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模器材的总体介绍和基本飞行原理
航模的原理

航模的原理
航模是模拟真实飞行器的飞行原理和机械结构的模型,原理基本上与真实飞行器相同。
下面将介绍航模的原理。
飞行原理:
航模的飞行原理主要是基于三个基本的力学原理:升力、推力和阻力。
升力是航模在飞行时产生的上升力,通过翼面的形状和压力分布来产生。
推力是由发动机产生,将航模向前推动。
阻力是与推力相对抗的力,主要是由空气阻力和重力所产生。
航模的机械结构:
航模的机械结构主要包括机翼、机身、舵面等部分。
机翼是航模产生升力的主要部分,一般采用对称形状的翼面,利用空气流过机翼时产生的气压差来产生升力。
机身是航模的主要结构部分,承受着其他部件的载荷,并提供了航模的稳定性。
舵面是用来改变航模姿态和飞行方向的部件,包括副翼、方向舵、升降舵等。
航模的控制系统:
航模的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动力系统和操纵系统。
动力系统主要是指发动机,可以是喷气发动机、螺旋桨发动机等各种类型。
操纵系统包括遥控器和舵面等部件,通过遥控器来发送飞行指令,舵面则根据指令的变化来改变航模的姿态和飞行方向。
总结起来,航模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模拟真实飞行器的飞行原理和机械结构来实现飞行,利用升力、推力和阻力来支持和控制航模的飞行。
机械结构包括机翼、机身和舵面等部件,控制系
统包括动力系统和操纵系统。
通过这些原理和系统的配合,航模能够模拟出真实飞行器的飞行效果。
航模飞行原理

航模飞行原理航模飞行是一项有趣且挑战性的运动,它需要飞行员对飞行原理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介绍航模飞行的原理,帮助飞行爱好者更好地理解飞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航模飞行的基本原理。
航模飞行主要依靠空气动力学原理来实现。
当航模飞机在空中飞行时,它受到来自空气的阻力和升力的作用。
而这些作用力是由飞机的机翼和螺旋桨等部件产生的。
机翼是飞机上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的形状和结构对飞机的飞行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机翼的上表面比下表面要凸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压力差,从而产生了升力。
同时,机翼的前缘比后缘要更加圆滑,这有利于减小阻力,提高飞机的飞行效率。
除了机翼外,螺旋桨也是航模飞机的重要部件之一。
螺旋桨通过旋转产生推力,推动飞机向前飞行。
螺旋桨的叶片角度和旋转速度对飞机的飞行速度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升力和重力之间的平衡是非常关键的。
当飞机的速度达到一定值时,机翼产生的升力将超过重力,飞机就可以离开地面起飞。
而在降落过程中,飞机需要逐渐减小速度,使得升力和重力重新达到平衡,安全地着陆在地面上。
此外,航模飞机的操纵也是基于飞行原理来实现的。
飞机的操纵通过改变机翼和尾翼的姿态来实现,从而改变飞机的飞行方向和姿态。
飞机的横滚、俯仰和偏航运动都是通过操纵飞机的控制面来实现的。
总的来说,航模飞行的原理是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的。
飞机的机翼和螺旋桨等部件通过产生升力和推力来实现飞行。
飞机的起飞、飞行和降落都是基于升力和重力之间的平衡来实现的。
飞机的操纵也是通过改变飞机的姿态来实现各种飞行动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航模飞行的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更好地掌握飞行技巧,享受飞行带来的乐趣。
航模飞行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运动,希望大家能够在飞行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享受飞行带来的快乐。
飞行玩具的原理

飞行玩具的原理
飞行玩具(也称为飞行器玩具)是一种模拟真实飞行原理的玩具。
它们使用不同的动力系统来产生推力,使玩具能够在空中飞行,并且在飞行中保持平衡和稳定。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飞行玩具原理:
1. 弹射原理:这种原理通过使用弹跳器或弹簧等装置来产生推力。
玩家可以将飞行玩具放在弹射器上,然后释放装置,使玩具获得向上的推力。
这种原理类似于真实飞行中的弹射起飞。
2. 摇控原理:这种原理使用无线遥控器来控制飞行器的飞行方向和速度。
飞行器通常配备有电动螺旋桨或喷气发动机,通过改变螺旋桨或发动机的转速来产生推力。
玩家通过遥控器上的操纵杆或按钮来控制飞行器的运动。
3. 弹力原理:这种原理使用弹性材料来储存和释放能量。
例如,一些飞行玩具使用橡皮筋作为主要动力源,将其拉紧后释放。
橡皮筋的释放会产生弹力,推动飞行玩具向前飞行。
4. 气流原理:这种原理利用空气流动产生推力。
例如,一些纸飞机使用空气的流动和升力来维持飞行。
玩家需要正确折叠纸飞机的翅膀和尾翼以确保良好的空气流动。
5. 磁力原理:一些飞行玩具使用磁力原理实现悬浮和飞行。
这些玩具通常包含在磁场中运动的磁铁或磁悬浮装置。
磁力的作用使飞行玩具能够悬浮在空中或在磁场中自由运动。
需要注意的是,飞行玩具的原理和工作方式可以因具体制作和设计而异。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原理,用于解释飞行玩具的基本工作原理。
航模入门指南

航模新手入门指南第一章:航模基本原理1.基本原理固定翼模型之所以能飞起来,是因为是因为机翼产生的升力。
机翼的横截面是流线型的,上弧的长度大于下弧的长度。
根据伯努力的流体压力差关系,流速越快受到的压强小,所以,机翼就在气流的作用下产生了一个向上的合力,这就是升力。
2.翼型翼型分为五种:1,平板;2,平凸;3,凹凸;4,双凸;5,s型。
其中最后一种的升力最大。
3.机身机身一般分为板身和仓身两种。
机身的作用主要是连接飞机各部分,调节尾力臂的长度。
尾力臂越长,升降舵和方向舵的舵效越好。
4.尾翼尾翼最主要分为三大类:1垂尾平尾型;2 V型;3无尾翼型。
垂尾平尾型也叫T 型,分为正T型倒T型,以及平尾在垂尾中间的三种情况。
根据垂尾的数量可分为单垂尾,双垂尾和多垂尾三种情况。
V型尾翼分为正V型和倒V型两种。
5.舵面(★重点★)接下来介绍各种舵面的作用。
舵面主要有以下四种:副翼,襟翼,升降舵和方向舵。
在介绍各舵面的作用之前,我先说说模型飞机的三轴,横轴,纵轴,立轴。
纵轴是与机身的几何对称轴,穿过机身;横轴与纵轴垂直且穿过机翼的一条直线;立轴是与上述二者皆垂直的直线。
这三者交与一点,这一点就是模型飞机重力的合力点,即重心。
(以下说明皆以上面的模型俯视图作分析。
)副翼:机翼后面可以上下运动且左右运动方向想反的舵面。
副翼的作用是使飞机绕纵轴做旋转运动。
当活动面左边向上运动,右边向下运动时,由于受到空气阻力,飞机以纵轴向左倾斜,反之向右;(自己空间想象思考一下。
)襟翼:机翼后面靠近内侧的,且只能向下运动且两侧只能同向运动的舵面;襟翼的作用是起降时提高飞机稳定性,降落时减速,也叫空气刹车。
(在我们的航模中少见,因为小型的航模起降的要求低,用不着。
)升降舵:水平尾翼后面可以上下运动的舵面;升降舵使飞机绕横轴做旋转运动,翼面手受阻使飞机上升或下降。
飞行时滑跑一段距离可以轻轻的拉动拉杆一点,保持不动,看着飞机缓慢上升一定高度后松开,防止飞机迅速抬升,受阻,动力又不够而失速;方向舵:垂直尾翼后面可以左右摆动的舵面。
航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航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航模是一种模拟真实飞行的模型飞机,其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模型飞行原理:1.大气动力学原理:航模飞行时受到气流的作用,包括升力、阻力、重力和推力等力的相互作用。
模型飞机需要通过翼面产生升力来维持飞行高度,并通过推力提供动力。
2.控制原理:航模飞机通过控制表面(如方向舵、升降舵、副翼等)的运动来改变其姿态和方向。
操纵杆和舵机通过电子信号传输,实现对控制表面的精确控制。
3.飞行稳定原理:航模飞行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包括静稳定和动态稳定两个方面。
定翼航模通过设置翼面的远心点位置来实现静态稳定性,而控制面的设计和操纵杆的操作则保证动态稳定。
二、模型飞机的组成部分及功能:1.机身:模型飞机的主要结构,包括机翼、机身和尾翼。
机身主要用于容纳电子设备和动力系统。
2.机翼:模型飞机的升力产生部分,具有翼型、翼展和翼面积等特征,通过改变翼面的攻角来产生升力。
3.尾翼:包括升降舵、方向舵和副翼。
升降舵用于控制模型飞机的上升和下降,方向舵用于控制模型飞机的左右转向,副翼用于控制模型飞机的横滚运动。
5.舵机:用于控制模型飞机的控制表面,将电子信号转换为机械运动。
6.遥控系统:遥控器和接收机组成的遥控系统用于控制模型飞机的姿态和方向。
三、航模飞行的基本知识:1.飞行理论:了解飞行原理、飞行姿态和飞行控制等相关理论知识,包括升力、阻力、重力、推力、迎角、侧滑等概念。
2.翼型知识:了解不同翼型的特征和表现,掌握常见的对称翼型、半对称翼型和弯曲翼型。
3.翼展和翼面积:翼展影响飞机的横向稳定性和机动性能,翼面积影响飞机的升力产生能力。
4.飞行控制知识:包括副翼、升降舵和方向舵的操作原理、机动动作和配平技巧等。
5.飞行安全知识:了解飞行场地的选择、飞行规则以及飞行器的安全性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6.电子设备知识:了解遥控器、接收机、舵机、电机和电池等电子设备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总结:航模的基本原理是依靠大气动力学原理和控制原理来模拟真实的飞行。
航模基础知识要点

航模基础知识要点航模是指模仿真实飞机原理和结构,通过模型制作的飞行器。
它可以飞行、模拟飞行和进行相关实验,并在飞行过程中采集数据。
航模制作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需要涉及飞行原理、空气动力学、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下面是航模基础知识的要点介绍。
一、飞行原理:1.升力的产生:航模的飞行依靠翅膀产生的升力。
升力的产生与机翼的气动特性有关,如充气方式、翼型、机翼横断面、机翼悬挂方式等。
2.推力的产生:推力的产生与发动机和螺旋桨有关。
常见的推力方式有喷气推力和螺旋桨推力。
3.驱动方式:航模的驱动方式有遥控和自动驾驶两种。
遥控驱动需要通过遥控设备来控制航模的运动,而自动驾驶是指通过预设的程序或传感器来控制航模的运动。
二、材料科学:1.结构材料:航模的结构通常采用轻质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以实现轻量化和强度要求。
2.制造工艺:航模的制造工艺包括模具制作、材料选择、剪裁、分层和成型等。
模具的制作要求精度高,以保证航模的几何形状和表面光洁度。
3.节能材料:航模中还广泛应用了一些具有节能特性的材料,如空气动力学中的流线型设计、减阻材料等,以增加航模的飞行效率。
三、控制系统:1.操纵系统:航模的操纵系统包括遥控器、舵机、控制杆等。
通过操纵杆控制舵机的运动,进而控制航模的姿态。
2.自动控制系统:航模的自动控制系统通常包括航向控制、高度控制和速度控制等。
通过预设的程序或传感器来实现航模的自动控制。
四、空气动力学:1.升力与阻力:航模在飞行时会受到气流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升力和阻力。
升力使航模能够飞行,在设计航模时需要根据升力和重力平衡关系来确定机翼的形状和大小。
阻力会影响航模的速度和飞行续航能力,因此需要进行降低阻力的设计。
2.气动性能:航模的气动性能取决于机翼的几何形状、气动特性和航模的重量。
要提高航模的气动性能,需要注意机翼和机身的流线型设计,减小飞行阻力。
五、航模制作与调试:1.比例缩小:航模制作时需要考虑飞机模型与真实飞机的比例关系,以保证航模的结构和空气动力学特性与真实飞机相似。
航模玩具知识点总结大全

航模玩具是指以飞行器为主题的模型玩具,包括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各种类型。
它们是航空爱好者和模型爱好者的最爱,也是孩子们广泛喜爱的玩具之一。
航模玩具的种类繁多,工艺复杂,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知识才能玩好。
本文将总结航模玩具的相关知识点,包括起飞原理、材料工艺、遥控技术、飞行原理、维护保养等方面。
一、航模玩具的起飞原理航模玩具的起飞原理主要是利用飞行器的动力系统产生推力,推动飞行器在空气中产生升力,从而实现飞行。
具体来说,飞机模型通过引擎或电动设备产生推力,推动螺旋桨或喷气发动机转动,从而产生高速气流,通过翼面形状和升降舵的调整,使得飞机产生升力,从而在空中飞行。
而直升机和无人机模型则通过旋翼的旋转产生升力,实现起飞和飞行。
二、航模玩具的材料工艺航模玩具的制作材料主要包括木材、塑料、玻璃钢、碳纤维等。
木材是传统的航模制作材料之一,其质地坚硬,耐用性强,适合用于制作机翼和机身结构部件。
塑料材料具有轻便、灵活、易加工等特点,适合用于大面积零部件的制作。
玻璃钢和碳纤维则是现代航模制作中常用的高端材料,其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抗风化能力强等特点,适合用于制作高速飞行器的机身和机翼。
航模玩具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模型设计、雕刻、喷涂、组装等环节。
其中,模型设计是航模制作的第一步,需要根据飞行器的外形和比例进行设计,并选择适合的材料和工艺。
雕刻是指根据设计图纸,利用切削工具和模具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出各个部件的外形。
喷涂是指对制作好的部件进行表面处理和颜色涂装,以增加模型的外观质感和仿真度。
组装则是把所有零部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组合和连接,形成完整的飞行器模型。
三、航模玩具的遥控技术航模玩具的遥控技术主要包括遥控器、接收机、伺服电机、电调器等配件。
遥控器是航模玩具的控制中心,通过遥控器可以实现对飞行器的飞行、方向、速度、高度等各种参数的控制。
接收机是遥控器与飞行器之间的信号传输装置,接收遥控器发出的指令信号,并通过伺服电机和电调器控制飞行器的各个部件。
航模的飞行原理

航模的飞行原理航模的飞行原理是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的。
首先,航模的飞行原理涉及到两个主要的力:升力和阻力。
升力是使航模飞行的主要力量,它是由于航模的机翼产生了一个高压区和一个低压区之间的压差所产生的。
当航模的机翼在飞行时,空气流经机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由于机翼的形状和机翼上的气流速度变化,使得机翼上方的气流速度较快,而下方的气流速度较慢。
根据伯努利原理,气流速度越快,压力越低,气流速度越慢,压力越高。
所以,在机翼上方形成了一个低压区,下方形成了一个高压区。
这个压差所产生的向上的力就是升力,它使得航模可以克服重力并飞行。
阻力是阻碍航模飞行的力量,它是由于空气流经航模的整体阻力所产生的。
当航模飞行时,空气流经航模的机身、机翼、尾翼等部分,这些部分都会对空气产生阻力。
阻力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摩擦阻力和压力阻力。
摩擦阻力是由空气与航模表面摩擦所产生的,它与空气的黏性有关。
压力阻力是由于空气流经航模造成的压力差产生的,它与航模的形状和速度有关。
阻力的产生会导致航模受到一个与飞行方向相反的力,使得航模难以前进。
为了克服阻力,航模需要产生足够的推力。
推力是使航模向前运动的力量,它是由于航模的发动机或电动机产生的推力。
航模的推力可以来自于多种形式的动力系统,例如内燃机、涡轮动力等。
推力的大小取决于发动机的功率和推进器的设计。
航模通过产生足够的推力来克服阻力,以确保航模可以稳定地飞行。
航模的飞行原理还涉及到控制力和机动能力。
控制力由航模的舵面和推力装置产生,它们用于控制航模飞行姿态和飞行路径。
舵面包括副翼、升降舵和方向舵,它们可以实现对航模的滚转、俯仰和偏航控制。
机动能力是指航模完成各种飞行动作和动作组合的能力,如盘旋、翻转、倒转等。
机动能力取决于航模的设计、发动机性能和操纵性能。
总结起来,航模的飞行原理是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的,其中升力和推力是使航模飞行的主要力量,阻力是航模飞行的主要阻力,控制力和机动能力则用于控制航模的姿态和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航模器材的总体介绍和基本飞行原理在国外,航模运动已经发展成相关几十个产业,成为了相当成熟的一项运动。
在我国,航模运动也慢慢深受青少年的喜爱。
国家对模型运动很重视,由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共同发起,每一两年举行一次全国青少年比赛,如“飞向北京”全国青少年航空模型竞赛,“奥迪杯”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竞赛,“我爱祖国海疆”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竞赛等多项国内比赛。
当然、更多的航模爱好者是出于自己的爱好来“玩”航模。
有同学会问,这些船,飞机,小车不是和玩具一样吗?有什么区别呢?其实模型玩具既属于玩具的一部分,又和很多普通的玩具有着本质的区别。
最大的区别在于大部分航模其实就是其原形如真实的战斗机,真实的潜水艇的比例缩小版,比如带内燃机的飞机,速度可达到100公里/小时以上,有着与真机类似的发动机,也需要消耗燃料,飞行起来也隆隆作响,在形状方面更是基本相同。
可以简单的说,了解航模的人,对很多飞行器,船只都有着较为深刻的了解。
另外,航模爱好者通过对器材的改进,维修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甚至自己可以研究开发新的航模,这其中的趣味也是普通玩具所无法比拟的。
目前国内的航模器材数不胜数,但是大部分器材都是价格不菲,特别是比如装备内燃机的空模和船模,都是我们学生在初级阶段难以接触的航模器材。
我们这次开航模班则选用了一些较为简易,但却能同样激发同学们对航模兴趣的器材,比如弹射飞机,橡筋动力飞机,电动自由飞,线操纵,自航系列的船模等等。
同学们都需要用自己的双手根据老师的讲解先把一只只飞机,一艘艘快艇组装好,再进行飞行或者航行。
接下来我们开始转入正题,我想先请在座的一位同学站起来告诉我飞机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每一部分又是什么作用呢?(老师预先需找到一张较大飞机的图纸以便讲解)机翼———主要是产生升力,并保持模型横侧稳定。
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主要用来保持模型的平衡、安定或操纵模型。
发动机(可分为油动,电动以及其他动力如橡筋)———产生拉力使模型前进。
机身———把模型飞机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并供安装控制设备和燃料箱等。
起落架———供起飞、降落用。
方向舵———垂直尾翼后面可操纵的部分,用来调节飞行方向。
升降舵———水平尾翼后面可操纵的部分,用来调节飞机的上下飞行。
副翼———机翼后缘可以操控的部分,左右副翼运动方向相反,用来控制飞机倾斜。
老师此刻可以拿起一架模型飞机,比如做好的A005天弛橡筋动力,先飞行一段展示给学生看。
然后提问:为什么飞机会飞起来呢?让3—5名学生做答,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任何航空器都必须产生大于自身重力的升力才能升空飞行,这是航空器飞行的基本原理。
航空器可分为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和重于空气的航空器两大类,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如气球、飞艇等,其主要部分是一个大大的气囊,中间充以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如热空气、氢气等),这样就如同我们小时候的玩具氢气球一样,可以依靠空气的静浮力升上空中。
对于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如飞机,又是靠什么力量飞上天空的呢?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试验:手持两张白纸,朝中间吹气,白纸没有被吹开反而靠拢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可以先向学生提问)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流动慢的大气压强较大,而流动快的大气压强较小,这也就解释了为何白纸会反而靠拢而不是分开。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足球比赛中的“香蕉球”,在发角球时,脚法好的队员可以使足球绕过球门框和守门员,直接飞入球门,由于足球的飞行路线是弯曲的,形似一只香蕉,因此叫做“香蕉球”。
这股使足球偏转的神秘力量也来自于空气的压力差,由于足球在踢出后向前飞行的同时还绕自身的轴线旋转,因此在足球的两个侧面相对于空气的运动速度不同,所受到的空气的压力也不同,是空气的压力差蒙蔽了守门员。
(可以通过提问:大家都知道贝克汉姆吧,为什么他经常能踢出弧线优美的香蕉球呢)对于固定翼(机翼形状固定不变)的飞机,首先是螺旋桨产生拉力(具体在下面会陈述),当机身在空气中以一定的速度飞行时,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机翼相对于空气的运动可以看作是机翼不动,而空气气流以一定的速度流过机翼。
空气的流动在日常生活中是看不见的,但低速气流的流动却与水流有较大的相似性。
日常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当水流以一个相对稳定的流量流过河床时,在河面较宽的地方流速慢,在河面较窄的地方流速快。
流过机翼的气流与河床中的流水类似,由于机翼一般是不对称的,上表面比较凸,而下表面比较平,流过机翼上表面的气流就类似于较窄地方的流水,流速较快,而流过机翼下表面的气流正好相反,类似于较宽地方的流水,流速较上表面的气流慢。
根据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流动慢的大气压强较大,而流动快的大气压强较小,这样机翼下表面的压强就比上表面的压强高,换一句话说,就是大气施加与机翼下表面的压力(方向向上)比施加于机翼上表面的压力(方向向下)大,二者的压力差便形成了飞机的升力。
老师边讲解右图边结合手中的飞机讲解接下来我们再谈谈螺旋桨是如何产生拉力的,仔细观察螺旋桨的构造,我们会发现螺旋桨的浆叶并非平面,而是有扭曲状的平面,当螺旋桨旋转的时候由于每个平面前后的压强不同(每个平面可以看作是上图)所以会产生拉力或者推力(当然首先旋转方向不要搞错)。
另外,由于这部分扭曲的浆叶每一次旋转会把空气往后推移,空气又给了浆叶一个反作用的推力。
因此,螺旋桨所产生的拉力简单的说是由这两部分原理形成的。
老师讲完原理后,一定要确定每一位学生都已经理解!第二节手掷滑翔飞机的制作和练习课前准备:1授课老师必须亲自组装至少2套该模型,要掌握机翼安装角的定型方法。
(即正视图中35MM部分)。
还必须购买适量的橡皮泥作为配重用。
2 要求每一位学生备一套航模制作工具(包括平头、十字螺丝刀,老虎钳,小锤子,橡皮泥,砂纸等)同学们好,在上一节课老师和大家探讨了关于航模的简单介绍以及飞机是如何飞上天空的原理。
这节课我们就开始真正进入我们此次航模班的“飞行计划”。
首先我把这节课要用到的器材先发给大家,请大家先不要拆开。
(安排航模课代表分发,一人一套)学生拿到手后,老师先和学生一起确认器材零件的完整性,保证每一位学生的手中都有胶水和木材机身,机翼和尾翼。
确认后,老师拿出说明书先指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白图纸上的内容。
三张图分别为手掷飞机的侧视图、俯视图和正视图,希望同学们务必要看懂。
开始组装,老师可通过两种方法:1.自己讲一步学生跟着做一步。
2.先不讲,锻炼学生的解读说明书能力。
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授课方式。
组装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图纸上的几个长度来安装,胶水的使用切记适量且注意不要沾到手上。
主翼在粘接的时候要特别仔细,可先把主翼延中线稍对折,用尺量一下的翼展到达220MM的时候停住,在机翼腹部中心线处涂少量胶水并粘到机身上(保持翼展始终不变),然后再把加强三角片紧贴机身与机翼粘合上去。
再做一些微调。
然后把尾翼根据图纸,注意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是错开的。
安装完成后,老师先对学生的“作品”一一检查,提出建议。
(左右是否对称,胶水是否用的过量,毛刺是否已去除并用砂纸打磨,整体美观性如何等)如果教师足够宽敞,老师可先做投抛,并告诉同学如何调节飞行姿态(通过配重),直到小动力抛掷的飞行姿态很舒展后才OK。
带领学生来到篮球场或者其他场地(用一把卷尺先测量30米的距离),按照本课附页的内容进行比赛。
评选出名次,给予一定奖励。
附: 手掷模型滑翔机竞赛规则(国家体育总局审定)手掷模型滑翔机(P1S)定义:指以手掷使模型升空,由空气作用在保持不变的翼面上而产生升力的航空模型。
分级:初级手掷模型滑翔机(P1S-0)(中天模型A003木制手掷飞机)一级手掷模型滑翔机(P1S-1)二级手掷模型滑翔机(P1S-2)技术要求:P1S-0 最大飞行重量20克,最大翼展300毫米。
P1S-1 最大飞行重量40克,最大翼展500毫米。
P1S-2 最大飞行重量80克,最大翼展700毫米。
留空时间项目:P1S-0 每轮最长测定时间30秒;每轮加时赛最长测定时间递增30秒。
P1S-1 每轮最长测定时间60秒;每轮加时赛最长测定时间递增30秒。
P1S-2 每轮最长测定时间120秒;每轮加时赛最长测定时间递增60秒。
自模型离手开始计时,模型着陆停止前进终止计时。
每轮比赛时间3分钟,满10秒为正式手掷飞机知识目测方法检验模型制作前视方向:机翼左右上反角是否相等;垂直尾翼与水平尾翼是否垂直;机身是否上下或左右弯曲;垂直尾翼沿机身方向有无倾斜。
俯视方向:机翼,垂直尾翼,水平尾翼有无偏斜,是否对称,机身是否有弯曲。
手掷滑翔试飞放飞模型飞机模型飞机的一项基本功,很多模型都需要进行手掷试飞。
手掷试飞是检查模型组装是否正确和调整模型滑翔性能的重要方法。
1.持模型的方法: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在模型重心稍靠后的机身上,逆风,把模型举过头顶,机头略低,机翼左右摆平。
2.用力方向:沿机身轴线的方向,不要向上抛。
3.用力大小:用力大小与模型种类和重量有关。
用力大小可用模型离手时的速度来理解,应当与模型滑翔速度相同。
4.如果出现偏向飞行,比如说飞机如果往右偏,可以通过向左微调垂直尾翼的方向舵来修正。
(左偏则右调)5.如出现波状飞行,或者说“头轻”,可在机头用透明胶等配重(最好是橡皮泥),或者将水平尾翼向下扳。
如果“头重”,则用相反的方法来修正。
小贴士要想飞的又直又远,可再参考以下三点:1)减少模型的飞行阻力-----表面磨光无棱角,减薄机翼等。
2)试着逐渐增加手掷力量和出手角度。
3)试着在中心位置配重。
游戏1)飞行传递:两人或多人相距10米左右,面对面站立,把飞机掷向对方,循环传递。
看谁的模型飞得准,看谁能接住飞机。
游戏时要注意力集中,不要让机头伤着眼睛。
2)穿龙门:用竹竿搭成3米宽的龙门,隔10~15米画一条横线,作为起飞线。
几个人轮流手掷自己的模型,看谁穿过龙门的次数最多。
3)飞靶心:在地面画一个直径2—3米的圆圈,离圆心15-20米手掷自己的模型,看谁的飞机能降落在圆圈内。
注:2和3 可作为正式比赛的赛前演练或者平时的趣味竞赛进行。
比赛与测试如图所示,在场地上预先画出0,10,15,20,30米一共5条线,两端的线均为起飞线。
比赛者站在起飞线后边,脚不得踩线,向前方用力投掷模型飞机(可助跑)。
模型着落停止前进后,以机头为准测量距离。
往返飞行各一次,成绩达到10,15,20米分别为合格,良好,优秀。
第三节橡筋飞机的介绍和制作课前准备:1。
制作至少2套AOO5“天驰”橡筋动力模型飞机2.掌握该模型的调试、故障处理等技术点。
3.准备秒表一只,工具若干。
首先介绍橡筋飞机的定义和由来橡筋模型飞机是以橡筋为动力,用螺旋桨驱动的一种自由飞行类模型飞机。
它由机翼、尾翼、机身、动力系统四大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