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原理
飞行知识点总结

飞行知识点总结一、飞机的结构和原理1. 飞机的结构飞机通常由机身、机翼、尾翼、发动机和起落架等组成。
机身是飞机的主体部分,承载机翼、尾翼和发动机。
机翼是飞机的承载面,能够产生升力。
尾翼主要起到平衡和操纵的作用。
发动机提供动力,并驱动飞机进行飞行。
起落架用于飞机的起降。
2. 飞机的原理飞机飞行的物理原理包括:升力原理、推力原理、阻力原理和重力原理。
升力原理是指通过机翼产生气动升力,使飞机能够离地飞行。
推力原理是指飞机需要足够的推力来克服阻力,使飞机能够飞行。
阻力原理是指在飞行过程中,飞机会受到来自风阻的阻力。
重力原理是指飞机需要克服重力才能够飞行。
二、飞机的操作和操纵1. 飞机的操作飞机的操作主要包括起飞、飞行、下降、着陆和停机等环节。
在这些环节中,飞行员需要掌握飞机的操纵技术,包括使用油门、方向舵、升降舵、副翼和襟翼等,以确保飞机的安全飞行。
2. 飞机的操纵飞机的操纵是通过操纵杆和脚蹬来进行的。
操纵杆主要用于控制飞机的俯仰和翻滚,脚蹬主要用于控制飞机的方向。
飞机的操纵需要飞行员密切配合,以确保飞机的平稳飞行。
三、气象知识1. 气象的影响气象对飞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天气、气压和风向等因素。
飞行员需要根据气象情况来决定飞行计划,以确保飞机的安全飞行。
2. 气象知识飞行员需要掌握气象知识,包括天气图、气象雷达、气象站报告、风切变、雷暴、大气透镜效应等内容。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飞行员正确判断气象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飞行决策。
四、航行和飞行规则1. 航行知识航行知识包括航线规划、航路选取、航向计算、风速和风向计算、飞行高度计算等内容。
飞行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航行计划,确保飞机的安全飞行。
2. 飞行规则飞行规则是为了确保飞机的飞行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包括VFR规则和IFR规则。
VFR规则是根据视觉飞行规则进行飞行,飞行员需要依靠视觉进行导航;IFR规则是根据仪表飞行规则进行飞行,飞行员需要依靠飞行仪表进行导航。
飞机飞行的原理图解

飞机飞行的原理图解飞机是指具有一具或多具发动机的动力装置产生前进的推力或拉力,由机身的固定机翼产生升力,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
飞机飞行原理:1、飞机上升是根据伯努利原理,即流体(包括炝骱退流)的流速越大,其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其压强越大。
2、飞机的机翼做成的形状就可以使通过它机翼下方的流速低于上方的流速,从而产生了机翼上、下方的压强差(即下方的压强大于上方的压强),因此就有了一个升力,这个压强差(或者说是升力的大小)与飞机的前进速度有关。
3、当飞机前进的速度越大,这个压强差,即升力也就越大。
所以飞机起飞时必须高速前行,这样就可以让飞机升上天空。
当飞机需要下降时,它只要减小前行的速度,其升力自然会变小,小于飞机的重量,它就会下降着陆了。
飞机的组成:大多数飞机都是由机翼、机身、尾翼、起落装置和动力装置五个主要部分组成。
机翼:主要功用是为飞机提供升力,以支持飞机在空中飞行,也起一定的稳定和操纵作用。
在机翼上一般安装有副翼和襟翼。
操纵副翼可使飞机滚,放下襟翼能使机翼升力系数增大。
另外,机翼上还可安装发动机、起落架和油箱等。
1.机身:主要功用是装载乘员、旅客、武器、货物和各种设备,还可将飞机的其它部件如尾翼、机翼及发动机等连接成一个整体。
2.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平尾)和垂直尾翼(垂尾)。
水平尾翼由固定的水平安定面和可动的升降沧槌伞4怪蔽惨碓虬括固定的垂直安定面和可动的方向舵。
尾翼的主要功用是用来操纵飞机俯仰和偏转,以及保证飞机能平稳地飞行。
3.起落装置:飞机的起落架大都由减震支柱和机轮组成,作用是起飞、着陆滑跑,地面滑行和停放时支撑飞机。
4.动力装置:主要用来产生拉力和推力,使飞机前进。
其次还可为飞机上的其他用电设备提供电源等。
除了发动机本身,动力装置还包括一系列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的系统。
飞机的设计基本原理

飞机的设计基本原理一、飞行原理飞机的飞行原理主要有动力学原理和气动学原理两个方面。
动力学原理主要涉及飞行的加速度、力和力矩的平衡,以及速度和高度的变化规律;气动学原理主要涉及飞机在空气中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1.动力学原理飞机的动力学原理主要包括牛顿力学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规定了外力和内力平衡时,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不动;牛顿第二定律则说明了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气动学原理气动学原理主要包括气流运动定律、升力原理和阻力原理。
气流运动定律主要涉及空气流动、流速和压力分布等;升力原理解释了飞机如何产生升力,使其能在空中飞行;阻力原理则解释了飞机受到的阻力,制约了其速度和飞行距离。
二、机翼设计机翼是飞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直接影响着飞机的升力、阻力和飞行稳定性。
机翼的主要设计要素包括翼型、展弦比、后掠角、攻角等。
1.翼型设计翼型是飞机机翼外形的横截面形状,常见的翼型有对称翼型和非对称翼型。
翼型的选择应根据飞机的速度、载荷和任务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
2.展弦比设计展弦比是机翼跨度与翼面积的比值,影响着飞机的升阻比。
一般来说,较大的展弦比可以提高升阻比,但也会增加制造成本和结构重量。
3.后掠角设计后掠角是机翼与飞机航向的夹角,对飞机的阻力、稳定性和操纵性都有影响。
合理的后掠角设计可以降低阻力并提高飞机的操纵性能。
4.攻角设计攻角是机翼气流与机翼弦向之间的夹角,影响着机翼产生升力和阻力的大小。
合理的攻角设计既要保证飞机产生足够的升力,又要避免产生过大的阻力。
三、动力设计飞机的动力设计主要涉及发动机的选择和飞机的推力配置。
1.发动机选择发动机的选择应根据飞机的任务需求和性能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一般来说,涡轮螺旋桨发动机适用于低速、短途和小尺寸的飞机,而喷气发动机适用于高速、远程和大尺寸的飞机。
2.推力配置推力配置主要指发动机的布置和数量。
常见的推力配置包括单发、双发和多发布置。
合理的推力配置可以提高飞机的安全性和性能。
飞行原理

飞行原理關十言2013/8/111)流体力学基础对于亚音速气流,若流管面积减小,则流速增大,而超音速则刚好相反。
流体的伯努利原理表明,不管是超音速还是亚音速气流,只要流速增加,则压强就会减小。
由于飞机的翼型上表面向上弯曲的稍多一些,因此从整体上来说飞机下表面的流管截面积要大于上表面,使得亚音速飞机的下表面气流流动比上表面慢,压强则比上表面大,从而产生升力。
音速是微弱扰动的传播速度,与气体的种类和温度有关,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飞机的飞行马赫数是飞机真空速大小与飞行高度上音速之比,飞机的临界马赫数是当机翼上翼面低压力点的局部速度达到音速时的来流马赫数。
超音速气流流过外折角,则会在折点处形成膨胀波,使得气流经过膨胀波后的速度增加、压强减小;流过一个折角很小的二维内折翼面,会在折点处形成斜激波,如果折角比较大,则会形成曲面激波或者正激波。
超音速气流经过激波后压强、温度和密度会突然增大,速度会突然减小。
从飞机阻力增加的程度来讲,三种激波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是正激波、曲面激波和斜激波。
静止的流体中不会产生摩擦力(粘性力),只有运动的实际流体才会产生粘性力。
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的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就是雷诺数,雷诺数越大,说明粘性对飞机的影响就越小。
机翼表面受粘性影响比较大的区域叫做附面层,在附面层边界上,粘性使得该处的局部速度受到1%的影响,在附面层内需要考虑粘性的影响,之外则可以不考虑。
2)飞机的升阻力特性飞机的定常飞行中,升力等于重力,推力等于阻力。
飞机的升力与速度、大气密度、机翼面积、升力系数等有关。
升力系数随着飞机迎角的增大,起初会线性增加,达到斗振升力后,开始曲线增加,一直到最大升力系数(临界迎角),然后开始减小。
在其他条件一定时,飞机的升力系数随粘性增大而减小,随后掠角增大而减小。
临界迎角对应飞机的失速速度。
飞机在转弯时,升力的垂直分量需要平衡重力,使得飞机的升力随转弯坡度增加而增加,因此大坡度转弯时飞机的升力系数(迎角)较大,可能会引起飞机的抖动。
飞机的飞行原理

飞机的飞行原理飞机是一种能够在大气层中飞行的交通工具,它的飞行原理基于“升力”和“阻力”的相互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飞机的飞行原理及相关要素。
一、升力升力是使飞机在空中保持飞行的力量。
它是由飞机机翼产生的,机翼通过空气的流动来产生升力。
机翼的上表面比下表面更加凸起,当空气经过机翼时,上表面的气流速度要快于下表面,根据伯努利定理,快速的气流产生较低的气压,而较慢的气流产生较高的气压,这种气压差形成了向上的力量,即升力。
升力的大小与机翼的形状、面积以及飞机的速度有关。
二、阻力阻力是飞机前进过程中所受到的阻碍力,它包括飞行阻力、重力阻力和推进器阻力。
飞行阻力是由飞机运动过程中的气流摩擦和空气动压产生的,它与飞机的形状、空气密度以及速度相关。
重力阻力是因飞机受到地心引力而产生的,它与飞机的重量相等。
推进器阻力是由飞机推进器工作时所产生的阻力。
三、推力推力是飞机前进的动力来源,它通常是由发动机产生的。
推力的大小决定了飞机的速度。
传统喷气式飞机使用喷气发动机产生推力,而涡扇引擎则结合了涡轮和喷气原理,提供更高效的推力。
推力的大小有赖于发动机的设计和工作参数。
四、重力重力是指地球的引力作用在飞机上的力量。
重力的大小等于飞机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
飞机需要产生足够的升力以抵消重力,才能保持在空中飞行。
通过控制升降舵、尾翼以及发动机推力的大小,飞行员可以调整飞机的升力和重力之间的平衡。
五、操纵装置飞机的操纵装置包括方向舵、升降舵和副翼。
方向舵用于控制飞机的左右移动,升降舵用于调整飞机的升降姿态,副翼用于产生侧向力,使飞机绕纵轴旋转。
六、平衡和稳定性飞机的平衡和稳定性是飞机飞行安全的重要保证。
飞机需要保持稳定的纵向平衡(绕横轴)、横向平衡(绕纵轴)以及航向稳定(绕垂直轴)。
通过合理设计飞机的重心位置、机翼的布局以及使用可调节的操纵装置,可以获得良好的平衡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飞机的飞行原理是通过产生足够的升力以抵消重力,同时克服阻力,依靠推力前进。
第三章-飞行理论

第三章-飞行理论第三章:飞行理论1. 引言飞行是一项人类梦寐以求的技术和运动,飞行理论是研究飞行的基础。
本章将介绍飞行的基本原理、飞行力学和飞行稳定性的相关知识。
2. 飞行的基本原理飞行的基本原理是依靠气流对物体的支持力。
根据等速飞行原理,当飞机的前进速度恒定时,飞机所受合外力为零,飞机将保持飞行状态。
飞机的支持力、阻力、重力和动力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其中,支持力是飞机产生升力的力量,也是飞机保持飞行的关键。
阻力是空气阻力对飞机运动的阻碍,必须通过动力来克服。
重力是飞机受到的地心引力,必须通过升力来平衡。
动力是飞机产生推力的力量。
3. 飞行力学飞行力学是研究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力的作用和变化的科学。
它主要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
静力学研究静止或匀速直线飞行时的力学现象。
由于静态平衡,飞机在水平飞行或急流中飞行时,支持力等于重力,推力等于阻力。
动力学研究飞机在加速、转弯、起降等动态过程中的力学现象。
由于动态平衡,飞机在这些过程中需要调整支持力、阻力和推力的分配。
飞行稳定性是指飞机在各种飞行状态下维持平衡的能力。
飞行稳定性与飞机的稳定性设计密切相关,包括静态稳定性和动态稳定性。
静态稳定性是指当飞机受到外界干扰时,回到平衡飞行状态的能力。
动态稳定性是指当飞机在飞行姿态变化时,能够平稳地恢复到稳定飞行状态。
4. 飞行稳定性的保持为了保持飞行稳定性,飞机采用了多种设计和控制手段。
飞机的稳定性设计包括飞机的几何形状、重心位置和机翼安装角度等因素。
合适的几何形状和重心位置可以使飞机具有良好的静态稳定性。
机翼安装角度的调整可以改变飞机的升力和阻力特性,从而调整飞机的动态稳定性。
飞机控制系统通过控制飞机的姿态和飞行状态来维持飞行稳定性。
常见的控制系统包括方向舵、升降舵、副翼和扰流板等。
这些控制面可以通过飞行员的操纵来调整飞机的姿态和飞行状态,并保持飞行稳定性。
5. 飞行稳定性的挑战尽管飞行稳定性的设计和控制手段已经非常成熟,但飞行稳定性依然是飞行的永恒挑战。
飞机可以起飞的原理

飞机可以起飞的原理飞机成功起飞的原理是应用了伯努利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关键在于飞机翼上形成的气流差异。
当飞机加速滑行,翼面上方的气流速度增加,气压减小,而翼面下方的气流速度减小,气压增大。
这种气流差异导致了翼面上的气流向下流动,形成了向上的升力。
当升力大于重力时,飞机便能够起飞。
空气动力学原理产生升力飞机起飞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产生升力来克服重力。
而产生升力的根本原因是在飞机的机翼上方和下方空气的压强差异和流动速度差异。
当飞机的机翼形状和倾斜角度合适时,机翼上方的气流速度会比下方快,同时上方气流的压强也会比下方低。
飞机的机翼采用了弯曲的上表面和相对平直的下表面,这被称为卡门翼型。
当高速飞过机翼上方时,由于翼面的曲率,飞机上方气流的流动速度增加,气流发生了分流现象,流动快的部分与翼面分离,形成一片稀薄的气流;而相对平直的下表面上的气流流动相对缓慢,并保持粘附在翼面上。
由于上下表面气流速度和压强之间的差异,机翼上方气流的压强低于下方气流的压强,从而形成了上升的力量,即升力。
在起飞时,飞机的起飞速度逐渐增加。
当达到一定速度后,机翼上方气流的流动速度和压强的差异达到最大值,形成最大的升力。
此时,飞机将离开地面,开始腾空飞行。
飞机起飞所需的加速过程涉及到其他复杂的因素,如发动机的推力以及起落架的帮助等,但基本的升力原理是始终存在的。
在机翼上形成升力的基础上,飞机需要采用其他措施来实现平稳起飞。
一方面,飞机倾斜机身,借助升力使机身提前与地面分离。
另一方面,增加发动机的推力,以克服地面阻力,使飞机快速加速。
这些措施共同促使飞机脱离地面,进入升空阶段。
利用发动机提供足够的推力在起飞过程中,飞机要克服多重的力和阻力,从而获得足够的升力,使得飞机离开地面顺利起飞。
而飞机的起飞原理主要是基于发动机提供的推力。
我们来了解一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飞机通常使用喷气式发动机来提供推动力。
喷气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然后将气体喷出,产生的喷射气流可以向后推动飞机。
飞机的飞行原理

飞机的飞行原理飞行技术虽然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但它的原理一直在不停地改变。
飞机的飞行原理涉及到许多科学领域,其中最重要的有物理学、力学、气象学和航空学。
以下就是飞机的飞行原理的基本要素:一、动力原理飞机的动力原理主要是利用发动机提供的推力,通过飞机机翼形状和正确的驾驶手法,营造一定的升力,使飞机在较短的时间内登高飞行。
发动机是飞机飞行的主要动力,它能够把燃料转换成机翼上的流体动力,然后向后传导,使其朝前移动。
燃料的消耗会使飞机的总量减少,这是飞机动力原理表现最明显的地方。
其他的发动机系统和燃料系统也是飞机飞行的重要因素,它们起到调节发动机性能的作用。
二、流体力学原理飞行器的飞行原理与流体力学密切相关,流体力学是由推力、升力和阻力组成的三个主要成分构成。
推力是由发动机产生的,它是运动气流的有力推力,它是飞行器移动的基础。
升力是飞机飞行的主要力量,它由飞机的机翼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空气压力引起的腾挪力产生。
阻力是飞机前进的阻碍力,它是由飞行器穿越空气时产生的阻力,它会降低飞机的速度,并降低其燃油效率。
三、航空学原理航空学是飞行器的飞行原理的核心,它研究飞机的性能和空中操纵。
航空学研究了飞机的构造、飞行物理原理、飞行器设计和制造、飞行器操作、飞行器结构强度等内容。
航空学可以提供运动气流的详细分析,使得飞行器的性能可以得到改善,可以使飞行器更安全、可靠。
四、气象学原理气象学是飞机飞行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飞行器设计时所需考虑的各种气象因素。
气象学研究了大气组成、气象迹象、气象影响飞行安全的气象事件及其影响。
气象学是预测飞行器在大气中运动时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可以预测和规避空中恶劣天气,同时有利于提高飞机的空中安全性。
总之,飞机的飞行原理可以概括为动力原理、流体力学原理、航空学原理和气象学原理。
它们是互相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作用使得飞机能够安全、稳定、高效地飞行。
只有全面了解飞机的飞行原理并正确运用,才能保证飞机的安全飞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螺旋桨升力的产生原理
通常机翼翼型的上表面凸起较多而下表面比较平直,再 加上一定的迎角。这样,从前缘到后缘,上翼面的气流 流速就比下翼面的流速快,上翼面的静压也就比下翼面 的静压低,两表面的压力差产生向上的升力
1.2.3螺旋桨升力的产生原理
1.升力公式
其中:
影响飞机升力的因素:机翼面积、相对速度、空气密度、机 翼剖面形状和安装角。
横轴前后侧的螺旋桨转速不 同,可实现俯仰运动。如实 现向后移动则横轴前侧的螺 旋桨加速,横轴后侧的螺旋 桨减速。
1.2.4多旋翼无人机的运动原理
(工作原理)
• 滚转运动
纵轴左右侧的螺旋桨转速不 同,可实现滚转运动。如实 现向左移动则纵轴右侧的螺 旋桨加速,纵轴左侧的螺旋 桨减速。
1.2.4多旋翼无人机的运动原理
1.2.3螺旋桨升力的产生原理
当多旋翼飞行器产生的向上的升力大于飞行 器自身向下的重力时,多旋翼无人机就可以 实现爬升和在空中悬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2.4多旋翼无人机的运动原理
(结构形式)
多旋翼飞行器可以以旋翼的数量及排列形式进行
气动布局分类:
从数量上有:3旋翼,4旋翼,6旋翼,8旋翼等; 从结构和分布位置上有:Y型,X型,+型和H型等。
1.2.1旋翼无人机的起源
在20世纪50年代,陆军继续开始测试各种垂直起降方案。Curtiss-Wright是被邀请参与制定了“飞行吉普” 和杠杆燃气涡轮机以提高功率与重量比的几家公司之一。Curtiss-Wright VZ-7的测试在1959年至1960年期 间得到实现,虽然它相对稳定的,但是它未能达到的高度和速度的要求,并没有更进一步地推行该计划。我 们在这上面已经有了现代四轴无人机的雏形。
1.2.1旋翼无人 机的起源
全世界都在造无人机 80—90年代,除了
美国和以色列外,其他国家的许多飞机制造公司 也在从事无人机的研制与生产。有些无人机研制 与供应订货具有跨国的特点:美国公司向以色列 空军提供了“马巴特”、“沙米特”和“特勒姆” 无人机;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签订了向美军提供 “先锋”和“猎人”无人机的合同,并向斯里兰 卡、台湾、泰国、印度提供“搜索者”无人机。 通常,在批量生产和签订购买无人机合同之前要 进行长期的了解性能、试验结果和作战使用经验 和选择型号的过程。例如美国的“全球鹰”
(工作原理)
• 偏航运动 反扭力矩改变航向。 多轴飞行器的旋翼旋转方向 一般为俯视多轴飞行器两两 对应,相邻旋翼旋转方向则 相反,当转速一致时,可抵 消反扭力矩。 如:六轴飞行 器安装有3个顺时针旋转螺旋 桨,3个逆时针旋转螺旋桨。
当相对的2个桨加速,另2个 桨减速,反扭力矩不平衡, 飞机改变航向。
1.2.2多旋翼无人机的定义
无人机简称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指不载有操作人员可以自主飞行或遥控驾驶的飞行器。 多旋翼无人机,是一种具有三个及以上旋翼轴的特殊的无人驾驶直升机。其通过每个轴上的电动机转动, 带动旋翼,从而产生升推力。旋翼的总距固定,而不像一般直升机那样可变。通过改变不同旋翼之间的 相对转速,可以改变单轴推进力的大小,从而控制飞行器的运行轨迹。
1.2.4多旋翼无人机的运动原理
(工作原理)
(以四旋翼为例) 对于多轴飞行器旋翼既是升力面又是纵 横向和航向的操纵面,通过改变旋翼速 度来实现。
• 垂直运动 通过控制四个旋翼的转速 产生升力实现垂直运动或 者悬停,且四个螺旋桨转 速必须一致。
1.2.4多旋翼无人机的运动原理
(工作原理)
• 俯仰运动
1.2.4多旋翼无人机的运动原理
(结构形式)
➢ X型 X型4 轴飞行器左前方的旋翼一般多为俯视顺时针旋 转。 X型前后左右飞行时加减速电机较多,操纵性好。
1.2.4多旋翼无人机的运动原理
(结构形式)
➢ +型 优点:前后左右飞行控制比较直观,只需改变少了电机转 速即可实现; 缺点:飞行正前方有螺旋桨,航拍等应用时会造成影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人研制出一 种不是有人驾驶而是用无线电控制的 小飞机。美国最早于1939年开始研制 无人靶机,后研制出“猎人”和“火蜂 Firebee”系列靶机。
1.2.1旋翼无人机的起源
George de Bothezat在1922年制作出来“飞天章 鱼”。 这个大型的四旋翼直升机是受美国军方的委 托而制作,他们是希望可以开发出垂直起降的飞行 器。Bothezat没有什么耐心来做原型设计,所以他 直接开始制作原始尺寸的飞行器。该飞行器机身为 65英尺长、65英尺宽和10英尺高,拥有180HP的发 动机来帮助其重达3600磅的机身离开地面。这是早 期的技术,虽然,它只是成功的在离地6英尺的空中 徘徊了一分钟。
1.2.2多旋翼无 人机的定义
无人机系统 无人机及与其配套的通信站、起飞(发射)回收装置以 及无人机的运输、储存和检测装置等的统称。 事实上,无人机要完成任务,除需要飞机及其携带的任 务设备外,还需要有地面控制设备、数据通信设备、维 护设备,以及指挥控制和必要的操作、维护人员等,较 大型的无人机还需要专门的发射/回收装置。所以说,完 整意义上的无人机应称为无人机系统(unmanned AeriaI system,UAS)。
1.2飞行原理
CONTENTS
1.2.1旋翼无人机的起源 1.2.2多旋翼无人机的定义 1.2.3螺旋桨升力的产生原理 1.2.4多旋翼无人机的运动原理
1.2.1旋翼无人 机的起源
1910年,在莱特兄弟所取得的成功的 鼓舞下,来自俄亥俄州的年轻军事工 程师查尔斯•科特林建议使用没有人驾 驶的飞行器:用钟表机械装置控制飞 机,使其在预定地点抛掉机翼并象炸 弹一样落向敌人。在美国陆军的支持 和资助下,他制成并试验了几个模型, 取名为“科特林空中鱼雷”、“科特 林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