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简便计算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22~24页例4,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五第1题。

教学目标1经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发现运算律培养探索、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理解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对乘法分配律进行正向和逆向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探索新知出示例4。

(1)出示问题情景,解决问题。

你从情景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养鸡场共有多少只鸡"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口答信息,然后**列式计算)全班汇报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师板书:(50+30)×75 50×75+30×75=80×75 =3750+2250=6000(只) =6000(只)(2)比较两种解法,发现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举出生活中的类似例子。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板书:(50+30)×75=50×75+30×75(3)在计算中比较并发现乘法分配律。

算一算,比一比。

(3+2)×35=3×35+2×35= 3×(4+6)=3×4+3×6=(13+12)×4=13×4+12×4=比较每排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每排的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吗学生**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板书:(3+2)×35=3×35+2×35 3×(4+6)=3×4+3×6(13+12)×4=13×4+12×4教师:谁还能举出符合这个规律的例子(学生举例)教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几组算式所反映的规律(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这叫乘法分配律。

小学数学《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数学《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数学《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小学数学《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1、在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整数乘法计算的一些简便计算。

2、根据符号和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师:俗语说,温故而知新。

要想学好今天的知识,必须先来复习乘法的3条定律。

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师:你能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教师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然后选择适合这节课的问题展示在屏幕上,并让学生口头表述算式。

屏幕出示:问题1:一共买了多少个乒乓球?问题2:买乒乓球一共花了多少钱?(1)小组交流:屏幕出示小组活动的要求:a独立写出计算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内讨论,记录员负责汇总组员的方法。

b评出小组内最简便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2)全班汇报:师:请展示你们小组最简便的方法是哪种?理由是什么?预设:可能有其它组也赞成这种方法最简便的,因此可以先让其它组的同学也来说说简便的理由。

然后再让不赞成的同学来说说不同的简便方法以及理由。

(3)师生小结:在这道题目中,出现了一个因数是25,看见25就要想到25 4=100,因此要把36拆成4 几,然后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比较简便。

师:老师考考大家,你能用刚才学到的简便方法计算25 48吗?教师巡视课堂,然后投影学生的一些不简便的做法或错误的做法,组织学生评价。

例如25 (40+8)25 (50-2)师:请同学们回顾25 36,25 48的简算过程,我们第一步先怎么做?第二步又怎样做?师引导小结:一观察符号和数字的特点,二选择拆分的方法,三选择运算定律,四计算和检查25 36 25 36 25 36= 25 4 9 = 100 4 36 =25 (30+6)= 100 9 =100 36 4 =25 30+25 6= 900 =3600 4 =750+_0= 900 = 900。

乘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乘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乘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第一篇:乘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第8课时乘、除法的简便计算一、教学内容:乘、除法的简便计算P29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解题算法的多样化。

2、过程与方法:在选择合理的、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的过程中,体验乘法运算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观察能力、类推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解题算法的多样化。

难点: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或相除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口算。

4×( ) =12 100÷( )=25 4×( )=32 1000÷( )=1252×5= 50×2= 25×4= 8×125= 125×80= 40×25= 刚才的口算题,你们很快就算出了结果,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哪三对好朋友呢?(想)教师板书:5×2= 25×4= 125×8= 请同学们要牢记这三对好朋友,一会儿它要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2、简便计算。

5×13×432×(20224) 5×99+5让学生说一说简便计算的方法和计算的过程。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乘、除法的简便计算。

(二)探索发现1、教学例8。

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师生交流后,教师可选择重要问题进行解决。

(1)解决问题: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学生尝试计算,探索简算方法。

师:我们先来研究12×25应该怎么算更简便些。

展示交流各种算法,并说明算理。

交流预设:方法一:12×25 =(3×4)×25 =3×(4×25)=3×100 =300(个) 方法二:12×25 ‘ =(10+2)×25=10×25+2×25 =250+50 =300(个) 方法三:12×25=12×(100÷4) =12×100÷4 =120224 =300(个)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在计算25×12时,方法一把12写成4与3的乘积,目的是4个25的乘积是100,可得25×12=25×4×3=100×3=300;方法二是把12写成10与2的和,目的是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先计算10个25是多少,再计算2个25是多少,最后把计算的结果相加。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教案【第1篇】《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四下P44,例4教学设想:本单元教材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通过一些典型的、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例子,体现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

这一小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后,新教材所特有的。

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

结合教材的特点,本课教学的目标定位和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下几点:1、让实际问题的生活背景成为学生理解简便算法及算理的经验支撑。

在问题一“一共有多少个羽毛球?”的解决中,象12×25=12×100÷4这种算法,学生可能较难理解,这时候我认为就应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借助情景意义的支撑,用实物来向学生展示每一步的算理,以此帮助学生理解,突破这个难点。

2、注重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于问题的解决,特别是问题一的解决,我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探索不同算法。

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充分的发表各自的见解,尽可能使个别学生的创见为其他同学共享。

3、体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在问题的解决中,呈现学生不同的算法,体现集体的智慧。

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以达到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这个目标。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乘除混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简便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及算理的理解。

乘法简便运算学习教案

乘法简便运算学习教案

=360÷36+108÷36 =450÷15-75÷15
=10+3
=30-5
=13
=25
第20页/共42页
第二十一页,共42页。
练习(liànxí)2
计算(jìsuàn)下面各题: 1.(720+96)÷24 2.(4500-90)÷45 3. 6342÷21 4. 8811÷89 5.
73÷36+105÷36+146÷36 6.(1000第021页-/共42页1000-100-
=10÷0.4
=25
同一(tóngyī)等级的运算中,如需 交换位置时,别忘了把前面的符 号一起带走。
第36页/共42页
37 第三十七页,共42页。
(1)4.8÷2.4=4.8÷(6 )÷(0.4 ) ( 6 )×(0.4 )
(2)4.5÷1.8=4.5÷(0.3 )÷6( ) (0.3)×(6 )
②3300÷25=(3300×4)÷(25×4) =13200÷100=132
③ 44000÷125=(44000×8)÷(125×8)
=352000÷1000=352
第18页/共42页
第十九页,共42页。
计算(jìsuà练n)习下(面li各à题n:xí)1
1、450÷25 2、525÷25 3、3500÷125 4、10000÷625 5、49500÷900 6、9000÷225
习题(xítí)3 计算① 29×19+29×81 ②37×12+37×13+37×4+37
第13页/共42页
第十四页,共42页。
3.应用(yìngyòng)乘法分配律。
例4 计算(jìsuàn)① 123×101 ② 123×99 解:①式=123×(100+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巧用计算法则,简化乘法计算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巧用计算法则,简化乘法计算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巧用计算法则,简化乘法计算一、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的乘法计算方法。

2.理解和掌握巧用计算法则简化乘法计算。

3.培养学生的快速计算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1.简化乘法计算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快速计算能力三、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数学》年级上册。

2、黑板、粉笔、计算卡片3、课件PPT4、练习卷1、总体设计本堂课主要以乘法的运算为教学内容,教师要简述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计算方法。

主要是教授巧用计算法则简化乘法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高效的乘法计算方法,并培养他们的快速计算能力。

2、教学内容(1)基本的乘法计算方法教师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以及黑板上的演示,向学生介绍了基本的乘法计算方法。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教师提出了一些有趣的乘法计算问题,并让学生自己去计算。

(2)巧用计算法则简化乘法计算在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乘法计算方法后,教师向学生介绍了巧用计算法则简化乘法计算的方法。

教师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这种方法的具体实现方法。

教师还通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种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快速计算能力。

本次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演示、示范、课堂练习等。

教师还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4、教学评价本次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基本和高效的乘法计算方法,增强了他们的快速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实现了教学目标。

教师通过课堂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评价,并指出需要继续加强的地方。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基本和高效的乘法计算方法,并帮助他们提高了快速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课堂气氛融洽,实现了教学目标。

但是,教师把乘法的知识点分拆过于细,对于数学思维能力差的同学教师应该进行指导和提醒,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优秀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优秀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优秀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优秀教案第【1】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

小学生分数乘法的数学教案,我们来看看。

教具、学具准备1. 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 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 cm、宽10 cm的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谈话,以学校粉刷教室或家庭装修新房等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入。

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给出条件: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

师: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以分数乘整数的问题作研究内容,如“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师:怎样列式?(板书1/5×4)师:列式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用乘法?(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怎样计算。

师:我们解决了4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么1/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出示问题)怎样列式?依据是什么?学生讨论汇报。

(根据“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的列式类推出,或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可以列出1/5×1/4)。

板书算式。

师:(结合板书讲解)我们已经知道求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4个1/5是多少。

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

那么1/5×1/4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二、操作探究计算算理1笔合旅嫖颐抢刺教址质?乘分数怎样计算。

我们每人准备了一张纸,把它看作这面墙,先在纸上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应该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学生操作。

学生交流是怎样涂的?(用折或量、分的方法把纸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如下图)师:我们已经知道,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

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数学教案设计

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数学教案设计

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 难点: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
(1) 定义和解释乘法分配律。

(2) 分析和讨论乘法分配律的特性。

(3)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实践活动: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尝试使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师在旁指导。

4. 总结回顾: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乘法分配律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运用乘法分配律的例子。

5.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以巩固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练习效果:检查学生的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评估他们对乘法分配律的掌握情况。

3. 测试反馈:定期进行小测验或考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

五、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测试结果,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四下P44,例4
教学设想:
本单元教材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通过一些典型的、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例子,体现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

这一小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后,新教材所特有的。

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

结合教材的特点,本课教学的目标定位和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下几点:
1、让实际问题的生活背景成为学生理解简便算法及算理的经验支撑。

在问题一“一共有多少个羽毛球?”的解决中,象12×25=12×100÷4这种算法,学生可能较难理解,这时候我认为就应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借助情景意义的支撑,用实物来向学生展示每一步的算理,以此帮助学生理解,突破这个难点。

2、注重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于问题的解决,特别是问题一的解决,我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探索不同算法。

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充分的发表各自的见解,尽可能使个别学生的创见为其他同学共享。

3、体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在问题的解决中,呈现学生不同的算法,体现集体的智慧。

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以达到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这个目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乘除混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简便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及算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
12×25 = 12×100÷4的算理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1、口答。

字母表示乘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性质,学生文字叙述内容。

(课件出示)a×b=b×a a×(b×c)=a×(b×c)
a×(b+c)=a×b+a×c a÷b÷c=a÷(b×c)
2、填空
12=4×( ) 25=100÷()
32=4×() 125=1000÷()
二、学习新知学习例4
(一)出示例4情境图
1、看图,交流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指导理解:一打就是12个。

3、根据获得的数学信息,我们可以解决怎样的数学问题?
4、根据学生的叙述,提出问题: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二)分析解决问题
1、理解题意
要求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

根据描述得出:王老师买了25筒羽毛球,毎筒羽毛球12个,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2、方法讲解
①观察算式12×25,发现25×4得整百数,而另一个因数12恰好能分解成3×4,因此原式转化为(3×4)×25的形式。

12×25
=(3×4)×25
=3×(4×25)
=3×100
=300
②观察算式12×25,发现25可以写成100÷4的形式,这样原式转化为12×100÷4
12×25
=12×100÷4
=1200÷4
=300
③质疑:你还能想出其他巧妙的办法吗?
根据积不变的规律,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相同的数,积不变。

12×25
=(12÷4)×(25×4)
=3×100
=300
(三)、分析解决问题(2)
①理解题意
要求买球共花多少钱,先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两个已知条件:买25筒羽毛球和毎筒32元
出示:王老师买25筒羽毛球,毎筒32元。

买球共花多少钱?
②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法一25×32 法二25×32 法三25×32
=25×(4×8)=(100÷4)×32 =(25×4)×(32÷4)
=25×4×8 =100×32÷4 =100×8
=100×8 =3200÷4 =800
=800 =800
(四)小结:在乘法中,如果一个因数是25(或125),另一个因数刚好是4(或8)的倍数,则将另一个因数分解成4(或8)与其他数相乘的形式,再利用乘法结合律先算25×4(或125×8)得到整百、整千的数,使计算简便。

(五)巩固练习
72×125 25×7×16 35×18
四、自学问题(3)
①指导理解题意
要求每枝羽毛球拍的价钱,先明确每副与每枝的关系,每副中包含两枝,所以,还必须求到每副羽毛球拍的价钱。

从共花330元和买了5副可以得到每副羽毛球拍的价钱。

出示:王老师买了5副羽毛球拍,共花了330元,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
②指导列式,独立解答,集体交流。

法一、先求出一副的价钱法二、先求出5副共花多少枝
再求出一枝的价钱再求出每枝的价钱
330÷5÷2 330÷(5×2)
=66÷2 =330÷10
=33 =33
③小结:在连除的算式里,运用除法的性质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④巩固练习
6800÷25÷4 5200÷65÷2 24000÷125÷8
五、归纳总结
在计算中,我们根据数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运用合理的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更加简便。

六、课堂训练
72×125 400÷25 25×32×125
9000÷125÷8 80000÷25÷25÷4÷4 88×125
七、说一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法的简便计算
12×25 330÷5÷2
=(3×4)×25 =330÷(5×2)=3×(4×25)=330÷10
=3×100 =33
=3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