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组织疾病-2
牙周病学 :牙周病手术治疗2

植骨术 Bone Grafts
采用骨或骨替代品等移植材料来修复因 牙周炎造成的牙槽骨缺损的手术方法
目的是恢复牙槽骨的解剖形态,促进牙 周软硬组织的生物性结合,形成再生 性愈合,并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
植骨材料
(Bone Graft Material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植骨材料的生物学性能 牙周植骨材料的种类
成骨(osteogenesis)
骨成形术(osteoplasty)
在术中去除无支持作用的骨,修整骨形态
骨切除术(osteoectomy)
在术中去除部分因病变而改形的、对牙齿 仍有支持作用的牙槽骨,为使骨外形恢复 至正常形态,骨嵴高度稍有降低
骨手术的适应症
牙槽骨嵴圆钝肥厚呈平台、或呈骨隆突状、 或颊侧骨面牙根之间的纵沟外形消失
骨手术的适应症
浅的一壁骨袋、宽而浅 的二壁骨袋,难以有新 骨修复者
邻面凹坑状吸收,骨再 生可能性较小者
骨手术的适应证
在倾斜牙倾斜侧窄而深的骨下袋 “反波浪形”牙槽边缘
小结 牙周基础性手术
牙龈切除术(适应证、方法、术后愈合) 牙周翻瓣术(适应证、设计原则、术后
愈合、临床效果) 牙周骨手术的适应证
牙周手术后的愈合
术后愈合的4种 细胞来源: • 牙龈上皮 • 牙龈结缔组织 • 牙周膜组织 • 牙槽骨
牙周手术后的愈合
■ 牙龈上皮:
生长速度最快,首 先占据根面,形成 长结合上皮愈合 (long junctional epithelium)
牙周手术后的愈合
牙龈结缔组织:
生长速度次于牙龈 上皮,若其首先附 着根面,会导致牙 根吸收
适用于:
袋底超过膜龈联合的深袋 根分叉区牙周袋
AIF、Bcl-2在慢性成人牙周炎龈组织中的表达

者牙龈组 织中 A F的表达显著高 于健 康者 , B l I 而 c- 2的表达显著低 于健 康者( 0 0 ) P< .5 。结论 龈组织 细胞 发生凋亡 , 并依赖于线粒体途径 。 关键词 : 细胞凋 亡 ; 牙周炎 , 慢性 ; 凋亡诱导 因子 ; 凋亡抑制 因子 ; 免疫组织化学
山东 医药 2 1 0 1年第 5 1卷第 2 9期
AF B l I 、 c一 慢 性 成 人 牙 周 炎 2在 龈 组 织 中 的 表 达
苏文 昕 何 健 民¨ , , 冯
4兰州 市 口腔 医院 )
利 聂 ,
敏 闫雪 萍 宋 , 。
静 车 。
谨
( 1兰 州大 学 口腔 医学 院 , 兰州 7 0 0 2甘 肃省人 民 医院 ; 州大 学基础 医学院 ; 3 0 0; 3兰
4. 34岁 。根 据 19 99年 国 际牙 周 病新 分类 方 法 , 经
临床检查及 口腔 x线检查确诊。入选标准 : 患牙牙
周袋深 度 ≥4mm, 附着 丧 失 ≥2m X线 片显 示 牙 m,
槽骨水平型或角型吸收超过根 长的 13 / 。另择健康
对照者 1 7例 ( 照 组 ) 男 1 对 , O例 、 7例 , 均 年龄 女 平 2. 85岁 。两 组 性 别 、 龄 具 有 可 比性 。排 除 糖 尿 年
[ 4]O i G rate ,K bysi ,e a.A nvlp3id cbe hr Y, akvsvI oaah t 1 oe 5 一 uil e S n
a p t g n c g n ,PRG3,e c d s a h mo o u h p p t ss po o e i e e n o e o lg e o t e a o o i — f
口腔组织病理学(一)-2_真题-无答案

口腔组织病理学(一)-2(总分50,考试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关于红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男性多见B.较少见C.均质型内可见原位癌D.恶变率较白斑低E.颗粒型易癌变2. 关于味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味蕾位于基底膜之下B.除位于乳头外还可分布于软腭会厌C.上皮分化形成的特殊结构D.光镜下味蕾由亮细胞和暗细胞组成E.味蕾的功能是感受味觉3. 有关牙槽骨松质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位于密质骨和固有牙槽骨之间B.前牙区骨松质含量最少,甚至可缺如C.承受咬合力大的区域,骨小梁粗大致密D.骨髓在幼年时期为红骨髓,老年后含脂肪多为黄骨髓E.两牙之间骨小梁排列与牙根表面平行,在根尖周围放射状排列4. Sharpey纤维是指A.一端埋入牙髓,一端埋入牙龈B.一端埋在牙槽骨,一端埋入牙周膜C.一端埋在牙槽骨,一端埋入牙龈D.一端埋入牙骨质,一端埋入牙周膜E.一端埋在牙槽骨,一端埋入牙骨质5. 在口腔疾病中发病率占首位的是A.牙髓病B.牙周病C.龋病D.根尖病E.口腔黏膜病6. 决定牙形状的重要牙因素是A.牙囊B.萌出时间C.成釉器D.牙板E.牙乳头7. 牙髓中的主要细胞为A.组织细胞B.成纤维细胞C.成牙本质细胞D.以上均是E.未分化间充质细胞8. 牙龈瘤的病理分型不含A.纤维性牙龈瘤B.巨细胞型牙龈瘤C.血管性牙龈瘤D.肉芽肿性牙龈瘤E.先天性牙龈瘤9. 不属于牙本质反应性变化的是A.继发性牙本质B.牙本质死区C.罩牙本质D.修复性牙本质E.透明牙本质10. 唇裂的发生是由于A.两球状突未联合B.球状突与上颌突未联合C.上颌突与侧鼻突未联合D.侧鼻突与中鼻突未联合E.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联合11. 下列属于真性肿瘤的是A.牙源性钙化上皮瘤B.侵袭性纤维瘤病C.牙瘤D.蔓状血管瘤E.牙龈瘤12. 牙龈纤维中最多的一组是A.牙周膜组B.龈牙组C.环行组D.牙槽嵴组E.越隔组13. 由于含有机物多而造成的不包含A.釉质生长线B.釉板C.釉丛D.釉梭E.施雷格线14. 龋病的好发牙面不包括A.前牙舌面B.前后牙邻面C.前牙唇面D.后牙颊面颈部E.后牙牙合面窝沟15. 腮腺和颌下腺分泌的唾液占总量的A.50% B.80%C.90%D.70%E.60%16. 不属于上皮根鞘作用的是A.上皮根鞘若不断裂,则影响牙骨质形成B.上皮根鞘连续性受到破坏后,可形成侧支根管C.可诱导周围的细胞形成牙周膜D.可形成上皮隔,并与邻近外胚间充质细胞共同作用以决定牙根的发育E.其内层细胞可诱导邻近牙髓细胞分化出成牙本质细胞17. 牙本质龋最深层的改变是A.脱矿层B.透明层C.脂肪变性层D.细菌入侵层E.坏死崩解层18. 根尖肉芽肿主要特征为A.肉芽肿周围可见有上皮存在B.中性粒细胞、边缘可见巨噬细胞临近牙周膜和骨髓可见血管充血C.以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浸润根尖周组织,并有肉芽组织形成D.可见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E.周围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外围以密集的淋巴细胞、浆细胞19. 天疱疮的典型病理表现是A.上皮下疱,结缔组织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B.上皮内疱,棘层松解,疱底可见不规则绒毛状突起C.上皮下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红细胞渗出D.上皮内疱,上皮细胞气球样变,可见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含体E.上皮下疱,固有层紧靠上皮处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20. 畸形中央尖常发生于A.尖牙B.下颌双尖牙C.下颌磨牙D.上颌磨牙E.上颌双尖牙21.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的生物学特征为A.良性、有局部浸润性、牙源性含或不含牙源性上皮B.良性、无局部浸润性、牙源性含或不含牙源性上皮C.良性、无局部浸润性、牙源性上皮性肿瘤D.良性、有局部浸润性、牙源性上皮性肿瘤E.良性、有局部浸润性、牙源性上皮或间充质、伴或不伴牙齿硬组织形成22. 有关典型的成釉细胞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快,早期出现症状B.可形成釉质C.下颌前部好发D.组织发生自牙源性上皮E.双侧多见23. 结合上皮与牙齿的结合是通过A.镶嵌连接B.缝隙连接C.桥粒连接D.半桥粒连接E.紧密连接24. 棘层内疱可见于A.天疱疮和扁平苔藓B.疱疹性口炎和扁平苔藓C.天疱疮和疱疹性口炎D.天疱疮和瘢痕类天疱疮E.扁平苔藓和瘢痕类天疱疮25. 钙化程度最高的牙本质是A.前期牙本质B.球间牙本质C.管周牙本质D.生长线E.管间牙本质26. 艾滋病的口腔症状不包括A.Wegner肉芽肿B.毛状白斑C.非霍奇金淋巴病D.龈炎E.牙周炎27. 原始口腔的组成是A.额鼻突、球状突、下颌突B.中鼻突、侧鼻突、下颌突C.额鼻突、侧鼻突、下颌突D.球上突、侧鼻突、下颌突E.额鼻突、上颌突、下颌突28. 第一恒磨牙牙胚的形成是在胚胎的第A.6个月B.8个月C.7个月D.4个月E.5个月29. 全部为无细胞牙骨质的区域为A.牙颈部B.根尖区C.自牙颈部到近根尖1/3处D.牙本质表面E.以上都不是30. 牙源性腺样瘤的肿瘤结构中不含A.小结节B.玫瑰花样结构C.梁状或筛状结构D.黏液性软骨性组织E.腺管样结构31. 新生线带可见于A.乳牙和第一恒磨牙B.中切牙和第一恒磨牙C.恒牙D.乳牙和中切牙E.乳牙32. 以下关于组织细胞增生症X线的描述,正确的是A.勒雪病中可见组织细胞和泡沫细胞B.此病可见组织细胞为变异朗格汉斯细胞C.此病为真性肿瘤D.韩薛柯病中可见大量泡沫细胞和嗜酸粒细胞E.嗜酸性肉芽肿,可见大量嗜酸粒细胞和组织细胞33. 有关牙骨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淡黄色,硬度大于骨B.有机物主要为胶原和蛋白多糖C.含多种微量元素,含氟量较其他矿化组织多D.牙颈部薄,根尖和根分叉处较厚E.无机盐含量约为重量的45%~50%34. 不属于牙源性发育性囊肿的是A.含牙囊肿B.龈囊肿C.牙旁囊肿D.角化囊肿E.萌出囊肿35. 不含肌上皮细胞的肿瘤为A.黏液表皮样癌B.多形性腺瘤C.腺样囊性癌D.腺淋巴瘤E.肌上皮瘤36. 牙髓坏死一般不存在A.可伴发特殊细菌感染形成牙髓坏疽B.胞浆和间质崩解C.牙髓坏疽时坏死组织呈灰白色D.牙髓细胞核固缩碎裂溶解E.坏死牙髓常呈无结构物37. 不属于形成牙髓炎的病理性促进因素的是A.牙髓组织基质中含有大量胶原纤维和黏多糖,使炎症不易扩散B.根尖孔狭小不易建立通畅引流C.牙髓组织缺乏侧枝循环D.牙髓组织不能感受冷热压力和化学刺激,只能感受痛觉E.牙本质壁缺乏弹性易造成髓腔内压力增高38. 以下属于牙源性上皮性肿瘤的为A.牙源性鳞状细胞瘤、牙源性腺样瘤、牙源性纤维瘤B.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牙源性腺样瘤、牙源性纤维瘤C.牙源性钙化上皮瘤、造釉细胞瘤、牙源性纤维瘤D.牙瘤、造釉细胞瘤、牙源性透明细胞瘤E.牙源性钙化上皮瘤、造釉细胞瘤、牙源性透明细胞瘤39. 关于良性黏膜类天疱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固有层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浸润B.为基底层下疱,基底细胞变性C.上皮内出现棘层松解D.上皮层可全层剥脱E.组织愈合后可形成瘢痕40. 与白斑的发生无关的是A.吸烟B.遗传C.自身免疫D.维生素缺乏E.局部刺激41. 牙源性囊肿的衬里上皮来源不含A.成釉器B.Serres上皮剩余C.缩余釉上皮D.呼吸道上皮E.Malassez上皮剩余42. 下列属于面裂囊肿的是A.球上颌囊肿、鼻唇囊肿、鼻腭囊肿、鳃裂囊肿B.腭正中囊肿、始基囊肿、畸胎样囊肿、下颌正中囊肿C.腭正中囊肿、鳃裂囊肿、鼻腭囊肿、皮样囊肿D.球上颌囊肿、鳃裂囊肿、鼻腭囊肿、甲状舌管囊肿E.球上颌囊肿、鼻唇囊肿、鼻腭囊肿腭正中囊肿43. 牙骨质与骨组织不同之处为A.细胞位于陷窝内B.层板状排列C.能新生D.有增生沉积线E.无神经和血管44. 不属于真性牙源性肿瘤的为A.牙源性纤维瘤B.牙瘤C.牙源性钙化上皮瘤D.成釉细胞瘤E.成釉细胞纤维瘤45. 牙龈纤维中最细的一组是A.牙周膜组B.环行组C.越隔组D.龈牙组E.牙槽嵴组46. 面部各突起完成联合的时间为胚胎第A.11~12周B.7~8周C.3~4周D.9~10周E.5~6周47. 牙周膜中功能最重要的细胞是A.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B.上皮剩余C.成纤维细胞D.未分化间充质细胞E.成牙骨质细胞48. 牙槽骨的生物学特征不包括A.牙槽骨是高度可塑性组织B.牙缺失后会吸收C.随着牙的移动不断改建D.受压力侧的牙槽骨增生E.是人体骨骼最活跃部分49. 有关流行性腮腺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唾液淀粉酶经淋巴人血,由尿排出B.为副黏液病毒感染C.导管上皮水肿,管腔内充满坏死细胞和渗出物D.腺体被膜可间质水肿,充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E.为非化脓性感染50. 牙本质的增龄变化为A.死区B.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C.透明牙本质的形成D.继发性牙本质的不断形成E.球间牙本质增加。
口腔助理医师-综合笔试-口腔内科学-牙周病学二、牙龈疾病

口腔助理医师-综合笔试-口腔内科学-牙周病学二、牙龈疾病[单选题]1.急性坏死性龈炎病变区细菌学涂片增加最多的厌氧微生物是A.伴放线聚集杆菌与梭形杆菌B.梭形杆菌与中间普氏菌C(江南博哥).牙龈卟啉单胞菌与螺旋体D.梭形杆菌与螺旋体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细菌学检查:病变区坏死物涂片,进行瑞氏染色,或刚果红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梭形杆菌和螺旋体。
细菌学检查只是作为辅助检查方法。
掌握“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知识点。
[单选题]2.诊断急性坏死性龈炎时除临床特征外,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A.活检B.细菌培养C.坏死物及牙龈组织培养D.病变区细菌学涂片E.脱落细胞检查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细菌学检查:病变区坏死物涂片,进行瑞氏(Wright)染色,或刚果红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梭形杆菌和螺旋体。
细菌学检查只是作为辅助检查方法。
掌握“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知识点。
[单选题]3.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的发病特点不包括A.常发生于青壮年B.发病急,经常与精神紧张有关C.初起时龈乳头充血水肿,个别出现溃疡D.进展快,牙间乳头和边缘龈坏死E.病程长,牙龈出血,牙齿松动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病程本病起病急,病程较短,常为数天至1~2周。
掌握“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知识点。
[单选题]4.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简称A.AUNGB.NAUGC.AUGND.ANUGE.GANU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简称ANUG)是指发生于龈缘和龈乳头的急性炎症和坏死。
掌握“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知识点。
[单选题]5.ANUG是一种由多种微生物引起的A.医源性感染B.接触性感染C.病原性感染D.机会性感染E.多发性感染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ANUG(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是一种由多种微生物引起的机会性感染,在局部抵抗力降低的组织和宿主,这些微生物造成ANUG病损。
掌握“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知识点。
[单选题]6.ANUG发生的重要条件是A.慢性龈炎或牙周炎B.慢性龈炎或牙髓炎C.慢性牙髓炎或牙周炎D.慢性唇炎或牙髓炎E.慢性唇炎或牙周炎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牙齿已存在的慢性龈炎或牙周炎是ANUG发生的重要条件。
T2DM_伴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hBD-2_hBD-3_LPS_与牙周健康指标的关系

ʌ文章编号ɔ1006-6233(2023)12-2023-05T2DM伴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hBD-2hBD-3LPS与牙周健康指标的关系海丽达㊃马克西,㊀杨㊀芳,㊀艾克热木㊃木沙(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新疆肿瘤医院,㊀新疆㊀乌鲁木齐㊀830011)ʌ摘㊀要ɔ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伴慢性牙周炎的患者龈沟液中β防御素(hBD-2㊁hBD-3)㊁脂多糖(LPS)的变化及与牙周健康指标的相关性㊂方法: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将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确诊的120例T2DM且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A组㊁另外选取120例不患T2DM的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B组㊁不患T2DM的牙周健康对象120例作为C组,检测三组龈沟液hBD-2㊁hBD-3㊁LPS水平㊁口腔科牙周健康相关指标㊁口腔龈下菌群情况,分析T2DM伴慢性牙周炎患者hBD-2㊁hBD-3㊁LPS与牙周健康指标㊁口腔龈下菌群数量指标的相关性㊂结果:A㊁B㊁C三组的龈沟液中hBD-2㊁hBD-3㊁LPS测定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的hBD-2㊁hBD-3低于B组㊁C组,LPS高于B组㊁C组;B组的hBD-2㊁hBD-3低于C组,LPS高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㊁B㊁C三组的PD㊁SBI㊁CAL㊁GCF测定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的PD㊁SBI㊁CAL㊁GCF高于B组㊁C组;B组PD㊁SBI㊁CAL㊁GCF高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㊁B㊁C三组的牙龈卟啉单胞菌㊁二氧化碳噬纤维菌㊁中间普氏菌㊁变黑普氏菌测定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的牙龈卟啉单胞菌㊁二氧化碳噬纤维菌㊁中间普氏菌㊁变黑普氏菌高于B 组㊁C组;B组牙龈卟啉单胞菌㊁二氧化碳噬纤维菌㊁中间普氏菌㊁变黑普氏菌高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T2DM伴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hBD-2㊁hBD-3与PD㊁SBI㊁CAL㊁GCF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LPS与PD㊁SBI㊁CAL㊁GCF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㊂结论:T2DM伴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hBD-2㊁hBD-3水平显著降低㊁LPS显著升高,并且与牙周健康指标恶化具有密切关系㊂ʌ关键词ɔ㊀2型糖尿病;㊀慢性牙周炎;㊀龈沟液;㊀β防御素;㊀脂多糖;㊀牙周健康指标;㊀菌㊀群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㊀㊀㊀ʌdoiɔ10.3969/j.issn.1006-6233.2023.12.016Relationship between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Levels of hBD-2hBD-3LPS and Periodontal Health Indicators in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 Mellitus and Chronic PeriodontitisHAILIDA Makexi,YANG Fang,AIKEREMU Musha(Xinjiang Cancer Hospital/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CancerHospital,Xinjiang Urumqi830011,China)ʌAbstractɔObjective:To explore changes inβ-defensins(hBD-2,hBD-3),lipopolysaccharides (LPS)in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periodontal health indicators in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 mellitus(T2DM)and chronic periodontitis.Methods:This study,approved by the Med-ical Ethics Committee,included120patients diagnosed with T2DM and chronic periodontitis(Group A),120 chronic periodontitis patients without T2DM(Group B),and120periodontally healthy individuals without T2DM(Group C),between January2020and December2022.GCF levels of hBD-2,hBD-3,LPS,oral and periodontal health-related indicators,and subgingival bacterial flora were measured.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BD-2,hBD-3,LPS,and periodontal health indicators in T2DM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riodontitis was analyzed.Results:The GCF levels of hBD-2,hBD-3,and LPS in Groups A,B,and C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In Group A,hBD-2,hBD-3were lower than in Groups B and C,while LPSʌ基金项目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与健康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编号:SYTG-2021142)3202was higher than in Groups B and C.Group B had lower hBD-2,hBD-3compared to Group C,and higher LPS than Group C(P<0.05).Periodontal parameters including PD,SBI,CAL,GCF in Groups A,B,and C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Group A had higher values than Groups B and C,and Group B had higher values than Group C(P<0.05).The levels of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Prevotella intermedia,and Tannerella forsythia in Groups A,B,and C differed significant-ly(P<0.05).Group A had higher levels compared to Groups B and C,and Group B had higher levels com-pared to Group C(P<0.05).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GCF hBD-2,hBD-3,and PD,SBI,CAL,GCF,while LPS show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se parameters(P<0.05). Conclusion:GCF levels of hBD-2,hBD-3significantly decrease,and LPS significantly increase in T2DM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riodontitis,showing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deterioration of periodontal health in-dicators.ʌKey wordsɔ㊀Type2diabetes mellitus;㊀Chronic periodontitis;㊀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㊀β-de-fensins;㊀Lipopolysaccharides;㊀Periodontal health indicators;㊀Microbial flora㊀㊀慢性牙周炎是发生率较高的口腔疾病,有研究显示,该病的进程与全身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T2DM)有关[1]㊂以往有研究称,T2DM患者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这也会促进慢性牙周炎的发生㊂有学者得出结论,伴T2DM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内细菌量多于不伴有T2DM者[2-3]㊂但T2DM与牙周炎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尚没有明确结论㊂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机体慢性炎症及免疫功能在上述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微生物侵袭打破机体防御机制也会导致慢性炎症[4]㊂牙周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导致牙周损害的重要因子,其水平变化能够提示疾病进展情况[5]㊂防御素主要参与机体固有免疫应答,人β-防御素(humanβ-defensins,hBDs)主要存在于上皮组织中,其主要发挥口腔保健作用[6]㊂人β-防御素-2(humanβ-defensin 2,hBD-2)和人β-防御素-3(humanβ-defensin3, hBD-3)是hBDs主要成员,其在牙龈上皮组织中广泛存在,并可被分泌到龈沟液中[7,8]㊂为进一步明确T2DM伴慢性牙周炎的患者龈沟液中hBD-2㊁hBD-3㊁LPS的变化及与牙周健康指标的相关性,本研究纳入三类人群,即T2DM伴慢性牙周炎患者㊁未患T2DM的慢性牙周炎患者㊁健康人群,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慢性牙周炎与T2DM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依据㊂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将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确诊的120例T2DM且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A组㊁另外选取120例不患T2DM的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B组㊁不患T2DM的牙周健康对象120例作为C组,三组间具有较好的可比性,见表1㊂纳入标准:①T2DM患者的诊断标准参考‘糖尿病诊疗标准“中的标准[9],随机血糖ȡ11.1mmoL/L或空腹血糖ȡ7.0mmoL/L;②患者的年龄范围40~79岁;③牙周炎的诊断标准参考‘牙周病学“第四版中的标准[10],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㊁牙龈出血㊁牙龈乳头圆钝等;④健康对象为口腔筛查无相关疾病的患者;⑤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㊂排除标准:①既往具有口腔疾病治疗史的患者(义齿㊁种植牙等);②合并癌症疾病的患者;③近3个月内使用抗生素㊁激素药物治疗的患者;④阿尔茨海默㊁焦虑㊁抑郁等精神疾病病史;⑤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㊁HIV感染等;⑥伴有严重的肝肾功能等疾病㊂1.2㊀检查方法:检测三组龈沟液hBD-2㊁hBD-3㊁LPS 水平㊁牙周健康相关指标[龈沟液量(Crevicular Fluid Volume,GCF)㊁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 SBI)㊁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㊁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㊁口腔龈下菌群情况㊂口腔龈下菌群检测:使用无菌刮治器在磨牙PDȡ4mm处采样,将其装在含有1mL无菌生理盐水的无菌容器中,充分震荡后将其接种在培养基中㊂微需氧菌培养2d,厌氧菌培养5d㊂使用美国API公司生产的20-A 型鉴定系统分析菌斑菌落㊂牙周健康相关指标检测:观察牙选择的是上下颌第一恒磨牙,若该牙不符合条件,就选择第二恒磨牙㊂检测颊面近中㊁中央㊁远中,舌面近中㊁中央㊁远中6个位点的SBI㊁PLI㊁PD㊁CAL等指标,将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㊂龈沟液测量:嘱受检者漱口,给予观察牙干燥隔湿㊂于受检牙的近中颊位点内1.0mm左右处插入无菌吸潮纸尖,30s后取出,分别取材4次,收集这四次龈沟液放于同一支离心管中㊂天平称取吸潮纸尖上液体重量,按1mgң1μL将龈沟液4202重量换算成体积,GCF 量为受检牙GCF 量之和㊂hBD -2㊁hBD -3㊁LPS 的检测:于同一时间段按照上述方法采集龈沟液,加入适量PBS ,充分混匀后离心(13000r /min ,15min ),取上清液待测㊂采用ELISA 法进行检测㊂表1㊀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对比[ xʃs,n (%)]组别n 年龄(岁)BMI(kg /m 2)性别男㊀㊀㊀㊀㊀女吸烟高血压高血脂A 组12055.8ʃ8.423.80ʃ2.1569(57.50)51(42.50)40(33.33)28(23.33)37(30.83)B 组12057.2ʃ7.123.65ʃ1.9773(60.83)47(39.17)48(40.00)22(18.33)31(25.83)C 组12057.9ʃ9.024.11ʃ2.2064(53.33)56(46.67)43(35.83)30(25.00)35(29.17)F /χ22.095 2.704 1.384 1.176 1.6710.762P0.2010.1070.5000.5550.4340.4831.3㊀统计学方法:数据使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本研究收集的hBD -2㊁hBD -3㊁LPS ㊁PD ㊁SBI ㊁CAL ㊁GCF 测定值计量资料采用均数ʃ标准差( xʃs )进行描述,三组计量数据统计学假设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当方差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情况下实施LSD -t 检验进行组间两两分析;计数资料(性别构成㊁吸烟㊁饮酒㊁合并疾病等)采用构成比(%)表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法,龈沟液中hBD -2㊁hBD -3与PD ㊁SBI ㊁CAL ㊁GCF 等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 法;P<0.05则认为差异或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㊀果2.1㊀三组研究对象的龈沟液中hBD -2㊁hBD -3㊁LPS 测定结果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A ㊁B ㊁C 三组的龈沟液中hBD -2㊁hBD -3㊁LPS 测定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A 组的hBD -2㊁hBD -3低于B 组㊁C 组,LPS 高于B 组㊁C 组;B 组的hBD -2㊁hBD -3低于C 组,LPS 高于C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㊂表2㊀三组研究对象的龈沟液中hBD -2hBD -3LPS 测定结果比较( xʃs)组别n hBD -2(mg /L )hBD -3(mg /L )LPS (ng /mL )A 组120186.4ʃ33.714.36ʃ3.10 1.96ʃ0.63B 组120296.5ʃ54.5a 29.61ʃ6.78a 1.60ʃ0.51a C 组120470.8ʃ78.2ab51.30ʃ11.73ab0.82ʃ0.31abF 61.30954.48647.440P<0.001<0.001<0.001㊀㊀注:与A 组比较aP<0.05,与B 组比较bP<0.052.2㊀三组研究对象的牙周健康指标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A ㊁B ㊁C 三组的PD ㊁SBI ㊁CAL ㊁GCF 测定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 组的PD ㊁SBI ㊁CAL ㊁GCF 高于B 组㊁C 组;B 组PD ㊁SBI ㊁CAL ㊁GCF 高于C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㊂2.3㊀三组研究对象的龈沟液菌落情况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A ㊁B ㊁C 三组的牙龈卟啉单胞菌㊁中间普氏菌㊁二氧化碳噬纤维菌㊁变黑普氏菌测定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 组的牙龈卟啉单胞菌㊁中间普氏菌㊁二氧化碳噬纤维菌㊁变黑普氏菌高于B 组㊁C 组;B 组牙龈卟啉单胞菌㊁中间普氏菌㊁二氧化碳噬纤维菌㊁变黑普氏菌高于C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㊂5202表3㊀三组研究对象的牙周健康指标比较( xʃs)组别n PD(mm)SBI(分)CAL(mm)GCF(μL) A组120 5.51ʃ1.23 3.84ʃ0.77 4.52ʃ0.90 2.49ʃ0.81 B组120 4.96ʃ0.84a 3.20ʃ0.80a 4.04ʃ0.78a 1.96ʃ0.75a C组120 1.47ʃ0.40ab 1.67ʃ0.58ab 2.61ʃ0.58ab0.84ʃ0.30ab F120.66167.49143.09258.447P<0.001<0.001<0.001<0.001㊀㊀注:与A组比较aP<0.05,与B组比较bP<0.05表4㊀三组研究对象的龈沟液菌落情况比较( xʃs,CFU/mL)组别n牙龈卟啉单胞菌二氧化碳噬纤维菌中间普氏菌变黑普氏菌数量A组120 1.76ʃ0.41 2.48ʃ0.66 1.71ʃ0.33 1.77ʃ0.42 B组120 1.50ʃ0.28a 1.95ʃ0.70a 1.48ʃ0.31a 1.45ʃ0.36a C组1200.92ʃ0.25ab 1.23ʃ0.40ab0.88ʃ0.20ab0.90ʃ0.27ab F49.20136.44353.20157.474P<0.001<0.001<0.001<0.001㊀㊀注:与A组比较aP<0.05,与B组比较bP<0.052.4㊀相关性分析结果:采用线性相关法进行分析, T2DM伴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hBD-2㊁hBD-3与PD㊁SBI㊁CAL㊁GCF均呈负相关关系,LPS与PD㊁SBI㊁CAL㊁GCF呈正相关关系(P<0.05),见表5㊂表5㊀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指标相关性hBD-2hBD-3LPS PD r-0.666-0.5930.702P<0.001<0.001<0.001 SBI r-0.481-0.4470.628P<0.001<0.001<0.001 CAL r-0.503-0.5420.595P<0.001<0.001<0.001 GCF r-0.617-0.5760.647P<0.001<0.001<0.001 3㊀讨㊀论慢性牙周炎是牙科常见病,其严重影响牙齿支撑结构及牙周健康㊂研究称,该病与T2DM之间存在相关联系,两者相互促进[11]㊂探究T2DM伴慢性牙周炎的发生机制对于临床控制疾病进程具有重要意义㊂PD㊁CAL㊁BI和GCF等指标水平常用于反映牙周组织炎症程度㊂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的PD㊁SBI㊁CAL㊁GCF高于B组㊁C组;B组上述指标水平高于C 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㊂这提示伴有T2DM 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组织破坏更加严重㊂T2DM 患者高水平血糖环境可以放大机体炎症级联反应,促使机体产生大量中性粒细胞㊁巨噬细胞㊂此外,有研究显示,T2DM机体的高糖及炎症程度增大的状态会导致牙周环境炎症反应加大,导致牙周组织破坏[12]㊂LPS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既能激活免疫细胞也能活化补体,在增强机体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㊂hBD-2㊁hBD-3具有免疫激活㊁抗病毒及抗菌作用㊂上述两种指标变化与牙周组织及全身炎症状态有关㊂研究表明,健康牙龈组织hBD-2和hBD-3的mRNA表达水平较炎症牙龈组织高㊂且前者多肽水平也较后者高[13]㊂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的hBD-2㊁hBD-3低于B组㊁C组,LPS高于B组㊁C组;B组的hBD-2㊁hBD-3低于C组,LPS高于C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㊂提示hBD-2㊁hBD-3具有保护牙周组织的作用,而LPS则相反㊂龈沟液中LPS水平增加及hBD-2㊁6202hBD-3水平不足会促进T2DM伴慢性牙周炎的进程㊂结合本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炎症初期,hBDs发挥抵御外来侵袭及固有免疫作用,T2DM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加剧,LPS水平由此升高㊂炎症反应加剧会损害牙周上皮组织,牙周微生物群与hBD-2㊁hBD-3相互消耗,因此A组hBD-2㊁hBD-3水平较另外两组低, LPS水平则高于另外两组㊂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与其受体的结合是牙周炎相互关联的机制之一[14]㊂T2DM患者血液中的AGEs水平升高,其会加速龈沟液中成纤维细胞凋亡,减少hBD-2㊁hBD-3的分泌[15]㊂且血糖持续升高状态促进了口腔菌群紊乱,进而使AGEs水平显著增高,因而对hBD-2㊁hBD-3的影响更大,该两种指标水平降低程度大对牙周组织防御屏障的破坏更加严重㊂本研究结果显示,T2DM伴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hBD-2㊁hBD-3与PD㊁SBI㊁CAL㊁GCF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LPS与PD㊁SBI㊁CAL㊁GCF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推测在慢性炎症状态下,LPS在其中发挥促炎作用,hBD-2和hBD-3发挥抗炎作用㊂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牙龈细菌量较B组㊁C组高;B组病菌量水平高于C组,组间具有显著差异㊂不患T2DM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周围微生物菌群紊乱,破坏牙周组织相关因子平衡㊂因此上述菌群在B组的水平较C组高㊂而伴有T2DM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其牙周组织破坏程度更大,进一步对免疫稳态造成破坏,菌群失调更加严重㊂本研究基于T2DM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内在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T2DM 伴慢性牙周炎的患者龈沟液中hBD-2㊁hBD-3㊁LPS水平的变化及与牙周健康指标的相关性,实验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可为临床提供一定依据㊂但是本研究也具有不足之处:纳入病例数较少,实验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来验证㊂综上所述,T2DM伴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hBD-2㊁hBD-3水平显著降低㊁LPS显著升高,并且与牙周健康指标恶化具有密切关系㊂ʌ参考文献ɔ[1]㊀叶良静,李慧,孙卫国,等.龈沟液miR-155㊁miR-223表达水平与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临床指标㊁口腔龈下菌群以及Th17/Treg失衡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3,23(2):350-355.[2]㊀Bian Y,Liu C,Fu Z.Application value of combination thera-py of periodontal curettage and root planing on moderate-to-severe chronic periodontitis in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 [J].Head Face Med,2021,17(1):12-14.[3]㊀周丽芝,韩炎,郭谊.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与抗菌治疗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21,44(2):215-219.[4]㊀Shi LX,Zhang L,Zhang DL,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TNF-αG-308A(rs1800629)polymorphism and susceptibility to chronic periodontitis and type2diabetes mellitus:a meta-a-nalysis[J].Periodontal Res,2021,56(2):226-235. [5]㊀Rapone B,Ferrara E,Corsalini M,et al.Inflammatory statusand glycemic control level of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and periodontitis: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Int EnvironRes Public Health,2021,18(6):3018-3020. [6]㊀Bendek MJ,Canedo-Marroquín G,Realini O,et al.Periodon-titis and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a potential inflammato-ry vicious cycle[J].Int Mol Sci,2021,22(21):11831-11834.[7]㊀肖非,胡智,阳君,等.肺炎克雷伯菌夹膜多糖激活AP-1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β-防御素-3[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0,36(4):395-398.[8]㊀Luong A,Tawfik AN,Islamoglu H,et al.Periodontitis and di-abetes mellitus co-morbidity:A molecular dialogue[J].Oral Biosci,2021,63(4):360-369.[9]㊀梁峰,胡大一,沈珠军.2014美国糖尿病指南:糖尿病诊疗标准[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6):1182-1190.[10]㊀孟焕新.牙周病学[M].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㊀Gu M,Wang P,Xiang S,et al.Effects of type2diabetes andmetformin on salivary microbiot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periodontitis[J].Microb Pathog,2021,161(8):e105277.[12]㊀Ouwehand A C.Regulation of hBD-2,hBD-3,hCAP18/LL37,an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secretion by humanmilk oligosaccharides in an organotypic oral mucosal model[J].Pathogens,2021,10(6):739-741.[13]㊀童熹,丁成,濮莉莉,等.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龈沟液脂联素水平与炎症反应及牙周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21,19(1):49-51,[14]㊀宋文静,康文燕,刘晓明,等.伴2型糖尿病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口腔菌群的动态变化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2,57(6):585-594.[15]㊀Ganigara M,Sharma B,Doctor P,et al.Tolerability and effi-cacy of a reduced dose adenosine stress cardiac magneticresonance protocol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in infants andchildren[J].Pediatr Radiol,2023,53(11):2188-2196.7202。
吉林大学教案《牙周病学》第 2 章—牙周组织解剖

3、 牙槽嵴顶 ( alveolar bone crest) 牙槽窝冠方的游离端称为牙槽嵴,牙槽嵴
顶是指牙槽突最冠方近牙颈部处,牙槽嵴顶至 釉牙骨质界的距离平均是 1.08mm,正常X线 片上此距离小于 2mm。
基质在维持牙周膜代谢、保持细胞形态、细 胞运动和分化方面起重要作用;牙承受咀爵力时 ,也具有明显的支持和传导合力作用。
第三节 牙骨质
1、牙骨质的结构
牙骨质(cementum)覆盖于牙根表面, 硬度与骨相似。是牙体组织,又是牙周组织。
牙颈部最薄,向根尖方向逐渐增厚。45% -50%为无机盐,50%-55%有机物和水。主要 是钙、磷,以羟磷灰石的形式存在,有机物主 要是胶原和蛋白多糖。
牙骨质中有两种来源的胶原纤维,一种为 外源性的Sharpey纤维;另一种为内源性纤维, 是成牙骨质细胞自身产生的胶原纤维,纤维方 向与牙根表面平行。成牙骨质细胞还产生一些 非胶原的基质成分,如蛋白多糖、糖蛋白、磷 酸蛋白和牙骨质附着蛋白(CAP),CAP是牙 骨质的特有蛋白。
牙骨质有两种结构形式,无细胞牙骨质和 有细胞牙骨质,无细胞牙骨质形成于牙根发育 中,紧贴于牙本质表面,牙颈部到近根尖1/3 处分布,不含牙骨质细胞,大部分是Sharpey 纤维,对牙起主要支持作用。有细胞牙骨质形 成于牙萌出,位于无细胞牙骨质的表面,根尖 部可以全部为有细胞牙骨质,但牙颈部常是无 细胞牙骨质。
2、釉牙骨质界
牙骨质与牙釉质交界处即釉牙骨质界 (cemento-enamel junction, CEJ)。
釉牙骨质界有3种形式: 1、 60%~65% 牙骨质覆盖牙釉质 2、30% 二者端端相接 3、5%~10%不连接,牙本质直接暴露。
1,2牙周病学概论及病因

3、口腔微生物之间主要的三种关系
1)、共生关系(Symbiosis) 2)、竞争关系(Competition) 3)、拮抗关系(Antagonism)
4.口腔正常菌群 Oral normal flora
一般情况下,口腔菌群之间、菌群与宿 主之间保持着相对的平衡。这种平衡对 保持口腔健康十分重要:
三、牙槽骨的吸收
一)牙槽骨吸收的机制: 牙槽骨是人体骨骼系统中代谢和改建
最活跃的部分。 与骨吸收有关的细胞由一组局部因素
来调节:PGE、IL-1、IL-6、TNFa等
二)牙槽骨吸收的病理
1、炎症 2
三)牙槽骨破坏的形式
1、水平型吸收(horizontal resorption) 2、垂直型吸收(vertical resorption) 3、凹坑状吸收(osseous crater) 4、其他形式的骨变化
1,2牙周病学概论及病因
2021/5/3
CSZ
1
牙周病学的概念 Definition of periodontology
Periodontology:
指研究牙周组织的结构、生理和病理的学 科
Periodontics:
指研究牙周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的临 床学科
第一章 概述
牙周病( Periodontal diseases )是 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牙周组织) 的疾病。
第二节 牙周病的流行病学
三、牙周病的流行情况
1 牙龈炎的流行情况
牙龈炎的患病率约60-90%
2 牙周炎的流行情况
牙周炎的患病率约40%
第四章 牙周病的病因学
Etiology of Periodontal Diseases
第一节、概述
中级口腔主治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2

中级口腔主治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2(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A1/A2型题{{/B}}(总题数:54,分数:100.00)1.缩余釉上皮可形成∙ A.结合上皮∙ B.龈沟上皮∙ C.附着龈∙ D.牙周膜∙ E.牙釉质(分数:2.00)A. √B.C.D.E.解析:2.呼吸性纤毛上皮衬里见于∙ A.角化囊肿∙ B.含牙囊肿∙ C.鼻唇囊肿∙ D.龈囊肿∙ E.黏液囊肿(分数:2.00)A.B.C. √D.E.解析:3.关于慢性龈炎和龈增生,不正确的是∙ A.主要在龈沟壁处有炎症细胞浸润∙ B.龈沟上皮直接下方有中性粒细胞反应区∙ C.淋巴细胞主要为B细胞∙ D.增生性龈炎多见于女性∙ E.长期的增生性龈炎多为纤维型(分数:2.00)A.C. √D.E.解析:4.关于舌下腺囊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为外渗性囊肿∙ B.可以为潴留性囊肿∙ C.二者均可,以外渗性多见∙ D.二者均可,以潴留性多见∙ E.内容物呈蛋清样(分数:2.00)A.B.C.D. √E.解析:5.有关舌前腺描述正确的是∙ A.舌前腺位于舌腹面系带两侧的肌层中∙ B.舌前腺位于舌背面近舌尖处∙ C.舌前腺以黏液腺泡为主∙ D.舌前腺以浆液腺泡为主∙ E.舌前腺有大量的混合性腺泡(分数:2.00)A.B.C. √D.E.解析:6.下列关于根尖囊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囊壁为复层鳞状上皮∙ B.可含有呼吸上皮衬里∙ C.可有炎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D.上皮衬里厚薄不一,无上皮钉突∙ E.可见胆固醇晶体沉积(分数:2.00)A.C.D. √E.解析:7.有关典型的成釉细胞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发生自牙源性上皮∙ B.下颌前部好发∙ C.双侧多见∙ D.可形成釉质∙ E.生长快,早期出现症状(分数:2.00)A. √B.C.D.E.解析:8.有关釉柱的描述不包括∙ A.釉柱的排列方式可增强釉质的抗剪切强度∙ B.手术时若需劈裂釉质,施力方向必须尽量与釉柱的排列方向一致∙ C.根据现代观点,龋齿备洞时,可保留悬空的牙釉质∙ D.点隙裂沟封闭时,釉质表面酸蚀是重要步骤∙ E.对无釉柱釉质进行酸蚀时,须适当延长处理时间(分数:2.00)A.B.C. √D.E.解析:9.腮腺和颌下腺分泌的唾液占总量的∙ A.50%∙ B.60%∙ C.70%∙ D.80%∙ E.90%(分数:2.00)A.C.D.E. √解析:10.关于白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女性多见∙ B.癌变者甚少,约为3%~5%∙ C.可有上皮增生∙ D.粒层明显、棘层增生∙ E.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分数:2.00)A. √B.C.D.E.解析:11.不含肌上皮细胞的肿瘤为∙ A.多形性腺瘤∙ B.腺淋巴瘤∙ C.腺样囊性癌∙ D.肌上皮瘤∙ E.黏液表皮样癌(分数:2.00)A.B. √C.D.E.解析:12.上皮根鞘残余的细胞被称作∙ A.Serres上皮剩余∙ B.Malassez上皮剩余∙ C.缩余釉上皮∙ D.牙板∙ E.釉小皮(分数:2.00)A.C.D.E.解析:13.舍格伦综合征与腺体内其他慢性炎症的区别主要在于∙ A.小叶腺泡全部消失,小叶轮廓保留∙ B.腺小叶内缺乏纤维组织修复∙ C.腺泡萎缩消失,为增生纤维组织代替∙ D.腺导管上皮增生,可形成鳞状化生∙ E.小叶内导管增生,导管上皮增生,形成上皮岛(分数:2.00)A.B. √C.D.E.解析:14.临床上最常见的骨髓炎为∙ A.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B.Carre骨髓炎∙ C.慢性局灶性硬化型骨髓炎∙ D.结核性骨髓炎∙ E.放射性骨髓炎(分数:2.00)A. √B.C.D.E.解析:15.多形性腺瘤的腺管状结构为∙ A.双层细胞排列,内层肌上皮细胞,外层腺管上皮细胞,腔内见嗜酸性同形质样物∙ B.双层细胞排列,内层腺管上皮细胞,外层肌上皮细胞,腔内见嗜酸性同形质样物∙ C.单层细胞排列,为腺管上皮细胞,腔内嗜伊红样结缔组织黏液∙ D.单层细胞排列,为肌上皮细胞,腔内嗜伊红样结缔组织黏液∙ E.为假复层上皮细胞,腔内嗜伊红样上皮性黏液(分数:2.00)A.C.D.E.解析:16.成牙本质细胞瘤是下列哪种疾病的一种类型∙ A.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B.牙源性腺样瘤∙ C.良性成牙本质细胞瘤∙ D.牙源性钙化囊肿∙ E.成牙本质细胞坏死(分数:2.00)A.B.C.D. √E.解析:17.在腺样囊性癌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产物在电镜下的结构由外向内分布为∙ A.基板、星状颗粒黏液样物、胶原纤维∙ B.星状颗粒黏液样物、胶原纤维、基板∙ C.胶原纤维、基板、星状颗粒黏液样物∙ D.星状颗粒黏液样物、基板、胶原纤维∙ E.基板、胶原纤维、星状颗粒黏液样物(分数:2.00)A. √B.C.D.E.解析:18.牙周膜中,邻面不存在的牙周膜纤维的是∙ A.牙槽嵴组∙ B.水平组∙ C.斜行组∙ D.根尖组∙ E.根间组(分数:2.00)A. √C.D.E.解析:19.WHO肿瘤国际组织学分类协作中心将恶性多形性腺瘤分为四型,不属于其中的为∙ A.非侵袭性癌∙ B.侵袭性癌∙ C.癌肉瘤∙ D.转移性多形性腺瘤∙ E.肉瘤(分数:2.00)A.B.C.D.E. √解析:20.有关流行性腮腺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为副黏液病毒感染∙ B.为非化脓性感染∙ C.导管上皮水肿,管腔内充满坏死细胞和渗出物∙ D.腺体被膜充血、间质水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 E.唾液淀粉酶经淋巴入血,由尿排出(分数:2.00)A.B.C.D. √E.解析:21.有关创伤性骨囊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为发生于外伤后引起骨髓内出血,出血后机化过程消失而致∙ B.好发于青年,男性多见,长骨好发∙ C.早期多无症状∙ D.囊壁纤维结缔组织为薄厚不一复层鳞状上皮∙ E.囊壁纤维结缔组织内可见骨组织或类骨质形成(分数:2.00)A.C.D. √E.解析:22.口腔黏膜的生发层为∙ A.角化层和粒层∙ B.粒层和棘细胞层∙ C.棘层和基底层∙ D.基底层和粒层∙ E.棘层和角化层(分数:2.00)A.B.C. √D.E.解析:23.牙龈瘤的病理分型不含∙ A.肉芽肿性牙龈瘤∙ B.纤维性牙龈瘤∙ C.血管性牙龈瘤∙ D.巨细胞型牙龈瘤∙ E.先天性牙龈瘤(分数:2.00)A.B.C.D.E. √解析:24.多形性腺瘤的上皮性成分可形成∙ A.腺管样结构、肌上皮细胞和鳞状细胞团片∙ B.玫瑰花样结构∙ C.梁状或筛状结构∙ D.不规则的大腺管或囊腔呈乳头状∙ E.嗜伊红鳞状细胞组成的小结节(分数:2.00)A. √C.D.E.解析:25.舍格伦(Siǒgren)综合征恶变成恶性淋巴瘤是由于∙ A.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异常增生∙ B.上皮异常增生∙ C.腺泡细胞增生∙ D.腺体组织玻璃样变,浸润性生长∙ E.上皮组织和间叶组织恶变(分数:2.00)A. √B.C.D.E.解析:26.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常见于∙ A.扁平苔藓、红斑狼疮∙ B.扁平苔藓、白斑∙ C.白斑、红斑∙ D.红斑、良性黏膜类天疱疮∙ E.红斑狼疮、天疱疮(分数:2.00)A. √B.C.D.E.解析:27.在扁平苔藓上皮的棘层、基底层的黏膜固有层可见到的圆形均质性嗜酸性物质叫作∙ A.Civatte小体∙ B.Birbeck颗粒∙ C.分泌颗粒∙ D.致密小体∙ E.朗格汉斯颗粒(分数:2.00)A. √C.D.E.解析:28.牙周膜中数量最多力量最强的一组纤维是∙ A.牙槽嵴组∙ B.水平组∙ C.斜行组∙ D.根尖组∙ E.根间组(分数:2.00)A.B.C. √D.E.解析:29.在慢性腮腺炎时腺管周围及纤维间质中主要细胞为∙ A.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B.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C.浆细胞和单核细胞∙ D.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分数:2.00)A. √B.C.D.E.解析:30.变性型涎腺肿大症,描述正确的是∙ A.为一种非炎症性非肿瘤性病变,慢性复发性无症状性腮腺肿大∙ B.本病主要与乙醇中毒、肝硬化及内分泌障碍有关∙ C.单侧腮腺、颌下腺发病较多见∙ D.主要病变为黏液腺泡变大,腺泡细胞间界限不清∙ E.闰管及分泌管有病变,常见胞核周围空小泡形成(分数:2.00)A. √B.C.D.E.解析:31.不属于上皮根鞘作用的是∙ A.其内层细胞可诱导邻近牙髓细胞分化出成牙本质细胞∙ B.可形成上皮隔,并与邻近外胚间充质细胞共同作用以决定牙根的发育∙ C.上皮根鞘连续性受到破坏后,可形成侧支根管∙ D.上皮根鞘若不断裂,则影响牙骨质形成∙ E.可诱导周围的细胞形成牙周膜(分数:2.00)A.B.C.D.E. √解析:32.艾滋病的口腔症状不包括∙ A.毛状白斑∙ B.龈炎∙ C.牙周炎∙ D.非霍奇金淋巴病∙ E.Wegnei肉芽肿(分数:2.00)A.B.C.D.E. √解析:33.关于牙髓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外界刺激传到牙髓后,表现为痛觉∙ B.牙髓内的神经能区分冷、热、压力及化学刺激∙ C.牙髓神经缺乏定位能力∙ D.牙髓是一种疏松结缔组织∙ E.牙髓有修复再生的能力(分数:2.00)A.B. √C.D.E.解析:34.不属于形成牙髓炎的病理性促进因素的是∙ A.牙髓组织缺乏侧支循环∙ B.根尖孔狭小不易建立通畅引流∙ C.牙本质壁缺乏弹性易造成髓腔内压力增高∙ D.牙髓组织基质中含有大量胶原纤维和黏多糖,使炎症不易扩散∙ E.牙髓组织不能感受冷热压力和化学刺激,只能感受痛觉(分数:2.00)A.B.C.D.E. √解析:35.牙源性腺样瘤的肿瘤结构中不含∙ A.玫瑰花样结构∙ B.腺管样结构∙ C.小结节∙ D.梁状或筛状结构∙ E.黏液性软骨性组织(分数:2.00)A.B.C.D.E. √解析:36.牙槽骨的生物学特征不包括∙ A.牙槽骨是高度可塑性组织∙ B.是人体骨骼最活跃部分∙ C.随着牙的移动不断改建∙ D.受压力侧的牙槽骨增生∙ E.牙缺失后会吸收(分数:2.00)A.C.D. √E.解析:37.有关成釉细胞瘤的生物学特点,正确的是∙ A.为良性肿瘤,但有局部浸润性生长,治疗不彻底易复发∙ B.为良性肿瘤,无局部浸润性生长,治疗不彻底易复发∙ C.为良性肿瘤,有局部浸润性生长,易发生转移∙ D.为良性肿瘤,无局部浸润性生长,不易复发∙ E.为良性肿瘤,有局部浸润性生长,不易复发(分数:2.00)A. √B.C.D.E.解析:38.口腔黏膜中蛋白质合成最活跃的是∙ A.角化层∙ B.粒层∙ C.棘细胞层∙ D.颗粒层∙ E.基底层(分数:2.00)A.B.C. √D.E.解析:39.牙周膜厚度平均为∙ A.0.15~0.38mm∙ B.0~2mm∙ C.0.5~3mm∙ D.0.21~0.30mm∙ E.0.18~3mm(分数:2.00)A. √C.D.E.解析:40.有关天疱疮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为松解的棘细胞∙ B.可单个或数个排列成团∙ C.细胞水肿变性呈圆形,胞核圆大而肿胀,核周有窄晕∙ D.细胞胞浆透明,细胞膜深染有折叠∙ E.用姬姆萨或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观察到天疱疮细胞(分数:2.00)A.B.C.D. √E.解析:41.牙髓细胞又叫作∙ A.成牙本质细胞∙ B.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C.成纤维细胞∙ D.淋巴细胞∙ E.红细胞(分数:2.00)A.B.C. √D.E.解析:42.起源于外胚层的是∙ A.牙釉质∙ B.牙髓∙ C.牙本质∙ D.牙骨质∙ E.牙周膜(分数:2.00)A. √C.D.E.解析:43.Sharpey纤维是指∙ A.一端埋在牙槽骨,一端埋入牙龈∙ B.一端埋在牙槽骨,一端埋入牙骨质∙ C.一端埋在牙槽骨,一端埋入牙周膜∙ D.一端埋入牙骨质,一端埋入牙周膜∙ E.一端埋入牙髓,一端埋入牙龈(分数:2.00)A.B. √C.D.E.解析:44.有关牙槽骨松质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密质骨和固有牙槽骨之间∙ B.骨髓在幼年时期为红骨髓,老年后含脂肪多为黄骨髓∙ C.两牙之间骨小梁排列与牙根表面平行,在根尖周围放射状排列∙ D.前牙区骨松质含量最少,甚至可缺如∙ E.承受咬合力大的区域,骨小梁粗大致密(分数:2.00)A.B.C. √D.E.解析:45.以下属于牙源性上皮性肿瘤的为∙ A.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牙源性腺样瘤、牙源性纤维瘤∙ B.牙源性钙化上皮瘤、造釉细胞瘤、牙源性纤维瘤∙ C.牙源性钙化上皮瘤、造釉细胞瘤、牙源性透明细胞瘤∙ D.牙瘤、造釉细胞瘤、牙源性透明细胞瘤∙ E.牙源性鳞状细胞瘤、牙源性腺样瘤、牙源性纤维瘤(分数:2.00)A.C. √D.E.解析:46.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的生物学特征为∙ A.良性、无局部浸润性、牙源性上皮性肿瘤∙ B.良性、有局部浸润性、牙源性,含或不含牙源性上皮∙ C.良性、有局部浸润性、牙源性上皮或间充质、伴或不伴牙齿硬组织形成∙ D.良性、有局部浸润性、牙源性上皮性肿瘤∙ E.良性、无局部浸润性、牙源性,含或不含牙源性上皮(分数:2.00)A.B.C.D. √E.解析:47.下列囊肿中不含上皮衬里的是∙ A.舌下腺囊肿∙ B.甲状舌管囊肿∙ C.鳃裂囊肿∙ D.鼻腭囊肿∙ E.含牙囊肿(分数:1.00)A. √B.C.D.E.解析:48.腺泡细胞癌肿瘤细胞的特征性结构为∙ A.含有特征性嗜酸性颗粒胞浆∙ B.胞浆微嗜酸性含颗粒核浆∙ C.含较多黏液从而使胞浆透明∙ D.含有特征性嗜碱性颗粒胞浆∙ E.胞浆双向着色(分数:1.00)A.C.D. √E.解析:49.含牙囊肿囊壁附着在∙ A.牙冠中1/3∙ B.牙颈部∙ C.釉牙骨质界∙ D.根部∙ E.任何部位(分数:1.00)A.B.C. √D.E.解析:50.多形性腺瘤中上皮、肌上皮细胞与何组织相混合∙ A.纤维样∙ B.肌样∙ C.黏液软骨样∙ D.软骨样∙ E.水肿样(分数:1.00)A.B.C. √D.E.解析:51.口腔上皮不包括∙ A.角化层∙ B.粒层∙ C.棘细胞层∙ D.颗粒层∙ E.基底层(分数:1.00)A.C.D. √E.解析:52.关于腭黏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硬腭黏膜属咀嚼黏膜,软腭黏膜为被覆黏膜∙ B.硬腭黏膜以正角化为主,软腭黏膜无角化层∙ C.硬腭黏膜固有层乳头长而密,黏膜下层不含腺体∙ D.软腭黏膜固有层乳头少而稀,黏膜下层疏松∙ E.腭中缝处固有层内可见上皮珠,细胞呈同心圆排列(分数:1.00)A.B.C. √D.E.解析:53.关于良性黏膜类天疱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为基底层下疱,基底细胞变性∙ B.上皮层可全层剥脱∙ C.组织愈合后可形成瘢痕∙ D.上皮内出现棘层松解∙ E.固有层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浸润(分数:1.00)A.B.C.D. √E.解析:54.腺样囊性癌的生物学特点为∙ A.生长缓慢,无包膜,侵袭性强,沿着或围绕纤维生长的趋势,淋巴转移少见∙ B.生长缓慢,有包膜,侵袭性弱,沿着或围绕纤维生长的趋势,淋巴转移少见∙ C.生长较快,无包膜,侵袭性弱,沿着或围绕纤维生长的趋势,淋巴转移常见∙ D.生长较快,无包膜,侵袭性强,沿着或围绕纤维生长的趋势,淋巴转移少见∙ E.生长缓慢,有包膜,侵袭性强,沿着或围绕纤维生长的趋势,淋巴转移少见(分数:1.00)A. √C.D.E. 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食物嵌塞 (一)概念:充填式牙尖 概念: (二)类型:两大类 类型: 1,垂直型食物嵌塞: 1,垂直型食物嵌塞: 1)原因:两个方面 1)原因: (1)咬合面磨损: (1)咬合面磨损: (2)接触点异常: (2)接触点异常:这种情况发生于 ① ①牙错位或扭转 ②邻面龋破坏了边缘嵴和接触区 ③修复体未能完善地恢复接触区 ④缺牙未及时修复 ⑤过于松动的牙周炎患者 2,水平型食物嵌塞 2,水平型食物嵌塞
二牙面着色 (一)来源:食物,化学物质,烟草及色源细菌. 来源:食物,化学物质,烟草及色源细菌. 1,食物及化学物质: 1,食物及化学物质: 2,烟草: 2,烟草: 3,色源细菌: 3,色源细菌: 1)牙面黄色:部位在上磨牙颊侧及下前牙舌侧,与牙菌斑有 1)牙面黄色:部位在上磨牙颊侧及下前牙舌侧, 关. 2)牙面绿的色素:儿童多见,由荧光菌或真菌产生. 2)牙面绿的色素:儿童多见,由荧光菌或真菌产生. 3)牙面的桔色或黄色:部位多见于前牙的唇舌面.由产色细 3)牙面的桔色或黄色:部位多见于前牙的唇舌面. 菌产生. 菌产生. 4)牙面的黑的线状着色:部位上后牙腭侧邻面,主要成分为 4)牙面的黑的线状着色:部位上后牙腭侧邻面, 革兰氏阳性杆菌和少量球菌,好发于儿童女性. 革兰氏阳性杆菌和少量球菌,好发于儿童女性.常发生在 较清洁的口腔中. 较清洁的口腔中. (二)临床意义:着色本身对牙龈刺激不大,主要影响美观, 临床意义:着色本身对牙龈刺激不大,主要影响美观, 但由于它常于菌斑微生物有关, 但由于它常于菌斑微生物有关,色素往往沉积在菌斑牙石 上,故它可作为口腔卫生情况和微生物多少的指标. 故它可作为口腔卫生情况和微生物多少的指标.
牙周组织疾病
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 何中恒
病因
牙周病发生的必要条件是:牙面上堆积的牙菌斑. 牙周病发生的必要条件是:牙面上堆积的牙菌斑. 牙周组织发生炎症和破坏的始动因子是: 牙周组织发生炎症和破坏的始动因子是:牙菌斑中的 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A: 局部因素
一 牙石:: 牙石:: (一)概念:是一种积于牙面或修复体表面的矿化或正 概念: 在矿化的菌斑及软垢. 在矿化的菌斑及软垢. 分为 龈上牙石:矿化物质来源于唾液 龈上牙石: 龈下牙石:矿化物质来源于龈沟液. 龈下牙石:矿化物质来源于龈沟液.
四颌创伤 (一)概念: 概念: (二)造成颌创伤的因素 1,咬合力异常 1,咬合力异常 1)咬合力方向 1)咬合力方向 ①垂直压力: ①垂直压力:过大的垂直压力可使根尖区的牙周组 织受压,造成根尖区骨质吸收. 织受压,造成根尖区骨质吸收. ②侧向压力:与牙体常轴呈大于45%角的颌力称为 侧向压力:与牙体常轴呈大于45%角的颌力称为 侧向压力或水平力. 侧向压力或水平力. ③扭转力:扭转力对牙周组织的损伤最大. 扭转力:扭转力对牙周组织的损伤最大. 2)咬合力分布不均匀:早接触 2)咬合力分布不均匀: 2,牙周支持力不足 2,牙周支持力不足
(二) 牙石形成的过程 三个基本步骤: 三个基本步骤: 1)获得性薄膜形成 1)获得性薄膜形成 2)菌斑成熟 2)菌斑成熟 3)矿物化 3)矿物化 牙石附着于牙面的方式有下面几种: 牙石附着于牙面的方式有下面几种: 1)通过获得性薄膜附着 1)通过获得性薄膜附着 2)嵌入牙骨质或牙本质表层 2)嵌入牙骨质或牙本质表层 3)牙石的无机盐结晶与 牙结构结合,因此龈 3)牙石的无机盐结晶与 牙结构结合, 下牙石的刮除比较困难. 下牙石的刮除比较困难.
(三)别诊断 1,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 1,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 2,增生性龈炎 2,增生性龈炎 (四)治疗 1,停止服用引起牙龈增生的药物是对药物性 1,停止服用引起牙龈增生的药物是对药物性 牙龈增生的最根本的治疗. 牙龈增生的最根本的治疗. 2,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2,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3,局部药物治疗 3,局部药物治疗 4,手术治疗 4,手术治疗 5,口腔卫生宣教 5,口腔卫生宣教
1,药物性牙龈增生 1,药物性牙龈增生 2,牙龈纤维瘤病 2,牙龈纤维瘤病 3,白血病引起的牙龈肥大 3,白血病引起的牙龈肥大 4,浆细胞性龈缘: 4,浆细胞性龈缘: (四)治疗原则 1去病因 2局部药物治疗 3手术治疗 4口腔卫生宣教
三药物性龈炎
(一)病因 1,长期服用苯妥英钠等是本病的主要原因. 1,长期服用苯妥英钠等是本病的主要原因. 其他药物如环孢菌素A,心疼定等. 其他药物如环孢菌素A,心疼定等. 2,菌斑引起的牙龈炎症可能促进药物性牙龈增生 2,菌斑引起的牙龈炎症可能促进药物性牙龈增生 的发生. 的发生. (二)临床表现 1,有1—6个月的服药史 1,有 2,部位全口牙龈,以上下前牙区较重 2,部位全口牙龈, 3,增生呈实质性,分叶状,可覆盖大部分或全部牙冠目前关于颌创伤对牙周组织作用的认识如下 1,单纯,短期的颌创伤不会引起牙周袋,也不会 1,单纯,短期的颌创伤不会引起牙周袋, 引起或加重牙龈的炎症. 引起或加重牙龈的炎症. 2, 创伤会增加牙的动度. 创伤会增加牙的动度. 3,当长期的颌创伤伴随严重的牙周炎时,会加重 3,当长期的颌创伤伴随严重的牙周炎时, 牙周袋和牙槽骨的吸收. 牙周袋和牙槽骨的吸收. 4,自限性牙松动在没有牙龈炎症的情况下,不造 4,自限性牙松动在没有牙龈炎症的情况下, 成牙周组织破坏.(正畸病例) 成牙周组织破坏.(正畸病例)
五解剖因素 1,牙位异常和错颌异常 1,牙位异常和错颌异常 2,冠根比例失调 2,冠根比例失调 3,骨开裂或骨开窗 3,骨开裂或骨开窗 4,开颌 4,开颌
六不良因素 (一)夜磨牙 (二)咬硬物 (三)单侧咀嚼习惯 (四)不良习惯(刷牙,剔牙等) 不良习惯(刷牙,剔牙等) (五)口呼吸
七其他局部促进因素 1,不良修复体(补牙悬突,修复体的龈位置,密 1,不良修复体(补牙悬突,修复体的龈位置, 合程度,光洁度等) 合程度,光洁度等) 2,不良的局部义齿 2,不良的局部义齿 3,不良的正畸治疗(带环,分牙,橡皮圈关前牙 3,不良的正畸治疗(带环,分牙, 间隙) 间隙)
B :全身因素 :全身因素 一遗传因素 二吞噬细胞数目减少或功能缺陷 三性激素 四 吸烟 五有关的系统病 1,糖尿病 1,糖尿病 2,艾滋病 2,艾滋病 3,骨质疏松 3,骨质疏松 六精神因素
除上述因素外,老龄,种族,男性, 除上述因素外,老龄,种族,男性,有牙周炎既往 史,口腔卫生不良,牙科保健条件不够均是牙 口腔卫生不良, 周炎的危险因素或危险指征. 周炎的危险因素或危险指征. 如今的研究表明,先天的,后天的, 如今的研究表明,先天的,后天的,和环境危险 因素 决定和影响了牙周病的发生,进展和对 决定和影响了牙周病的发生, 治疗的反应. 治疗的反应.
一 慢性龈炎
(一)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自觉症状: 1)自觉症状: 2)牙龈色泽 2)牙龈色泽 3)牙龈外形 3)牙龈外形 4)牙龈质地 4)牙龈质地 5)龈沟深度 5)龈沟深度 6)探针出血 6)探针出血
(二)鉴别诊断 1,早期牙周炎 1,早期牙周炎 2,血液病引起的牙龈出血 2,血液病引起的牙龈出血 3,坏死性溃疡性龈炎 3,坏死性溃疡性龈炎 4,艾滋病相关龈炎:龈缘呈火红色现状充血带, 4,艾滋病相关龈炎:龈缘呈火红色现状充血带, 称牙龈线形红斑(LGE) 称牙龈线形红斑(LGE) (三)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 2防止复发
二 增生性龈炎
(一)病因 1牙菌斑 2口呼吸 3错颌畸形 (二)临床表现 1早期表现: 早期表现: 1)上下前牙多见 1)上下前牙多见 2)炎性肿胀 2)炎性肿胀 3)龈乳头呈球状增生 3)龈乳头呈球状增生 2病程较长的患者 龈乳头呈坚韧的实质性肥大, 龈乳头呈坚韧的实质性肥大,质地较硬而有弹性 (三)鉴别诊断
(四)牙石沉积的机制:未完全明了 牙石沉积的机制: 与两大因素有关 1)矿化核心 1)矿化核心 2)矿物质沉积 2)矿物质沉积 (1)环境碱化 (1)环境碱化 (2)磷酸脂酶升高 (2)磷酸脂酶升高 (3)胶样蛋白质逸出 (3)胶样蛋白质逸出 (五)牙石的致病作用 1)是牙石表面常可形成未钙化的菌斑,刺激牙龈造 1)是牙石表面常可形成未钙化的菌斑, 成炎症. 成炎症. 2)牙石本身坚硬粗糙,对牙龈有机械性刺激 2)牙石本身坚硬粗糙,
(三)牙石的成分:由无机成分,有机成分和水 牙石的成分:由无机成分, 无机物:75%----85%,主要是磷酸钙75.9%,其中 无机物:75%----85%,主要是磷酸钙75.9%,其中 2/3以上无机物呈结晶状态,为羟磷灰石. 2/3以上无机物呈结晶状态,为羟磷灰石. 有机物: 蛋白质多糖复合物,脱落的上皮细胞, 有机物: 蛋白质多糖复合物,脱落的上皮细胞, 白细胞及各种微生物. 白细胞及各种微生物. 龈上牙石与龈下牙石的区别: 龈上牙石与龈下牙石的区别: 1)龈下牙石的钙磷的比例较高 1)龈下牙石的钙磷的比例较高 2)龈下牙石纳的含量随牙周袋深度而增加 2)龈下牙石纳的含量随牙周袋深度而增加 3)龈下牙石中无唾液糖蛋白 3)龈下牙石中无唾液糖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