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我爱祖国山和水 3 祖国的宝岛台湾》_2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我爱祖国山和水 3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_13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我爱祖国山和水 3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_13

《美丽的宝岛》解读理念:1.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课程内容有机整合品德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文化和国情教育等。

知道台湾的一些地理性、历史性知识,使学生了解台湾,知道它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2.学会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既有利于本课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教材分析:《美丽的宝岛》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水”中的第三个主题的内容。

本课目的在于通过小组合作、分享资料等形式,探究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概况、风光、物产资源等。

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培养热爱祖国宝岛的情感。

学情分析:虽然台湾与福建省仅一水之隔,但它至今还没有与祖国统一。

大部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本文内容相距甚远,学生对台湾知之甚少。

基于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查阅资料的能力,因此,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能促进他们对台湾的了解。

教学目标:1.感受台湾的美丽和富饶,激发出对宝岛的热爱之情。

2.初步掌握搜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知道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感受台湾的美丽与富饶,热爱宝岛。

教学难点: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教学方法:谈话、探究、合作、活动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学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学习单、课前资料收集教学过程:活动一:观看视频,导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好吗?(暂停播放)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你们去过台湾吗?(没去过)我猜,大家一定和我一样,对台湾充满了好奇。

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

板贴:台湾(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视频介绍,对台湾有一个大体上的感知。

)活动二:台湾地理,我知道1.观看视频,了解台湾地理知识。

师:台湾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认真地看视频。

(播放视频)师评价:同学们看得好认真啊!谁来说说你都了解到台湾哪些相关信息?生1:我知道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与福建省隔海相望。

师:(课件出示)是啊,引导学生看PPT。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我爱祖国山和水 3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_14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我爱祖国山和水 3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_14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设计第二课时《根脉相连》——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

本课安排了“美丽的的宝岛”、“根脉相连”、“祖国一定要统一”三个话题。

“根脉相连”这一话题从饮食习惯,节日风俗,语言文字、建筑风格、文化传承、人口构成等角度展示了台湾同胞和大陆人民同根同源,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客观事实。

二、学情分析福建福州的学生在生活中总能接触到台湾的相关信息,他们大都吃过台湾特色小吃,看过有关台湾的电视节目。

虽然知道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对台湾没有深入了解。

五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

能利用互联网收集整理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且归纳整理运用。

能比较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

有较强的表述能力,能将自己的调查成果流畅清楚地表达出来。

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归属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树立维护祖国统一的责任感和信心。

能力与方法: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社会事务和现象。

初步掌握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能够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问题。

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意见,与他人交流合作。

知识:从饮食习惯、节日风俗、语言文字、传统文化等方面了解台湾同胞和大陆人民同根同源,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客观事实。

四、教学方法1、课前,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己搜集资料,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前调查表,拓展课程资源。

2、通过展示、交流小组探究学习的成果,引领全体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台湾的文化习俗。

3、通过对比分析,寻找台湾和大陆在各方面的相同点。

让学生体会台湾同胞和大陆人民同根同源,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客观事实,明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五、教学重点:知道台湾与大陆一脉相承,感受两岸同根同源的血脉亲情。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我爱祖国山和水 3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_44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我爱祖国山和水 3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_44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水》第三课《祖国的宝岛台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以及台湾问题的由来。

2、了解台湾优美的风景、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对台湾的热爱、向往之情,从而为下一课时《祖国一定要统一》提供深厚的感情基础。

3、使学生知道台湾自古就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我们的祖先)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4、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根脉相连,懂得祖国一定要统一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了解台湾的美丽与富饶。

2、使学生知道台湾自古就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教学过程】活动一交流课前收集资料,初识台湾。

师:俯视中华大地,在祖国东南辽阔的海域上,有一座形似芭蕉叶的岛屿,显得格外翠绿,那就是祖国的宝岛——台湾。

1、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台湾,并完成相应的填空练习。

2、初步了解台湾的风土人情。

活动二美丽富饶的宝岛(一)富饶的台湾岛1、过渡:我听说台湾有很多美称,你们知道吗,说说。

2、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一一交流,同时播放视频:富饶的台湾岛2、(欣赏结束)提问:台湾岛都有哪些美称?你还知道台湾哪些美称。

3、(课件出示)台湾的美称。

台湾真是物产丰富啊,你想怎么形容她呢。

板书:富饶(二)美丽的台湾岛过渡:台湾四面环海,岛上风光秀美,加上日照充足,四季如春,自古就来就有美丽宝岛的美誉。

我想去美丽的台湾旅游,你们能为我介绍一下吗。

生交流了解到的台湾的风景名胜。

下面让我们跟随着视频一起去欣赏下美丽的台湾岛。

(视频:美丽的台湾岛)(欣赏结束)提问:你看到哪些风景?台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美丽(三)【设计意图:了解台湾优美的风景、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对台湾的热爱、向往之情,从而为下一课时《祖国一定要统一》提供深厚的感情基础。

】活动三台湾的开发史1、过渡:台湾这么美丽、富饶,是谁开发和建设了它呢?2、问题:我国历史上有哪些朝代对台湾宝岛进行过开发?是如何开发台湾的?3、自学相关内容4、小结: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是我们的祖先用辛苦的劳动开发了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我爱祖国山和水 3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_15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我爱祖国山和水 3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_15

一、激发兴趣,谈话揭题。

师:孩子们,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日月潭》,还记得吗?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台湾)说到台湾,你们对台湾有哪些了解呢?说说看。

(生自由交流)对,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去进一步的了解美丽的宝岛——台湾。

(板书课题,读题)二、台湾在哪里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大家看这是什么?(中国地图)赶快找一找台湾在哪儿?它与祖国大陆的哪个省最接近?(福建省)(点名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指出来台湾、福建。

)2.介绍台湾的形成、台湾地区所包括的岛屿。

为了让大家看得清楚,我们把台湾地区放大,(课件出示台湾地图,接着课件演示在地球演进历程中,台湾与大陆分离的过程)教师相机进行介绍: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

远古时代,台湾岛与祖国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台湾岛才与祖国大陆分离。

(最后大屏幕定格在台湾地图上)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地区都有哪些岛屿吗?(台湾地区包括台湾本岛及其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岛、绿岛、兰屿等几十座岛屿。

)台湾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中华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美丽、富饶的台湾一)欣赏美景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去游览一番?(想)让我们借助多媒体,乘着歌声的翅膀,想象着越过海峡,飞到台湾宝岛去领略、品味一下她的民俗风情。

(播放课件,配乐《台湾小调》,欣赏台湾美景)师: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一会儿老师可有问题要问问大家噢!(欣赏结束)提问:你看到哪些风景?台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意在让学生从优美的风景中感受到台湾的美丽风光。

)生1:我看到日月潭波光粼粼,山清水秀。

生2:我看到阿里山大树参天,云雾缭绕。

生3:台湾的景色真是太美了,我真想去台湾。

生4:台湾的景色真美,果真名不虚传。

师:总之一句话:台湾风景实在是太美了。

(相机板书:风景优美。

)(二)了解物产师:游览完台湾的美景,我们再去认识几种产自台湾的有名的水果,好不好?(好)我先来考考大家,你们知道台湾都有哪些水果?(榴莲、木瓜……)师:台湾一年12个月当中,每个月都有好吃的水果,这些水果是什么呢?同学们吃过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台湾的水果,想不想看?(课件配乐播放水果图片:台湾一月盛产桶柑,二月盛产莲雾,三月盛产凤梨,四月盛产香蕉,五月盛产荔枝,六月盛产高接梨,七月芒果上市了,八月水蜜桃甜蜜蜜,九月杨桃黄澄澄,十月甜柿红彤彤,十一月洋香瓜香喷喷,十二月草莓红艳艳。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我爱祖国山和水 3 祖国的宝岛台湾》_11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我爱祖国山和水 3 祖国的宝岛台湾》_11

宝岛孩子的心愿【教材】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内容】第三单元:我们同有一个家本课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了解台湾的历史,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台湾的优美风光和丰富的物产,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对台湾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统一的迫切心情,增进和升华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发学生对台湾的向往与热爱之情,感受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统一的迫切心情教学难点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升华爱国主义情感课时安排:1课时实施过程:一、导入,激发兴趣1、揭示课题并板书。

2、自学书上85页至87页的内容,按照PPT的显示勾画相关内容,做好旁批。

3、交流台湾的地理位置(1)、师:孩子们,看了书你知道台湾的地理位置吗?(提示学生,从书中找一找)学生回答,师评价。

(2)、师出示中国行政区图:南海诸岛要出示并用多媒体出示台湾岛的形成。

(3)、了解台湾岛与台湾省得区别二、探究活动1、分探究组,学生分组学习。

(1)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关于台湾的一些资料。

老师将学生分成4个大组(风光、物产、民俗风情、历史文化),每大组内以4人一小组(2)师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给学生。

(3)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

2、汇报活动。

活动一:美丽富饶的宝岛1、请“风光”组介绍并展示台湾风光。

2、师:台湾的风光很美,物产也很丰富,物产组谁来介绍?学生介绍,教师评价,如有缺漏,及时补充。

3、思考:台湾为什么被称为是宝岛呢?得出结论并小结。

活动二:民俗风情真奇妙1、师:同学们,在台湾这片土地上不仅有优美的风光、富饶的物产,还生活着勤劳善良的台湾人民,想了解他们的民俗风情吗?请听“民俗风情”组带来的介绍。

2、学生根据补充的资料介绍,师提示。

师小结:看来,台湾和大陆有着同样的传统习俗,并一直保持到现在。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我爱祖国山和水 3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_39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我爱祖国山和水 3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_39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方面:通过学生观察地图和师生互动活动,多角度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及美丽富饶。

明白台湾的美丽富饶与人们的辛勤开发分不开。

通过学生探究交流宝岛台湾的历史文化等方面,了解台湾自古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大陆和台湾根脉相连。

技能方面: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了解台湾地理概况,培养学生识图、指图、认图的能力。

通过收集与台湾有关的资料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收集与整理资料的能力。

通过师生交流,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激趣促学,营造和谐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多角度地了解台湾,通过学习交流,感性体悟学习内容。

树立自古以来台湾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台湾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宝岛,祖国大陆与台湾根脉相连,树立自古以来台湾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的意识,体会台湾同胞回到祖国大陆怀抱的热切之心。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台湾美丽富饶,祖国大陆与台湾根脉相连,懂得祖国一定要统一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台湾的景点、台湾的别称、台湾的历史和台湾的风俗习惯的资料教师:课件、台湾的地形图四:教学第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课题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听歌曲吗?生:(齐)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阿里山的姑娘,不过,在欣赏歌曲之前,老师有个要求,边欣赏边思考,这首歌中唱的阿里山在哪里?(课件展示歌舞视频:《阿里山的姑娘》)师:歌儿听完了,老师要提问题了。

孩子知道歌中所唱的“阿里山”在哪里吗?生:阿里山在台湾。

师:对,台湾。

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板书:《祖国的宝岛台湾》。

(二)活动交流探究活动一:学生交流对台湾的了解。

师:昨天,老师让孩子们收集了有关台湾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

活动二:找台湾师:(课件出示中国地图)首先请孩子们看大屏幕,这是中国的地图,找一找台湾在什么地方?生:台湾在那里。

师:“那里”是什么方位?生:(思索)南……东南方向。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我爱祖国山和水 3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_4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我爱祖国山和水 3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_4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的山和水”的第三个话题。

它涉及地理、历史和品德法治等方面的内容,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

教学内容整合了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的历史开发以及我国政府的对台政策措施等等,让学生在认识台湾美丽富饶的同时,感受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查阅资料的能力,但由于我们离台湾较远,学生对台湾还很陌生,因此在教学中要体现课内外、校内外的联系,引导学生在自主搜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逐渐丰满对台湾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对宝岛台湾的向往之情,对台湾早日回归的渴盼之意。

三、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知道台湾的地理概况,认识台湾的美丽富饶,了解两岸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过程与方法: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抒发寄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台湾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宝岛,树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台湾的地理概况及美丽富饶,了解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渊源。

难点是引导学生感受台湾与祖国大陆两岸情深,血浓于水,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五、教学策略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课上关注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充分给学生展示和发表见解的空间,教学中将运用直观性强的课件辅助教学。

六、教学准备师生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制作寄语卡片,教师制作课件。

七、教学过程活动一:走近台湾1.同学们,在第二课中,我们观赏了自然壮美的青海湖,瑰丽神奇的九寨沟,领略了吉林雾凇的洁白纯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

在我国辽阔的疆土上,还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著名诗人闻一多把她比作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这又是哪里呢?我们先来听一首歌《七子之歌·台湾》,听完后告诉我。

2.播放歌曲,师生欣赏台湾的美丽风光。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我爱祖国山和水 3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_22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我爱祖国山和水 3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_22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三课教学内容,这篇文章内容非常丰富,教材主要讲述了台湾的地理位置,台湾的美丽与富饶,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热切祈盼祖国统一之情。

选编本课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台湾美丽与富饶及历史,理解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查阅资料的能力,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详细了解台湾。

但是学生对台湾比较陌生,上课时需要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了解台湾,认识台湾。

教学目标: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感受台湾的美丽与富饶,知道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料等方式了解台湾的美丽与富饶,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能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台湾回归的渴望之情。

3、通过了解台湾的优美风景和丰富物产,感受台湾的美丽与富饶,从而对台湾产生热爱;教育学生深切体会海峡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真挚感情,两岸同胞一起热切盼望祖国的早日统一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4、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真切体验两岸人民祈盼统一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台湾风光图、丰富物产图、中国版图资料、配乐诗《乡愁》、歌曲《七子之歌——台湾》等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以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请欣赏歌曲《外婆家的澎湖湾》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歌吗?“澎湖湾”在哪里呢?(生:澎湖湾在台湾。

)2、师:是啊,澎湖湾属于我国的台湾省。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台湾,了解台湾。

(板书:祖国的宝岛台湾)生齐读课题。

二、活动探究活动一:了解台湾的地理知识。

1、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台湾在哪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上)教案--祖国的宝岛台湾
教学目标: 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问题的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富饶是人们千百年来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2、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教学重点:台湾与祖国大陆有地缘、血缘关系,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课前准备:师生收集与台湾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美丽的宝岛——台湾
一、激发兴趣,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你们在二年级的时候读过一篇课文,叫《日月潭》,还记得吗?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台湾)说到台湾,你们对台湾有哪些了解呢?说说看。

(生自由交流)
对,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去进一步的了解美丽的宝岛——台湾。

(读题)
二、学习了解台湾。

1、台湾在哪里
教师出示祖国地图,学生从地图上找到台湾,看看与祖国哪个省最近?然后用尺量一量(两地的距离,根据比例尺算一算实际距离。


师:台湾本来跟祖国大陆是一体的,为什么现在分开了呢?请同学们阅读58页文字,了解台湾岛的形成。

(教师补充):台湾海峡的深度,宽度。

用数据说明台湾跟大陆是原来是一体的。

2、台湾的美丽与富饶
师:台湾岛是什么样儿的呢?
(1)(课件或者指导学生看书),让学生欣赏富饶的台湾,美丽的台湾。

(2)学生谈看后的感受。

(3)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

(4)教师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尤其是对于台湾的富饶,老师应把台湾的别称一个个说出来,学生根据名字说出理由。

如:米仓、东方粮库、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方盐库、兰花王国、蝴蝶王国、鱼仓等。

对于台湾的美丽,老师建议学生当小导游,带领大家游一游台湾岛。

领略台湾的“山高、林密、瀑多、岸奇”等。

重点游览日月潭,在游览中配上相应的图片。

(5)老师小结。

3、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人们千百年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师:我们惊叹宝岛台湾的美丽与富饶,这可是人们千百年来开发经营的结果。

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

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

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

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

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

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中,就曾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

到了6世纪末、7世纪初的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

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

是时,大陆和台湾已有贸易往来。

此后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从事垦拓。

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

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

(指导学生看书59页)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开发台湾的故事?讲一讲。

4、画一画台湾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或设计一下未来的台湾。

画好后在班上交流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