斯矿井(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1.10m3/min),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为不易自燃,煤尘无爆炸性。

采区年产30万t,服务年限7.8年。

(2)采区内地质构造本采区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和邻近揭露的资料看,构造尚属简单。

(3)煤层要素及顶底板特征M1、煤层:平均厚度2.21m,煤的密度为1.42t/m3,为稳定煤层,煤质中硬,节理较为发育,低瓦斯。

M2煤层:平均厚度2.0m,煤的密度为1.42t/m3,为稳定煤层,结构简单,煤质中硬,节理发育,低瓦斯。

M1煤层距M2煤层8mM1煤层伪顶厚0.1m,为泥岩;直接顶厚4m,为沙质泥岩;老顶为中粒砂岩,底板为粉砂岩,底板上有0.3m的厚泥质页岩,较松软。

采煤学课程设计

采煤学课程设计

内蒙古科技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采煤学课程设计学生姓名:学号:专业:采矿工程班级:采矿12-1 指导教师:评阅人:成绩:目录第一章矿井概况一、矿井地形、地貌、地物及其对开采的影响。

二、矿井开拓方式及主要井巷的布置形式。

三、矿井通风方法、主扇工作方式及通风系统情况。

四、矿井提升运输系统及主要设备配备情况。

五、矿井工作制度。

第二章开采技术条件一、采区的位置及与相邻采区的关系。

二、构造构造形态,倾向,褶皱及断层,岩浆岩体侵入,地质构造类型。

三、煤层煤层厚度、倾角、稳定性、结构。

四、顶底板岩性顶底板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稳定性及坚固性。

五、其它开采条件瓦斯含量、自燃发火性、煤尘爆炸危险性、水文地质条件。

第三章采煤方法的选择一、采煤方法的选择原则二、采煤方法的技术分析三、采煤方法的经济分析第四章采区巷道布置一、采区主要参数的确定二、采准巷道布置三、采区主要设备配备情况四、主要采准巷道断面设计五、采区生产系统六、绘制采区巷道布置图第一章矿井概况一、矿井地形、地貌、地物及其对开采的影响。

1.交通地理位置山西柳林鑫飞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柳林县城北偏西直距约20km王家沟乡圪塔上村、延家峁村、任家山村、后备村一带,属柳林县王家沟乡管辖。

井田地理坐标:东经110°52′15″- 110°54′11″,北纬37°36′14″-37°37′31″。

井田位于柳林县城北20km处,紧靠柳林—碛口公路,距孝柳铁路穆村站30km,距柳林—结绳焉公路3km,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矿井交通位置详见图1-1-1。

2.地形地貌井田地处晋西黄土高原,属吕梁山西侧的中低山区,黄土覆盖广泛,冲沟发育,地形起伏较大,地貌类型以侵蚀性黄土梁、峁为主,其次为黄土沟谷地貌中的冲沟,地势总体南高北低,地形最高点位于井田中东部山头,海拔1081.5m,最低点位于井田北部沟谷,海拔820.0m左右,最大相对高差261.5m。

采煤工艺课程设计大纲2010[1]

采煤工艺课程设计大纲2010[1]

采煤工艺课程设计大纲一、课程设计的性质和目的1、课程设计的性质采煤工艺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重要的技能训练性必修课程。

2、课程设计的目的采煤工艺课程设计是配合《煤矿开采方法》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本设计,学生对所学采矿工艺、采矿机械设备、煤矿安全管理和生产管理等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复习,并进行综合性的应用训练。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进行采煤工艺设计的实际工作,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与提交技术资料和技术文件报告的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一)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采煤工艺课程设计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图纸部分回采工作面布置详图,图中内容包括:1、采(盘)区巷道布置示意图(使用A4复印纸);2、回采工作面平面布置示意图(使用A4复印纸);3、工作面最大空顶距剖面图 1:50(使用说明书用纸);4、工作面最小空顶距剖面图 1:50(使用说明书用纸);5、工作面运输顺槽超前支护断面图 1:50(使用说明书用纸);6、工作面回风顺槽超前支护断面图 1:50(使用说明书用纸);7、采煤机进刀方式示意图(使用说明书用纸);8、循环作业图(使用说明书用纸);9、劳动组织表(使用说明书用纸);10、工作面技术经济指标表(使用说明书用纸)。

第二部分:文字部分工作面回采工艺说明书,章节内容如下。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第二节煤层及顶底板赋存情况第三节主要地质构造第四节储量及服务年限第五节影响开采的其它因素第二章采煤方法第一节采煤方法选择及巷道布置第二节采煤工艺第三节工作面生产能力和配套环节的计算第四节生产系统第三章顶板控制与管理第一节顶板管理方法第二节支护设计第三节特殊支护第四章循环作业及劳动组织第一节循环作业方式的选择第二节劳动组织第三节正规循环作业图表第五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六章安全技术措施第七章避灾路线(二)基本要求1、运用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参阅资料,独立完成设计;2、设计应符合煤炭技术政策(规范、规程等),用准确的计算、清晰的图表和简练的文字,结合目前的技术条件,科学地事实求是地进行设计;3、设计内容应符合快速、高效、优质、低耗和安全的施工方针,减轻劳动程度,讲求经济效益。

采煤学课程设计

采煤学课程设计

采煤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采煤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煤炭的形成、分布及开采过程。

2. 使学生了解我国煤炭资源现状、采煤技术的发展及环境保护要求。

3. 帮助学生掌握煤炭质量评价标准,了解煤炭质量对能源利用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采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在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和传递煤炭开采相关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煤炭开采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认识到合理开采煤炭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关注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煤炭开采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对煤炭开采行业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深入的学习。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煤炭的形成与分布:包括煤炭的形成过程、我国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及储量情况。

教材章节:第一章 煤炭的形成与分布2. 煤炭开采技术:介绍煤炭开采的基本方法、工艺流程及现代化采煤技术。

教材章节:第二章 煤炭开采技术3. 煤炭质量评价:讲解煤炭质量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及其对能源利用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三章 煤炭质量评价4. 环境保护与煤炭开采:探讨煤炭开采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环境保护措施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教材章节:第四章 环境保护与煤炭开采5. 煤矿安全:介绍煤矿安全事故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五章 煤矿安全6. 现代信息技术在煤炭开采中的应用:分析信息技术在煤炭开采中的重要作用,如矿山自动化、数字化矿山等。

采煤工艺课程设计

采煤工艺课程设计

前言此次设计主要根据已知灵东煤矿某采区资料以及所学习的采矿学知识,为某采区进行采取设计。

此次设计的主要方面是根据已知资料设计回采工艺,设备的选型,以及实现各工序方案的机械化、连续化与自动化。

指导思想就是基于采矿学知识和我们经过实习对矿井的认识。

设计的内容为一个采取的巷道布置形式,回采工艺的选择,以及在采煤工作面的设备选择。

这次设计的特点是煤层厚,赋存条件稳定,采用中分层放定煤采煤法,机械化程度高,矿井的整体作业条件良好。

此次设计重点要说明的问题是回采工艺方面,包括进刀方式,支护形式,以及顶底板管理和劳动组织形式。

并且绘制基本设计图,如采区明面图和循环图标等。

第一章采取概况1.1地理位置、境界、尺寸和面积采区地理位置位于一水平的Ⅱ2-1煤层,井田东西倾斜宽 3.80km,南北走向长7.30km,井田面积27.80km2。

井田北部边界地面分布有村庄、国道和铁路等建(构)筑物。

居民分布集中,范围较大,动迁可能性较小,设计按留设煤柱考虑,如果该区域采取不动迁村庄情况下回采,可采用保护性房柱式采煤法或充填采煤法,但必须在局部试验成功后再推广使用。

村庄煤柱以外区域,地面无保护设施,适合长壁垮落采煤法或放顶煤采煤法。

1.2瓦斯含量及矿井瓦斯等级,煤的自燃性。

煤尘爆炸的可能性,是否煤和瓦斯的突出,(一)瓦斯Ⅱ2-1煤瓦斯含量为0.30ml/g,Ⅱ3煤瓦斯含量为0.30ml/g。

根据井筒检查钻瓦斯鉴定资料,L3孔Ⅱ2-1煤瓦斯含量总计为0.53ml/g,Ⅱ3煤瓦斯含量总计为0.52ml/g。

因此,本井按低瓦斯矿井设计。

(二)煤尘根据6个褐煤层、3个长焰煤层的煤尘爆炸测试结果,均有爆炸性。

与本井邻近生产矿井爆炸指数为42.9%,具有爆炸危险性。

因此,本井煤尘有爆炸危险性。

(三)煤的自燃与本井邻近生产矿井Ⅱ2-1煤和Ⅱ3煤属容易自燃煤层。

根据井田内着火点的测试结果,Ⅱ31+2煤还原样燃点为315°C,其余煤层均小于305°C。

采煤方法图课程设计

采煤方法图课程设计

采煤方法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采煤方法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 使学生了解采煤工作面的构成、布置及工作原理。

3. 引导学生了解煤矿安全法律法规及采煤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根据煤层赋存条件,选择合适的采煤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图示、表格等形式,分析采煤工作面的工艺流程。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采煤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煤炭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

2. 引导学生树立安全生产观念,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采煤方法的基本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1. 采煤方法概述:介绍采煤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适用条件,分析不同采煤方法的特点及优缺点。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煤矿开采概述2. 采煤工艺流程:详细讲解采煤工作面的构成、布置及工作原理,包括爆破、装载、运输等环节。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采煤工艺流程3. 煤矿安全及环保:阐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介绍煤矿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措施及环保要求。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煤矿安全生产与环保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采煤方法图示绘制,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实践操作5. 采煤方法选择与应用:结合煤层赋存条件,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采煤方法,分析其经济效益。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 采煤方法选择与应用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系统地组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强化安全意识、环保意识。

采煤工实操考核细则

采煤工实操考核细则

采煤工实操考核细则大刘煤矿实操考核表培训工种:采煤工培训类别(初、复训):日期:年月日考核地点:项目考评指标考评标准总分得分备注1 安全教育展室、实验室参观,安全意识培养,简述感受,交接班(持证上岗、观察人员状态、“手指口述”检查设备状况及记录、设备存在问题、环境等)。

证件不合格不得分,出现漏项扣1分。

52 操作前准备:须备齐工具,并检查工具是否完好、牢固可靠。

及时进入接班地点,询问上班工作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处检查不到位扣一分,严重漏项扣5分。

53 接班操作规范:1、检查液压管路是否完好。

2、检查工作地点的顶板、煤帮和支护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检查超前及端头处浮煤、浮矸是否清理干净,是否符合验收标准,有无影响作业的废料、杂物;回收的支护材料是否已整齐存放在指定地点。

4、试验回柱绞车是否正常和信号性能是否可靠。

出现漏项扣1分。

204 正常作业时安全操作规范:1、支护时必须两人配合作业。

一人将支柱对号入座,支在实底或塑料鞋上,并手心向上抓好支柱手把,扳动注液手把升柱,注液枪插入阀嘴前,先用注液枪冲洗阀嘴,然后升柱;另一人查看顶板,扶好顶梁和水平销,防止水平销从顶梁缺口掉下砸人。

2、柱子升紧前把顶梁调正,使之垂直煤壁并刹好顶。

柱与柱要用绳拴好,防止自动倒柱伤人。

3、注液枪用完后应挂在支柱手把上,禁止将注液枪扔在底板上,禁止用注液枪砸三用阀,同时禁止注液枪高压管缠绕打结或被煤矸埋住。

4、对超前支护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必须按作业规程要求,及时补齐,加强规定范围内的巷道顶板支护。

5、在超前支护40m范围内有断梁折柱的必须更换,有掉口构件不全的必须修理。

6、打柱出现漏项扣1分,严重错误扣5分。

40要到实底,单体支柱必须穿鞋,柱顶和顶梁要严密结合,要迎山有力。

7、端头采用单体支护时,采用人工回料时,首先要打好临时护身柱或替柱,一人操作,一人监护顶板,并协助坚持先支后回,由下向上,由里向外的原则,最后将替柱回出。

《煤矿开采方法》课程考评方式与标准

《煤矿开采方法》课程考评方式与标准

《煤矿开采方法》课程考评方式与标准课程编号:3018010101适用专业:煤矿开采技术课程性质: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授课方式: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总学时数:172学时(实训操作100学时、理论教学72学时)一、课程总体考核及标准1.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考核分为模块考核与综合考核,使课后一次性开始改变为教学过程考核,以考核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以考核强化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模块的过程考核:①课程内容考核。

每个模块课程内容的理论考核主要是分析、评定专业知识掌握程度。

理论考核采取开卷方式进行考试,系统地对专业知识进行考核。

主要是采用以考代教的方法,以考核为手段,重点加深学生对专业技术的理解与掌握。

考核成绩占模块成绩比例为40%。

②任务完成质量考核。

工作任务的重点是进行设计,设计的质量考核主要采用汇报与答辩。

通过学生讲述汇报设计基本情况,使对学生的总结表达能力锻炼,答辩考核重点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通过汇报与答辩使学生对模块知识和技能的结合有一个系统的理解与掌握。

评定成绩占模块成绩比例为40%。

③学习态度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项目教学的参与积极性与遵守情况进行考核进行,平时的表现作为模块成绩评定的一部分。

占模块成绩比例为20%。

(2)课程的综合考核:是在整个模块教学进行后,最后安排一个综合考核环节。

重点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情况与整体设计的质量。

①课程知识的综合考核。

理论知识综合考核采用闭卷考核,对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程度和能力进行全面的检验。

全面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②综合汇报与答辩。

主要考核各模块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整体设计质量,要求每个学习小组对所设计的内容进行综合整理,使各个模块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整体。

组织进行综合汇报答辩,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③课程成绩的评定。

根据每个模块的考核成绩,计算模块的平均成绩作为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综合答辩成绩按20%计入,最后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40%比例的原则,评定该门课程综合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煤工艺模拟设计》考核方案
课程性质:技能课
总学时:3周
总学分:3学分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
适用专业:采矿工程
一、课程描述
采煤工艺模拟设计是学生在完成《采矿学1》课程后进行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矿井某一采煤工作面进行回采工艺和生产系统的设计,巩固和加强课堂理论知识,并使之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回采中各主要工序的基本能力,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设计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考核内容及要求
考核目标:学生要根据课程设计大纲要求,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纸质和电子版各一份)和回采工作面布置图手绘图纸一张。

考核要求:
1、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中下达的课程设计题目,完成课程设计。

2、要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使课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3、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不得抄录他人设计成果。

4、对说明书的要求;
(1)字迹整洁语言简明通顺,标点和书写规格要正确。

(2)引用国家的规程、规范及其它技术文件、文献时要注明出处来源。

(3)计算部分要写出公式及说明各符号意义、采用的单位要统一并符合国家标准。

5、对设计图纸的要求
(1)设计图纸一律用铅笔或绘图笔绘制,尺寸标注符号及图例等均应按照
矿图的要求进行。

(2)图面布置匀称、线条符合工程制图的一般规定。

(3)字体一律用仿宋体。

三、考核形式及要求
1.考核方式1.
(1)平时考核
①出勤情况。

通过点名方式考核。

每无故缺勤一次扣1分,缺勤5次取消设计资格。

②学习态度。

通过设计中的认真程度、与小组成员的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考核。

表现一次不合格扣1分。

(2)阶段考核
撰写手稿。

根据设计进度和设计内容,进行设计。

按进度每次不合格扣1分。

(3)结课考核
①课程设计说明书。

考核学生将现场实习搜集的资料内和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能力。

考核分数25分。

②图纸。

考核学生绘图能力和图纸反映的内容设计能力。

考核分数25分。

③答辩。

按计划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经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并在其设计图纸、说明书或论文等文件上签字者,方获得参加答辩资格。

答辩中,学生须报告自己设计的主要内容,并回答答辩小组成员提问的3-4个问题或回答考签上提出的问题。

2.记分方式:采用百分制。

3.课程总评成绩构成: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采矿学》.杜继平.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2、参考书:
《矿井通风》.王德明.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采矿学》.徐永祈.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井巷工程》.赵行东.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3、学生必读书:
《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