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电气学院教学计划表

合集下载

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表

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表

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四年学分要求:150分学位授予授予: 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主干课程学科认知平台课程——走进电世界学科专业平台课程——电气工程基础学科前沿平台课程——电气工程新技术导论其他主干课程:电路、电磁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电压工程、电力信息技术、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设计双语课程电路(Electric Circuits)、数据通信与网络(Data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基本技能训练:工程训练(金工实习),电工训练课程学习实验:电路综合实验、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电机及电力拖动实验、工程电磁场及高压电器综合实验、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高电压综合试验与实践、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综合实验、电力电子与新能源发电综合实验专业实践训练:电力工程专业训练、电气工程创新与科研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学生修满本培养方案规定学分,且满足武汉大学学生学籍管理的毕业条件,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符合武汉大学授予学位条件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数总学时学时类型各学期学时学分分配开课学院讲课习题课实验实践上机1 2 3 4 5 6 7 8通识课程一必修010057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 54学生自由选择修习时间政管030018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54 政管0300181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3 54 政管06001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54 政管形势与政策 2 36 学生自由选择修习时间,不计入学位学分国情教育与社会实践 2 36四选一0500001 综合英语1 12 216 A1+A2+A3+A4 外综合英语2 11 198 A2+A3+A4+Bn 外综合英语3 10 180 A3+A4+Bn+Bn 外综合英语4 9 162 A4+Bn+Bn+Bn 外1200001 体育 4 144 按项目学生自由选择修习时间体1200005 军事理论 1 18学生自由选择修习时间,18学时的实践内容归入军事训练军选修交流与写作类(选修2学分)科技写作 2 36 36 2 图学术论文写作 2 36 36 2 文实用写作 2 36 36 2 信管演讲与口才 2 36 36 2 文人文与社会类(选修4学分)学生自由选择课程和修习时间政研究与领导类(选修2学分)政艺术与欣赏类(选修2学分)中国与全球类(选修2学分)通识课程二平台课0801248 走进电世界 1.5 27 20 7 1.5 电气数学与推理类必修高等数学B1 5 9090 5 数高等数学B2 5 9090 5 数五选三0700436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2 36 36 2 数0700808 线性代数B 3 54 54 3 数070076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3 54 54 3 数∧专业基础课程∨0801188 数值计算方法 2 36 36 2数0700148 数学物理方程 2 36 36 2理四选二0700042 C语言程序设计 3 54 36 36 3 计0801853 计算机基础 2 36 27 18 2 计0801542 数据通信与网络 2 36 2 电气0800485 数据库技术 2 36 27 18 2 计自然与工程类必修0700794 大学物理B 6 108 108 3 3 理0800257 机械工程制图C 2 36 36 2 城设实践训练大学物理实验B 1.5 27 54 1 0.5 理工程训练B 0.5 1周0.5 动机电工训练 1 18 36 1 电气选修0801395 工程力学C 2 36 36 2 土建1400241 工程项目管理与监理118 18 1 电气1100167 企业管理概论 1 18 18 1 电气0801600 发电厂动力工程 1 18 18 1 动机0802118电力市场与需求侧管理1.5 27 27 1.5 电气专业课程电气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必修0801736 电路 6.5 117 117 3 3.5 电气0800078 自动控制理论 3 54 54 3 电气0801599 电磁场 3 54 54 3 电气0800132 模拟电子技术 3 54 54 3 电气0800133 数字电子技术 3 54 54 3 电气0800138 电力电子技术 2 36 36 2 电气080006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2 36 36 2 电气0800061 信号与系统 2.5 45 45 2.5电气0801756 电机学 6 108 108 3 3 电气电气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平台课0801758 电气工程基础 5 90 90 3 2 电气0802103 电气工程新技术导论 1 18 18 1 电气必修0800145 电力系统分析 2 36 36 2 电气高电压工程 2 36 36 2 电气0800146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2 36 36 2 电气三选0802105 电力信息技术 2 36 36 2 电气0802106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 2 36 36 2 电气二0802112 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设计2 36 36 2 电气选修∧模块三选一∨电力系统模块0801698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2 36 36 2 电气电力系统运行与调度2 36 36 2 电气变电站自动化 1.5 27 27 1.5 电气直流输电原理及运行1.5 27 27 1.5 电气0802109 配电网运行与分析 1.5 27 27 1.5 电气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模块高电压绝缘技术 2 36 36 2 电气0800144 电力系统过电压 2 36 36 20800143 高电压试验技术 1.5 27 27 1.5 电气0800183 高压电器 1.5 27 27 1.5 电气0800158 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1.5 27 27 1.5 电气电力电子与电能转换技术模块0802113柔性交直流输配电原理及应用2 36 36 2 电气0801465 新能源与分布式发电 2 36 36 2 电气0802115 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 1.5 27 27 1.5 电气0800536 计算机控制技术 1.5 27 27 1.5 电气0802117 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 1.5 27 27 1.5 电气选修电气工程相关技术模块0802116 现代通信系统原理 1.5 27 27 1.5 电气0800067 数字信号处理 1.5 27 27 1.5 电气0802108 电能质量分析 1.5 27 27 1.5 电气08001189 电力系统接地技术 1.5 27 27 1.50802110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技术1.5 27 27 1.5 电气0802111电气设备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1.5 27 27 1.5 电气0802120 电力节能技术 1.5 27 27 1.5 电气0801462 脉冲功率基础 1.5 27 27 1.5 电气专业必1300037 生产劳动-2周1300574 电路综合实验 1.5 27 8 38 20 1 0.5 电气1300578 电子综合实验 1.5 27 12 30 20 1 0.5 电气0801488 电机及电力拖动实验0.5 1周0.5 电气1300733 计算机与通信综合实验0.51周0.5 电气1300734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0.5 1周0.5 电气课程∧集中实践教学∨修1300735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 1 2周0.5 0.5 电气1300736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综合实验1 2周0.5 0.5 电气1300737电力电子及新能源发电综合实验0.5 1周0.5 电气1300738 高电压综合试验与实践 1 2周0.5 0.5 电气1300739信号与自动控制综合实验0.5 1周0.5 电气1300740工程电磁场及高压电器综合实验0.5 1周0.5 电气0801489 生产实习 1 2周 1 电气0801490 毕业设计7 14周7 电气二选一1300741电气工程创新与科研实践1.0 —学生自由选修时间电气1300742 电力工程专业训练 1.0 2周自由选修时间电气选修1300034 社会实践—3周电气1300024 毕业实习 1.0 2周 1.0 电气0801502 大学电工数模竞赛 1.0 -电气0801503 大学电子设计竞赛 1.0 -电气毕业应取得总学分:150 学分(必修学分108.5,选修学分41.5) 通识教育:通识课程一必修学分26,占总学分:17.3% 通识课程二必修学分22.5(其中实践教学环节学分3.0),占总学分:15%专业教育:专业基础课程必修学分31,占总学分:20.7% 专业课程必修学分12,占总学分:8%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必修学分17(其中毕业设计必修学分7),占总学分:11.3%选修课程总学分41.5,占总学分27.7%,其中通识课程一选修学分12。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教学计划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教学计划
计质量
评选标准:设 计内容、创新 性、实用性、
学术水平等
评选流程:学 生提交毕业设 计与论文,指 导老师初审, 专家评审,结
果公示
奖励机制:对 优秀毕业设计 与论文的作者 给予表彰和奖

THANKS
汇报人:
实践环节内容: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实训等,涵盖电力电子、 电机控制、电力系统等领域
实践环节要求:学生需完成一定数量的实验课程和实践环节,掌握相关技 能和知识,并提交实践报告
实验课程与项目要求
实验课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专业实验课程设置 实验项目:实验项目的内容、目的和要求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和格式规范 实验考核:实验考核的方式和标准
实践环节与实验课 程
实验课程设置
实验课程名称: 电路基础实验
实验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实 验
实验课程名称: 数字电子技术实 验
实验课程名称: 电力电子技术实 验
实践环节安排
实验课程设置:针对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实验课程,包括基础实验、 专业实验和综合实验
实践环节目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包括电路分析、 电机与变压器、高低压电器、供配 电系统等。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 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 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
课程简介:电子 技术基础是电气 工程与自动化技 术专业的重要基 础课程,主要介 绍电子器件的基 本原理和应用。
课程内容:课程 内容包括电子器 件的基本原理、 放大电路、数字 电路、模拟电路 等。
Part Three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
电工技术基础
课程简介:电工技术基础是电气工 程与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基 础课程,主要介绍电工技术的基本 概念、原理和应用。

电机学教学大纲-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机学教学大纲-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机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英文名称:Electrical Machinery Theory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3、课程学时:总学时128,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原理》、《工程电磁场》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电机学是电气工程与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分析变压器、直流电机、异步电机和同步电机四类主要电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电磁关系和运行特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为掌握本专业和学习后续课程打下理论基础,并为今后工作中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作好准备。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掌握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变压器的运行特性、分析方法;直流和交流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运行特性、分析方法;掌握机电能量转换原理。

达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具备有关电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44绪论 2学时内容:学习电机学的目的意义,常用的物理概念和定律重点:磁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难点:磁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第一篇变压器 8学时内容: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变压器的基本方程、等效电路、相量图、变压器的运行特性,三相变压器的磁路系统和联结组别,三相变压器空载电动势波形,变压器参数的测定,变压器的并联运行, 变压器的不对称运行,变压器的瞬变过程,三绕组变压器、自耦变压器、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

重点:变压器的基本方程, 等效电路、相量图,变压器的运行特性,三相变压器的联结组别,变压器参数的测定,变压器的并联运行,自耦变压器。

难点:变压器的相量图,三相变压器的联结组别,三相变压器空载电动势波形,变压器的不对称运行。

第二篇交流电机的共同理论问题: 8学时内容:交流绕组的基本要求和分类;三相单层绕组和三相双层绕组;正弦分布磁场下绕组的电动势;非正弦分布磁场下电动势中的高次谐波及其削弱方法;单相绕组的脉振磁动势;三相电枢绕组产生的基波合成磁动势;三相电枢绕组合成磁动势的高次谐波;两相电枢绕组产生的磁动势重点:交流绕组中的感应电动势,单相绕组的脉振磁动势;三相绕组产生的基波合成磁动势;两相绕组产生的磁动势。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13年6月修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学院简介: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其发端源于1934年成立的武汉大学电机工程系。

学院前身为1959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成立的电力工程系,1964年更名为三系,1977年复命名为电力工程系。

2000年四校合并成立新武汉大学,更名为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学院是原国家电力部重点建设学院之一,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是我国电力工业高级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国内外电气工程领域一直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学院目前已建成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包括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建设与运营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六个博士学位授权点,高电压及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及新技术、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技术六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点,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现有“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及“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三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湖北省电气工程一级重点学科,“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等教学平台以及“雷电防护与接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高电压与绝缘技术重点实验室(部级)”、“武汉雷电防护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级)” “高电压大容量开关电器研究开发平台”和“武汉大学智能电网研究院”等科研平台。

本科专业名称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该专业是按国家教育部2012版专业目录设置的电气类宽口径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学院每年招收计划内博士研究生40余名,硕士研究生220余名,本科生340余名。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课程设计及实验 设计说明书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课程设计及实验 设计说明书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1、 题目:220kV 变电所电气部分及线路电流保护设计2、系统接线图:3、原始资料:为满足某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电力的需要,经系统规划设计论证,新建一座220kV 变电所,变电所与系统连接情况如上图所示。

3.1 建设规模3.1.1 本所安装2台120MV A 主变压器。

3.1.2 电压等级 220/110/10kV3.1.3 各电压侧出线回路数 220kV 本期4回 最终4回110kV 本期5回 最终6回 10kV 本期12回 最终16回3.2 各侧负荷情况110kV 侧有2回出线供给远方大型冶炼厂,其容量为50MV A ;其他作为地区变电所进线,其最小负荷与最大负荷之比为0.6。

10kV 总负荷为40MV A ,Ⅰ、Ⅱ类负荷用户占70%;最大一回出线负荷B2×20MV A D为5 MV A ,最小负荷与最大负荷之比为0.65。

3.3 各侧功率因数ϕcos 与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m ax T 分别为 220kV 侧 ϕcos =0.9 m ax T =4800小时/年 110kV 侧 ϕcos =0.85 m ax T =4200小时/年 10kV 侧 ϕcos =0.8 m ax T =4500小时/年 3.4 系统阻抗220kV 侧电源近似为无限大电源系统,以100MV A 为基准容量,归算至本所220kV 母线阻抗为0.021;110kV 侧电源容量为800MV A (学号为单数为火电系统,双数为水电系统,以100MV A 为基准容量,归算至本所110kV 母线阻抗为0.12。

3.5 调压要求:经规划计算认为本所220kV 侧母线电压波动较大,宜采用带负荷调压变压器,10kV 留2回出线为本所无功补偿用。

3.6 气象条件:该地区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年平均气温16℃,绝对最高气温40℃,土壤最热月平均气温18℃,风速为25m/s ,微风风速小于5m/s 。

电子电气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电子电气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电子电气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一、招生对象及学制本专业招收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相同、相近专业毕业生。

全日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数学、外语、微机应用技术、电路分析、电子电路等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电路分析能力。

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毕业后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电子电气技术设备的控制、使用、安装调试、技术管理维护,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运用管理与维护,楼宇自动化及监控系统的工程施工与运用管理,以及电子电气类产品的营销和售后技术服务等实际工作。

三、培养方案通过在校期间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本专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本专业开设了电工学、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力拖动、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工厂供配电、设备电气控制与维修、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及应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及系统、自动检测与传感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专业课。

学生毕业后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为:(一)知识结构1.具有较扎实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

3.具有机械和电气工程的基础知识。

4.掌握电子技术与传感技术基础知识。

5.掌握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

6.具有必要的电气维修与产品营销的基础知识。

7.具有工业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

(二)能力结构1.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2.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计算、辅助设计、管理及控制方面的能力。

3.具有电子电气产品的工艺实施、技术管理能力和良好的协调能力。

4.具有电子电气产品应用的能力。

5.具有操作、维修、安装、调试及改造电子电气设备的能力。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全日制攻读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全日制攻读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430108电气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全日制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培养单位:电气工程学院(207)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本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领域简介电气工程包括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技术、电力建设与运营等学科方向。

1.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方向:电力系统过电压,防雷接地技术,高电压试验技术,高电压绝缘技术,高电压绝缘与测试,电力系统电磁兼容,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技术,高电压新技术。

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究方向: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与信息化,电力市场的运营与支持技术,电能质量控制,新能源及分布式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与灵活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的安全及管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监控,电力建设与运营。

3.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研究方向: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电子装置、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电源技术,电力传动及其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功率变换及其系统理论,电力电子装置故障诊断及电磁兼容,微机测控技术。

4.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研究方向:电机电器的电磁场数值计算与工程应用,电力系统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电力系统过电压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高压输电线路电气设计与防雷技术,高压电晕理论、测试与控制技术,气体放电试验技术,绝缘局放诊断技术,电能质量与用户电力技术,电力系统及设备的LCC管理技术,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工程电介质材料。

(OA自动化)武大电力系统自动化本科课程设置

(OA自动化)武大电力系统自动化本科课程设置
常涌,丁涛
36
电力系统仿真技术
钱洛江
袁荣湘,胡志坚
36
高电压绝缘与检测技术
周文俊
张德赛,田翠华
48
高电压试验技术
关根志
王洪新,王建国
18
电力系统过电压
文习山
鲁铁成,陈柏超,张元芳,蓝磊
36
灵活交流输电系统
陈柏超
田翠华
双语
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王洪新
王建国
36
脉冲功率基础
王莹
喻剑辉王洪新
36
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
90
企业管理概论
崔雪
刘志雄
36
计算机结构与接口
郭红
潘缘,王静,郭俊华,常涌,张江汉
36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宋斌
杨玲君,刘晓莉,刘志雄
36
电力系统分析
向铁元
陈允平,雷庆生,陈红坤,钱珞江,彭辉,龙志君,乔卉,王耘
36
校精品
高电压工程基础
鲁铁成
关根志,喻剑辉,张元芳,张德赛
蓝磊,陶劲松,田翠华
36
电力电子技术
90
必修课
自动控制理论
谈顺涛
邓长虹
向农,胡志坚,樊友平,徐小杰
54
校精品
电磁场
熊元新
文武,李小萍,孔峰,胡钋
45
电路
李裕能
熊元新,夏长征,胡钋,樊亚东,孔峰
117
校精品
电子技术基础
杨同忠
刘燕,王艳玲,柴雅静
81
信号与系统
胡钋
孙云莲,李晓萍,熊元新,樊友平,
文康珍
36
双语
电机学
李自品
刘启胜,应黎明,廖清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表
产劳动,安排
2周,不计学分,具体由学校另行安排时间。

3.社会实践3周,不计学分,由学校或学院安排,一般安排在暑、寒假。

4.电路综合实验、电
践、信号与自动控制综合实验、电磁场与高压电器综合实验由各个教学团队自行设计,独立考核,可分阶段实施;内容包括基础课程教学实验、基于选
学生自由选择修习时间
习时间
学生自由选择修习时间,18学时的实践内容归入军事训练
攻读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类学位的学生,在数学与自然科学领域至少修满4个学分,攻读自然科学类学位的学生,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类至少修满4个
、寒假。

4.电路综合实验、电工实践训练、电子综合实验中,每
36个实验学时计1学分。

5.计算机与通信综合实验、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电力系统继括基础课程教学实验、基于选修课程设计的综合实验、创新实验以及关键课程的课程设计。

6.电气工程创新与实践训练主要包括大学生创新项目研究以

专业基础课程必修学分43.5,
专业课程必修学分11,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必修学分19.5, 占总学分:13%
选修课程总学分45 占总学分30 学生自由选修时间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