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政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名师辅导材料】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练

【名师辅导材料】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练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传承汉字文明河南电视台《汉字英雄》栏目①首次把汉字文化推到了世人面前,可谓一笔一画写字,一心一意做人,②学写字,学做人,尽在《汉字英雄》。

《汉字英雄》的推出,旨在让人们感悟汉字的深厚智慧,弘扬中华传统文明,向全社会倡导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意识,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

汉字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③唯一传承至今的表意文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是中华文明最灿烂的瑰宝之一。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依靠键盘等输入工具书写,减少了手写汉字的机会,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逐渐下降,因而④汉字文明的传承尤为重要。

思维导图创新演练1.古人认为,羊是膳食美味,所以羊大为“美”;“美”与“善” 同义,故金文的“善”字从羊从二言,表示众口夸赞的意思;羊性情温顺,因此“善”又有善良、慈善之义…… 由此可见( )A.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B.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D.汉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解析:题干强调了中国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故选D,其他三项与题干不符。

答案:D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汉字在传承中华文化中的作用。

答案:(1)汉字是社会实践中的重要书面交流工具,统一的汉字,促进了中华文化在不同民族间传播。

(2)汉字是记录中华文化的载体,通过象形文字本身及其演变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传统习俗、传统思想等。

(3)汉字本身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书写在传承中华文明、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基础巩固]1.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举世无双,强劲的文化传统传衍不息,拥有辉煌的文化发展史。

下列关于古代中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殷周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②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诞生时期③秦的统一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④汉代儒家学说成为古代中华文化中的“强势文化”⑤隋唐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高度发展时期,进入了气度恢宏的全盛时代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解析:古代中华文化的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殷周时期的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①观点错误,含①的选项应排除。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创新演练大冲关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创新演练大冲关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创新演练·大冲关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①汉字②文学艺术③史书典籍④科学技术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及表现的认识。

②和④说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是很有说服力的,除此之外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之一,因此,①和③是正确的,反映了题意的要求,故选C。

答案:C2.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

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这段文字所强调的中华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 )A.源远流长B.包容广纳C.异彩纷呈D.丰富多彩[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包括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方面,据此排除B、C、D三项;材料主要阐述了中华文化古老辉煌的历程,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3.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而形成了许多方言区,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

关于汉字的看法正确的是( ) A.汉字是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记载工具B.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C.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D.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解析:A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故B、D两项表述错误;应选C项。

答案:C4.中国结,全称为中国传统装饰结,是中华民族流行千载的手工编织艺术品。

其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在华人圈里广为流行。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

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古代辉煌的历程1.(2021四川南充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五千多年辉煌历程。

下列对其成就辉煌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古代经济、政治的发展B.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C.全盘继承传统文化D.广泛吸取外域优秀文化2.(原创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秦始皇统一中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B.隋唐时期,儒学确立了其至尊地位C.宋元明延续了隋唐文化的辉煌,产生了宋明理学,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期D.明清时代,西方近代思想文化传入中国题组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3.(2021山西吕梁高二上期末)汉字为上古时代的汉族先民所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早在东汉时期,许慎就作出了“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的著名论断。

汉字的发明( )A.开启了人类的文明时代B.使文化的传承有了基本载体C.使文化传播有了最直观、最常见的传媒D.为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发挥了巨大作用4.(2021河北唐山高二上期末)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其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享有“地方百科全书”的美誉。

由此可见,地方志( )①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见证②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④是我国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5.(2021广西柳州二中高二上期末)新华社2020年12月23日报道,截至目前,云南共有259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其中汉文古籍178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81部。

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752部)》中,云南有24部珍贵古籍入选。

云南古籍( )A.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B.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非文化因素C.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人类共同的物质财富D.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题组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6.(原创题)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时作业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时作业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1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下列对公元1世纪时期的中华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②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③汉字已经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④中华文化已经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知识。

公元1世纪主要为我国的东汉时期,此时,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在新疆,中国文化已经能够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等并存,故①②入选;汉字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③错误;隋唐时期,中华文化才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④排除。

【答案】 A2.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举世无双,强劲的文化传统传衍不息,拥有着辉煌的文化发展历史。

下列关于中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殷周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②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诞生时期③秦的统一促进了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④汉代儒家学说成为古代中华文化中“强势文化”⑤隋唐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高度发展期,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期A.①②③④ B.③④⑤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解析】①说法错误,殷周时期是中华文化的萌动时期,不是形成时期,故不能选;其余说法均符合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事实,故本题应选D项。

【答案】 D3.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但在近代,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因为( )A.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B.中华文化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C.八国联军的入侵D.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严峻挑战的原因。

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高中政治1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练习

高中政治1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练习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基础小测一、选择题1。

在中华文化史上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的是A.春秋百家争鸣B.秦的统一C.汉代儒学独尊D.隋唐时期【答案】A【解析】春秋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A符合题意;秦的统一,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发展。

B不符合题意;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C不符合题意,不选;隋唐时期,古代文化进入了全盛时期,D不符合题意,不选。

2.1074年,沈括经过认真考察、分析,继承了中国古代“高山为谷,深谷为陵"的说法,提出了形成雁荡山独具奇特地貌的原因,“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地学史上,首创了“流水侵蚀”的概念。

可见A.“流水侵蚀”概念的提出源于沈括的智慧B.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D.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答案】C【解析】沈括在900多年前首创“流水侵蚀”的概念,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C项正确。

文化源于实践,受社会实践的影响,A、D两项错误;B项与题意不符。

3.《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是现今所知中国史学最早的一部具有通史性质的编年体史书。

该书原称《纪年》,亦称《古文纪年》《汲冢纪年》等,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引该书时以“纪年”与“竹书”连用,方有《竹书纪年》之称。

《竹书纪年》等史书典籍①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的具体体现③既保持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时代性④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A【解析】③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④排除。

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

4.《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汇编,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

《尚书》记事的内容,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判断题1.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 )提示:F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2.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书、隶书、楷书,汉字的演变过程体现了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 )提示:T3.纳西族的象形文字,是纳西族文化的基本载体和重要标志。

( )提示:T二、选择题4.中国结,全称为中国传统装饰结,是中华民族流行千载的手工编织艺术品。

其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在华人圈里广为流行。

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③中华文化已被世界各民族所接受④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A 始于上古,至今流传,体现了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为中华民族所特有体现中华文化的民族性,①②④正确,③观点错误。

5.在央视科教频道周末黄金时间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宣传语是“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键盘冲击”催生网络时代的汉字保卫战,是因为( )①普及书法艺术,才能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汉字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繁衍、发展的重要信息载体④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D ①说法错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是靠普及书法艺术。

④说法错误,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键盘冲击”催生网络时代的汉字保卫战,是因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繁衍、发展的重要信息载体,故②③入选。

6.“遗失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就会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这是因为汉字( )①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字,不识汉字就是文盲③是独具特色的象形文字,有数千年悠久历史④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事关中华文明的传承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C 题干强调汉字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性,①④构成其原因;②中的“最好”和“不识汉字就是文盲”说法错误;③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目题(一) 古代辉煌的历程1.汉代是中华文化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 F )点拨: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2.唐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 F )点拨:汉代,确立了儒家学说的至尊地位,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目题(二)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却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2017·浙江11月学考)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 F )点拨:要区分文字和汉字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混同。

此题应为文字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观点错误。

2.传统文学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 F )点拨: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古代中华文化辉煌的原因(1)经济、政治原因:经济是基础,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纵观我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其繁荣时期无不是国家政治稳定、民族统一、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

(2)文化原因: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文化自身的继承和发扬,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3)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在这些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华文化能够广泛吸收外来文明,在这种兼收并蓄的过程中,中华文化得到了充实。

(4)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升华。

(5)国家政策的推动,如开明的对外政策和科举制度等。

[易误警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并非完全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汉字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高中政治(必修三)配套练习:第6课 第课时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三)配套练习:第6课 第课时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1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秦统一六国的过程是一次大规模的东西南北文化融合、碰撞。

秦六国宫殿的建设,在壁画的制作、建筑材料的烧制处理等方面吸取了东方六国建筑的先进技艺与风格特点;“书同文字”,在对秦系文字“或颇省改”的基础上,对六国文字“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这表明秦的统一( )A.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B.促动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D.中华文化进入了全盛时代解析:B项准确反映了“秦的统一”的意义,其他三项与“秦的统一”不符合。

答案:B2.北京奥运会颁奖礼仪服装共有16款,“青花瓷”系列被认为最富有中国情调的礼仪服装,其设计灵感取自历史久远的中国青花瓷器。

“青花瓷”礼仪服的设计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A.包容广纳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解析:由“历史久远的中国青花瓷器”可知,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

答案:D3.外国人对中国及中华文化越来越有兴趣,来中国学川剧一绝“变脸”的外籍人士也越来越多,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 )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B.中华文化具有无穷的魅力C.中华文化已经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传播D.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解析:A项“最优秀”说法错误;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故B项符合题意;C项“已经在世界上广泛传播”说法与事实不符合;D项本身说法准确,但与题意无关。

答案:B4.人类其他古代文明或消失、或停滞,几乎无一善终,只有中华文明得以延续至今。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成为延续至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是因为( )A.国家的存亡对文明存续至关重要B.中国在历史上没有遭到过外族的入侵C.外族的入侵仅仅经济上的掠夺,不会导致一国文明的异化D.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至今的重要原因解析:A选项意思准确,但它不是中华文明没有中断的原因。

B 项与历史不符。

C项是错项,外敌入侵会对一国文明有破坏,甚至导致文明的异化(如伪满洲国时期的日化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传承汉字文明
河南电视台《汉字英雄》栏目①首次把汉字文化推到了世人面前,可谓一笔一画写字,一心一意做人,②学写字,学做人,尽在《汉字英雄》。

《汉字英雄》的推出,旨在让人们感悟汉字的深厚智慧,弘扬中华传统文明,向全社会倡导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意识,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

汉字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③唯一传承至今的表意文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是中华文明最灿烂的瑰宝之一。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依靠键盘等输入工具书写,减少了手写汉字的机会,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逐渐下降,因而④汉字文明的传承尤为重要。

思维导图
创新演练
1.古人认为,羊是膳食美味,所以羊大为“美”;“美”与“善” 同义,故金文的“善”字从羊从二言,表示众口夸赞的意思;羊性情温顺,因此“善”又有善良、慈善之义…… 由此可见( )
A.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B.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汉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解析:题干强调了中国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故选D,其他三项与题干不符。

答案:D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汉字在传承中华文化中的作用。

答案:(1)汉字是社会实践中的重要书面交流工具,统一的汉字,促进了中华文化在不同民族间传播。

(2)汉字是记录中华文化的载体,通过象形文字本身及其演变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传统习俗、传统思想等。

(3)汉字本身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书写在传承中华文明、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基础巩固]
1.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举世无双,强劲的文化传统传衍不息,拥有辉煌的文化发展史。

下列关于古代中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殷周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②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诞生时期③秦的统一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④汉代儒家学说成为古代中华文化中的“强势文化”
⑤隋唐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高度发展时期,进入了气度恢宏的全盛时代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
解析:古代中华文化的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殷周时期的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①观点错误,含①的选项应排除。

故选D。

答案:D
2.山东自古以来典籍丰硕,齐鲁文化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六经”堪称文化元典。

下列关于史书典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
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C.史书典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解析:题目中,山东自古以来典籍丰硕,齐鲁文化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六经”堪称文化元典,可见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故B选项入选。

A选项错误,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C错误,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错误,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答案:B
3.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有大量关于农作物的字,如禾、黍、粟、米等,其中的“禾”字,像一株有根有叶、谷穗下垂的植物。

“禾”是谷类植物的总称,但在秦汉以前,“禾”多指粟,
即今天的小米;后世则多称稻为“禾”。

在汉字中,凡以“禾”为义符的字,大都与农作物或农业活动有关,如秉、秋、秀、种、租等。

这说明( )
①汉字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②汉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③汉字作为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由材料可知,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故①④入选。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②错误。

③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排除。

答案:C
4.《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汇编,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

《尚书》记事的内容,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

这说明( )
①史书典籍能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③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④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解析: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故③说法错误,④不是材料所表明的,故排除③④。

答案:C
[能力提升]
5.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然而关于汉字书写的简繁之争从未终止:有人坚持应该简化,有人认为应当回归繁体,有人主张用简识繁。

下列说法正确且对应关系恰当的是( )
①承认简体——适应汉字使用中的实际需要②包容繁体——彰显出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③用简识繁——尊重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采用西文——消除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障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③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错误,题目中表述的是应该用简体字还是繁体字而不是采用西文。

题目中,关于汉字书写的简繁之争从未终止:有人坚持应该简化,有人认为应当回归繁体,有人主张用简识繁,对此,我们应该承认简体,适应汉字使用中的实际需要;同时应该包容繁体,彰显出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故①②入选。

选A。

答案:A
6.秦腔是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剧种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是我国“梆子腔”的鼻祖。

这说明( )
A.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起源于先秦时期
C.中华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点
D.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华文化的特点的知识。

根据材料“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可知,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的特点,故选项A正确。

选项B、C、D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A。

答案:A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被誉为“无言之诗,无形之舞;无图之画,无声之乐”的中国书法艺术兴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块瑰宝,其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线条和谐流畅,为中国书法特有的线的艺术奠定了基调和韵律。

之后,中国书法经周代的金文、石刻文、简帛,至秦代出现了“写法苛刻”的小篆和“书写方便”的隶书。

字形方正、法度谨严、笔画分明的隶书的出现是中国书法艺术上的一次革命,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

汉代兴起的草书标志着书法开始成为一种能够高度自由的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

以“书圣”王羲之为代表的两晋书法家的行书“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唐代的书法艺术对前人进行了继承和创新,从而推动了楷书、行书、草书等书法艺术跨入到新的境界。

此后,中国书法艺术在宋元明清时期以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不断发展。

2009年9月,中国书法艺术被联合国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当今,随着汉字书写工具的变化,特别是键盘输入汉字的普及,加之应试教育的功利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书法教育面临巨大冲击。

有人建议,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要光大书法艺术就应将汉字书法作为初高中升学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考核。

(1)你是否赞成将汉字书法作为初高中升学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考核?试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2)在汉字书法受到冲击的今天,试就如何光大中国书法艺术提建议。

答案:(1)答案示例一:赞成。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将汉字书法作为初高中升学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考核,能引起学生对汉字书法的重视,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对汉字文化内涵的理解。

书法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能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

但将汉字书法作为初高中升学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考核并不是光大中国书法艺术的唯一途径。

答案示例二:不赞成。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中小学应重视传承汉字书法艺术。

但是,中国书法艺术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色和风格,在书写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加之,不同的人由于审美观念、文化素养等不同,对同一书法艺术的看法也不完全一致,目前,还没有一个衡量书法作品优劣的统一标准。

因此,将汉字书法作为初高中升学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考核是不恰当的,
不能将此作为光大书法艺术的唯一途径。

(2)①将书法纳入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

②开展对书法艺术的普及教育活动。

(只要是符合要求的答案,均可酌情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