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4.1《种群的特征》z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4.1 种群的特征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

4.1 种群的特征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

年龄组成(结构)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1、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增长型);越来越小(衰退型); 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稳定型),为什么? 2、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衰 退型的呢?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这是因为 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组成,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 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年龄组 成为衰退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小,但是也不排除由于 食物充足、缺少天敌、迁入率提高等原因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 例
2015年我国大陆死亡人口975万人,死亡率7‰
2015年我国的人口增长率是多少?
迁入率和迁出率
滇池
迁入(出)率:单位时间迁 入(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 体总数的比率
红嘴鸥在昆明的时间段是10月 底到次年3月中旬。
城市人口变化
年龄组成和 性别比例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 密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种群的特征。 2.教学难点 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回忆初中的知识,种群和群落的概念是?下列描述属于?
1、一片池塘 2、一片池塘中所有的雄鲤鱼 3、一片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2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 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 请运用数学方法估算这个种群的种群密度(单位为只/公顷)
黑光灯诱捕
原理:昆虫的趋光性
4.1 素材:黑光灯诱捕.mp4
能否预测变化趋势? 种群密度

最新高中生物 4.1 种群的特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最新高中生物 4.1 种群的特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的该种群的数量,并记录 计算种群密度:计算各样方内种群的平均值,即为该种 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量(单位:株/平方米)
第四十二页,共97页。
(4)注意事项 ①调查时,要选熟悉的、又容易计数的植物。 ②选取样方时,要按要求选取,不能随意更换位置和面 积。 ③计数时,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样方相邻两 条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第三十五页,共97页。
2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要点归纳
1.样方法及注意事项 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量不大的动物
第三十六页,共97页。
(1)样方法中的两个概念 ①样方(或样本):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 分个体的集合。 ②随机取样:在抽样时,如果总体中每一个个体被抽选 的机会均等,且每一个个体被与其他个体间无任何牵连,那 么这种既满足随机性又满足独立性的取样称为随机抽样。
第四页,共97页。
第4节《群落的演替》包括演替的类型和人类活动对群落 演替的影响两部分。前者是在群落层次上分析生命系统的发 展变化,后者是探讨人类在这方面的作用,体现STS教育思 想。
第五页,共97页。
方法指导
第六页,共97页。
本章内容是学习生态系统的基础,同学们在学习本章内 容时应注意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十四页,共97页。
问题探究:你知道人口种群特征有哪些吗? 提示:人口种群特征和自然种群一样,包括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第十五页,共97页。
教材问题释疑
第十六页,共97页。
问题探讨 1.提示:可采用课本介绍的两种取样方法取样,用样方 法进行估算。也可以将模拟草地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求得其 中一份的数量后,再估算整体的数量。 2.提示:根据实际作答。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课件(共30张PPT)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课件(共30张PPT)
例1、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 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的 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 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 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 有多少只?
N=(42×38)/12=133只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30张PPT)
逐个计数: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样方法
估算方法:
标志重捕法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30张PPT)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30张PPT)
(一)样方法: 探究: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 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30张PPT)
1、请估算材料中绵羊的种群密度
n × M ÷10 只/hm2 m
2、思考用于标记绵羊的标记物有何要求。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30张PPT)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30张PPT)
标志重捕法应注意的问题:
①调查期限不宜过长或过短。 过长会发生个体的出生和死亡,增加迁入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30张PPT)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30张PPT)
如何调查一片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9
10
10
1
8
N=(9+8+10+10)÷4=9.25株/m2≈9株/m2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30张PPT)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30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ppt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ppt

(2)公式: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面积或体积
小范围的水生生物——单位体积
大范围水生生物或陆生生物——单位面积
(3)意义:种群密度直接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①步骤:
确定调查对象 确定要调查的种群是哪一种双子叶植物
取样原则:随机取样
取样
样方数目、样方大小(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 取样方法: 五点取样法:调查群体为非长条形
A
A.控制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 B.控制年龄组成,稳定种群密度 C.控制死亡率,降低种群密度 D.控制年龄组成,降低种群密度
7.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一种类型
(1)此图表示__增__长___型的种群。 (2)该种群中__幼__年___个体多,年__老____个体少。 (3)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种群)年龄组 成与此图大体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 发展趋势是______不__断__增_长_________。为此,我们 要认真执行人口的____计_划__生__育_____政策。
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 物种群密度,还能用样方法吗?
标志重捕法
操作过程
第1次
第2次
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注意事项: A、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B、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没有伤害 C、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
计算公式:
M标 N总
=
m重’ 标 n重’总
N总=
M标×n重’总
2、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 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生物:4.1《种群的特征》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生物:4.1《种群的特征》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业中只有通过合理的政策使种群的数量稳定,才能实现可持 续捕捞。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使幼虫数量锐减, 害虫的年龄组成将成为衰退型。在渔场中采取“抓大放小” 的措施,会使幼年个体所占比例上升,年龄组成将成为增长 型。
• Content
1.在种群的特征中, 年龄组成 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重 2.我国人口普查工作实质是在调查我国人的 种群 特征,当然还
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

1.种群密度分为两种:绝对密度(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 目)和相对密度(表示生物数量多少的相对指标)。 Content 2.绝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1)总数量调查。 总数量调查是计数某地段中全部生活的某种生物的数量。对某 些脊椎动物可以直接调查其总数量,如用航空摄影调查某块草原 上的全部黄牛,计数集中于繁殖地的海豹等。 (2)取样调查。 在一般情况下,总数量调查比较困难,研究者只计数种群的一 小部分,用以估计种群整体,这称为取样调查法。 ①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 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 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 群的种群密度。常用的取样方法有点状取样法、等距取样法等。
知 • Content 识要点
能力要求
1.掌握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 出生率和死亡率 2.学会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 的特 迁入率和迁出率 法”来调查种群的密度 征 3.了解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并尝试构建种群增长模型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4.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 种群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变化 数量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5.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的变 6.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 种群的波动和下降 化 影响

高中生物:4.1《种群的特征》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4.1《种群的特征》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集群分布(clumped distribution)的特征是,
种群个体的分布很不均匀,常成群、成簇、成块或成 斑块地密集分布,各群的大小、群间的距离、群内个 体的密度等都不相等,但各群大都是随机分布。其形 成原因是:
①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丰富与贫乏镶嵌; ②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 ③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 集群分布是最广泛存在的一种分布格局,在大多 数自然情况下,种群个体常是成群分布,如放牧中的 羊群,培养基上微生物菌落的分布,另外,人类的分 布也符合这一特性。
N=(42×38)/12=133只
二、种群特征
(种群有而个体没有的特征)
1.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1、物种的个体大小——个体大的物种密度低。 2、生存资源的供给能力——生存资源丰富的地方种
群密度高。 3、周期性变化——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
体 ,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 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数 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②计算公式: 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 X 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 ③举例:先捕获39只鼠并标记,一段时间后,再重捕 34只,其中一标记的为15只,那么根据公式,该地 段原有总鼠数为39 X 34/15=88只 ④使用范围:动物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在统计样方中个体数量时,遇到的问题之一是边 缘效应,即如何处理样方边缘上的个体。一般而言, 样方顶边、左边及左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
不作统计。
P61
探究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某物的种群密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4.1种群的特征 (共18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4.1种群的特征 (共18张PPT)

稳定型
衰退型
通过影响出生率、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五、性别比例 ——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种群中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有繁殖 能力)数目的比例。
雌性昆虫可以分泌性外激素来吸引同种雄性 昆虫前来交尾。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信息素)可以诱 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正常的性别比例,造成 很多雌性个体无法交配,种群内出生率降低,从 而降低了种群密度。
①标志物和标志方法不能影响动物的正常生 命活动。 ②标志物不能过分醒目, 过分醒目易被天敌捕食,会导致调查结果偏高 或容易被人再次捕获。会导致调查结果偏低 ③标志符号持续存留时间不短于研究时间, 即标志物不容易脱落。否则会导致调查结果偏高 ④数量变动:在研究期间,没有较多个体的 出生和死亡,也没有较多个体的迁入和迁出。
如:蚊子密度夏天高,冬天低……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样方法(P60) 标志重捕法(P62)
五点取样法 ①样方法
等距取样法 样方也叫做样本。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随机 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就叫做样方。
每个样方一般是边长1m的正方形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死亡率
附: 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 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 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
均匀分布Biblioteka 随机分布集群分布计数原则: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ppt课件(34页)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ppt课件(34页)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概念及其特征 自然区域 内,同种生物的全 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___________ 部个体形成种群。 2.种群的特征: 体积 中的个体数。 (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_______ (2)出生率和死亡率: 个体数目 ①概念: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________________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繁殖能力 强的种群出生率高,种群增长快。 ②特点:______________
③重捕后计数:一段时间后,在原自然环境中再次捕获部 分个体,并计数为 n,其中被标记的为 m,再放回原生存环境。 ④计算:根据总数 N 中的标记比例与重捕取样中的标记比 例相等的原则,即 M/N=m/n,可得调查区中该种群数量 N= M· n/m。计算公式为: 个体总数(N) 再次捕获的个体数(n) = 初次捕获标记数(M) 重捕的标记个体数(m)
A.1 个物种 C.2 个种群
[解析]绵羊和山羊是不同的物种,是 2 个种群。 [答案]C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样方法:
(1)常用的取样法:
图 4-1-1
①五点取样法: a.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 b.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 5 个样方,每个样方的长和宽要求 一致。
②等距取样法:
a.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 b.先将调查的总体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 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 (2)适用范围:植物或活动能力和范围较小的动物(如蚯蚓、 蚜虫、跳蝻等)。
[探究与学习] 根据所学的知识,讨论下列问题: (1)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什么? (2)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什么? 提示:(1)种群密度 (2)年龄组成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均匀型
随机型
集群型
种群特征与种群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请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种群数量
直接影响
年龄组成
预测
影响
影响
种群密度
决定
性别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1.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下列
说 法正确的是 A.重捕时间越长,最终所得的数据越准确。 B.标记动物时为了清晰辨认,可采用较明亮颜色 标记。 C.被标记的生物个体要放回,经过一个适当时期 后再重捕。 D.标记重捕法适合所有动物种群。 2.农业上为了有效地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 常采用在田 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 来治理,性引诱剂的治理主要是达到 B A.改变昆虫性别比例 B.降低昆虫的出生率 C.增加昆虫的死亡率 D.改变昆虫的年龄组成
a.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增加
b.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降低
迁入率和迁出率 阅读课本,什么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 个体,占该 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和 迁出率 迁入率>迁出率 迁入率<迁出率 种群密度增大 种群密度减小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什么是年龄组成?
年龄组成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思考
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C 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苗、小鱼和大鱼 B.校园内的所有乔木 C.棉田由幼蚜、有翅蚜和无翅成熟蚜组成 的全部棉蚜 D.一个池塘里的所有草履虫
回忆旧知识,什么叫做种群?
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 物的全部个体
肯尼亚的斑马种群
种群特征:
种群有的但个体没有的特征。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例1: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B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 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 的样 2 方 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 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 的估计值 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 度的估计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例2.调查木本植物种群密度时,不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应 该是 B A.随机取样 B.样方面积为lm 2 C.样本数量足够大 D.调查期无大量砍伐
7. 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 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 态主要决定于 B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年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幼年个体很多,老年 增长型 个体很少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 稳定型 比例适中 老年个体很多,幼年 衰退型 个体很少
5.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2)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
①雌雄相当型:特点 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 目大体相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 动物。
②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 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等。
蜂群中几百只雄蜂,一只蜂王和几 十万只工蜂都是雌蜂。
③雌少雄多型: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 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家白蚁、蜜蜂等营社会性生活 的动物。
(3)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 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 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4)性别比例的意义: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
5.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愈来愈小,下列选项中与之无关 的是 D A.种群处于衰退期 B.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 C.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 D.群落结构太复杂 6.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 D ① 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 ②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③ 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 迁出和迁入数量 ④ • A.① ② B.② ③ C.③ ④ D.① ④
2.标志重捕法:请看课本,了解其含义 含义: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体 , 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 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 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 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
C
3.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Ⅰ和Ⅱ)的存活率进 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对种群Ⅰ和Ⅱ实施 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种群Ⅰ和Ⅱ都为7~10岁 B.种群Ⅰ和Ⅱ都为1~10岁 C.种群Ⅰ为0~1岁,种群Ⅱ为6~7岁 D.种群Ⅰ为1岁以后各年龄期,种群Ⅱ为7岁以后各年龄 期
4.有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 其中,有6户养的绵羊有两户养的山羊,这8群羊是 C A.一个群落 B.一个种群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N=(4+6+8+8+9)/5=7只/hm2
例4、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 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的田 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 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 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有多 少只? N:M=n:m,
N:M=n:m, n(重捕个体数) 可得,N= m(重捕中标志数)
M(总数)标志
适用于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例3、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类——中华虎凤 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 1hm2)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只。那 么,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种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单 位:只/hm2)?
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
年龄的三个阶段: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
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⑴增长型: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
老年 特点:是幼年个体大量成长为 成年产生后代,老年个体死亡 的少,出生的比死亡的多 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成年
幼年
⑵稳定型:特点是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
请看课本,然后思考种群有哪些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牧民在承包的 草场上该放养多少 头羊,既能保护草 原,又能取得最好 经济效益?
怎样控制害虫 数量,以防止虫灾 发生?
需要调查、估算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
阅读课本,什么是种群密度?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
老年 成年 幼年
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新个体数接 近衰老死亡的个体数。
种群中个体数目保持相对稳定。
⑶衰退型:特点是老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偏少。
老年 成年 新出生的个体不能补偿衰老 死亡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幼年
几种年龄型种群的特点
类型 种群构成特点 发展趋势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 内保持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
出生率:在单位时间内出生的新个体数目占该种群 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 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通常以a‰表示。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及密度改变的直接表现。
(2)出生率、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 系
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
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
迁人和迁出等都可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数
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 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群的空间分 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 和集群分布。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样方法
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 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 种群密度估计值 ②举例:选取1m2山地,计算马尾松为20棵,则该样方的马尾松密度为20/1=20 (棵/m2) ③使用范围:多用于植物 ④取样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