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备考语文集体备课中考语文基础讲练测【专题02】字词的理解和运用(练)及答案
专题02 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备战2015年中考二轮讲练测专题2:字词的理解运用(测案)一、期考典测——他山之石1.(安徽省宿州市祁县中学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这种损人利己的精神,至今回想起来依然令人肃然起敬。
B.隋唐陶俑艺术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其中以唐三彩为最。
C.一代名臣诸葛亮在弥留之际还不忘设下计谋诱敌上当,使司马懿后悔不迭。
此后便流传着一句谚语:“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D.梁启超一生笔耕不辍,遗留世间的文字总数约为1400万言,可谓著作等身。
2.(安徽省淮南市第二十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今天,老师表扬了张露露同学,说她很有主见,从不自作主张....。
B.吃过晚饭,妈妈边嗑瓜子边看电视,爸爸边听音乐边看杂志,可谓各得其所....。
C.听到这一消息,大家都喜出望外....。
D.他每天东奔西走,忙得不亦乐乎....。
3.(江苏省东海西部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己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头脑中。
B.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C.连云港地理区位非常重要是毋庸置疑....的。
她是我国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一个重要战略枢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将发挥巨大作用。
D.初三(2)班全体同学刻苦钻研,合作探究,同学问相互不耻下问....,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4.(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A.这个小城虽然地处丘陵,但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街道宽阔笔直,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很高。
B.我觉得,现在班里不良现象已蔚然成风....,再不治理就会带来严重后果。
2024中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专题02 词语运用

主题一语文积累与运用专题二词语运用考情概览►考向一近义词辨析考法1 选择题1.(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
实现梦想的旅途上,二者缺一不可。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意味着不仅要远大志向,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以锲而不...舍.的精神走稳走实人生的每一步。
一分耕(gēng)耘一分收荻,道虽远,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不论学习还是工作,成功都源于深入实践、苦干实干的结果。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还意味着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以矢志不渝....的精神牢记最初的梦想,守住内心的志向,真正踏上追梦旅途后,沿路有平川也有丘壑(hè)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阴霾(mái)。
拥有高远的志向,才能在奋进路上引亢高歌....。
走在梦想的路上,难免遇到挫(cuō)折,我们应目标坚定、,不因一时一事而,也不因暂时的困难停下前行的脚步,或许一个愿望没有实现,或许一次比赛结果不够称心,或许客观条件暂时受限,只要志气在,人生便有无限可能。
志存高远不是好高骛远....,脚踏实地不是因循守旧。
只有在不断的与实践中,我们才能将高远的志向变成可及的未来。
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树立处变不惊困惑探索B.建立宠辱不惊疑惑探查C.树立处变不惊疑惑探索D.建立宠辱不惊困惑探查2.(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历史悠久的书法艺术,_____________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____________着丰厚的中华美学精神。
无论是修长匀称的篆书、蚕头燕尾的隶书,还是狂放洒脱的草书、方正规矩的楷书,都_____________了中华文化之美,具有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重要作用。
因此,经典书法作品已成为学校开展德育、美育的重要载体。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02 字词基础知识运用

专题02 字词基础知识运用1.【2022·江苏镇江·中考真题】阅读语段,在下面的括号内依次填写加点字的拼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让五星红旗插遍祖国每一寸土地,也插进我们这座牢房。
”随着江姐低呼的声浪,人们严肃地站了起来,凝.( )望着闪光的旗织。
l í( )明在眼前招手,人人的心正随着红旗飘扬到远方,仿佛,漫漫长夜成了过去,人们粉碎了ji ā( )锁,自由地崛.( )立在祖国的土地上。
(摘自小说《红岩》)2.【2022·江苏南京·一模】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隐匿.(l ì) 阔绰.(chu ò) 断壁残垣.(yu án ) B .忐忑.(tè) 和煦.(xù) 吹毛求疵.(c ī)C .犀.利(x ī) 璀.璨(cu ǐ) 锲.而不舍(q ì) D .胆怯.(qu è) 迁徙.(x ǐ) 浩瀚.无垠(h àn ) 3.【2022·江苏·中考真题】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史称“诗仙”。
B .蒲松龄,清代小说家,世称“聊斋先生”,著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C .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汉水的南面。
D .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礼仪,如“持兵揖”中的“揖”指“拱手行礼”。
4.【2022·江苏宿迁·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学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B .《傅雷家书》中有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情,给天下父母子女以强烈感染与深刻启迪。
C .《海底两万里》想象丰富,全书用第三人称,语言平实,将科学与文学巧妙地结合,体现了作者的科学精神和非凡的想象力。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专题二词语运用复习教案

专题二:词语运用【考点透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要能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掌握并能正确运用一定量的词语,才能为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词语的运用是各省市中考的基本考点之一。
就近几年的命题趋势来看,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词语的运用是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
考查的对象包括一般词语、成语的理解和辨析,近义词的辨析等。
中考复习时,对于常常会用错的词语,特别是成语,要有所积累,记住一些经典的错例。
2017年中考对词语的考查将延续选择题的形式,即选出使用“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所考查的词语,以成语为主,俗语为辅;以四字词语为主,两字词语为辅。
一些选项的内容源自课文或改编自课文,以考查重点词语为主。
【教学目标】:牢记并理解课标内的词语并能够正确运用,特别是成语。
【教学过程】:一、引入真题,巩固知识[2016•江西]下列句子加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
B. 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C. 谈起围棋,这孩子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连专家都惊叹不已。
D. 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解析】左右逢源原指遇到充足的水源,后来用来比喻做事情得心应手,非常顺利,用在C 选项中与语境不符。
【答案】C[2015•江西]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B.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中常常吹毛求疵。
C.在创造的宇宙里,爱因斯坦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言而喻的。
D.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获益匪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运用正误的辨识能力。
吹毛求疵在这里是贬义词,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用于指故意挑剔为难人,和文本聂老师认真矛盾。
【答案】B二、模拟训练,查漏补缺(2015·德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这腰鼓,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微测一卷2字词理解运用(解析版)

专题2:字词理解运用一练实题——随堂小练1、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物候观测的数据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
②你规定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求人们对过度行为引起警惕。
你人们遵守规则,发挥人类最大能力而无损健康的肌体。
③总有个别捣乱分子别家的窝,死乞白赖不走,把“户主”挤在一边。
这时候,往往就要动武,需及时把它回去。
A.反映告诫占据遣送B. 反应告诫占居遣送C.反映告诉占据护送D. 反应告诉占居护送【答案】A【解析】依次填词语,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抓一个词义比较简单的词语与句子比照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如第一空“反映”与“反应”一表示主动的一表现被动的,故根据句意选“反映”,故排除BD两项,再看第二空,“告诫”语义较重,有“郑重”的意味,符合句子的内容,故选A 为答案。
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今天,老师表扬了张露露同学,说她很有主见,从不自作主张....。
B.吃过晚饭,妈妈边嗑瓜子边看电视,爸爸边听音乐边看杂志,可谓各得其所....。
C.听到这一消息,大家都喜出望外....。
D.他每天东奔西走,忙得不亦乐乎....。
【答案】A【解析】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
成语,有一个使用对象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句子的前后联系及使用对象。
“自作主张”与“有主见”意义矛盾,故选A。
3、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伟人的伟大之处,在于其丰功伟绩,在于其非凡的人格。
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就是这样的伟人。
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中,伟大作家雨果表达了对这位人类先贤的崇高,同时,也发出了对人类社会良知的。
A.尽管也称赞呼唤 B.不仅更称赞呐喊C.尽管也礼赞呐喊 D.不仅更礼赞呼唤【答案】D【解析】依次填词语,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词语的理解运用(测试)-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02 词语的理解运用(测试)时间:6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共60分)1.(2分)(2023·湖南湘西·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节期间,凤凰古城热闹非凡,前来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B.校园艺术节活动中,九年级1班的小品表演让人忍俊不禁....。
C.新冠疫情肆虐,全国各地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我们湖南省医疗队义无反顾,首当其冲....,令人动容。
D.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们长期地艰苦奋斗。
2.(2分)(2023·辽宁鞍山·统考一模)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乌木博物馆里陈列的各种木雕作品,精美绝伦,展现了木匠们入木三分....的雕刻技艺。
B.他在写作上殚精竭虑....地运筹,苦心孤诣地经营,因而他的散文作品别具韵致和气象。
C.元宵节的晚上,二一九公园里华灯闪烁,流光溢彩....,与波光粼粼的劳动湖相映成趣。
D.“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不言而喻....,这在中国航天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2分)(2023·山东济南·统考一模)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每一位市民都是主人,都有责无旁贷....的责任。
B.学习道路上有时山高难攀,海阔难越,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定会到达梦想之岸。
C.济南地铁时代的到来,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定会让这座城市成为明日黄花....。
D.热播电影《满江红》里的主要演员都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明星。
4.(2分)(2023·广东茂名·统考一模)下列横线上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022年春节期间,中国国家博物馆开设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展览的食器凭借巧夺天工的优美造型,让人叹为观止。
观众徜徉于喜乐氛围的同时,还可以喝到嫦娥奔月拉花的咖啡,吃到大盂鼎模样的雪糕,买到在设计上别有用心的文创产品。
专题02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江苏专用)

主题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专题2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考情概览:理解课标要求,把握命题方向,总结出题角度。
真题透视:精选真题,归类设置,完整展现中考试题的考查形式。
中考新考法:从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等方向设置新考法真题。
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
一、理解课标要求(一)《语文课程标准》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内容:有探究汉字规律的意识,在社会生活中能根据字音、字形、字义三者的关系准确认读、正确理解遇到的生字新词;发现并积累不同语境下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词句和段落,能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和习惯选择使用。
(二)课标要求解读: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主要考查考生理解词语、成语的含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选择词语、成语的能力。
考查所选用的语段情境涉及最新热点话题、乡土内容(江南乡土或风景)、优美的文段、新闻时事、富含哲理的片段等,词语的考查一般以选择题或者选词填空的形式出现,备选的词语一般是近义词或者感情色彩不同的词语;成语考查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所考成语一般都是语文课文中出现过的、应知应会的成语。
二、把握命题方向(一)命题考向分析:根据对近几年试题的分析,试卷中考查运用词语(成语)的题型大部分以选择题和填空的形式考查,主要涉及词义的理解与辨析、词语的运用、词语的搭配等考点。
考查形式并不是孤立的,大多会在基础知识板块之中综合考查,词语(含成语)的考查往往设置在一个精彩语段中,与字音字形、标点、病句等一起综合考查。
(二)备考策略:1.准确理解词语和成语的含义:考生需要掌握词语和成语的字典义和常用义,并能够根据上下文准确地理解其含义。
2.注意词语和成语的搭配:不同的词语和成语有不同的搭配习惯,考生需要了解它们常与哪些词语搭配使用,避免搭配不当。
3.区分近义词和反义词:有些词语和成语的意思非常接近,但也有一些微妙的差别,考生需要能够准确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别并选择正确的词语。
4.注意语境和语体:不同的语境和语体要求使用不同的词语和成语,考生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语体选择合适的词语和成语。
中考语文基础考点专题复习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原卷版)

专题03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
面对前所未知、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疫情天灾,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强调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带领14亿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以举国之力对决重大疫情,取得了抗击疫情重大战略成果,彰显了人民的伟大力量。
A.文中加点字“和”、“把”、“的”分别是连词、介词、助词。
B.文中的“提出”、“带领”、“取得”、“彰显”都是动词。
C.文中的“坚定信心”、“科学防治”分别是动宾短语、偏正短语。
D.文中的“来势汹汹”、“众志成城”都是补充短语。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新冠肺炎疫情的时候,许多医生、专家都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各项防治措施的科普,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大家“外出一定要__________。
”(2)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__________。
(3)__________北京时间3月19日9时30分,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达到215955例。
(4)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大对熔喷布等防疫用品价格监管力度,对疫情防控期间哄抬价格、发“疫情财”的违法者__________。
A.戴口罩狙击战截止严惩不怠B.带口罩阻击战截止严惩不贷C.带口罩狙击战截至严惩不怠D.戴口罩阻击战截至严惩不贷3.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由于诗歌极其精炼,欣赏时,我们_________要努力把握它少量字句包孕的丰富含义,_______要努力去寻求诗句之外的不尽韵味。
读诗________仅仅停留在字句的表面含义,_________无法领略其“弦外之音”。
A.虽然但是只要就B.不但而且如果就C.与其不如只有才D.不是而是除非才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白云山公园新增的六旺树景区,成为了公园的新亮点,园区历史、文化与美景相得益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练基础——基础掌握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BC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D【答案】B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解释下列词语(2分)①狼藉:②荡然无存:【答案】①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1分)②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1分)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选出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托辞(借口)不辍(不停)禁锢(束缚,限制)犹豫(拿不定主意)B.标致(漂亮)客死(死在异国他乡)瞩目(注目)适值(正好遇到)C.器宇(气概,风度)诘责(询问)绯红(鲜红)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D.不逊(无礼)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凄然(形容悲伤难过)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自己词语的积累直接判断,或根据组词的特点,从字义推断词义,如C项中“责”有“责怪”的意思,因为不是一般的“询问”,故错。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A.这个小城虽然地处丘陵,但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街道宽阔笔直,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很高。
B.我觉得,现在班里不良现象已蔚然成风....,再不治理就会带来严重后果。
C.乘客们虽是萍水相逢....,但却能在危难之时互相帮助,这真情令人感动。
D.未来的无锡将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充满现代魅力的动感城市。
【答案】B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听到这消息,他觉得天在旋,地在转,头重脚轻,身子情不自禁....地摇晃起来。
B.那天,我和他在车站依依惜别,而后就分道扬镳....,各奔东西了。
C.月色朦胧的夜晚,同学们聚在一起开篝火晚会,欢声笑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警察和赞美诗》结尾别出心裁....,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答案】D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B.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断,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用反选排除法,B“无独有偶”是指具体的事物成双,不能形容成绩;C“济济一堂”形容一个厅室内(堂)人很多,聚集在一起,不能形容大和街上人多;D“左右逢源”形容做事顺利,不形容会说话,故选A。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长达四个多小时的2014年春节晚会伴着新春的钟声和人们的祝福销声匿迹....了。
B.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先哲用他们讳莫如深....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洞察,对人生万象的感悟。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的成就。
D.在荒山僻谷中,兰草仍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散发出缕缕清香,不因沦落深山而自弃。
【答案】D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年近花甲的外交官孙必千临危受命....,奔赴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成功地解救了中国人质。
B.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国内二战题材图书的出版和销售络绎不绝....。
C.突如其来的印度洋大海啸让毫无防备的海边居民措手不及....,导致约30万人丧生。
D.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在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一举夺冠,一夜之间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答案】B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9.选词填空。
(7分)(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A.长B.冒C.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A.触摸B.抚摸C.轻抚)着你。
(3)春天像(A.健康B.健壮C.强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4)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A.响亮B.晴朗C.响晴)的。
(5)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A.唤醒B.叫醒C.吵醒)。
(6)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A.慈善B.和善C.慈祥)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7)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A.秀美B.秀气C.清秀)!【答案】(1)C (2)B (3)B (4)C (5)A (6)A (7)B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0.选词填空。
(4分)①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A.笼B.罩C.涂D.抹)上了一层灰色。
()②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A.打B.扫C.推D.赶)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③“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A.扣B.穿C.裹D.抱)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④他的手的力量虽然还不足以把狼掐死,可是他的脸已经(A.顶B.压C.贴D.抵)紧了狼的咽喉,嘴里已经满是狼毛。
()【答案】①A ②B③C ④D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练能力——综合运用1.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月光启蒙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
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
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将“安详”“慈祥”填人文中的甲、乙处:她[甲] ____________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 ____________。
【答案】甲:安详乙:慈祥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阅读《藤野先生》(节选)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理解为____________,表达出作者____________(4分)(2)“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这儿的“确”和“但”在语气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分)(3)“实在标致极了”中的“标致”你怎么理解?(3分)【答案】(1)只不过;对东京的失望;“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丑行;这一句领起前两段内容,写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反感,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了伏笔。
(4分)(2)“确”表示肯定花的漂亮;“但”表转折,花虽然漂亮,可是人却是丑陋的,令人反感。
(3分)(3)“标致”本义是妩媚动人,多用在女性身上。
此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是反语。
(3分)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某班组织“我爱汉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汉字演变五百例》中“隹”的解释为“短尾鸟的总称”。
请你根据这一解释,探究“集”的本义。
(2分)答:。
【答案】鸟停歇在树上,这就是“集”的本义。
(2分)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长在心上的眼睛梅贻涵……回来的路上,小驴遇到大胖。
大胖不解地说:“你真傻啊,怎么大冬天穿个没底儿的鞋四处跑?”平时,小驴就怕别人说他傻。
因为他听人说,因为他傻,爸爸妈妈才不要他了。
可这次小驴没生气,他笑了笑,转身一瘸一拐地往家跑。
回到家,小驴举着塑料袋冲奶奶喊:“奶奶,这是给你的药。
”奶奶赶紧接过来用手摸了摸,“驴儿,你这是在哪儿弄的?”“我在山上挖的。
王爷爷说,这草能治失眠。
”奶奶眼眶红了,急忙弯腰下去抓小驴的脚,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将小驴那两只脚放在自己的衣服里暖着。
过了一会儿,奶奶放下小驴的脚,从床头柜上拿起一双棉鞋:“穿上试试,看合脚不?”小驴突然明白了,原来奶奶夜里坐着不睡,是在黑暗中一针一线地给他做鞋。
他流着泪说:“奶奶,你是不是有特异功能?”奶奶摇摇头。
“那你怎么看到的?”“用心。
”“心上也长着眼睛?”小驴惊奇地问。
“是的,每个人的心上都长着一双眼睛。
”奶奶笑了笑说。
“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一句中的“颤抖”有何作用?【答案】②这个词语形象地表现了年老的奶奶对小驴没有新鞋穿的痛心,表达了祖孙二人相濡以沫的人间真情。
(意近即可)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17分)忆读书(冰心)……③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
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④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
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请写出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1)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2)我决定咬了牙...……【答案】①表达出渴望和眷念之情。
②形象地表现了决心之大。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