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雄的读后感
关于红色英雄故事的读后感

关于红色英雄故事的读后感红色英雄故事的读后感红色英雄故事是一部深受人们喜爱和敬仰的作品。
通过这个故事,我深刻领悟到了红色英雄的伟大和崇高,感受到了他们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在这个故事中,作者生动地描述了一群英勇的革命战士,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毅然投身于革命事业。
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面对敌人的层层围剿和残酷的折磨,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
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那就是只有通过不懈努力和奋斗,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和社会的现状。
故事中的红色英雄身上流淌着爱国主义的血液,他们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之上。
在危机关头,他们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为了拯救同胞,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
他们的事迹让我深感敬佩和感动。
他们没有惧怕困难和牺牲,而是义无反顾地为了理想和信仰,勇往直前。
同时,故事中的红色英雄们也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善良和正义。
在保护弱者和打击邪恶的过程中,他们一直坚持正确的原则和价值观。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正义的力量,向世人证明了善良和正直的可贵。
读完这个故事,我更加明白了红色英雄的意义和力量。
他们是我们党的优秀代表,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们的精神和品质应该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传承下去。
最后,我要衷心感谢作者创作了这个震撼人心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红色英雄的事迹和精神内涵。
我相信,只有通过阅读和学习这样的作品,我们才能认识到共产主义道路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出路,同时也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扬红色英雄的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伟大的红色英雄,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他们的事迹鼓舞着我们,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
让我们铭记他们的奉献和牺牲,努力成为新时代的红色英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奋斗!。
抗日英雄故事读后感小学范文

抗日英雄故事读后感小学范文抗日英雄故事读后感1她,年轻,漂亮,善良又勇敢,一本名叫《刘胡兰》书,让我认识了这个来自美丽山西的女英雄——刘胡兰。
书的杏绵实在让我佩服,一个人竟能将一部描写战争英雄的红色书籍改写的如此生动,看了仿佛主人公就在自己眼前,令人赞叹。
刘胡兰生在一户普普通通的农家,家里人勤俭过日子,但这个平凡的家庭却铸造出了刘胡兰不平凡的一生。
胡兰想上学,但她那重男轻女的奶奶却是一千个不答应,一万个不赞成,好在后来村公所下了通知,所有适龄儿童都要上学,胡兰总算如了愿。
可好景不长,1940年以后,阎锡山暗中与日寇勾结,这样一来,日寇就抽出大批兵力向抗日根据地蚕食,同时实行“强化治安”。
云周西村的环境一下子就变坏了,日军、伪军、汉奸、狗腿子,经常到村里清查户口,危害百姓,胡兰不能上学了只好在家里和奶奶学纺线,学做针线活儿。
刘胡兰以为抗日政权没有了,只能当亡国奴了,后来她才知道,抗日组织名义上没有了,实际上都转入了地下,她的好友金香、玉莲的家就是他们的落脚点,胡兰常到金香、玉莲家,日子久了,就和干部们熟悉了,经常听到他们说一些抗日的道理,于是她对抗战胜利也充满了信心,对共产党闹革命也有了一些认识。
从他们口中还听到一些根据地军民不怕死,和敌人英勇战斗的动人事迹。
后来,胡兰不顾家人的阻挡,和金香、玉莲一起上了妇女训练学习班,取得了抗日干部的信任和肯定,当上了妇女干部。
在接下来的“纺棉花”和“做军鞋”的故事中,突出了胡兰热心、聪明、一丝不苟的好品质,同时,有一位骄傲自满的干部——石五则也浮出了水面。
紧接着,一大群的抗日伤兵来到村子里,其中有一个王连长,长了一身疥,胡兰不怕闲言碎语,隔三几天就去帮他洗衣服、抹药膏、烤疥疮。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经过生死逃亡、斗争,胡兰不幸落入了敌人的魔掌里,卑鄙的日本人和狗汉奸,举行一场恐怖的“自白转生”就是逼迫共产党战士交待知道的一切,否则就会被乱棍打死,不管敌人怎么严刑逼供,胡兰就是什么也不说,仗势欺人的汉奸没办法了,只好杀鸡给猴看,把为抗日立下汗马功劳的石三槐和石六儿杀了,见胡兰还是不肯就范,就又杀了一些陈照德区长的亲属,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那个以前勤劳的石五则!没错,他背叛了共产党,背叛了把他养育大的共产党!敌人一把把胡兰推到了沾满烈士鲜血的铡刀上,还顺手抓了一把草扔到她脸上,问她到底投不投降,胡兰甩掉脸上的草,用大眼睛瞪着敌人,嘴角浮起一丝冷笑,敌人被激怒了,铡刀落下来了,鲜血像火山喷出来的岩浆,直冲云霄……鲜血像一朵朵鲜红的小花,溅落到四方……刘胡兰同志为新中国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光荣牺牲了!读到这里,我的心碎了,一位多么伟大的姑娘,为了祖国贡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抗日战士知道后,来到了战士们死去的地方,报了一些血土,去攻击日军,为死去的人报仇,一番苦战,日军落荒而逃,战士们怀揣着云周西村的血土欣慰的倒下了。
红色英雄人物事迹观后感

红色英雄人物事迹观后感
红色英雄是指在中国革命、抗战和建设时期,为民族、为人民英勇奋斗的先进分子。
观看关于红色英雄人物事迹的影片或纪录片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从中汲取一些启示。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观后感:
观看了关于红色英雄人物事迹的影片,深感这些英雄们为了信仰、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毫不畏惧、英勇奋斗的精神是无比可嘉的。
首先,影片中生动展现了红色英雄们在困境中坚持不懈的决心。
无论是面对敌人的层层封锁,还是在革命的道路上遭遇的艰难险阻,他们从不气馁,始终保持着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
正是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勇攀科学、创新技术,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其次,影片中展示了红色英雄们在危难时刻舍小家顾大家的家国情怀。
为了国家和人民,他们放弃了个人的私利,毅然投身到危险的战场,舍弃舒适的生活,甚至舍弃了家人的团聚。
他们的家国情怀激励着我们,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也要始终怀抱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
最后,影片中所呈现的红色英雄事迹给予我们对人生的启示。
他们的英勇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的成就,更体现在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
每个人都应该以红色英雄为榜样,立志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努力奋斗。
在观看这些红色英雄的事迹后,我深感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为社会、为人民作出贡献。
这种英雄精神不仅是一种对过去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期许。
愿我们能在红色英雄的榜样照耀下,为建设
更加繁荣、和谐的社会而努力拼搏。
杨继盛抗日英雄的传记读后感

杨继盛抗日英雄的传记读后感杨继盛,一个名字蕴含着坚毅与勇气的传奇人物。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在华北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日,我有幸读到了一本关于杨继盛的传记,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位伟大英雄的奋斗历程和崇高品质。
在读完这本传记后,我深受触动,对于杨继盛的故事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以下是我对于杨继盛抗日英雄传记的读后感。
首先,杨继盛的抗战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在传记中,我清晰地感受到他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以及无私的奉献精神。
作为一名军人,他始终把保卫祖国、保护人民视为自己的使命。
无论是在艰苦的战斗中,还是在恶劣的环境下,杨继盛都展现了高度的纪律性和顽强的战斗意志。
他舍生忘死地保护战友,甚至抛头颅、洒热血地为国家和人民义无反顾地献身。
他的崇高精神鼓舞着每一个为祖国奋斗的人,让我深感敬佩和感慨。
其次,杨继盛的智勇双全让我深受启发。
虽然我没有亲眼目睹他战斗的场面,但通过传记中的描述,我能够想象出他在战场上英勇机智的一幕幕。
他善于分析形势、判断敌我力量对比,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
他敢于冲锋陷阵,挺身而出,勇猛无敌的战斗姿态展示了他无与伦比的勇气与决心。
他能够在最艰难的时刻保持冷静,灵活运用战术,有效指挥队伍,战胜了一个个强敌。
杨继盛的智勇双全不仅给予了我巨大的震撼,也教会了我在困境中保持冷静以及在危急时刻果断行动的重要性。
最后,杨继盛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给了我深刻的思考。
在抗战的岁月中,面对日寇的屠戮与压迫,杨继盛坚定地选择了战斗,选择了抗争。
他坚信只有通过抵抗才能够拯救民族和国家,他毫不退缩地与日寇斗争到底。
即使是在生命面临巨大威胁的时候,他也从未低头,也从未动摇。
他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对于信念的坚守有多么重要。
同时,他的抗战精神也启迪着我,让我从他身上看到了生命的真正价值。
通过阅读杨继盛抗日英雄的传记,我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位伟大英雄的奋斗历程,也在精神层面上得到了启示。
抗战英雄读后感

抗战英雄读后感
《抗战英雄》是一部描写抗日战争时期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的
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英雄气概和民族精神。
读
完这部小说,我感慨万千,对抗战英雄们的伟大精神深感敬佩。
小说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主要讲述了一群普通人在战火中的生
活和奋斗。
主人公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他在战争中失去了父母和妻子,却依然坚定地站在了抗日战场上。
他和其他抗战英雄们一样,
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着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尊严。
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在小说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抗战英雄们的形象,他们勇敢、
坚韧、无私、忠诚,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了国家的和平和民族的尊严。
他们
是那个时代最可敬的人,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通过阅读《抗战英雄》,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抗战英雄们的伟大
精神。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了国家的和平和民族的尊严。
他们是那个时代最可敬的人,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在今天,我们应该向抗战英雄学习,传承和发扬他们的伟大精神,努力
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读完《抗战英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
部小说,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抗战时期的艰辛和英雄们的伟大精神。
我相信,只要我们继承和发扬抗战英雄的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战
胜一切困难,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于英雄事迹观后感7篇

关于英雄事迹观后感7篇关于英雄事迹观后感篇1今天,我读了《黄继光》这篇英雄故事,内心非常激动。
从这本书中,让我知道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没有许许多多共产党人的牺牲就没有新中国。
虽然夜已深了,可我久久不能入睡。
黄继光那舍身堵枪口的光辉形象老是出现在我眼前。
黄继光1930年生,1952年逝世,牺牲时年仅22岁,是四川中江人,在1951年时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中,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密集的火力网打得六连战士抬不起头来。
前去爆破的三个小组都牺牲了。
眼看着天亮前攻不下阵地了,黄继光带领两个战士再次前去爆破。
一个战士中弹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接近敌人火力点的黄继光已身负重伤,身边没有一样武器。
危急时刻黄继光用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喷着火舌的枪眼。
敌人、战士们惊呆了时,我也惊呆了,谁又见过这等可歌可泣的事迹呢?都说人的死有两种:要么重于泰山,要么轻于鸿毛。
黄继光叔叔为人类的正义事业而死,他死得有意义,死得伟大!我们将永远怀念他!是啊,除了黄继光以外,还有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神圣领土不被侵犯,为了人民不受欺辱,为了我们生活得更幸福,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
是他们用忍饥挨饿换取了我们今天丰盛的饭菜;是他们用站岗放哨换取了我们今天树荫下的嬉戏;是他们用流血牺牲使我们在和平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
英雄们,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在党的阳光哺育下幸福成长,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告慰你们的灵魂,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关于英雄事迹观后感篇2实习期间,工作闲暇之余,我会翻翻报刊读读杂志。
一天,看到《今日玉环》上刊登了英雄陈朝阳、黄茂平的先进事迹,于是便聚精会神地阅读起来。
陈朝阳,玉环县经济贸易局副局长。
在打击生猪私屠滥宰执法过程中,为捍卫法律的尊严,遭抗法分子袭击而壮烈牺牲。
黄茂平,玉环县楚门专职消防队一名普通战士。
写抗日英雄的读后感800字5篇

写抗日英雄的读后感800字5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让我们学习少年英雄王二小的英雄事迹,让英雄精神代代相传,让我们珍惜今日的美好生活,成为有为的少年,成为强国的少年!一起来看看写抗日英雄的读后感800字,欢迎阅读!抗日英雄的读后感1在公司组织的读红色经典书籍的活动中,我选择了吴强所著的长篇小说《红日》。
记得在此之前,每次阅读这种红色书籍或是观看红色电影,都会感受良多,而《红日》这部现实主义的胜利之作,以全景式的战场描写,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受,而是极大的震撼,让我仿佛看到了那个血雨腥风的年月;看到了那个枪林弹雨的战场;看到了那些浴血奋战的革命烈士。
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舍生取义,愿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宏大情操。
《红日》主要描写的是1947年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王牌军74师在山东战场上的涟水、莱芜、孟良崮的这三个连贯战役。
文中首先描写了发生于1946年底的涟水战役,由于国民党军队既有装备和数量的优势又有美国的支持,所以此战以国民党军队攻占涟水,解放军因伤亡沉重而被迫撤退作为结局。
之后,描写华东野战军重整队伍,总结阅历教训,兵贵神速的快速拿下了莱芜。
以此战大捷作为过渡,小说中着重描写了孟良崮战役。
1947年4月,张灵甫率领王牌军74师,再次向沂蒙山区大举进攻,华东野战军把敌人逼进了孟良崮一带,包围了起来,此时国民党的外围后援部队又把华东野战军包围了起来,企图与74师里应外合,一举歼灭华东野战军,情势特别危险。
但华东野战军上下一心,一面抵挡外围敌军,一面集中火力24小时内攻上了孟良崮的高峰,经过三天三夜激烈的战斗,华东野战军勇敢的战士们,最终把隐藏在山洞里的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和他的残兵败卒,统统歼灭。
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一方面充分表达了华东野战军勇敢善战的气魄,团结一致的军心,和那为了理想与盼望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内部的腐朽,军队里派系林立,各自保存实力,打自己的小算盘,在莱芜战役中,74师为保存实力,没有支援友军,致使在孟良崮战役中,外围后援部队也没有全力营救74师,最终导致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华东战场的全面溃败。
抗日英雄故事读后感

抗日英雄故事读后感作为一个国家,我们的历史充满了不同的故事和传说。
其中,关于抗日英雄的故事特别让人感动和震撼。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总是不停地思考什么样的情况会让人们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为此牺牲自己的生命。
下面,我想分享几个我读过的关于抗日英雄的故事,以及我的感触。
故事一:刀背藏身《刀背藏身》这个故事发生在1937年的淞沪战场上。
当时,在一次突围战斗中,中国军队的士兵被日军压缩在了一个狭小的山谷里,形势十分危急。
正当大家面临绝境的时候,中国军队的一位将军突然提出了冒死突围,并在他的指导下,士兵们大声呐喊着向敌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突围的时候,将军赤手空拳,不拿任何武器,后来才被人发现他手中的刀藏在背后。
他用刀背隐蔽着兵器,偷偷地潜到了日军的附近,并抢夺了日军的枪支,终于带领部下成功逃出了敌军的包围。
读完这个故事之后,我不禁想起这样一句话:“一个伟大的将领,当他为了士兵奋不顾身时,便已经成为了兵在前、将在后的领袖”。
中国军队的那位将军就是这样的典范。
他的表现让我感动和敬佩。
正是很多这样的将士,才让中国人民能够度过了最黑暗的岁月。
故事二:无名英雄这个故事发生在河南省信阳市一个叫做盘龙桥的小村庄上。
在日军占领信阳之后,整个村子都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当时,有一位叫做闵淦的普通农民,他在当地的红十字会小组加入了抗日队伍。
在他的努力下,该村几乎有百分之八十的男女老少都参军了。
然而,这样的支援行动不小心被日军发现了。
一天晚上,日军大举攻入村子,闵淦和他的同事们决定去和他们开战。
由于更高级别的指挥官没能赶到,闵淦成了行动组的领袖。
在战斗中,他用手榴弹把敌人炸成几段,并成功的让大家逃过了日军的追击。
不幸的是,闵淦在战斗中受到了重伤。
在被送往医院的路上,他终于不支昏迷了过去。
当他在医院过世时,没有人认识他。
甚至警察都不许他们为他举行仪式。
但是,当被抗日军官们发现后,他们决定为这位无名英雄装上明英雄的棺材,在当地铭刻上他的名字并举行了一场恢弘的葬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战英雄>>的读后感
盱眙五墩实验小学六(7)班:杨杨指导老师:王琼
今天我读了《抗战英雄》这本书,里面讲述的是在抗日时期的各位英雄。
如:断头将军陈中柱、宁死沙场范子侠、狼牙山颠五壮士、民族英魂杨靖宇。
狼牙山颠五壮士分别是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葛振林和宋学义。
1941年,侵华日军对狼牙山地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连续的“扫荡”五壮士原本可以和大部队一起撤退,但是他们怕被敌人追击,便假装起八路军的主力部队,他们把敌人引到了狼牙山。
狼牙山三面都是悬崖,五壮士沉着应战,凭借着有利地形,击退了敌人的进攻,当子弹打光了,便用山上的石头来砸向敌人。
最后山上的石头都被砸完了。
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班长马宝玉对战士们说:“我们都是有骨气的中国人,我们即使自杀也坚决不做汉奸。
”他们从容地座向山崖。
班长马宝玉先跳了下去,剩下的4名战士喊了一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保卫我们的祖国。
”说完就跳了下去。
敌人见到此景,玩玩没有想到:他们困了这么多天的八路军主力部队竟只是五名八路军战士。
五壮士跳崖后,马宝玉、胡福才和胡德林壮烈牺牲,葛振林和宋学义被山腰的一棵大树挂住了,最后活了下来。
我还有一个非常敬佩的民族英雄杨靖宇。
他带领部队在长白山的丛林中,他带领部队在长白山的丛林中,在高寒缺氧。
粮食、服装、药品完全断绝的恶劣环境下,坚持和敌人斗争。
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可不幸的是又被敌人发现,身患疾病、破衣破衫的杨靖宇依然和敌人周旋,但最终他还是倒下了。
他死后,残暴的敌人剖开他的腹部,发现他肠胃中竟无一粒粮食,只有野菜、树皮和棉絮!面对狂妄的敌人,面对侵略者野蛮的屠杀,英勇不屈的中华儿女发出了愤怒的吼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终于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战的全面胜利。
这本书读完了,但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
八路军和敌人血拼的景象浮现在我眼前,抗战将士的一个个可歌可泣的事迹鼓舞着我,感动着我。
当我学习上碰到困难的时候,只要想起了他们,困难就迎刃而解;当我生活上遇到了挫折时,只要想起了他们,我就无畏地抬起了头,继续前进。
我暗暗地下了决心,好好学习,高举先烈的旗帜,踏着先烈的血迹,继承先烈的遗志,学习先烈的精神,完成先烈未完成的事业。
长大后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