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汉语言文学专升本文学理论教程笔记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打印版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打印版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共时← —————————————→历时↓特殊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
……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笔记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共时←----- --------→历时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特殊文学史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
……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山东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

山东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名称1、经典小说:《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石头记》等;2、古典诗歌:先秦诗词、两汉诗词、魏晋诗歌、隋唐诗词、五代诗词等;3、元曲:《西厢记》、《苏武牧马》、《琵琶记》、《毛公禅》、《高老庄》、《野玫瑰》等;4、当代文学:《哈佛燕京中文特藏》、《20世纪80年代的传统文学》、《新文学多面手》、《当代中国文学史》等;5、美国文学:《格林童话》、《灰姑娘》、《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安娜·卡列尼娜》等;二、文学理论1、唐人文学理论:舒元《诗经阐释》、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陆九渊《乐府诗集》、王安石《诗话总龟》等;2、宋人文学理论:黄庭坚《聊斋志异》、苏轼《诗词次韵》、唐伯虎《古今图书集成》、祝枝山《韵学常要》等;3、明清文学理论:徐渭《墨子经典》、郑板桥《西园金石》、蒋捷《欧阳笔记》、蔡襄《韵书渊博》等;4、近现代文学理论:程颢《唐报考》、鲁迅《散文访谈》、胡适《读英语报》、钱钟书《文字IG审计》等;三、文学思潮1、宋明理学思潮:符史思想、以谨慎论德、强调尊严及朴实无华的“礼乐尊严思想”;2、唐宋文艺思潮:“佛祖思想”、“人情思想”、“苦难思想”、“自然认识”;3、明清时思潮:以蒙元大一统思想为特点,重视传统文化安定大众情绪;4、近现代思潮:重视科学思想、追求科学民主及文艺辩正思想;四、文学流派1、古典文学流派:古典主义、儒家流派、现代性流派;2、现当代文学流派:实验文学流派、社会主义文学流派、社会进步主义流派、现代主义流派、新闻体流派、新闻体小说流派、现代英语诗流派、新文学有色流派等;3、海外文学流派:古典传统主义流派、现代世界主义流派、实验文学流派、浪漫主义流派、科幻小说流派等。
五、文学作家1、中国文学作家:毛泽东、袁枚、郑振铎、罗贯中、鲁迅、余华、朱自清、费孝通、韩少功、林语堂等;2、外国文学作家:乔纳森·莱斯利·毛姆、柯南·道尔、塞林格、王尔德、福克纳、迈克尔·考克斯、莎士比亚、萨克雷、阿瑟·柯南·道尔等;3、当代文学作家:莫言、韩寒、余秋雨、海子、芥川龙之介、吴承恩、钱钟书、郭敬明、周国平等;4、美国文学作家:詹姆斯·霍珀(泰迪熊)、海明威、梅尔·奥特伍德(乔治·奥威尔)、雪莱、洛克·贝尔、杰里。
《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共时← —————————————→历时↓特殊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
……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共时←—————————————→历时↓特殊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
……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共时←—————————————→历时↓特殊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
……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山东汉语言文学专升本现代汉语笔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1、(名解)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名解)共同语:共同语就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名解)方言: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3、七大主要方言区:(1)北方方言(分布地域最广)(2)吴方言(有浊声母)(3)湘方言(4)赣方言(5)客家方言(有韵尾)(6)闽方言(有韵尾)(7)粤方言(有韵尾)重点:课本第九页有现代汉语七大方言语音的主要特点,主要掌握有浊声母和有韵尾的这四个方言区,其他了解即可。
4、(简答)现代汉语的特点?(一)语音方面(1)没有复辅音;(2)元音占优势;(3)有声调。
(二)词汇方面(1)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3)双音节词占优势。
(三)语法方面(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3)词类和句子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4)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第二节语法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1、现代汉语规范化———现代汉语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第二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1、语音的性质也可以说是属性———(1)语音的物理属性;(2)语音的生理属性;(3)语音的社会属性。
(需要说明的是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2、语音的物理属性(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的统一体)(1)音高(2)音强(3)音长(4)音色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主要有: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3、语音的生理属性也就是发音的生理基础———(1)肺和器官原动力(气流)(2)喉头和声带发音体(3)口腔、鼻腔和咽腔共鸣器4、语言的社会属性5、语音单位(一)音素(名词解释)音素: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
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17983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共时←—————————————→历时↓特殊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
……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文艺学(名解):研究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
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理论(重点名解):它是一门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的学科。
3、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四个方面(课本上是五个,老师做了一下调整):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4、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他认为文学活动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个要素组成。
5、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或特性?(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文学理论作为一门理论形态的学科是从长期的、多种多样的文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先有文学活动的实践然后才会有文学理论的概括,关于文学活动的本质、文学创作、作品构成、文学接受、文学发展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无一不是从文学活动的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
由于文学理论的实践性品格,所以它总是随着文学运动、文学创作、文学接受的发展而发展,它永远是生动的、变化的,而不是僵化的、静止的。
(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性。
文学理论总是要根据一定的哲学、政治、道德、美学观点等,从而体现出一定的价值取向。
文学理论也是一种意识形态。
文学理论应该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第二章没有重点内容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1、文学活动的构成: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应由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组成的。
2、文学四要素以及其相互间的关系?(1)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这里主要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文学活动不仅仅是对世界的模仿,更重要的是作者也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他的感受和感情,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和感情,因此,文学活动也是一种作者的感情表现活动。
在文学活动中,“世界”与“读者”是分不开的。
(2)文学反映世界并不等于世界本身,同时,文学表达的情感也多不同于作者内心的实际感受,这两种不同终究要在作品中显现出来。
因此,作品是文学活动的又一重要要素。
作者在作品表达上的创新不只是一个作品是否“好看”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讲,他也是创造出一种新的观照事物、观察人生的方式,因而使得作品具有了超越具体内容表达的独立价值。
(3)文学活动不只是作者创作的活动,它还应该包括文学读者进行阅读鉴赏的活动。
只有经过读者阅读鉴赏,作者创作的文本才能实现其价值。
因此,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既是从作品中了解作者的思想,了解作品中描写的人情世态的活动,同时也是读者在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修养的基础上,运用想象、联想而使作品内涵在头脑中具体化的活动,这就涉及读者再创造的问题。
总结:文学作为一种话语活动,这四个基本要素不是彼此孤立或静止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
人类的生活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它不仅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作者与读者的基本生存环境,是他们能通过作品产生对话的基础;作者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他不单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创作文学规范并把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给读者的主体;至于读者,作为文学接受的主体,不仅是阅读作品的人,而且是与作者生活与同一世界的主体,双方通过作品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而作品,作为显示客观世界的“镜”和表现主观世界的“灯”,作为读者的创作对象和读者的阅读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
3、接受美学的创始人是姚斯。
4、文学活动的发生(关于文学原始发生的几种主要学说)(1)巫术发生说;(2)宗教发生说;(3)游戏发生说;创始人是康德,加以发挥的是席勒,他认为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
(4)劳动说。
5、文学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并不平衡。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1、文学的审美含义的脱颖而出,在中国大致是魏晋时期,在西方是16—18世纪。
2、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3、文学的广义含义:把一切都看作是文学。
4、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论述)(一)无功利性与功利性;(1)无功利性指人的活动不寻求实际利益的满足。
而审美的无功利性表现在,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
文学的这种无功利性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
但是,文学的无功利性背后又总是存在着某种功利性。
第一,作为作家或读者的话语活动,文学间接地有隐伏于无功利性内部。
第二,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学的功利性在于,它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作实现其反应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
(二)形象与理性;(1)从方式上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处处以形象感人,但也含有某种理性。
形象,这里是指艺术形象,即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它是文学的特有存在方式。
审美形象既具有感性特征,同时又渗透想象、虚构或情感等精神过程;文学中的审美形象总是假定的、不确定的或模糊的。
由于以形象形态存在,文学必然地表现为直觉方式。
以为,形象往往只在知觉的瞬间领悟,在这里特指审美直觉。
(2)理性,是由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所构成的思维过程,它通常被认为与形象方式相对。
事实上,从审美意识形态角度看,文学仍然必须依赖理性。
无论作家创作还是读者欣赏都主要依赖形象,而理性难以直接发挥作用。
形象被置入文学,成为文学的直接存在方式,这本身就常常依赖另一种力量———理性的力量。
更进一步讲,文学的艺术形象本身就蕴含着某种理性。
(三)情感与认识;(1)文学富于情感性,但也带有某种认识性。
文学是情感的。
情感,这里指审美情感,是凝聚在审美形象中的立体态度,如好恶喜怒、肯定与否定、斥责与赞美、欢乐与痛苦等。
审美情感往往是一种超越个人利害得失而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审美情感作为审美评价,又总是与前述审美无功利、审美形象相互渗透着,并通过它们而呈现。
(2)文学也是认识的,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必然包含认识因素。
认识在这里意味着客观的、理智的反映。
文学不仅表现主观情感评价,而且也表达客观理智认识。
诚然,这种认识往往并不直接显现与艺术形象世界中,但无可否认地却又总是可以被归纳出来。
审美情感是直接的而理智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在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以上三方面表明,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
文学的属性绝不是单一的而总是双重的;审美与意识形态复杂地缠绕在一起。
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双重属性;即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
5、文学是一种话语。
话语(重点名解):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6、蕴籍在文学领域,是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状况。
7、蕴籍(名解):蕴籍指一种内部包含或蕴含多重复杂意义,从而产生多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话语状况。
8、话语蕴籍(名解):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除了文学的通行含义以外,还可下此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名解)双百方针:毛泽东于1956年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理论,即著名的“双百方针”。
这是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时期科学文化和文艺事业的一个根本性方针。
(了解即可)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1、精神生产的特殊性,精神生产作为“特殊的生产”,有不同于物质生产的特征。
(简答,曾考过)精神生产的特点是什么?(1)精神生产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
(2)精神生产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
(3)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
2、文学创作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
(1)以文学和科学两者相比较,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它通过理性思维力求如实地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在于获取关于世界的真理知识,以满足人的理性需要。
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现为人的情绪、情感的形象形态。
(2)文学创造与宗教活动存在着不少相似性。
它们都是对世界的情绪、情感体验,都具有直观性、想象性、幻想性、形象性等特点。
但是,如前所说,文学创造与其他艺术创造是人对世界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具有话语蕴籍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它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以审美情感去体验和发现世界的美,并创造出美的精神世界,让人从中受到美的陶冶,使人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弘扬人的价值。
3、文学语言和一般科学言语、日常言语的区别。
文学言语不同于一般的科学言语和日常言语。
科学话语作为科学领域使用的言语,强调严谨的逻辑和语法结构,要求说理清楚、概念明确、不注重个人色彩和风格,显得朴素单纯、千篇一律。
日常言语由于发生在具体交往中,受到现实人际关系和具体语境的印象,较富于感情色彩和个人风格,但总的来说还是服从于说明的需要。
文学言语则往往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
它一般不作为说理的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与普通的言语有一定程度的背离,采用描写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体的情思,甚至刻意追求使用阻拒性言语,文学作品中言语的指涉意义往往不是一眼看穿的。
4、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客体有两种解释(1)客体即“自然说”;(2)客体即“情感”说;5、文学创造的客体的特殊性有哪些?(重点简答)(1)文学创造的客体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
(2)文学创造的客体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或经过审美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
(3)文学创造的客体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6、(1)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2)主体即“旁观者”与“移情者”。
“艺术主体实质上是移情者”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费舍尔父子、立普斯、伏尔盖特。
(名解)移情者:人们在对周围世界进行审美观照时,不是主观地被动感受,而是自我意识、自我感情以至整个人格的主动移入;通过“移入”使对象人情化,达到物我同一,“非我”的对象成为“自我”的象征,自我从对象中看到自己,获得自我的欣赏,从而产生美感。
审美主体包括艺术家就是移情者。
7、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是特殊的艺术生产者。
马克思不仅把文学活动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而且把从事文学活动的作家称为“生产工人”。
8、所谓文学创造的主体指的是作家这种特殊的生产者即是艺术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