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材产地系列介绍

合集下载

中药产地

中药产地

大宗品种当前主产区:四川道地药材(川芎,白芷,泽泻,麦冬,黄连,马蹄大黄,川贝母)安徽道地药材(白芍,白芷,白术)河北道地药材(北沙参,山药,白术)广西道地药材(山药,巴戟,郁金,泽泻,良姜,八角)福建道地药材(太子参)陕西道地药材(元胡,天麻)湖南道地药材(玉竹,百合)浙江道地药材(白术,元胡,浙贝母)云南道地药材(三七,红花,草果,茯苓,重楼)山西道地药材(生地,熟地,黄芩,黑苍术)甘肃道地药材(当归,党参,黄芪,板蓝根,大黄,甘草)东北道地药材(人参,细辛,五味子,平贝母)新疆道地药材(红花,枸杞,甘草)宁夏道地药材(枸杞)贵州道地药材(薏苡仁,太子参)内蒙道地药材(枸杞,黄芩,甘草)当归:甘肃省岷县、渭源县、漳县、宕昌县、康乐县、临潭县、卓尼县;云南省沾益县、鹤庆县秦艽:(野生)四川省甘孜县、德格县、色达县、炉霍县、小金县、金川县、阿坝县;西藏自治区江达县、察雅县、芒康县;青海省达日县、班玛县、久治县,河南县;甘肃省玛曲县、碌曲县、卓尼县、迭部县(家种)云南省玉龙县、维西县;甘肃省卓尼县、迭部县、舟曲县、碌曲县、玛曲县、夏河县、环县、临谭县、岷县、漳县、肃南县八角: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岑溪市、苍梧县、蒙山县、藤县、北流县、桂平市、平南县、上林县、防城县、金秀县、凌云县、风山县、田林县、那坡县、宁明县;云南省富宁县、西畴县、屏边县干姜:云南省罗平县、师宗县;贵州省兴义市、兴仁县;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隆林县;山东省沂南县、郯城县、苍山县、莒南县、沂水县、蒙阴县、平邑县、临沭县薏苡仁:贵州省兴仁县、晴隆县;云南省孟连县、澜沧县草果:云南省绿春县、金平县、麻栗坡县、马关县、腾冲县、盈江县、福贡县龙胆草:云南省云县、凤庆县、耿马县、景东县;辽宁省清源县、新宾县三七:云南省文山县、砚山县、马关县、丘北县、弥勒县、蒙自县、泸西县砂仁:云南省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广东省封开县、阳春县(阳春砂);广西省隆安县;海南省历史老照片不能说的秘密慈禧军阀明末清初文革晚清乌梅:四川省邛崃市、马边县、大邑县、崇州市、盐源县、木里藏族自治县、稻城县、冕宁县;云南省洱源县、巍山、腾冲县、大姚县;福建省长汀县,上杭县,政和县,邵武市、顺昌县。

中药材产及分布

中药材产及分布

中药材产及分布中药材产地及分布人参: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河北北部的深山中。

辽宁和吉林有大量栽培。

野生的称\野山参\;栽培的称\园参\。

如将幼小的野山参移植于田间,或将幼小的园参移植于山野而成长的人参,称为\移山参\。

人参按加工法主要分红参类、糖参类、生晒参类及其它类4种。

园参商品:主产吉林,其次为辽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地。

野山参: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

移山参: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

朝鲜人参、朝鲜红参:主产朝鲜、韩国。

东洋参:指日本的人参栽培品,分红参和白参两种。

(1)野山参:产量稀少,主要在长白山区以及小兴安岭地区偶尔发现。

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少有发现。

(2)林下参、园参:中国吉林主产;辽宁的桓仁、新宾、凤城、铁岭、抚顺等地也产;黑龙江的铁力、伊春、东宁、牡丹江等地也产。

西洋参:原产北美,我国亦有栽培。

主产美国、加拿大及法国。

我国东北及北京、西安、江西等地有栽培。

1975年以后,我国陆续从美国引进几批种子,分别在吉林、辽宁、黑龙江、陕西、江西、贵州、云南、河北、山东、安徽以及福建等省引种栽培成功,其中东北三省、陕西秦巴山区普遍栽培,尤其是福建、云南等高海拔山区的引种成功,为我国西洋参栽培区域向低纬度范围扩大生产提供了依据。

党参:分布东北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等地。

由于产地不同,有西党、东党、潞党等三种。

西党:主产陕西、甘肃。

东党:主产东北等地。

潞党:主产山西,多为栽培品。

野生于山西五台山等地者称\台党\。

川党:产四川、湖北等地。

非药典品中:管花党参(又名甜党、叙党,产四川、贵州);绿花党参(产四川);秦岭党参(又名大头党参,产陕西、甘肃);新疆党参(产新疆);柴党(产四川、甘肃)。

球花党参:产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

灰毛党参:青海、四川、西藏等地。

明党参:1、明党参:主产江苏、安徽、浙江等地。

2、粉沙参:主产浙江、江苏等地。

拳参:拳参:分布华北、西北及河南、湖北、山东、江苏、浙江。

中国十大道地药材的产区介绍

中国十大道地药材的产区介绍

中国十大道地药材的产区介绍1、江南药产区:江南药包括湘、鄂、苏、皖、闽、赣等淮河以南省区所产药材。

江南湖泊纵横,素称鱼米之乡,道地药材品种较多。

湘鄂地区出产的著名药材有安徽亳菊、滁州滁菊、歙县的贡菊、铜陵牡丹皮、霍山石斛,宣州木瓜;江苏的苏薄荷、茅苍术、石斛、太子参、蟾酥等;福建的建泽泻、建厚朴、闽西乌梅(建红梅)、蕲蛇、建曲;江西清江枳壳,宜春香薷,丰城鸡血藤、泰和乌鸡;湖北大别山茯芩,鄂北蜈蚣,江汉平原的龟甲、鳖甲,襄阳山麦冬、板桥党参,鄂西味连和紫油厚朴、长阳资丘木瓜、独活,京山半夏;湖南平江白术,沅江枳壳,湘乡木瓜,邵东湘玉竹,零陵薄荷,零陵香、湘红莲、汝升麻等。

2、云贵药产区包括云南、贵州所产的药材。

云药包括滇南和滇北所产的道地药材。

滇南为我国少有的静风区,出产诃子、槟榔、儿茶等;滇北出产云茯苓、云木香、冬虫夏草等;处于滇南、滇北之间的文山、思茅地区以盛产三七并闻名于世,此外尚有云黄连、云当归、云龙胆、天麻等。

云南的雅连、云连占全国产量的绝大部分;云苓体重坚实,个大圆滑、不破裂;天麻体重、质坚、色黄色、半透明;半夏个圆、色白似珠,称“地珠半夏”。

本地区特产野生药材有穿山甲、蛤蚧、金钱白花蛇,红豆蔻、广防已、木鳖子、鸡血藤、广豆根、巴豆、骨碎补等。

贵药是以贵州为主产地的道地药材。

贵药多生长在地形崎岖的高原、山岭、河谷、丘陵和盆地,尤以苗岭、梵净山、大娄山区为多,本地出产的著名道地药材有天麻、杜仲、天冬、吴茱萸、雄黄、朱砂等。

3、北药产区:北药通常指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等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

主要有北沙参、山楂、党参、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酸枣仁、远志、黄芩、赤芍、知母、枸杞子、阿胶、全蝎、五灵脂等。

山西潞党参皮细嫩、紧密、质坚韧;河北酸枣仁粒大、饱满、油润、外皮色红棕;河北连翘身干、纯净、色黄壳厚;河北易县,涞源县的知母肥大、柔润、质坚、色白、嚼之发黏,称“西陵知母”;山东东阿阿胶驰名中外。

药材故乡汇总

药材故乡汇总

药材故乡汇总
华夏中国,地域辽阔,药源丰富,许多地方因其地道药材而名闻天下,其质地纯正,疗效显著,产量高精,常被医药家誉为上乘,产地则冠以“某某药材之乡”。

追根寻源,名药故乡在哪里?现列举部分如下:1.人参之乡:吉林抚松县;
2.三七之乡:云南文山州;
3.黄连之乡:四川石柱县;
4.党参之乡:山西长治市;
5.当归之乡:甘肃省岷县;
6.川芎之乡:四川省灌县;
7.黄芪之乡:山西浑源县;
8.甘草之乡:內蒙杭锦旗;
9.枸杞之乡:宁夏回族中宁
10.天麻之乡:贵州毕节县;
11.二花之乡:山东平邑县;
12.阿胶之乡:山东东阿县;
13.山药之乡:山西平遥县;
14.茯苓之乡:湖北罗田县;
15.首乌之乡:广东德庆县;
16.木瓜之乡:安徽宣城县;
17.白芍之乡:安徽亳州市;
18.山楂之乡:河南省林县;
19.琥珀之乡:河南西峡县;
20.枳壳之乡:江西清江县;
21.玄胡之乡:浙江东阳县;
22.杭菊之乡:浙江桐乡县;
23.白芷之乡:四川遂宁县;
24.川贝之乡:四川松潘县;
25.附子之乡:四川江油县;
26.白术之乡:浙江磐安县;27.栝楼之乡:山东长清县;
28.桂花之乡:湖北咸宁县;
29.地黄之乡:河南焦作市;
30.牡丹之乡:山东荷泽市;
31.川膝之乡:四川天全县;
32.淮膝之乡:河南焦作市;
33.核桃之乡:山西省古县;
34.玫瑰之乡:山东平阴县;
35.红枣之乡:山西稷山县;
36.银耳之乡:四川道江县;
37.北沙参之乡:山东莱阳; 38.珍珠之乡: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县。

十大道地药材产区

十大道地药材产区

道地药材产区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环境条件变化大,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一批适合本地条件的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与地域是不可分的,根据我国中药资源的分布区域和主要药材10大道地产区介绍如下:(一)关药产区关药通常指东北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

著名关药有人参、鹿茸、防风、细辛、五味子、关木通、刺五加、黄柏、知母、龙胆、哈蟆油等。

所产人参占全国人参产量的99%,人参加工品边条红参体长、芦长、形体优美;辽细辛气味浓烈、辛香;北五味肉厚,色鲜、质柔润;关龙胆根条粗长、色黄淡;防风主根发达,色棕黄,被誉为“红条防风”;梅花鹿茸粗大、肥、壮、嫩、茸形美、色泽好;哈蟆油野生蕴藏量占全国99%。

(二)北药产区北药通常指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等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

主要有北沙参、山楂、党参、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酸枣仁、远志、黄芩、赤芍、知母、枸杞子、阿胶、全蝎、五灵脂等。

山西潞党参皮细嫩、紧密、质坚韧;河北酸枣仁粒大、饱满、油润、外皮色红棕;河北连翘身干、纯净、色黄壳厚;河北易县,涞源县的知母肥大、柔润、质坚、色白、嚼之发黏,称“西陵知母”;山东东阿阿胶驰名中外。

(三)怀药产区怀药泛指河南境内所产的道地药材。

河南地处中原,河南的怀药分南北两大产区, 产常用药材300余种,有著名的“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以及密(县)银花、茯苓、红花、全蝎等。

(四)浙药产区浙药包括浙江及沿海大陆架生产的药材,狭义的浙药系指“浙八味”为代表的浙江道地药材如白术、杭白芍、玄参、延胡索、杭菊花、杭麦冬、山茱萸、浙贝母,以及温郁金、温厚朴、天台乌药等。

浙江地处亚热带,产常用药材400余种。

(五)江南药产区江南药包括湘、鄂、苏、皖、闽、赣等淮河以南省区所产药材。

江南湖泊纵横,素称鱼米之乡,道地药材品种较多。

湘鄂地区出产的著名药材有安徽亳菊、滁州滁菊、歙县的贡菊、铜陵牡丹皮、霍山石斛,宣州木瓜;江苏的苏薄荷、茅苍术、石斛、太子参、蟾酥等;福建的建泽泻、建厚朴、闽西乌梅(建红梅)、蕲蛇、建曲;江西清江枳壳,宜春香薷,丰城鸡血藤、泰和乌鸡;湖北大别山茯芩,鄂北蜈蚣,江汉平原的龟甲、鳖甲,襄阳山麦冬、板桥党参,鄂西味连和紫油厚朴、长阳资丘木瓜、独活,京山半夏;湖南平江白术,沅江枳壳,湘乡木瓜,邵东湘玉竹,零陵薄荷,零陵香、湘红莲、汝升麻等。

中药材的种类产地大全

中药材的种类产地大全

中药材的种类产地大全中药材是中国传统药物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指的是用于治疗疾病和调理身体的天然草药。

中药材种类繁多,每种中药材都有其特定的产地。

以下是中药材的种类和其产地的详细介绍。

一、花草类1. 菊花:主要产地有四川、浙江、湖南等地。

2. 紫花地丁:主要产地有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3. 金银花:主要产地有江苏、浙江、湖南等地。

4. 蔷薇花瓣:主要产地有陕西、河南、湖南等地。

5. 木槿花:主要产地有江苏、浙江、湖南等地。

二、根茎类1. 防风:主要产地有山东、甘肃、辽宁等地。

2. 半枝莲:主要产地有四川、湖北、江西等地。

3. 黄芪:主要产地有甘肃、陕西、山西等地。

4. 柴胡:主要产地有河南、四川、湖南等地。

5. 白术:主要产地有山东、河北、湖北等地。

三、果实类1. 陈皮:主要产地有广东、福建、广西等地。

2. 枸杞子:主要产地有宁夏、青海、云南等地。

3. 茯苓:主要产地有福建、湖南、广西等地。

4. 枳实:主要产地有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5. 柿蒂:主要产地有山东、河南、河北等地。

四、树皮类1. 青皮:主要产地有湖南、四川、湖北等地。

2. 桑白皮:主要产地有河南、陕西、山东等地。

3. 肉桂:主要产地有广东、福建、广西等地。

4. 槟榔皮:主要产地有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5. 乌梅:主要产地有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五、动物类1. 人参:主要产地有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

2. 鳖甲:主要产地有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3. 蜂蜜:主要产地有山东、河南、江苏等地。

4. 珍珠:主要产地有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5. 熊胆:主要产地有吉林、黑龙江、辽宁等地。

以上只是中药材的种类和一些主要产地的简单介绍,实际上中药材的种类繁多,产地也非常广泛。

中药材的产地往往与气候、土地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产地的不同也会直接影响中药材的品质。

中药材的种类和产地对于研究和生产中药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中药材在治疗疾病和调理身体方面具有不同的功效,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十大道地药材产区

十大道地药材产区

道地药材产区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环境条件变化大,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一批适合本地条件的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与地域是不可分的,根据我国中药资源的分布区域和主要药材10 大道地产区介绍如下:(一)关药产区关药通常指东北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

著名关药有人参、鹿茸、防风、细辛、五味子、关木通、刺五加、黄柏、知母、龙胆、哈蟆油等。

所产人参占全国人参产量的99%,人参加工品边条红参体长、芦长、形体优美;辽细辛气味浓烈、辛香;北五味肉厚,色鲜、质柔润;关龙胆根条粗长、色黄淡;防风主根发达,色棕黄,被誉为“红条防风”;梅花鹿茸粗大、肥、壮、嫩、茸形美、色泽好;哈蟆油野生蕴藏量占全国99%。

(二)北药产区北药通常指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等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

主要有北沙参、山楂、党参、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酸枣仁、远志、黄芩、赤芍、知母、枸杞子、阿胶、全蝎、五灵脂等。

山西潞党参皮细嫩、紧密、质坚韧;河北酸枣仁粒大、饱满、油润、外皮色红棕;河北连翘身干、纯净、色黄壳厚;河北易县,涞源县的知母肥大、柔润、质坚、色白、嚼之发黏,称“西陵知母”;山东东阿阿胶驰名中外。

(三)怀药产区怀药泛指河南境内所产的道地药材。

河南地处中原,河南的怀药分南北两大产区, 产常用药材300 余种,有著名的“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以及密(县)银花、茯苓、红花、全蝎等。

(四)浙药产区浙药包括浙江及沿海大陆架生产的药材,狭义的浙药系指“浙八味”为代表的浙江道地药材如白术、杭白芍、玄参、延胡索、杭菊花、杭麦冬、山茱萸、浙贝母,以及温郁金、温厚朴、天台乌药等。

浙江地处亚热带,产常用药材400 余种。

(五)江南药产区江南药包括湘、鄂、苏、皖、闽、赣等淮河以南省区所产药材。

江南湖泊纵横,素称鱼米之乡,道地药材品种较多。

湘鄂地区出产的著名药材有安徽亳菊、滁州滁菊、歙县的贡菊、铜陵牡丹皮、霍山石斛,宣州木瓜;江苏的苏薄荷、茅苍术、石斛、太子参、蟾酥等;福建的建泽泻、建厚朴、闽西乌梅(建红梅)、蕲蛇、建曲;江西清江枳壳,宜春香薷,丰城鸡血藤、泰和乌鸡;湖北大别山茯芩,鄂北蜈蚣,江汉平原的龟甲、鳖甲,襄阳山麦冬、板桥党参,鄂西味连和紫油厚朴、长阳资丘木瓜、独活,京山半夏;湖南平江白术,沅江枳壳,湘乡木瓜,邵东湘玉竹,零陵薄荷,零陵香、湘红莲、汝升麻等。

中国十大道地药材产地

中国十大道地药材产地

中国十大道地药材产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自古以来,中医药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草药作为中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治疗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地理条件的差异,决定了每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道地药材产地。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十大道地药材产地,让我们一同探索这些宝贵的天然资源。

一、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丽江纳西族药材产地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地处滇西北,气候温和,地形复杂多变,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

这里盛产多种名贵中草药,如丽江古城牛黄、雪莲、黄芪和红景天等药材。

这些草药因其质地纯正、品质优良而成为中药材市场中备受追捧的货品。

二、四川绵竹市——川芎产地四川省绵竹市是名贵中草药川芎的主要产地之一。

优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使得这里的川芎品质上乘,被誉为“中药之皇”。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功效,在中药制剂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三、贵州毕节市——贵州川贝产地贵州毕节市位于中国贵州省西南部,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这里的气候湿润,土质疏松,是川贝的产地之一。

川贝为贵重的草本植物,具有清热润肺、平喘止咳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四、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药材产地湖北恩施州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境内山清水秀,生物资源丰富。

这里是世界着名的草药和中药材产区,如恩施党参、川楝子和金线莲等。

这些药材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备受医药界有关专家的研究和推崇。

五、山西大同市——山西制何产地山西省大同市拥有辽阔的石炭资源和特殊的地理环境,是制何的主要产地之一。

制何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六、福建武夷山市——武夷山产地福建省武夷山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被誉为“中国之茶都”。

武夷山是名贵的中草药产地,盛产石斛、铁皮石斛、党参和黄精等多种药材。

其中,武夷山石斛因其品质优良而享有盛誉,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养生和药物制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药材产地系列介绍(6)---贵州
2009年04月18日 11:21
一、概况
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东部。

面积17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144万,辖9个地、州、市,87个县、市、区。

二、自然环境
全省统称贵州高原,隆起在四川盆地和广西盆地之间,海拔约1,0 00米,地势西部较高,中部稍低。

高原山地占全省总面积的87﹪,丘陵占10﹪,盆地占3﹪。

境内北有大娄山脉,南有苗岭山脉;东有武陵山脉。

主要河流有乌江、赤水河、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等。

本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绝大部分地区四季不甚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湿润温和,阴雨天多。

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4~6℃,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0~28℃。

≧10℃积温2,700~5,520℃。

无霜期260~280天;年降水量1,100~1,500毫米。

土壤以黄壤为主,依次为石灰土、红壤、黄棕壤、紫色土、山地灌丛草甸土、赤红壤、红褐土及水稻土。

植被类型复杂多样,北部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西部为半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及次生针叶林,南部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东部为湿润性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次生针叶林。

三、药材资源
据调查统计,全市有药用植物3,927种,药用动物289种,矿物药78种,共计4,294种。

药材资源分布:
黔东北低山丘陵:武陵山脉自东北向西南延伸,其主峰梵净山为著名自然保护区。

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热量充足,降雨较多,森林
资源丰富。

家种药材主要有吴茱萸、杜仲、天麻、厚朴、半夏、白朮、麦冬等;野生药材主要有金银花、百合、天冬、白及、黄精、钩藤、续断、五倍子、何首乌、金果榄等;动物药材有鳖甲、乌梢蛇、蕲蛇、灵猫香等;矿物药材有朱砂、雄黄等。

黔东南低中山丘陵:以低中山为主,东部西部起伏较小,森林覆盖面积达33﹪以上,中部有雷公山自然保护区。

气候温暖湿润。

家种药材主要有茯苓、杜仲、厚朴、菊花、山药、瓜蒌、黄柏、桔梗等;野生药材主要有何首乌、南沙参、龙胆、白及、天冬、黄精、天麻、前胡、钩藤、通草、山慈菇、射干等;动物药材有穿山甲、乌梢蛇、蕲蛇等;矿物药材有朱砂、石膏等。

黔南山原山地河谷:以中低山、河谷为主。

夏季炎热.冬季温暖。

雨热同季,无霜期长。

家种药材主要有杜仲、砂仁、艾纳香、通草、木蝴蝶、乌梅、木瓜、桔梗、三七、木鳖子等;野生药材主要有马槟榔、通草、木蝴蝶、石斛、何首乌、续断、黄精、五倍子、南沙参、桔梗、龙胆、姜黄、金银花、桃仁、百部、白及、仙茅等;动物药材有麝香、穿山甲、乌梢蛇等。

黔西高原山地:高原破碎、地貌切割,相对高差大。

气候悬殊,河谷温暖、山地温凉、高原寒冷,植被呈多样性。

家种药材主要有杜仲、厚朴、天麻、党参、川牛膝、姜黄、乌梅、桃仁、三七等;野生药材主要有天麻、天冬、黄精、茯苓、续断、天南星、黄芩、何首乌、五倍子、独活、半夏、南沙参、龙胆、白及、草乌、玉竹、赤芍、秦艽、防风、山慈菇等;动物药材主要有麝香、穿山甲、牛黄、乌梢蛇等。

黔西北中山山地丘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因地形地貌复杂,形成多种生态环境和多样局部小气候。

家种药材主要有杜仲、厚朴、黄柏、党参、吴茱萸、云木香、薏苡仁、白朮、乌梅、泽泻、火麻仁等;野生药材主要有天麻、黔党参、雨沙参、天冬、白及、何首乌、金银花、五倍子、石斛、山慈菇、续断、黄精、茯苓、独活、川牛膝、天南星、玄参、猪苓、防风、前胡、钩藤等;动物药材有麝香、牛黄、乌梢蛇等;矿物药材有石燕、硫黄、滑石、寒水石等。

黔北山原山地:北部以中山峡谷较多,南部以低山丘陵和宽谷盆地为主。

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无霜期较长。

气温较高。

家种药材主要有杜仲、厚朴、黄柏、吴茱萸、金银花、白芍、白芷、黄连、桑白皮、玄参、栀子等;野生药材主要有五倍子、天冬、续断、百合、石斛、葛根、白及、何首乌、南沙参、雷丸、黄精、天花粉、夏枯草、草乌等;动物药材有九香虫、乌梢蛇、蕲蛇、土鳖虫、麝香等;矿物药材有朱砂、水银、雄黄.石膏、芒硝等。

黔中山原山地:位于本省中部。

地形起伏较大,间有山间平原。

气候湿润温和、水热资源丰富。

家种药材主要有天麻、杜仲、厚朴、黄柏、西洋参、鱼腥草、干姜、木瓜、山药;野生药材主要有何首乌、草乌、威灵仙、南沙参、续断、半夏、天冬、射干、五倍子、石菖蒲、白及、前胡、栀子、桔梗、大黄、夏枯草、苍耳子等;动物药材有麝香、穿山甲、牛黄、乌梢蛇等;矿物药材有石燕、石膏、滑石、花蕊石、鹅管石、赭石等。

四、利用现状
栽培、养殖药材近百种。

年种植面积2万多亩,年产量50万公斤。

收购药材350种。

年收购量1,100万公斤。

五、主产品种
天麻:地道药材。

主产遵义、毕节、贵阳等地、市。

以个大体重、质坚实、色黄白、半透明。

享有“贵天麻”之美誉。

省内已建成多处生产基地。

杜仲:地道药材。

50年代就在遵义县建有国营杜仲林场,全省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主产遵义、湄潭、正安等地,以片张厚大、平整、色泽暗紫、无粗皮、断面胶丝如棉而着称。

吴茱萸:主产铜仁、遵义地区。

栽培历史悠久。

商品表面绿褐、气香浓郁。

本省年产量占中国20﹪以上。

居首位。

五倍子:地道药材。

全有广泛分布,主产遵义、铜仁、黔东南等地、州。

本省年收购量居中国首位。

朱砂:地道药材。

主产万山特区。

具有纯净无杂质、颜色鲜红、具金刚石般光泽的特色。

产量、质量均为中国之冠。

天冬:地道药材。

主产遵义、毕节、黔西南等地、州。

商品个大、体重、肥壮、去皮净、色黄白、油润、呈半透明状。

本省年收购量居中国第二位。

南沙参: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以遵义、铜仁、黔南等地、州为多。

收购量大,多销省外。

通草:主产望谟、罗甸、兴义、务川等县。

商品加工精细,色白、体轻,分通方、通片、通花等规格。

天然冰片:本省特产。

系菊科植物艾纳香的叶经加工精制而成。

主产罗甸、望谟两县。

以片薄如羽、色白如雪、透明加冰、气味辛凉而浓烈、捏之成粉、烧后无渣者佳。

石斛:主产兴义、安龙、罗甸、赤水、习水等县。

习称黄草,干货分大、中、小三类,亦有鲜石斛供应市场。

除上述品种外,黄柏、桔梗、半夏、黄精、茯苓、续断、钩藤、马槟榔、木蝴蝶、何首乌、白及、草乌、雷丸、金银花、白芍、天南星、麝香、穿山甲、雄黄等药材也有一定的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