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风景园林史 (20)

合集下载

论述中西方园林艺术发展史

论述中西方园林艺术发展史

论述中西方园林艺术发展史园林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经历了各自的发展历程。

中西方园林艺术作为两大园林体系,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从起源与早期发展、古典主义园林、自然主义园林、规则式园林、现代园林艺术、园林艺术风格、园林设计要素和园林艺术与文化交流等方面,对中西方园林艺术发展史进行深入探讨。

一、起源与早期发展1.中国:据史书记载,中国园林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期。

当时的皇家园林以山水园林为主,注重表现自然景观的野趣。

随着时间的推移,园林艺术逐渐发展,融入了文化、哲学和艺术等元素。

2.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园林艺术以建筑物和柱廊为主要特色,追求对称和规则。

到了中世纪,欧洲的园林逐渐发展为教堂庭院和城堡花园等形式。

二、古典主义园林1.中国: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达到了巅峰。

此时的园林注重空间层次感和自然意境的营造,形成了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和皇家园林等不同风格。

2.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古典主义园林开始兴起。

意大利的台地园和法国的凡尔赛宫苑等作品注重轴线、对称和装饰元素,展现了严谨的古典主义风格。

三、自然主义园林1.中国: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中国的自然主义园林强调“自然”与“天人合一”。

此类园林以模仿自然景观为主,强调山水意境,如江南的私家园林。

2.西方:18世纪的英国,自然主义园林开始盛行。

设计师追求表现自然的野趣,运用自然的植物和蜿蜒的小径,如风景园。

四、规则式园林1.中国:虽然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风格为主,但也有一些规则式园林作品,如北京的故宫御花园和河北的避暑山庄等。

这些园林以建筑群和规则式水池为主要特色,强调秩序和严谨。

2.西方:欧洲的规则式园林在17世纪和18世纪最为盛行。

设计师运用轴线、对称和严格的几何图形来组织景观元素,如法国的凡尔赛宫苑和美国的梅尔公园。

五、现代园林艺术1.中国:20世纪以后,中国的现代园林艺术逐渐发展起来。

设计师开始关注功能与形式的统一,注重绿色生态和人性化设计。

中西方古典园林各历史时期概况特点及代表园林

中西方古典园林各历史时期概况特点及代表园林

中西方古典园林各历史时期概况特点及代表园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

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

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

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

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

汉起称苑。

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

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又称梁园、菟园、睢园),宣帝的“乐游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苑囿。

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苑囿亭阁,元人李容瑾的汉苑图轴中,可以看出汉时的造园已经有很高水平,而且规模很大。

枚乘的《菟园赋》,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班固的《西都赋》,司马迁的《史记》,以及《西京杂记》、典籍录《三辅黄图》等史书和文献,对于上述的囿苑,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

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

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

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等。

同时在明末还产生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园冶》。

它们在创作思想上,仍然沿袭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观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风景园林是人类用来美化环境、享受自然景观、进行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风景园林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景观构造、植物配置、园林布局、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等方面。

这些差异是由于中西方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以及审美情趣的差异造成的。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进行论述。

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山水分布广泛,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优美的自然资源。

中国古代风景园林以河山、湖泊、山水为主题,注重山水结合的美感。

中国园林讲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而在西方,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西方园林主要以草坪、鲜花、喷泉等为主题,注重花园的色彩和形态,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历史文化历史文化的传承对于风景园林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风景园林建筑在历史上受到儒家文化、道家思想、佛家哲学的影响,注重自然美和意境美的追求。

中国的古典园林以抒发情感、表达审美情趣为主要目的,具有浓厚的文人情怀和文学意境。

而在西方,受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西方风景园林更注重建筑的规则和对称,追求几何美和形式美,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

三、宗教信仰宗教信仰也是中西方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古代的风景园林在设计中往往融入了佛教、道教等宗教元素,注重山水的灵气和神韵。

这种宗教意蕴增加了园林的灵气和神秘感,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而在西方,受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影响,西方风景园林更注重人与上帝的联系和信仰,园林设计中常常融入了教堂、修道院等建筑,营造出一种宗教庄严感。

四、审美观念中西方的审美观念也是导致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人注重意境与情趣,追求“虚静散逸”、“境由心生”的审美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以追求情趣和意境为主要目的,强调“气韵生动”、“意在形外”,尊重自然、追求超凡脱俗。

中外园林史知识讲解

中外园林史知识讲解

▪ 无定论,无正解 ▪ 不同时期,不同学科背景,不同角度
东方: 由地形、地貌、水体、建筑、构筑物、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组成的统一体。
西方:Landscape Architecture is a branch of Architecture that deals with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land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buildings around it.
,1991 ▪ 6.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 7. T.R. Lookingbill, R.H.Gardner,L.A.Wainger,C.L. Tague,Landscape Modeling,
ACADEMIC PRESS, 2008 ▪ 8. Scott M. Pearson, Landscape Ecology and Population Dynamics,Encyclopedia of
中外园林史 LA
Landscape History between East and West
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 本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基础教育课程,其讲授的内容直接为今后的 风景园林设计课学习提供知识储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建 立起对中国园林历史沿革、西方园林史变迁过程和东西方园林的美学特征 的比较关系。帮助理解上述不同时代背景、不同国家的园林与园林设计间 的互动关系。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建立风景园林的基础知识, 为今后的风景园林设计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
▪ 4)1903年,英国人霍华德于《明日之田园城市》书中首开推动人与城市空间之关系
▪ 5)1903年,第一个田园城市构想由翁文(R.unwin)及帕克(B.Parker)于伦敦北56 公里处----莱奇沃斯(Letchworth)建成。

《中西方园林史》课件

《中西方园林史》课件
2. 机动:善于应用现代科技,如自动喷水系统 等,增强现代性和创新性。
3. 多彩:以花卉为主体,强调色彩的对比和变 化,创造出美感的艺术效果。
Hale Waihona Puke 中西方园林的审美观念比较中国园林
现代西方园林
中华园林以禅意为根,中国园林 将人们与自然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现代性的西方园林强调感觉和视 觉上的震撼,注重场地功能和实 用性。
中西方园林的设计理念对比
中国园林设计理念
1. 借景:在园林中把外部的景色借入,起到延 伸空间的作用。
2. 留白:强调留白与暗示,让人在留白中产生 联想和想象。
3. 愚公移山:表达了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不屈 不挠地去实现梦想的精神。
西方园林设计理念
1. 对称:在设计上对称是一种美感表现,是建 筑和园林装饰艺术上的重要手法。
今日之中西园林艺术各自发展,但更加重要的是各自取长补短、相互砥砺、融合发展。
美国城市公园
新兴国家园林的代表,多是城市 的绿洲
中西方园林的异同点
1
风格特点
2
中国园林:融入了哲学思想,强调构建
意境;
西方园林:强调自然生态,注重设计与
3
装饰。
修建目的
中国园林:以自然、神秘、韵律美为目 的。 西方园林:以高度的文化修养为目的。
节点表达
中国园林:用建筑元素和景致景观来表 达节点; 西方园林:注重运用动态元素,如喷水 池、音乐喷泉等来表现节点。
《中西方园林史》PPT课 件
园林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蕴含着人类的园林文明与智慧,中西方 园林艺术于不同的时空环境中形成和发展,其间蕴涵着深刻的历史文化、人 文精神和审美理念。本课时将会介绍中西方园林的发展史,并重点探讨两种 园林艺术的异同点,希望通过深入浅出的解析,更好地了解与感受中西园林 艺术之美。

西方园林史一整套完整

西方园林史一整套完整
1.十字型水渠四分园。 2.建筑挺立在退后旳高台上,要点突出。
3.做工精细,整体协调。
泰姬陵旳平面图
泰姬陵。轮廓丰富旳白色建筑在蓝色天空旳烘托下显得十分庄重,水中 倒影加强了空间旳深度
左:中轴线条形水渠
右:主体建筑入口
泰姬陵前规则式绿地
中心大水池
陵墓主体建筑
侧面翼殿
阿尔罕布拉(Alhambra)宫苑夏花园喷泉林荫道
国王厅建筑内部精美细致旳墙面装饰
吉纳拉里弗园(Generalife)
• 为西班牙另一种宫廷花园。意为“Garden of the Architect”(建筑师旳花园)。
1.比阿尔罕布拉(Alhambra)宫苑高出50m,能够
纵览周围景色。
2.进入主庭园之前,有一长条形多姿多彩旳条形花 园。
四十柱宫与周围旳庭园
波斯王之庭旳凉亭
伊斯兰园林中常以十字型水渠将庭园提成四块,中心为方形水池,布局 简洁大方
栅栏和花窗
西班牙伊斯兰历史
• 公元723年阿拉伯人与摩尔人(阿拉伯人与 北非游牧部落柏柏尔人)经过地中海南岸 侵入西班牙,占领了比利牛思半岛旳大部 分。
• 13世纪末,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大致完毕。 阿拉伯人剩余半岛南部旳格拉那达王国。
• 波斯园林与伊甸园传 说模式有关。
1.十字形水系布局。如 ‘伊甸园’分出旳四 条河。
2.有规则旳种树,在周围 种植遮荫树林。
3.栽培大量香花。
4.筑高围墙,四角有了望 守卫塔。
5.用地毯替代花园。
波斯旳挂毛毯
16世纪,伊斯法罕(Isphahan)城中所建旳“四庭园大道”
“四庭园大道”中旳宫殿建筑“四十柱宫”旳门廊
尼夏特园
左:夏利马园平面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风景园林是人类构建自然与文化,美化生活与环境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结合体。

中西方的风景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进行论述。

一、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1. 设计理念中西方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存在较大的区别。

在中式园林中,注重表现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强调“山水田园”的意境,通过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的组合,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而西式园林则更注重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强调对几何形状的设计与规划,追求对称与对比,建筑与景观的协调统一,突出了秩序、对称与几何美。

2. 建筑风格中西方风景园林中的建筑风格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式园林建筑具有浓厚的古典文化气息,常常采用横卧的“凝园式”建筑,注重道、殿、廊的合理组合,尤其是重视建筑对自然景色的衬托和映衬。

而在西式园林中,建筑风格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工程性,常常采用石材、钢材等现代化材料,建筑形式更加走向简洁大气。

3. 植物配置中西方的风景园林在植物配置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植物的意境,希望通过植物的生长、颜色、形态等来寓意表达情感与情绪。

而西方的园林则更注重植物的功能性,追求对景观的布置与空间的填充。

1. 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主要源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

中国园林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了儒家道家佛家三教合一的传统文化影响,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尊重自然之美、优美之意。

而西方的园林则受到希腊罗马文化影响,重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与利用,追求对称、秩序、规模与壮观。

2. 地域环境的差异中西方地域环境的差异也是造成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

中国位于东亚大陆,受季风气候影响,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水风光优美。

这种地域环境的差异使得中国的园林景观更加注重山水、水墨意境的表现。

而西方地域环境大多数位于大陆与海洋相交的地带,气候多变,风景资源及形式丰富多样。

中国、西方园林发展史

中国、西方园林发展史

西方园林发展史西方园林发展史公元前三千多年——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公元前五百年——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及罗马别墅园宅园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兰大帝国公元十四世纪——伊斯兰园林的鼎盛印度莫卧儿园林公元十五世纪——欧洲西南端的伊比利亚半岛公元十五世纪后期——欧洲意大利半岛的理水方式和园林小品的产生公元十七世纪——法国的中轴线对称规整的园林布局公元十七世纪末——法国尽量运用一切文化艺术手段来宣扬君威公元十八世纪初期——英国的风景式园林的盛行公元十八、十九世纪——靳诺特风格和英国风格的平行发展公元十九世纪中叶——植物研究成为专门的学科,大量花卉开始在经景观中运用公元十九世纪后期——大工业的发展,郊野地区开始兴建别墅园林二十世纪以来(一战以后)——现代流派的迭兴产生了现代园林公元前三千多年——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是西方文明发展的摇篮。

公元三千多年,古埃及在北非建立奴隶制国家。

尼罗河沃土冲积,适宜于农业耕作,但国土的其余部分都是沙漠地带。

对于沙漠居民来说,在一片炎热荒漠的环境里有水和遮荫树木的“绿洲”作为模拟的对象。

尼罗河每年泛滥,退水之后需要丈量土地,因而发明了几何学。

于是,古埃及人也把几何的概念用之于园林设计。

水池和水渠的形状方整规则,房屋和树木佾都按几何形状加以安排,是为世界上最早的规整式园林设计。

公元前五百年——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及罗马别墅园宅园1、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古希腊由许多奴隶制的城邦国家组成。

公元前五百年,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完善的自由民主政治带来了文化、科学、艺术的空前繁荣,园林的建设也很兴盛。

古希腊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供公共活动浏览的园林:早先原为体育竞技场,后来,为了遮荫而种植的大片树丛逐渐开辟为林荫道,为了灌溉而引来的水渠逐渐形成装饰性的水景。

到处陈列着体育竞赛优胜者的大理石雕像,林荫下设置坐椅。

人们不仅来此观看体育活动,也可以散步、闲谈和游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始皇在较短的时间里,修宫殿,造坟墓,伐南越, 筑长城,修驰道。每年至少有二百万丁男在征发之中, 这个数字约占当时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仅宫殿这一建 筑类型,大小不下三百余处,比较著名的宫室有信宫和 阿房宫。这期间,囿也得到了进—步发展,除游乐狩猎 的活动内容外,囿中开始建“宫”设“馆”,增加了帝 王在其中寝居,以及静观活动的内容。
在秦宫遗址中发现 有铜铺首,铜铰链,陶 管、板瓦和筒瓦。
秦咸阳宫横剖面
秦咸阳宫透视
秦宫遗址护壁砖
阿房宫
“徙(xi)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秦 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 上。”
公元前220年建“新宫”,渭水南岸建“信 宫”,为咸阳各宫中心;信宫前开大道通骊山;建 甘泉宫,在北陵建北宫、兴乐宫、长杨宫、梁山 宫…及上林苑、甘泉苑。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 212年)始建阿房宫──朝宫。只留下一夯土 台,1000×500m残高8m,有三个直径1000mm的 石柱础,很多秦瓦,以阿房为中心,还有许多离宫、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
秦俑与战车队列 陕西临潼西扬村 俑高180-195.5,马高167-170
秦陵一号铜车马 临潼秦始皇陵西侧 长225高152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物质、经济、思想制度等方 面做了不少统一的工作。为了防范旧贵族的反抗,迁徒 六国贵族和豪富十二万户于咸阳及南阳、巴蜀等地,削 弱他们的政治、经济势力。秦始皇在咸阳营造宅地, “写放”(即照样画下)六国宫室,照式建筑在北阪上,可 说是集中国建筑之大成,使建筑技术和艺术有了进一步 发展。
祀、丧纪所用的牺牲、供应宫廷宴 会的野味以外,兼有“游览”功能。 囿无异于一座多功能,大型天然动 物园。囿的游观功能虽然不是主要 的,但已具备园林的雏形。
等解释(树即栽培之意),
• “台、观,四方而高者也。”台为
《周礼•地官》:“囿人……掌
古代人登高观天象,通神明。台还
囿游之兽禁,牧百兽”。《说
可以登高远眺,观赏风景。

谓之阿房宫”。
在中国古代园林史中,秦汉时代以“建筑宫苑”为主要特征。
• 秦上林苑位于西安 市西郊约十五公里 处,在渭河以南, 与秦都咸阳城隔渭 河相望,是战国时 期秦的宫殿园林建 筑群,秦始皇统一 六国后,逐步扩建 为壮丽的阿房宫, 是秦王朝拟建的政 令中心,也是中国 历史上规模最宏大 的建筑之一。
礼”“礼化”三礼合称
《庄子》、《荀子》《韩非子》
• “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相传 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 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
• 四、科学技术 • 历法:夏历。 • 医学:扁鹊《黄帝内经》
封建地制社会(下) (公元前221~公元1840年)
第一章 秦朝(公元前221~前207年) 〔14年〕
别馆。
《史记》:“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 之宫廷小” 。“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500步,南北 50 丈,上可 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 下直抵南山。表南山颠以为阙,为复道。自 阿房渡渭,属之咸阳” 。渡谓,有一座连栱 石桥[1] 。
宫未成而秦亡。
[1]:秦时渭水石桥长360步,48栱;宽60尺(秦尺=0.2309m,一 步为6尺);东汉(公元190年)及东晋(公元417年)曾修茸;至唐高祖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断毁。

秦始皇建造了历史上著名的
朝官—阿房宫。《史记·始皇本
记》载“始皇帝三十五年,以
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庭
暮 色 中
小,……乃营朝宫于渭南上林

苑中。阿房为朝宫先作之前殿,

庭中可受十万人,车行酒,骑 行炙,千人唱,万人和”。
房 宫

据《三辅黄图》记载:“阿
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
宫末成而亡。姑皇广其宫,规
中国园林史பைடு நூலகம்
主讲:唐学山教授
第一讲回顾
• 奴隶社会后期和殷末周初,中 囿的定义:囿的建置与帝王的狩猎活
国园林起源于——囿。夏王朝
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囿
建立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商灭
起源于狩猎。囿除了为王室提代祭
夏,从汤至盘庚,以“殷”为 都。在“殷墟”,殷墟为都邑, 是后世宫苑端倪。 • 从《周礼》上:“园圃树之果 瓜,时敛而收之”,《说文》 上:“园,树果;圃,树菜也”
即春秋战国时期。
•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群兴建宫苑。 • 楚国的章华台,吴国的姑苏台为最著名。
姑苏台消夏宫图
吴 苑 宫 观 图 局 部
第四章 西周、春秋、战国的文化
• 一、“五经”和“三传”:
二、诸子百家
• 《诗》、《书》、《易》、
• 孔子和儒家:孟子的仁政学说,
《礼》、《春秋》、《左传》、 荀子的政治思想
《公羊传》、《榖梁传》
• 老子和道家:老子和《道德经》

尚书亦称《书》,《书经》儒 家经典之一。“尚”即“上”, 上代以来的书。
• •
墨子和墨家 法家和韩非::李里和商鞅
• 《诗》《诗经》的简称,《易 经》即“周易”,“礼”古书
• 三、文学 • 屈原:《离骚》、《楚辞》
名,“礼”“仪礼”、“周
• 散文:《左传》、《孟子》、
文》上:“囿,养禽兽也”, 以及后人对周朝灵囿的描述, 可以知道囿是繁殖和放养禽兽
• 殷纣王修建的“沙丘苑台”周文王 修建的“灵囿,灵台,灵沼”。
以狩猎游乐的场所,是供奴隶
主游息生活的园地。
封建领主制社会 (上) (公元前11世纪~前221年)
• 第一章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 第二章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03年) • 第三章战国(公元前403年~前221年) • 西周后期,国势日衰,迁都洛邑,为东周,
秦咸阳宫殿遗址
在咸阳东郊发掘出一座高
台,60×45m×6m,四周小空间木架建筑环 绕,中间夯土台。台上建筑有殿堂,过厅, 居室,浴室,回廊,仓库,地窖等,高低错落,形 成一复杂壮观的建筑群。
秦咸阳宫底层复原图
殿堂:二层居室有火炕;居室、浴室有壁 炉采暖。
地窖:深13─17m,可冷藏食品,用直径 90cm的陶管,沉井法建成。地下有陶制漏斗和 管道的排水系统。
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
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 八十余里。表南山之颠以为阙, 络樊川以为池。作阿房前殿, 东西五十步南北五十丈,上可 坐万人,下建五丈旗。以木兰
火 烧 阿 房
为梁,以磁石为门,怀刃者止

之”。“周驰为复道,度渭属

之咸阳,以象太极阁道抵营室

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 名名之。作宫阿基旁,故天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