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观后感
抗战英雄读后感

抗战英雄读后感
《抗战英雄》是一部描写抗日战争时期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的
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英雄气概和民族精神。
读
完这部小说,我感慨万千,对抗战英雄们的伟大精神深感敬佩。
小说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主要讲述了一群普通人在战火中的生
活和奋斗。
主人公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他在战争中失去了父母和妻子,却依然坚定地站在了抗日战场上。
他和其他抗战英雄们一样,
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着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尊严。
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在小说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抗战英雄们的形象,他们勇敢、
坚韧、无私、忠诚,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了国家的和平和民族的尊严。
他们
是那个时代最可敬的人,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通过阅读《抗战英雄》,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抗战英雄们的伟大
精神。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了国家的和平和民族的尊严。
他们是那个时代最可敬的人,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在今天,我们应该向抗战英雄学习,传承和发扬他们的伟大精神,努力
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读完《抗战英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
部小说,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抗战时期的艰辛和英雄们的伟大精神。
我相信,只要我们继承和发扬抗战英雄的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战
胜一切困难,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抗日英雄赵尚志观后感300字

抗日英雄赵尚志观后感
字数要求300字
赵尚志历经坎坷,对党忠贞不渝的信仰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926年赵尚志曾两次被捕入狱,始终坚贞不屈。
1940年夏他被错误地开除中共党籍,忍辱负重,仍率小分队坚持抗日斗争。
他对周围的同志说我生是共产党的人,死也要死在东北抗日战场上。
赵尚志不怕死的抗击日寇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面对日伪军的疯狂“清剿”,赵尚志率领抗联部队进行了英勇无比的艰苦战斗,爬冰卧雪作战百余次,打破了敌人的围攻计划。
在抗日游击战中,赵尚志骁勇善战,坚强刚毅,他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令敌人为之胆寒,日本侵略者不断发出哀鸣:“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
”
1942年,赵尚志被日本特务诱捕,他威武不屈,英勇就义,年仅34岁。
杨靖宇英雄事迹观后感精选7篇

杨靖宇英雄事迹观后感精选7篇杨靖宇英雄事迹观后感(篇1)1940年一月,杨靖宇为了部队的给养问题,命令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
上路以后部队一直在被日军追杀。
到最后只有七名战士,四名身负重伤,杨靖宇命令四人转移出去,后来他又哌两名战士去找吃的,下山后被日伪军杀死。
等到杨靖宇明白这是一个骗局的时候一切都完了,他独自在小木屋里过了人生的最后一个夜晚。
早上他遇见了两个汉奸,他们主动的向杨靖宇找粮食,杨靖宇坚持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铁律给了他们大洋,结果汉奸通知日伪军来剿杀他们,我就觉得他们还是中国人吗这两人为了得到赏赐出卖杨靖宇的位置而获得鬼子的赏赐这简直不是人啊!之后杨靖宇在逃跑的时候被日军击中要害,于是大喊:“小日本鬼子,就算我死了,你们也别想好过。
”说着他向鬼子扔出了手榴弹,自己被日军打死了。
日军残忍地把尸体解剖了后发现杨靖宇吃的东西是他大衣的棉花、树皮和雪下的草根,就算是日军也被震惊和折服了,当年杀害杨靖宇的将军逃不过心灵的谴责,在日本投降的前一天自杀了!当人们知道了真相,也被深深折服,他们称“英雄杨靖宇,长活在人间。
”杨靖宇英雄事迹观后感(篇2)寒假的一天,我在家看了电影《少年杨靖宇》,看了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它。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杨靖宇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就很强壮,而他们村里有钱地主的孩子李欢经常欺负杨靖宇。
读书的时候,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杨靖宇每天都站在教室门口听课。
他每天回家用沙盘树枝写字,而李悝说杨靖宇一点良心都没有。
后来,他们的老师帮助杨靖宇去了县城的小学。
通过不懈的努力,他进入了理想的学校。
杨靖宇14岁时就参与了卫国战争。
他带领大家积极抗日,打了许多胜仗。
在极其危险的条件下,他顽强地坚持对敌斗争,为__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电影中我最喜欢的片段是:杨靖宇想去上学,但是他家很穷,没钱上学,所以他整天站在教室外面听课。
一次下雨,他儿时的朋友告诉老师,他还在外面,他说,“不交学费,我不能进教室。
抗日英雄观后感十篇

抗日英雄观后感十篇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一次又一次的事变,无数无辜的群众倒在了血泊之中,更有无数先烈在枪林弹雨中成了抗战英雄。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抗日英雄观后感,供大家阅读参考。
抗日英雄观后感1“白山黑水烽烟起,抗日联军举义旗。
谁言女中无英豪?牡丹江畔鬼神泣!”我默默合上《抗日英雄》这本书,一道泪水也悄悄地从我的脸颊边流下,我完全被感染了……这本书内记载了许多抗日英雄的故事,但是,最令我震撼的却是,《誓死不屈的抗联八女》也就是,《八女投江》的故事。
在1938年10月上旬,东北抗联第5军西征部队在牡丹江下游支流乌斯浑河西岸遭敌袭击。
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8名女战士,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一齐向日伪军开火,抗联主力部队才得以顺利突出重围。
但是,誓死不屈的8位女英雄在弹尽绝缘的情况下,毁掉枪支,相互挽着肩膀,在朝阳的辉映下,唱着《国际歌》集体投江,壮烈殉国。
国难当头,她们毅然选择了保卫国家,没有退缩,没有逃避,她们的高尚气节强烈地感染着我们!是战争使她们八姐妹走到了一起,也是战争让她们壮烈牺牲的。
谁言女中无英豪?在她们中最小的仅仅只有13岁,而的也才只有23岁!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赵一曼,她也是一位女战士,也同样是一位女英雄!她在中华民族遭到劫难之际,义无返顾地走在抗日的最前面;她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她在日寇的各种刑法下,宁死不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反满抗日……赵一曼用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和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她的英雄形象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开拓前进!难道赵一曼不是和那八位姐妹一样是一位女中豪杰吗?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不惧生死,一心为国。
乌斯浑河,背水一战。
八女投江,气贯长虹。
女中豪杰,化作青史!抗日英雄观后感2原本,我对这位英雄并没了解多少。
我原以为抗日英雄都是一样,只是很普通地牺牲了而已,可读完《抗战英雄》,所有的英雄都在我心中换了一个形象。
观看抗日影片的个人观后感范文5篇

观看抗日影片的个人观后感范文5篇观看抗日影片的个人观后感范文1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车南站拥挤的人群中,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个大约三岁的小男孩正准备上火车。
年轻夫妇背着沉重的行李。
突然,一声剧烈的警报声伴随着飞机的轰鸣声响起。
人群骚动起来“轰-”人们的前方已经冒起了浓烟。
只听见有一位年轻人大叫:“快跑呀!日本鬼子轰炸到这里啦!”人群如遇到地震似地逃跑。
一时间车站里只能听见妇女的尖叫声、小孩子和男人的叫喊声。
慌乱中,年轻夫妇与三岁孩子挤散了。
年轻夫妇的随身行李也不见踪影了。
“轰-!”又一个炸弹从天而降,铁轨断成两截,断裂的铁轨向上翘着;天桥塌下来,只见桥上的行人跌落下来。
他们张着大嘴,大声的求救声被淹没在隆隆的炸弹声中。
几秒钟的时间,昔日人来人往的上海火车南站成了血的海洋。
爆炸声还在不断的响,人已经差不多跑完了,只留下一些和家人失散、跑不动的老人和孩子。
在离铁轨比较近的一块空地上,一个三岁小男孩坐在满是血污的地板上哭着。
旁边躺着许多惨不忍睹的尸体,一连几个炸弹还在小男孩的身边发出巨响。
这个小男孩的未来是生?是死?我真不敢想象。
现在,虽然人们已经步入21世纪,但地球上还有许多地方站或仍未停歇。
战争,使别的地区孩子们失去了家园和童年,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失去了自己的亲人,失去了幼小的生命。
我们渴望和平,我们希望世界不再有战争,不再有痛苦! 观看抗日影片的个人观后感范文2昨天我们全校一起观看两部抗日战争《紫日》、《东北归纵队》。
在《紫日》这部电影片中它讲述的是在1945年俄国向日本宣战中的一位俄国女中尉娜莎和中国农民杨玉福、日本女中学生秋叶子在逃亡路上的一切困难险阻。
故事一波三折,紧扣心弦,跌宕起伏,虚实并存。
在广大的原始森林中,他们经历几次险难之后回到了现实生活中。
在森林中,他们因为仇恨几次想杀对方,特别是杨玉福和秋叶子。
在秋叶子遇险时,杨玉福几次想让她自生自灭,但由于我国思想传统的深厚影响下,在复杂的心理较量下,最终还是救了秋叶子。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观后感汇编5篇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观后感汇编5篇《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观后感1杨靖宇是一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还是东北抗日联军的缔造者之一。
1940年2月23日,由于叛徒告密,杨靖宇孤身下山时遭到日伪军的袭击。
被子弹击中壮烈殉国。
他逝世时年仅35岁。
杨靖宇死后日本军医切开他的胃,发现他这20多天来吃的竟是树皮,草根和棉花。
后来,日本鬼子把杨靖宇的头颅砍下,在通化示众3天,然后放在药酒里浸泡,日本投降后,中国共产党才把他的头颅取回,与躯体合在一起安葬与通化市壮士陵园。
读完文章后,我热泪盈眶,这是多么感人的故事呀!现在,我们的生活环境这么好,不都是那些革命烈士们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吗?所以,我们要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
大家要知道,这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
现在我们不愁穿,吃的是山珍海味,美味佳肴,穿的都是名牌衣服。
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位抗日英雄杨靖宇吃的是什么,是树皮,是草根,是棉花,想一想现在我们谁会吃这些东西,真不知道杨靖宇是怎么咽下去的,他那时的生活真是太艰苦了。
现在新闻中正在播出钓鱼岛事件,中国和日本两国争得非常激烈,各部相让。
可恶的日本人偏说钓鱼岛是他们日本的。
但根据历史资料表明,钓鱼岛在很久很久前就是我们中国的土地。
日本人就仗着他们国家科技发达,有美国这么大靠山就欺负我们,日本人真是太可恨了。
我相信无论日本人怎样嚣张,中国最终一定会取得胜利。
等我长大以后,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为过争光。
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繁荣,更富强,以后再也不让钓鱼岛这样的事件在我们中国发生!这样也得起杨靖宇和别的抗日英雄们为了抗日洒下的热血,让他们在地下的亡灵可以得到安息。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观后感2今天我在观看了《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和杨靖宇精神思政课》,深受教育和启发。
这堂思政大课以生动的视频、图片、音乐等多媒体形式,展现了东北抗联和杨靖宇将军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坚持斗争、不畏牺牲、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光辉历程。
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知识和精神财富。
抗日英雄赵尚志电影观后感300字

抗日英雄赵尚志电影观后感300字赵尚志,这个名字在我小时候就已经耳熟能详。
他是我心目中真正的抗日英雄,一位勇敢而坚定的烈士。
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部描写赵尚志的电影,深深地被他的事迹所感动,感慨万分。
电影以赵尚志年轻时的生活起点为开篇,通过一系列真实而质朴的场景,展现了他正直、勇敢的品格。
年少时,他便展现出了坚定不移的抗日立场,积极参与了抗日活动。
他虽身世低微,但内心却充满了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对民族复兴的渴望。
他没有被逆境压倒,而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
在他的带领下,一个抗日组织逐渐壮大。
这段描写勾勒出了赵尚志对抗日斗争的热情和坚定。
然而,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赵尚志也不例外。
在一次行动中,他被捕并遭受了惨无人道的虐待。
在电影中,这一段镜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赵尚志身体被酷刑折磨得遍体鳞伤,但他始终咬紧牙关,没有流露出一丝示弱的表情。
这一幕令人心痛,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他的勇敢和坚定。
在电影的高潮部分,赵尚志逃脱了苦难的压迫,重回抗日战场。
他和红军一起,在排山倒海的枪声中,英勇杀敌。
这段战斗描写精彩而激烈,让人屏息凝神。
赵尚志凭借超人的勇气和战斗本领,毁灭了多个敌人堡垒,为国家的独立和和平立下了汗马功劳。
电影中的赵尚志并非英雄的神话,而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
他坚韧不拔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都让我深深地敬佩。
观看这部电影,我对他这位伟大的抗日英雄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也对抗战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观影,我发现电影并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思考和启迪。
赵尚志这部电影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抗日英雄的事迹,也让我们思考了一个时代的背景和社会的动荡。
它让我明白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也让我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和平。
通过观后感这种形式,我也希望能向更多的人传达出这样的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民族的英雄,呼吁大家共同珍惜和平,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总而言之,观看《赵尚志》这部电影,让我充分认识到了抗日英雄的伟大和牺牲精神。
抗日观后感300字作文5篇_观后感_

抗日观后感300字作文5篇抗日300字1“牛儿还在山坡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要丢了牛……”读到这里我不禁为二小的安危担心起来,他到底去了哪里呢?原来王二小在放牛的时候被日本鬼子抓住了,要他带路,聪明的王二小假装顺从却把鬼子带入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当四面响起枪声,日本鬼子才知道上了当,用刺刀挑起了二小摔在大石头上。
最后鬼子虽然被全部歼灭,但是我们的二小也长眠在那儿了。
读了这篇文章后让我知道了二小在关键时刻的临危不惧、宁死不屈的崇高精神和优秀的品质。
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了国家的和平统一,中华大地上有多少优秀的儿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新中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所以我们现在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长大报效祖国,为祖国美好的明天做出贡献。
抗日观后感300字作文2偶然看到了一部抗日电影———《抗日儿童团》,我想:这一定很好看,于是我就看了起来。
在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抗日儿童团三次与鬼子战斗经历:玩游戏机智解脱;绕圈拖延时间,给女八路更多的时间逃跑;他们自己做武器,炸死鬼子。
在这里面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张根生。
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在村口站岗放哨。
为乡亲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和敌人拼死搏斗,勇敢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帮助八路军和武工队消灭了敌人。
看到这里我觉得很惭愧,在学习上,特别是数学,遇到不会的题不动脑,非常粗心。
在生活上,妈妈让我干家务,我要很长时间才干,有时直接忘了干。
但是看了这部电影后我要刻苦学习,努力学习,经常帮妈妈干家务,表现出更优秀的我。
抗日观后感300字作文3雨来是一位抗日小英雄。
他住在美丽芦花村。
雨来的水性很好,他经常和小伙伴在水塘里玩:狗刨、立浮、仰浮各种泳姿他都精通。
一天,鬼子来芦花村“扫荡”。
雨来冲进家里,只见炕上坐着几个日本鬼子。
日本鬼子朝雨来一笑,露出满嘴的金牙。
他给雨来几块糖,让他老实说。
雨来不说实话,日本鬼子把雨来打的鼻子出血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英雄观后感
这部电影的编剧李长贵、刘进林,长期生活工作在呼和浩特,特别是李长贵就出生在土左旗把什村,这个村也是抗日英雄贾力更的出生地,还诞生过像老干部潮洛蒙、李志勉、老红军云光霖等十多名无产阶级革命家。
李长贵从小耳濡目染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一直渴望把故乡的英雄搬上银幕。
他凭着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与知名编剧刘进林合作,所创作的剧本为这部影片的成功拍摄奠定了重要基矗
在商业化、娱乐化电影成为电影市场主流的时候,电影《抗日英雄贾力更》选取的革命历史题材,所表现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主题,所塑造的革命先烈贾力更的形象,充分体现了题材、主题、人物的优越性,具备了一部优秀影片的良好基矗一部影片,能否充分发挥题材、主题和人物的优越性,是对编导艺术功力的考验。
这部影片所表现的艺术功力,主要体现在剧本出色的叙事才能方面。
编剧在这部影片中所应用的叙事方式,有着明显的特色。
它排斥了一些影片戏剧等同于叙事的错误倾向,却没有因此而弱化叙事。
编剧出于对电影叙事的理解,抛开了许多编剧离不开的戏剧拐杖,有意地回避戏剧矛盾、戏剧冲突、戏剧情节。
例如,根据史实,1929年中国共-产-党选派贾力更到蒙古国留学,学习革命理论和革命技术。
历经八年的磨砺,他接受了各种特殊的训练,熟知和掌握了各种作战的技
术和技巧,于1937年10月回国投身抗日活动。
回国后,贾力更潜入大同卧虎湾,运用他在蒙古国学到的爆破技术,冒着生命危险,一举炸毁了一座日军重要军火库,给敌人以重创。
这一有根有据的素材,充满了戏剧性,编剧完全可以将它构成重要的戏剧情节,或者构成戏剧性高-潮。
然而,编剧没有这样做,而是将这一情节作为电影的切入点,当做影片的开头,并且也没有描写贾力更如何孤身深入炸毁军火库,而是以突发性的日军军火库被炸,一声爆响,连环爆炸,浓烟滚滚,敌人惊慌失措,全城戒严,不惜一切力量追捕贾力更为故事的起始,由此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画面,引发抗日英雄贾力更其人其事的来龙去脉。
戏剧性弱化了,但是叙事并没有弱化,观众的心自然紧张激烈,为贾力更的命运担忧。
如今一些电影的叙事弱化主要表现在情节不合理,甚至是幼稚可笑的。
例如《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赤壁》、《无极》等大-片的许多情节都不符合逻辑,都有明显的胡编乱造。
而《抗日英雄贾力更》由于不运用戏剧拐杖叙事,所以也不刻意编造什么离奇情节,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苟”的创作原则,遵循写实风格,使影片真实又感人。
贾力更现年86岁,1939年冬投奔延安的妹妹康军,看了影片后感慨地说:“影片每一件事都是实实在在的真事。
”由此可见,纪实作品,只要艺术地选取最为恰当的视角、最为典型
的情节、最为鲜明的人物性格,再加上精彩的叙事方式,达到成功才有可能。
情节拖沓、不连贯也是我国目前电影叙事弱化的另一表现。
例如贾樟柯的片子《世界》,情节拖沓厉害不说,故事蹩脚,线条极不顺畅,致使观众总是看不懂。
《抗日英雄贾力更》纵然题材重大,气势恢弘,人物也较庞杂,但它的情节发展自然流畅,前后融会贯通,节奏感很强,毫不拖泥带水。
例如有一个镜头,李森的台词说:“我正等着老贾回来商量灵车运送武器的事呢。
”给观众的情节猜想,下一步一定是李森和贾力更面对面,制定方案,策划行动,接着是武器装车。
但是,电影叙事急转直下,画面出现浩浩荡荡的灵车队伍来到归绥城门前,正要通过伪军的盘查,鬼子突然阻挡,情况紧急……影片干净利落地按时间顺序,采纳线状叙事,使观众在影片镜头转换迅速的情况下,故事明了。
由于叙事要素的介入,电影才能进入艺术殿堂。
电影的本质是肉体感动,所以电影是用映像造型进行叙事的。
电影《抗日英雄贾力更》不只是叙事清晰,其造型画面也是鲜明生动。
正是这二者的完美结合,构成了这部影片的艺术特色,那就是生活流的审美效果。
看着这部影片,我们会感觉影院外的时空消失了,只有生活在流动,历史在流动,记忆在流动。
它们是那样朴实、自然、真切,却深深打动我们,让我们获得美的享受,这就不光是剧本的功力了,
它体现了影片综合艺术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